褒贬中成语

2024-04-07

褒贬中成语(通用9篇)

篇1:褒贬中成语

《巧用褒贬语》

从前,美国有个倒卖香烟的商人到法国做生意。

有一天,他在巴黎的一个集市的台子上滔滔不绝地大谈抽烟的好处。

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一位老人,连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上非要讲一讲不可。

那位商人毫无精神准备,不禁吃了一惊。

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以外,还有三大好处哩!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转惊为喜,连连向老人道谢:“谢谢您了,老先生。我看您相貌不凡,说话动听,肯定是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请您把抽烟的三大好处当众讲讲吧!”

老人微微一笑,立刻讲了起来:

“第一,狗一见到抽烟的人就害怕,就逃跑。”台下的人莫名其妙,商人则暗暗地高兴。

“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烟的人家里去偷东西。”台下的人连连称怪,商人则喜形于色。

“第三,抽烟者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轰动,商人则满面春风,得意洋洋。

老人把手一摆,说:“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我还没说清楚为啥有这样三大好处呢!”

商人格外兴奋地说:“老先生,请您快讲吧!”

“第一,在抽烟的人中驼背的多,狗一见到他以为正要拾石头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吗?”台下的人发出了笑声,商人则吓了一跳。

“第二,抽烟的人夜里爱咳嗽,小偷以为他没有睡着,所以不敢去偷东西。”台下的人一阵大笑,商人则大汗直冒。

“第三,抽烟的人很少有长寿的,所以永远年轻。”台下的人一片哗然。

此时,大家再一看,倒卖香烟的商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溜走了。

篇2:褒贬中成语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无中生有 呆若木鸡

每况愈下 邯郸学步 成者英雄败者贼 栉风沐雨 庖丁解牛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庄子的寓言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3.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6.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7.庄于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呜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出自庄子的成语

鹏程万里:“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大而无当: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意思: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相径庭: “ 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意思: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朝三暮四: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意思: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目无全牛: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意思: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情准确熟练。游刃有余: “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相濡以沫(相呴相濡)》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比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盗亦有盗: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意思:道:道理。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唇亡齿寒: “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老死不相往来: “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意思: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螳臂当车: “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意思: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知其一,不知其二: “孔子曰:“彼假脩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意思: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夏虫不可以语冰: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意思: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以管窥天: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意思: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招摇过市: “今汝饰知以惊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意思: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君子之交淡若水: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化腐朽为神奇: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着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意思: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白驹过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意思: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每况愈下: “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意思: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蜗角之争: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意思: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枯木死灰:“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其应若响:“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傥来之物:“物之傥来,寄者也。”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吞舟之鱼:“吞舟之鱼,砀而失水。”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劳而无功: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一饮一啄:“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原指鸟类要吃就吃,想喝就喝,生活自由自在。后也指人的饮食。

篇3:语文教材中成语遴选的对策

2.注重成语的再次呈现。教材在编写时应注意, 无论是课文中动态出现的成语还是在课后练习里集中出现的成语, 应尽可能地在后续课文或练习中得到运用, 使其复现, 让学生在记住其字形、语音、意义的同时, 重复了解该成语出现的语言环境, 以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成语的意识, 把学生词库中的被动词汇尽可能转变为主动词汇。此外, 应该重视那些意义比较复杂的成语, 首次出现时尽可能创设合理的语境明示其意义和用法, 并在同册或不同册教材中, 增加其出现的次数, 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3.重视发挥习作板块的作用, 提高成语学习的乐趣。人教版课后练习的“日积月累”部分补充了课文中未出现的成语, 这对于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非常有帮助。但是积累并不是单纯的记忆, 还需要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因此, 设计合适的语境,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成语的意义、用法, 不仅能给学生以自主使用成语的机会, 还能减少学习的枯燥感, 增加学习兴趣。

篇4: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

在成语广告中,有一种现象引人注意,即为了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利用一定语境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或把原成语中的某一字更换,使仿拟后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成语活用”。例如:春风满面(微风吊扇),高枕无忧(药枕),随心所“浴”(水仙牌燃气热水器),有“杯”无患(哈磁杯),默默无“蚊”的奉献(洁士电热蚊香)。

恰当地活用成语,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这主要依赖于特定语境的限制与烘托。例如“默默无‘蚊’的奉献”这一广告用语,配上万籁俱静的夜晚一家人酣睡的场景,一只小小电热蚊香器默默地点着,它的缕缕香气使肆虐的蚊子一一被歼。广告用语借助抒情的画面,温馨的气氛,把电热蚊香拟人化了。“默默无闻”与“默默无‘蚊’”,品格与功效,相互默契,巧妙配合。广告创意者充分利用语境的烘托,用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来牵动和诱发顾客的遐想,激发顾客购买电热蚊香的愿望。由此足见成语活用与语境结合的重要。

为什么成语能够同现代经济生活水乳交融而产生大批较为成功的广告用语呢?成语以其结构的凝固性、意义的完整性、声律的和谐性,被公认为是民族语言的珍品。成语言简意赅,透过简短的形式,领悟丰富的内涵,常是其他语言形式难以比拟的;成语本身常由修辞方式凝结而成,富有语言魅力;加上成语用字典雅古朴,字字取精用宏,韵味独具,气势不凡。所有这一切都是广告用语语言审美需要的,因此,让成语与当代商品信息结缘,是不难理解的。还要指出的是,成语以四字格为主要格式,突出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长期以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对广告用语有着很深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对称美、均衡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象征着和谐、吉祥。这种审美观念在建筑、绘画、民俗上都有体现,反映在语言结构上,就是钟爱四字格。广告用语重吉祥和谐,忌冗长拖沓,它选择整齐匀称、带浓郁民族语言风格、体现民族审美观念的四字格,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为什么成语还要活用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改换成语中的个别字词,偏离成语的常规,要么语意理解偏离,要么语言符号(读音用字)偏离,目的是创造出一种“不平常的东西”来,用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形式或解释,产生一种陌生美、顿悟美,去“打动”人心,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并把这种不寻常的感受引向预测中的最佳境界。

不过,广告中活用成语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

有材料介绍,有的小学生把“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好棒”等,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众所周知,成语是一种凝固性很强的结构,其意义大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加合,是非表面性的,具有特定意义。成语这些特点,要求运用时特别要防止任意更换字词,切忌望文生义。广告活用成语撞击的恰恰是这些“禁区”,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广告用语受人称道呢?除了有明确的修辞目的及特定语言环境之外,活用成语都要有先决条件,那就是人们完全掌握所活用成语的原来结构、整体意义。唯有这样,才能让人理解活用成语后所产生的新义、新色彩、新用法,才会产生别异新奇的修辞效果与广告效应。可是,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或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要正确对待,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广告中活用成语引发误导错别字问题也需关注。广告用语里更换成语中某字以贴近商品信息的活用成语,较多集中在利用同音字、近音字更换原成语中的某个字,谐音生趣,取得一语双关之妙。但是不能不看到汉语同音字多,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因读音相同相近造成张冠李戴、把字写错的情况大量存在。这类所谓“别字”因为口头上没错,念起来别人也能听得懂,自己不容易发现,纠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有的服装精品屋内写的广告用语是“穿流不息,任君选购”。这“穿流不息”的“穿”字的确扣住了服装穿着这个信息,但是,社会上不少人把“像水流一样”的“川”往往误为“穿门过户”的“穿”,出错大多出在把“川”误用同音字“穿”上。这个改动个别字的仿拟式成语“穿流不息”,尽管有一定的语境制约,仍然会增加语言使用上的混乱,还是以不采用为好。

还要注意的是,有的广告用语,在根本不具备修辞语境的条件下,误用成语或其他习用结构,结果造成不合乎语法规则或有悖于常理。当前广告用语里因不明成语固定格式的结构、表意而误用的事例时有发生,与此很有关系。

最后,还应该指出,从规范化的角度讲,凡是为了修辞的目的和广告的效果,在一定语境中更换个别字词的活用成语,在书面上要用引号标注所更换的字词,以显示是临时性的活用,有别于原成语,也减免对儿童造成误导。

注释

篇5:虱处裈中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虱处裈中

【标准发音】:shī chǔ kūn zhōng

【繁体写法】:虱處褌中

【虱处裈中是什么意思】:裈:裤子。虱子躲在裤缝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虱处裈中成语接龙】:口中蚤虱 → 虱处裈中 → 中冓之言

【用法分析】:作宾语;指生活窘态

【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处 ① chǔ (动作义)处罚 处置;② chù (名词义)处所 妙处。注意多音字:中 ① zhōng 中国、人中(穴位);② zhng 中奖、中靶。

篇6:《世说新语》中成语知多少

《世说新语》中成语知多少

【望梅止渴】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一览无馀】 谓一眼即可全见。

《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二童一马】 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才疏志大】 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千里莼羹】

旧时多作思乡之辞。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千岩万壑】

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不舞之鹤】 喻名不副实。

《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相煎何急】 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盲人瞎马】 前者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旄。”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一目故也。【竹头木屑】

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管中窥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割席分坐】 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

《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肃然起敬】

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

《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

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蒹葭玉树】

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绝妙好辞】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醉玉颓山】

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身无长物】 形容极其贫穷。

《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道边苦李】 喻庸才,无用之才。

《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兒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兒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青州从事】 美酒的代称。

《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膈上住。【难兄难弟】

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 【颊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面如傅粉】 形容男子美貌。

《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食辨劳薪】 形容识见卓越。

篇7:广告中成语活用的现象研究与思考

摘要: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 也有消极不利的因素。成语能在广告中以种种活用的方式与当今社会生活广泛结缘, 自有其必然原因。至于对待因此所产生的问题, 我们唯一应该也能够做的是设法趋利避害。

关键词:广告用语;成语活用;语言规范

广告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广告词必须简洁短小、生动趣味、引人注意。“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精练生动的修

[1]辞性词组的词汇化。”因此它具有结构紧密、形式整齐、表意凝炼的特点,这些特性恰好适应了广告词的创作要求, 因而广告词创作中对成语的运用越来越多。在成语广告中,为了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 利用一定语境撇开原成语的整体义(比喻义)而回归于成语的表面义, 或更换原成语中的某一字词, 使仿拟后的成语贴近商品信息,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成语活用”。近年来对成语在广告中的活用现象讨论的文章不少, 但多是从修辞效果或注意事项等角度论述的, 本文讨论了成语在广告词中活用的种类、审美功效以及对成语活用现象的思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广告词中成语活用的类型

(一)扩展。为了让广告富有创意, 在原来的成语中间插入某些词语, 拉开原成语的结构, 这种用法是扩展。扩展除了可以满足广告词中表意需要外, 还可以使广告在语言形式上达到音节匀称、节奏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如:百川归大海,万泉入天磁。(天磁牌磁化杯广告)

这一句广告词在“百川归海”中插入了“大”字, 使得 前后两个分句都是5个音节对称,形成对偶句。

(二)删减。为了使成语与广告词中其它语句在音节、韵律上相配合,因此省去成语中的某一语素, 是删减的用法。如:食龙丰, 万事通。(龙丰方便面广告)

例句中“食龙丰”是3音节,所以将“万事亨通”删减为“万事通”构成了对偶句。

(三)变序。是指根据广告创意改变成语原有的词语顺序。如:行空“天马”, 进入万家。(天马牌游戏机广告)

例句把成语“天马行空”换序后成为“行空天马”, 主要是为了与下句“进入万家”的“家”押韵。

(四)双关。根据成语中有些词语有很多种意思, 或者利用广告想要表达的意思使成语中某些词语的意义产生临时的新的意思, 在成语的读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不改变的情况下, 使成语新生的临时意义与原有意义相映成趣, 表达的中心是新的临时意义。如: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成语的原义是“比喻某人特别吝啬”, “毛”是指人的汗毛。改变后新的意义是“这种牙刷的刷毛很牢固,一根也拔不下来”。这里的“毛”是指牙刷上的刷毛。新义准确地表现了广告的创意。(五)仿拟。根据广告创意特点,对一个成语进行模仿, 更换成语中某一个语素, 新创出一种与原来成语貌似但内容并不相同的说法, 就是仿拟用法。根据仿拟的特点又可分为3 个小类。

1.谐音仿拟。在进行仿拟时, 更换的语素与原来的语素读音相同, 是谐音仿拟。

如:“骑”乐无穷(某自行车广告)

例句中“‘骑’乐无穷”是仿成语“其乐无穷”而来, “骑”与原成语中的“其”同音。

2.非谐音仿拟。在进行仿拟时更换的语素与原成语读音不同, 只根据表意的需要更换语素。

如:还君一身正气, 两“腋”清风。(某爽身粉广告)

根据广告创意“两‘腋’清风”仿的是“两袖清风”。3.反义仿拟。仿拟后的成语与原成语意义相反。如:一举两“失”, 蚊虫污垢两消失。(某电蚊香广告)

“一举两‘失’”与原成语“一举两得”成反义关系。在具体创作中, 这5 种类型往往是交叉运用的。如:“六神‘有’主, 全家无忧”。

例句的原形是“六神无主”。广告中的“六神”特指六神牌花露水, 原成语中的“六神”指道家所说的人的心、肺、肝、肾、脾、胆6 种器官;广告中的“主”是指买主, 原成语中的“主”是指主意、主见。从这个角度看, 读音和书写形式没有发生改变, 然而却巧合了新旧两种意义, 是运用了双关手法。同时, 原成语是“六神无主”, 而广告中是“六神有主”, 又是反义仿拟。这种综合运用增添了广告辞的趣味性,吸引顾客。

二、广告词中成语活用的审美功效

广告词中成语活用越来越多,正是因为将成语活用在广告词中有许多有利因素。成语在广告创作中的活用, 其审美功效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

(一)巧妙新颖, 引人注意

广告行业竞争越来越大,广告词要想引起受众的关注,就要求广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成语的活用正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好方法。如“福乐奶粉----百闻不如一试 喝过方知福乐好”、“中国电信———千里‘音’缘一线牵”等, 都是非常好的活用成语的广告。这些广告将成语运用的非常巧妙,在受众已有的成语知识基础上, 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 人们往往对自己知道的事物比较上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二)具有汉民族文化的亲和力

成语多取材于诗文语句、中国古代神话以及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汉民族文化风格。反映本民族文化内涵的广告词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也更具亲和力。从形式上看, 成语的格式多是四字格的, 语言形式整齐, 读出来时音节往往是两两相对, 如“十全/十美”、“一鸣/惊人”、“乐极/生悲”、“春风/得意”等等, 具有对称美。从内容上看, 丰富多彩的成语反映了汉民族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包括汉民族的哲学观念(中庸之道)伦理道德(尊师重道)、价值观念(舍己为人)、审美情趣(花好月圆)、生活经验(将心比心)无不融入成语之中。正是由于成语有如此浓郁的汉民族文化内涵,使得中国的产品在设计广告时喜欢运用成语,以求与消费者的文化取向保持一致, 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三)语言简短, 音韵谐美, 易读易记

活用成语进入广告词, 语言结构简短, 同时又具有音韵之美的特点。“‘口服’心服”是对“心服口服”的变序运用, 同时把“口服”的意义由“嘴上服气”改变为“从口中饮入”, 构成了多义双关。这样不仅达到了广告所要宣传的效果,而且消费者一下就可以记住。

三、广告中成语活用现象的思考

恰当地活用成语, 能起到积极宣传商品的效果。但广告中活用成语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一)广告中活用成语容易让人对成语释义产生误解

有材料介绍, 有些小学生把“ 一毛不拔”解释为“ 很结实”、“ 很牢固”或“ 好棒”等, 究其原因是受广告用语“ 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的影响。[2]这种现象值得深思。众所周知, 成语是一种凝固性很强的结构, 其意义大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而成,是非表面性的, 具有特定意义。成语这些结构固定性、意义整体性的特点, 要求我们在运用时特别要防止任意更换字词。广告活用成语恰恰是打破了这些要求。那么,为什么还有不少广告用语受人称道呢? 除了有明确的修辞目的及特定语言环境之外, 活用成语都要有先决条件, 那就是人们完全掌握所活用成语的原来结构及整体意义。只有这样, 才能让人理解成语活用后所产生的新义、新色彩、新用法, 才会产生别异新奇的修辞效果与广告效益。可是, 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或文化程度低的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知识十分有限, 对成语的丰富内涵还缺乏理解,分辨不清成语整体义同特定语境下临时活用义的区别与联系。正如受广告影响,将“一毛不拔”解释为“很结实”、“很牢固”或“很棒”。因此, 对当前广告中活用成语现象要正确对待, 一方面要留心社会生活对语言的影响, 肯定运用变异手法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一定的“ 度”, 切不可使人误把活用义当作原义, 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二)广告中活用成语容易引发误导错别字问题也需关注。

广告用语里更换成语中某字以贴近商品信息的活用成语, 较多集中在利用同音字、近音字来更换原成语中的某个字, 谐音生趣,取得一语双关之妙。但是不能不看到汉语同音字多,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因读音相同相近造成张冠李戴、把字写错的情况大量存在。这类所谓“ 别字”因为口头上没错, 念起来别人也能听得懂, 自己不容易发现, 纠正起来比较困难。汉语成语都有确定的字形和读音, 但是因字音相同或音近义通而写错别字造成错误的也很多。例如把“ 任劳任怨”写成“ 忍劳忍怨”,“ 迫不及待”写成“ 迫不急待”等等。正因为这样, 为了避免误导错别字, 一些常见的误写误用的成语在广告用语里应该避免采用。比如有的服装精品屋内写的广告用语是“ 穿流不息, 任君选购”。这“ 川流不息”的“ 穿”字的确扣住了服装穿着这个信息, 但是, 社会上不少人把“ 像水流一样”的“ 川”往往误为“ 穿门过户”的“ 穿”, 换句话说“, 川流不息”出错大多出在把“ 川” 误用同音字“ 穿”上。这个改动个别字的仿拟式成语“ 川流不息”, 尽管有一定的语境制约, 仍然会增加语言使用上的混乱,还是以不采用为好。同样道理, 在某些储蓄所门口贴的“ 储蓄能让你变本加利”也不足取。储蓄能使你的“ 本金”生“ 利息”, 变“ 本”又加“ 利”, 这则广告用语在宣传储蓄功能上扣准了人们的“ 兴奋点”, 显然具有合理之处。但是“, 变本加厉”的“ 厉”误写成“ 利”者, 多不胜数。如果把久治不愈的“ 变本加利”用作冠冕堂皇的广告语, 人们更不知有误, 久而久之,对语言规范化会产生消极作用。因此, 对凝固性很强的成语更字换词, 用作广告用语, 在会不会误导错别字上一定要认真思考。

广告中的成语活用现象既有积极健康的方面, 也有消极不利的因素。成语能在广告中以种种活用的方式与当今社会生活广泛结缘, 自有其必然原因。至于对待因此所产生的问题, 我们唯一应该也能够做的是设法趋利避害。参考文献:

[1]武占坤,王勤.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 内蒙古人民出版 社,1983.

篇8:中小学报刊中成语的“最”式浅析

一、成语的“最”式

成语的“最”式是一种学习成语的特殊形式,就是用带有“最” 式的短语可以解释成语,成语的“最”式不是一个公认的规范的语言学的概念,因为没有相关的研究,目前没有人给它一个准确的名称。在报刊中它大多也只是“幽默成语”下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因为这类成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之前的短语中都包含一个“最”字, 所以,我就暂且把它称之为成语的“最”式或“最”式成语。

(一)形式结构上分析成语的“最”式

从形式上来看,“最”式成语的表现形式类似于歇后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谜面,后面是谜底,但是,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歇后语本身就是由两部分组成,在言语中也是两部分同时出现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只使用前半部分,而“最” 式成语的两部分,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积累而总结的,前面的部分只是一个引子,在言语中只使用后面的部分。其次,歇后语中,后半部分是前半部分的解释,而在“最”式成语中,前半部分是后半部分的解释,最后歇后语的前后之间已经具有习用性、稳固性,是固定的搭配,而成语的“最”式还不具有习用性。

从结构上来看,“最”式成语的两部分从语法上来说,前面的引子部分是一个用“最”来形容的短语,它的基本形式就是“最 + 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 名词(名词性的短语)”,例如“最差的工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最佳谈恋爱场所”。还有一小部分是“动词 + 得 + 最 + 形容词”,例如:“跑得最快的马”。 “最”式成语后面的部分都是成语,一般情况下是四个字,有时也会是八个字,例如:“最快的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二)意义表达上分析成语的“最”式

从意义上看,“最”式成语的构建基础就是前后两部分之间意义上的关联性。又可以分为几小类:

(1)意义浓缩型。前半部分是成语意义的浓缩,也就是说用前半部分就可以解释成语,这样的话,前半部分的意义就约等于成语的意义,所以通过这个结构直接就可以了解成语的意义。例如: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中天涯海角本来就是形容偏僻遥远的地方;“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中虚怀若谷本来就是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能容纳很多意见;“最美的建筑——鬼斧神工 ”中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技巧精巧。

(2)特征提取型。前半部分提取成语意义的个别突出特征,前半部分和成语的关联主要靠个别的突出特征来建立,那么前半部分的意义必然小于成语的意义,也有可能与整个成语的意义不相关。 例如:“最笨的盗贼——掩耳盗铃 ”中“盗贼”是对“盗”的提取,“笨”是对“掩耳”的提取,组合起来就是“最笨的盗贼”。同样“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中“难听”是对“陈词滥调” 特征的概括,“最徒劳的做法——捕风捉影 ”中“徒劳”是对“捕风捉影”的结果的概括,“最准的话——一言为定”中“准”是对 “一言为定”的特征的概括。

(3)字面意义相关型。前半部分的意义是最成语字面意义的概括,而与成语的意义是毫不相关的。例如:“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中“最小的邮筒”是与“很难放信”这个字面意义相关, 而与成语的意义“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相信。不容易相信”,却是毫无相关。“最漂亮的帽子——冠冕堂皇” 中“冠冕堂皇” 字面意思是指“礼貌很体面”所以就用“最漂亮的帽子”,但是其实际意义是“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 , 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也就是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 “ 最怕冷的人——不寒而栗”中“不寒而栗”的字面意义是“不冷也发抖”,所以就用“怕冷”引出,它的实际意义是“形容害怕”。

(4)言语中语用型。前半部分是对成语在言语中最常用的用法的概括和反映。例如:“如饥似渴”在言语中经常形容学习欲望强烈,就有了“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废寝忘食”在言语中经常用来形容工作认真刻苦,就有了“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世外桃源”经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理想境界,就有了“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世外桃源”

(三)修辞方式上分析“最”式成语

从修辞方式上来看,前面短语与后面成语之间的构建的修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就是比喻和双关。这都基于成语本身的丰富修辞手法。

(1)比喻。后面的成语是对前面短语的比喻式表达。例如“鹤立鸡群”来比喻“最出众的人”;用“入木三分”来比喻“最深刻的见解”;用“气冲牛斗”来比喻“最大的脾气”。

(2)一语双关。后面的成语同时关涉两种意义。“最好的溜冰场——溜之大吉”“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最急用的图章 —刻不容缓”。

二、“最”式成语的优点和作用

“最”式成语最大的优点就是幽默性。这个从报刊上为这类成语所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幽默成语”“快乐大本营”“成语智慧树”“语文快乐大本营”。从“最”式成语本身也可以看出其间的幽默性。“最”式成语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成语。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如果在成语中进行成语教学那是再好不过了。这正好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最”式成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系统性,在短时间内可以学习一系列的“最”式成语,而不是分开来一个一个学习,这样学生会形成一种认知图示,不断练习可以让学习越来越轻松,“最”式成语是认知法的集中体现。认知法注重规则,强调学生自己发现规则, 然后不断反复练习,从而形成图式。

相对于字典释义法,增添了幽默性;相对于故事法,节省了不少时间;相对于成语接龙,“最”式成语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操作性更强。

三、“最”式成语中存在的问题和小小建议

“最”式成语也存在一些问题,仍待解决,这里只是自己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如有冒犯,还请各位编者见谅。

1.“最”式成语几乎都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编写的,是教师自己认知的反映,所以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导致同一个成语可以对应不同的“最”式短语,同一个“最”式短语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成语,而在参考答案中往往只有一种答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路, 使本来用于开拓的“最”式成语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教师在编写中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等各方面的因素,争取让“最”式成语既能为学生所领悟,也尽可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广征博引不同的形式,从而择优普及使用。

2.“最”式成语有些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前后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字面意思上,如果学生把它当成跟别的“最”式成语一样, 认为字面意思就是成语的意思而不进行深层意思的探讨,就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即使他们知道了这个成语,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最”式成语在罗列式尽量分类排列,这样每一部分都会形成一种认知模式,相互之间不会干扰。如果有必要,对容易用错的成语应该进行特别的注释。

摘要:成语是中华文化的集萃,是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促进成语教学,教师们经常采用幽默成语,成语的“最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对这类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语料库,试图对“最”式成语的基本类型、特征、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最”式成语趋利避害,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篇9:公文写作中成语的点缀美

(一)庄重典雅之美

公文是办理公务活动的文书,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规范约束作用,必须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而这种庄重严肃又不能是压抑、沉闷的,应与赏心悦目的愉悦感相结合,形成公文特有的庄重之美。

许多成语,都是从古代作品里来的,它们有的是古代寓言的缩写,有的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作品中名句的摘取或节缩。它的语言保留着一定的文言成分,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庄重,文质彬彬,古香古色。公文中适当地运用此类成语,可体现公文的权威性,增强公文的表现力。

全会号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切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一切单纯依赖外力、迷信外国的思想和行为也都是错误的。(《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上例中运用“愚公移山”、“闭关自守”、“墨守成规”等成语,使其语言言简意赅,精辟庄重,含义深刻,隽永、优美,具有雅致凝重的风姿和韵味。

(二)含蓄明快之美

这类成语一般在语句结构上和谐流畅,简洁明快,在表义方面丰富而深刻,有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更为迫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用“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来说明文化的“普及”和“提高”两种工作的关系,耐人寻味。

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方兴未艾的全球趋势。东亚合作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温家寶总理在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上例中运用“方兴未艾”、“与时俱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成语,简洁明快,表明了中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

(三)节奏鲜明之美

成语作为一种两两相对的四字格形式,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起伏有致,适合了汉民族讲究对称、喜欢对偶的民族心理,也切合了汉语这种富有音乐性语言的特点。公文中恰当运用一些成语,能增强公文语言的音乐美感,给人形式整齐、铿锵有力的美感享受。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上例中“高高在上”、“墨守陈规”、“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等成语和其他四字格词语的交替运用,音节对应整齐,韵律铿锵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一些机关乱收费、乱摊牌,甚至弄虚作假,敲诈勒索,对中央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当前机关作风中几个严重问题的通知》)

此例中运用“弄虚作假”、“敲诈勒索”、“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等成语来说明“当前机关作风”中的问题表现,使得行文严密简洁,词义蕴含丰富,音调和谐顺畅,具有很强的修辞表达效果。

(四)浓缩精粹之美

在文章中运用一些成语,可以使语言经济,一个简单的成语就可以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意义。公文中适当运用一些成语,可使公文语言言简意赅,文约意丰,简明扼要。

财政支出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厉行节约。(《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用“统筹兼顾”、“量入为出”说明财政支出一方面要全面筹划,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语言言简意赅,精粹有力。

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等四个成语连用,体现了政府工作的责任心和决心,语言高度浓缩,使人享受到用语上的一种精美之感。

在公文写作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使公文语言表达趋于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和节律感,从而极大地增强其修辞效果。当然,公文中成语的运用应注意要有所选择:首先要弄清语义,注意语义的褒贬色彩,要注意精选,防止滥用,不能只为追求成语的表意的简洁凝练而硬凑或堆砌成语,否则就往往会因辞害义,事与愿违。

上一篇: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为明天而心动作文550字六年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