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字帖

2024-04-29

隶书字帖(精选12篇)

篇1:隶书字帖

隶书字帖-4

2012-9-5 19:26:18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图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书扫描图片44张(未按顺序上传)[...阅读全文>>标签:书法 字帖 隶书 千字文

2015-5-15 6:44:48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中国古诗集字字帖分享《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汉简书法字帖图片104张。...阅读全文>>标签:汉简字帖

2015-5-2 16:07:31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本精选16页。任政隶书六十四法...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写法指南 隶书六十四法

2015-4-7 6:27:29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日本二玄社版,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称《史晨前碑》,碑阴刻称《史晨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古朴厚实,此碑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阅读全文>>标签:史晨后碑 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2015-3-29 6:13:14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汉乙瑛碑集字作品书帖附点画分析《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立,是典型的八分书。它记载了鲁相乙瑛请于孔庙设置守庙官一事往返公牍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八分书的典范。原碑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特点就是适合初学者临摹。它结体稳健,布局平实,每个字都是那么端...阅读全文>>标签:乙瑛碑 集字作品

2015-2-18 7:51:15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三篇,隶书字帖图片26张。相关书贴参见: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字帖欣赏《岳阳楼记》...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古诗文

2015-2-10 6:49:02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韩天衡藏品:《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杨岘隶书书法作品并附跋。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湖洲人。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杨岘一生好隶书,对东汉碑碣多有探求,晚年书多以《礼器碑》为本旨,在放纵外复运以颤笔,得瘦硬矫健...阅读全文>>标签:西狭颂 杨岘隶书 隶书书法作品

2014-10-30 6:16:32祥隶书法字帖《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祥隶书法字帖欣赏《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欧阳中石书序,毛笔隶书字帖图片40张。...阅读全文>>标签:祥隶 元曲 王祥之隶书 毛笔隶书字帖

2014-10-8 6:45:25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完白山人隶书书法图片118张。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顽伯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列其篆、隶书为“神品”。...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完白山人 清代隶书 敖陶孙诗评

2014-10-5 17:54:00隶书字帖《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隶书字帖欣赏《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清伊汀洲书法图片27张。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阅读全文>>标签:隶书 光孝寺 虞仲翔祠碑 伊汀洲

2014-8-31 7:32:12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百二砚田富翁字帖图片39张。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是清朝画坛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阅读全文>>标签:金农 隶书字帖 图片 华山碑

2014-2-11 6:59:47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电脑集字米字格版书法图片四张....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心命歌

篇2:隶书字帖

【词语】 八字帖儿

【全拼】: 【bā zì tiě ér】

篇3:浅谈书法中的隶书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实物资料, 是在六千多年以前的一些陶器残片上发现的各种记号, 这些记号被不少文字学家认为是具有文字的性质, 我们称它作陶文, 其中有一个象形符号, 像太阳在云气之上, 云下有五峰耸立 (有人说是海水) , 经过考证, 有人认为是“旦”字。不管这个解释是否准确, 这类陶文已经和可以准确认识的古汉字非常相似了, 这些陶文应该就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了。

学书法, 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 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 无论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等, 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 我觉得篆书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 隶书是比较柔和但不失气势, 所以我个人比较偏爱隶书。

在书写隶书时, 首先你得对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 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是无穷大的, 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们作品诞生的背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

学书法, 书写时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 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 向他人的优点学习, 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 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如果不向他人学习, 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中国文字起源很早。自古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文字绝不是一个人造出来的, 而是在人类劳动生产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创造的。大约经过了结绳 (用绳扣记事) , 刻契 (刻划记号) 和用图画符号记事的漫长过程, 才逐渐形成汉字。汉字形成以后, 还不断在发展、变化。

隶书起源于秦朝, 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 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 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 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 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 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 去繁就简, 字形变圆为方, 笔画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 从线条向笔划, 更便于书写。隶书盛行于汉朝, 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 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 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 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 同时, 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 为艺术奠定基础。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 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折, 书写速度更快, 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画。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 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

秦朝主要用篆书,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机关要呈报、记载的事情越来越多, 而篆书写起来很慢, 渐渐不能适应需要, 于是一般官吏所写的文书和普通的经籍、碑刻都使用隶书。隶书的特点是:字形由篆书长方变为扁方, 笔画有粗有细, 有波有磔有折笔, 字的结构也由繁而简, 更便于书写。关于隶书的产生, 还有一段传说:秦始皇时, 下杜人程邈, 得罪了皇帝, 被关押在云阳, 他在监牢中过了十年。在狱中他创作了隶书, 秦始皇肯定了他的功绩, 释放了他, 并任命他为御史。我们且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可靠, 隶书在秦朝就已经有了, 却是事实。到了汉朝隶书普遍应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量汉代碑刻, 出土的汉简等大多数就是隶书。

然而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地临, 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 要取其长去其短, 为我所用,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我觉得学好书法, 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 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 追求美的风格, 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 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 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 (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124页) 化, 结体、点画不雷同, 肥瘦适当, 肥而能秀, 瘦而能腴, 风姿潇洒, 达情尽性, 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 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 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 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 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 我们要一直骄傲下去。书法, 是中国人的国宝, 书法是中国人的自己的财富!

摘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 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隶书柔中不失磅礴气势。

关键词:书法,文字,隶书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篆隶 (中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篆隶 (中册) .上海书画出版社.

篇4:明朝隶书在隶书发展史上的特殊性

关键词:隶书;明前中期;晚明;承上启下

中国古代隶书的发展历程像一个马鞍形,汉隶和清隶是马鞍两端的隆起,代表着中国隶书不可逾越的两座豪峰。虽然中唐隶书略有中兴之象,但也是针对隶书低谷而言。宋朝开“帖学”之风,经元明达到鼎盛,期间行草大行其道,虽有个别好古者热衷隶书,但亦孤掌难鸣,形成不了激荡奋发的大环境,所以隶书造诣平平无奇。元代,以赵孟頫为主将开始倡导“尊古”思想,对后世书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明朝前中期隶书对元代隶书的继承

现存元代隶书作品较少,关于元代隶书多散落在对书画的题跋之中,比如:虞集、陆友、莫昌等人。元代作隶书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位书法家:叶鼎和吴叡师。叶鼎继承唐隶瘦笔派;吴叡师继承唐隶肥笔派。史传赵孟頫也擅长隶书。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可见赵孟頫的隶书在当时也尤为精妙。提出“尊古”思想的赵孟頫身体力行,在真行方面直追二王,后世称之为唯一兼得羲之神与行的书法大家。但在隶书方面却没有上追到两汉,而是停留在了魏晋时期。赵孟頫的弟子杨载在《赵公行状》中云:“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由于赵孟頫在当时书坛上的地位,后人受赵孟頫影响之辈都喜欢篆书和隶书,尤以明朝文征明为代表。

明朝前中期,理学大行其道,在封建制君主制度达到顶峰的同时,台阁体也成为了书法领域里的强制束缚。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书法家们的个性被压制,再加上赵孟頫等人对后世的影响,使得复古之风依然在明前中期的书坛上占据统治地位。但与元人相比,明人在复古之风的书法上却少了几分人文情趣,多了些许端庄拘束,隶书亦是如此。

明前期隶书方面有造诣的书家莫过于沈度。沈度对后世印象以小楷著称,但其在隶书方面亦出类拔萃。杨士奇《东里文集》卷十六《沈学士墓表》中称:“八分尤高古,浑然汉意”。但从现存沈度隶书作品《归去来兮轴》来看,杨士奇所赞不妥。沈度隶书学习前人唐隶肥派,极受台阁体楷书影响,雍容典雅,规整端庄。

明朝中期,吴门书派为书坛之执牛耳者。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文征明可谓集书之大成者。王世贞《文先生传》中说:“(征明)八分入钟太傅室,韩(择木)、李(邕)而所不论也。”但据清人考,文徵明所师碑刻多为托名锺繇之作,应该是晋唐作品。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至元则有吴睿孟思、褚奂士文,皆宗梁鹄。”书中提到的梁鹄是元明隶书书家学习的主要对象,由此可见文征明的隶书应该取法晋唐。文征明的隶书风格基本上符合吾丘衍所描述的“挑拨平硬,如折刀头”的隶书法则,这也是元朝隶书书法的主要特点。由于文征明在当时书坛和社会上的地位名气,他的隶书也对后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明中期吴越地区隶书习练者多是其子孙族人或者弟子,例如文彭、王同祖、文肇祉、陆师道和王樨登等。

从明朝前中期的隶书风格来看,明隶继承了元隶书挑拔平硬、斩钉截铁的风格。从学习对象来看,主要学习元人或者晋唐时期的碑刻。从所取得的成就上来看,元代和明前中期隶书取得成就不高,但隶书从赵孟頫始有复苏之象,明人在前中期基本上延续了隶书的一丝活力,传承了隶书复苏所需的基础。从习练者角度看,元代和明前中期相对来说工者不多,精者寥寥。但是明中期的书风也开始转变,为晚明隶属的发展做了准备。

二、晚明隶书对清朝初期隶书的影响

清朝由于当时政治环环境的影响,学者大兴金石考究之风,这无疑进一步加快了清隶的复兴速度。再加上很多书家的自身努力,比如说访碑活动、收藏拓本、自身的执着努力和书论家的造势推动,终于使清朝迎来了中国隶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但清隶的复兴,并非无源之水,与清朝前期的隶书活动是分不开的,而清初隶书活动是萌发于晚明,或者说晚明隶书活动对清朝初期这股清新之水起到了引导作用。下面分从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1、 晚明出土《曹全碑》、《华山庙堂碑》等汉碑,陕西等地访碑活动开始兴盛起来。

明朝万历年间汉代《曹全碑》在陕西出土,当时便被明末很多书家青睐,临写的同时纷纷鼓吹,客观上为清隶直溯秦汉制造了舆论声势准备。这种影响周亮工在《与倪师留书》云:“《郃阳碑》近今始出,人因《郃阳》而知崇重《礼器》,是天留汉隶一线,至今始显也。”可见《曹全碑》在明末清初影响之大。正是这种影响,使得像《礼器碑》等一些列汉碑开始进入书家的视野与取法范围。

在出土汉碑影响的同时,陕西等地的访碑活动也开始随之蔓延开来。这一活动的开始,对隶书的推广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清初金石考证之风的盛行开启先河,为清隶的复兴做了准备工作。

2、 明末宋比玉、赵宦光等人对清初隶书三大家的影响。

明末比较知名的篆隶大家当属宋比玉和赵宦光。

早年的宋珏在隶书用笔方面,更多的受到了吴门书派平铺方斩风格影响,总体让人感觉宋珏早年的隶书“方板可厌”。但后期宋珏学习汉碑,隶书大进。钱谦益在《宋比玉墓表》中称赞“善八分书,规摹《夏承碑》,苍老深穆,骨格斩然。”清初“隶书三大家”之首郑簠,早年隶书受宋珏影响二十年,虽然晚年曾表示过后悔早年这段学书经历,但宋珏所学的《夏承碑》也成为了郑簠晚年的所爱。总体来看,郑簠的隶书风格还是很大一本分继承了宋珏。无论是运笔速度的轻快,还是丰富弹性的笔尖,以及果断恣肆的出锋,宋比玉的这些隶书风格都为郑簠所继承。

晚明赵宦光虽然在隶书上成就不太高,但其所独创的“草篆”却对后世隶书创作启发很大。清初“隶书三大家”中的石涛早年受郑簠影响,后来用行书参入隶书,使隶书在古朴中见一丝灵动,形成了独特的面貌。这种“参入”的笔法,多是来自赵宦光“草篆”的影响。后世中,这种参入笔法更为普遍常见。

3、 明朝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隶书拓本,例如《曹全碑》、《张迁碑》、《张猛龙碑》、《史晨碑》以及《龙藏寺碑》等等。

明朝的隶书成绩虽然远远不如清朝,但是明朝却留下了很多传世的汉隶珍贵拓本,并且拓本的质量都普遍比较高。清隶直追秦汉,取得了很高的隶书成就,但是其学习的范本却大部分出自宋明的汉隶拓本。尤其是明代的《曹全碑》、《华山碑》《张猛龙碑》等对清朝隶书书家的影响很大,很多书家都是从这些拓本中习得自己的隶书风格。

三、结语

明朝隶书一直不被后人重视,但是隶书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相对规范的书体,在中国隶书书法史上应该是具有历史传承性,并不能因为明朝没有隶书大家而否定了明朝隶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明朝隶书在隶书发展史上最大作用可以概述为两反面:一、上承元代隶书书风,使隶书复兴的星火没有丧失殆尽;二、下启清初隶书书风,为清初隶书的萌兴做了宝贵的积累和引导。这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在看待书法史的传承上必须要看到每个时代的价值之所在。(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纯杰. 明代篆隶书家考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胡博傑. 晚明隶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聂国强. 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谈吴门隶书[D].中央美术学院,2011.

篇5:隶书字帖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1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9、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4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4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5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5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6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69、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70、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7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7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8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8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84、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8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8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8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9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9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

9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9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0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101、花开时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篇6:人生格言字帖

(一)

我信天命,但不会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信命有两个原因:一是打死我也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二是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让人无法把握。所以,我更相信昨天带给我的经验教训和今天我要做的。

许多鸡汤手告诉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但实际上,想成功除了努力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机遇,比如有人赏识,比如你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比如你持续努力二十年或者三十年,用时间慢慢来熬。努力是根本,但没有那些外部因素,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A君是名教师,工作努力且一丝不苟。好的教案见过很多,但我没见过如此漂亮的教案,书写一笔一划,可以当做字帖来用;教案旁边作满批注,还有后面附着的体会及反思;他给学生批的作业,批语也是字斟句酌。

从二十多岁开始工作一直是这种态度,可他到退休也是一名普通教师。我不提体制的原因,只是他退休后说了一句话:我努力了一辈子,年轻时也有梦想,可是一次次的机会都没有到我的头上。这不是个例,不是以偏概全。看看自己的周围,做到行业圈中佼佼者有几人?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默默无闻。

也不要提要善于把握机会,不要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追逐名利的人谁不会努力准备并如饥似渴的看着机会?

朋友是做酒水批发生意的,开了一家门面,早起晚休,联系客户,全盘考虑又精打细算,他挣钱了吗?挣了。问他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了吗?他说收入与自己的付出根本不成正比。生意是有赔有挣的事,好多东西都不确定。

说到这,好像很是悲观,人活

在世上,既然有那么多的不确定,那还混什么?走一步说一步,等着命运的安排算了。反正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

其实我更想说,人生苦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死靠着看不到希望的事情来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信命但不相信老天会一棍子把人打死,那么多的路,非要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吗?人生的困局有那么难破吗?

(二)

独孤九剑的要旨不是看对方的破绽,而是率性而为,不拘泥于固有的定式。

有个小朋友问我:老任,我在单位快闷死了,每天朝九晚五,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虽然我尽心尽力,可是生活就这样了。我说,那你有爱好或者还想做其他事情吗?他说,上班时间安排得很死,下班还要忙杂七杂八的事情,就是想做其他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啊。

你衣食无忧,安乐死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说。

既然你一眼就看到退休,努力了还是那样的结果,又不想做出改变,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享受牢笼给你带来的安全感。那除了等死还有什么好的结果?

在工作上,虽然一切都已清晰明了,好多事情自己无法把握。但总有你能掌控的东西存在,就像是跟小朋友说的话:你有爱好或者想做什么吗?他没有,他的定式早就把它围困住了。

令狐冲跳出了紫霞神功,跳出了岳不群教他的剑法,用一种更洒脱的方式成就了自己。他有种种困局,但他不拘泥于定式,能掌控自己。人生中的困惑太多,有时候,打破自己固有的定式,不僵化,换另一种心态或生活方式,天地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三)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某个突出的优点。自己不发挥自身的优点,有什么办法?

前面所说的那位做酒水生意的朋友,他有自己的爱好,喜欢字画,闲暇之余,经常与相同爱好的朋友交流,一点一点的的收藏积累,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时间一久,竟也炼出一副好眼力。在书画收藏界小有名气。后来,他将店盘给别人,专心做起了书画收藏。

后来我们交流,他说:生意场上的事情,好多东西我都无法掌控。而在书画上,我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全掌控,做起来也有信心。做自己心里特别有数的事情,是很快乐的。

为什么我们哪怕在苦闷中也不肯丢掉现在已经到手的东西?如同鸡肋,食之无肉,却也舍不得丢弃,毕竟还有味道。因为害怕,没有勇气,更重要是没有掌控的信心,没有追求更好的发展的勇气。所以我们宁愿在困局中等死,也不愿去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还在,还有不愿等死不愿任人宰割的心,有掌控自己命运的信念,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会在困局中慢慢走出来。

(四)

相信天命,但不是消极等待,我信老天不会把所有的路都堵死。如果你敢跳出来,如果你有眼界、有格局。

张无忌是个武功高强的失败者,他是业界良心,为了明教的发展兢兢业业,立下莫大的功劳。然而就他的性格特点来说,他并不适合在这个圈里混,死撑到最后,还是干不过朱元璋。赵敏是聪明人,带他走出困局,抛却世间纷扰,逍遥于江湖。

我们身边没有赵敏,没有引路人指导着自己坚定踏实向前走,更多的是要依靠自己。

依靠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长久地从事于某一行业或者长期在一个单位,往往会在不自觉中浸染一些习气,也会慢慢认为世界就这样大。或者说,视野不宽阔,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利害,怎能会有眼界?

杨过在郭靖的家里,只要他能忍受郭芙等人欺凌的困局,也会生活不错。毕竟有郭靖和黄蓉可以教他武功,郭家又有那么多的关系,混个衣食无忧,甚至小有名声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他跳了出来,他不愿忍受那种生活,向往自由自在的天地,他更清楚自己的所爱和所要,所以他的成就甚至超过了郭靖。

眼界不高,在自己织就的藩篱中跳不出来,就永远找不到另一扇门在哪里。也唯有读书与阅历,可以在一点一滴中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眼界。

(五)

篇7:英语字帖(短文8

failed.When she is free, Tina always made

clothed for her.When she is unhappy or met

with some difficulties, Tina talked to her,because they are close friends.What a lovely girl she is!

篇8:浅析韩择木的隶书风格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择木,隶书,影响

韩择木, 广陵 (今江苏扬州) 人, 为文学家韩愈的叔父, 约生于武则天长寿年间 (公元692-694) , 约在大历初年 (公元766-768) 去世。唐玄宗开元时期, 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曾官至右散骑常侍, 世称“韩常侍”。与史惟则、蔡有邻、李潮并称为“隶书四家”。韩择木的书法造诣深厚, 以隶书驰名于世, 其隶书端庄严谨、秀劲有力, 被誉为“唐代蔡邕”。《宣和书谱》评:“隶书之妙, 惟蔡邕一人。择木乃能适其遗风, 风流闲媚, 世谓蔡邕中兴焉”[1]2022。传世的隶书代表作有《告华岳文碑》、《叶慧明碑》、《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诗碑》等。其隶书风格特征主要有:

一、庄重严整、灵动俊美

韩择木的书法从整体看十分严谨, 符合法度规范。观其隶书代表作《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诗碑》, 取法中规中矩, 有一种端庄的静态美。“此碑乍看似不如汉代的《张迁碑》苍劲凌厉, 《曹全碑》的妍丽清韵, 《石门颂》的纵横逸宕, 但实际对这些各碑的优点都有所吸收, 而且技法娴熟, 所以作为唐代的隶书来说, 还当推为第一流作品”[2]329。该碑字迹非常清晰, 字形峻美。其横、撇等主笔作适当收紧, 同时注重结体的收放, 更显庄重严整。与汉隶《曹全碑》相比, 字形也由其扁平变为了竖长, 点画结构之间疏密有致, 笔画含蓄而富有弹性, 结字工整精细。碑中字的线条流畅, 颇具骨力, 用笔自然洒脱。细观其笔法与结体, 便能感受到一种自然与平静。其笔法古朴雅致, 空间布白均匀, 整体风格统一协调, 具有端庄肃穆的姿态。宋朱长文曾评“观其迹, 虽不及汉、魏之奇伟, 要之庄重有古法, 而首唱于天宝之间, 宜置妙品。又如山东老儒, 虽姿宇不至峻茂, 而严正可畏。”[3]140从中可以看出朱长文对韩择木书法严正端庄的肯定。韩择木的书法线条厚重有力, 用笔方圆兼施, 自然古朴, 庄重但不失灵动。唐吕总《续书评》赞曰:“如龟开萍叶, 鸟散芳林”[4]918。观其隶书代表作《告华岳文碑》, 线条富有灵性与质感, 用笔的柔美流畅之中留有骨力, 姿态飘逸自然。整体和谐统一, 颇具超然洒脱的神采, 在工整之外增加生动秀美, 严谨而不失灵动的意趣, 在视觉上给我们一种富有动态的艺术美感。

二、融贯多体, 以楷、篆入隶

韩择木亦精通楷书、篆书, 因此能融各体之长, 从而丰富其隶书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性。如《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诗碑》, 从笔画、结体及布白看, 韩择木无形之中将楷意融入其中, 使该碑不显得板滞和程式化, 而更富有变化和多样性。再观《告华岳文碑》, 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入篆法, 汲取汉碑的传统与优点, 方圆并用, 技法娴熟。韩氏以篆法入隶, 使笔画如锥画沙, 沉着浑厚、刚劲有力。既有深厚的功底, 又蕴含自然之趣, 艺术性很高, 表现了韩择木高超的艺术审美观。此作取法汉碑, 以篆法入隶, 更增加了用笔表现的丰富性。横画非常舒展, 飘逸洒脱, 具有自然之趣, 与汉隶《曹全碑》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结字庄重平正, 内敛外拓, 字的姿态多取横势, 有的也以竖长的姿势来呈现。风格飘逸多姿, 结构疏朗, 字体俊美灵动, 其笔法、结构已臻于完美, 再加上长时间风雨岁月的雕琢和侵蚀, 进而使该碑显现出更加苍茫、古朴的姿态。

三、韩择木隶书的影响

韩择木作为“唐隶四家”之首, 其书法以分隶著称。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云:“在唐中叶, 以八分名家者四人, 惟则与韩择木、蔡有邻、李潮也。择木尤妙, 名重当时, 惟则可以亚之”[5]343。唐代诗人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道:“尚书韩择木, 骑曹蔡有邻, 开元以来数八分。”他对汉隶的取法非常全面、系统, 能够融合各碑之长, 再将其融会贯通, 形成自己的风格。《述书赋》评韩择木隶书:“韩常侍则八分中兴, 伯喈 (蔡邕) 如在, 光和之美, 古今迭代。昭刻石而成名, 类神都之冠盖。”从中足以看出韩择木隶书造诣的高深。韩择木的隶书能上承汉隶, 取法于蔡邕, 进而影响当时的书风。从整个书法发展史来看, 隶书的兴盛时期主要在汉代和清代, 到唐代则进入了一个低谷期, 唐人在写隶书时主要运用楷法, 变化不多, 用笔简单, 使隶书略显呆滞和程式化。韩择木则是将楷意融入到隶书当中, 这就与楷法入隶完全不同了。韩择木能够汲取汉碑的精髓, 将篆法运用到隶书之中, 增加隶书的趣味性, 丰富了笔法特征, 提升了隶书的艺术价值。因此韩择木对当时隶书的程式化书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曾云“时韩云卿以文显, 李阳冰以篆显, 择木以八分显。天下欲铭其先人功者, 不得此三人, 不称三服。”[6]150足见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韩昌黎集》云:“叔父当大历之世, 文辞拔群, 凡中朝天下铭述先人功行, 欲取信来世者, 皆归韩氏。时李阳冰独能篆书, 同姓叔父 (即择木) 善八分, 世多知之者”。韩泽木能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打破了当时沉寂的隶书风气, 开创了新书风。韩择木作品中流露出飘逸灵动、庄重严整的气息, 其书法风格不仅体现出其自身和所处阶层的气质, 也体现了时代繁荣的风度。

参考文献

[1]、周倜著.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词典 (下) [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0.

[2]、朱仁夫著.中国古代书法史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3]、朱关田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周倜著.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词典 (上) [M].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0.

[5]、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篇9:字帖和春联

儿时最大的乐趣之一是看春联。我们镇上字写得好的人不少,最著名的当然是书法家仲贞子先生,他是我们镇上的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仲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诗书画印皆精。我们很幸运,他竟然是我们中学的美术老师,教我们写字画画。记得有许多孩子买不起字帖,仲老师就在这些学生大字簿每一页的第一行用朱笔写上正楷,让他们照着写。另一位字写得好的是南货店的营业员,他姓什么叫什么我已经忘了。店里卖纸,什么颜色的都有。人们去买纸都是有事的,要么是过年过节,要么就是有红白事,都要在纸上写字。我经过南货店,几乎每次都会看见这个营业员在为别人写字。不知道这是不是过去开店的规矩,卖纸的就得帮人家写字,但这样做起码生意会好一点。

到了过年,这两位先生就要忙着给镇上的人家写春联。我母亲在邮电所工作,住的是邮电所的公房,邮电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办公加上住家,二十几间房总是有的,邮电所的所长每年都要请仲老师写春联,从大门一直写到每户人家,红红的一片。整个小镇,除了有几户家里有读书人自己写以外,都是他们俩写的。大年初一,我必定把我们那个小镇东西南北走一遍,大街小巷,每户人家,就是为了去读他们的春联。现在想来,每年的正月,就是他们的书法双人展。

后来,我还经常在书店里看到仲先生书写的春联,行书,隶书,魏碑,都有,但这印出来的怎么看都没有我小时候看到的他贴在人家门上的手写的漂亮。

篇10:那些字帖作文

这天下午,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耐不住炙热的太阳,匆匆忙忙地奔向阴凉的地方避暑。我爱写文章投稿,要不是因为我要去邮局投稿才不会冒着如此炎热的太阳跑在街上呢!

离邮局的路还远着呢,还是停下来休息一会吧!心想。于是奔到就近的一个停车棚下稍作休息。“快去看看,那在干什么呢?”这句话传入了我的耳朵。于是闻声望去,是一个女青年指着一个地方对同伴说,顺着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有一群人围在那个地方,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定去探个究竟。

我手执着作文稿跑到那里,弯下腰钻进人群:是一个瘦小的小男孩,地上铺满了他亲笔题写的字帖。这时他正在写着一幅字帖,上面的字铿锵有力、水墨清秀,含有一种说不出的韵意,那些笔墨使我有些凉意,不再那么热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人群也逐渐变小了。到了最后只剩我一人还蹲在那边盯着他的字帖看。

他看着我,疑惑地问:“人家都走了,你怎么不走?”“我为什么要走?”他也蹲了下来,以一种胆怯的语气问我:“你……你喜欢我的字帖吗?”“喜欢啊!你看你写得多好!”说着,我捧起他写的字帖中的一幅指给他看。“真的?你没骗我吧?”他眼前一亮,原本的伤感在这一刻全消失了。

“还是你懂得欣赏,别人都不肯买我的字帖。”说完,他低下头整理着那些字帖。“你对自己的字帖就那么没信心?”我试问他。“嗯。那你会买我的字帖吗?”他略有所思地问,却不敢抬头看我。听了他的话,我有些为难,手中的作文稿被攥得更紧了。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意思,说:“我不会强求你的!”“不是这样的,你的字帖写得真的很好。只是我。。。。。。”“那是为什么啊?”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问,好像能从我脸上找出答案似得。“我身边没有带钱。”我垂下头,脸上感到热辣辣的,绝不是太阳的缘故。

他吐了一口气,说:“喔,我还以为你有什么事呢!没事,你先拿几幅字帖去,钱择日再给吧!”“什么!这怎么行?”我跳了起来,像着了魔似的.大叫,实在是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话。“你不要一惊一乍的,反正我是会收你钱的。”我知道他是在安慰我,同时也是在安慰他自己。

我挑了其中的几幅,注意到了手中的那几分文稿,才想起忘了寄信。对了,口袋里还有买邮票的钱,够买他一幅字帖的。于是我把它们拿了出来,递给那个男孩。他望着我,感激地朝跪下来。我立马把他扶起来,连说:“要不得啊!男儿膝下有黄金,况且我的钱还不够,快起来!”

他说:“你这么好,我该怎么谢你啊?我再送你几幅字帖吧!”说着,就随手从地上抄了几幅递给我。“不行。无功不受禄!”我连忙用手推开。“没事的,拿着吧。”我便收下了。

这时,我才发现手中的文稿早已被汗水浸透了。我说:“我会把钱送来的。”最后捧着那几幅字帖跑回家去了。

后来,因为学习忙,淡忘了这件事。等我记起再去找他还钱时,却再也找不到他了。

至今,当年买的那些字帖还当宝贝似的悬挂在我房间雪白的墙上。真的好后悔,因为当时我没有遵守承诺,他会不会把我当成骗子了?

篇11:狗年隶书春联

鸡鸣盛世山河溢彩;狗吠升平岁月流金。

鸡闻秀阁春无价,犬卧花阴岁有情。

秀阁闻鸡人共舞,花荫卧犬地同春。

金鸡鸣绣阁,玉犬卧花荫。

春回大地金鸡唱;福满中华玉犬欢。

鸡司晨,晨曦绽放报春早;犬守夜,夜静平安入梦香。

鸡年利事家家乐,戌犬腾欢迎胜利。

华夏欢腾梅花傲雪辞旧,金陵红火万家欢喜迎新。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篇12:隶书书法欣赏论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过去一般相信隶书之由来为“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但近来指出“隶”字亦有“附属”的含意,可能意旨其为篆字之衍生。

秦隶,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郭沫若用“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在采用了隶书”来评价其重要性。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汉隶,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写长横时,起笔逆 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汉隶具有雄阔严整 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隶书对篆书的改革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其中以横向取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状态两面点最为重要。横向取势能左右发笔,上下运动受到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而毛笔的柔软性以使汉字笔画产生了粗细方圆。藏 露等各种变化。还有字距宽。行距窄也是其章法上的一大特点。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有余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第二次高峰。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隶书的演变。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承前启后,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发生隶变的内在动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对文字应用的要求。“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在这里,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不光为了书写速度的提高,同时因其蕴涵着内在的书写运动态势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轨迹,才使隶书在秦汉之交随着政治的更替最终彻底代替篆书而获得普遍应用的。

就书法而言,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

1、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

2、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另一方面,作为人的规范意识,又必须对这种新的字体和书体加以规范。于是,就有了汉末高度规范的八分书出现。所以我们说,所谓的隶变过程,就是篆之捷所产生的新的书体继而对这种新的书体加以规范建构的过程。而作为书法,隶书的美就存在于这历时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

所以我们说,隶书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形成,不是东汉的高度规范和成熟,而是存在于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在这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中,有着实在太多的书法文本需要我们加以解读和认知。《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曹全碑》典雅华美、俊秀温润,使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取向的东汉经典刻石文本书法。这是东汉正大的文化气象和文人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自信的书写流露。特别是《石门颂》潇洒自如的波挑,体现着文人回归大自然书写的开放情怀,加上民间工匠的契刻,又为《石门颂》置入了民间的质朴意味,铸就了《石门颂》既有原本隶书的质朴随意,又有人文情怀流露的独特艺术魅力,显示出《石门颂》不拘一格的奔放品格、以及阔大的自然气象,成为历代书家关注和借鉴的经典范本。

然而,东汉刻石所表现出的典雅、华美、庄重、整饬只是一种完整的、华丽的美。如果没有原始隶书的质朴和简淡元素灌注其中,那么这种美又是虚伪的、造作的、没有感情的。如果东汉刻石典雅、华美、庄重、整饬的基础上置入隶书原本的奔放、流畅、阔大的审美气象,那么书法就会有一种大自然的淳朴和广阔气象。而这种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因为隶变过程中的很多随意性书写看似很朴拙、很简淡、很平凡,而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的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

上一篇:残联年终工作汇报下一篇:四年级音乐上册 真善美的小世界教案 人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