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咸菜”

2024-05-11

我的好朋友――“咸菜”(通用12篇)

篇1:我的好朋友――“咸菜”

我的好朋友――“咸菜”_作文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咸菜”,当然,这只是小名。大名?现在我还不能告诉你,等我说完后,你就知道了!

哎,看着这个“咸菜”,你可就真的误以为她的性格就是那样咸咸的,经常哭的小妹妹呀,告诉你,她可是一个快乐,开朗,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纯属一个“管家婆”形象的一个漂亮女孩!

她有着稀稀的眉毛,眼睛也不算大,带着一副眼镜,鼻子有点塌,嘴是最漂亮的了,有着小巧晶莹的嘴唇,千万被她的嘴唇所迷惑了,更别以为她带着一副眼镜就是一个文静,不爱说话的女孩,其实,她可是能言善辩,并不文静的一个女孩子,她的那张嘴是最厉害的了,常常能把别人的有理说成没理呢!但是,她有一个我所不能及的优点,那就是刻苦专研的精神。

一天下午,同学们都纷纷离开教室了。我和她都在专心地解着数学应用题,我们时而思考,时而大声欢呼。终于,难题被我们征服了,我高兴得蹦起来,可咸菜仍旧盯着数学练习本,苦苦思索着,汗水从她的额头上流下来,我有点纳闷,心想:都算出来了嘛,还想啥呢?我不解地把头凑过去,奇怪地问:“怎么啦,‘拦路虎’不是被咱们‘打死’了吗?”可她没听见似的.,依然埋着头,在草稿本上画着,写着,看她那副认真劲儿,我只好坐在一旁等她。只见她时而沉思,时而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时而敏捷地写算式,时而紧皱眉头,托着下巴思索,时而画画草稿,时而又写写算算,一个个、一群群的阿拉伯数字爬满了草稿本……

“滴答,滴答”,时间老人悄悄地走着,分针不耐烦地在钟面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咸菜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滴滴闪亮的汗珠,额上也蒙了一层汗,可她全然不顾,仍然认真地写呀,算呀,一会儿量量线段,一会儿写写草稿,笔不停地挥舞着,算式写了一段又一段,方程列了一行又一行……

突然,咸菜一下子跳起来,欢呼着:“算出来啦!第二种解法也算出来啦!”啊,原来她在算第二种解法!我心头涌起一股热浪,只见她的眼里闪动着光,是喜悦的光!这时,我的脸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咸菜,勇于创新的好朋友,一个值得我敬佩的好朋友,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可贵的、金子般的光亮……

现在,你知道她是谁了吗?她就是我的好朋友――韩卓原。

篇2:我的好朋友――“咸菜”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做“咸菜”,当然,这只是小名。大名?现在我还不能告诉你,等我说完后,你就知道了!

哎,看着这个“咸菜”,你可就真的误以为她的性格就是那样咸咸的,经常哭的小妹妹呀,告诉你,她可是一个快乐,开朗,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纯属一个“管家婆”形象的一个漂亮女孩!

她有着稀稀的眉毛,眼睛也不算大,带着一副眼镜,鼻子有点塌,嘴是最漂亮的了,有着小巧晶莹的嘴唇,千万被她的嘴唇所迷惑了,更别以为她带着一副眼镜就是一个文静,不爱说话的女孩,其实,她可是能言善辩,并不文静的一个女孩子,她的那张嘴是最厉害的了,常常能把别人的有理说成没理呢!但是,她有一个我所不能及的优点,那就是刻苦专研的精神。

一天下午,同学们都纷纷离开教室了。我和她都在专心地解着数学应用题,我们时而思考,时而大声欢呼。终于,难题被我们征服了,我高兴得蹦起来,可咸菜仍旧盯着数学练习本,苦苦思索着,汗水从她的额头上流下来,我有点纳闷,心想:都算出来了嘛,还想啥呢?我不解地把头凑过去,奇怪地问:“怎么啦,‘拦路虎’不是被咱们‘打死’了吗?”可她没听见似的.,依然埋着头,在草稿本上画着,写着,看她那副认真劲儿,我只好坐在一旁等她。只见她时而沉思,时而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时而敏捷地写算式,时而紧皱眉头,托着下巴思索,时而画画草稿,时而又写写算算,一个个、一群群的阿拉伯数字爬满了草稿本……

“滴答,滴答”,时间老人悄悄地走着,分针不耐烦地在钟面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咸菜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滴滴闪亮的汗珠,额上也蒙了一层汗,可她全然不顾,仍然认真地写呀,算呀,一会儿量量线段,一会儿写写草稿,笔不停地挥舞着,算式写了一段又一段,方程列了一行又一行……

突然,咸菜一下子跳起来,欢呼着:“算出来啦!第二种解法也算出来啦!”啊,原来她在算第二种解法!我心头涌起一股热浪,只见她的眼里闪动着光,是喜悦的光!这时,我的脸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咸菜,勇于创新的好朋友,一个值得我敬佩的好朋友,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可贵的、金子般的光亮……

篇3:咸菜600字作文

今天很无聊,每天很无聊。

也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小姑娘,但是她很神秘,很像一个从其他星球来的姑娘,并且胆子比较大,还是个无次元生物,喜欢说“这个世界真无奈。”如果把我们比作一个枰她就像一个枰一样平衡,而我却是一个要不就是右边超级重要不就是左边超级重,因此我在妹子身上学到了平衡,正因为妹子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子的态度小女表示十分敬佩。

当然,最让我值得敬佩[是敬佩吗…………]的是妹子每次在我开心的时候总是点个赞,而我不开心时就直接找她的这种精神[=-=这是写我还是写。。看懂就好。。],之前退出之逸的时候,每次上扣几乎都是找妹子,很少不是,包括之前麦格账号成了”小之逸“的`时候,一直在上妹子的账号,妹子都一直没有介意[咔咔或者是介意了没有说而已。。]妹子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简直用一万个很好,呸,反正好多好多个很好]超级超级好。只是喜欢说”对吗“”是吗“来问答,看起来不怎么好看。总之有好多好多个超级好,就是超级好。

篇4:咸菜粑粑作文

咸菜粑粑是外婆老家――南陵何湾的一种特色美食,它是一种用籼米粉做的饼,跟普通的面粉不一样,里面裹着咸菜、肉、大蒜等调料特制出来的馅。妈妈说她小时候最爱吃了,每到过年就很期待。

听说外婆今天要做咸菜粑粑,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外婆家。外婆正在揉粉,她说馅前一天就炒好了,现在只要把米粉揉成团就可以做了。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粉团揉好了。外婆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它是由木头做的,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凹进去的坑,还印有一些美丽的花纹,我不解地问外婆:“这是什么呀?”外婆神秘地回答我:“这个呀,呆会你就知道了!”妈妈也在旁边笑而不语。

开始做咸菜粑粑了。只见外婆先在大粉团上揪了一个小团,放在手里揉一揉、捏一捏,加一点馅料包好后再放在手上压一压,一个圆圆的小饼就做好了。外婆将小饼放在那个奇怪的东西里面,妈妈接过来,轻轻地按一按、压一压,再反过来往手上一倒。咦,只见刚刚那个小饼现在已经完全大变身了,上面均匀地布满了美丽的花纹,还印上了一圈花边,漂亮极了!哦,原来这个奇怪的东西就是一个模具啊!看着妈妈用模具压饼,我觉得很有趣,我也学着压了几个,米粉软软的、细细的,按在手里真是舒服。

篇5:咸菜美文随笔

许多人都喜欢吃咸菜,早餐,吃;午饭,吃;晚饭,也吃。

我有一位兄长,口重,特别喜欢吃咸菜,即便是炒了好几个菜,即便是山珍海味,也还要吃咸菜。结果,多年下来,咸菜吃的有些多了,现在血压很高,而且心脏也不好。

年龄大一些的朋友,都对咸菜记忆深刻。过去,改革开放前,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副食品供应不足,咸菜,几乎成了家庭生活的主菜。

我也喜欢吃咸菜,只是吃的不多,但是,对于一些奇特的、比较美味的咸菜,印象深刻。

记忆中,少年的时候,吃过江苏镇江的咸菜,玻璃瓶装的,别人出差捎来的,有点甜,还带点酸味。很新奇,和北方的咸菜,完全不一样。南方人的口味,喜甜,而且比较淡,北方人,喜咸。

济南的东郊,有一个村庄,付家庄,听说,有一位老太太,自己腌制了一种咸菜,疙瘩咸菜,特别有味道。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去买过几次,那咸菜确实好吃,味道丰富。那就是一种疙瘩咸菜,只是腌制的工艺和过程非常特别。疙瘩收获以后,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从中间刨开,塞入大量的用五香面、细盐等作料制成的腌制材料,外面用细细的塑料绳子扎好,放入陶制大缸中,摆一层疙瘩,再撒一层作料,缸里放满后,用塑料布罩住,用绳子扎紧,密封几个月,等到天气冷以后,开缸,就行了。

现在,济南的付家咸菜,已经形成产业,全村人都腌咸菜。

济南的饭店,有一位不知名的厨师,发明了一道小菜,凉拌三丝。制作很简单,用不咸的疙瘩咸菜,切成丝,焯一下,然后,用青辣椒,也切成丝,再用香菜,去掉叶子,切成段,加点作料,凉拌。这个菜,脆生,而且清口,很多人,都喜欢吃。虽然是用咸菜拌的,但是因为不咸,算不算咸菜,存疑。

山东的胶东地区,有海白菜,又叫海裙菜,我猜测,大概是主叶片的外沿,有着裙边的样子,而起的名字,如此,倒是很形象。用海白菜腌制的咸菜,咯吱咯吱的,口感很好,脆生,粗一点的,特别有嚼头,是一种不错的咸菜。

山东的龙口市,有一道美味咸菜,是螃蟹咸菜。制作工艺非常简单,秋季,下梭子蟹的季节,找一口大缸,将螃蟹用木棍捣捣,撒上盐,就行了。蟹子咸菜,鲜美极了,吃一次,就永远忘不掉,就是太咸。

小时候,我吃过一种辣椒咸菜,是邻居阿姨自己腌的,记忆特别深刻。当时,住的是平房,是简陋的职工宿舍,一排一排的,每户也就是十个平方。家和家之间,只有一墙之隔,邻里关系融洽。那是一位热心的阿姨,纯朴、善良,你如果记忆中,还有热心的大妈,就是她的.形象。一天到晚,张罗这个,张罗那个,谁家有事,都少不了她。

腌制的辣椒咸菜,味道奇特,邻居们都喜欢,阿姨就免费送,每家也不多,一小碗。那辣椒咸菜,又香又辣,是我小时候,对辣椒的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

辣椒咸菜腌制的方法,也不复杂。选择不要太大的细辣椒,洗净,找一领干净的席子,将辣椒分散的铺好,晾干,不能太阳晒,要阴干,然后收起来,盛入大盆中,用剪刀将辣椒竖着剖开,放入油盐酱醋糖,还有姜丝、八角、花椒等作料,然后,搅拌混合。

篇6:老咸菜随笔

因为血压的关系,我的饮食受到商老师的管制,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没闻到咸菜的味道了。真的有点想吃咸菜了,特别是老咸菜!

在以前,临近冬天,村里人就把从地里收获的白萝卜、胡萝卜、疙瘩、洋姜,甚至还有辣菜缨子、脆嫩一点的白菜疙瘩,偶尔也会有几块红薯,清洗干净之后,一起都放进院子里的一口大缸内,倒上清水,放进相当数量的粗盐,简单腌制一个冬天!等到来年春天春分节气,再把这些腌好的咸菜,从缸里捞出来,晾晒,然后加上大料等一些作料上锅煮熟!这就是所谓的老咸菜了!

别小看这缸咸菜,这可是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下饭菜,而且这还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才有的,日子过得差一点的 ,咸菜是不够吃或者吃不上的,一年中要有一段时间蘸着盐水,下饭了!

其实那些蔬菜在缸里腌制一个多月后,就已经入了味。我们会把他们切碎,放上一点酱油醋,偶尔也会倒上些许香油,于是这些生咸菜就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了!

毫不夸张的,这些咸菜在当时对我们来说真的.是美食!在我们小的时候,吃饭时,姐妹几个都不说话,一边忙着忙嘴里送干粮,一边不停地用筷子抢咸菜吃,等大人收拾完锅灶过来,我们姐妹几个会把一大碗咸菜几乎消灭殆尽!

当然,有时候其中某个孩子因为抢的太成功,咸菜吃得太多,会齁到自己,会咳嗽会上火。

所以有一次父母一着急,把小半碗咸菜,一下子扣进某个抢得最欢的孩子的饭碗内。于是大家都不再吱声,变得很老实,开始无声无息的喝自己碗里粥,吃自己手里的馒头!

到我们达到入学年龄,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会在夏天带一酒瓶白开水去上学,预备渴的时候饮用。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趁大人不备,放几根咸菜在水瓶里!现在我已经记不得,白开水加老咸菜,是什么味道,只记得,自己真的这么做过,而且别人也这么做过,而且喝这样的水的时候,是很得意的!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学校只提供份饭-----早晚每人一份粥一个馒头,中午每人一份菜汤两个馒头,咸菜,也是我们去上学必带的东西,作为早晚下饭之用。当然,比较讲究的家庭,会把煮熟的咸菜,下锅炒一下,有了油星得的咸菜味道会更显诱人!这样的咸菜,一般都会在一天之内,被同班的同学哄抢的一根不剩!

甚至到了九二年,我们的饭桌上也很少见到炒菜。记得我一个一周多一点的外甥女放在我家,让我母亲照看。平日里我们也会给孩子一碗玉米面的稠粥,然后放上一点切的碎碎的咸菜,一周的孩子,见到粥中有咸菜,就会大口大口喝的很香,如果端给她没有咸菜的粥,她就会拒绝吃饭。

咸菜,老咸菜,作为主菜,在我生活中出现了二十多年。等到我结婚后,工资虽然不高,但是我们每顿饭都能炒上一点蔬菜吃,我真的觉得很满足了!但是我还是会思念老咸菜的味道,经常从老家带一些来,作为餐桌上的点缀,多少吃一点,感觉日子很圆满。

只是近几年,我身体不大好,我自己很注意商老师也限制,咸菜菜吃得少了!但是有一阵子不吃咸菜,我就觉得嘴里没滋没味,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不过,现在村里人生活水品也提高了,也很少腌制老咸菜,而且就是腌咸菜,也不会做很多,我也羞于张嘴讨要!

篇7:老咸菜散文随笔

人常说,“鱼,是驮米的驴。”

乍听说,不理解。迨至得了“咸鱼寡肉”的真传,才恍然大悟,做鱼咸了才提味,以鱼下饭,怎能少吃呢!

小时候,鱼,只有过年过节才吃得到,平时佐餐,只有老咸菜。

咸菜,不老不好吃。

咸菜的“老”,体现在储存时间上,将煮熟的咸菜晾干,封存在菜缸里,待咸菜变成酱紫色,丝路和纹理都消失了,捏在手里成膏状,嚼在嘴里有肉感,那才叫好吃。

做咸菜,是奶奶的拿手好戏。

或许得了真传,但总觉得是生活所迫,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要吃饭,要吃菜,哪儿就预备得齐整,保不准经常拿咸菜说事。

经年累月做一件事,还怕熟不能生巧,得了窍门,再加上用心,自然就做出了人间至味。

其实,做咸菜的材料很简单。

大萝卜,是常见菜,自留地可以种,生产队也年年种,每到收获季节,家家都车载肩挑地弄回一大堆,吃不了,挖个四方坑埋在地下,中间插一捆秫秸透气,可以吃到来年开春。也可弄一个大菜缸,一个萝卜劈两半,码一层萝卜放一层盐,注入清水,搬一块大石头压实,腌制咸菜。

鬼子姜,也叫洋姜,多种在边角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形状像姜却不是姜,秋后收获,也可放在萝卜缸里一起腌制。鬼子姜,一年种植可年年收获,只是收获时不要收得太干净,不用打药,也不施肥,自然生长,属天然绿色食品。

小菜,状如人参,一般种在旱田里,耩地时苗稀了,天旱又补不上,下了雨只好蔓小菜,直到霜降,小菜才开始收获。收获的小菜,晾在庭院里,像极了人参,也一同放到菜缸里腌制。

白菜疙瘩,无论炒菜还是吃馅,都会切掉白菜根部的.疙瘩,白菜疙瘩扔了可惜,也可放进菜缸里腌渍。

暮春时节,大地已经回暖,天气开始上干。院子里的榆钱落了,槐花的香气还没散,枣花的清甜味一天比一天浓。奶奶开始忙起来,她搬来凳子,架起横梁和高粱杆席,为咸菜铺好温床。然后,搬开石板,去掉石块,捞起腌渍许久的咸菜,大块的萝卜切成条,和鬼子姜、小菜、白菜疙瘩一起,均匀地晾在院子里。

晒多长时间?不知道。奶奶每天都要翻一翻,咸菜由鼓胀而干瘪,由翠绿、莹白而紫褐、发乌,直到水分蒸干,咸菜表面结晶出细密的盐粒,奶奶才收起来。

接下来,淘洗干净,放进大锅里蒸煮,再撒上花椒、大料、茴香籽,柴火映着奶奶的脸,一脸的专注和庄重。咸菜味儿飘出来,那熟悉的味道,整个胡同都闻得到。

咸菜由生而熟,出锅了,奶奶一家一碗地送给邻居品尝。

这还不是老咸菜,火候到了,时间还没有到。

煮好的咸菜,还要继续晾晒,晒到半干,放进较小的菜翁里储存,留作冬季食用。那时,蔬菜青黄不接,有老咸菜相伴,也是全家的一件幸事。

时间过得飞快,缺吃少穿的日子已成过去,鸡鸭鱼肉地吃着,四季都有新鲜蔬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总觉得饭桌上缺少一道菜。

咸菜呀!

于是买来各种咸菜,咸的、辣的、酸的、甜的,芥菜、萝卜、黄瓜、榨菜,甚至是槐茂八宝酱菜,但总比不上家乡老咸菜的味道。

如今,再回老家,也很少吃到做工这样繁复的老咸菜了。

篇8:咸菜疙瘩旧时光散文

现如今的生活,肉、鱼、禽、蛋早已成了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寻常食物,在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烹煮的同时,还都觉吃得无味。主妇间的闲聊,常会把“发愁下一顿该做点儿啥吃才好呢?”挂在嘴上,并时常感叹:现在是吃啥都没味道了!

这样的感叹我也常有,在烦了桌上菜的油腻、饭的不香后,便惦记着弄点儿咸菜来吃吃。闲暇之余,我从网上搜罗了一些腌菜的方法,找那些简单易学的,自己尝试捣鼓着去腌制。其间虽有失败,却也不乏成功案例。中午吃面时,捞上点儿这腌菜拌了就面吃,口感倒也清爽。虽不及人家餐馆里的小咸菜精致、好吃,却因是自己动手劳动所得,吃着倒也是自得其乐。

前些日子去超市买菜,看到有新蒜售卖,便想起小时候在新蒜上市时节,家家户户腌糖蒜的情形来。

说起腌糖蒜,我只知道家里每年都是会腌,但具体到如何腌制的,我倒记的不十分清楚。可若是谈起吃糖蒜的情形,那记忆倒真真是犹新的。

大人们腌上了糖蒜,便把那腌菜的罐子往床下或是墙角旮旯里一塞,再不管了,只待假以时日,那菜自然就腌成了。大人有那个耐心去等,小孩子却没有,隔上三五日便会掀开那坛口看看,去看那蒜有没有变色,只要其中有一瓣儿稍稍变红,我们便会迫不及待地将它捞出来吃。并不是说那腌的糖蒜就有多好吃,只是那时的孩子们没有零食,玩到半饷觉得饿了就跑回家去,从房梁上吊着的竹篮里摸出块儿玉米面蒸馍啃啃。可那玉米面馍终归是无味的,成年累月的吃,早已经厌了它的味道,可不吃吧,又觉得饿;吃吧,实在是又沙喉咙又无味。只得去那腌菜的坛里摸点儿咸菜搭配着吃,以解心慌。

在腌蒜的时候,大人们通常也会随手在罐里面塞些蒜薹一起腌上。蒜薹细长,相对来说更易入味和腌透,需要腌制成熟的时间也就更短一些。这样,两者搭配着就可以有个先后腌好的时间差,你这厢把腌好的蒜薹刚吃完,那厢的糖蒜也基本上就腌好了。这也算是一种百姓生活中的一点儿小智慧吧。

其实上,不待这蒜薹腌好,我们便已经等之不及,得空便会捞上一根尝尝。未腌好的蒜薹较之生蒜薹更为辛辣,在嘴里嚼着,那生硬的辛辣味道能直直地辣到你的舌根,浸入你的味觉神经。有经不住这种辣味的,甚或都会淌出眼泪来。好在它毕竟还是经了些时日腌渍过,有了些咸味,搭配了那玉米面馍来吃,总归要好得过只干干地吃馍。

蒜薹本是搭配着腌的,通常不会腌制很多。可让我们几个今天一根,明天一根的捞着,不消多少时日,在它尚未完全腌制好时,便已经被我们哥儿几个“消灭”殆尽。

没有了蒜薹,我们便会惦记那些糖蒜。其实说是糖蒜,我从一开始就怀疑这名字是否叫得正确。因为,在我家的糖蒜里,我是从来都没吃到过甜味的,也就不知道这“糖”字又是从何而来。除了未腌好时的色白而味道直辣,以及腌好后的蒜体通红味道爽口,使你根本就感受不到一点儿糖的甜味。所以,直到很多年后的某天,当我真正吃到了那有甜味的糖蒜,这之前我便是一直怀疑它那个叫作“糖蒜”的名字的。后来才知道,人家那“糖蒜”的名字并没有起错,只是我家穷,舍不得放那许多的糖和醋去进行腌制。所以,我家的腌糖蒜只能算作是“腌蒜”罢了。

一罐腌蒜,我们时时惦记着。今天你掀开坛口扒开看看,明天他又拿小手在里面翻着找找,从那蒜瓣儿颜色刚刚露出一点点儿红意开始,我们便不停地翻找着,寻得一头颜色通红的蒜便如获至宝,急拿了到外面去炫耀。而所炫耀的对象,则是周围四邻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小伙伴儿。他们同样也拿了玉米面馍,手里捏一头始才透出红意的糖蒜。大家便都坐在院场里的石头上,显露着吃得滋滋有味的神情,咬一点儿糖蒜,在极力掩饰糖蒜那辣意的同时,而后再咬上一口玉米面馍,脸上透出满足的笑容,并不忘夸说自己的糖蒜有多红多好吃云云。在那时的我们眼里,这有糖蒜就馍吃,便是最最幸福的生活。

其实在腌糖蒜之前,乡人们家家户户于春天香椿上市时节,都会腌制茴椿菜。这腌茴椿菜相对简单,就是将香椿的嫩叶洗过晾晒后,用盐搓洗了杀去水分,而后入坛密闭腌制。因为盐分极重,又不与外界接触,只要不沾油腥,便极少有坏的可能。腌的若多,吃到来年春天都不是问题。

在腌蒜薹或是腌糖蒜尚不能吃的时候,我们偶尔也会去菜坛里捞些腌茴椿菜来吃。通常我们会挑那些香椿的嫩梗,因为它更筋道和有嚼头,香味也更浓。那被腌成深红褐色的嫩梗是大家翻找的对象,找到一根,捏了叼在嘴里,复将那坛口盖好。拿了玉米面馍,找块儿石头坐下,咬一截儿茴椿菜,吃上一大口馍,倒也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只需要注意的是:去腌菜坛子翻找挑菜时,一定要用清洗干净的筷子,不得沾一丁点儿油,以防把整坛的菜都弄坏。要知道,这坛菜可几乎是一家人的“战备物资”,用来备着在无菜及农忙时节时食用。

在各家的“战备物资库”里,还有一种咸菜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腌芥菜。

这腌芥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擦子擦成丝,晾晒至半干后,撒入盐、加少量酱油、花椒等味料,搅匀入酝封闭,放置些时日便可,吃时只需要调些醋、香油,切点儿葱花碎调味拌匀便能食用;另一种方式,则是将那芥菜头直接切成四至六瓣儿,晾晒后置入菜坛,加熬煮后的花椒盐水,放几颗大料,多倒些酱油在里面,那芥菜头在坛中完全就浸在了这酱汁中,最后腌好时就成了酱紫色。这样的腌芥菜头平时可以切成丝拌着吃,但在出远门时就成了路上的干粮伴侣。路途之上饿了,就着这样的.咸菜疙瘩,吃点儿自家蒸的玉米面馍馍,再喝上一碗水,便算是一餐果腹饭食,简单而实惠。这样的咸菜疙瘩我是吃过的,不过不是出远门,而是在农忙时节的自家田头,为了抢收抢种,这腌芥菜疙瘩就玉米面馍,再搭上一罐自家煮的金银花茶,便是一家人的“工作餐”。

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生活得简单而又快乐。以至于后来上小学时,看到课本里讲:以后人们的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且能够吃面包、喝牛奶!我便天真地以为,这就是我们要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生活。于是,怀着对这样美好未来生活的愿景,我常常在想:这样的幸福生活要是早一点儿到来那该有多好啊!

而现在,我们早已经住进了楼房,别说是电灯电话,就连以往最被人看不起的那些收破烂的人,现如今都拿着智能手机在不停地“喂,喂”着联系业务,而那面包、牛奶更成了普通食物。这样的快速发展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篇9:家常咸菜的腌制方法

50 克 盐

500 +/- 洗米水

(或 1 大匙 粘米粉加入500+/-水拌匀)

做法

1)将芥菜原棵洗干净后,沥干;拿到太阳底下晒至略微干(或省略)

2)用盐把芥菜涂抹均匀,放入大盘子中盖好,腌渍隔夜

3)准备一个深容器,把腌过的芥菜移入容器内,注入洗米水或粘米粉水

4)然后用重物压着,上盖,放置阴凉处,静置约10 - 14 天至芥菜变酸变黄而且变得有些透明,即成小诀窍** 一般腌渍咸菜是用洗米水,可是为了制作更加方便可使用粘米粉与清水混合成米水来代替

必须加入洗米水(或粘米粉水),借由水中淀粉质发酵变酸

洗米水要多少?只要能淹过芥菜即可

篇10:《咸菜茨菇汤》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⑾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⑿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⒀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有删节)

【小题1】本文多次写到咸菜茨菇汤,同时借助咸菜茨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2分)

—— 离家多年也不想念 ——

【小题2】文章第⑥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汪曾祺的语言,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所蕴涵的意思。(4分)

(1)这东西有一种苦味。(2分)

(2)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2分)

【小题4】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小题5】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2分)

试题答案:

【小题1】情感变化是:小时候没有好感、在北京想念咸菜茨菇汤(1空1分,共2分)

【小题2】写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1分)突出茨菇的难吃(1分),同样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1分)共3分

【小题3】(1)“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1分),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大量吃茨菇的艰难日子。(1分)共2分

(2)“格”:一方面指味道,(1分)一方面指格调、内涵。(1分)共2分

【小题4】通过一系列动作(1分)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1分)“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半年的青菜虽充当了口粮,却也叫人倒了胃口,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意思对即可。(1分)共3分

【小题5】作者远离故土后,对故乡难舍的.乡情,(1分)使得他在人生的暮年怀念儿时的咸菜茨菇汤。意思对即可。(1分)共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这里学生总结出“从无好感到深切怀念”的过程。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学生观察语段所在的文章位置来判断分析,这里在结构上为下文怀念咸菜茨菇汤做铺垫;内容上写出自己对茨菇没有好感的原因。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如:这里 “苦”:一方面指茨菇使人产生的味觉上的苦味,一方面指代家乡闹大水、粮食缺乏,大量吃茨菇的艰难日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4】

试题分析: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这里一系列动作,写出了家乡的一种生活习俗,下文思念家乡埋伏笔,更为情感的发展做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学生围绕“怀念家乡”主题,来理解作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阅读答案

2.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阅读答案及翻译

3.示儿 陆游 阅读答案

4.《晨趣》季羡林阅读答案

5.《亲近大自然》阅读答案

6.李白《赠汪伦》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7.《绿毛龟》阅读答案

8.彭托皮丹《鹰的飞翔》阅读答案

9.《约会白桦》阅读答案

篇11:青菜咸菜的腌制方法介绍

把大白菜洗净(最好取有心的小颗菜,大颗菜要切成两半),甩去浮水。

山海关以北地区,要将洗净的大白菜放在开水锅里烫3分钟;捞出摊晾,然后把白菜分层码在大缸内,用重物压实,为防止发霉,再加含15%—10%食盐水,封上盖,放在8—10℃的室温里,10—15天就可以吃了。

山海关以南,气温较高、冬季不冷、室温也高,渍酸菜的作法更简单。将大白菜洗净,甩甩水按在缸里,放满自来水,待水浸过白菜即可,上压大石头。过个二十几天,您就可以吃酸菜了。酸菜不烂的窍门在于:缸、水、手,一切用具都应洗净,不能沾一点油,否则酸菜会烂在缸里,无法食用。

篇12:母亲做的咸菜散文

我生长在农村,童年的物质生活清贫,一日三餐多是咸菜相伴,偶尔吃点咸鸡蛋、煎咸干鱼就算是改善生活了。鸡鸭鱼肉只有逢年过节,大人们从嘴里千省万省才得以享用一下,更是非常奢侈难得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背上母亲用老粗布织的书包,在同伴们的嘲笑声中迈进了学校的大门。放学回家,我帮着大人干点农活,打猪草,拾麦穗,挖野菜,到池塘小河边捞鱼摸泥鳅。傍晚父母收工回来,支好铁锅做鱼汤炖泥鳅,没有太多的油水却也吃的香甜。秋天收获季节,母亲会腌上一瓮胡萝卜咸菜掺杂着一些白菜叶,便是日常的菜。

1984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母亲早早起床为我蒸熟了一大锅通面馒头,烧好了小米稀饭,顺手从咸菜瓮里捞出几根萝卜咸菜,在案板上切成细条,接着在灶台上为我炒熟咸菜,夹杂着一些红辣椒和葱花,带着呛鼻的味道快速盛出放入空罐头瓶中。这就是我第一次离家去外村读初中时,母亲给我做的咸菜。母亲叮嘱我出门在外要好好学习,别招惹是非,不跟人家攀比,不要想家,这些干粮咸菜足够一星期用的。吃过早饭,跟父母说声道别我便骑着自行车奔往上学的途中。寒来暑往,三年的初中生活,同学们大多数是从家自带干粮,喝着带有厚厚水垢的白开水,就着自家腌的咸菜疙瘩,苦中作乐,勤奋求学,只有极少数娇惯的同学从家带回些大包子或一小瓶葱花炒茄子,大家见到美食都蜂拥而上,一起分享。当时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刚刚毕业,食堂里只有两位师傅负责全校师生的饮食,老师们饭菜也很单一,英语老师直报怨顿顿菠菜豆腐,豆腐菠菜,食堂师傅立马回应,就这条件爱吃不吃,老师苦笑无语。

到了高中的时候,学校的伙食大大改善,学生们不用自带干粮饭菜了。食堂蒸馒头,有汤菜,虽然是大锅汤,但毕竟花样多了些。校门口早有精明勤劳的小贩兜售可口的小吃、饭菜,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拿着竹筐,抬着铁筲,依次排队到食堂打饭回教室分饭,匆匆吃完,便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学校每周还有固定的日子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大蒸包、肉火烧、炸鸡腿、炸鱼、熬小米饭、玉米粥,紧张的生活里温暖着年轻挑剔的胃口。

离开校门,步入社会,虽说不上吃过山珍海味,却也鸡鸭鱼肉享用多次。如今生活更是好了,天天就像过年,衣食住行样样不缺,商场超市,农村集市,商品丰富,人们衣食无忧,过着悠闲自足的生活。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父母吃咸菜喝白开水上学的年代,他们觉得好奇曾经说没有菜不会从超市买吗?回想起年少时求学的艰难,生活的磨炼,父母的艰辛,更加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所在的公司常年经营粮食收购,天天目睹农人们起早贪黑,不辞辛劳,不怕脏不怕累,只为换取更加美好的生活。有时回家我看到女儿挑食、浪费粮食就会心疼,教育她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妻子也很节俭,有时一人在家就胡乱吃点,啃口凉馒头,就着从集市上买来的咸菜凑合一顿,匆忙上班。

上一篇:光纤通信原理复习资料下一篇:5种广告文案写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