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2024-04-19

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精选5篇)

篇1: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五家渠市低保

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学生,今天我想调查我们五家渠市的低保家庭,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掌握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这一门课程在实践中的运动,本次调查不署名,希望您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每一道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请您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填写,选择序号。我们会严格保密。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可以抽出时间,为我们填写这份问卷!

目的:为了了解到五家渠市民众对低保的认识程度,对低保制度的建议,以及了解到其存在的公平性,保障最收入群众的最基本生活水平。

1.您的性别_______

A.男B.女

2.您的年龄_______

3.您的婚姻状况_______

A.未婚B.已婚C.离异D.其他

4.请问您是否知道低保_______

A.知道B.不知道

5.您家里有几口人_______

6.您每个月的工资是多少_______

A.800元以下B.800元以上

7.请问您知道哪一年五家渠市开始实施低保的吗________

A.2004 年B.2005年C.不知道

8.您觉得在五家渠市实施低保制度公平吗_______

A.公平B.不公平

9.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吗_______

A.有B.没有

10.若没有,您的家庭支出主要靠什么?________

11.您有想过申请低保吗_______

A.想过B.没想过C.不了解

12.您觉得有必要在五家渠市设立低保制度吗_______

A.有必要B.中立C.没必要

13.您知道低保金的申领过程吗?

A.很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14.您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五家渠的低保制度的?

A 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B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C电视新闻D其他---

15.您有见过关于领低保的不公平现象吗?

A.见过B.没见过C.不了解

16.您有见过关于低保的骗保行为吗?

A.有过B.没见过C.没注意

17.办理低保事宜,工作人员是否有吃、拿、卡、要现象

A、是B、否

18.您觉得实行低保制度会对底层的民众生活有所改善吗?

A.有很大改善B.稍微有所改善C.没有

19.您是否知道自己享受低保的类别____

A、是B、否

20.您对五家渠的低保制度满意么?

A.满意B.不满意C.无所谓

21.您是否知道自己每月享受的低保标准

A、是B、否

22.您对您所在社区的低保额度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

23.低保资金是否能每月及时领取

A、是B、否

24.您是否享受居民医疗保险

A、是B、否

25.民政部门的各种救助是否能及时领取

A、是B、否

26.对于低保制度,您还有什么意见?

27.如果低保金没有实现,请问您会采取法律途径为自己维权吗?组长:李淑涵

小组成员:杨万里 王刚 李永辉 焦婷 张金环

篇2: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在贫困地区实施农村“低保”政策的现实困难与艰难选择

(一) 农村“低保”政策的群众认知度还有待提高

党中央明确指出农村“低保”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 稳定持久地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同时也指出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可以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农村困难群众, 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在调查中, 问及“你是否明确农村‘低保’政策的主要目标与意义时”, 回答基本正确的不到10%, 50%左右的人对农村“低保”政策的主要目标与现实意义是“说不清楚”。就是被调查的十个乡镇的部分乡镇干部, 还有近1/3的干部认为农村“低保”政策是一项“德政工程”, 可有可无, 有钱就多搞一点, 没钱就少搞一点甚至不搞, 有近50%的乡镇干部认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行“主要还是由经济发展情况来决定”, 本地经济不行的话就很难认真贯彻到位。由此看来, 于官于民, 在贫困地区对于农村“低保”政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党中央还明确指出农村“低保”制度不同于此前的农村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指的是对特困户进行定期定量生活救助以及临时生活救助, 对农村困难群众给予救助;而农村“低保”政策则是将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常年困难的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以可以形成解决困难群众“天天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 确保贫困群众依法得到救助。然而, 在实践中, 超过60%以上的群众将农村“低保”政策与社会救助划等号, 就是在部分乡镇村干部的宣传贯彻中, 还有干部认为农村“低保”政策就是对以前农村社会救助的规范与完善,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农村“低保”政策, 这使群众对这一政策的认知更加不清, 降低了这一政策执行的质量与效果。

(二) 农村“低保”政策的对象界定难以确切到位

对农村“低保”对象的界定, 不论是在搞试点还是全面铺开以后, 一直是一个复杂、困难的问题,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 对象的界定更加难以准确到位。一是农民收入核准难。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对象, 按政策要求是其收入符合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要求, 然而, 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虽然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方法, 但由于农民的收入多以实物为主, 由于价值转移的随意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认定, 在认定过程中, 常出现核定没达标, 而群众自认为远远达到了“低保”的要求的现象。同时, 由于农民实物收入还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以及以务工收入为主的其他收入受务工情况的影响, 农民收入呈现动态变化, 难以准确认定, 在实际中经常出现“上半年没达到低保要求而下半年就达到低保要求了”的情况, 到底是该保还是不该保, 操作十分困难。二是配额式的对象界定难以落实。现在各地对农村“低保”的对象普遍采用的比例分配制, 所调查的三个县都是采用配额制, “低保”对象占所有户籍人口的5%。这种名额分配的做法一有上面要求的根据, 二有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 但5%的名额分配让操作相当困难。由于贫困地区普遍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基础差, 困难达到“低保”要求的, 远远高于5%, 如所调查的龙山县二个乡基本达到7.5%, 泸溪县的石榴坪更是达到10%以上, 沅陵县也基本在7%———8%之间, 并且这些贫困群众之间的收入差距又不太明显, 加之前面所述收入界定的困难, 说不好谁比谁穷。导致了村干部“真是分不下去了”, “没有还好, 一有就起矛盾”的局面出现。三是以户为单位的保障模式使对象界定更复杂。在龙山县华塘乡的华塘村, 村支书说“就是按5%的比例来分, 我们村有37个名额, 按上面要求必须以户为单位, 我们是怎么也分不下去, 按现有户籍人口来分不是大于37就是小于37”。再如沅陵县借母溪乡一六口之家, 家中有一残疾儿, 算上一个病残的话, 达到“低保”要求, 如若不算情况比其他家庭要好, 到底是否该算?凡此种种, 这种与配额相对的以户为单位的保障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三) 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程序难以正确归位

作为一项制度来推行的政策, 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有一系列程序, 有申请“低保”的程序、审核发放的程序、及时变动的程序等等。在实际中,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程序的执行不尽如人意。先看申请程序, 应该是由户主向乡 (镇) 人民政府或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村民委员会展开调查, 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初步意见, 经乡 (镇) 政府审核, 由县人民政府审批。在这个程序中, 户主提出申请一环没有到位, 因为在前面所述的对象配额与以户为单位的情况下, 哪些户主可以申请不能明确, 现行基本做法是通过召开村委会与召开村委代表会拟定人选, 这不仅使得程度颠倒, 也损害了户主的自主申请权。至于乡镇与县的审核与审批, 多只是走走程序, 上面按要求报上来, 报谁就批谁。整个过程没有体现依程序而行, 没有让群众充分行使权益。可以说现行的是一种带有行政干预性的申请程序。对于审核发放程序, 要求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进行张榜公布, 实行群众监督, 并要求有关部门经常进行抽查、检查。在现实操作中公众评议还落实较好, 但后期管理少有落实。在调查中, 一旦对象确定下来以后, 相关部门除了发放低保金以外, 监督与检查没有及时。据被询问群众反映, 几乎没有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后续管理, 对于抽查与检查还没执行过, 这其中也有今年是刚开始执行的缘故。同时在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包括对象的确定、核准、审批、监督、检查等各个程序环节, 还存在很多人为的干预因素, 有少部分工作人员为自己的亲人“谋利”, 在收入认定时降低收入水平, 纳入“低保”范围;也存在其他弄虚作假的现象, 难以确保程序执行的公正。

(四) 农村“低保”政策的补偿机制有待适度调整

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行重在补偿的落实。国家明文规定了各地确定“低保”补偿标准的原则, 一要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二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三要结合当地物价。作为贫困地区, 落实“低保”补偿标准, 这三个方面的原则很难统筹兼顾, 从现行的标准来看, 湘西州的龙山与泸溪县实行的是分三类的做法, 分为每月25元、20元、15元的标准进行, 沅陵县实行的是人均每月30元的标准, 从这些标准来看, 都低于2006年全国“低保”户领到的低保金月人均33.2元的标准, 湘西州的龙山与泸溪县还低于2007年第一季度月人均27.6元的标准。所调查地区标准的制定, 多侧重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对于维持困难农民基本生活与物价水平考虑较少。在调查泸溪县浦市镇一农户时, 他们自谑“国家每个月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斤猪肉”, 显然这个标准没有预期到近期的物价上涨。在调查乡镇政府及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时, 他们却说, 制定这样的标准, 当地政府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每年财政专项支出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沅陵大合坪乡, 现有人口22000多人, 按要求有1100人享受低保, 全年此项财政支出为396000元, 对于一个农业大乡, 加之县财政也相当困难, 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但还是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中央对投入资金也做了明确规定, 过去是各级地方财政自行筹措农村“低保”的补偿资金, 今年以来则是在各级地方财政负担农村“低保”补偿资金的基础上, 中央财政将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资金补助。政策虽如此, 但大部分资金还得地方自行支出, 据被调查的乡镇反映, 很少有乡镇每年有充足的预算资金来确保补偿资金, 多数的做法是临时抽调资金, 这种体制给农村“低保”的补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这与中央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保证“低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人到户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 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管理有待规范加强

中央明确指出现行的农村“低保”政策的管理部门是民政部门。从管理部门的属性来看, 还是符合农村“低保”制度的社会救济的本质属性的, 但是, 这种管理部门的设置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由民政部门管理, 很容易使人将农村“低保”与社会救助划等号, 误导群众对政策的认识;二是民政部门职责重在临时性救助, 而不重在制度性、长期性的保障, 将对农村“低保”政策制度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三是由民政部门管理, 缺乏强制性, 在与县、乡 (镇) 、村进行工作协调时带来一定的困难。是否能改为由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或实行双线管理, 还值得探讨。现在农村“低保”的组织管理方式采用的是属地管理, 不论是对象界定, 还是申请等各环节都是以户籍地为标准, 中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要明确政府责任, 实行属地管理”。但是结合城市“低保”来看, 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在城市中生活与生存, 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农民, 按农村标准不符合“低保”标准, 但却多数达到了城市“低保”的标准, 这虽然与当前的农村“低保”政策没有关系, 但是与政策的延续性及全民“低保”制度的推行有着密切相连, 为此, 在制度设计之初应该有长期眼光, 不能为以后的制度建设设置障碍。当前, 对农村“低保”政策的监督管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低保”资金的管理, 中央要求要规范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保证专款专用, 推行通过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低保”金的办法, 确保各级财政安排的“低保”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户手中。所调查各地基本实行了与金融机构代理发放, 只有少数地方由于工作开展较晚, 还没有落实。但是这也有一个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多为偏远交通不便地方, 而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以外很少在乡镇设立办事处, 很多地方农民领取一次补偿金得花一整天时间, 有的得花两天, 中途还得住宿一晚, 农民支出成本较大。也有个别地方, 是与农业银行或建设银行进行代理, 领取点多集中在中心乡镇或县城, 农民的获取成本更大, 采取什么样的代理与领取方式, 还有商榷的空间。

完善农村“低保”政策, 促进贫困地区和谐发展

(一) 加大宣传力度, 让“低保”政策深入民心

首先, 作为政策执行者要正确体会“低保”政策的要求与目标。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正确领会政策的实质内涵, 从大局的眼光入手把握其内在要求、总体目标、运行机制, 不能一知半解, 产生误导。其次, 作为政策宣传者要切实送政策到农户, 服务到家。改变现有的只向村支两委宣传, 甚至只向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宣传的现状, 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 让群众面对面的了解政策的实质, 并对政策进行“本地化”的解释。也要经常深入农户送政策, 及时反馈广大群众的质疑,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不能解决、解释的及时向上一级部门反馈, 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执行力。其三, 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政策观。让群众正确理解党中央的政策, 不能由于其他干预因素或心理怨恨来抵制政策, 甚至阻碍政策的传达、执行。总之, 作为政策传达的各级政府、部门与组织要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树立为农民服务, 执政为民的价值观。

(二) 健全运行机制, 让“低保”政策惠及民众

对于农村“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对象界定难、执行程序不健全、补偿机制不完善的现状, 各级政策要结合实际, 逐步完善政策体系, 完善制度基础, 健全“低保”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要更加科学设置“受保”对象界定方案。实施合理的实物价值计算标准, 核准农民收入;实施动态收入核准方法, 随时关注农民收入变化;实施年度对象界定方式, 让真正贫困群众都受到保障。适度提高“低保”对象配额, 针对贫困地区现状, 设定在7%———8%是较为合理的。实行“按户”与“按人头”结合的模式, 使该保障的得到保障。二要适度调整补偿标准。结合所调查的实际情况, 不宜实行分层次的补偿标准, 应该实行统一的补偿标准, 既使会导致补偿支出增加, 但可以通过“受保”对象比例的调整进行补充。作为贫困地区补偿标准应该高于本地域其他较富裕地区的标准, 也应与国家水平持平。结合当前贫困地区收入现状, 沅陵县补偿30元/月的做法是可行的。三要进一步健全执行程序。要改变传统的办事规则, 严格按国家的规定程度来执行, 必须走“申请———调查———审核———审批”的程度, 不能越俎代疱, 广泛尊重群众的应有权利。充分发挥群众民主, 进行民主评议, 因为农民知道农民的实际情况。审核要落到实处, 审批要严格把关, 该保的不错过, 不该保的不放过。真正实现“低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目标。

(三) 搞好协调配套, 让“低保”政策实现民本

要让农村“低保”政策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必须协调好各方利益, 明确各方职责。其一, 要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在当前明确农村“低保”归口民政部门管理的前提下, 民政部门要与县、乡、村各级政府与组织分清职责, 搞好协调, 不能因为沟通不畅而影响“低保”政策的执行。作为政策直接执行者的乡镇政府, 要及时与民政部门、村支两委、金融机构进行协调,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其二, 要协调好资金的筹措。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 要及时筹措各方资金,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补贴资金, 努力争取县级的补偿款及时划入帐户, 也要积极准备乡级政府负担的部分 (这部分较少, 现一般由县级政府直接负担) 。做到补偿金充裕, 确保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其三, 要协调好项目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好“低保”与社会救助的关系, 不能因为“低保”的实行而忽视社会救助;要协调好“低保”与扶贫开发的关系, 不能因为扶贫开发的存在而弱化“低保”, 要突出“低保”的重要性;也要处理好“低保”制度建立与其他保障制度的关系, 农村“低保”只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因为“低保”政策的实行而弱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四) 加强监督管理, 让“低保”政策确保民利

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 要真正让农村“低保”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 必须加强其运行的监督与管理。一要加强组织管理。对当前民政部门主管的现状, 是否可以作一调整, 笔者认为归口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更有利于其制度化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在不能更改管理部门的情况下, 这种由民政部门主管, 而由乡镇政府操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商榷, 总之是减少政策执行的中间环节, 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让农民得到实惠。二要适度调整管理模式。在农村“低保”初步实行阶段, 可以严格实行属地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城市“低保”政策的实行, 社会“低保”体系逐步社会化, 可以探索属地管理与居住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减少政策执行过程的摩擦与降低政策执行的成本。三要适当实行动态管理。对“低保”对象认定实行动态管理, 农民收入提高超过“低保”标准后及时退出, 农民收入降低到“低保”范围后及时进入, 即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进退机制”。四要加强对运行过程的监督。重点加强对补偿资金流程的监督与管理, 防止资金被挪用、挤占甚至被贪污、流失;也要加强对审核程序等环节的监督与管理,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五) 完善法制建设, 让“低保”政策永注民生

篇3: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低保政策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简称。自城乡低保政策实施以来, 已使7 400多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充分凸显出低保政策“雪中送炭”、扶危济贫的重要作用。自2007年开始, 农村低保政策在全国农村全面铺开,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 农村低保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覆盖面不断扩大, 贫困人口减少;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加大, 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1]不仅解决农村困难居民的燃眉之急,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 而且有力地巩固了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媒体曝光农村低保发放特别是低保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存在“乱象丛生”和“情况严重”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脱离了“应保尽保”的政策意图和目标。

S县属西安市辖县, 距西安市区68km, 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域内西南高, 东北低, 山区占76.4%。全县总面积2 974km2, 辖22镇376个行政村, 截至2012年总人口67.2万 (农业人口60.8万人) 。2007年, 低保刚开始在z农村推行。为讨论低保指标的分配问题, Z村开了一次“两委会” (党支部会议、村委会) , 但会议的重点没有放在低保指标应该在村民之间如何分配, 而是放在了这些指标在“两委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根据笔者对当事人的回忆记录, 与会成员争执的焦点是如何在保证“两委会”成员都能分到指标的前提下, 向村书记和主任适当地倾斜, 最终达成的方案是总体上平均, 同时向村书记和主任倾斜一两个名额, “两委会”成员可以手持指标寻找合适的人选, 因而最终拿到指标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与“两委会”成员之间, 都有或亲戚或朋友的关系。而村上那些真正贫困的人, 却被排除在这个名单之外。从2007年至2013年被举报案发期间, Z村自有一套确定低保对象的高效做法, 这在当地已是公然的“秘密”。

2 政策微效:低保政策的瞄准机制发生偏差

所谓“政策微效”即政策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特别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按照《通知》规定的标准, 显然Z村的做法与低保政策的政策意图相去甚远, 低保政策没有保障到目标群体的权益, 在农村社区当权者的操控之下, 低保政策的实践过程深深打上了人为强行推行的烙印, 低保政策的实践结果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目标群体, 低保政策的瞄准机制发生偏差, Z村本该享受低保金的村民得不到低保资源, 而与村干部沾亲带故且不愁吃穿的村民却被保障了。低保“政策微效”势必会剥夺那些处于救助边缘的急需低保帮助的农村居民的最基本权利。

3 影响低保政策对象甑选的机制研究

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规定, 低保政策的对象确定都要进行一个选择的过程, 申请低保的具体过程是户主本人首先向户籍所在地的乡 (镇) 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经过乡 (镇) 人民政府审核后, 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 乡 (镇) 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 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 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提出审核、审批意见确定低保对象候选人, 然后村民委员会、乡 (镇) 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 进行民主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无其他意见的情况下确定低保对象候选人为最终低保对象。

通过对农村低保对象合法性资格的分析和讨论, 我们不难看出Z村低保对象规范化确定程序被人为篡改了, 低保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重塑了不一般化的新道路, 政策执行过程呈现曲折多变性和非线性特征, 政策在实践的过程中重塑与再生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访谈资料, 笔者发现外部资源流入和以此产生的利益分割是影响z村低保政策实践的主要力量, 正是利益机制和人情机制的双重驱动深刻地影响着z村低保政策对象甄选的过程。

3.1 利益机制

政策的制定者即是权力的享有者, 也是利益的受益者。政策执行过程就是把把政策的理想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活动, 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分配方案的实现过程, 因此无法避免地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Z村在执行低保政策过程中, 就出现了利益得失的考量过程。在针对低保指标如何分配的问题上, 为了强化自身在基层管理事务中具有足够的话语权, 以“两委会”成员、村书记和村主任为代表的当权者对低保指标进行争夺, 博弈的结果是没有把普通民众考虑进去, 而是在好处均分的理念下达成一致方案, 即两委会成员人人都有指标, 同时向村书记和主任倾斜一两个名额, “两委会”成员可以手持指标寻找合适的人选。因而最终拿到指标的人都与“两委会”成员之间存在或亲戚或朋友的关系, 形成了“迁就型共赢”的分配格局。在这场利益争夺战过程中, 低保政策操作规则被改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再生产机制。低保政策文本所定义的标的发生悄无声息的置换, 而事实上部分最迫切需要资助的对象被“踢出局”。

3.2 人情机制

人情 (也叫世情) , 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按照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于农村基本生存关系的理解, 即是以个体为中心的同心圆以及庞大的宗亲体系共同构成的关系网络。从本质上讲, 这种生存关系就是一种情感关系。村民在乡土社会中有着两类不同的情感关系:第一种是成就型人情;第二种是先赋型人情 (有学者将其称为继受型人情) 。村庄社会是一个处处彰显人情的社会, 它由人情这个结点将村民紧紧串在一起, 因此在农村社区要想生活的畅快, 人与人必须缔结保持着紧密的情感联系。首先必须中规中矩的维系好先赋型人情, 当家庭和家族有事相求时, 为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威望和名声着想, 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给予相助, 从而形成了个体遭遇困难无法解决时就向家人和亲戚的求助的问题解决路径, 在这里人情是一种维护社会团结的机制。其次, 个体除了维系好基于宗亲血缘关系上的先赋型关系, 还要努力经营好类似于“朋友圈”的成就型人情, 这既是弥补继受型人情在解决个人问题时资源不足的需要, 也是规避各种社会风险的需要。Z村在对低保这一稀有物质资源进行分配时, 没有按照国家规章制度的正式安排, 而是采取分指标指定对象的做法, 使得最终拿到低保指标的人都与“两委会”成员之间存在或亲戚或朋友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两委会在摊派指标时, 考虑的不是社会政策的公平和社会保护的原则, 而是将低保当作一种馈赠、好处和补偿, 去构建一种所谓的人情关系 (网) , 从而扭曲了低保政策实践的结果, 产生了人情低保现象。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线, 这种政策所折射出来的社会福利模式是一种剩余模式, 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处于物质困境边缘的人群摆脱贫困能够正常生活。人情低保的产生既影响了低保政策的社会交代问题, 质疑了受保对象的合法性, 又使得我国低保政策过程中应该体现社会关照和社会责任的价值理念发生了转变。

结束语

低保政策是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救助性制度安排, 人情机制和利益机制都会对低保政策执行的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导致低保政策微效的结果。笔者认为要规避低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走样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检查制度本身之漏洞。作为一种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低保制度存在审核机制不完善、农民家计收入计算困难以及养懒人等问题, 这就让一些人对于低保产生质疑, 觉得政策资源分配不公。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管、监督政策执行的长效机制。目前针对违规吃低保的现象, 政府往往采用取消其低保资格完事, 没有对涉及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也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去有效的规范基层工作力量, 形成一种低保监管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方菲.农村低保制度的公平正义问题探讨[J].求实, 2013 (1) :90-93

篇4: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政府职能发生转变, 其中就包括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由原来的国家办医院转为对医院的监管, 相应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医院逐步转轨。面对国内众多医院及国外优势医疗机构参与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 在医疗设施与医疗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及水平将是医院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只有以患者为中心, 确保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医院才能在众多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中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 使医院的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2008年3月1日起, 深圳市新近颁布实施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 (以下称“新《办法》”) , 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大调整是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市医疗保障制度的第4次调整, 共涉及5个方面、17项新举措, 在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 扩大保障范围, 提高保障水平, 减轻个人经济负担,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 能让基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此外, 劳务工医疗保险已经运行良好, 少儿医疗保险也进入正常轨道, 住院医保已经逐步铺开。

2 顾客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概述

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 简称CS) , 也可以翻译为用户满意, 是指顾客认为供应商已达到或超过他的预期的一种感受。顾客满意度就是对用户满意的定量描述, 它是指目标顾客群体感受到满意的比率以及单个顾客的满意程度。

患者满意的概念是从顾客满意的概念衍生而来, 同顾客满意一样呈现出主观性、层次性、相对性、阶段性几个特点。从商业的角度来看, 医疗服务中的患者满意度与其他任何产品和服务中的顾客满意度并没有区别, 并且由于聚焦于一个唯一、共同的目标:倾听顾客心声, 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

美国于1994年建立了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 (ACSI) , 欧盟也于1999年进行了欧洲顾客满意度指数的首次测评。随后, 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我国的台湾、挪威也相继建立了本国或本地区的顾客满意度指数。

ACSI模型增加了感知质量因素, 将感知价值与感知质量相分离, 它要求顾客评定满足需求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全面质量水平, 这就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由于价值和质量的相关性增强, 价格成为满意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 由于质量是价值的一部分, 模型将质量和价值直接关联, 另外, 还增加了顾客期望的测量方法。

近年来, 我国对顾客满意度模型解法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目前正处于推广应用时期。中国国家顾客满意度指数 (CCSI) 模型目前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组建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负责构建, 以彩电、空调等行业为对象, 结合中国国情, 从总体上制定了CCSI的基本原则、数学模型和抽样方法等, 为我国定期测评和公布CCSI奠定了基础。CCSI是我国国家顾客满意度指数, 具有权威性。

3 满意度调查的实施

3.1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在构建和谐深圳时代主题下,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在深圳市实行新医保政策后参保人的就医行为以及满意度, 在调查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并力图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建议。

3.2 调查时间和地点

我们调查的时间是2008年8月21日至2008年8月31日, 其中8月21~24日为筹备时间, 8月25~31日为实地调查时间。我们对于2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取得联系, 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 并通过对群众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我们的群众问卷调查地点主要是2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3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研究深圳市在新医保政策后参保人的就医行为和满意度, 所以调查的对象仅限于参保人, 而不是像很多研究以农民工和非农民工划分。调查的对象来自于20个社康中心的就诊者 (从20个社康中心就诊都中选择参加医保的参保人800人, 回收778份) 。本次调查采用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合作的方式进行,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提高问卷填写的准确率和回收率, 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选择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 一个是实效性特别强, 采用发放试卷, 在十多分钟后就可以将试卷回收进行统计, 避免了投递的或者家庭访问类型的不方便和时间周期长等特点。采用不记名答卷的方式, 会使被调查对象没有心理障碍, 回答试题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而且无论是在调查问卷的开头, 还是我们的实际宣传中, 务必让患者知道我们对所调查信息是绝对保密的。

3.4 查结果分析

3.4.1 社康中心门诊人次

图1所示为2007年度四个季度和2008年度的前三个季度门诊就诊人次的对比图,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 数量上有着快速地增长, 两个年度同比增长, 尤其以第三个季度最为明显, 增加人次超过70000万人, 而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为40000人左右。这就充分说明虽然我们现阶段的医疗保险状况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但是逐渐被更多的参保人认可了, 他们在得病时愿意来到社会康复中心来就诊, 对社康中心的就诊满意度是处于一个上升状态。相信随着社康中心不断的努力, 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努力将医疗费用、药品价格这些最为不满意的地方改善, 必然能够赢得更多参保人的青睐, 在第四季度的就诊人次上同比一定会比第三季度有一个新高。这种就诊人次上的不断上升, 反映出来群众对新医保政策是欢迎的, 随着宣传力度的扩大, 群众对新医保政策的认知也在逐渐提升, 将有更多的人到社康中心就诊。

3.4.2 社康中心收入明显增加

图2所调查的20个社康中心的2007年和2008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长情况。社康中心就诊人次的增多, 带来了社康中心收入的稳定增长。从图2可以看出, 虽然每个社康中心的收入增加幅度不同, 但是几乎所有的社康中心的收入与2007年同比是增加了的。从图上可以看出, 每个社区康复中心的总收入和收入增加的比例和各个社康中心就诊人数是基本吻合的, 这也就说明每个社康中心在药品价格和医疗费用方面的水平是基本一致的。

其中, “*”数据表示为20个社康中心的2008年收入数据;“+”为20个社康中心的2007年收入数据。从社康中心的收入增加曲线, 和社康中心的就诊人次的增加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出, 社康中心的医疗费用水平基本相同, 我们未来的工作需要将医疗费用进一步降低。

3.4.3 社康中心绑定人数变化

19个社康中心, 2007年度和2008年度4~9月绑定人数对比图如图3所示。绑定人数的增加, 从侧面反映出来群众对医疗的满意度正在逐渐提高。

3.4.4 群众的满意程度分析

根据回收的778张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144人很满意 (18.6%) , 437名就诊者比较满意 (56.2%) , 133人认为一般 (17.1%) , 52人比较不满意 (6.8%) , 10人很不满意 (1.3%) 。总满意率为74.8%, 说明了大多数的参保人对新的医保政策实行的认可。

3.4.5 群众就医行为调查结果

在进行对群众就医行为调查时, 设置的调查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

(1) 如果生病了, 您一般首选去什么地方?

(1) 综合性的公立医院 (2)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3) 专科疾病防治中心 (4) 中医院 (5) 看情况

(2) 您对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了解多少?

(1) 很了解 (2) 比较了解

(3) 听说过一点 (4) 完全不了解

(3) 说明选择就诊场所的原因:

(1) 价格便宜 (2) 就诊方便

(3) 服务态度好 (4) 医疗质量、卫生技术

(5) 就诊程序 (6) 医疗服务设备

(4) 您觉得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哪里需要改进:

(1) 缴费率过高 (2) 覆盖率过低

(3) 公平性不够 (4) 就医场所受限 (5) 其它

从调查看出, 生病的首选治疗场所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其次是公立医院;对新医保政策的了解, 大多数人是听说过一点;而选择就诊场所的原因, 大多数人考虑的因素是价格、方便和态度这三个因素;认为医疗制度改进的方向也是集中在缴费、覆盖率和公平性三个方面, 而尤其以缴费占据比例最大。而在医保政策的宣传方面, 还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民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

摘要:满意度是病人对医疗服务评价最直接的指标之一。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疗机构服务模式也逐渐从以医疗为中心转成了以顾客为中心, 追求满意度已成为许多现代化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卫生行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满意度评价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在深圳实行新医保政策后, 探讨参保人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及分析他们的就医行为。

关键词:新医保政策,就医行为,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1]张家放.医用多元统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良强, 江捍平, 程锦泉, 等.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社会, 2007, (3) .

[3]田军章, 江桂华, 林楚岚.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与解决看病贵关系分析[J].中国医院, 2008, (9) .

篇5:五家渠低保政策实行效果的调查问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诊断试剂

O型口蹄疫、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阳性血清,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红细胞凝集抑制抗原、阳性血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A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 均由新疆建设兵团畜牧兽医总站统一采购提供。

1.1.2 待检血清

分别于2010年4月份、8月份、12月份对农六师所属13个农牧团场猪、牛、羊、鸡养殖场 (户) 进行随机采集血清, 每团场采集猪、牛、羊、鸡血清各20份。

1.1.3 仪器设备

酶标仪、微量移液器、移液枪尖、V型微量血凝反应板、移液槽、微量振荡器、量筒、烧杯等。

1.1.4 药品及试剂

葡萄糖、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钠、无离子水或纯化水、PBS液, 1%鸡红细胞悬液等。

1.2 方法

口蹄疫按《口蹄疫诊断技术规程》 (NY/SY 150—2000) 规定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按《猪瘟诊断技术规程》 (NYS 62—2000) 规定的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分别按《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程》 (GB/T 18936—2003) 、《新城疫检疫技术规范》 (GB 16550—1996) 规定的鸡红细胞凝集抑制 (HA和HI) 试验检测,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免疫抗体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ELISA抗体检测;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相阻断ELISA检测。

1.3 结果判定

(1) 猪瘟、口蹄疫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1∶32判定合格。

(2) 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4 lb判定合格。

(3) 新城疫抗体滴度抗体滴度等于或大于5 lb判定合格。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阳性对照孔平均OD630≥0.7, 阴性对照孔平均OD630<0.3则试验成立;样品OD630>0.42, 判为阳性, OD630nm值在0.38~0.42之间, 判为可疑, OD630<0.38, 判为阴性。

(5) A型口蹄疫病毒抗原对照OD492nm值应在1.5±0.5范围内, 阳性对照抗体效价应在1∶1 024±1滴度以内, 阴性对照血清抗体效价应<1∶8试验成立;抗原对照4孔, 弃去最高和最低OD492nm值, 计算剩余2孔的平均OD492nm值, 除以2, 即为临界值;被捡血清稀释孔OD492nm值大于临界值的孔为阴性孔, 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孔为阳性孔, 阳性孔的OD492nm值等于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稀释度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滴度, 若临界值处于两个滴度之间, 如处于1∶64与1∶128之间, 则抗体滴度取中间值为1∶90。

通过以上判定标准, 合格率、阳性率达到70%以上为达到国家规定的免疫抗体保护水平。

2 结果

5种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4。

由表1、表2可见, 全师3次集中检测的各类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整体平均合格率达到了70%以上, 牛、羊O型口蹄疫、牛A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较高, 在88%以上;猪O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 分别是80%和72%, 其中4月份口蹄疫、8月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刚达到农业部要求。

由表3、表4可见, 尽管整体免疫合格率达到了农业部要求, 但是个别单位部分检测项目免疫抗体合格率还是低于农业部要求。全年各项合计检测312次, 检测不合格28次, 占检测总次数的9%, 其中4月份检测不合格项目单位有8个, 8月份检测不合格项目单位有10个, 12月份检测不合格项目单位有10个。在监测不合格项目中, 猪O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分别达到了9个、13个, 占不合格比例的28%、46%。

3讨论

(1) 农六师3次集中监测5种8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群体抗体合格率都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 (70%) , 结果表明农六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落实到位, 能达到防控效果, 确保了全师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但4月份口蹄疫、8月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刚达到农业部要求, 相对而言增大了动物疫情发生的风险。

(2) 全年3次监测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水平合格比例最高的为牛、羊口蹄疫、新城疫, 其他依次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疫苗本身质量。牛羊口蹄疫、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疫苗使用年限较长, 生产技术比较成熟, 疫苗稳定性好、质量较好, 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今年来才使用, 可能与疫苗的免疫原性有关或与试剂盒检测免疫蛋白相关;猪口蹄疫免疫效果可能与疫苗对猪的致敏性有关;二是养殖户认知程度。对牛羊口蹄疫、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疫病的危害认知程度较高, 能够积极配合或主动开展免疫工作;三是部分饲料经销商宣传其企业生产管理理念, 误导养殖户对部分疫病不进行免疫。

(3) 从表3, 表4可见, 猪蓝耳病群体抗体水平合格比例最低, 导致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过低的原因主要是对猪群免疫接种重视不够, 另外就是免疫失败。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评价800字下一篇:游窦团山的写景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