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照片(汶川大地震)作文

2024-04-08

两张照片(汶川大地震)作文(共14篇)

篇1:两张照片(汶川大地震)作文

汶川大地震作文-地震震不住我们的决心

“地震来了!大家快往外跑。”我仿佛又一次清楚的听到人们的呼喊声。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时,忽然,我感到头晕,只见头顶上的电灯不停地摇晃,课桌上的笔莫名其妙地掉在了地上,地,不停的左右摇晃,“是地震。”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不知所措了,幸好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慌慌张张地来到操场上,沉浸在一片担心之中……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7.8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3.9级地震,重庆4.6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有19000多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数有9404人,而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

看到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我的心头不知不觉涌上了一股心酸。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在这个紧急时刻,大家和政府都伸出了双手去帮助他们:十万大军,不顾自己和亲人的安慰,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人们和明星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温家宝亲临灾区,为抗震救灾做指挥,来自各国领导都给予了我国灾区最诚挚的祝福和问候…..据统计,现在已经为灾区捐款达8.77亿元,还有那些许许多多平凡的名字和故事,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在这个阴雨绵绵的季节,为灾区人民送上了一份温暖。

英雄无名,但英雄有为。能力有大小,救援有前后方,但只有我们各尽所能,齐心协力,没有度不过的难关,没有战不胜的苦难,中华儿女一直都是不屈不挠的,我还记得温家宝爷爷在灾区说过的一句话“山可以移动,但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水可以阻断,但阻断不了内地同胞和香港同胞的同胞之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国都得到了来自世界的帮助,救援仍在继续,随着天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们获救希望会越来越小,但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们拖着疲惫的身躯,用受伤的双手,在瓦砾中搜寻,抢救幸存者,他们随时都有危险,随时都会再次发生余震,但他们想到被困者的生命,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一天一夜仅喝一袋奶,进入救灾现场26个小时以来吃的第一顿热饭,在满目苍夷的废墟上到处闪动着橄榄绿的身影。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解放军徒步独行,穿越一座大山,来到讯号中断的汶川抗震救灾,在绵竹市救援过程中,再次出现坍塌,消防战士坚持往废墟钻,不顾个人的安危,被战友拉住时跪地哭求“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成都的哥自发奔赴灾区,老师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五十九名学生,自己的女儿却在地震中不幸死亡,父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建起了一座跨越死神的桥梁,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孩,生死对话战胜死神,温家宝爷爷亲自去慰问受灾人民,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主持人不顾自己的休息时间,第一时间为我们播放震后最新消息,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主持,然而他们的休息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还有那些许许多多的记者……在震后,不顾生命危险和舍己为人的普通人太多太多,他们和奋战在救灾第一前线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构筑了一道道应对震灾,灾后救援不朽的桥梁,他们之间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邻居,也许会是素不相识的人们。但不熟悉的面孔,心中有着相同的愿望,那就是不断救出被困在废墟下的灾民,重建家园。

我还记得当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一名三岁的小女孩时,斑驳的泥巴,涂抹在他的脸上,张望的眼睛,在向世界宣告生命依旧鲜活,那一刻,她心中又一次看到了生命的曙光,但,她还能活着,是缘于父母的保护,他们将自己只有三岁大的女孩,夹在中间,用手遮住他的脑袋,不让他受任何的伤害,在面临死亡的最后一刻,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着坍塌的石块,这的承受多大的痛苦啊!但为了她能够活下去,直至救援队发现这个小女孩时,默默的死去了,她,这个可怜而幸运的小女孩叫做宋欣宜。

没有太多华丽语言的修饰,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感人肺腑的宣扬,却感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不知道在这次地震中,成为孤儿的孩子有多少,但我只知道,并且清楚,每一个生命曙光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词语,这个词语无需用精美的画笔修饰,却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爱。

是的,这次大地震不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爱的奉献,在朴素的面孔后,曾经跳动着同一旋律的心旋,让我们为灾区尽一份微薄之力,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一杯水,一碗泡面,一块纱布,一个慰问的眼神,都是关切;发一条慰问短信,捐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钱,献出200cc的血,都是支持,正如温家宝爷爷所说的: “灾情就是命令。”在非常时期,考验的更是我们的团结一致,地震无情人有情,让我们共同努力,记住5.12这天,让那些灾区人民振作起来,带他们走出那片疼痛哀伤的土地,如幸福之船撑出伤心之河,地震来势汹汹,但震不住我们牵手的力量的共同的决心!

江北区洋河实验小学六年级四班韩青妮

篇2:两张照片(汶川大地震)作文

这次极具有破坏性的大地震,不知让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孩子变成了孤儿,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温暖,又让多少天真的孩子,失去了微笑,原来繁华的城市,充满了悲伤和哭泣声。在地震中,那一个个的感人事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有一天,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报道,标题是:乞讨老人,你用零钱凑起了最伟大的爱!这是一篇记录了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我看过最为感人的瞬间。5月15日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烂掉了,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他看了一下募捐宣传牌,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掏出5块钱,放进了捐款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的录象,我就想哭。”

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工作人员惊呆了。老人解释道,“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后来在场的许多人央求着才知道了真相: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一直攒着舍不得花的,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100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好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

乞讨老人,你倾尽了你所有的爱,为我们所有人带来了温暖、鼓舞和希望。你的一角两角的零钱,凑起了世上最伟大的爱!

篇3:汶川大地震重创我国经济

天灾瞬至、山河变色的“五·一二”大地震后,始自我国西南部的地震冲击波远未止息。举国哀恸的国殇日中,中国股市巨幅震荡,大跌之后上演惊天逆转,重回三千五百点关口。股市宽幅震荡之际,各种有关震灾的伤亡数字亦鱼贯而出。国殇日结束之时,各类有关震灾损失的预测数据早已铺天盖地。有专家出面预测,此次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直逼甚至大于年初雪灾。今年年初,中国因雪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千五百亿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汶川震灾发生的第三天,央行新鲜出炉的二零零八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罕见未提“防过热”的调控目标。多难交煎的中国经济,在年初雪灾、年中震灾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三重夹击下,宏观调控政策会否上演新攻防,无疑将对决策层形成考量。雪灾之后才见喘定又遇地震重灾,无疑将令宏观调控形势更趋复杂,调控难度加大,进而增加了未来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由于地震造成的损失在时间上和区位上较为集中,因此此次震灾的短期影响将猛于雪灾,但与美国次贷危机相比,四川地震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将相对较弱。

篇4:从汶川大地震谈起……

情景:乔和林芝刚刚募捐了善款,帮助四川灾区人民灾后重建。

Joe: Well, now at least we've done something to try and help. I just wish there was more that we could do.

乔:好了,现在我们至少尽力做了些事情去帮助他们。我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多。

LinZhi: Yeah. I'm full of admiration for anyone who actually volunteered to go down there and help. That takes a whole lot of guts.

林芝:是啊。我真的很羡慕那些真正到灾区救助的志愿者。那可真需要很大的勇气啊。

Joe: Agreed. I don't think I'd be able to do it myself, so I respect them plenty.

乔:同意!我觉得我没有能力亲力亲为,所以我很尊重他们。

LinZhi: Man, it's like Mother Nature herself is really angry with us. You've had the cyclones in Burma, the floods in Iowa, the tornadoes through Louisiana, and the earthquake… what's she punishing us for?

林芝:老兄,好像是大自然对我们很生气啊。缅甸遭遇了强暴风,爱荷华州的洪灾,路易斯安那州的龙卷风,当然还有地震……她为什么要惩罚我们呢?

Joe: Are you kidding me? Look at the crap we're doing to the Earth. The hole in the ozone layer? Our fault. Global warming? Blame us. We're screwing this planet up step by step, and maybe this is Gaia's way of telling us to stop being so cruel to it.

乔:开玩笑,难道你不知道?看看我们都对地球做了些什么吧。臭氧层空洞?我们的错。全球变暖?我们也难逃其咎。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把地球搞得越来越糟,或许这是大地女神以自己的方式在告诉我们不要再这样粗鲁地对待地球。

LinZhi: Gaia?

林芝:大地女神?

Joe: Yeah, Gaia. Back in the '60s, this professor called James Lovelock put forward a theory that because the Earth is a bunch of self-regulating systems – for example, we breathe oxygen, recycle it as carbon dioxide, trees take in the carbon dioxide and recycle it as oxygen – it may as well be considered a single organism. This theory took on amongst a lot of scientists and writers at the time, and they decided to call this earth-organism "Gaia", after the ancient Greek goddess of the Earth. Basically, what the Gaia hypothesis boils down to is that the more harm we do to the planet, the more we put ourselves at risk.

乔:是啊,盖亚大地女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名叫詹姆斯•洛夫洛克的教授提出了一个理论——由于地球自身的调节系统,地球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有机体系。比如我们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当时这一理论在众多科学家和作家中很是盛行,他们决定将之命名为“盖亚”,与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同名。基本上将盖亚学说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对地球的伤害越深,我们冒的风险也就越大。

LinZhi: So you're saying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are caused by humans?

林芝:那么你的意思是这些自然灾害是由人类自身引起的?

Joe: No, of course not. Natural disasters happen. But if you look at a lo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 rising sea levels, air pollution et cetera, they're the result of human negligence. If you over-log an area, there are no roots left to hold the soil together, which leads to erosion. Dumping waste leads to reduced fish stocks and poor quality water. It is common sense, and we know it's killing our planet, but we just keep on doing it.

乔:当然不是。自然灾害总会发生。但是你看看如此多的环境问题,比如海平面上升、空气污染等等问题,这都是人类的过失。如果在某个区域过度砍伐,土壤没有了根系的维持将会导致水土流失。向水中倾倒废物会导致鱼类种群减少和水体质量下降。这些都是常识,我们也知道这样对地球而言无异于“谋杀”,但是我们还在继续自己的行为。

LinZhi: So we're busy killing off the planet, but we're also content to kill off ourselves too. Look at all the war and death that humans inflict on each other.

林芝:我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进行着对地球的“谋杀”行动,但是,我们也在毁灭人类自己。看看人类强加于彼此的战争和死亡吧。

Joe: Sad, isn't it? We're a completely self-destructive race,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There's only one other organism like us – it uses up resources and gives nothing back to the host. You know what that is?

乔:真是悲哀啊!我们真是个自我毁灭的物种,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样。只有一个种群会像我们这样——用尽了资源却不知回报。你知道是什么吗?

LinZhi: (Thinks for a while) No idea.

林芝:(想了片刻)不知道啊。

Joe: A virus.

乔:是病毒。

LinZhi: So you're saying that basically, that's all we are? Damn, Joe, that's really deep. I never knew you had it in you to be so philosophical.

林芝:在你看来我们基本都是这样吗?算了吧,乔,这个太深奥了。我从没发现你还这么有哲学家气质。

Joe: Actually, I got that from The Matrix.

乔:其实我是从《黑客帝国》上知道的。

LinZhi: (groans) Joe, you suck.

林芝:(发了下牢骚)乔,你真讨厌。

Notes

1. take a whole lot of guts

该短语就等于take a lot of courage,拿出很大的勇气。

例句:

It takes a whole lot of guts to quit a high paying job.

辞去一份高薪的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2. take on

在文中意为“被接纳、流行”。

例句:

No one expects this freaky hairstyle will take on in the future.

没人认为这种奇怪的发型会在将来流行于世。

3. inflict… on…

将某事强加于某人身上。

例句:

She would never put up with what she inflicts on others.

她强加给别人的事情自己却无法忍受。

4. use up…

指“用光、用完”。和run out of…意义相同。

例句:

She always buys useless things and her salary is usually used up before she gets paid again.

篇5:汶川大地震作文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死了好多人。虽然知道唐山大地震也死了好多人,但因为没有见过,感觉不到那种惨烈,一直把它当成一次笑话。可当汶川大地震真正发生在我的眼前时,心里有了很多的感触,眼泪很想就这么流下来。看者那些被求生的欲望支撑了1小时,10小时……而被解救出来,心里真的感动得一塌糊涂。   蓦地想起那张祈愿纸上的字,“只要平安就好,平安!”   在网上看得最多的地方是北川。当看到那些一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初中,眼泪一下子就涌到了眼眶。

在那堵挂着“离北京奥运会还有88天”的墙上,在那堵挂着一对新人的结婚照前,在那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前,没有谁的心不微微颤动。

当那些遇难者的尸体被一个个抬出来,看着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变得沉默了,不由得怨恨起这场地震,它毁了多少家庭啊!它让多少儿童变成了孤儿,让多少人失去了亲人,让多少人受了伤啊!

有的地方已经永远地成为了记忆,有的地方已经变成了追忆,有的地方已经从地图上消失了。

篇6:汶川大地震作文

后来在场的许多人央求着才知道了真相: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一直攒着舍不得花的,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100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好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

乞讨老人,你倾尽了你所有的爱,为我们所有人带来了温暖、鼓舞和希望。你的一角两角的零钱,凑起了世上最伟大的爱!

篇7:四川汶川大地震作文

永远铭记在20xx年5月12日2点28分的灾难。在那一刻,充满欢声笑语的汶川地区在3分钟之后却面目全非:哭声代替了笑声,家破人亡掠走了一个个和睦的家庭......但是爱,却是无坚不摧的,3分钟,“灭绝”性的灾难中,抹不去的是丝丝的爱......

让我们回顾12日的下午2点28分。在地震发生之前,东汽中学的政教处主任谭千秋老师正在给一个班上课,正在他聚精会神地讲时,“轰隆隆......”大地剧烈颤抖起来,经验丰富的谭老师马上意识到――地震来了!他马上站定,竭力喊了一声;“同学们,地震了,快跑!”然后又迅速叫靠前排的4名同学钻在桌子下,他用他健壮的身躯和宽大的臂膀死死地护住桌子,“轰――”的一声,东汽中学就这样变成了一片废墟......5月14日,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挖出了谭老师和他救下的4个学生,被挖出时,谭老师仍紧紧地护着桌子,直到锯下了他的手臂......

篇8:两张照片(汶川大地震)作文

房倒了,屋塌了

一张张写真的作品

定格了一个个悲痛的场面

大地震

震覆了多少丰盈的家

大地震

震碎了多少幸福的梦

大地震

震没了多少亲人的命

大地震

震哭了多少恬静的心

2008.5.12大地震

在共和国的肌体上

刻下了永远的惨痛

永远的伤疤

永远的悲悯

这是一份让人心动的记忆

你来了,我来了

他们来了,大家都来了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记述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

大地震

震塌的是房屋

震起的是不屈和倔强

大地震

震倒的是美丽的家园

震来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

大地震

让千万双手千万条心紧紧相连

团结友爱互助拼搏

人性的光辉让所有的人所有的心

读出了同样的诗篇

2008.5.12大地震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写下了永远的信心

永远的振奋

永远的真情

这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记忆中凝固了鲜血和生命

鲜血里流淌着同自然的牵手与抗争

生命中阐释了与世界的联结与沟通

在这份记忆的背后

浇铸着拍摄者沉重的脚印

打开这份记忆

能够听到刀绞板的心痛

赤子清纯的

热爱自然珍视生命的呼声

溶解在这份沉甸甸的记忆当中

呼唤着永远的和谐

永远的幸福

永远的梦境

啊,让我们捧起这份记忆

篇9:汶川大地震 生命大营救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这让人铭记的时刻

这不堪回首的时刻

汶川你在大地的波涛上震动,

撕扯

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你——祖

国手心中的钻石呵

你几乎被击碎,几乎被摧毁

你瞬间被无尽的瓦砾蒙尘

快握紧手啊

紧握我们的手

谁能让美丽的钻石从祖国温暖的掌心滑落

谁又能看着同胞在大地上哭泣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是一个将永远留在全体中国人民记忆中的时刻。在这个时刻,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重庆、甘肃、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此次地震破坏性极大,是唐山大地震后中国面临的又一次罕见灾难。

5月,一个温暖的季节,多少人在下午的阳光中享受温情与浪漫,然而在汶川一场地动山摇后,无数的生命坠入了黑暗的深渊,在瓦砾的废墟中他们或承受着骨折的痛苦或蜷缩在水泥的缝隙里,他们正等待着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他们从废墟中拉出,让自己重新享受阳光和雨露。

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当灾难来临时,中华民族从没有退缩,众多的人向着汶川发出内心的呼喊:我们与你在一起。整个中华大地,我们的子弟兵、医疗队、无数的志愿者正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汶川,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在与死神竞技,在四川地震灾区,他们以生命的名义谱写出一曲营救的壮歌。

一切为了生命

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胡锦涛温家宝知悉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想方设法救人。14时49分,成都军区派出查看灾情的4架直升机起飞。6100名官兵和武警3000余名官兵开赴救灾。16时40分 温家宝飞赴灾区,在飞机上部署抗灾工作。23时40分,温家宝在都江堰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24时, 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到达灾区。

5月13日:0时50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抵达都江堰,他们两天救出29名幸存者。17时,中国紧急调动奔赴灾区的兵力达到近5万人。一支30余人的军方先遣队,徒步进入映秀镇,将所带食品、饮用水等分发给儿童、伤员。23时15分,经过强行军,武警某师200名先遣队官兵首先赶到震中的汶川县城。

5月14日:12时,成都军区的一支通讯分队空降至汶川县城,当地的通讯状况有所好转。15时,在茂县灾区空降成功的空降兵传回消息,县城有逾10万人受灾。

5月15日:2时22分,我军首次成功实施夜间云中云上空投物资。21时40分,武警官兵抢通由理县通往汶川县城的救灾专线。

5月16日:零点15分,随着一支海军陆战队到达灾区,投入抗震救灾总兵力已近10万人。10时30分, 胡锦涛总书记抵达绵阳南郊机场,随后乘车赴北川视察灾情。

这是一份从地震发生开始100小时之内国家与军队做出的反应和行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地震发生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已经到达地震灾区,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指挥行动。

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 “部队指战员要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早一秒进入受灾地区,就能早抢救生命。”“现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救人。抢救人的生命是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紧时间,只要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要用百倍努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从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的每一句话中,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温家宝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一切为了人民的生命!有了共和国总理的坚定决心,就有了10万人民子弟兵奋勇向前,就有了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无私奉献,就有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子弟兵 最可爱的人

截至17日凌晨,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抗震救灾兵力113084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的军用直升机已达99架,医疗防疫队伍已有88支。灾难面前,军人总是以钢铁般的意志冲锋在前。道路不通,就步行;没有道路,就寻找道路。尽管天空中还落着中雨,尽管余震还接连发生,尽管山体滑坡、塌方事故随时可能波及自身,但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拼尽全力,向着地震最严重的地点进发。正是凭借这种大无畏的英勇精神,各部队也不断创造着救援的奇迹,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

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待你信息

相信生命不息,我看不到你

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这是一首地震以来传播最快的歌词,它说出了全体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人员的心声。生死不离,这是生者对逝者的尊重,是救援人员对废墟下受灾群众的承诺和誓言。作为地球上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伤痛。

由成都出发,不管是到达都江堰市,还是赶往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北川等地,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这些地震灾区,每一个地方都曾经是美丽的风景,如今进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的废墟,裂开巨缝的公路,倒坍下来的山体,以及瓦砾下生命的呼喊和呻吟。在这样惨烈的情境下,没有谁会顾及自己,有的只是一种与死神赛跑,向着灾难冲锋的责任和豪情。

为以最快速度了解震中的情况,解放军采取了空降的方式。当时的茂县,地震过后,地形无法得知,天空阴云密布,实施空降的危险性非常大。5月14日中午,空降兵某部由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特种大队副参谋长王军伟、引导队队长于亚斌3名军官和12名战士组成的空降小分队,在写好遗书后,空降茂县。仅3分钟,通信士官雷志胜就建立起了对指挥所的通信联络,并于第一时间报告了安全着陆情况。随后,小分队便转入了灾情勘察上报的艰苦卓绝之行。他们很快与茂县领导取得了联系,并于当日15时利用携带的通信设备首次传回该县灾情。这支小分队,在茂县、汶川沿途选择机降场6个,指挥引导机降、空投20余架次,传回重要情报12次。

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救灾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4000余名官兵,5月17日共救出幸存者56名,创造了“铁军”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一天营救幸存者的新纪录。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处垮塌的楼房前,官兵们使用生命探测仪,探出废墟中还有3名幸存者,但生命的气息非常微弱。官兵们立即营救,不少人的手磨得鲜血直流。在另一处废墟前,百余名战士正奋力挖掘。两台起吊机将巨石吊起又放下,挖掘机也在一旁响个不停。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一块块沉重的钢筋水泥块被搬走,一个个生命被救出。而营救幸存者的官兵,多数人双手鲜血直流,皮肤糜烂。尽管如此,每一名铁军仍在分秒必争抢救幸存者。 “只要有生命迹象,我们绝不放弃。”官兵们说。

成都军区驻什邡某训练基地第二大队的官兵应该是最早投入到抗震救灾中的部队。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灾情发生后,正在操课的官兵来不及抢救物资,立即赶到驻地乡村救灾。“这些官兵就在我们驻地,他们的营房也塌了,好多人是流着血、带着伤来救灾的,在这里整整干了81个小时,抢救出18个孩子,连顿热乎饭都没吃上过!”一位老汉抹着眼泪对记者说。

当时,大雨如注,夜黑如墨,余震连连。缺少工具,他们借助微弱的手电光,肩扛、手搬,将一块一块纵横交错的预制板挪开,再将碎石渣往外清理。一些战士指夹抠掉了,手指扎伤了,血和灰混在一起,谁也没喊疼。当晚,他们便成功救出了2名幸存学生。14日上午9时,增援的武警消防官兵赶到时,他们靠简陋的工具,已在废墟中连续奋战32小时,成功地救出12名学生。消防官兵要求他们撤下去休整,他们没答应,坚持并肩战斗,直至清理完废墟。

都江堰市外北街190号,中国水电十局职工家属楼在地震中变为一片废墟。5月13日,清理废墟时,里面忽然传出微弱的呼救声。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副总队长赵峰带领160名官兵刚刚赶到都江堰灾区,便接到了到垮塌楼的废墟中救人的命令。总队教导大队副大队长王新兵当即带领20名武警森林官兵,火速赶往现场。一位50多岁的大娘被石头卡住了右腿,动弹不得。“武警同志,求求你们了!快点把我妈救出来吧……”伤者儿子、儿媳苦苦哀求的声音,让现场官兵心急火燎,纷纷要求接近被困大娘。

“让孟存业下去再看看情况!”王新兵果断地下达命令,身体较瘦小的小孟被放了下去。凭着灵活的身体,小孟给已有一天一夜没喝水的大娘递上了水,让大娘恢复体力。紧接着,教员李志勇又被放了下去。这一次,他发现大娘整个身体被挤压在一个倾斜的空间内,只有右脚被一根PC管压着。此时,可能由于缺氧,大娘有些昏迷,官兵赶快用乙炔机为她供氧。面对钢筋混凝土,钳子用上了,手也用上了。经过昼夜奋战,在地震发生44小时后成功将大娘救出。

在一个学校的救助现场,一个女孩看到了她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一些消防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救出了十几个孩子和搬出三十多具尸体。就在抢救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危险。当时的指挥员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后,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拉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拉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拉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抗震救灾 遍地英雄

5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离川前接受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集体采访时说,我到灾区已经五天了,几乎走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我深深为受灾群众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团结互助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也为那些被地震灾害夺去生命的人们感到万分悲痛,向他们表示默默的哀悼。生活总要继续下去,我相信,灾区人民一定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也是对死者最大的慰藉。

与死神赛跑的时间里,灾区人民表现出的镇静和无私不仅感动了共和国总理,也感动了每一个参与救援的人。解放军官兵含着眼泪救援,记者流着热泪写稿。那一个个救援、自救、互救的动人故事,像火焰炙烤着每个人的心房;那废墟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像阳光照亮了天地,向世界展示着我们民族无与伦比的坚韧和顽强。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伏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名男子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官兵用手扒开废墟。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旁边一位武警战士用安全帽使劲地敲着自己的脑袋,让疼痛阻止泪水倾泻。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凄,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我们发现谭千秋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灾难突如其来,在绵竹北方中心小学的建筑残骸中,一个幸运的孩子从死神的魔掌中逃出,而赐予她第二次生命的,不是别人,正是用双手不停挖了3个小时的父亲。地震发生之后,父亲焦急地跑到学校,呼唤着女儿的名字,当发现女儿还活着之后,便疯狂地用双手去搬砖挖石。你是我的孩子,我怎么能够放弃?父亲不顾一切,疯狂地在废墟中挖着,现场的人都为这位父亲所感动,过来一起帮忙。也许是父爱感动上天,经过3个小时的挖掘,夏俊终于成功获救。面对父亲再一次赋予的生命,女儿更加懂得了亲情的真谛,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德阳市汉旺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东汽中学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名幸存者。“靠最左边的墙壁下面有个孩子活着!”一个搜救队员回头向现场指挥喊,高兴得声音都变了调。他试探着跟孩子说话:“你能说话吗?动动胳膊也行,好让我看到你。”

“我叫秦静文,阿姨,我的腿被压住了,我很疼……”由于现场情况过于复杂,救援工作进展得很艰难。大约2个小时后,终于在秦静文的上方清理出了一个勉强可以探进半个身子的开口。这时候,救援队队员张艳君小心地避过障碍物,探身进去给秦静文注射救护针剂。小姑娘配合地把胳膊伸向她,打完针后她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阿姨,你快出去吧,这里危险。”张艳君的眼泪夺眶而出!

地震发生时,都江堰人民医院的5名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病人做阑尾切除手术。面对强震、断电,他们没有放弃病人逃生,而是不约而同选择了留下。突然,地面强烈震动起来,连手术室的空调机都砰一声倒在地上,手术室的灯也突然熄灭。震感过去,医生们立即站起身来,黑暗中,护士打开手术室内备用的应急灯,温暖的烛光照亮了手术室,曾令春医生主刀,邹建文医生做助手,凝神专注。手术像平时任何一个手术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缝扎,冲洗,缝口……特殊的是,手术中,能不时听到屋顶上瓦片掉落的声音,地面在余震中不时波动,在给病人缝合时,又再次发生余震,医生缝合的手也随之微微晃动起来。在应急灯的照耀下,大约花费了半小时,为病人完成了手术,并抬着病人走出了大楼,成为这栋楼里,最后逃生的人。

生命的奇迹

正在废墟瓦砾下顽强坚持的生命,请不要向黑暗和孤独屈服。尽管生命是脆弱的,尽管72小时被认为是生命救援的黄金时期,但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什么样的生命奇迹都会发生。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开滦煤矿的5名矿工在900米深处挖出生命通道,创造了被困13天后生还的生命奇迹。而今天,在远远超过72小时的生命大营救中,在不离不弃的生命誓言中,奇迹仍然在延续。

5月18日9时10分,北川重灾区医生唐雄与死神搏斗139个小时被成功救出,他和妻子被同一个战士成功救出,钢筋混凝土下夫妻俩通过悄悄话鼓劲,废墟之上消防官兵在余震中冒死相救,大喜大悲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12日的地震将北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大夫谢守菊和丈夫唐雄压在了废墟下,两个人喊着对方的昵称不断鼓劲,谢守菊更是鼓励丈夫坚持住:“党和政府一定会救我们的,我们一定能活着出去!” 15日7时,谢守菊听到她头顶上有战士们断断续续的搜救信号,她使出浑身的力气喊:“有人!”海南消防总队的战士们听到求救信号后,赶紧展开搜救。12时35分,谢守菊被成功救出。18日9时,被困139个小时的唐雄被成功救出。“我要入党,还要生个孩子。”唐雄出来后表达了他的两个愿望。六天六夜在黑暗里的煎熬使唐雄整个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已到了极限。医生马上对他进行紧急处理,并告诉记者:“我们会尽一切力量抢救他,生命的接力棒传到医院,我们一定要把这一棒接住,让这个生命继续下去。”

5月17日下午6点05分,在距离地震已经123个小时之后,20岁男孩蒋雨航在汶川县映秀镇被消防官兵成功救出,生命的奇迹再次上演。获救后,蒋雨航的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而救援人员也表示,能在废墟中存活123个小时,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稍后,蒋雨航被直升机送往成都太平寺机场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在飞机上,蒋雨航的妈妈不停地告诉儿子要坚强。而当记者问蒋雨航情况如何时,他也清晰干脆地回答说“可以,谢谢!”

时间在流逝,生命的奇迹也在延续,在经历了120多个小时之后,5月17日,仍有幸存者不断被成功解救,大爱之下,脆弱的生命变得如此坚毅和顽强。在汶川映秀镇昼夜抢险的上海消防救援队经过5个小时的不间断挖掘之后,终于在晚上7点多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一名被深度掩埋的10岁羌族小女孩尚婷。而此时,这名顽强的小女孩已经在废墟中被掩埋超过了101个小时。当女孩稚嫩的小脸露出废墟的一瞬间,守候在周围的村民都齐声欢呼鼓掌,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激动的泪水。孩子的母亲冲了上去,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再也不肯松开。

李西闽是上海一位作家,也是记者的好友。地震发生时,他正在银厂沟风景区的一间房子里写作。有着20余年军旅生涯的李西闽,看到墙壁在动,东西哗啦哗啦往下掉,就赶紧躲到柜子下面。楼塌了,东西全部压下来,压在柜子顶上,把他的脖子压住了,手脚都动不了,想喝尿都喝不到。就这样,李西闽在没有食物和水而且无法活动的境地中度过了76小时,直到救援人员赶到。

李西闽说:“那些救我的人是英雄,空军的那几个小伙子,干活很利索,胆子很大。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房子都倾斜了,一半在河边悬崖上。他们冒险把我挖出来,稍有不慎,房子一垮,就大家都没命了。这次会在我主编的军事小说丛书《集结号》上,特别策划‘温暖集结,感恩回报’专题。我将会把这本书的版税全部捐出,以帮助更多的灾区人民!”

也许在黑暗来临时,很多埋在废墟中的人都看到了死亡的阴影,但对生命的渴望支撑着他们一点点前行,只要坚信乌云遮不住阳光,希望就永远存在。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的对生命的坚持中,诞生了一个个奇迹:北川县曲山小学四年级三班的三名小学生被从学校的废墟中救出,三个小姑娘都只有10岁,在废墟下顽强坚持了近90个小时;汶川映秀中心小学废墟下一名被埋的女孩,经过100小时成功获救;一名20岁的男孩,经过123小时之后,被武警战士成功救出;俄罗斯的救援队,在都江堰的一家属废墟中,成功救出被掩埋了127个小时的幸存者;5月17日晚11点多,被废墟掩埋已经129个小时的张小平被解救人员成功救出……

生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被困的生命在坚持,日夜奋战的救援大军在坚持,我们每一个牵挂灾区的人们在坚持。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面前,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所表现出的惊人毅力和顽强凝聚力已经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在抗震救灾的最危急时刻,让我们用信念迎战不幸,用坚强拭去泪水,以最顽强的毅力和最坚定的信念再次创造抗击自然灾害的奇迹。这也正像一首歌中所唱:

亲爱的兄弟姐妹,我在你身边

我呼吸着你的呼吸

痛苦着你的痛苦

亲爱的兄弟姐妹,我们血脉相连

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彩虹终究会

显现

篇10:纪念汶川大地震高考作文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致意沉痛地悼念。一年前,也就是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里氏8.0级大地震。14时28分,一种山崩地裂般的声音打破了这沉静多年的大地。房屋、大厦顷刻间倒塌;商店、学校霎时间被摧毁,就连平时最牢固的医院也变得摇摇欲坠。几分钟后,人们的喊叫声和呼唤声逐渐变成了绝望的哭喊声和翻动石块、瓦砾的碰撞声了。当时大多数的灾区在大城镇,可还有一小部分的重灾区在道路不通的偏远乡村。地震发生后,由于有的石块阻碍了前进的道路,所以救援队进不去,灾区群众出不来,为救援工作耽误了不少时间。

更让在安全地带的人们始终悬着一颗一直掉不下来的心。道路打开后虽然救出了不少的人,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不幸遇难了。有的是因为自己缺乏在地震中的自救意识和知识,有的是因为在倒塌的废墟中没有食物和水,有的是因为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了氧气……由于房屋被摧毁,所以人们只能暂时居住在临时帐篷里。政府、国家和国外调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食品运往重灾区,使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们不再伤心、孤独。

在大地震的救援中,更是有许多的少年英雄:“敬礼男孩”郎铮,“可乐男孩”薛枭……现在,灾区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汶川灾区的板房搭起来了,临时的学校建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又有保障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走出阴影了,在地震中受伤人员的伤好起来了!在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们对灾区的人民重视起来,至今还在不断地向灾区捐赠衣物、棉被、食物、书籍和生活用品,领养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记得在地震后,我在书上看到过几幅漫画。第一幅上面画地是:几个学生和一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底下。学生想喊救命,但被老师制止了,直到救援队来了,老师才大声呼喊救命。第二幅上画出了这样的画面:一些学生正在上课,突然地震来了。于是,他们便集体趴倒在桌子底下。掉下来的石块和瓦砾竟一块也没砸到他们。第三幅上面画了:一些人在间什么也没有的空房子里。地震来临时,他们飞快的跑向墙角。没有人受了什么重伤。我相信,通过灾区人民的努力,有国内国外的支援,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篇11:2022纪念汶川大地震作文

那次,我们学校广播里说汶川那儿发生一次大地震,我们要捐献爱心。那天,天气并不好,虽然没下雨,可是也见不到太阳。国旗升到了最高处,又降下了一半,四周一片寂静,鸦雀无声。

回家时,我想着:捐什么呢?书?钱?还是……哦!我知道了!捐几本我看完的书,还有我所剩下的75元零花钱,再加上爸爸要捐的100元钱!晚上,我整理了一下我要捐的物品:几本笑话书,让灾区的人们不再伤心,175元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片爱心,能让他们有希望重建家园。

第二天,我拿着这些东西来到学校,把他们捐了出去,献出了我自己的一份爱心。

篇12:汶川大地震作文600字

灾难发生的那一刻,汶川、茂县、绵竹、都江堰……曾经繁荣美好的城市,眼沦为废墟。只是一瞬间的震荡,无数的兄弟姐妹们失去了家园。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里,我们都不敢相信,这些残酷的画面竟是真的发生了。上万个美好的生命,就在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永远告别了和风、雪、雨、露,告别了,

草、木、鸟、兽,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

在这危险的时候国务院国家副主席温家宝兼任了这次抗震救灾的总指挥,他一会儿给解放军讲解如何救灾,一会儿又去安慰幸存者,一会儿又带上安全帽爬上废墟询问。真是一代好领导人!“不要哭,救灾人员马上赶来支援我们。”温家宝主席紧紧地抓住一位小朋友的手和蔼可亲的说。还说“震灾无情人有情,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有希望。如果13亿人民一起去面对汶川大地震等于一个很小的难题。如果1个人民面对汶川大地震等于一个大难题。”

篇13: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多媒体融合

引人注意的是, 这次汶川地震也将带来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次震动, 那就是媒介融合态势的出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多媒体作品的尝试。继世纪之交时数字化给新闻摄影带来摄影器械上的重大变革之后, 更深层次的报道方式上的变革 (多媒体报道) 也已箭在弦上了。

一、媒介融合和多媒体的概念

我们有必要先厘清什么是媒介融合和多媒体。“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 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1) 。

由媒介融合带来的“多媒体”新闻产品, 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 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2) 。

之所以出现媒介融合的趋势, 从本质上说是由媒介和受众这对直接矛盾决定的。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 受众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被动接受信息, 高效和自主性成为受众最大的需求。多媒体产品由于集纳了多种信息载体, 可以高效定向地向受众传递信息。此外, 不少多媒体产品改变了传统的线性传递方式, 让受众在信息选择上有极大的自主性和参与感。因此, 多媒体产品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 也就成为新闻界 (当然包括新闻摄影界) 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地震报道中, 国内媒体的媒介融合现状

在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中, 尽管进行多媒体尝试的媒体并不多, 但零散的点可以连成一条跨越的线, 国内的媒体终于迈出了多媒体尝试的第一步。

(一) 网站:从“多媒体合并”到“多媒体融合”

1997年人民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的诞生, 到1998年新浪、搜狐等市场化网络媒体的出现, 尽管其间出现了网络泡沫, 但中国的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发布中尤其是在要求时效性极强的时事新闻发布上越来越占据了主导的位置。网络媒体的优势, 一是信息发布快, 二是信息发布无版面限制, 可大量发布。这就造成了“多媒体合并”现象, 即在一个重大专题的报道中网页里往往堆砌了大量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囊括了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 也可谓是多媒体, 但却远远谈不上“融合”。

在这次四川地震报道中, 新浪、搜狐、网易的页面上杂乱的合并依旧, 但却出现了“融合”的尝试。这主要表现在:

新浪和腾讯都购买了一个多媒体制作公司 (易及传媒) 的多媒体产品, 在这个名叫“地震救援日志”的多媒体产品中, 以地图为主页面, 每日在受灾的各个点简要地标出救灾摘要和受灾情况 (死伤人数和天气预报等) 。同时, 主页面有一个日期的层变量, 受众可以自主地选择想要了解的日期。另外, 还加上了地震的模拟flash动画。

网易把照片用“地震”的抖动方式来展示, 并用点点烛光把各地祈福和捐资捐物的照片映衬在一张中国地图上, 做了一个“祈福灾民, 天佑中华”的短片。

搜狐的多媒体进程相对滞后, 只是联合搜狗做了张“灾区卫星图片”, 并在部分受灾县市设置了链接新闻的按钮。

可以看到, 几大门户网站的多媒体尝试都着重以灾区地图为线索, 将部分新闻和图片标注其上, 并配上了或哀伤或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来调动气氛。

当然, 以上的多媒体尝试都只占了各网站信息发布的极小一部分, 大多数的图片报道还是以单页显示或幻灯的形式播放的。

(二) 报纸:《东方早报》的音频尝试

众多传统报纸中, 哪怕是一直走在新闻摄影前沿的都市报, 都未见到对传统的颠覆, 除了在报纸版面上的呈现之外, 网站上依旧是幻灯的图集。只有《东方早报》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他们要求记者在灾区一线传回照片的同时传回在现场的录音报道, 在后期做幻灯时将这些音频插入, 把大量图片编辑成了《惊险北川》、《悲情汉旺》、《平安纸条》等时长为两三分钟的有声幻灯。这样, 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使读者不至于在海量的照片中迷失。

三、地震报道中多媒体报道的不足

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媒体如《纽约时报》、CNN等, 国内网站和报纸在多媒体的实验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前文提到过, 高效和自主性是多媒体报道的两大优势, 但国内媒体的多媒体尝试却未能凸显这一优势。

(一) 信息传播效率不高

要想做到对受众高效的信息传播, 首先要选择数量和特质合适的信息量。但国内的媒体试水多媒体时, 总是拿捏不好信息量的多少, 有时想囊括太多的信息量, 结果显得杂乱无章;有时候却太过简洁, 显得徒有形式而无内容。

新浪和腾讯的“地震救援日志”是前者的代表, 尤其在“救灾日志”的页面, 几乎想把后方救援、前方救灾、国家领导慰问、灾区交通状况等方方面面“一网打尽”, 结果却让读者不知所云。笔者认为, 在信息量大的情况下, 一定要做好信息的分类和取舍。具体方法可以是多加几个层变量, 或如《纽约时报》的互动地图一样只把一方面的信息 (如各个灾区的最新图片) 置于多媒体作品中。相较而言, 搜狐和网易的多媒体显得信息量不足。哪怕它们只涉及灾区卫星图片和举国祈福这一两个方面, 也没有做到把这方面的所有信息组织好的基本信息发布要求。

除了有合适的信息量之外, 多媒体产品还要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将各种媒介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遗憾的是, 几家门户网站的多媒体产品在“视觉”上下了大功夫, 却完全忽视了另一种重要媒介——声音, 最多只是用了背景音乐, 而背景音乐的信息量几乎为零, 对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爱莫能助。

相较而言, 《东方早报》的有声幻灯就是因为在视频中加入了音频报道而在此次报道中大放异彩。但《东方早报》的音频和照片有时却不对应, 这便导致“1+1<2”的低效率传播。考虑到时间的紧迫和灾区的讯息不同, 有些瑕疵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并不意味没有改善的空间。《达拉斯晨报》在卡列尼娜飓风一周年之际推出的一个有声幻灯中音频和照片的配合极为默契, 二者给予受众的是同一种感受和气氛。“如果影像背后的故事不怎么有趣, 我们就不要这些照片了。”动感马格楠的编辑Myrthu说, “最终图片的编辑取决于采访, 之后才会安排照片和它们的放映顺序。” (3)

(二) 信息选择的自主性不够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 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 。

在以上提及的五家媒体中, 只有“地震救援日志” (新浪、腾讯) 做得比较好, 读者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和部分内容分类。

但“互动”的要义不仅局限在可以自主选择, 更重要的是方便读者的自主选择, 这就需要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在细节的设计上, 国外媒体远胜于国内媒体:CNN的slideshow幻灯片就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需求, 在幻灯旁加了个放大镜, 读者可以通过这个工具看到照片上逼人的细节;《华盛顿邮报》则考虑到了一些过于残忍的画面对读者的影响, 他们在幻灯开始前弹出了一个警告的对话框;《纽约时报》的互动地图上, 可以看照片和听音频的地方, 都加上了“小喇叭”和“小相机”等这些读者熟悉的通用标志。

四、对国内媒体媒介融合的建议

此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从一方面说是国内媒体在多媒体上的突破,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却也反映出国内新闻界在多媒体发展上的诸多不足 (尤其是与国外的最新趋势相比) ,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是各媒体应着手从硬件和软件上给自己的摄影队伍装上“多媒体武器”。从硬件上说, 需要给摄影记者配备高清摄像机和高质量的音频采集设备。《东方早报》的有声幻灯只是实验性的一步, 其设备仍然是旧的单张图片报道模式所使用的数码相机。而在美国的新闻摄影界, 《达拉斯晨报》的摄影记者已完全改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动态video。从软件上说, 需要进行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的突破 (5) 。传统的报社和电视台都有针对自己媒体的特点而制定的工作规范和新闻采编流程, 但多媒体要求的是全方位的技术运用和所有形态媒介介质基础上的整合新闻传播, 恰恰是要打破原来媒体的既定流程。

二是各新闻教育单位应该着手培养未来的多媒体专业人才。从西方报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 媒介融合后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6) 。放眼国内高校, 仍然在按传统的媒介划分 (报纸、广播电视、编辑出版等) 进行新闻传播知识的教授, 这便落后于行业发展的最新潮流了。而在美国, 新闻摄影协会 (NPPA) 目前主要的工作已经是将培训摄影记者培训成为多媒体记者 (7) 。

三是各新闻奖项应着手设立多媒体奖项, 以建立多媒体发展的规范和标准。多媒体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但国内外各个新闻 (摄影) 奖项仍未涉足对多媒体作品和作者的奖励。多媒体奖项的缺失一方面影响了新闻从业人员进行多媒体尝试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多媒体的发展无章可循, 没有规范和标准可言, 从而影响了多媒体作品发挥其满足受众高效和自主性需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孟见、赵元柯:《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J]《.国际新闻界》2006-7

[2][4]百度百科“多媒体”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3323.htm

[3]刑江:《报道摄影的新转向——动感马格楠》, [J/OL]《.影响》, 2007 (15)

[5][6]蔡雯:《媒介融合视野下的报业转型——从西方著名报纸的变革谈起》, [J]《.新闻传播》2007 (11)

篇14:再读5·12汶川大地震

本刊特约专家撰文解读5·12大地震相关问题。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这一天还是著名英国护士南丁格尔的生日,因此被定为国际护士节;然而,因为四川汶川大地震,这一天成为让无数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龙门山,是原居岷江上游的古蜀先民在东下四川盆地的迁徙途中翻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繁衍和扩展过程中,先民们在龙门山以及山前的成都平原留下了灿烂的古羌与古蜀文明,也经历了一次次灾难的洗礼。然而,5·12大地震造成的浩劫在龙门山和成都平原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也难寻先例。龙门山的震动摇撼了中国,让整个世界也为之侧目。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最东边的一列山脉,而整个青藏高原之所以会在地球表面高高隆起,成为世界屋脊,是因为印度和欧亚两大板块的南北碰撞,使青藏地块被推挤垫高,并向东西两侧滑移错动。正因为此,从中国西部一直到地中海,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地震带之一。龙门山正是处在这个庞大的地震带上。可是,龙门山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地发生远远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地震呢?

一条“地震走廊”

根据地震台网测得的数据,5·12地震的震中位于汶川县境内。地震一般按照震中所在的位置来命名,而根据中国地震部门对地震命名的规则,地震名称所用的行政区地名不小于县级,所以5·12地震被命名为汶川地震。可这在无意之中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于是在第一时间里,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汶川,都焦灼地等待着来自汶川的消息。直到救援直升飞机首次进入汶川上空,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汶川县城虽然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周围山体出现大量滑坡与崩塌,造成大量车辆和人员在茂县-汶川-映秀-都江堰之间的公路上因山崩、滑坡被埋,但城内的房屋绝大部分都没有倒塌,汶川、茂县城内的伤亡人数比估计的要少得多。

如果你把震中标绘在地图上,你就会发现,震中在汶川县漩口镇八角庙村的桂子坪附近,距离汶川县映秀镇约11千米,距离汶川县约56千米,而直线距离最近的县级城镇其实是都江堰,约21千米。映秀镇和都江堰因为紧邻震中,都遭受到极其惨重的破坏。

不过,距离震中的远近也不能完全说明遭受破坏的情况,因为离震中比汶川还要远的什邡、绵竹、安县、北川、江油、平武和青川等县市境内的许多城镇,竟都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尤其是北川县城所在地曲山镇几乎被夷为平地,成为5·12地震后唯一放弃旧址、选择新址重建的县城。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形呢?如果循着制造5·12地震的“元凶”——龙门山地震断层去探索,我们就会发现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顺理成章的。

5·12地震的震中在映秀西南方向,这里是导致地震发生的最初的断层破裂区域,位于龙门山三条主要断裂带之一的北川-映秀断裂带上。而破裂一旦发生,用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顒的话来讲,“就像在绸布店扯布一样”,破裂沿北川-映秀断层向东北方向迅速扩展,平均速度高达每秒3.1千米,延伸距离约300千米,沿途留下一条“地震走廊”,而那些遭受重创的城镇不幸都坐落在这条“地震走廊”之上。

震中在哪里

在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发现,沿着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北川-映秀断层,地表出现了多个受到强烈破坏的地段,在这些地段上都发生了罕见的地质灾害。人们称这些在地震中地表破坏最严重的区域为“宏观震中”,而把前面由地震专家利用许多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解算出来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即仪器所测得的震中)。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那么,5·12地震的宏观震中有哪些呢?

在映秀西南方向被震毁的百花大桥旁,有一条岷江的支沟叫“牛圈沟”。顺牛圈沟而上约1千米,又有一条支沟叫“莲花芯沟”。莲花芯沟的沟尾正是5·12地震的发震断层——北川-映秀断层通过的地方,当地老乡在这里竖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5·12地震中心喷发点”。地震时,断层上盘坚硬的花岗质岩体被向上推挤、错动,发生了强烈破碎,又因莲花芯沟沟尾的坡度陡峭,造成岩体大范围失稳并快速崩解,形成如巨龙般喷泻而下的碎屑流,顺莲花芯沟直奔牛圈沟,最后抵达岷江边。据幸存下来的老乡描述,令人恐怖的巨大爆炸声伴随遮天蔽日的烟尘持续了二三十秒。当烟尘散开后,莲花芯沟和牛圈沟的下段几乎完全被青灰色和灰白色的碎石填满,河床被垫高了几十米,原来的村舍和农田全被掩埋,仅在牛圈沟的沟口可见一两间被半埋的房屋废墟。空气中弥漫着类似硫磺或硫化氢的臭味,直到傍晚以后才渐渐散去。

据估计,当时高速运动的碎屑流的高度可达70~80米,沉积下来的堆积物厚度可达40~50米。从喷发点到牛圈沟沟口,垂直落差约500米,水平距离约2000米,估计碎屑流的运动速度超过每秒70米,所形成的碎屑流堆积体总体积约400万立方米。如果将它堆在一个足球场上,有将近600米高!

在莲花芯沟沟口,有一个很高的陡坎。地震前,水流在此形成一个高近百米的瀑布,然后跌落入牛圈沟。这种地形实际上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附近通过有关:莲花芯沟相对于牛圈沟来说处于抬升状态,所以莲花芯沟沟口的这个陡坎实际上是一个断层陡坎。地震后,碎屑流冲出莲花芯沟沟口时,受陡坎的影响而发生抛射,直冲牛圈沟右岸的山坡,使得这片山坡上的大片森林被毁,影响高度在100米左右。莲花芯沟沟口瀑布的高度也因牛圈沟河床被碎石填高降低了几十米,而牛圈沟的流水被碎屑流堆积体阻塞,形成了一个堰塞湖。

莲花芯沟-牛圈沟的碎屑流,和常见的泥石流、崩塌堆积有许多不同之处。首先,莲花芯沟-牛圈沟的碎屑流含水很少,几乎是干的,地震后人即可在上面行走,这表明它主要是表层岩体破碎崩解的结果;其次,碎屑流的运动速度极快,这和地震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及陡峭的地形有关。另外,在巨大的地震能量释放和碎屑流高速运动过程中,坚硬的花岗质岩石也发生了强烈的破碎和研磨,其结果是,除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以外,在堆积物中还形成了大量的粉末状物质(因颜色和外观与水泥相似,被当地老乡称之为“水泥灰”),这种强烈的岩石破坏方式十分罕见。以上事实表明,在莲花芯沟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地表岩石破坏,具有宏观震中的典型特征。这里位于微观震中东北方向约7千米,与微观震中没有重合,显示了地震断层破裂由震源向东北方向扩展至地表的特征。

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们通过解算地震波,发现5·12地震造成的断层面总体是向西北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39°,震源深度约13~15千米,沿断层面发生的破裂和错动从地下直达地面,并沿北川-映秀断层迅速传播,传播速度高达每秒3.1千米至每秒4.4千米,大约是声速的10倍至13倍。而且断层破裂的扩展主要沿发震断层由映秀向东北方向进行,延伸距离超过200千米,而向西南方向的延伸较短,影响也较小(专家称这种方式为地震断层的单侧破裂)。专家还发现,断层的滑动位移也十分惊人,最大可达8.9米,平均为2.5米,而且断层的最大滑动位移多集中在映秀和北川附近,分别为7.5米和6.7米。经勘察现场发现,正是在这两个区域出现了两个烈度高达Ⅺ的极震破坏区,特别是映秀镇和北川县城几乎被完全摧毁。这表明,映秀和北川附近区域是两个宏观震中。

“爆炸点”之谜

在5·12地震后,人们发现了多个地表受到强烈破坏的地段,在这些地方都发生了罕见的地质灾害,当地居民称之为“爆炸点”或“喷发点”,因为他们在现场的感受“犹如火山爆发般的山崩地裂”。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爆炸点”呢?

8.0级大地震发生时,人们感觉强烈震动大约持续了1~2分钟。而地震专家经过对地震波的分析,确认这一过程的持续时间是90秒,而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0~16秒,能量释放占11%;第二阶段,16~40秒,能量释放占56%;第三阶段,40~58秒,能量释放占28%;第四阶段,58~90秒,能量释放占5%。这正是破裂沿着断层传播、能量不断释放的过程。专家经研究发现,沿着断层面的滑动和错移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在一分半钟的主震破裂过程中,能量的释放也呈波状起伏,说明破裂在传播过程中遭遇了多个障碍体的阻挡。这和人们在地表看到的破坏情况也是相吻合的。

在映秀和北川的两个极震破坏区内,沿着断层带出现了串珠状的多个“爆炸点”。除了前面提到的莲花芯沟-牛圈沟外,由此顺着北川-映秀断层往东北方向,还有都江堰龙池、彭州银厂沟、什邡岳家山、绵竹清坪、安县高川、安县茶坪、北川曲山镇、北川陈家坝、青川马公、青川东河口等多个地点,这些地方的地表都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点状的破坏现象呢?原因就在于断层所经之处的岩体性质是不均一的,断层的走向因地质结构的差异而发生转折变化,导致地震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在一些部位积聚和突然释放,既像一场接力赛跑,又像一连串的巨大地雷被逐个引爆。在这些“爆炸点”上都出现了罕见的巨大滑坡与山崩,掩埋村镇,堵断河流,令山川巨变。

上一篇:借物喻人的范文1000字下一篇: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歌张祜,琴曲歌辞?司马相如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