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租房申请表

2024-05-13

西安公租房申请表(精选6篇)

篇1:西安公租房申请表

关于西安公租房申请

申请条件

1、申请人必须具有本市城镇户籍。

2、申请年龄在18至70周岁。

3、家庭人均收入月收入低于3000元(人均月收入低于1200元的城镇家庭按照廉租住房租金标准计租;人均月收入低于2400元的家庭按照市场租金的72%计租;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按照市场租金的90%计租。)

4、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7平方米(含17平米),且无其他用途的`自有房屋。

申请材料

1、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份证

2、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户口薄

3、婚姻状况证明

4、收入证明

5、《西安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表》

6、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住房证明

7、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

申请流程

1、在申请人持身份证及户口本原件提出申请后,首先由社区居委会或人才中心受理,受理后4个工作日完成公示、审核、信息录入;

2、街道办事处对录入信息进行初审,5个工作日完成初审,移交到区一级主管部门;

3、区或者开发区住房保障部门对街道办事处递交的审核信息进行复审,8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复审、公示、移交,其中公示时间为3天;

4、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在13个工作日完成六部门联审、公示、终审,其中公示时间仍为3天;

5、审核表返回区(开发区)住房保障部门2份,其中1份归档;

6、审核表返回街道办事处或人才中心;

7、审核表返回社区居民委员会;

8、申请人持身份证原件到社区或人才中心领取审核表1份。

租金标准

人均月收入低于1200元的城镇家庭按照廉租住房租金标准计租;

人均月收入低于2400元的家庭按照市场租金的72%计租;

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家庭按照市场租金的90%计租。

篇2:西安公租房申请表

西安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整合为租赁型保障房实施办法即将出台。

“两房”并轨,一是实行房源并轨。

就是将廉租房、公租房整合为租赁型保障房,已经分配过的廉租房、公租房仍按老政策执行;二是实行保障对象并轨。

就是将廉租房、公租房保障对象进行整合,保障范围包括中等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三是实行资格审核并轨。

即统一纳入租赁型保障房资格审核,同时将审核时限统一到30个工作日;四是实行配租管理并轨。

就是优先保障原来廉租房家庭及特殊人群,配租仍按照自主报名,公开摇号方式进行。

西安公租房申请条件

一、本市城六区(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或长安区非农业户籍或暂住证;

二、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80元);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7平方米(含));

四、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3年内无房屋赠与及转让行为的(房屋建筑面积超出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标准);

五、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名下无商铺或办公用房;

六、申请人离异,涉及房产处置且未再婚的,离异时间应满3年;

七、申请人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单身应在30周岁以上。

西安公租房申请材料

1、 按要求填写完整的《西安市保障性住房购买资格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

2、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3、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簿或户籍卡复印件(验原件),持户籍卡的申请人或家庭成员应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原件

4、 未成年人的出生证明或独生子女证复印件(验原件);

5、 婚姻状况证明:已婚的,提供结婚证复印件(验原件)。

离异带子女的,提供离婚证复印件(验原件)、法院民事调解书、判决书复印件(验原件)或离婚协议档案及未再婚证明。

丧偶带子女的`,提供丧偶的死亡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及本人未再婚证明。

未婚、离异未带子女或丧偶未带子女的视为单身,提供未婚证明;

6、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7、 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住房证明(现住房证明:工作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无工作单位及工作单位无独立法人资格的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身份证及户口本地址证明:需由户籍所在社区出具证明);

8、 特殊情况需另外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篇3:西安公租房申请表

上海首批两个市筹公租房项目“试水”入市, 首期申请率仅为四成。明明有大量住房困难人群“翘首以盼”, 但大量装修完备、功能齐全的公租房却乏人问津。

同样, 武汉推出的首批899套公租房中, 报名成功、拿到钥匙的市民仅317户。租金和补贴标准出台后, 又有约三成人放弃了选房资格。实际入住的户数, 仅占首批房源的23%。

相对于前两地, 郑州的冷淡来得更猛些, 自郑州市面向社会公开配租公租房以来, 郑州首批1353套公租房申请不足百人, 房屋空置率达90%。

济南公租房预登记也同样遇冷。据报道, 济南“十二五”期间将建设6万套公租房, 当地政府启动预登记, 想摸清公共租赁住房需求, 但最终只有4000余家庭、6000余名单身职工登记。

就在各地公租房纷纷遇冷之时, 我国的公租房建设还在大力推进。去年全国新开工保障房建设1000万套, 2012年全国计划开工700万套以上, 而实际在建工程量至少1700多万套。在保障房中, 由于经适房存在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 公租房所占份额逐渐扩大。许多城市今年预计新增保障房中, 公租房占大部分;一些城市干脆直接停建经适房, 一心一意建造公租房。

政府保民生、满足民众住房需求的决心, 这是有目共睹的。但真正落地实施起来, 却未必能如当初所愿。作为国家保障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租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主打产品, 然而,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公租房却面临空置的危险, 这让在建或拟建的公租房“情何以堪”?

公租房的发展现状, 就是公租房相关制度设计在现实中的投射。大量公租房的闲置, 无论对于制度初衷的落实, 还是对于保障房建设资金的回笼, 都是一个负面信号。如何提高公租房的“市场接受度”, 如何进行相关配套制度的调整和改革, 无疑是亟待纾解的问题。

供需错位:“政府调控之手扭不过市场用脚投票”?

近期, 沉寂了两年多的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出现反弹, 多家一线房企5月公布的销售业绩大涨。武汉亿房研究中心统计显示, 5月第一周, 武汉主城区销售楼房1397套, 同比增加21.16%。此外, 在北京、上海、济南、郑州等地, 部分楼盘商品房也出现热销, 甚至购房者彻夜排队的场面也“重出江湖”。与此同时, 这些地方的租房市场也十分火爆。

业内人士表示, 近期楼市出现回暖, 这主要得益于房企降价促销, 促使压抑已久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然而,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既然刚需集中释放, 购房者为何不偏爱价格较低且“新鲜出炉”的保障房?

上海首批两个市筹公租房项目提供房源5100套, 装修齐全, 虽然放宽了申请区域和收入限制, 但申请仅约2000户, 出租率不足四成。武汉市公租房入住率目前仅有23%, 郑州公租房申请人数不足50%。以最大规模公租房著称的重庆入住率也不甚理想, 该市房屋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仍有大量建成的房屋可以申请。

供需错位

公租房遭遇市场冷脸并非偶然。

武汉市第一批公租房位于洪山区南湖新城家园, 小区内的17栋、19栋、20栋三栋共有508套公租房。这里的装修标准是每平方米400元, 基本上买张床和日用品就可以拎包入住。

但许多看房人的反应是:“房子的大小和装修还挺好, 只是租金贵了。”

在洪山区一家国企工作的方小姐, 一直居住在人员混杂的城中村。公租房的消息公布后, 她高兴极了, 花了一个星期到各部门开具相关资料, 拿到了公租房申请资格。

然而, 在公租房补贴标准公布后, 她决定放弃了:房租723元, 加上每月的物业管理费70元、水电费100多元、公交费200多元, 一月下来, 房租和出行开支接近1100元, 而政府补贴只有80元。对于月工资才1600元的她, 这么大的开支承受不了。

方小姐同时顾虑的还有交通问题, 目前从该小区附近到市内只有两路公交车, 出行不便。

事实上, 各地提供的公租房, 主力户型多为40平方米大小的一居室和60平方米左右的二居室。部分不但全装修, 还有家具及电气设备, 租户可拎包入住。但这样的配置对于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夹心层”而言显得过高。在郑州打工多年的李艳也表示, 郑州市公租房租金大约为400元至600元, 远不如花200元至300元租住城中村20多平方米的单间划算。

中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陈宝存指出, 公租房租金虽略低于同类型房屋的市场价, 但与市场租赁房相比, 在价格和区位上都不占优势。他说, 市场上的大量出租房源, 虽然旧, 但价格便宜、交通便利, 这恰恰是租房人考虑的首要因素。

此外, 专家们认为, 申报条件过于严格也将部分潜在购房者“卡在门外”。以郑州为例, 申请公租房需人均月收入要在1700元以下、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纳3年以上, 众多的入门条件使得符合条件者寥寥无几, 而如刚毕业大学生、新入职人员等迫切需要帮助者则被排除在外。

供给与实际需求的错位, 致使率先推出公租房的城市相继上演遇冷尴尬。

资金压力

虽然相当数量的申请者认为公租房的租金偏贵, 但各地政府却都各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三线城市负责保障房运营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公租房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等, 即便租金略低于同地段、同类型市场房屋, 收回的钱也只够偿还公租房贷款的本息, 运营、维修费用尚不包括在内。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分析, 公租房的建设成本大约2000元/平方米, 加上服务、管理成本, 合计30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是“算得开的”, 按20年回收期计算, 月租金约15元/平方米, 即便再乘以2, 月租金30元/平方米应该可保本运转, 这才能体现公租房保本微利的保障性质。

不过,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郝前进调研上海市公租房项目时发现, 上海市公租房建设成本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 但是, 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出让土地加弥补拆迁成本等成本, 实际投资成本约为9000多元/平方米。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雪梅认为, 成本居高不下不排除地方政府对公租房收益率的考虑。因为建设公租房需要大量资金, 不承诺一定的资金回报率很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 更无法偿付银行贷款、信托资金利息成本。问题是, 成本推高租金, 公租房的出租率难免偏低, 预期的收益率很难实现。姜雪梅说, 与经适房相比, 公租房的回收期长, 地方政府要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 如果不能收回租金, 会进一步影响公租房建设。

补贴困境

于是, 能否如期将公租房出租, 成为各地公租房运营机构最大的压力。

面对供需困境, 诸多专家认为, 决定公租房可持续运转的最关键杠杆, 在于政府补贴能否到位。姜雪梅认为, 在美国, 租金一般不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0%, 考虑到国内地方政府的财力, 租金不超过家庭收入35%~40%是可以接受的, 超过部分应该由政府给予补贴, 否则将影响租房者其他基本生活。但在各地政府主导大建公租房的背景下, 补贴支出不可避免给地方政府带来双重压力。

2012年4月27日, 北京市印发《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对象及租金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将公租房租金补贴标准分为六档, 对人均月收入低于2400元的承租人分类补贴, 其中, “超出廉租房保障条件、人均月收入在2400元以下”的城镇户籍家庭, 承租公租房建筑面积低于60平方米, 按照1200元、1800元、2400元的收入线给予三档补贴。

但是, 并不是所有城市政府都愿意在建房开支之外再度慷慨解囊。“对地方政府而言, 公租房建设时已经通过低价土地等给予了补贴, 在出租时二次补贴压力很大。”前述三线城市负责保障房运营的负责人说。

为扩大出租率, 上海、武汉等地纷纷调整政策, 扩大可申请公租房的对象范围。如武汉市将人均月收入标准从2500元以下提高到3500元以下, 新就业职工的毕业年限也从五年放宽至十年。河南郑州市将每月收入标准从1700元提高到2720元。上海市在2011年年底即规定不设收入限制, 在公租房配租遇冷后, 今年4月又调整申请范围, 允许达到晚婚年龄的单身男女承租二居室, 而原规定单身人士只能承租一居室;允许单身人士自愿组合, 承租二居室或三居室住房。不过, 也有观点质疑, 随着范围放宽, 保障房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而各地将公租房出售收回成本的趋势也在抬头。重庆市去年已经明确, 五年后出售公租房用于还贷款本金。上海市有关部门也与公租房运营公司签下协议, 在运营亏损严重的情况下, 允许出售一部分公租房。

但“租售并举”并不为学界看好。姜雪梅认为, 这其实表明政府在补贴分配方面形成逆向选择, 即为了保证运转, 回收租金, 将公租房多配租给需要补贴少的家庭, 真正需要配租房子的家庭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一次性保障, 由此政府会陷入不断建设的怪圈。

治本难题

决策层已意识到公租房配租时面临的管理难题。2011年起, 住建部即着手起草“公租房管理办法”, 旨在树立规范, 促进公租房公平分配和可持续运营。“公租房管理办法”总计六章, 规定了“房源筹集、申请和审核、轮候和配租、使用和管理、法律监督”等内容。立法者拟从公租房申请、分配、管理、退出等一系列建成后的使用环节作出原则性规定。但文件将公租房申请程序、条件、补贴、管理等具体政策的制定权限, 都交由市、县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操作。

例如, 公租房的租金参考“同地段、同类型”房屋的市场租金, 实现租补分离, 要求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专项用于偿还公租房贷款本息及维护养护费、管理经费等, 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解决;但各地最关心的“如何实现租金平衡、维持运营”并无提及, 租金的确定标准、补贴程度仍交由地方政府确定, 租金超过承租人家庭收入一定比例的, 承租人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租赁补贴或租金减免。

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申卫星看来, 立法的意义在于建立一套房屋动态管理的框架性规则, 强调地方政府、相应机构的强制性义务, 但具体落实仍有赖于地方政府执行能力。

姜雪梅认为, 与其公租房允许产权售出, 不如直接给予货币补贴, 吸引市场闲置房源进入, 还可以提高效率。

她指出, 公租房应该是先把“规划、运行、管理办法”都做好了, 再根据市场需要建设, 但目前国内为了完成任务量, 没有充分调查需求, 而是先建设, 再规划, 仓促上马。最终, “政府调控之手扭不过市场用脚投票”。

解困之道:抓紧部署“补人头”?

2010年以来, 保障房建设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最具关注度的大事之一。在举起3600万套保障房大旗的同时, 国务院多次强调, 保障房要以公租房为主。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 各地纷纷掀起公租房建设高潮。

然而, 目前有大量装修标准高、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公租房因无人问津而处于闲置状态, 这不仅造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 也难免使公租房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受到质疑。如果这种现象不尽快得到改变, 势必影响到公租房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 甚至让人们对住房保障全局都失去信心。

公租房频频遇冷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那么相关政府部门是否也应该及时跟进, 尽快解决问题呢?

当务之急是降低门槛

“目前公租房准入门槛还是太高。以上海的公租房准入门槛为例, 其已经算是较为宽松的了, 但仍然要求‘具有本市常住户口, 或者持有《上海市居住证》达到两年以上且在沪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一年以上’、‘与本市单位签订一年以上 (含一年) 劳动合同’等条件。现有政策下, 即使是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当年新进员工也不可以入住公租房, 而光这些人中就有不少对公租房的潜在需求。如果可以放开, 那么公租房的出租率会上升一大截。”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杰表示。

陈杰认为, 在这方面国际上一些经验完全值得借鉴。目前全球主要存在两种公租房体制, 一种是“二元制”, 即公租房只针对特定人群开放, 往往是低收入人群, 与私人租赁住房市场是割裂的, 互相不交集;另一种“一元制”, 即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公租房。

据介绍, “二元制租赁体系”的国家中, 公租房虽然起到了“托底保障”的作用, 但代价是低收入边缘化人群的集中聚居, 形成了严重的贫民窟现象, 造成了诸多持续的、难以根除的严重社会问题。

而德国和北欧等社团/合作主义经济体的实践则证明, 公共租赁房部门可以和私人租赁市场协调发展, 形成融和的“一元制租赁体系”, 可以起到缓和收入分化、促进阶层融和的作用。做到这点的关键是, 德国和北欧把公共租赁房/社会租赁房敞开大门, 不局限任何特定群体去租赁。

“公租房发展应广开门户, 不需设立太多门槛。具体来说, 只要能保证支付租金, 除了申请人在本市没有自有房产 (且人均面积超过当地标准) 和没有同时享受其他住房保障这两点或有必要保留之外, 其他门槛都可以撤销。”陈杰说。

地段选择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记者了解到, 解决准入门槛问题, 对公租房出租率会有较大提升作用, 但还不是根本性的。地段不佳和租金较高更具制约性。

“公租房要做好, 就要认真研究供给对象的心理和需求特征。公租房既不同于廉租房, 也不同于经适房。廉租房对象收入低, 选择少, 给什么要什么。经适房对象面对的是带有高额补贴、具有转移支付性质的资产, 地段差一些也可以接受。但对于公租房, 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 一开始就定位在‘夹心层’, 但政策制定者没能好好研究这个人群的住房需求。”陈杰认为, “夹心层”由于收入有一定宽裕度, 其实对租金不是特别敏感, 有一定弹性空间。但他们都是上班族, 对交通的便利性比就业不稳定的中低收入人群还敏感, 同时他们对住宅品质、居住环境和居住稳定性也都有一定要求。

实际上, 曾有门户网站做过相关调查, 调查显示, 对于上班租房的人来说, 有四个关键因素:地段 (交通和生活) 的便利性、住房的舒适性 (含户型) 、租金的经济性和租赁的稳定性。

而根据记者的调查, 市民们普遍反映的各地公租房项目在地段上的问题, 并不主要是地处非城市中心区的问题, 更是出门缺乏公交工具, 交通不便的问题;还有当下没有商业配套, 购物不便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 地段的改进空间较大, 但要与城市长远发展结合;交通不便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社区交通设施, 如增设连接临近地铁站和公交站的定点中巴车来改善, 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公租房入住率提高也可以改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各地政府习惯于对上负责而非对下, 在保障房体系方面只急于完成中央下达的建设数量指标, 而目前也没有使用率和入住率的考核, 因此对入住需求缺乏充分的科学预测和市场调研, 在区域分布、地段选址、数量配置和户型设计上都十分随意。解决办法是, 必须让公租房开发运营机构社会化和市场化运行, 运营公司有销售和保本压力, 独立核算, 进行绩效考核。

“媒体和网上有很多人要求, 公租房地址一定要选在市中心的商业与就业集聚地附近, 方便就近上班, 这就有所偏颇。”陈杰对此评论道, 毕竟市中心土地有限, 寸土寸金, 从经济效率上说不可能大量用于公租房上。实际上, 公租房还存在承担推进城市发展和空间再布局的功能与作用, 要有城市规划的概念。香港在这方面有十分成功的经验。直到1970年代, 香港港岛和九龙之外的城区仍然十分荒凉, 但政府通过大量建筑公屋, 同时建筑地铁和轻轨, 把人口逐步往新界各区导入, 如荃湾、沙田、屯门就是首批3个配合10年建屋计划而发展的新市镇。当大量人口因为廉价宜居的公屋来到该区域积聚, 商业也随之而来, 一个个新城区就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补砖头”、“补人头”或可同步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表示, 我国住房保障有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 这几年以实物保障为主, 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 住房供求关系缓和以及住房租赁市场有了一定发展后, 将逐步转为以货币补贴为主。一些专家认为, 形势证明, 落实货币补贴, 也就是“补人头”的步伐需要加快。

“目前分割的、多变的住房保障体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类的产品, 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而要解决根本问题, 一方面, 在住房严重短缺时期推行‘补砖头’, 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 并广泛收购社会房源, 有效增加房源供给;另一方面, 应加快建立规范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有效保障租赁双方的合法利益, 为住房补贴制度由‘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奠定良好基础。”房地产研究专家冀实如是说。

据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满燕云介绍, 目前, 西方国家已经较少出现对住房进行“补砖头”这类供给方补贴的实物补贴政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 欧美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政策逐渐转向了需求方补贴的方式。

“一方面, 是由于这些国家此前为解决严重的住房短缺, 已经兴建了大量的公共住房, 从供给方面给予了补充支持。另一方面, 鉴于实物补贴以及后期管理给政府带来的过重财政负担, 加之低收入者集中居住带来的社会问题, 各国纷纷停止了供给方补贴的方式, 逐渐转向需求方补贴。美国开始实施住房券制度, 欧洲开始施行住房补贴制度。”满燕云如是分析。

她解释道:“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讲, 这也是合理的。在住房短缺的时候, 供给方补贴更有效, 此时即使发放货币补贴也租不到房子;在后期房子存量基本满足需求量时, 需求方补贴效率则更高于供给方补贴。”

记者从相关研究机构了解到, 我国的住房情况, 在全国层面是否处于住房缺乏的情况, 还是有待商榷的。“目前还没有做过全国性的住房普查, 对于各地住房的供给和刚性需求情况仍不完全清楚。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类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 对于刚性需求来说可能是缺乏住房供给的。但在中小城市, 尤其是东南一些二三线城市, 也存在较高的住房空置率。”

“因此我们建议, 目前可以在不同地区, 分别推行‘补砖头’和‘补人头’的补贴方式。比如, 在北上广主要采用供给方补贴的同时, 在中小城市采取货币补贴的需求方补贴方式。”满燕云说, “因为, 在住房不是很紧缺的中小城市, 货币补贴可以在政府资金少投入的同时, 更有效地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避免供给实物补贴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同时, 可以加强发挥社会优势, 规范私人租赁市场, 让空置房更好地在市场上发挥调节作用。”

而陈杰的研究表明, “补人头”还可以进一步精细化。

“政府角度, 有必要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对公租房的潜在需求人群或政策目标群体作进一步需求分析。”陈杰说:“补贴有不同来源、不同数量之分。比如, 对于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员工, 如果收入较低, 可以由单位出一些补贴。而具有户籍的低保困难户、失业或就业不稳定家庭, 则由政府主导货币化租金补贴政策。”

他认为, 公租房政策设计的目标群体, 一开始就是“夹心层”, 即进入不了经适房、廉租房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群体。但“夹心层”又有两类:一是“买不起但租得起”, 可称之为“上夹心层”;二是“租都租不起 (或租不好) ”的, 可称之为“下夹心层”。不管是有较强租金支付能力的“上夹心层”, 还是较差租金支付能力的“下夹心层”, 都应当对他们一视同仁, 不作任何区别对待, 以保本为原则收取同等的租金;而为了支持“下夹心层”, 应该由政府发放货币化租赁补贴给他们。这也就是明确“补人头”, 不“补砖头”, 货币住房保障体系与公租房运营完全是两条线, 互不干扰。这样住房保障的公共投入成本才能算清楚, 公共资金效率会高很多。同时也大大有利于公租房的管理, 否则低租金下很难让租户到期退出。

引进第三方机构

随着我国各地公租房建设的不断推进, 政府的工作重点将逐渐从建设期的保障资金和土地供应, 转向运营管理。其中, 以公租房运营可能面临的财政负担加重和公租房社区建设等社会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公租房建完了, 谁来管?是聘请物业公司、政府机构自己打理, 还是由第三方组织管理?物业管理的收费标准如何设定?运营资金从哪里出?”满燕云表示, “公租房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是个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增加财政支出。美国、欧洲等很多地方在二战后纷纷建立保障性公共住房体系, 但最终不少国家在公共住房上的财政补贴支出难以为继, 政府被迫停止了此类实物补贴政策。因此, 如何选择合理的公租房运营模式、控制运营管理的财政支出、提高运营效率, 是政府在公租房运营管理初期急需考虑的。”

对现有公租房管理模式,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并不认同。他认为, 由于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弥补物业管理的费用缺口, 保障房小区管理将成为政府的一大负担, 且随着时间的积累, 供水、供电、供气、电梯、道路等很多设施都需要维修, 有些甚至需要更新换代, 管理成本将越来越大, 政府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长期下去政府也“扛不起”这样的重担, 到时如同欧美债务危机一般, “不管你政府有没有能力, 人们会认为‘我的权益受到损害就是不行’, 社会矛盾一旦激化, 政府背上的‘套’将难以卸下。”

据专家们介绍, 对于解决公租房的财政负担和社会问题, 一些国家已经逐渐摸索出一些应对经验。据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 从欧洲和美国的成功经验看, 相比政府自己管理这些社会保障性住房, 外包给第三方非营利机构进行具体运营管理更有效。政府则负责筹集资金进行补贴, 同时依据法规对其进行监督、监管。

“自己具体管理运营、处理房屋纠纷, 政府的财政和精力负担将非常重。欧洲普遍的经验是政府不用亲力亲为, 采取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非营利机构或者企业, 按照合同进行具体物业管理;政府对该第三方机构进行资金补贴和严加监管, 使其在非营利情况下平稳运行。”满燕云称, “非营利机构在国外住房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英国, 从建房子到管理都剥离给非营利机构‘住房合作社’进行管理, 政府只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相当于甩掉了一个财政包袱。”

公租房优势凸显尚需时日

公租房当前租金与市场租金相差不多, 很多人对此倍感失望。

对此,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对公租房发展要有耐心。从德国和北欧发展公租房的成功经验来看, 公共福利优先的公租房, 即使起点时候的成本与私人租房相差无几, 但随着时间推移, 公租房的租金优势越发体现出来。

这是因为, 私人租房租金定价出于营利性要求, 贯彻的是机会成本原则, 哪怕资本的利息成本降为零, 仍然以新建住房的市场租金为参照坐标。然而在保本非营利原则下, 公租房只要租金能够抵消资本的利息成本与运营成本就可以满足, 而公租房的资金实际成本将随着时间因为通货膨胀的作用而不断下降, 这预示公租房租金即使起点很高, 但租金长期看将不断下滑。

篇4:外来工怎样申请公租房

《办法》明确,申请公租房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申请人在本地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申请人的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也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各地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就申请条件进行调整,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尽管也出台了相关具体的管理办法和通知,但是,此次住建部出台的《办法》,各地还需要相应的细则对接。

北京:

针对来京务工人员,北京市在2011年颁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稳定收入,能够提供同期暂住证明、缴纳住房公积金证明或参加社会保险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的人员,均可申请公租房。具体条件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结合本区县产业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住房保障能力等实际情况确定。

取得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资格的家庭,无须再次申请,只要到户籍所在地街道或乡镇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登记,填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轮候预先登记表》,即可进入公共租赁住房轮候范围。

所需材料:申请人身份证、“三房”审核备案通知单。

优先配租对象:其中符合廉租、经适、限价“三房”申请条件及家庭中有60岁(含)以上老人、患大病人员、残疾人员、复转军人、优抚对象或属重点工程拆迁的可优先配租。

特别提示:符合配租条件的家庭,只能承租一套公共租赁住房。

重庆:

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实施细则于2011年即开始实施。在细则中,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申请条件规定为: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在主城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的人员;在主城区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且在主城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均可申请。

广州:

广州两年前公布过公租房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但相关条例至今一直未出台,具体时间仍未确定。广州公租房重点优先解决本地人“内夹心层”(不够资格申请廉租房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人士)住房难问题。与此同时,外来人口也可申请,但具体“门槛”细则仍在商榷中,要求最基本需“留穗一年以上且有稳定工作”,但最终上限仍在商榷,收入门槛等其他问题尚在研究中。而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的公租房,有望向外来打工一族敞开。

广州公租房租金补助细则可能从原方案的“参照周边房租打折”改为“按市场价收租,但向低收入人群发放一定比例住房补贴”。(工人日报社赵剑影)

篇5:西安公租房申请流程一览

2、受理(4个工作日):社区居民委员会或人才中心受理受理后4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公示、移交,公示3天

3、初审(5个工作日):街道办事处或人才中心初审,5个工作日完成初审,移交区(开发区)住房保障部门

4、终审(11个工作日):

(1)公示:区住房保障部门公示3天

(2)上报联审信息:将审核资料上报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进行联审

(3)终审:将终审信息上报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5、联审、备案(10个工作日):

(1)市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审并将联审结果返回区住房保障主管部门

篇6:西安公租房申请表

赣州公租房的申请条件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具有本区城镇户籍,并在本区工作或居住;申请人配偶非三水户籍的,应作为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

(2)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职工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含80%)。

(3)无自有产权住房或自有产权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含15平方米)。

(4)现无租住廉租住房、直管公房或单位自管公房。

(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在申请之日前5年内没有购买、出售、赠与、离婚析产或自行委托拍卖过房产。

赣州公租房的买卖政策

根据宪法规定,应一律确认原房主的所有权,把房产归还给房主。对于自住房和出租房,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逐步解决。当前,首先要解决公占私房和原自住房被挤占后现在居住困难的房主的问题。要制定腾退房屋计划,房主现在居住困难的先解决,不困难的缓解决,分期分批落实。

1、凡单位和个人挤占私人自住房,必须坚持谁占谁退的原则。原占用单位已同其他单位交换使用的,由现占单位负责腾退,交换双方的遗留问题由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不得以任何借口互相推诿拖延。房屋腾空后,由占用单位负责必要的修理,然后退还原房主。

2、凡机关部队、领导干部占用的私人自住房,均应争取在今年年底以前腾退完毕,不得拖延。工厂、企业、学校及“三站、两代、一所”占用的私人自住房,要做出退房计划,分期分批,逐步腾退。其中占用“三高”、知名人士、华侨的自住房,争取在今年年底以前腾出,退还给原房主。

3、原房已经翻建、改建成生产、营业用房的,可由现占单位另筹房屋安置房主住房,原房由现占用单位按房管局的规定作价收购(不属落实私房政策,任何单位不得购买私房)。

上一篇:晚自习工作要求下一篇:关于梅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