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

2024-04-09

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共15篇)

篇1: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

你生来平凡,甚至可以称作不幸。年幼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在舅妈家寄人篱下十几个春秋。你不受尊敬也无人喜欢你。你的时时刻刻都在受着束缚。

当你第一次与表哥发生冲突反抗时,我便知道我的女孩已经披上了战袍。

即便你依旧无法撼动这些大树,却也无不给我震撼。

你像是个麻烦货被丢给了洛伍德学校。受冻挨饿,挨打罚站,甚至是欺凌。也亲眼目睹了斑疹肆虐,夺走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包括你的好朋友海伦·彭斯。可你并没有被吓倒。你说过“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你面对着这样的困境和校园暴力的选择。用你那小小的身板扛起了反抗的剑。脚步坚定的向阳光下走去。

离开学校后,你在桑菲尔德府做了一名家庭教师。你的自尊自爱让你变得迷人。罗切斯特被你所吸引,你也爱上了他。你始终认为你与他之间是平等的,你并不在乎他是否家财万贯,是否英俊潇洒。你重视的是两个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是爱之间的平等。

你以为他将要娶英格拉姆却又想把你留下时,又拔出了“剑”:“我的灵魂也跟你们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跟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你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我多么希望我的女孩可以一直拥有温暖和爱呀。

可命运总是跟你开玩笑。结婚仪式上,知晓罗切斯特已经结婚,他的原配尚在人世。你的心是否疼痛难忍又不舍呢?因为这样,为了尊严,婚姻和爱的尊严与纯洁,你选择了离开。

不过你终沐浴在光下,拥有了幸福。

简爱,你成为战士,同命运作斗争。也许在当时你看起来离经叛道,但这也让你闪烁着光芒。尽管出身低微,但从不奴颜婢膝,迎合着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让我心生佩服。

你维护着尊严公道,不屈不挠。站在光下,战袍迎着风猎猎作响。我见证了你的成长,我将以你为榜样。

我想对你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的苦难将照亮你的道路。你将永远收获幸福。”披上战袍,向着生活进发!

篇2: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

舅母和家丁们并没有把简爱当做亲人,而是当做一个连家丁都不如的吃干饭的女孩。舅母会因为简爱反抗自己儿子的殴打而把简爱关进完全密封的房子里,那时,她只有十岁,仅此而已。而她的表哥却因为一些荒.唐的理由经常的毒打:因为她藏在窗帘后面、因为她对自己母亲说话没有礼貌、因为偷看了自己的书……简爱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已满十岁的简爱,竟然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样子。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多么荒.唐的笑话,可在“那里”这竟然是普遍的。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生活便是天堂。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抱怨生活质量差、又有什么理由去和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攀比!

放下那颗永远不满足的心吧!看看简爱!

篇3: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

一、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前提。没有兴趣的阅读,学生只能敷衍了事而毫无成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除了依赖于名著自身的魅力外,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缺少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只会停留在仅为兴趣所驱动的“傻瓜”水平上,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名著阅读就会由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有了意志的作用,阅读便进入了高度自觉的境界。

二、营造宽松环境,确保阅读时间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是中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中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影响最为深刻。学校可利用开学伊始、寒暑假期向家长发倡议书,告知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列出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名著阅读的箴言,下发名人如何阅读名著的文章,并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使家长从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积极与教师协作,每天给孩子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在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定时带学生去借阅名著,每周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课时让大家交流读名著的体会,教师也参与讨论,如此一来,师生在读书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语文课堂怎么可能没有精彩的内容,语文教师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会由功利性的阅读向自发性的阅读转变,名著的熏陶功能也就得以实现。

三、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分段分期实施

学生有学生的阅读实际,教师应根据班级总体阅读情况,制定好名著阅读计划,分段分期完成名著阅读任务。笔者先将《红楼梦》作为阅读指导的范本,要求学生每天读五个章回,读后完成一篇读书体会文章。教师每天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一名学生读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师生参与互评,调动大家读书的兴趣。教师每周抽一节课进行阅读总结,如学生阅读《红楼梦》至第二十回时,我对第五回十二金钗的十一首判词进行了解读,让学生了解十二金钗的悲惨经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师生的互评探讨从课堂上进行到了下课后都没有停止。学生再读时也不会跳过红楼诗词了,往往第二天还会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相关诗词的内容。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随着大家读书的投入,学生们对书中人物的点评越来越深入。这样去读名著,学生既完成了相关应试内容的积累,也促进了个人创作素材的积累,为“厚积”后的“薄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综合评估,激励学生驻足文学殿堂

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后,教师要加大多元化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力度。

第一,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内容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定量、阅读心得、活动参与等,检查学生阅读的实际效果。“学生评价与老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有效地促使学生阅读由量到质的变化。”

第二,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考试中,增加名著阅读方面的题目。教师对高一的学生可以从常识性的知识入手去设计试题,让学生能够在试卷上收获阅读成功的快乐。针对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实际,教师可以先将江苏省2008—2011年的高考名著附加题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去解答,根据解答情况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强化考试的紧迫性。考试的功利性目的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读完一部名著,教师应立即让学生去做名著训练题,教师及时讲解,以强化学生的目标积累意识,使其收获读书的成功。

第三,建立学生名著阅读成长记录袋,对学生阅读做出综合评价。

教师通过各种策略,激励学生驻足文学殿堂,相伴文学,爱读乐写,多思而悟,能够使学生逐步进入感悟人生、提升人格素养。

篇4:《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首先“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人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不唱独角戏,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正如鲁迅所说:“读完此书,我和一个高尚的灵魂接触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

篇5:《简爱》名著大学生读后感

简爱的童年生活相比起我们来是极其悲惨的:父母双亡、在舅妈家不受待见、受人凌辱……乍一看她的那些行为都是理所应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一切都在简爱进洛伍德学校后发生了改变。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结识了信仰成熟的海伦·彭斯,她是一个粗心的女孩,总是莫名其妙地被老师训斥,但她却一味地顺服。简爱受她影响颇深。也是因着海伦,“信仰”从一个机械的词语真正融入了简爱的生命中。

这部小说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主要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圣爱“agape”。我以前也读过这本小说,但那时的我灵命如同孩提时代的简爱——并未将信仰融入生活。因此我没有在意简爱灵命上的改变,我的眼光也肤浅地停留在这是一本恋爱小说的程度上。但现在拾起重读时,我才发现那时的我仅仅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我的眼光也仅仅停留在世俗的分析上。那时的我就如同简爱,全凭意气行事,不懂顺服,固执地认为“我又没错为什么要认错”,所以我很不理解海伦彭斯那样做的意义——反正老师又不会因为她态度诚恳而对她有所改观。

当时我也被罗切斯特对简爱的爱情告白所陶醉,虽然我知道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婚配,但那时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的妻子已经疯了,再娶应该没有关系。但现在我才明白,正是因着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疯了,他才不能抛弃她。

简爱选择逃离是正确的决定,不然就是沉迷欲望之爱“eros”。我在生活中也常常抱着随便的态度对待别人,但学完以后我彻底改观:到底什么才是神祝福的婚姻爱情。现在我才明白,简爱的离去不是因为不爱罗切斯特先生,正是因为她爱他,所以不愿让他沉溺于自我救赎和欲望之爱中。

现在的我尚未走到婚姻的地步,但对爱情却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以前学校那些早恋的同学持以羡慕的态度。但现在我才明白,这都是虚假的,如果仅停留在对对方外表的爱慕上,不就成为英格拉姆小姐那样的人了吗?如果简爱和我一样,在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就会同意和他一起去印度——即使她没有宣教的呼召。《简爱》在爱情观上改变了我,让我看到圣爱“agape”的本质——神的作为,不在外表而在内心。两人真的相契合,超越种种世俗婚姻的障碍,在神面前问心无愧,这才是神祝福的婚姻与爱情。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还有圣·约翰·里弗斯。他是为神甘愿奉献一切的宣教士,而并非世俗观点的分析“为宗教抛弃爱情的伪君子”。一开始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甘愿为了传教舍弃了自己深爱的奥利弗小姐?随着更加深入的学习我才看到,圣约翰做到了“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他的异象、他的使命正是为此。神呼召他为福音的事业大发热心,他也欣然接受。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为了神的道倾尽所有的神忠心良善的仆人。他在择偶时也没有顺从自己的意思挑选自己喜欢的人,而是看人内心。他确实喜欢奥利弗小姐,但他也知道,奥利弗小姐没有和他相同的异象。因此他拒绝了奥利弗小姐向他的求爱,却希望内心虔诚的简爱和他一起去非洲宣教,这是十分难得的。

这本书也将神的恩典与公义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在罗切斯特先生沉溺于自我救赎时,神一次又一次地管教他却从未取他性命。在简爱离开后,桑菲尔德府发生了一次大火灾,罗切斯特先生失去了财力和一条胳膊,从此孤独地隐居在芬丁庄园里。后来当简爱再次回到他身边,他才对神有了感恩的心。后来罗切斯特先生归信了基督,他与简爱如愿以偿地举行了婚礼。神赐福给他,恢复了他一只眼睛的视力并赐给了他一个儿子。

篇6:名著简爱读后感

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作为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己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朋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朋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篇7:名著简爱读后感

《简爱》的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宿在里德舅妈家,里德舅妈不满简爱妈妈嫁给身为牧师的简爱爸爸,所以将简爱视为眼中钉。在简爱与表哥打架后,里德舅妈将她送到了罗沃德学校,这是一所孤儿学校,简爱在其中度过了痛苦的十几年时光。但是简爱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颓废堕落,她努力学习,应聘成为了桑菲尔得庄园的家庭教师。读到这里我不禁为简爱的坚韧与顽强而感动,她在逆境中奋勇拼搏,实现了完美的逆袭,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当她来到桑菲尔得庄园时,遇到了天真活泼的阿黛勒,这个小孩子给简爱带来许多快乐,简爱也喜欢这份工作。随后不久,她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他是庄园的主人,简爱爱上了他,并接受了他的求婚。在婚礼当天,罗切斯特被揭发有妻子,这令简爱内心十分悲痛,面对罗切斯特的挽留,她毅然决定离开。读到这里,我为简爱追求平等权利的`精神而感动,她不贪图安逸生活,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平等,不依赖他人,是一个具有高贵精神和独立独立的完美女性。

后来,简爱到了沼泽居,遇到了表哥约翰,并意外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她把遗产分给了表妹和表哥,自己却拒绝了圣约翰的追求。后来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得庄园,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纵火,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而导致失明的,在爱与怜悯的感召下,简爱与罗切斯特与其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8: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名著阅读单元,学一篇课文就是了解一本名著。按理,这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内容,可是,上课时却完全不是这回事!《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除了个别男生,绝大部分男生只了解一些人的姓名及绰号,这还是从某品牌的方便面里学来的,对情节是一无所知,有些女生根本连翻一下的兴趣也没有;《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很多学生只知道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经常出场的人物,对杨修、徐庶等人是谁的部下都搞不清;《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这部长篇讽刺小说更是知者寥寥;对《红楼梦》中的“香菱被人贩子卖与薛蟠作妾”根本不能理解,因为很多同学不认识薛蟠。

文学对人的精神培养意义重大,优秀文学作品能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人格、乐观的志趣。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中学加强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然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机械的重复的所谓“字、词、句、篇”训练充斥于各个环节,严重背离教学规律,损害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名著走近学生。

一、激发兴趣,拉近距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有许多文学名著,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能有效激发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拉近他们与名著的距离。我们从《范进中举》入手。这是一篇讽刺小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的士人的丑恶嘴脸和衰颓的世风。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可笑的句子来:

丑态之一:“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丑态之二:“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丑态之三:“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讨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癫、荒唐。两者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范进中举前,被胡屠户称为“现世宝”,受他的训斥和“教导”,范进向他商借乡试的盘费,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又是“尖嘴猴腮”,又是“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范进一中举,地位马上从地下升到天上,胡屠户立刻毕恭毕敬,低声下气,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范进不再是“现世宝”,而是“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为何前后判若两人?用他的话说:“姑老爷今非昔比!”这一句话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对功名富贵的由衷向往之情。

讨论: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写法,通过鲜明的对比,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更主要的是,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从侧面抨击了科举制度。这种讽刺手法很多大师都擅长,比如契诃夫,比如中国的四大谴责小说,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阅读更多的名著。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名著教学要在文学的情境中进行,文学作品讲究以情感人,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就文学素养培养而言,作品的整体认知尤为重要。在过去的教学中,对文章所谓的“基础训练”比较多,对有关文学思考的少,导致每一篇文章教学的模式一个样,学生没有整体的认知能力,语文水平下降,素质不高。整体认知包括: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整体把握。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就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文章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读文章,理解随着于勒的贫富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一再变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排练。在这种氛围中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对理解文章中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小说主题等就有了根基。作品的整体认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单纯对作品肢解,只会损害作品,于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益。文学情境的营造要求教师既要以教材为根本,又不局限于教材。不盲目拔高,不降低要求。当然,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文学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取代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

三、陶冶情操、开启智慧

读书,是与高尚心灵的对话,是与人类智慧的对话,是与自己的对话。文学教育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文学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优秀文学作品影响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保尔不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鲁滨逊身上体现出的种种人类优良的品质,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热爱劳动,不正是我们期望学生所拥有的?在学生盲目崇拜这个星那个星的时候,用优秀的文学形象启迪学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文学形象、作品主题做出自己的评判,使思维训练得以增强。“孔乙己”这个人物,不同的学生心中有不同的评价;对《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不同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阅读,对于名著能尽其所能理解、分析,培养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素质能力的提高。

篇9:如何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关键词:引导;小学生;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75-01

可是大部分小学生都对名篇不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对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还是因为教师无法让他们对名著名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名著的阅读是提高文学素养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当今小学生阅读名著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担忧。笔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小学生阅读名著,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阅读要求要因人而异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基本动力。要搞好文学作品的欣赏,更要有许多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口味,浅显易懂而又情感高洁的文学作品是首先条件;比如对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真正体会一些深奥的名著的含义。而较高年级的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可引导他们读较高深的名著。

不同的要求会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接触的名著,也是阅读名著重要的引导方式之一。

二、阅读后写读后感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对于名著仅仅是读是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真谛的。所以就要联系自己感想,写出读后感。如在《水浒传》中,李逵为请朱仝上梁山的时候,十分残忍地杀了朱仝所照顾的县令的孩子。这一段就有很大的争议,学生们在读了这段以后都有不同的感想。有人认为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可以壮大梁山的力量去劫富济贫,这样做是正确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孩子是完全无辜的,为了请朱仝上梁山,哪怕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孩子的命,这样做是十分残忍,甚至是不人道的。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来认真思考自己所阅读到的东西,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学生为什么会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从内心处就想去读,书中有吸引他们的东西,或者是其中的情节、或者是其中的人物、或者是其他什么。

而从书的开始很难将学生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吸引入的介绍和讲解能力。而在讲解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学生们介绍其中精彩的片段。

如钱钟书的《围城》中:“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轮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又如《老人与海》中:“他把那只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想使手指松动松动。可是手张不开来。也许随着太阳出来它能张开,他想。也许等那些养人的生金枪鱼肉消化后,它能张开。如果我非靠这只手不可,我要不惜任何代价把它张开。但是我眼下不愿硬把它张开。让它自行张开,自动恢复过来吧。我毕竟在昨夜把它使用得过度了,那时候不得不把各条钓索解开,系在一起。”

这些都是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在加上教师生动的介绍,必然会使学生们提升起兴趣和耐心去品读名著。

四、增加阅读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多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例如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开展读书交流会和读书讲座。如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讨论刘备这个人物的性格,或是大胆假设赤壁之战曹操成功会如何,官渡之战袁绍胜利会如何,等等。

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必定会对原著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兴趣去阅读其他名著。

五、教会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阅读方法才是品读名著的重要方式。如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一种浅阅读,即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快的速度去读书,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书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浅阅读是无法吸收和消化名著的这就要求教师去教导学生们如何阅读、如何品味。这样才可以真正阅读名著,感受其中的精髓所在。

一个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他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而读书的好习惯要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在阅读名著的道路上有了教师的导引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名著阅读的教学效果,更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篇10:名著简爱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出生在英国约克郡哈沃斯一个圣公会穷牧师家庭。由于家庭贫寒,妈妈早逝,夏洛蒂的童年是不幸的。然而凄苦的童年并没让她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她执着地追求幸福的生活,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夏洛蒂在写《简·爱》前曾对她的两个姐妹说过:“我要写的女主角简·爱长相平时,一无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夺目,就由于她的不同一般的风韵,她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她是以一个新型的女人的姿态出目前读者眼前的。”这让我不禁想起书中女主人公简·爱说过的一句话:“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大家应该狠狠地回击……”狠狠地回击!这便是简·爱身上具备的反抗精神,这便是简·爱在当时那个女人地位低下的年代里,敢于挑战不公的勇气。

在舅妈家,当里德太太一次又一次残忍地伤害她,简·爱忍到没办法再忍时,反抗之心终于爆发,她愤怒地对里德太太说:“你不是我的亲戚,我这辈子永远永远不再叫你舅妈。我一想起你就恶心,你对我残酷到了可耻的地步。”

在劳渥德学校,当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把她当成一个说谎者当众羞辱时,简·爱心中立刻产生了一种反对里德、布洛克尔赫斯特合伙企业的愤怒冲动在她的脉搏里跳动起来,她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可不是海伦·彭斯。”

还有,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加,简·爱一直没放弃这种反抗精神。

简·爱有着我们的尊严,她努力维护我们的尊严,在爱情上,她的感情是炽烈的,可是丝毫没忘记平等的需要。她对罗切斯特先生说过:“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目前告诉你话,并非通过风俗、惯例,……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墓地,大家站在上帝的跟前,是平等的——由于大家是平等的!”

篇11:名著简爱读后感

她18岁那年离开了休道院,成为了罗切斯特开女儿的家庭教师,可她与庄园主的爱情当然不会顺利。罗切斯特有一名妻子,但他妻子有家族精神病。因为罗切斯特欺骗了她,所以简决定放弃这次爱情,她离开了庄园,她不能忍受这不平等与有瑕疵的爱情,她悄悄的走了。

在这段时间里简尝试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简的潜意识感到了罗切斯特发生了危险,她开始回顾,并不顾一切的跑回了庄园。罗切斯特得了一场疾病,导致双目失明了。

简在面对一切因难时是坚强的,遇到了困难并不是对此哭泣,而是思考,她也是坚强的,并没有被人生的困难打倒,她,不愿对命运臣服,她固执,相信自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篇12:名著《简爱》读后感

或者是海伦和谭波儿小姐的出现,让她学会了改变,但在闲暇之余,我们不得不感慨当时社会的无情与冷漠。伴着简的每一次的化险为夷,我不禁为她欢呼,当他勇敢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的真爱时,我被她的选择所感动,当她去照顾已经残疾的罗切斯特的时候,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

每一段的经历更重要的还是写出了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感纠葛和心路历程,她的心灵矛盾和内心冲突,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憧憬和追求,将女主人公的热情奔放,藐视习俗,追求解放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13: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名著

以一带十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联系, 能够“以一带十”, 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本阅读, 加深学生对作品或作者的了解,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例如当学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精彩片段和梗概部分时, 适时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 使学生对鲁滨孙的人物形象有更深的了解。而学生读完整本书时, 会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视野, 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设置悬念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名篇之后, 会对作品抱有一种预期和猜测, 产生阅读期待。明智的老师会根据作品留下的悬念, 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期待。例如学完《少年闰土》让学生猜猜“30年后的闰土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接下来, 让学生找来《故乡》阅读, 在阅读课上再进行深入交流。

问题板块为了利于学生自读感悟名著 (篇) , 我们可以设计问题板块, 采用纵横联系, 比较阅读的方法。人物比较:一部作品中几个人物性格特点的比较, 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周瑜、鲁肃各自的性格、特点。作品比较:把一个单元中出现的几篇名著作品, 列表进行作家、主要人物、人物特点、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等异同的比较。从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不同作家的同一主题作品中去发现共同点或相似性, 进而帮助学生通过相似联系达到“以类行杂”“不类而类”“理殊趣同”“一以贯之”的效果。

引领交流、积累如果只是一味去追求读名著的多寡, 而不细细琢磨、交流、探讨、积累, 那么读书的效果当然没有那么明显。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感受深刻的句子, 组织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就精彩片段来交流, 可以就内容来交流, 可以就摘录的句子来交流, 可以就名著给人的启示来交流, 可以就写法来交流, 也可以就某个人物形象进行评价。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较难理解的名著的兴趣和效果, 可以让全班共读同一本书;可以让教师读书, 学生听书;还可以发动家长参与班级阅读, 家庭亲子共读。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填写一张课外读书卡, 记录下书名及作者、主要内容、感想及收获、主要人物及特点、印象深刻的句段, 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写批注等。

篇14:让学生走进名著

一、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前提。没有兴趣的阅读,学生只能敷衍了事而毫无成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除了依赖于名著自身的魅力外,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缺少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只会停留在仅为兴趣所驱动的“傻瓜”水平上,有了教師的引导,学生的名著阅读就会由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有了意志的作用,阅读便进入了高度自觉的境界。

二、营造宽松环境,确保阅读时间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是中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中学生的阅读行为的影响最为深刻。学校可利用开学伊始、寒暑假期向家长发倡议书,告知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列出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名著阅读的箴言,下发名人如何阅读名著的文章,并附上教育部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使家长从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积极与教师协作,每天给孩子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在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定时带学生去借阅名著,每周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课时让大家交流读名著的体会,教师也参与讨论,如此一来,师生在读书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语文课堂怎么可能没有精彩的内容,语文教师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也会由功利性的阅读向自发性的阅读转变,名著的熏陶功能也就得以实现。

三、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分段分期实施

学生有学生的阅读实际,教师应根据班级总体阅读情况,制定好名著阅读计划,分段分期完成名著阅读任务。笔者先将《红楼梦》作为阅读指导的范本,要求学生每天读五个章回,读后完成一篇读书体会文章。教师每天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一名学生读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师生参与互评,调动大家读书的兴趣。教师每周抽一节课进行阅读总结,如学生阅读《红楼梦》至第二十回时,我对第五回十二金钗的十一首判词进行了解读,让学生了解十二金钗的悲惨经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师生的互评探讨从课堂上进行到了下课后都没有停止。学生再读时也不会跳过红楼诗词了,往往第二天还会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相关诗词的内容。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随着大家读书的投入,学生们对书中人物的点评越来越深入。这样去读名著,学生既完成了相关应试内容的积累,也促进了个人创作素材的积累,为“厚积”后的“薄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综合评估,激励学生驻足文学殿堂

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后,教师要加大多元化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力度。

第一,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内容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定量、阅读心得、活动参与等,检查学生阅读的实际效果。“学生评价与老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能有效地促使学生阅读由量到质的变化。”

第二,教师还可以在平时的考试中,增加名著阅读方面的题目。教师对高一的学生可以从常识性的知识入手去设计试题,让学生能够在试卷上收获阅读成功的快乐。针对高三文科班的学生实际,教师可以先将江苏省2008—2011年的高考名著附加题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去解答,根据解答情况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强化考试的紧迫性。考试的功利性目的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读完一部名著,教师应立即让学生去做名著训练题,教师及时讲解,以强化学生的目标积累意识,使其收获读书的成功。

第三,建立学生名著阅读成长记录袋,对学生阅读做出综合评价。

教师通过各种策略,激励学生驻足文学殿堂,相伴文学,爱读乐写,多思而悟,能够使学生逐步进入感悟人生、提升人格素养。

篇15:名著《简爱》读后感

这也是简爱所告诉罗彻斯特她必须离开他的理由:“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更深一层的是简爱觉得自己受到了自己所信任人的欺骗。试问那个女人,能够承受住自己受最亲密,最信任的爱人的欺骗。在这样的情况下,简爱还作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个有着非常力量的爱情的包围下,还有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已个人的尊严。

这是简爱最具个人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罗彻斯特的庄园毁了,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残废在这样的情况下,简爱不再在尊严和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和罗彻斯特的结婚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们最美好的生活就是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按排的这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这样的完美有点浮浅但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美好理想。就是——尊严加爱。

在现代的社会中,很少有人会象简爱一样,为爱情,为人格而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追求的全心付出,而且纯净的犹如一杯冰水……

名著《简爱》读后感2

我读了《简爱》,的确很好看。我特别喜欢夏洛蒂的那句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舅舅,可不久又死去,她舅舅临死前嘱咐她的老婆,就是简爱的舅母,要好好照顾简爱,可是舅母却没有遵守,对她平平般般。有一次舅母的孩子约翰里德和简爱打了起来,简爱的舅母就把她关在了红屋子里,简爱在那个阴森的屋子里待了一晚上,使简爱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只有白茜最关心简爱,成了简爱的好朋友。因为简爱不收舅母的喜爱,就把简爱送到了劳渥德学校,她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长大了也在那里当了老师……,不久后去当了家庭教师,并喜欢上了那的主人罗契斯特,当她得知罗契斯特骗了她时,她毅然离开了庄园,当简爱再一次看到残疾的罗契斯特时,她又回到了罗契斯特的身边。

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简爱无疑成为了独立女性的经典。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爱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真正的爱不被金钱所利用,不被权利所控制,它只终于一颗充满了爱的心,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名著《简爱》读后感3

这几天刚读完《简爱》,心中还沉浸在主人公简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也许还是因为不成熟,所以看得一知半解,不能了解简爱的心理,也许,简爱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心中的自己吧。

我并不喜欢简爱这个人,她过于倔强,性格又很孤傲,而且又是个不善言谈的人,我最不喜欢她的结局,但我相信,她选择了一条自己所热爱的道路。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件事情有两种甚至多种选择,这些选择将会决定我们的一生,这时,我们会像简爱一样,毅然决定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我虽然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简爱的结局,但我相信,简爱很幸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名著简爱小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简爱名著读后感范文06-11

名著简爱英语读后感04-23

简爱名著范文05-16

名著简爱范文05-17

简爱名著梗概范文05-27

简爱名著试题范文05-27

简爱名著导读范文05-27

简爱名著阅读范文05-27

名著导读简爱范文05-30

名著简爱练习范文05-30

上一篇:2018四川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行测抽屉原理及解法下一篇:新生机械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