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2024-04-16

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精选12篇)

篇1: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面对停止了呼吸的,我想如果不是我们姐弟要换房,父母心疼钱赶回冰天雪地的老家,他会摔跤吗…

我们请她出局了

在机场安检处,随身的包里有一瓶洗发水被查出来,扣留了。我们在护栏外看得分明。弟弟不耐烦地说:“你说她坐过多少次飞机了,还不知道随身带的液体不能超过100毫升?洗发水也往上带!”

母亲好像听到了,抬头看看我们,又低头收拾好东西,转身往登机口走去。走了几步,她又回头朝我们挥挥手。手伸得很不舒展,好像很多话留在没伸开的那一部分里。

母亲的背影越来越小了。原来,她已经这么瘦弱,脚步也不再轻快。平日并未察觉,莫非人只在离别时才懂珍惜?

是母亲自己执意要回老家的。其实老家没什么亲戚,她仅有的两个孩子——我和弟弟都在深圳工作、生活。而我们的父亲,她的老伴儿,已于两年前去世。

她为什么一定要回去?我知道答案。就因为知道答案,内心才更纠结。

从机场回市区的路上,我沉默不语。弟弟开着车,说:“妈回去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吧,省得她在这儿,大家累,她也累。”

但是,母亲回去后,还能重新拥有自己的生活吗?她生活的轴心其实在我们姐弟这儿,而我们请她出局了。

父母存在的意义

母亲和父亲曾像很多有子女在深圳定居的老人一样,时常来看看,住段时间又离开。直到我、弟弟和父母,集结三方力量在深圳买了套房子,一家人才住到一起。那是一段虽有摩擦但快乐自在的时光。弟弟结婚后,我把我的房间让出来,搬到了公司宿舍。

刚开始,弟弟弟媳对我的感激和新婚之初的愉悦都体现在对父母的关爱上,他们相处得其乐融融。但是,半年之后,他们之间不断出现或大或小的冲突。

我每次回去,不是母亲跟我唉声叹气地诉苦,就是弟媳跟我无可奈何地投诉。我知道,她们需要一个同盟军;我也知道,她们不是坏人,只不过近距离地相处对人性的各种考验让她们乱了阵脚。

我拿出了一个方案,把这套大点儿的房子卖了,再在同一小区买两套小的,父母住一套,弟弟弟媳住一套,大家住得近,既保持距离又方便来往。

弟弟连声叫好,母亲却并不赞同,她认为这一卖一买间,会损失不少中介费和手续费,她心疼这笔钱。弟弟说:“妈,您别那么想不开,钱以后有机会赚,还是分开住好。”母亲有些凄然:“你就那么容不下我和你爸吗?”弟弟赶紧解释,说即便是亲情也需要以妥当的方式来相处,适当的距离对彼此都好。

他的理论没错,但有些理论再有道理,有时也难掩缺少温暖的本质。而愚钝又自以为是的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天,弟弟去房产中介放盘卖房子。父母知道了,什么都没说。三天后,弟弟弟媳下班回家,屋里一派冷清,饭桌上有张纸条:我们回老家了,暂时不回来了。你们就住这房子吧,别卖了。

我接到弟弟的电话赶来,看了纸条,心中说不出地难过。父母一退休就常来深圳照顾我和弟弟,先是租房子,之后又穷尽老本买房子,每天四菜一汤迎接下班的我们。现在,弟弟结婚了,我搬走了,他们就这样寂然离开了。难道父母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毫无怨言地为子女奉献吗?

弟弟发怒:“他们这是干吗?来个冷暴力,一走了之?”看着弟弟愤怒但毫无歉意的脸,我突然感觉很陌生。这个30岁的男人,满口的生活理论和艺术,难道对父母的离去就只有愤怒吗?我大喝一声:“别说了!”

这以后很长时间,我和弟弟都不来往。有时候,看着路上30岁左右的男人,我会忍不住想:你们的父母在哪里?你牵挂他们吗?

无法正视的事实

我和父母通电话,说他们的离开让我和弟弟很难过。母亲在那边柔声说:“没什么,别难过,人老了确实不招人喜欢,有些观念太陈旧,跟不上你们,还是回老家好。我们能照顾自己,别担心。倒是你们,尤其是你,要好好吃饭,再忙也得吃早餐……”

我故作平静地一一答应,放下电话后,我放纵地痛哭了一场。但我没想到,一场更肝肠寸断的哭泣在不远处等着我。

父母回老家5天后的晚上,我接到了老邻居张姨的电话。张姨之前从未给我打过电话,她说:“小西,你和弟弟快回来吧,你爸生病了。”我知道父母的性格,一般情况下从不给孩子添麻烦。我又往家里打电话,想再详细询问一下,电话却无人接听。

第二天一早,我和弟弟坐上了回老家长春的飞机。在医院里,我们见到的是已经停止了呼吸的父亲。()他那么安详、平静,让我们觉得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弟弟不顾众人阻拦,抱着父亲一阵狂喊,像要把他从另一个世界里呼唤回来一样。我则抽搐着,说不出一个字。

原来,父亲前天晚上在小区门口摔了一跤,导致突发脑溢血。次日凌晨,他便走了。三天后,父亲火化。望着父亲化作的缕缕青烟,我告诉自己,我必须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否则,我不知该如何接受父亲已不在人世这个事实。弟弟也明显憔悴了许多,变得寡言少语。

我们姐弟一直无法正视的事实是,如果父母不是在我们提出换房方案后急着赶回冰天雪地的老家,父亲还会这样猝然离去吗?母亲洞察了我们的心事。一天晚上,她对我们说:“你们不用想太多,或许这就是命。”但是,就算是命,我们姐弟又做了怎样的推手?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和弟弟要带母亲回深圳。母亲说:“你爸在这里太孤单,我要留在这儿陪他。”

返回深圳时,弟弟说:“我现在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件多悲哀的事。”我默不做声,静静回忆着父母在深圳生活的那段日子,我和弟弟因为各忙各的,很少在周末陪他们出去游玩。至今,我们竟没有一张一家四口在深圳的合影……

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人生只是单行线,我们如何能回过头去重来一遍?

电话里,她说自己很好

母亲一直没来深圳。

一年半后,弟媳要生产了,弟弟给母亲打电话,问她能否来深圳照顾一下。没过三天,因为失去老伴儿而明显苍老了许多的母亲,精神抖擞地出现了。

只要儿女需要,父母就是那最勇于冲锋陷阵的人。

弟媳坐月子期间和母亲相处得还算融洽,母亲的心情看起来也不错。但小宝宝满月后,弟媳对母亲的不满也渐渐多了起来。她跟弟弟说:“妈怎么非用尿布不可呢,用尿不湿不好吗?满阳台挂着尿布,这也太老土了……”弟弟并不擅长处理这种矛盾,而且他更多地赞同弟媳的想法。

后来弟媳执意从月嫂中心请了保姆,说这样照顾孩子更专业。母亲在弟弟家无事可做,被我接到了我新买的房子里。本以为我们母女能够平静地生活在一起,可那天,当她劝我不要太挑剔,尽早成个家时,我立刻反驳:“那我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嫁啊!”母亲听了,愣愣地看了我好久。

在我那儿住了不到一个月,母亲说:“我还是回老家吧,想家了,想陪陪你爸爸。”

我和弟弟送她离开,又沉默地一起从机场回来。离别的当晚,我就抑制不住地想念母亲了,想她在老家那套昏暗潮湿的房子里,如何守着父亲的相片形单影只地过日子;想她每月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却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好……

父母在等我们长大、成熟的过程里,付出了太多包容和耐心。而等他们老了,忙于应对生活的我们,却从未付出同样的包容和耐心让他们老而安然。在这个深深思念父母的夜里,我才猛然发现,有一种爱无法轮回、无以为报,父母却给得那样坦然和无怨无悔。


篇2: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面对停止了呼吸的,我想如果不是我们姐弟要换房,父母心疼钱赶回冰天雪地的老家,他会摔跤吗…

我们请她出局了

在机场安检处,随身的包里有一瓶洗发水被查出来,扣留了。我们在护栏外看得分明。弟弟不耐烦地说:“你说她坐过多少次飞机了,还不知道随身带的液体不能超过100毫升?洗发水也往上带!”

母亲好像听到了,抬头看看我们,又低头收拾好东西,转身往登机口走去。走了几步,她又回头朝我们挥挥手。手伸得很不舒展,好像很多话留在没伸开的那一部分里。

母亲的背影越来越小了。原来,她已经这么瘦弱,脚步也不再轻快。平日并未察觉,莫非人只在离别时才懂珍惜?

是母亲自己执意要回老家的。其实老家没什么亲戚,她仅有的两个孩子——我和弟弟都在深圳工作、生活。而我们的父亲,她的老伴儿,已于两年前去世。

她为什么一定要回去?我知道答案。就因为知道答案,内心才更纠结。

从机场回市区的路上,我沉默不语。弟弟开着车,说:“妈回去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吧,省得她在这儿,大家累,她也累。”

但是,母亲回去后,还能重新拥有自己的生活吗?她生活的轴心其实在我们姐弟这儿,而我们请她出局了。

父母存在的意义

母亲和父亲曾像很多有子女在深圳定居的老人一样,时常来看看,住段时间又离开。直到我、弟弟和父母,集结三方力量在深圳买了套房子,一家人才住到一起。那是一段虽有摩擦但快乐自在的时光。弟弟结婚后,我把我的房间让出来,搬到了公司宿舍。

刚开始,弟弟弟媳对我的感激和新婚之初的愉悦都体现在对父母的关爱上,他们相处得其乐融融。但是,半年之后,他们之间不断出现或大或小的冲突。

我每次回去,不是母亲跟我唉声叹气地诉苦,就是弟媳跟我无可奈何地投诉。我知道,她们需要一个同盟军;我也知道,她们不是坏人,只不过近距离地相处对人性的各种考验让她们乱了阵脚。

我拿出了一个方案,把这套大点儿的房子卖了,再在同一小区买两套小的,父母住一套,弟弟弟媳住一套,大家住得近,既保持距离又方便来往。

弟弟连声叫好,母亲却并不赞同,她认为这一卖一买间,会损失不少中介费和手续费,她心疼这笔钱。弟弟说:“妈,您别那么想不开,钱以后有机会赚,还是分开住好。”母亲有些凄然:“你就那么容不下我和你爸吗?”弟弟赶紧解释,说即便是亲情也需要以妥当的方式来相处,适当的距离对彼此都好。

他的理论没错,但有些理论再有道理,有时也难掩缺少温暖的本质。而愚钝又自以为是的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天,弟弟去房产中介放盘卖房子。父母知道了,什么都没说。三天后,弟弟弟媳下班回家,屋里一派冷清,饭桌上有张纸条:我们回老家了,暂时不回来了。你们就住这房子吧,别卖了。

我接到弟弟的电话赶来,看了纸条,心中说不出地难过。父母一退休就常来深圳照顾我和弟弟,先是租房子,之后又穷尽老本买房子,每天四菜一汤迎接下班的我们。现在,弟弟结婚了,我搬走了,他们就这样寂然离开了。难道父母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毫无怨言地为子女奉献吗?

弟弟发怒:“他们这是干吗?来个冷暴力,一走了之?”看着弟弟愤怒但毫无歉意的脸,我突然感觉很陌生。这个30岁的男人,满口的生活理论和艺术,难道对父母的离去就只有愤怒吗?我大喝一声:“别说了!”

这以后很长时间,我和弟弟都不来往。有时候,看着路上30岁左右的.男人,我会忍不住想:你们的父母在哪里?你牵挂他们吗?

无法正视的事实

我和父母通电话,说他们的离开让我和弟弟很难过。母亲在那边柔声说:“没什么,别难过,人老了确实不招人喜欢,有些观念太陈旧,跟不上你们,还是回老家好。我们能照顾自己,别担心。倒是你们,尤其是你,要好好吃饭,再忙也得吃早餐……”

我故作平静地一一答应,放下电话后,我放纵地痛哭了一场。但我没想到,一场更肝肠寸断的哭泣在不远处等着我。

父母回老家5天后的晚上,我接到了老邻居张姨的电话。张姨之前从未给我打过电话,她说:“小西,你和弟弟快回来吧,你爸生病了。”我知道父母的性格,一般情况下从不给孩子添麻烦。我又往家里打电话,想再详细询问一下,电话却无人接听。

第二天一早,我和弟弟坐上了回老家长春的飞机。在医院里,我们见到的是已经停止了呼吸的父亲。( )他那么安详、平静,让我们觉得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弟弟不顾众人阻拦,抱着父亲一阵狂喊,像要把他从另一个世界里呼唤回来一样。我则抽搐着,说不出一个字。

原来,父亲前天晚上在小区门口摔了一跤,导致突发脑溢血。次日凌晨,他便走了。三天后,父亲火化。望着父亲化作的缕缕青烟,我告诉自己,我必须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否则,我不知该如何接受父亲已不在人世这个事实。弟弟也明显憔悴了许多,变得寡言少语。

我们姐弟一直无法正视的事实是,如果父母不是在我们提出换房方案后急着赶回冰天雪地的老家,父亲还会这样猝然离去吗?母亲洞察了我们的心事。一天晚上,她对我们说:“你们不用想太多,或许这就是命。”但是,就算是命,我们姐弟又做了怎样的推手?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和弟弟要带母亲回深圳。母亲说:“你爸在这里太孤单,我要留在这儿陪他。”

返回深圳时,弟弟说:“我现在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件多悲哀的事。”我默不做声,静静回忆着父母在深圳生活的那段日子,我和弟弟因为各忙各的,很少在周末陪他们出去游玩。至今,我们竟没有一张一家四口在深圳的合影……

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些,但人生只是单行线,我们如何能回过头去重来一遍?

电话里,她说自己很好

母亲一直没来深圳。

一年半后,弟媳要生产了,弟弟给母亲打电话,问她能否来深圳照顾一下。没过三天,因为失去老伴儿而明显苍老了许多的母亲,精神抖擞地出现了。

只要儿女需要,父母就是那最勇于冲锋陷阵的人。

弟媳坐月子期间和母亲相处得还算融洽,母亲的心情看起来也不错。但小宝宝满月后,弟媳对母亲的不满也渐渐多了起来。她跟弟弟说:“妈怎么非用尿布不可呢,用尿不湿不好吗?满阳台挂着尿布,这也太老土了……”弟弟并不擅长处理这种矛盾,而且他更多地赞同弟媳的想法。

后来弟媳执意从月嫂中心请了保姆,说这样照顾孩子更专业。母亲在弟弟家无事可做,被我接到了我新买的房子里。本以为我们母女能够平静地生活在一起,可那天,当她劝我不要太挑剔,尽早成个家时,我立刻反驳:“那我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嫁啊!”母亲听了,愣愣地看了我好久。

在我那儿住了不到一个月,母亲说:“我还是回老家吧,想家了,想陪陪你爸爸。”

我和弟弟送她离开,又沉默地一起从机场回来。离别的当晚,我就抑制不住地想念母亲了,想她在老家那套昏暗潮湿的房子里,如何守着父亲的相片形单影只地过日子;想她每月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却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好……

父母在等我们长大、成熟的过程里,付出了太多包容和耐心。而等他们老了,忙于应对生活的我们,却从未付出同样的包容和耐心让他们老而安然。在这个深深思念父母的夜里,我才猛然发现,有一种爱无法轮回、无以为报,父母却给得那样坦然和无怨无悔。

★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 忘冬美文随笔

★ 一张假币的经典美文

★ 取与舍的美文

★ 人生是一张负债表美文

★ 经典励志美文

★ 在贫穷中挣扎的父亲感恩励志美文

★ 楼梯间里的父爱感恩励志美文

★ 感恩美文读后感

篇3:你们的父母在哪里

在机场安检处,母亲随身的包里有一瓶洗发水被查出来,扣留了。我们在护栏外看得分明。弟弟不耐烦地说,你说她坐过多少次飞机了,还不知道随身带的液体不能超过一百毫升,洗发水也往上带?

母亲好像听到了一样,抬头看看我们,又低头收拾好东西,转身往登机口走去。走了几步,她又回头跟我们挥挥手。手伸得很不舒展,好像很多话留在没伸开的那一部分。

母亲的背影越来越小了。原来,她已经这么瘦弱,脚步也不再轻快。平日没特别觉得,是不是只在别时才知情重?

是母亲自己执意要回老家的。其实老家没什么亲戚,她仅有的两个孩子——我和弟弟都在深圳工作生活。而我们的父亲,她的老伴,已于两年前去世。

为什么她一定要回去?我知道答案。就因为知道答案,内心才更纠结。

从机场回市区的路上,我沉默不语。弟弟开着车,说,妈回去也好,各有各的生活吧,省得她在这儿大家累,她也累。

但是,母亲回去还有她的生活吗?她生活的轴心其实在我们姐弟这儿,而我们请她出局了。

缺少温度的本质

母亲和父亲曾像很多有子女在深圳工作、生活的老人一样,时常来看看,住段时间又离开。直到我、弟弟和父母,集结三方力量在深圳买了套房子,一家人才住到一起。那是一段虽有摩擦但是快乐自在的时光。弟弟结婚后,我把我的房间让出来,搬到了公司宿舍。

刚开始,弟弟弟媳对我的感激和新婚之初的愉悦都落实在对父母的关爱上,他们其乐融融。但是,半年之后,他们开始了各种大小不断的冲突。

我每次回去,不是母亲跟我唉声叹气地诉苦,就是弟媳跟我无可奈何地投诉。我知道,她们需要一个同盟军:我也知道,她们不是坏人,只不过近距离地相处对人性的各种考验让她们乱了阵脚。所谓相处的艺术,有时要穷尽人一生才能学到根本,而等学到,已经没了用途。

我拿出了一个方案,把这套大点的房子卖了,再在同一小区买两套小的,父母住一套,弟弟弟媳住一套,大家住得近,既保持距离又方便来往。

弟弟大声叫好。母亲不以为然,似乎还很难过。她说,一卖一买的又是中介费又是手续费,图啥呢?我对她的小算盘有点不耐烦,说,图清静啊,省得总有矛盾。

母亲说,这清静的代价也太大了!你们年轻,脑子快,一会儿一个主意。我和你爸这辈子挣钱不容易,我们没那么洒脱,得算钱的账。

弟弟说,妈,你别那么想不开,钱以后有机会赚,分开住还是好。

母亲有些凄然地说,你就那么容不下我和你爸吗?

弟弟赶紧解释,他说即便亲情也可以找个科学的方法处理,适当的距离对彼此都好。

他的理论是没错,但是,有些理论再有理,有时也难掩缺少温度的本质。而愚钝又自以为是的我们,经常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天,弟弟去房产中介放盘卖房子。父母知道了,什么都没说。

三天后,弟弟弟媳下班回家,家里一派冷清,饭桌上有张纸条:我们回老家了,暂时不回来了。你们就住这房子吧,别卖了。

我接到弟弟的电话赶来,看了纸条,心中说不出地难过。父母一退休就常来深圳照顾我和弟弟,先是租房子,后又穷尽老本买房子,每天四菜一汤迎接下班的我们,现在,弟弟结婚了,我搬走了,他们就这样寂然离开了。这就是我们的存在对父母的意义吗?

弟弟发怒,他们这是干吗?来个冷暴力,一走了之?

看着弟弟愤怒但毫无歉意的’表情,我突然感觉很陌生。这个三十岁的男人,这个满口理论人要科学地、艺术地生活的男人,难道对父母的离去就只有愤怒吗?我大喝一声,你别说了!

我的声音之大,把自己和弟弟弟媳吓了一跳。

这以后很长时间,我和弟弟都不来往。有时候,看着路上三十岁上下的男人,我会忍不住想:你们的父母在哪里?你牵挂他们吗?

无法正视的事实

我和父母通电话,说他们的离开让我和弟弟很难过。母亲在那边柔声说,没什么,别难过,人老了确实不招人喜欢,有些观念太陈旧,跟不上你们,还是回到老家好。我们能照顾自己,别担心。倒是你们,尤其是你,要好好吃饭,再忙也得吃早餐。

我故作平静地说好,说有事放下了电话。接着我无法控制自己,放纵自己哭了一场。但我没想到,一场更肝肠寸断的哭泣在不远处等着我。

父母回老家五天后的晚上,我接到了老邻居张姨的电话。张姨之前从未给我打过电话,她说小西,你和弟弟快回来吧,你爸生病了。

我知道父母的性格,一般情况下是不给孩子添麻烦的,他们总说我们工作忙,他们的事他们都能做。我给家里打电话,想再详细问一下,电话没人接。

第二天一早,我和弟弟坐上了回老家长春的飞机。

我们见到的,是爸停止了呼吸的脸。他那么安详、宁静,是我们最熟悉的表情。弟弟不顾众人阻拦,抱着父亲狂喊爸,好像要把父亲从另一个世界喊回来。我则抽搐着,说不出一个字。

父亲是前晚在小区门口摔了一下,突发的脑溢血。次日凌晨时分,他便走了。

三天后,父亲火化。望着父亲化作的缕缕青烟,我告诉自己,我必须有信仰,必须相信人有灵魂,否则,我不知道如何接受父亲不在人世这个事实。

弟弟也明显憔悴许多。他表现得寡言少语,经常独自发呆。

我们姐弟一直无法正视的事实是,如果父母不在我们没心没肺的换房方案下急着回冰天雪地的老家,父亲会这样猝然离去吗?

母亲洞察了我们的心事。一天晚上,她对我们说,你们不用想太多,或许这就是命。但是,就算是命,我们姐弟又做了怎样的推手?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和弟弟要母亲回深圳。母亲说,你爸在这里太孤单,我要留在这儿陪他。

返回深圳时,弟弟说,我现在才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件多悲哀的事。我不作声。我的内心里,对弟弟还是有点怨。我对自己也有怨。父母在深圳生活的时光,我和弟弟就没陪他们好好转转。没车子时,嫌不方便;有车子了,因为忙生活,早没了那份心。父母自己坐公交车转过莲花山、红树林……

到现在,我们竟没有一张一家四口在深圳的合影。

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好些的,但是人生只是单行线啊,我们如何回头?

电话里,她说自己很好

母亲一直没来深圳。

一年半后,弟媳怀孕要生产了,弟弟给母亲打电话说,能不能来深圳照顾一下?

没过三天,小老太太(父亲走后,母亲显老了许多,真是老太太的感觉了)精神抖擞地出现了。

只要儿女需要,父母就是那个最能冲锋陷阵的人。

母亲在弟弟那儿,从弟媳生产到孩子一个月,过得还行。她的心情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小宝宝满月后,弟媳对母亲的不满就多了起来。她跟弟弟说,妈到底老了,眼神不好,有时给宝宝擦屎都没擦干净;妈怎么非用尿布不可呢,用尿不湿不好吗?满阳台挂着尿布,人家以为咱们是哪个村里来的……

弟弟呢,好像也早忘了丧父之痛时的感受,有时,他干脆直接抱怨和挑剔母亲。等母亲情绪低落了,他倒是赶紧哄。母亲说,你不用哄,我也没生气,只是觉得自己没用,没法让你们满意。

后来弟媳执意请了保姆,说是月嫂中心的,专业。母亲没法待下去了,被我接到了我新买的小房子里。有天晚上,她对我说,小西,你真该成家了,不要太挑剔啊。我立刻反驳,那我也不能随便找个人嫁啊。

母亲听了木木地看了我好久。

我现在想,对母亲来说本是关心的叮嘱,我需要那么强烈地反驳吗?但我当时就气呼呼地反击了。我现在还想,为什么我们在外面很注意和人说话的分寸,回家了却从未想过顾及父母的感受?是我们得到了他们太多的爱,不知道他们也有情绪需要我们安抚?还是这爱来得太容易,我们就觉得理所应当?

在我那儿住了不到一个月,母亲说还是回老家吧,想老家了,想陪陪老伴。

我和弟弟送她,又一次沉默地从机场回来。离别的当晚,我又想念母亲了,想她在老家那套潮湿的、光线不好的房子里,如何形单影只地过日子;想她每月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却在电话里说自己很好。

我还怀念起了父亲。

父母在等我们长大、成熟的过程里,付出了太多包容和耐心。而等他们老了,忙于应对生活的我们从没付出同样的包容和耐心让他们老而安然。这是我在这个想念母亲、怀念父亲的夜里,悲哀地想到的。

篇4: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以前,我总是害怕父母会离开自己,喜欢粘着她们。每个周末的晚上,除非特别特别,雷打不动都是回家陪伴父母的日子。并且很明白告诉身边所有人,周末打扰我和父母聚会的,得罪了也是白搭。而父母也习惯了每个周末的陪伴,并把那天命名为家庭日。亲朋好友们都说父母好福气,女儿都个顶个的孝顺,每当别人夸赞我是妈妈的小棉袄的时候,妈妈都会加上一句“六月天的小棉袄”来调侃我,甚至有时会说“这闺女就像嫁不出似的,结了婚的人了,还三天两头往娘家跑。”

一度当真,连着一周不回去,两个老的就着急得不行。才知道是调侃,为此被两个老的批评小没良心的,让人哭笑不得。父亲去西欧旅行,82岁高龄,我因为工作忙未能陪同,只能委托朋友一路照顾陪伴;接着父亲又去东欧旅行,因为身体原因又未能陪同,依旧只能委托朋友照顾陪伴。虽然有朋友陪同照顾,但是如此高龄出国旅行,还是很让人担心的。而我能做的,就是多回家陪伴因为腰伤不宜久坐的妈妈。

老人家有三宝:老友老伴老本。于是乎,除了父母,父母的老友们也是我们孝敬呵护的对象,所幸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父母的老友们都高龄且都身体不错,个个心胸豁达,情境高雅。与这些老人相处,我们也是受益颇多。时不时老人们聚个会,我们这小辈的也会去凑个趣,主要还是去抢着买单,端茶递水。这里边不少老人家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关怀,如今他们老了,能够有能力去呵护他们,让自己也觉得很开心。读书时的校长、教导主任,有的是父亲当年的老同学,谈起我读书时的趣闻,一个个哈哈大笑。

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的老人,对待朋友的子女那个严厉劲儿,所谓的照顾,就是比对待别的孩子更严厉,更高要求、高标准。嘟着嘴陈述他们当年的种种虐待,老人们打趣被记仇了,这仇记得好,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优待。偶尔陪老人们玩个牌,偶尔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他们就哈哈大笑,报仇雪恨了。但是老人家们么,打牌反应慢了些,打赢了也毫无成就感可言,索性打个陪衬,对家有意见了再打打拉锯战。

在中国,父母子女之间拥抱亲吻这些亲密的动作在成年后就很少了,但是习惯了和父母见面或分别时用力地抱抱他们,在他们脸上吧唧亲下,说是撒娇也好,说是嗲也罢,反正自己想这么去做就这么去做,最开始常常被妈妈嫌弃地擦着被我吧唧过的地方,听她说“多大了,还这么嗲。”偶尔涂擦了口红,故意把印子印在他们脸上。爸爸有一次忘了,顶着口红印子出门,被朋友调侃笑得不行。因此,被亲戚朋友们聊天时开玩笑说“人死的方式方法千万种,你闺女是嗲死的。”老爸老妈颇为认同这种评论,常常说起来就哈哈大笑。

或许总是在父母家人的呵护宠溺下成长,除了同学同事,生活上交往的人都是父母家人筛选过才予以交往的,从小就感觉的是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对所有人都予以最大的善意与帮助,也养成了开朗乐观的性子。父母偶尔表现出对我过于单纯善良的担忧,我常常拿他们经历过的善意被利用甚至受到伤害和欺骗的事情调侃他们,然后说没办法,遗传的,您们单纯善良了一辈子不也过来了么,有什么好担心的。不怕被利用,就怕自己没用不是?常常逗得二老一笑泯担忧。

如今,看到父母日渐老去,他们的朋友们也不似当年那般意气风发,纵然依旧矍铄精神,但终究还是老了,看电视声音开得老大才能听清楚,聊天声音像开大会发言才能彼此听清,看个报纸什么的要隔得老远才能看清,纵然我给他们用蛋白粉、纤维素、益生菌调理,身体状况优于同龄人,饮食调理,药物搭配,将疾病尽可能调理到最佳状态,但是人带不走时间,时间却可以带走一切。而作为子女,我能做的,就是陪他们变老。

以为自己做的很好了,自己大病一场后才知道,照顾好自己,陪伴他们是基础的基础。相对于害怕父母离开自己,更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他们在我面前撑起的那份坚强和强忍着的心疼与担忧,让我内心暗暗告诉自己,我会陪伴您们一直到老,以前或许是对自己的身体过于自信,我会好好爱自己,让自己健康,长长久久陪伴您们,不再让您们担心。

作者:胡晓岚

公众号: 故乡读书会

★ 又是五月天情感随笔

★ 要人申请报告范文3篇

★ 随笔美文

★ 这个世界需要你美文

★ 又是一年雨季的情感美文

★ 申请要人的请示范文

★ 小题也需去大做经典美文

★ 雨随笔美文

★ 冷雨夜美文随笔

篇5: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班会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猜一猜,老师前几天叫我们上交小时候的一张照片和现在的一张照片,原来就是这个用途啊!老师把我们小时候的照片一一放出来,让大家来猜猜他(她)是谁。有些照片让人捉摸不透,有些照片却一目了然。还有的被猜错了,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从这一张张照片中,我们看到身边的同学从一个个呀呀学语的小婴儿,长成了现在身材挺拔的帅小伙和靓姑娘,这中间浸透着父母多少汗水啊。

接着我们和父母开始了问题互动,互相回答对方的年龄、生日、喜欢的水果、不喜欢的菜……一大串的问题映入眼帘。从这个游戏中,我发现父母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们有些却记不住父母的生日和喜好,真该好好反思啊。

第三个环节是送感恩卡,我们将事先花了三节课时间才做成的感恩卡送给父母,还为父母诗歌朗诵、唱感恩的心。最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一个三层高的大蛋糕,我和爸爸一起吃着生日蛋糕,开心地笑了。

篇6:在感恩中成长感恩励志美文

(一)一缕温暖的阳光,让人感动;一声悦耳的鸟鸣,让人感动;一句关怀的话语,让人感动;一个灿烂的笑容,也让人感动。正因为这所有的感动,才让我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你的怀抱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鱼儿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爱;大海学会了感恩,才会懂得鱼儿的深情。

一个清冷的夜晚,惨淡的月光倾泻在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上,连连的考试失利,让我的心也如这夜晚一般冰凉。走过一户人家的窗前,忽然,耳际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那样的婉转、轻灵。我似乎听懂了,阳光、鸟语、潺潺流动的小溪,朵朵飘浮的白云……我停住了烦躁的脚步,驻足聆听。忽而,我的心也变得开朗了,只感觉一股温暖流遍全身,让我如沐春风。定神,我轻松离去,留下的是一串轻盈的脚步……

我感恩于这美妙的琴声,它让我的心变得豁达。由此,我想到感恩于母亲的关爱,它让我心存温暖;想到感恩于朋友的安慰,它让我懂得。我感恩一草一木,一个清新的早晨,一个雨后的黄昏,它们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风雨潇潇的午后,我焦急地在车站等车,雨水打湿了我的发梢,淋湿了我的衣裳。这时,上方突然出现一片“晴空”。我诧异地抬起头,一个关怀的目光映入眼帘。我感激地望着眼前这位陌生的阿姨,目光交织的一瞬间,温暖四溢,驱走了寒冷与风雨。不久车来了。我回头轻声说了句,谢谢。忽然,一阵呜咽声传来,是个小女孩,她的月票丢了。我将她扶上车,在投币箱里放了两枚硬币。她抬起头,也用同样诧异的目光望着我。继而,女孩的目光里闪射出阳光般的色彩,她感激地说了句,谢谢。顿时,我的心如雨后天晴的大地,洒满阳光。感恩,让我的心永远温暖。

感恩是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你我干枯的心灵;感恩是阵清爽的凉风,吹散萦绕心头的烦闷;感恩是束光明的曙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窗。因为感恩,世界才会和谐、美丽。

在感恩中成长,让自己的心灵更加澄澈、透明!

在感恩中成长

(二)读完《背影》,父亲那苍老、艰难的背影仍在我眼前浮现,久久不去。文中父亲对朱自清深深的爱,朱自清对父亲深深的感念,让我不由得想到,我们每天享受着家人给予的爱,是否应该学会感恩?

文中,在车站送别时,朱自清曾两次流泪。第一次,是他看到父亲努力的攀爬月台,想上去为他买橘子。父亲的背影深深打动了他,因而落泪。第二次,是父亲把橘子一股脑儿送给他,转身离开,“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他一定深深读懂了,感谢父亲的辛劳,感谢父亲的关爱,并为自己之前“聪明”过分,不懂得感恩而愧疚。所以他在文中写道:“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们,有时是不是也“太聪明了”?我们“聪明”地以为,父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殊不知父母也需要子女的关心慰藉;我们“聪明”地以为,父母还没有老去,我们还小,可以继续享受父母的爱,殊不知父母头上已悄悄生出许多白发;()我们“聪明”地以为,我们可以等到长大了有能力了再去报答他们,殊不知生活有时很残酷,“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时,我们甚至会对他们的关心感到反感,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他们,殊不知他们背过身时内心强忍的伤痛……

难道,这就是父母付出爱的回报吗?难道,这样的“聪明”和自私不该早些画上休止符吗?

看着他们日渐衰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整天忙碌的背影,看着他们疲倦不堪的背影,孤独落寞的背影,失望难过的背影……难道我们还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感恩父母、朋友和所有关心过自己的人吗?我还记得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的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难道我们也要在将来远离父母亲人时发出这样无奈的感叹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哪怕是他们疲倦时的一杯茶,失望时的一句安慰,出门时的一句关照……也许仅仅一件小事,就可以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让我们感到无比幸福。感恩,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长存感恩之心,常有感恩之举。

篇7:孩子,你们的爸爸在哪里

近期,网络上还有一篇文章被热转:台湾作家陈安仪提出“假性单亲妈妈”的概念,引来各论坛、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因为老公忙工作、忙应酬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而变成“假性单亲妈妈”的女人们读得“百感交集、眼泪汪汪”。

中西方两个明星家庭,无论男女,都是在各自的事业领域做到顶尖的人物,但在家庭生活中,从公开的照片来看,每次出门贝克汉姆都是抱孩子的那个,笑容满面温暖人心;而谢霆锋很少抱孩子、与孩子互动,总是冷面摆酷在母子旁边跟护。

无论中西方,“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生活的主流,但我们看到,男性担负家庭责任,做回好老公、好爸爸,已是西方人看重、东方人艳羡的“先进文化”。多年以前,欧美明星就开始走“辣妈”“星爸”路线,靓丽的妈妈爸爸抱着萌萌的小宝贝,形象健康,更得粉丝拥护。近年来,我们的明星也渐渐开始对背后的家人不再一味地捂着藏着,大大方方陪家人、带孩子。

只是,在我们这个社会,工作养家还是最重要的任务、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一个人最普遍的价值体现——家庭好别人看不见,事业上成功了才算是成功。于是,男人理所当然地“不回家”,加班、应酬是事业成功的必然条件,也是表象特征,女人承担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多数任务,虽有抱怨但也无奈。于是,男人和女人都累,可是,孩子呢?当女人“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无法得到老公的陪伴,孩子又怎么能得到爸爸的身教言传?全社会都在说女孩“女汉子”、男孩多“伪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男孩子得不到父亲的引领,女孩子只看到全能的妈妈,他们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假性单亲妈妈和缺位的爸爸

什么是“假性单亲妈妈”?我们看一下这篇文章:

老公工作很忙、很晚回家、一天跟孩子说不到两句话,或是根本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的面。运气好一点的,老公还有个星期天会待在家里,但所做的事情也只限于吃饭、睡觉、看电视、打计算机,通常两只眼睛都不会摆在孩子或孩子的妈身上。运气差一点的,连假日也要去加班、应酬。一年工作360天,跟同事相处、聊天的时间,都远远超过家里的老婆、小孩。

比起真正的单亲妈妈,“假性单亲妈妈”唯一的差别,只是在晚上有个人睡在旁边,家里的账单有人支付,还有,会有个人三不五时打电话回来说:“我今天晚上不回来吃饭。”

其他,都没有什么差别。带孩子去公园玩时,看着别人一家和乐融融,只有自己孤孤单单的母子俩;去大卖场,别人的老公在扛东西,自己只好想办法当女超人。孩子生病了,自己想办法坐车、送医;天色暗了,永远只有一个人面对煮饭、洗衣、带小孩等做不完的家事,连想上个大号,都得把老幺抱上膝盖一起进厕所。家人聚餐,老公永远都缺席;看电影时,只有娘俩进电影院。出国旅游,老公大方出钱让你跟孩子一起去;娘家的亲戚大概只有每年初二看得到女婿;而孩子们永远跟邻居的叔叔比较熟。

这类老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口头禅都一样:“你以为我喜欢这样吗?我还不是为了你、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

——陈安仪《假性单亲妈妈》

这篇文章得到很多女人尤其是全职妈妈的共鸣,除了能触发她们委屈的泪水之外,也让她们得到了些许的安慰。本来,中国女人多数还是认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的,有些抱怨诉说过也就平息了,虽然老公缺位的感觉让人不爽,但因为生活压力、共同的奋斗目标等因素的考量,作为成年人,这种情绪能“熬得过去”,并且能继续“熬下去”。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缺位是无可弥补的,他不会因为爸爸说“我给你挣钱”就不再需要爸爸的陪伴和教育。

邻居家的爸爸工作超级忙碌,平时回家很晚,有时睡在办公室,周末假期也难得陪孩子玩耍,他对女儿的要求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他以为这就是弥补,可是孩子只是在想要玩具或者有什么过分要求的时候才会主动找爸爸,其他时候跟他并不亲。同时,由于妈妈对爸爸多有抱怨,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委屈和指责爸爸,家庭气氛不明朗,这个小女孩也动不动就耍小脾气、生闷气。

另一位邻居爸爸也是工作太忙,每天很晚回家,还经常出差。妈妈在家全职,对儿子照顾得细致入微。她自己没有怨气,认为男人就是应该在外面做事。可是,儿子非常黏她,随时随地贴她身上,赶都赶不开。而且,这个小男孩多数时候更喜欢跟女孩玩,对于男孩子打打闹闹的玩耍方式不感兴趣,比同龄孩子显得幼稚一些。

父亲缺位的现象,在现时中国非常普遍。去早教中心,80%以上的孩子是妈妈、奶奶、姥姥甚至是保姆带着;幼儿园、小学的家长会,一个班里往往只有三五位爸爸。早教专家小巫的新西兰老公曾问过小巫一个问题:怎么你的朋友都是单亲妈妈?这个新西兰人的困惑源于每次聚会只见到小巫那些带着孩子的女性朋友们,就是不见孩子的爸爸。

某私立贵族幼儿园的园长说:中国父亲在亲子教育里的缺位,富裕阶层尤其明显,最高级的别墅都给了保姆、狗、孩子、司机和园丁住,爸爸做了空中飛人。该园组织过亲子表演,参加舞蹈表演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妈妈,需要爸爸参与的节目,很多是爸爸派来的司机或者公司员工。

其实,不仅仅是富裕阶层爸爸的主动缺位,中产阶层爸爸的被动缺位也很明显,上面两个邻居的例子就是,两位爸爸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需要职位提升,需要拓展关系,加班、应酬难以避免;至于底层人士,众所周知,诸如留守儿童,更不仅仅是父亲缺位的问题,父母都疲于奔命的家庭,孩子基本就是放养状态。

除了这种生活的压力之外,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也导致很多爸爸主动缺位,逃避了父教的责任。教育孩子全是些琐碎的小事,归妈妈负责;奶奶(或姥姥)帮忙带孩子,没我什么事儿;最为严重的一种情况是,有些年轻的父母自己还没玩够,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基本全推给了老人,夫妻双双缺位。

nlc202309040510

《重庆晨报》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受访市民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其中,24%的人觉得“非常普遍”。仅19%的人选择“不太普遍”或“不普遍”。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爸爸去哪里了?父亲角色的缺失,对于家庭和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

孩子为什么需要爸爸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弗洛姆《爱的艺术》

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人类本能和深层次心理的角度分析过父爱的重要性。他认为: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但六岁左右的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程捷在《浅谈父亲的角色》一文中,从俄底浦斯情结入手,分析了父亲对于孩子性别角色的影响:

在孩子进入俄底浦斯期之前,也就是3岁之前,对孩子来说,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与母亲的二元关系,妈妈就是世界,孩子对妈妈是绝对依赖的,同时也认为自己对妈妈来说,也是最重要的人。孩子最怕妈妈不开心,也希望妈妈始终都能让自己开心。

进入了俄底浦斯期的标志,就是“父亲”的介入。父亲在角色、功能、位置上的介入,是唯一能够帮助孩子脱离妈妈,走向独立的关键因素。这个角色需要妈妈来引入。妈妈对爸爸的话语,表示出尊重的态度,对爸爸制定的规则,表示出愿意遵守,而同时,爸爸也对妈妈表示出尊重,在爸爸和妈妈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能順利引入父亲的角色。

当孩子发现,妈妈的最重要的他人,并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当然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妈妈带来满足和快乐,爸爸才能,或者说,爸爸和妈妈,他们俩才是一伙儿的。

“父亲的角色”的介入,能够带领孩子进入现实,让孩子看到了一个新的客体,这人与妈妈是不同的,而此时的世界,也与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规则、界限,感觉到抗衡的力量与否定的可能,而与此同时,也能感受到爸爸对自己的爱与支持,逐渐地,当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生而为人的职责并不是要让妈妈保持快乐,这是爸爸的事儿,之后,孩子才终于能从原来跟妈妈的缠结的关系中,迈出自己的步伐,把目光投向远方,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也就能够拥有自我界限清晰的客体关系模式,而这关系模式,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一直不能被引入,孩子就无法独立,因为父亲角色的缺席,必然导致妈妈的过度焦虑,当丈夫不能有所分担时,妈妈自然就会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妈妈的全部希望。这个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无法放下妈妈,他的内心会因为得不到父母给予的力量而逐渐枯竭,而他的关系模式,也只能停留在自我界限不清的与妈妈的二元的“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

结果呢,有可能,这个孩子有很大的情绪负担,无法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总是忧伤地发呆;有可能,这个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仍然觉得空虚;还有可能,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因为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处理而导致崩溃……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徐明说,爸爸同子女的关系愈健全,子女应付社会压力的能力也愈大。一个宝宝若有过和爸爸融洽而健康的相处经验,那么他在陌生的环境中就会显得自在而大方,反之,则变得萎缩紧张。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对夫妻在阳台上看见儿子与别人打架,这位爸爸在阳台上大声喊: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儿子本无心恋战,听了爸爸的话,一溜烟跑回家。此时此景,爸爸的帮助是有特色的,到位的。妈妈就容易指责自己的孩子或指责别人的孩子,把本该结束的事件延续。

一般说来,爸爸陪孩子玩的方式不同于妈妈:爸爸喜欢粗犷和异想天开的游戏,而妈妈偏重于语言的交流,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更戏剧性,变化多端而忽强忽弱。妈妈就更为平稳、缓和、渐进。为了培养完整性格的孩子,爸爸的教育作用不可或缺。

妈妈管得过细,孩子的创新和自理能力往往不足。由妈妈主导教育的男孩子往往很粘人、娇气、胆子小,这种例子已经很多。父亲缺位对于女孩的影响更为严重。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父亲跟女儿的关系决定了女孩在今后生活中与任何一个男人处理关系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她将来婚姻和家庭的幸福。如果女孩被爸爸冷落,长大后要么觉得自己在男人眼里无足轻重,要么对男人极度依赖。

有位老师写了一位“问题学生”。他的爸爸一直忙着赚钱,家里逐渐富裕,后来父母无暇照顾他,把他寄养在老师家、奶奶家,后来送到寄宿学校。他逐渐变得害怕吃苦,懒惰,贪图享受,不能认真写作业,成绩一直下降,成了一个迟到早退、惹是生非的学生。他对家庭“没有感觉”,父亲难得在家,偶尔碰到一起,也只是问他是不是又惹什么祸了,考了几分。如果他闯了祸,就暴跳如雷地打骂一顿,以尽“教子”之责。他要么一声不响,消极应对,要么控制不住地与父亲相抗,惹来父亲更大的愤怒,家中爆发一场战争。在学校,他对男老师、男性校领导也是同样态度,要么假装没看见,没听见,要么耍蛮劲,完全失去理智。从小到大,他的父亲没有到学校里开过家长会。对于事业有成的父亲,他说“他只知道在我犯错误时来惩罚我,平时他在哪里?他总在说忙,总说在为我赚钱,可我只是想爸爸,希望他能陪我一起玩。小时我想爸爸,经常会定期地惹祸,因为惹了祸他就很快回来打骂我,我就可以看到他。我差不多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吸引他的注意和爱长大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只有恨他,瞧不起他。很多人佩服他,崇拜他,因为他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以忙为借口,没有办法让自己儿子佩服的爸爸。”

nlc202309040510

男人追求事业的成功,是不是只能付出完善家庭生活的代价?努力打拼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那么能不能尽量平衡二者的关系,先满足现时孩子的需要,毕竟孩子的成长是过时不候的,每个阶段的需求不同,错过就是错过,难以挽回和弥补。

我们怎样做父亲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作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身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給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周国平

周国平是一位著名的好父亲,他的工作就是观察生命、总结生命哲学,这注定了他不像其他父亲那样有好的借口逃避家庭中育儿之琐屑杂事,他确实是倾注了满腔爱意和充足的时间给他的孩子,我们从《妞妞》那本书中都看到了。

那些忙于工作的爸爸,如果有意深度融入家庭生活,承担“父教”之责任,又该如何开始呢?

首先,请“假性单亲妈妈”停止抱怨,拿出办法。对老公不要再客气,该提的要求直接说出来,因为,来自火星的爸爸们不会猜测老婆的内心,直截了当提出要求,多多少少他会做到一些。如果他是算盘珠,那你就勤快地拨动他,同样的事情多做几次,他也能生出些许自觉性。他不能每天早点回家,那就先要求他每周保证一次,那一次就把孩子的手工作业、洗澡、睡前故事都留给他。他周末要加班,那至少保证每两个周末有一天属于老婆和孩子,一家人共同玩耍。

也许你曾有意无意地将他“排斥”在家庭生活之外,现在,一定要有意团结他进来,让他体会到亲情的乐趣,在这方面,他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当他习惯了这些,对于家庭更多的参与和付出,他会不自觉地回归家庭。

其次,还是需要妈妈帮忙,带他一起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当妈妈的对于孩子有耐心,也更有意愿去学习育儿知识,但爸爸不一定这样,就算真的碰到教育难题,他有时也不会去寻求帮助。妈妈看到好书、好文章,要推荐给爸爸;妈妈尝试新的办法教育孩子,要争取爸爸的配合,一起进行试验。一致的教育理念不仅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还能改进夫妻关系。

再次,爸爸们要从易到难,先确保优质的“父爱时间”。父亲的陪伴不一定是很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优质、有效的陪伴。爸爸埋头看手机新闻,或者打游戏,就算在孩子身边,也说不上什么陪伴。爸爸在打麻将,孩子在身后观战,这样的陪伴不如没有。爸爸心思重重,考虑着工作中的一个事件,孩子催促着他走下一步棋,这样也不够。要陪就真心投入,把其他事情丢在一边,带着正能量,与孩子愉快玩耍。无论职位高低,挣钱多少,做父亲的都是有担当的、心境平和的,这样的父亲才能带出心理健康阳光的孩子。

父亲应该知道,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很多爸爸的亲子直觉很正确。妈妈容易患得患失,如果看了太多育儿书反而把自己看乱了,解决孩子的问题没有稳定、清晰的思路,而爸爸对于孩子的离奇想法表示出的欣赏、对于孩子考试分数的宽容态度、对于兴趣班上不上的淡定,更有助于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媒体的作用不可轻视。当微博上一面倒地大赞“贝帅负责抱孩子养家,贝嫂负责貌美如花”的时候,这种时尚会鼓励更多的人争当好爸爸。你看,好莱坞的男星都喜欢挂个孩子在身上,他们单手抱孩子的姿势简直酷毙了;奥巴马总说他觉得最重要的事是陪孩子吃饭;美国街头男人抱孩子的比例是80%;《爸爸去哪儿》这样的节目持续火爆,那些上节目的明星爸爸们人气更旺了……爸爸们,哪一份工作是需要24小时投入的?你真的不能从办公室早离开一个小时吗?

篇8:感恩父母的感人美文

坐在尽容两人的驾驶室中我感觉都快闷死了。为了不打扰爸爸开车我、姐姐、妈妈你挤我一下,我挤你一下的狼狈的到了集场……刚下车就有一阵冷风吹过,我把袄的两边使劲裹了裹:“这是什么鬼天气,本来这个冬天已经够冷了,还刮这么多的风!”“赶紧帮忙卸货出摊,就不冷了!”姐姐皱着眉头说。我带上手套,抬着僵硬的腿爬上了不高的车兜,“把枣箱子搬过来,把茶叶箱子搬过来,把那袋桃酥拿过来……”我又不是机器干嘛这么使唤我,你怎么不来拿!哼!我心里不甘的想。

但没干一会儿,我便跑到车里暖和去了,根本没把赶集当回事,爸爸瞪了我一眼,我这才挪出了车子。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赶集,太冷了,妈妈却告诉我:“我和你爸爸不得为了你和你姐姐挣生活费和学费呀!”我没再吭声:原来他们赶集是为了这个,我本以为他们只是要攒钱买东西……

唉,我忽然觉得欠了他们的,但一辈子又还不清……我便不知疲倦地去搬起了货物……

我们都欠了父母的,我们还不清,我们能做的只能多陪陪他们……

篇9:有关感恩父母的叙事散文美文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生活中,也许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父母发过脾气吧。

我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刚刚开完家长会,妈妈很生气的说,下一回就不给你开家长会,你看那谁谁谁考年级第一,你再看看你,我当时特别生气,就说:“别人好你在怎么不把她抱回来做你女儿,天天拿我和别人比,为什么总是打击我,我也是有自尊心的,一次两次我不以为然,可这都多少次了”就这样又一次的矛盾产生了,我就这样越来越叛逆了。

我们十几岁时会叛逆,会觉得父母在身边唠叨特别烦,但我们必须知道这一点,那都是为了我们好。当我们与父母吵架时,我们会生气甚至会恨。这时我们可否想过父母的心情,父母表面看起来很生气,但心里比谁都难过。我们是父母一手带大的,他们可能会说一些过分的话,而伤了孩子的心。当父母把我们小时候的听话和快乐与现在的我们比较时,我想任谁都会伤心吧!

若我们在叛逆期克制一点自己,不与父母吵架,我想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会和谐好多,在《父亲》这首歌中的几句歌词“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在变老了,我愿用我一生换你岁月长留啊”唱哭了好多人,歌词与真实话一样,正因为它有足够的真实感才能打动那么多人。

上次家长会,妈妈因有事没来,是爸爸来的,等过了一个小时,家长会快结束的时候,班主任说让我们与父母合个影,由组长去拍,我们是第五个,等拍完时,组长说我与我爸爸不像父女,更像是好朋友呢。当时我很开心。我也就下定决心让我们这种好朋友关系一直保存下去。

篇10: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江苏税收洼地可以让企业得到税收政策的奖励:

1有限公司注册,享受增值税奖励地方留存的50%-70%(地方留存50%),所得税奖励地方留存的50%-70%(地方留存40%)。所得税享受次年核定征收的政策,核定利率2.5%。

2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合作企业,这样的企业所得税在我们当地是享受核定征收的,所得税核定利率0.5%-3.5%,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利率0.5%-3.1%,一般纳税人核定利率小于3.5%。都是按照5级累进制核定,出核定征收鉴定表。

篇11:你们的父母在哪里的感恩励志美文

故事的开头和睡美人相似,小公主的生日宴会漏请了一位法力强大的仙女。仙女诅咒这个国家再也不会响起节日的乐声,王宫的城堡将要坍塌,人们将会称这里为悲伤的王国。国王知道这个诅咒有多糟糕——人可以贫穷,但不能不快乐。假如人们悲伤了,世界上所有的钱财都帮不了他。

国王带着小公主,求仙女原谅。这个求字让仙女大吃一惊。

“求”在仙女和魔法师的世界是一个咒语。但是诅咒一旦说出口就不能收回。仙女只好从轻发落:一旦小公主找到一只银色的独角兽,送到仙女所在的南海小岛,整个王国就会得到解脱。仙女警告,所有人,只要踏上小岛一步,将有可能变化成另外的形状,永远留在岛上。

银色的独角兽

公主穿着粗布裙子和拖鞋,在杂草丛生的花园里玩。她刚刚从国王那四处漏风的城堡里出来。这时,她看见了它。

这个小动物一点也不怕人,它爬上围墙的缺口。它的四只蹄子闪闪发光,它的皮毛是白色的,它的鼻孔像乌木,它发出的光带着湿润的气息。最最漂亮的是它的角,那优美的犄角仿佛是珍珠母做成的,就长在它的额头上。

独角兽走过来了,不管它的蹄子碰到什么,都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它走到公主身边,当公主的手指在它长长的、银色的鬣毛中抚摸时,独角兽开口说:“请抚摸我,不要停。”

这是一头微型的银色独角兽。国王派人找遍了全国而不获,现在为什么独角兽自己来了呢?

它听见了公主心里的呼唤。被人需要,就有强大的力量。公主可以带独角兽去见国王吗?只要公主想,就可以。独角兽爱公主,公主可以支配独角兽,只要公主不滥用,否则就是剥夺了独角兽的自由。

出发

公主和独角兽要去南海小岛,路程很远,随时会有危险。你可能想问,仙女为什么不直接施个魔法,把他们接去呢?这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被爱的一方不是自愿前来,爱的一方是不会高兴的。独角兽已经沉睡了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是公主的渴望唤醒了它。它之所以能被唤醒,也是因为有人希望这样。

出发了,公主的玩伴磨坊男孩也在。他们是三个伙伴,

“三”是—个吉利的数字。

流浪歌手

这天,公主和磨坊男孩去城里玩了,独角兽独自在城外的草地上睡觉。它睡得很沉,被一个马戏团主捉住了。马戏团主把独角兽关在广场上的笼子里任人参观。它的皮毛混乱,黯然无光。凡是美的东西,在自由的状态下才美好,独角兽这么说自己。现在广场上一片黑暗,公主掀起盖笼子的麻袋,想要救独角兽出来,可发现笼子上了锁。现在大家需要谁?开锁的铜匠?

公主说,也许是一个吟唱童话的流浪歌手吧!流浪歌手打开过很多把锁——用他的歌声和故事。广场上正好有这么一位。流浪歌手低头吟唱起来,诗歌说的是一头被捕捉的独角兽,它用尖犄角触动笼子上的锁。

锁开了,独角兽走了出来。公主明白了,流浪歌手的诗歌能使人自由,她邀请流浪歌手和他们一起走,但流浪歌手拒绝了。他的歌曲在孤独中产生,如果停下流浪,他就不会有歌声了,他必须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

魔法师

魔法师也想要独角兽。他跟公主和磨坊小男孩谈判。

精彩片段

“你们现在落到我手里,是因为我想得到它。我缺少它。”

“不过它是我的独角兽。”公主说。

“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某个人的独角兽,”魔法师回答说,“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属于别的什么人的。我的和你的,这仅仅是游戏。”魔法师笑着说。

“但是它答应跟着我的。”公主辩解说。

“它是这样做的一另一方面,它坚持不属于任何人。”

“我们想和它一起到仙女那里去,为了让她把我父亲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魔法师让公主不要继续走了,他也能办到,只要公主说一句话:“独角兽归你了!”

“原来你要的是这个!我长途跋涉,虽然是为了把独角兽带到仙女那儿去,但是我不会让独角兽归她所有。我不会把它转让给她。我自己会请求她解脱我的父亲。因为我满足了她的条件,把独角兽带到了她那儿。”

公主和磨坊男孩用请求和感谢,让魔法师放弃了独角兽,并且答应送他们去海岛。“求”这个字是一个咒语。感谢对于一个老魔法师来说,也是一件新鲜事。

巨人

巨人碰到公主、独角兽、磨坊男孩和魔法师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孤独。

磨坊男孩说,能长到这么高真是太棒了!巨人用低沉的嗓音说,谁都不愿意跟他聊天,到谁家他都不能舒适地坐在桌子旁,假如他不把桌子往旁边挪一挪的话。

魔法师想帮助巨人。他想先确定巨人是不是真的不想比别人高大,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巨人开始缩小,先是身高的一半,然后是一半的一半,再是一半的一半的一坐……

巨人自己希望改变,才能让魔法师的法力生效,不过这改变还没有结束。

拜访仙女

到了岛上,魔法师就走了。磨坊男孩先去找仙女,他没来得及说出第四个“求”字,仙女把他变成了鹦鹉。然后是公主去见仙女,仙女没让她说出第五个“求”字,把她变成了小猫。最后是独角兽去见仙女,仙女无法打断它的话语,它代磨坊男孩和公主说出了那个字,独角兽笑了。

“我输了……”仙女喃喃地说,她笑了,她是仙女,她也是魔法师,还是伙伴们路上遇到的其他什么人。

就在同时,打雷了,小岛消失了,仙女消失了,独角兽消失了,小猫消失了,鹦鹉也消失了。公主、磨坊男孩和独角兽又回到了城堡。

现在寻找游戏结束了,新的游戏又开始了。事情总是这样。

篇12:成功父母的家教败在哪里

一天,我接待了来自远方的一家三口的来访。他们是看了我有关家教心理的书,再三请求约定来访的。沟通中,女孩的父母首先倾诉了他们的家教故事:

他们夫妻学历都很高,都在科研单位工作,性格都特别要强,事业上都很成功。孩子的父亲还被国家评为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可是,让他们遗憾苦恼的是女儿的学习怎么也上不去。

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他们邮购了一套有关提高儿童记忆力的训练丛书,并开始了训练。记忆力的训练还真有效果,几次下来孩子竟然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二十几位,他们感到无比的高兴。也就是从那时起,在数学上他们对孩子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但孩子对数字却不敏感。于是,他们对孩子的吵骂就开始了。上了学前班,女儿对数字理解得还是很慢。因此没少挨他们的骂。

他们的女儿今年12岁,读初一,成绩一直都不是很好,现在已完全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尤其对数学的学习已从心理上拒绝了。而且和同学的交往也有问题,据老师反映,她平时很孤独,总是用仇视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一切。由于父母对孩子只看缺点,总是在学习上批评、谴责孩子,使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夫妻俩已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但是,好胜的他们又不甘于孩子学习的落后,就给孩子更多的批评、谴责甚至打骂。结果是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变得更糟糕了。

更让他们痛苦的是,女儿不愿意和他们交流。只要有亲友来家里,她就不让人家走。他们也意识到可能是孩子感到太孤独了,孩子太需要爱了。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他们还是没有给孩子充分的爱,给她最多的是粗暴的打骂。

由于父母的打骂,孩子干什么都没有信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孩子的爸爸说,他们深知把孩子快毁了,心里越是着急,情绪就越是控制不好,一看到她出错就斥责她,斥责后又很后悔。结果孩子的好奇心没有了,想象力也没有了,孩子的性格被他们完全地扭曲了。

听完女孩父母的谈话后,我和女孩的单独交流,大致印证了女孩父母介绍的情况。女孩还特别提到,在家里得到的爱很少,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他们也不愿意听。同时,女孩一再说自己什么都干不好。

为了增强女孩的自信,我引导她找找自己的优点。开始时很困难,慢慢地我帮她找到了很多优点,特别是女孩还当过班干部,获得过“优秀班干部”的称号。遗憾的是,女孩的班干部一职在父母的建议之下辞掉了,而且父母几乎不记得孩子得过“优秀班干部”的称号。我对女孩的长处给予了充分肯定。听到我的赞扬,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坐直了身子。我建议女孩回去继续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并坚持写成功日记。女孩说想提高数学成绩,我们就用自我心理暗示法进行了交流,我建议女孩应该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我会学好数学的。

经过交流,我感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为什么父母的家教却遭遇了失败,让一家人深陷痛苦的深渊?

診断:成功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更大

这个痛苦的深渊,确实是女孩父母亲手制造的。

首先,是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造成的。心理咨询的很多个案一再证明,父母越是对孩子期望过高,越容易扼杀孩子的潜能,压抑孩子的发展。因为过高的期望之下,父母很难看到孩子的长处,总是盯住孩子身上的不足,这样,就会给孩子更多的消极评价,对孩子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案例中,女孩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就是由于父母期望太高,消极的评价太多,通过消极心理暗示而逐渐造成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好比给孩子贴上了一个“你不行”的标签,结果让孩子真的越来越不行。许多孩子的潜能就是这样被父母消极的评价压抑了。再有,由于期望过高,就没有了从容的心态,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急躁粗暴,甚至打骂相加。虽然父母是因为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爱已经扭曲了,给孩子心灵注入的只能是恐怖、压抑、自卑、排斥、冷漠、敌对。于是,亲子关系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扭曲了,对学习更加失去了信心。

与上面一点相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女孩比别的孩子更为不幸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太棒了,太成功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讲可能恰恰变成了一个不利的因素。因为即使孩子父母不直接给孩子加压,父母的成功本身对孩子就已经是一种无形的威压。何况成功的父母比普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更高,给孩子的压力更大。有调查显示,高学历父母一般对孩子采取的是一种更为严格的教养态度,有的甚至近于苛刻。因为高学历的父母常拿自己作为孩子的比较对象,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会比一般父母更高。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通过各种方式的耳濡目染,把这种期望和压力灌输到孩子的心灵之中。结果由于父母对孩子学业的过高期望,过多压力,孩子就像已经得了厌食症一样,得了厌学症。学习没有了一点快乐,还怎么发展?

对策:由衷地赏识孩子

女孩的父母似乎第一次意识到第二个原因,深深地感叹:看来,真的是我们害了孩子!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以平常、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多发现孩子的长处,由衷地赏识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看到希望,自信的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萌发长大。

听了我的建议,孩子母亲想起了一次经历:一次孩子有一道作业题不会,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讲解了多次,孩子终于做对了,她激动地夸奖了孩子,“真棒!”孩子竟然流泪了!那次讲的知识孩子掌握的非常好。

这就是说,孩子需要赏识,成功父母的孩子更渴望赏识。

第二次会话的时候,女孩母亲说,回去和女儿有了第一次亲切地沟通,十几年来第一次那么轻松地交流。通过交流,母亲发现女儿真的有很多可爱的地方:生活自理、帮父母做家务、关心长辈,每次吃饭都先给老人和父母盛饭……母亲似乎第一次发现了孩子的好,心中越发地追悔,泪水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女孩的父亲也说,以后一定要转变对孩子的态度。

由于女孩父母的领悟和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过去失败的家教有了转机。我随后的建议是,对孩子的引导坚持多鼓励原则和小步子原则,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前进。

临别的时候,我又对女孩做了最后的心理支持,女孩自己也增强了信心。

转眼到了学年期末,我听到了女孩的好消息,期末考试有了很大进步,女孩说也越来越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

责编:王敬川

上一篇:没收手机检讨书下一篇:土炕温情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