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与措施

2024-04-14

裂缝控制与措施(共6篇)

篇1:裂缝控制与措施

现浇楼板裂缝的防治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摘要: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住宅发展迅猛,而现有住宅楼面全部为现浇结构,近年来,随着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现浇板出现裂缝机率增大,给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带来矛盾,本文主要论述裂缝的预控措施。

关键词:楼板裂缝措施

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关键在施工,而使用阶段的合理使用也至关重要。

1、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分缝。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案例,又尽可能地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

(1)适当扩大配筋率,能对混凝土收缩及裂缝扩展起一定的作用。

(2)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也能起一定作用。

(3)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4)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小于等于C30,钢筋的使用应力应满足抗裂要求,

(5)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及降低了板的有效抗裂厚度。

(6)重视屋面的隔热设计。

2、施工措施

(1)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优化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设计,加入高效减水剂,适当减小水灰比。

(2)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预埋管线、预留洞口,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板厚、钢筋位置的有效措施。

(3)合理运用各项技术要求,正确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4)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包括和温度两个方面。确定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和撤除时间,温度养护严格按标准执行,要落实专人养护。

(5)模板支撑牢固,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合理掌握拆模时间,模板一定要刷隔离剂,禁止野蛮拆模。施工时楼面必须禁止集中堆载。

(6)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做到严管理、高要求,杜绝管理不严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3、交付使用后的防治措施

(1)住宅竣工后,业主或物业公司要及时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加强管理、保养。

(2)住房装修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禁止用户在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杜绝在楼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严禁集中堆载,防止不合理的装修施工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篇2:裂缝控制与措施

墙体或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摘要:混凝土开裂一直建筑工程常见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开裂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和措施作出一点探讨,包括墙体、楼板、基础等。对常见的裂缝(温度裂缝,结构裂缝、材料裂缝、施工裂缝)做了较浅的研究,裂缝的补救只做了较浅的探讨。

关键词:裂缝、温差、控制措施、约束。

CONTROL AND METHODS OF CONCRETE CRACK

[KEY WORD]: crack、temperature difference、control methods、constraint.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1)结构性裂缝是由于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裂缝;(2)材料型裂缝,是由于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3)施工原因。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过程产生的水化热积累,浇筑后3~4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引起的混凝土膨胀变形,混凝土内部应力表现为压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受基础混凝土膨胀变形仍旧很小。温度峰值过后,混凝土由升温期转为降温期,混凝土开始收缩,内部应力表现为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大,降温引起的受约束的收缩变形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同龄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此外,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时,外部环境温度低或气温骤降期间,内外温差过大在混凝土表面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出现表面裂缝。1.2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包括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这里主要介绍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1.2.1 干燥收缩

干燥收缩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干缩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混凝土受外部环境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性过大,内部混凝土变性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混凝土干缩主要与混凝土水灰比、水泥成分、水泥用量,集料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用量等有关。1.2.2 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是混凝土终凝前,表面因失水过快而产生的收缩,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由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湿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1.2.3早龄期收缩

早龄期收缩特指混凝土浇筑后3d的干燥收缩值(包括干燥收缩),文献【5】的研究表明,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得不到有效地保湿养护,那么早龄期,尤其是第1天内的干缩被大大加剧了

2.外墙裂缝的产生原因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外墙裂缝除了以上介绍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局部设计的缺陷 2.1局部节点设计缺陷

①保温设计中常常忽视对结构挑出部位,如阳光、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隔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靠外墙阳台分户隔墙、檐沟、女儿墙内外侧及压顶等部位的保湿。

②在保温层与其它材料的材质变换处,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极易产生层裂缝。

③窗口周边及墙体转折处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未铺网格布来分散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3.预拌混凝土 预拌泵送属于大流态混凝土,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有塌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的3个显著特点,因此泵送出现裂缝的概率也以往多。

混凝土主要靠水泥水化后与骨料生成人工石,水泥是增强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的化学收缩与水泥的品种、标号、细度、用量有关。随水泥标号提高,细度增多,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总收缩率约为0.04%~0.06%,所以混凝土自身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也是预拌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所在。4.施工因素

4.1 混凝土墙体发生较大的收缩变形

(1)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偏大 C40、C50预拌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为400~500 Kg/m3(2)施工中养护不力 3~7d拆除模板后,没有覆盖或浇水保湿养护(3)水平钢筋配筋率低。

(4)膨胀剂使用效果不佳 掺膨胀剂后,达不到14d限制膨胀率指标,没有发挥出补偿收缩作用。

5.混凝土墙体发生了过大的温度变形(1)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形

再拆模后混凝土显著降温使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随着继续降温和收缩,侧面处混凝土拉应力超过fct,裂缝向纵深发展,直至贯通。

(2)昼夜温差引起的变形 进入9月份昼夜温差11~13ºC直接暴露于大气中的混凝土,因为混凝土存在“传热滞后现象”,考虑混凝土随气温变动出现6ºC的瞬时降温差,经计算混凝土18d龄期的综合温差应力为:δ(18)=1.751MPa δ(18)> fct(18)=1.68MPa(开裂)

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早期裂缝的控制

早期裂缝的形成,最开始是由于初凝至终凝前后塑性裂缝的出现,这类裂缝中宽度较大的部分细小的微裂缝(称为“隐式裂缝”)则容易被忽视,则在其后的干燥收缩过程中,在出现这类隐式裂缝的薄弱部分,裂缝进一步扩展,最终成为“显式裂缝”,即通常所指的干缩裂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缝,由于此时混凝土强度与刚度发展均已相当成熟,因此,处理这类裂缝已不像凝结前后的塑性裂缝那样,可以通过二次抹平等简单方式加以修复。

研究表明,控制这类早期裂缝(包括收缩裂缝与早期干缩裂缝)是有显著效果的

二、早期养护对早龄期收缩的抑制作用 1 早龄期收缩

早龄期收缩特指混凝土浇筑后3d的干燥收缩值(包括干燥收缩),文献【5】的研究表明,混凝土浇筑后早期得不到有效地保湿养护,那么早龄期,尤其是第1天内的干缩被大大加剧了。相对温度的控制

早期养护的关键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性能发展所需的一定湿度环境。周围环境的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早期性能尤其是收缩性能的影响很大。文献【5】研究发现,早期相对湿度降低越多,混凝土收缩增幅越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的早期,控制好一定的相对湿度对混凝土收缩的抑制是很关键的。早期养护为主,材料减缩为辅的裂缝控制理念

对早期的自收缩比较大的混凝土,如掺细硅灰的高强混凝土来说,早期保湿或密封养护能大大降低早龄期的干缩,但对自收缩意义不大。那么在养护尽量做到位的前提下,在辅以适当的材料减缩措施便显得更为合理。因此,针对高强度混凝土这类自收缩较大的混凝土,提出“早期养护为主,材料减缩为辅”这一控制理念,早期养护为主是因为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降低绝大部分发生在早期的干缩,因为这部分干缩通常是早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而早期的自收缩往往是在干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其对总收缩的叠加效应最终加速了裂缝的产生。

三、结构约束

混凝土结构在温度与收缩变形时遇到的约束有两类:一类是配筋构件中钢筋对混凝土产生的所谓约束,另一类是由于结构的超静定结构而引起的外约束

钢筋对混凝土的自约束主要是对收缩变形的约束,而温度变形并不受到约束,因为混凝土与钢筋有着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如果配筋不合理,则可能产生很大的自约束应力而产生严重的开裂 1.抗裂钢筋

实践证明,通过增加直径较小,间距较密且均匀的抗裂钢筋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及收缩裂缝是一条有效地途径。2.膨胀混凝土

使用膨胀混凝土的关键是14d的蓄水养护以及其后的保温、保湿、防风养护及至使用过程中的潮湿、小风环境。掺膨胀剂可以使混凝土在水中或高温环境产生较大的膨胀,但它并不能阻止普通环境下的干缩的发生,只是对干缩有一定的补偿

四、后浇带

后浇带的工作原理是“先放后抗”,但关键是“放”。因此在冬季最冷月之前2个月或2个月之前,这段气温逐渐下降过程中后浇带的大体积混凝土中使用后浇带,会使其发挥最大的“放”的效用,即可以“放掉”掉全部水化热产生的负温差变形又可以“放”掉30%左右的混凝土收缩变形,还可以“放”掉近2个月的季节负温差变形。

五、掺加聚丙烯纤维

参加聚丙烯纤维,可以大大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加入混凝土中的纤维有阻裂效应,能延缓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减少及细化裂缝。

聚丙烯纤维参入混凝土;能满足以下要求:(1)能适应较强的碱性环境;(2)暴露在大气中,能耐阳光照射及防老化;(3)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能满足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要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求,能在水泥混凝土中快速分散均匀分布;(4)与混凝土有良好的粘贴力,能起增强作用。1.提高混凝土抗塑性收缩的能力

聚丙烯纤维加入混凝土中,纯粹是物理作用。纤维的主要作用是从混凝土浇筑到硬化前,混凝土尚未产生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收缩的应力导致微裂缝,加入纤维可以部分抵消内部应力,抑止微裂缝产生和发展

纤维加入可以改善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当裂缝发展与纤维相交时,纤维可抵消部分或全部应力,加入的纤维呈三维无规则分布,有助于消弱混凝土的塑性收缩,收缩的能量分散到每M3数千万条具有高抗拉强度和相对低弹性模量的纤维单丝上,有效地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抑止微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无数纤维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乱向支撑体系,有效阻止骨料的离析,使混凝土粘聚性好,从而阻止了由于干缩引起的裂缝产生,所以掺加聚丙烯纤维,使混凝土内部有害裂缝(裂缝的宽度大于0.05mm)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混凝土渗透性降低,不易碳化。

六、提高预拌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1.抓好混凝土原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减水剂、掺合料 2.混凝土水化热引起裂缝的预防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化热产生的升温较高,降低幅度大、速率快,使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施工前应计算升温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确保工程质量,预防和控制措施如下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如夏季降低水温,粗骨料遮阳防晒,并洒冷水降温;细骨料遮阳,散装水泥提前储备,避免新出厂水泥温度过高。采取以上措施限度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2)夏季 对罐体喷冷水降温,混凝土泵送管道遮阳防晒 3.2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①选择中低热品种水泥,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②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③高效减水剂;④掺加缓凝剂; 3.3掺加UEA膨胀剂

掺入UEA膨胀剂,在最初14d潮湿养护中,使混凝土体积微膨胀,补偿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产生的收缩裂缝

3.4 采用二次抹压技术

在混凝土初凝前1~2h ,用长刮板摊平表层泥浆,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结合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随后铁抹子压实收光,防止水分过快散失而出现干缩裂缝。

七、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浇筑基础底板,楼板等外露混凝土表面;若无恰当措施极易失水过快产生干缩裂缝。1. 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条件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d。

2墙、柱、梁的侧模过早拆模,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表面刷养护液,冬季施工时,上述构件拆模后,表面挂草帘养护

3根据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公式:混凝土伸缩缝间距越小,温度收缩应力越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大多靠设缝的办法来解决开裂问题,然而温度应力与缝间距并不呈线性关系,只是在较短的间距内而引起漏水,同时对抗震不利。因此应设置合理的缝间距,同时处理好缝间距防水问题,保证缝间结构的整体性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沉降收缩裂缝

该裂缝一般多沿主筋通长方向,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常在浇筑后发生,硬化后停止。裂缝产生原因是浇捣后,骨料颗粒沉落,水泥浆体上浮,受到钢筋或埋设件或大骨料的阻挡,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另外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沉落不均匀造成开裂。防治措施如下:(1)可采用稠度适当的低流动性混凝土(2)加强混凝土振捣,不能漏振;(3)对于断面相差大的结构物和混凝土剪力墙孔洞口处,先浇筑较深部位,静止1~2h。让混凝土沉降后,再与断面或孔洞上部混凝土一起浇筑;(4)初凝前两次振捣和两次抹压混凝土表面

设计方面:(1)基坑底板高低错落处及底板,墙板交接处应增加构造钢筋,防止裂缝开展;(2)墙体抗裂钢筋的位置;为了提高墙体混凝土的极限抗拉伸能力,增强其抗裂作用,墙体水平构造的钢筋选用细而密的配筋方式。

墙体膨胀加强带部位还要设置温度应力补偿钢筋。温度应力补偿钢筋应垂直于膨胀加强带方向并且直接绑扎在墙体立筋外侧,其设置间距墙水平钢筋间距的2倍(300mm)

5、缝的设置

(1)缩缝,防止混凝土不规则收缩开裂;(2)隔离缝,防止地面与其它结构间不同沉降引起地面开裂;(3)施工缝,防止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断处的开裂

缩缝的设置不是为了限制混凝土开裂,而是为了控制其开裂的形式,使裂缝的展开有规律,因此缩缝、切缝的时间必须很好控制,一般在混凝土浇筑以后的4~12h。不得晚于12h。缩缝的间距一般为地面厚度的6~24倍,若要扩大缩缝间距,可考虑在地面层内配置钢丝网。

八、施工技术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浇筑 为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采取下列措施;(1)降低如墨温度,特别是夏季施工,首先控制混凝土出盘温度,其次用草袋或者麻袋包裹混凝土输送管道,并浇水降温;(2)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小于500 mm 2.1浇筑季节

考虑徐变影响后,夏天浇筑混凝土,1个周期时构件中有较大压应力存在,且在浇筑混凝土后5年内逐渐增大。这说明在冬天浇筑混凝土只能减少结构中的温度拉应力,并不能从根本消除温度拉应力的存在。而且由于徐变随加载龄期不同发生的变化,使产生最大季节温差拉应力的浇筑时间不在每年的温度最低点,而是各自前后向后推迟了1个月。因此为了降低季节温差在结构中产生拉应力,可尽量选择2月或近2月的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免8月或接近8月的时间 3.混凝土养护

(1)保湿养护 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防止表面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养护。特别对于掺入UEA膨胀剂的混凝土,在最初14d内,必须潮湿养护,方能保持膨胀剂发挥膨胀作用

(2)保温养护 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确定中心最高温度,按温控技术措施,确定养护材料及覆盖厚度和养护时间。保温目的:(1)减少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少内外温差;(2)延缓散热时间,控制降温速率,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弛,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养护一般不小于15d(3)在常温季节 混凝土终凝后也可采取蓄水养护的办法,替代前两种个保温保湿的养护办法。根据混凝土内外温差数据,及时调整蓄水高度

保温养护还应注意两点(1)养护期间随时观察混凝土表面潮湿度,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2)保温和保湿措施应兼顾考虑要综合考虑水化热温升。施工季节,模板等因素,实时变换养护方法。夏季施工,缩短带模养护时间;春秋季施工,白天保湿夜间保温;冬季施工,前期以保温为主;拆模后不宜向混凝土表面浇水,改用喷雾,或挂上草包、麻袋后洒水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措施

4.改进施工工艺 ①表面及时处理 在混凝土初凝前1~2h ,用长刮板摊平表层泥浆,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结合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混凝土初期收缩裂缝,随后铁抹子压实收光,防止水分过快散失而出现干缩裂缝。

九、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原材料碱含量限值和使用量是控制混凝土最大碱含量的首要条件,从3个途径加以限制;(1)使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用量;(2)不用或者少用含碱的外加剂,控制其引入混凝土含碱量不超过1Kg/m3;(3)不使用含NaCl和KCl的砂,石骨料和水;掺加一定量粉煤灰、火山灰质等活性掺合料,可有效抑制碱-硅酸反应。

结语

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普遍存在,在实际很难控制和防止。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也出现了许多无缝的构筑物,对以上混凝土开裂的因素作了一些分析,在工程的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用单方面的方法控制意义和效果不大,综合各因素的处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相信随着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进步在以后的建筑物中无缝结构会普及。

致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笔者也即告别熟悉的**********的校园。本文得到指导老师的细心知道,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审阅我的论文并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在此再次对老师的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对*****年以来教导和鞭策过学生的老师,是各位老师的教导才有了学生今天的收获,谢谢!

参考文献

篇3:建筑主体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一、砌体结构裂缝

(一) 裂缝产生的原因:

既有地基、温度、干缩, 也有设计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最为常见的裂缝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 以及由温度和干缩共同产生的裂缝。

1. 温度裂缝。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 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 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 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 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 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 中间渐小, 顶层大, 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略有变化。

2.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及其他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砖, 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天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

3. 温度、干缩及其他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 面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两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 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二) 砌体裂缝的控制

1. 裂缝的危害和防裂的迫切性。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 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 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的进展, 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 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 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 (限值) , 是一个宏观的标准, 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 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 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 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 (墙体) 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根据德国资料, 当裂缝宽度≤0.2mm时, 对外部构件 (墙体) 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对砌体结构来说, 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 裂缝宽度>0.3mm, 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 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三)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 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 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 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 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的来说, 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 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 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 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 针对构造措施, 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 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 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为潜在的, 尚无结构安全问题, 不涉及到责任。

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主要有两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 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 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 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 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由此可见, 《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 如温度区段限值, 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 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 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 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 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 (变形缝) , 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 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 又能隔声和防风雨, 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 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 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 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 从0.03%~0.2%, 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 (含钢率) 和效果, 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四)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 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我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

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 宜采取下列措施:

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1) 设置控制缝。 (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a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d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e竖向控制缝, 对3层以下的房屋, 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 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f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 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g控制缝作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 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 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 设置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 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 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 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 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 上下不小于3mm, 外侧小于15mm,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 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 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 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 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 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 墙体的顶部; (3) 窗台的下部; (4)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 也不宜小于800mm; (5) 配筋带的钢筋, 对190mm厚墙, 不应小于2ф12, 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 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 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能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 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 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 配筋不应小于410; (10)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 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 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一) 裂缝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 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 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 抗拉强度低, 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 流动性好, 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 此时, 砼脱水干缩时, 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 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吸水量大, 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产生裂缝。

3.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 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 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 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 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 因昼夜温度大, 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4.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 承受弯、压、拉应力, 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把板面负筋踩弯等, 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 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 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5.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 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 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 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 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 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十几年来, 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 提高设备利用率, 节约能源, 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低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暴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三) 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 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 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他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篇4:裂缝控制与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1. 前言

目前,裂缝是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最主要也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当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时,温差将产生应力和变形从而形成裂缝。据有关资料统计,几乎80%以上的裂缝是由于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正常使用极限时而产生的。砌体结构所采用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但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例如:墙体风化腐蚀、渗漏、抹灰层脱落和耐久性能的降低等),从而导致建筑物承载能力的降低、整体刚度的减小、抗震性能的降低等。因此,研究砌体结构温度应力下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对温度应力实施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2. 温度裂缝的种类和成因

(1)内外纵墙和根墙的“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而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呈“八”字形。当温度升高时,屋面板伸长比相应砖墙伸长大,使顶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大体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越差,屋面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越大,裂缝越明显。

(2)窗台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时,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窗口出现对角斜裂缝隙。当温度升高后屋面板伸长对墙产生水平推力,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外墙在水平推力作用发生侧向弯曲而导致开裂。

(3)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屋面板底部,顶层QL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裂缝有时贯通墙厚。当升温时,屋面板对顶层QL及墙体产生推力,降温时,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墙体抗拉墙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

(4)女儿墙裂缝。不少房屋女儿墙建成后发生侧向弯曲,女儿墙的根部和平屋顶面交接处墙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造成女儿墙开裂,房屋的短边裂缝比长边明显。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钢筋砼屋盖和屋面的水泥砂浆面层,在气温升高后的伸长比砖墙大,砖墙相对阻止屋盖结构和水泥砂浆面层伸长,因此屋盖结构和砂浆面层对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温差越大房屋越长,面层砂浆越密越厚,这种推力越大,墙体开裂越严重。

通常情况下,温度裂缝危害并不大,但对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外观影响较大,给住户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特别是对商品房销售影响较大,如遇到地震或水平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导致房屋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3. 砌体温度裂缝的特征

(1)根据砌体材料的特征和砌体结构的特点,墙体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在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加以控制。

(2)温度裂缝大多分布在顶层,一般楼层分布不多,出现的方式有:墙体水平缝、墙体斜缝和窗角缝。

(3)温度裂缝的发展特征。大多数工程在主体竣工时即已出现温度裂缝,但由于未作粉刷与装修,一般不易被发现,大多数在工程竣工2~6个月内被发现,特别是经过夏、冬较大温差之后,但一个冬夏后又逐渐稳定。

(4)温度裂缝对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的影响。一般不影响安全,但裂缝引起的建筑物渗漏,可能导致钢筋锈蚀,结构承载能力下降,缩短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使其耐久性降低。

4.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4.1在工程施工实践过程中,主要以“防、抗、防”的设计理念来防止结构裂缝,有的体现在现行的各种规范之中。如《砌体规范》GB5003-2001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二条:一是第6.3.1条,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二是第6.3.2条,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增加构造措施等方法。《砌体规范》的其他抗裂措施,如在相关墙体及部位增加钢筋,采用粘结性好的砂浆,不仅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砌体结构的,而且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混凝土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也是适用的。

4.2对于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通风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混凝土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混凝土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7%,该配筋率既可抗裂,双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4.3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墙体温度裂缝,并提出如下建议:

(1)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第6.3.1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顶层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宜控制在10~15m.。

(2)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以减少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达到减少屋盖温度,达到减少屋盖变形总量,减轻板(梁)、墙交接面变形裂缝灾害的目的。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屋面由平顶改成坡顶,并从建筑功能考虑,充分利用坡顶层,提高使用率,减少建设单位或开发商成本。

(3)改进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组砌按规范接槎,砌筑砂浆必须饱满,加强墙体的整体性。顶层砌体及女儿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4)顶层砌体门、窗洞口加小构造柱、小圈梁,与建筑物构造柱、圈梁连接为整体,以改善应力集中现象,以强度、变形性能优于砌体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抵抗温度应力,减轻顶层端部门窗洞口开裂现象。

5. 温度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温度裂缝,不要忙于及早处理,等观察一个热胀冷缩周期,裂缝不再产生新的变化时再采取处理措施。鉴定裂缝是否稳定方法: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玻璃纸。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已基本稳定,不再有较大发展可能性。

(2)当细小裂缝不影响使用时可不修补,当裂缝造成墙面渗水,可采用嵌补密封胶或水泥浆处理。

(3)对于裂缝较多且穿墙,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给用户造成不安全感时。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46@200或6@500钢筋网片,两侧网片用铁丝固定后,用水泥砂浆外部抹面处理。

6. 结束语

篇5:裂缝控制与措施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2.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3.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1)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面外墙相邻的楼板;

4)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6.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7.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8.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二、材料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0C。

2.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4.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8.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9.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10.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11.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12.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三、施工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2.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3.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_不得不少于2只);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_不得少于3只)。7.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0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11.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篇6:预防裂缝控制措施二十条

第一条 原材料质量控制

1、必须使用合同约定品牌的水泥、水泥强度不低于32.5MPa,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应经现场复验。

2、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塌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楼板混凝土的最大用水量不超过180kg/m3,塌落度现场检测符合要求。

3、填充墙砌体用的烧结空心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规格应一致,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龄期不得小于28天。

4、抹灰工程使用中砂(渠河砂和湖北砂),平均粒径0.35~0.5mm,含泥量不大于3%。严禁使用“长江砂”。

5、禁止使用“微沫剂”、“砂浆王”、“石灰精”等有机塑化剂。

6、抹灰层中加强用的热镀锌钢丝网,钢丝直径0.7mm,钢丝网网目规格:内墙不同材质基体交接处用12.7mm×12.7mm、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的内外墙面抹灰满挂用20mm×20mm。

7、外墙面贴瓷砖时,外墙保温抗裂层中用钢丝直径0.7mm、网目12.7mm×12.7mm的热镀锌钢丝网增强

8、外墙面刷涂料时,外墙保温抗裂层增强玻纤网格布:普通型网眼4 mm×4mm、单位面积重量≥160g/m2。外墙面为涂料的首层抗裂砂浆中的增强玻纤网格布采用加强型网格布,网眼6 mm×6mm、单位面积重量≥500g/m2。

9、腻子采用弹性耐水腻子,腻子粘结强度≥0.6MPa。

第二条 大体积混凝土防开裂控制措施

1、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方式,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1、楼(屋)面板采用普通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2、在阳角、阴角板块和较大面积板块的四角部位上、下板筋增设与对角线平行的放射钢筋,上侧钢筋放在负筋上面,下侧钢筋放在板下部钢筋下面,防止楼板四角部位产生45°斜裂缝。

3、屋面板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分离式配臵钢筋的楼板面应设臵抵抗温度和收缩变形的钢筋网片,网片钢筋与板面负筋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4、楼板中暗埋PVC线管时,线管应尽量布设在板厚中间,在垂直于线管方向设臵防裂短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不小于防裂短钢筋直径的30倍。

5、梁板混凝土结构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止模板受荷载作用产生下沉和变形,避免梁板砼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前因模板下沉变形而出现裂缝。

6、大跨度的梁板(跨度≥4000mm)模板必须按跨度的1‰~3‰起拱,防止梁板结构出现下绕而开裂。

7、楼(屋)面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楼(屋)面板的厚度和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板的上层钢筋必须用铁马凳进行支撑,其纵横间距不大于700mm。

8、浇筑混凝土时应铺设跳板作为施工人员的走道,严禁施工人员在钢筋网片上踩踏。安排专门的护筋人员,及时对被踩踏变形的钢筋进行修复,确保板截面的有效高度。

9、楼板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在混凝土初凝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收浆。严禁在浇筑混凝土时向混凝土表面冲洒清水。

10、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在混凝土达到初凝时即可进行混凝土的保湿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变形裂缝。

11、混凝土浇筑后,避免过早上人踩踏、集中堆放钢筋钢管等材料而人为地造成楼板开裂。

4、在高度大于4米的墙体中部设臵通长的钢筋混凝土加强带,加强带钢筋与框架柱墙锚固连接。

5、墙体拉结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拉结筋外露长度1000mm或伸至门窗洞边。后臵拉结筋钻孔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4~6mm,锚固深度不得小于100mm。

6、砌筑时砌块应错缝搭砌,严禁形成通缝。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1/3。

7、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高度200mm的空隙,待填充墙砌筑完、砌体灰缝砂浆凝固、至少间隔7天后,再用实心砖斜砌抵紧,斜砌顶砖斜度45°~ 60°,两侧缝隙用砂浆填塞密实。

8、门窗过梁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厚度及宽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过梁两端的搁臵长度不小于240mm,防止过梁上口墙体开裂。

9、填充墙砌体砌筑前块材应提前2d浇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10、填充墙砌体的灰缝厚度和宽度应正确,砂浆饱满度应应符合规范要求。空心砖砌体的汇丰为8~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分别为15mm和20mm,灰缝砂浆饱满度≥80%。

11、屋面结构完成后,及时做好屋面隔热层,防止屋面梁板受烈日照射后过量温差变形引起顶层砌体产生应力裂缝。

第七条 女儿墙开裂的控制措施

1、在工程设计中,对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限值时,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根部与屋面结构连接,顶部与压顶连接。构造柱间距视女儿墙高度情况把握,一般宜控制在3m左右。

2、女儿墙泛水阴角部位应加强防水处理,采用柔性防水层时,应在阴

1、不同材质基体交接处、暗埋管线开槽处,采取挂钢丝网的防止开裂措施,钢丝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并应将钢丝网在不同的基体上固定牢固,钢丝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并进行隐蔽检查验收。

2、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必须采取挂直径为4mm间距200mm的钢筋网片,并用细石混凝土浇灌。

3、当基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内外墙面抹灰前墙面满挂钢丝直径为0.9mm、网目为20mm×20mm 的热镀锌钢丝网。加强网必须固定平整牢固,固定点每平方米不少于6个,加强网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

第十一条 防止抹灰层空鼓开裂的控制措施

1、SPU防水层施工时,严禁掺加汽油和柴油等有机溶剂,保证防水层粘结强度。

2、砌筑完成至抹灰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0天。

3、严格控制墙面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确保抹灰厚度基本一致。

4、抹灰施工应分层进行,普通抹灰每层厚度宜为5~7mm,总厚度宜为15~20mm。各抹灰层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大于24小时,应待前一层抹灰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不得连续流水作业。

5、抹灰前认真进行基层处理,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和松散的灰皮等应清除干净。

6、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湿润。砖墙基层一般浇水2遍,砖面渗水深度8~1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应提前2天进行浇水,每天2遍以上,使渗水深度达8~10mm;混凝土基层吸水率低,抹灰前浇水可少一些。

7、在抹灰前,对光滑的混凝土墙柱面进行人工凿毛,涂刷界面剂或胶质水泥素浆。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涂刷一道专用界面剂或胶质水泥素浆。界面处理后随即抹底灰,不得在水泥素浆干燥后再抹灰。

砂浆,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然后抹第二遍抗裂砂浆至设计厚度。在抹抗裂砂浆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滴水线。

9、沿建筑物竖向每层设臵分格缝,分格缝宽30mm、深10mm。

10、抗裂砂浆固化干燥后必须及时涂刷高分子乳液防水弹性底层涂料。

第十三条 装修施工阶段的楼板裂缝控制措施

1、禁止装修施工时破坏原有结构。

2、杜绝在楼板上开槽、打洞,在楼板下剔凿线槽。

3、严禁在楼板上集中堆放水泥、石材和地砖等材料,避免楼板荷载超过限值而引起楼板裂缝。

第十四条 墙面贴的确良布防止开裂的控制措施

1、墙面批刮腻子前,在水电开槽处、抹灰裂缝处贴的确良布,防止装饰腻子及涂料层开裂。

2、的确良布和胶水进场时,应检查布和胶水的质量。的确良布应整体平整、结实、密度合适,双手用力往两边拉扯布,不出现拉丝、裂口为合格。胶水应选用白乳胶,检查时应无刺鼻气味。

3、在贴布之前,应将墙面的浮灰、油污清理干净,并保证墙面平整无凹凸。

4、的确良布在槽或缝的两侧粘帖宽度不小于150mm。

5、的确良布贴上墙后,用抹子适当用力把布刷平,保证让布和墙之间粘帖牢固,不致脱落。

6、胶干后,先在贴布范围找补腻子,然后墙面满刮腻子。

第十五条 装修板面接缝开裂的控制措施

第十八条 室内墙面及天棚涂料裂缝控制措施。

1、涂料施工温度应符合不同涂料的施工条件要求。乳胶类涂料施工时温度应在5℃~35℃,避免乳液不能形成连续涂膜造成龟裂,遇水或湿气而脱落。

2、涂料在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掺水量必须满足产品说明要求,且掺水量不得大于15%,避免涂料因水分蒸发而产生细小沙眼。

3、墙面涂料涂刷不少于2遍,第二遍涂刷应在第一遍涂料完全干后方能进行,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

第十九条 外墙腻子及涂料质量控制措施

1、外墙腻子必须是弹性耐水腻子,外墙涂料应选用弹性外墙涂料,腻子和涂料的品牌、颜色必须符合合同约定和设计的要求。腻子粘结强度不小于0.6MPa。

2、腻子、涂料拌合时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控制水的掺用量,并应搅拌均匀。

3、做好外墙防雨水措施,严禁在雨天进行腻子及涂料施工。

4、腻子应满刮2遍,间隔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层腻子厚度0.8mm~1.0mm。

5、待腻子干燥后砂纸打磨,涂刷封闭底漆。

第二十条 做好成品保护

1、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严禁重物撞击破坏。

2、楼板混凝土初凝后及时喷水保湿养护(24小时),正常养护不得少于7天,不能过早上人踩踏和集中堆放重物。

3、砌体砂浆达到强度前,严禁碰撞扰动砌体。

4、砌体中埋设线管时,必须使用工具切割后轻凿管槽成型。

上一篇:擦自行车100字作文下一篇:婚博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