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学习精神

2024-05-24

十九大学习精神(精选11篇)

篇1:十九大学习精神

学习十九大心得体会: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  结合实际工作谈感受

www.5y

kj.co

m 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开篇,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处处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导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永不改变的初心,就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宗旨。

大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想要实现,必须脚踏实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干出来,因为实干方能兴邦,所以作为分厂运转班班长,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绝对不能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遇到问题退避三舍的消极工作态度。面对生产上出现的困难,要勇于面对,敢于承担。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会还提出美丽中国四大举措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在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四分厂本身就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先锋队伍,我们一直在处理着污染极大的矿井尾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一方面。为十九大提出的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九大已经为我们铺开了宏伟蓝图,倍感振奋,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水厂职工,唯有坚守心中理念信念,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增强自身工作本领和素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绽放不一样的青春。带领运转二班为供水四分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www.5y

kj.co

m

篇2:十九大学习精神

学习十九大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踏上新征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昂首阔步新时代,顺利答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考卷”,广大党员必须以“赶考”精神迅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精神动力、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

学出一份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第一品质,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入党之时都曾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要“对党忠诚”。但入党后,一些党员干部却经不起考验,淡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信仰丢失、精神迷失,最终跌跟头,教训发人警醒。广大党员必须学会时刻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铸就忠诚之魂。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学出一份自信。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就是感受中国共产党强烈自信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5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内生产总值由54亿元增长到8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包括8900多万党员在内的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与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矢志不渝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学出一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吹响了踏上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的嘹亮号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不是一路平坦,也有险路弯路;不是一路鲜花,也有荆棘野草,各种风险和挑战横在前进前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尚未结束,“四种危险”尚且存在,广大党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要以铁一样的肩膀扛起铁一样的责任,切实把十九大各项要求牢牢记在脑中,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地把十九大的各项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篇3:襄阳散办专题学习十八大精神

11月20日, 湖北省襄阳市散办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这次专题会议主要学习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这篇报告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 在深刻总结过去十年奋斗基础上,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散办党支部书记窦选平同志主持专题会议, 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 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各方面的工作, 结合自身工作, 对照目标,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篇4: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与会同志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结合学习王珉同志在传达党的十七大精神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家在发言中纷纷表示,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和促进本届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好充分准备,以实际行动为实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王云坤在会上说,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十七大确定了重大理论体系,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修改了党的章程,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深刻领会好十七大的精神,自觉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和谐社会,切实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米凤君在发言中说,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重要文件,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同时,要紧密联系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大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注意谋大事,要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工作的大局,结合人大工作的实际,使人大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从人大的定位和特点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篇5:十九大学习精神

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四年级一班 王浩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带着渴望和期盼,怀着激情和敬意,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倍感骄傲,尽管我对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点不太理解,但我知道祖国的强大,才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强盛寄托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向习爷爷对我们少年儿童成长提出的殷切希望那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从小要学习做人。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责任。我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少年儿童人生的脊梁。我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新时代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从小要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祖国的繁荣昌盛不会从天而降。伟大祖国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我们长大了,生活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动手、勇于创新的小能手。将来用我们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创造祖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十九大设计的宏伟蓝图,与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今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要用心读书,还应该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发展,从小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在党的指引下,做一个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少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篇6:十九大精神学习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胜利召开,报告共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等13部分,学习完十九大基本内容后,其主要精神内涵可以总结为四个词、十二个字,即新时代、新目标、新思想以及新征程。对于我个人而言,因为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的缘故,感触最深的当属新时代,因为新时代里的中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回顾以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由于长期动荡未得以发展等原因社会生产及经济情况十分落后,那个时期中国人民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重要的,而想要保障人民生活就必须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我国就把经济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一步步实现人民温饱并像小康社会前进。

站在今天,改革开放30余年后的中国,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迅速,实现全面小康是指日可待之事。当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其主要矛盾亦已转变,在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之后,我国面临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不平衡发展主要是指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以及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则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民生领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等方面。

追溯历史并立足于当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发展实际情况的不同做出的明智判断—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转变,这将使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党的正确领导中将带领我国走向共产主义。如今,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紧跟党的旗帜,以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为重点,这将是我们实践的理论依据。首先,基本国情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牢记国情这一根本未变就是要提醒我们发展仍是硬道理,有所改变的只是发展要求的进步,从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产生了“量”到“质”的转变,我国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增速这一数量要求,而是在保持平稳增速的同时讲究发展的质量,这就与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不谋而合。所谓高质量的发展,就是指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入手,努力实现平衡且充分的发展。其次,人民需求的转变,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由物质文化需要至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美好”二字的不同,美好是好但又优于好,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从字面理解就能初步体会到这是一种让人向往的状态,而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而言,则表达的是中国人民除了对于物质文化需要之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只有二者同时得以满足才能到达美好之状态。最后,发展重点转变,即我国新时代会随着解决新矛盾而转变发展重点或是发展方式。根据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及不充分之体现的各个方面,我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至各个击破。

展望未来,我坚信这一主要矛盾得以解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一问题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脚步变得不再是难题,而作为中国人民的我们终将会感受到“美好”的状态。当然,我国仍处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而且我国将长期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在达到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路上也定会遇到荆棘,发展从来不会是一帆风顺,但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共产主义终将到来。

篇7:十九大学习精神

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以十九大精神为灯塔矢志初心做好当下

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十九大报告句句干货,总书记坚强有力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掷地有声的话语,代表着中国底气、中国自信和中国风格。

大海上航行的船只,看到灯塔的光芒,就能找到靠岸的坐标,十九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未来航向的灯塔,共产党员、各级党组织要以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XX年10月18日,人民大会堂里,总书记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让全国人民都获悉了十九大带来的信号,于我而言,这个信号,便是同万千党员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不断锤炼党性。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党员的身份是一种特别的标签,它既不是一种炫耀的资本,也不是高人一等的筹码,反之,党员的身份意味着要不断鞭策自己,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十九大精神深刻内涵,绝非一遍两遍就能领会,需要反复读、反复学、反复想、反复用。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实践中磨砺、养成坚定的信念,关键时候经得起考验,才能呼应十九大精神的历史召唤、历史需要。

不断标测差距。高山景行,善贷且成,唯有不断的向书本学习、向标杆学习、向榜样学习,才能知耻而后勇,知难而后进。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便是不断寻找差距、从善如流的过程,献礼十九大的《辉煌中国》《大国外交》《还看今朝》等电视专题片,是蕴含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教科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激励我们攀登高峰,师他人他地之长技,长我家我地之本事。报告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是一个标尺,“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也是标尺,十九大新党章更是标尺,心有“标尺”行不乱,也是对党员律己修身最为明确的要求。

篇8: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与实践

1 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 集中了全党智慧, 凝聚了各方共识, 反映了人民心声, 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使命, 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 内容丰富, 意义深远。

1.1 高举一面旗帜

报告指出,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 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20世纪8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确立一套理论

十八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全党和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就为中国社会未来真正又好又快发展, 为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 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 全面发展观;第三, 协调发展观;第四, 可持续发展观。

1.3 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小康社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十八大报告指出,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非常明确, 非常具体, 非常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 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 (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 (或总支出中) 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 一个国家越穷, 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 (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 随着国家的富裕, 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 m2;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1.4 强化一个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章节进行了论述。报告中还使用了许多诗意的语言,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由当代人学家张荣寰于2007年4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具体概念和相关理论, 认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 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 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ecological civilization照临四方曰明) ,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5 提出一个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一个是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个是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软实力” (Soft Power) 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990年, 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 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中译本《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一书, 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 但是在信息时代, 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美国之所以能够将各种文化产品连同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行销全世界, 除了国力的支撑外, 主要依靠的就是语言优势, 这也是美国的软实力“依然强大”的一个重要表征。

在我们看来,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与前苏联的克格勃, 电影007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 但实际上, 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 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举办讲座和研讨会, 创办学术刊物, 开设图书馆, 资助学者互访, 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

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 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6.5%, 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的份额中, 日本和韩国各占10%和3.5%。其中, 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占美国GDP的25%左右。

亚洲正在崛起, 其动向大致有三:一是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二是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欲与中国的“孔子学院”抗衡;三是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 似乎在“龙象之争”中印度已然高出一筹。

东亚的日本是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早在1985年, 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之时, 就试图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最终走向“文化大国”。

印度在软件工业和区域特色文化方面已经拥有了世界性声誉, 而其通过科技、军事、文化获得全球扩展的心思也不可不察。

从1985年日本的文化输出到1998年韩国的文化输出, 其间我们中国重点在发展经济,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世界新格局有所调整, 怎样让中国人信服自己的文化, 然后才是拿什么让世界人民欣赏。论实力, 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二, 但论观念和策略, 中国却没有跟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在推进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有更多的作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十八大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非常必要的。

2 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确定了新的宏伟目标, 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 神华集团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朔黄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 是神华铁路板块中的重要一环, 使命光荣。朔黄铁路肃宁分公司党委更要结合实际,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 落实公司、公司党委各项要求, 扎扎实实推进分公司科学发展,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2.1 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

近年来, 分公司党委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 有效地利用周一上午生产交班会后的时间, 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 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在学习方法上变集中听讲为集中听讲与共同研讨相结合以共同研讨为主, 在学习记录上变只记录学习内容为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相结合以心得体会为主, 同时领导班子相互对每个成员的学习记录进行书面点评。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后, 我们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方法, 同时要将分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这种创新方法在站区支部学习中进行推广, 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和党员的培训教育, 力争使十八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不断消化吃透。

2.2 深入开展“两下三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今后, 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要求, 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关管理人员的“两下三同”活动, 在去年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修改实施细则, 不断完善讲评和考评制度, 促进“两下三同”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2.3 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 就是要扎实推进文化强企建设,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两年来, 我们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的“幸福在朔黄”主题教育活动, 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尝试。2011年分公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安全在朔黄, 奉献在朔黄, 幸福在朔黄”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宣传教育活动, 2012年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以“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助人为乐、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幸福在朔黄”活动, 成立了“幸福基金”, 基金来源于全体员工的捐助, 主要用于分公司员工及员工家属, 另外辐射社会, 用于社会上的慈善事业, 2012年10月19日“幸福基金”正式启动, 基金用于救助身患脑瘤的肃北站区员工高忠杰。同时开展兴趣小组、人人唱红歌、主持人比赛、朔黄才艺秀等活动, 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结合自身工作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的工作者, 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思想, 扎实工作, 奋力进取, 为实现神华集团五年经济总量再翻番、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 提炼出了“高举一面旗帜、形成一套理论、明确一个目标, 强化一个建设、增强一个软实力”的十八大精神实质, 进而联系实际, 提出了“不断创新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两下三同’、深化‘幸福在朔黄’活动”等新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篇9:学习十七大精神,投身新课改

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人说,传统课堂中教师相当于唱独角戏的新闻播音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则是穿针引线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带着激赏、肯定、赞扬的情感来跟学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角色意识的另一个变化是,教师的发展应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科研型”转变。守着传统教育观念裹足不前不思学习的教师,必定会在新课改中迷失方向。新型教师应该善于把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

课堂形式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齐参与的“众议厅”。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的号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新闻写作”这个专题时,就放弃课文中一些选材雷同的篇目,增加自选的《中国空中加油试飞第一人》这篇人物通讯。学生读完通讯后,对“国防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见时机成熟,我告诉学生“谢凤良英雄就是班上××同学的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非常高涨,接着我们假定要對“国防英雄”做个专访,请同学们拟出访谈用的问题。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把新闻写作、访谈技巧这些教学内容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中的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是优美高雅的朗诵会,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接龙,可以是唐诗宋词的发现之旅……只要你是一名勤思考愿探索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质量评价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以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实施新课标后,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分数变为重能力,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我校2007届莫小龙同学尽管学的是理科,但他语文素养非常好。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开阔的阅读视野给评委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论成绩,石门中学还有一些同学比他好,却没有被清华大学提前相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对学生质量评价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选“考生”走向选“学生”。我们有理由坚信,认真学习十七大,坚持推进新课改,这种变革还会继续深化。

篇10:十九大学习精神

展望十九大

党的十九大极不平凡、意义重大,会议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人人关注、关注人人,引导全党全国人民以100%的使命感和100%理性平和的心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聚焦展望十九大,才能踏步向前。

不忘本来,就是不忘初心。从个人修身来说,人要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从国家来说,就是要将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以为人民谋福祉为根本目标,结合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领袖核心地位。

吸收外来,是历史留下的教训。早在1200年前,唐代大儒韩愈曾勇立时代潮头,高标道统、“呵诋释迦”,猛烈批判佛教一时之流弊,堪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典范。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闭关锁国只会故步自封,大国成长需要开放的胸襟和情怀。而作为个人,未来我们应该怎么样吸收外来外来文化呢?我觉得细嚼慢咽的过程是一定要的,如果消化不好,也可以不吃,如果实在想吃的话,那就先把它煮一煮,加热,放点盐,变成自己合适的口味然后再吃也可以。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传统的食物,我们也要保持我们自己的独特,因为我们民族只有一个,我们的文化也很精彩。

面向未来,不是好高骛远,而是需要规划。对国家来说,“辨方位以正则”,在未来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应该有自己清晰的坐标。对党员干部来说,眺望远方的星辰和大海的同时,要做到眼睛向下、为人民做事、多雪中送炭,泄掉党员干部身上的虚火、邪火,接上淳厚地气,在胸中养起浩然正气。

篇11:十九大精神学习教案

班主任:刘君

活动目的:

1.知道十九大召开的时间,了解中国梦的内涵,感受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2.学习十九大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激励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为实现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活动对象:九年级(2)班全体同学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 十九大的基本概况和认识 1.党的十九大的重要意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3.党的十九大的重要议程

1.听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2.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3.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4.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

5.选举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4.党的十九大闭幕式

1.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 2.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3.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4.通过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5.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6.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5.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十大修改

1.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写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写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写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写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8.写入“党是领导一切的”。

9.写入“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10.写入“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二.把握十九大的精神核心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十九大报告阐述了这个新时代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2.十九大对新时代的五点概括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个意味着。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十九大,给力的十九句话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6、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7、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8、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0、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11、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12、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13、打赢蓝天保卫战。

14、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

15、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16、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17、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18、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19、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三.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着重引导部分,主要为口头叙述交流)

(一)伟人理想:(通过讲述伟人理想启发学生)

1、茅以升:建最坚固的大桥。茅以升9岁时目睹了文德桥桥栏倒塌、游人落水的事故后,立志长大后要建成中国最坚固的大桥。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桥梁方面的专家。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从小立志,经过毕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建中国最坚固的大桥的理想。

2、陈景润:攻破哥德巴赫猜想。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却都没有成功。陈景润上中学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动了数学群山,摘取了数学王冠上这一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定理——陈氏定理。

3、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片刻之后,一个同学毕敬毕恭的站起来回答:“读书为了寻求生路。”话音刚落,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 这时,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回答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腾飞于世界而读书。”他便是周恩来,此时年仅12岁。

4、毛泽东:立志报国,心忧天下。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的伟大理想。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三分之一的生活费花在订报上,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给我们的启示:志当存高远,成功需践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三)如何实现理想

1、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依赖奋斗。

2、提高学习效率

A.明确任务,减少犹豫 在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拿出百分之二、三的时间,想清楚这段时间的任务

几项,哪个为主,哪个为次,然后排上队,任务明确了,便马上动手

B.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C.制定周详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D.多利用空闲时间

比如早读之前的时间,午休前的时间,晚休前的时间,如果我们坚持,我们的收益将会是非常可观的

3、控制“三闲”

闲话:人家在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等 闲事:把课余的时间消磨在游戏里、老师讲课时发呆、上自习在聊天、抄别人的作业、教材还没弄通就去抠难、怪、偏题等 闲思:正听着课,思路不知不觉地到了其他无用的事上;学习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忧虑、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结果越想,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的分析失误的原因,形成: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低的恶性循环。

首先要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的言、行、思区分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加以限制。然后要采取控制“三闲”的办法,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多的做实事,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犯。

六、每位同学想一想自己怎样实现理想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七、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上一篇:青春期教育家长讲座下一篇:承包商办公区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