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2022-09-01

第一篇: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2017年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国瞩目。我和大家一样,身在会场之外,心在会场之中,时刻关注着来自北京的声音,习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全文32440余字,讲话时长210分钟的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围绕时代主旋律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本宗旨,向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华儿女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辉煌,以振奋人心的话语使各族人民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信心百倍,叩响了新时代的强国之音。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

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历史担当。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始终恪尽职守,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实际工作之中,多想事业,多干实事,恪尽职守。多研究解决事关我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多研究解决本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多研究解决客户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增强勇于负责任的工作魄力,时刻牢记岗位责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人的人、干负责人的事。

十九大报告为我们,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实际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自己,实际工作中主动思考、勤奋工作,不断为客户提供优质、热情的服务,认真防范金融风险,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为我行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

不妥之处,请指正!

第二篇: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PPT讲稿(定稿)

P2: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治国理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作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历史方位作出了新的概括,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该怎么干,作出了科学规划、绘制了宏伟蓝图。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P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贯穿十九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所以,我们今天以“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未来”作为题目,(P4:)以下分7个部分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学习领会。 P5: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

为什么叫做新时代,什么是时代?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不同,由此就构成了不同内涵的时代表述。 P6: 如何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判断呢?首先,任何一个时代的形成、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基础,也就是实践基础。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的重大历史性变革、产生的重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作出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 P7: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概括地说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 P8: 那么,这些成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什么呢?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一个是覆盖领域的全方位,一个是成就性质的开创性。对于我们经历的深刻变革,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不是表层的变革,而是深层次的变革;不是直接性的变革,而是根本性的变革。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重大成就和重大变革的表述是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领会和理解: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雄厚基础;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塑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面貌。 P9: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用了“三个意味着”来表述。

1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说,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其历史地位与民族复兴的目标最为接近,表明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从1840年170多年来,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仆后继、接续奋斗。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多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在中国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流血牺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和发展。所以说,我们现在最为接近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我们最有能力最有信心实现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目标。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二个意味着,“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我们进入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到现在有170多年时间。在这170多年时间里,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挫折到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代又一代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世界性、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飘扬。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个意味着,“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是从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够进入现代化的行列。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和考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怎样实现现代化,怎样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探索、经验成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是从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来看,也表明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 P10: 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作了五点概括。第一,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二,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首先,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其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之日。

第三,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新时代表现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富裕、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争取美好的生活、从收入差距不平衡到共同富裕的发展时代和过渡阶段。

第四,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 标和理想旗帜下。

第五,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在整个世界体系中,从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P11: 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依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主要矛盾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也就是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会有多对矛盾同时存在,其中有一种矛盾是起着主要的支配性作用的,这就是主要矛盾。社会发展也有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是不断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地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党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党的八大报告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在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来看,现在主要矛盾的表现、程度、水平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对基本温饱的需求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来了;同时,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大发展,所以现在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平衡,就是指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群体差距仍然存在;不充分,就是说虽然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上发展了,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很成熟、很完善的状态。

那么,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构成了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依据和基本动力。 P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关系?我们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有百年以上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为什么说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同时又说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理解把握的。要明白,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成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仍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内。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使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第一个大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 P13: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P14:

3 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重大实践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实现伟大梦想。 P15: 那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就构成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最终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P16: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把中华民族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依靠的是什么?就是依靠伟大斗争。我们进行全面从严治党,通过管党治党的伟大斗争,我们党担当起了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所以说,“四个伟大”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就是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作为伟大实践中最重要的内容提出来了。 P17: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 P18: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了这样大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从思想理论上来讲,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个最新成果,在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表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什么呢?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的理论指导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P1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而这些重大成果都相应地集中提出和回答了重大问题。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它集中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是这样论述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 的重大问题。 P20: 第一句话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创的道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邓小平集中提出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重大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把基本问题、重大问题再深化推进表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作为一个理论的问题基础和历史起点、逻辑起点,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 P21: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化为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在很多重大问题、重大领域中深入地、具体地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具体化。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把我们理论创新的任务明确地提出来了。在这些方面,我们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开,形成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P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根据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进展和成果,以及总书记思考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十九大报告作了集中的概括和表述。 P23: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总任务这一重大理论观点的表述。在这表述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个是把第二个百年目标明确分为两步,另一个是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较之前的表述增加了“美丽”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把生态领域也作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进行表述了。

第二个明确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个明确是,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5 共同体。

第八个明确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这些重大理论观点,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十八大以来,大家一直在进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而十九大报告则是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的集中概括和梳理。 P24: 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定位该怎样把握?这也是我们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理解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几个“是”,就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

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是什么关系?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什么关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伟大实践是什么关系?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P25: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基本理论,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基本路线,也就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就是说,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同时,还要通过基本方略来指导、引领党的伟大事业。 P26: 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概括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一共有十四条。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点。所以,学习领会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理论认识上的提高和深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就要依靠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来指导。 P27: 第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他的领导能力、领导水平、领导效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从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中,从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实践中,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发展、要前进,基本动力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体制机制中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P28: 第四,坚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发展的基本准则问题——按照什么样的准则来发展。

第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怎样通过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体现出来,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这是值得思考的。

第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进行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全面依法治国则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运行机制。 P29: 第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就是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价值遵循,明确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个重大问题。

第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都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实现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更加公平和更有效率的发展,才能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基础。 P30: 第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有绿水青山的、美丽的、美好的、宜人的、清新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空间。

第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十八大以后,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也就是把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整体化为总体国家安全,而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就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了安全网和安全盾牌。

第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忠诚军队。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我们强调政治建军,而政治建军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和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P31: 第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作了重要的论述,是党和国家、全体中国人民对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

一、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径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回答。

第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同时也要思考和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探索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

7 之间基本关系的总体构思和框架。

第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多次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突出强调和着重阐述。这表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重大的、攸关的作用。 P32: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P33: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202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P34: 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意义重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2017年至2020年属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三年中,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第一个战略安排。

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知道,2017年召开十九大,2022年召开二十大,而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2020年是十九大和二十大之间的衔接点、转折点,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第二个战略安排,就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把它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说,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十九大首次提出来的。 P35: 那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会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呢?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P36: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十九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8 30多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规划,绘制的宏伟蓝图,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使命。 P37:

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即将召开的十九大,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可以看到,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我们把它表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它昭示了我们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主要有九个方面: P38: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二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行动纲领。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五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行动纲领。 P39:

六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

七是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的行动纲领。

八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行动纲领。

九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

这九方面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是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学习把握。 P40:

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走向胜利的政治保证、领导保证、组织保证。 P41: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成就作了总结和概括。他指出:“五年来,我们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P42: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何要以如此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呢?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对这一问题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他告诉我们:

9 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党自身始终过硬呢?总书记讲:“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P43:

十九大报告在第十三个大问题中,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看,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那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综上,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从七个方面对十九大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粗浅地梳理。随着学习理解的深入,我们会对十九大报告精神把握得更加全面、深入、准确。

谢谢!

第三篇: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思想、新战略、新目标和新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71次掌声,210分钟,32440余字,喝1次水,全程站立无休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网友赞叹“没有任何人能很轻松地对待工作,没有人不用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外媒美誉其为一次中国共产党的“超级公开课”。面对3.2万多字的报告,如何把握其精髓?请跟随我们一起温习和品味十九大报告的字里行间,感受中国蓬勃发展的脉动,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的风向。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报告的主题比较长,我想用四个字对大会报告的主题作简要解读。第一个是“心”,即不忘初心。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个是“旗”即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个是“路”,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四个是“标”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讲的是使命,讲的是目标。

报告分为13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

1 创新社会治理;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

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

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

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收看电视直播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一个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949年,中国结束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今天,中国正在用“一带一路”引领新的全球化,开启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已经走近舞台的中心,并将在这个世界舞台上有更大的当担,更大的合作和更大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接近美国。有专家预计,在2025年左右有望超过美国。事实上,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早在2015年就超过了美国。预计到2036年有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这是一群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既是发展改革的受益者,更是发展改革的主人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的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什么是新的发展阶段?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

3 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对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十八大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必须回答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作出有力回答——习近平作大会报告中首先讲了这五年的工作中,讲我们在干什么。这就是五年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极不平凡”四个字,说出了全党8900多万党员、全国13亿多人民深刻的感悟、无限的感慨和无比的自豪。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为什么说这5年很不平凡?原因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4 第一,历史方位的不平凡。

——这五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为关键的五年,这五年取得的成就为我们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关键时期的五年,这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着。

——这五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这五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现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解决的问题的不平凡。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哪些难题和突出问题?)

第三,出台的举措不平凡。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这“三个重大”中,重大战略举措包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方针政策包括深改组会议通过的200多个政策要求;重大工作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二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四中全会)、制定“十三五”规划(五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六中全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第四,工作效果的不平凡。总书记在讲话中讲了十个方面的成绩:

十九大报告中梳理的五年成就主要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将治国理政成就归纳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10方面。总书记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们

5 党和国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概括地说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十个方面的重大成就,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

【十大“成就”】

1、首先在经济方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科技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科技水平跃居世界第二阵营。研发投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资国,接近美国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2、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五年间,共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5、在社会发展方面,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创造了世界减贫奇迹,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2亿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6、在绿色发展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7、在国防建设方面,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国防实力再上大台阶,进入世界第二阵营。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妥善应对台湾局势变化,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9、在外交方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方案顺利促成等,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10、在党建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巡视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视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两句话的精辟概括铿锵有力、客观准确、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

8 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综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深层次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这五年,我们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把握好“变”与“不变”辩证关系,中国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光明。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历史性变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出台更多重大举措,推出更多有力措施,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区域、城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9 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空间坐标看,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

两个“没有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既要保持理论自信,也要坚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基本方略

(一)实现新时代的新使命必须进行“四个伟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要求我们党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个伟大”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艰巨性。

1、进行伟大斗争是前提。近百年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实现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目标。今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

10 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一过程不可能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又面临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比如,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将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涉及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发扬斗争精神,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未来而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2、建设伟大工程是关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一再证明,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能够把全国56个民族、十几亿人的力量紧紧凝聚起来。96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从而更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3、推进伟大事业是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11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实现伟大梦想是目的。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围绕顺利实现艰苦卓绝的伟大梦想,必然坚定不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提供强大动力,也需要毫不动摇

12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还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确保改革和发展始终沿着的正确方向前行。只有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共同托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

(二)新时代催生新思想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十四项基本方略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谋划了今后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八个明确”,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来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方位会有不同的内涵。“八个明确”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将用两个15年分阶段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的提出,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一公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论断是那么真实、可感。

“十四个坚持”,它主要是回答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它告

13 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等。“十四个坚持”之间是彼此依存、相互关联协调、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略体系。“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的发展蓝图,既是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同时还是改革发展的方法。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穿于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始终;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这再次提醒全党上下,要牢记“我是谁”,明确共产党人对自我身份的准确定位;要明确“我从哪里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我现在在哪里”,廓清标定党和国家事业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与现实坐标;要清晰回答“我将要到哪里去”,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三是,体现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围绕新目标、新矛盾,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节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战略谋划“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本次报告的最大创意,即描绘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路径?总书记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均收入水平、人

15 类发展水平、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在世界的地位更加凸显;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覆盖全体人口等。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里突出的变化有两个:其一,核心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强国时代;其二,现代化目标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会上的和谐,还包括生态上的美丽,也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与目标之间的联系。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蓝图已经描绘,号角已经吹响。空间面貌的改变是岁月的积累,时代递进的是量变的必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四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上) 主讲人:秦刚

大家好,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体会我们把握了这个重要判断,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我们中国社会发展未来的走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明确新矛盾,确立新战略,坚持新思想,落实新方略。我觉得把握了新时代、新矛盾、新战略、新思想、新方略,就可以更好的利用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明确新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今天我们的学习交流就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首先我们要明确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问题,这是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明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从开创以来,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开始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新时代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新进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高度,一种新局面。

(一)体现之一:迎来一个新飞跃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来看,这个新时代的体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迎来了一个新飞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这个飞跃的认识和理解和把握,我体会要跟中国近代以来我们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历史任务放到一起去说。中国近代以来我们社会发展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弱民穷,在这样一个突出问题面前强国富民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它必然会成为一种历史要求。面对这种历史要求的时候,中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主张,其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就是国民党与三民主义,还有就是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走向,就是在这两个力量、两种主义比较中决定的。 总书记有句话,他说一个国家实行了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种主义能不能解决问题。国民党主张用三民主义改造中国,强调民族、民权、民生,要把中国引上西方那一种发展路径,不是没有进步意义。那么国民党在推行三民主义过程中,别说把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好了,如果它当时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两个问题处理到位,第一中国共产党没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中国的历史恐怕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也不是今天看到的这种走向。什么问题呢?一个就是农民土地要求问题。解决了农民土地要求问题,这就解决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有动荡?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土地兼并农民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和依靠。中国的工业化革命一上来那么多人没饭吃没事干,社会流氓无产者一多社会就动荡了。那么在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谁要给了农民土地,谁要让农民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吃饱了肚子,谁就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谁就有了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支撑力量。但这件事当时的国民党做得实在是太差。 还有一件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问题。资本主义起来了它就包含着反封建内容,资本主义要真起来,还真包含着强国的内容。很多国家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实现了现代化,难道我们中国一点可能性没有吗?还有资本主义要真发展起来了,中国的中间力量它也就不会跟着共产党走了。中国的中间力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得非常清楚,就是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这两个群体一开始还真倾向于资本主义发展。

我们看五星红旗,现在好像没人琢磨这五星红旗的设计思路了。这个五星红旗的设计其实特别符合毛主席当时对中国各个革命阶级的分析和界定,中间这个大星是中国共产党,周围的四个小星是指当时中国四个阶级的联盟,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国体它为什么不叫无产阶级专政叫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人民一开始指的就这四个阶级的联盟。在中国它为什么会有共产党跟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存在?因为这个民主党派它主要就是在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发展起来的。既然这两个阶级也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就有了共产党跟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社会基础存在嘛。如果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了,这四个阶级的联盟是不存在的,共产党跟民主党派合作的社会基础也是不存在的,我们看到那四个星肯定会少两个星的。 但是资本主义在国民党手里它被弄成了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跟封建主义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什么问题出现呢?权力和资本的恶性结合。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旦产生了权力和资本的恶性结合,这就会成为一切社会问题、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我们教科书上说的那四大家族,它实际上就是权力和资本恶性结合以后产生的怪胎。由历史的经验说来,今天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尊重劳动、解放资本一定要约束权力,千万别让权力跟资本产生恶性的结合。权力有寻租的本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权力干净了社会才能干净。

回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点,中国后来选择了社会主义,它根本不是因为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不好做出这种选择,它也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已经到了可以高升的时候做出这种选择,这是因为中国不能正常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得不做出一种新的选择。国民党堵塞了中国正常走资本主义发展的路径,共产党就不得不开创新的途径,社会主义在中国是被历史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的这样一个主张,围绕这样一个主张我们就先开创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这一条道路的突出特点它就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土地为中心,而且是四个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革命。在这条道路的开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化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首先解答了在中国这么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怎么样进行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怎么样进行革命才能找到一条强国富民的新途径。这条道路加上毛泽东思想带来的结果,就是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个明确说法,叫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们今天说的一切做的一切都不存在。那么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以后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接下来一件事干什么呢?那肯定是考虑如何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到今天,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件事用社会主义拯救中国,还有一件事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经历了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然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新时代的体现我们首先先把握这样一个新飞跃。

(二)体现之二:破解一个历史难题

体现之二呢,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破解了一个历史难题。这个历史难题是什么呢?就是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么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

东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那么东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它的理论依据哪里来呢?东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依据其实是列宁提供的。列宁提供了什么样的依据呢?如果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讲社会主义发展他这个思路来看,他强调的是先发展后变革。等列宁在谈到社会主义问题的时候,他结合东方国家的国情强调了先变革后发展。列宁说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还没有达到搞社会主义程度,但是革命力量有的,革命条件在,那么面临那些突出问题的时候,资产阶级和它的政党不争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先革命,然后利用新政权为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再追赶西方国家?这种先革命后发展正好给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中国不也是先革命后发展吗?

那么先革命后发展给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加快发展有了一种新的选择,但是它一下子就把社会主义放到一个很低很低的起点上,在马克思那个地方这个社会主义肯定是高于资本主义的,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这个社会主义是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拿中国的事儿来说。1949年时候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呢?只有27美元。27美元是个什么状态呢?亚洲平均水平是44,亚洲的大国印度56,这就是我们的起点,这都不要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去比了。那么在这样基础上搞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先天不足,基础特别薄弱,怎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么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那么对这种探索在俄国从列宁就开始了。列宁的探索他找到了一个新的路径,他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去建设社会主义。后来邓小平对列宁的探索有个评价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那么列宁去世比较早,他的探索中断了。到了斯大林这地方,斯大林转换了路径,他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去加快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那么用计划经济应该说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使苏联很快变成了工业化的强国,那么当时应该说计划经济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但是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也带来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比如经济上没有市场,政治上缺少民主,思想文化上没有自由,社会生活中没有法治。这些问题的存在久了不仅抑制社会活力,它会给制度造成扭曲的。

那么在中国我们一开始也多数是照搬了苏联那种体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以从毛泽东开始我们就进行探索,寻求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的探索我们党的说法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理论准备,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意味着什么呢?那一段的探索有成就。还有一点什么呢?那一段的探索没有取得成功。为什么没有成功?原因非常复杂,那么最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就是两个。

一个就是毛泽东和我们党当时在考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时候,始终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思维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不摆脱计划经济意味着什么?根本无法摆脱苏联模式。那么还有个问题呢,毛泽东和我们党当时在考虑中国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始终没有摆脱阶级斗争思维,总是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看中国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从反右斗争开始,因为我们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认识偏差越来越大,理论上就逐步形成了无产阶级专项继续革命理论,根据这样的理论衍生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正是这样的理论、这样的路线,导致了那一段的探索一波三折,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失误。为什么说最深层次的原因?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把计划经济看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阶级斗争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一旦理论上有这样的认定,实践中就很难不出现偏差。那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第一件事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二件事我们想办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我们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把社会主义跟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了,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把社会主义发展跟民主法治联系在一起,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国家,这样摆脱利用阶级斗争思维去解决社会矛盾那种思路。然后我们把社会主义的发展跟现代化的建设又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化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奠定基础。那么通过社会主义方式加快现代化的进程,那么中国特色整个开创形成这样一些新特点、新方式,应该说解决了一个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么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性难题。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个说法,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体现之三:开创一条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体现之三呢,就是开创了一条现代化的新路径。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对历史对人民作出的承诺。用社会主义去实现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探索。这个实现现代化都是那资本主义路径实现的,想当年苏联共产党准备用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但是社会主义在这个进程中垮掉了。那么中国共产党就要完成这样一种探索,应该看到随着我们探索的不断推进,我们已经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路径。

那么资本主义开启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个人主义的存在导致了社会利益的分立,这种分立造成了社会利益冲突,由这种冲突也酿成了社会的利益对抗。资本主义核心就是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从哪里来呢?反封建来的。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时候上有神权下有王权,人是什么?上帝的奴仆,王权的臣民,人在社会生活中没有自己的地位,社会是按着土地分封形成了严格的等级。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一发展有两类人自然产生,一类人是商人,还有一类人是手工业者。那么这些人的利益跟王权没有关系,关键这些人的利益经常受到王权的侵害。所以随着商品经济一发展,社会就有了保护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这种要求就逐步形成了一种保护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利的理论主张,个人主义由此产生。

那么个人主义产生以后,它的意义在哪里呢?两个。一个给资本阶级起来反封建提供了依据。还有呢,给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依据。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价值正好构成了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那么资本主义制度就围绕着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建立起来,那么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都是围绕着个人利益、个人权利展开的。这些东西按理说进步意义很大,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问题就出现在当一个社会把个人利益、个人权利、个人价值放到至高无上位置的时候,跟私有制一结合,再跟商品经济结合,首先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非常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个人主义很容易导致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它很容易造成社会的物欲横流。那么当每个人都不顾一切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时候,当自己做的一切都用金钱去衡量的时候,这个社会各种关系都发生扭曲了。 那么面对这种问题,一种新主张才产生了,强调不能把个人利益、个人权利放到首位,应该把集体利益、整体权利放到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去维护保障个人利益。这样的主张就被称为社会主义,我们中国讲社会主义强调什么?整体利益。整体利益意味着什么?整体利益在中国的表达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从来没变过,人民利益至高无上。那么人民利益展开,国家、集体、社会、个人。我们中国无论怎么保护个人权利,绝对不会把个人权利、个人利益置于首位。看我们的大政方针,看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是这种体现。那么我们坚持整体利益至上,用我们语言表达围绕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展开我们整个社会发展建设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避免了个人利益至上造成的那种社会分立,由那种社会分立造成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利益对抗。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矛盾,有利益冲突,但是没有利益对抗。 从这一点说我们应该说,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那么社会主义在把中国带向世界的时候,我们强调合作共赢,强调共同发展,避免了资本主义在走向世界过程中产生的殖民主义,由那种殖民主义造成的对外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带来了一种扩张和掠夺,给很多国家都造成了很大的灾难,而且到现在都有历史的创伤。那么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发展,无论从内部发展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都应该说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理念和实践的超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超越,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说,我们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这是第一个问题。

二、把握新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

把握了新时代,我们接着就要把握矛盾的新变化。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意义在哪里呢?就是要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九大对我们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一个新的判断,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社会主要矛盾。

那么过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讲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强调的是什么呢?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人们的需要只是物质和文化需要,那么相对社会生产比较落后。那么走到今天也可以看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了,需要也更多了,人们需要蓝天还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还需要社会的公平正义,还需要体现方方面面的权利,所以要求肯定是更多了。

那么社会生产呢?我们在社会生产在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可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再说社会生产落后好象也不符合事实了。那么应该看到呢,我们的发展主要是一个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变化我们党才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强调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这样一个新的判断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是社会主义整个初级阶段进程中的社会矛盾的转化,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过在初级阶段进程中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化,国情没变矛盾发生变化。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依然要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决定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今天的发展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关键点在这。

用十九大报告的思想来讲,就是强调要用新的发展引领新的实践。强调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就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那么在实践中我们要在推动经济发展基础上,要使整个社会发展有一种协调发展、整体发展的局面。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个基础工程还要跟得上来,如果经济建设这个基础跟不上,很多事儿话也不好说,事儿也没法做。你比如在我们一段时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我们感到了我们好多事儿有点力不从心。这个世界处在经济低迷状态的时候,这个世界都不灵。所以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依然是个基础工程,这个基础工程一定要跟上来。那么发展它本身不是目的,要落脚在人的身上,要为人们的生产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所以发展它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关注人民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新期待,那么这种期待正是我们所要发展过程中格外关注的问题。

所以发展过程中我们又需要有重点,还要把握好薄弱环节。薄弱环节就是我们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去解决好的问题。其实把握薄弱环节补短板,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短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体现,要从我们整个国家情况来看,从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方面来看,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一个是农村。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跟不上来,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瓶颈就在这。我们现在集中扶贫,中国还有贫困人口4000多万,我们的贫困县还有500多个,那么到2020年我们要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应该说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那么扶贫攻坚任务完成了,可不意味着中国农村都发展起来了,也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农民都富起来了,这是两回事。这种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这个全面要求,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我们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中的重点问题,我们叫重中之重。所以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对我们国家来说,农村发展起来了,中国才算真的发展起来了。农民都富起来了,中国老百姓才算真的富起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缩小差距。我们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包括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还很大,那么缩小收入差距也是我们在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就说一个群体收入差距吧。2016年我们国家的基尼系数是0.465,0.4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那么超过0.4意味着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不稳,那么我们是0.465应该说还是很高的。而且这是从2012年以来是逐步开始回落,我们还在这样一个水平上。那么意味着什么呢?缩小收入差距是我们要做好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强调的是提低、限高、扩中,然后税收、社会保障再加上转移支付,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去解决好这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因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共同富裕的趋势,老百姓是不认的。那么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现代化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的新时代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所以这是我们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还有个问题就是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想避免西方走过的路径先污染后治理。但是好像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怎么避免了。为什么认识到问题没避免了呢?仔细想想回顾工业化的进程,我们感到先污染后治理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好像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什么事带上规律性以后就很难超越了。你说没有金山银山的时候人们对青山绿水会有感觉吗?我觉得不会有什么感觉的。那么追求金山银山追求温饱,我们都从高端开始,恐怕又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能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挣钱怎么来,这是难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对自然造成浪费。发展到一定程度了有了一定的积累了,其实一定到了发展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积累了才能说话。这时候真怀念青山绿水了,这时候真知道环境的破坏给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这时候集中去治理,这可能就是发展中的问题。既然发展中的问题也别怨天尤人了,说早干吗了?早没到那时候,说可能意义也不大。

既然发展中问题,今天我们就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过程中短板问题。我经常想你说大家都没坐上汽车的时候,你告诉人骑自行车好,绿色出行不堵车不污染,谁有这种感觉啊?我觉得不会这么感觉的。反正我骑了一辈子自行车,我都没有找到绿色出行的感觉,你这时候再强调一下,大家真觉得是那个意思。但是你知道大家都坐上汽车以后,你回头让大家都骑自行车去?那是不可能的事了。那么共享单车别看闹的很热,那只是解决公共交通最后1公里的问题。对中国来说,别说对中国来说,对整个世界来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坐上汽车之后,我们怎么去绿色出行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需要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

三、推进新战略—— 分两步走 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

那么接下来说第三个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推进新战略,这个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就是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这是我们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以后,再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这是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用社会主义去实现现代化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做的选择。所以社会主义在中国一起步就跟现代化相联系,毛主席当年经常用工业化、现代化来描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同时毛泽东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也对中国怎么去实现现代化做了两步走的设想。这个两步走明确提出来是周恩来总理1964年在三届人大会上明确提出的。这两步走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那么这个任务尽管中间折腾了一下,但是应该说也基本完成了。还有一步是从80年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步因为经过一番折腾没有实现。其实不经过一番折腾恐怕也很难在20世纪末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么为什么当时是这样考虑呢?我觉得还是把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估计过快,估计过高。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后,邓小平重新考虑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他就明显的感觉到20世纪末中国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然后他提出一个新的说法,他说到20世纪末结束的时候,中国实现小康,他用小康实现了我们过去说到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这个小康是什么呢?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不穷也不富。而且邓小平说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其实到20世纪末要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飞跃。因为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啥时候过上安稳日子过?啥时候都吃饱过?

那么同时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又做出了新的分析,在新的分析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这“三步走”战略非常有特点:第一步1981到1990解决温饱,10年;第二步1990年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前两步各10年非常清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步是50年,那么其实就是个大致的设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面临完成前两步之后,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第三步这50年该怎么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这50年做了一个划分,前20年就是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后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党的十五大的时候我们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

那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直到十八大,都围绕这样的两个目标展开做出我们的规划,尤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

到了十九大的时候,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说十九大到二十大的时候,是我们两个目标的交汇期,我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要面临一个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这样一个任务。那么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未来是30年,30年该怎么去规划呢?因为我们党的事业推进的特点是用阶段性目标反映发展过程性,这种目标越贴近现实,越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它越有感召力越有影响力。所以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30年做了新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新的两步走,这两步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释的非常清楚。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2035年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样呢首先把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了15年。为什么提前15年?提前15年的意义?一是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的加快,还有呢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强的基础,还有呢我们已经对推进我们的事业从理论到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我们有了自信。 那么第二步呢,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建成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新目标。那么而且这个现代化强国体现在什么?五大文明同时提升。这两步可以看到第一步是打基础,第二步是跃升,所以这两步应该说紧密衔接,而且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那么中国共产党我觉得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也是最强的政党,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使命这么明确以后,然后又做出这样的规划以后,也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有自信的政党。这是第三个问题。

四、坚持新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第四个问题呢,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就要坚持新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指导思想。那么我们要用这个思想武装头脑、引领实践。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明确的概括,用“八个明确”来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那么这“八个明确”其实就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大致的一种逻辑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体会首先是明确一个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一个历史总任务。

然后明确了两个布局,围绕这样一个总任务要推进两个布局,一个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有一个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那么这两个布局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说“五位一体”更多的强调了我们要做什么,“四个全面”更多的强调了我们要怎么做,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实就是一个做什么怎么做的关系。围绕这样一个总任务,我们就要协调推进这两个布局。

接下来就是“三个目标”,两个总目标一个具体目标。一个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制度。还有一个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个总目标相联系,因为制度的完善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同时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有法律体系、法律制度作保障。这是说到国家整个制度层面的两个总目标。然后还有一个具体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那就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这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的一种保障。 接下来还有三个要求。一个要求要把握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握主要矛盾的变化就知道我们怎么去推进我们的事业发展;还有要建立新型国家关系,建立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还有一个叫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那么对八个这样的明确,我觉得我们就从这样一个逻辑结构上去把握它可能更合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说了两句话。一句话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首先把握好这样的定位。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讲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起家的政党。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去解决中国问题,在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我们这个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这就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把我们的最新成果、把我们的新的理论创新,都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呢?首先我们得明确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意味着什么。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首先意味着是一面旗帜,而且是一面政治旗帜。旗帜下才能组建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旗帜不能丢,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那么旗帜倒了,旗帜丢了组织就散,组织散人也散。这是一点。 第二点,我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意味着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政治立场。大家都有共同的政治立场、政治追求、政治信仰意味着什么?志同道合。那么志同道合的人集中在一起干什么呢?要做事业。做事业就要说事情,说事情完全可以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主张,但是准则必须一致。准则不一致说不到一起去,说不到一起去你还真干不到一起去。那么我们共产党人说是准则是什么呢?唯物史观辩证法,我们叫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们共产党人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法上说事的,这是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 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说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也强调了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那么我们事业的遵循,我们的事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目标?现实目标和远大目标,都得从马克思讲的历史发展规律说起。那么由此可以看到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理论的思想根基,那么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离开了这样的思想根基,很多事说不清楚,所以我们无论要把自己的理论创新到什么程度上,发展到哪里,都要强调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新最新最新的发展。如果要让自己思想乱,那把前面一扔后面随便说那肯定就断。所以外面的人要把共产党人思想搞乱,几乎办不到。因为他必须把唯物史观辩证法彻底给推翻,这是办不到的。那么共产党人要让自己思想乱,瞬间就可以完成,把唯物史观辩证法一扔全都可以乱。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我们的思想根基。

那么中华文化呢?中华文化这是我们的思想资源,思想资源的东西我们可以随时拿,随便拿,拿多拿少都没关系。那拿多拿少都是为了让我们讲的理论,具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有中华文化的特点,或者用中华文化的一些表达方式来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比如说实事求是、三个代表,还有小康社会等等这都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它反映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另外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列宁主义,这个需要强调一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还强调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继往开来的事业,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事业不间断话就要接着说,事业在发展,话要不断地往新里说。用新的理论引领新的实践,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的新成果。

那么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首先是由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然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在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五大的时候,我们党把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了一次系统化的总结,明确地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而且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成果了,那么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也奠定了我们今天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基础。那么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主要就是在邓小平理论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以后,成了党的指导思想以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有个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实践的脚步在加快,理论创新的脚步也在加快。

所以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以后,我们很快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接下来很快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说是很快,也是有接近20年的间。那么十八大以后觉得我们的理论创新脚步才加快的,真的加快了。为什么理论创新的脚步加快?因为实践的脚步一快,我们面临的问题就多,我们党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判断,其实就是应对这些问题而来的。我们党的理论是和中国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平时也说学习我们党的理论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理论学习不会特别到位。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它是和人类社会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把握也有要问题意识。

那么我们在推进事业发展过程中,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它都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而且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实践基础的,这三个理论成为一个体系应该说顺理成章。所以党的十七大的时候,我们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整合在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那么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解答了我们党和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那么形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十九大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明确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么这个新思想就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因为它还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那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解决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它就是明确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明确了解决我们问题的新要求。 那么在我们今天,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可以体现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坚持和发展,也可以体现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好实践。我们党的理论它是个整体,又体现阶段性的发展,用阶段性的理论来引领实践就可以提升对整体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五、贯彻新方略—— 坚持和发展的实践要求全面落实“十四个坚持” 接下来我们说第五个问题,进入新时代我们还要贯彻新方略。这个新方略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十四个坚持”,这“十四个坚持”实际上是我们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那么“八个明确”更多的讲的是理论层面的问题,这“十四个坚持”是总结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十年的经验,明确的一种实践要求。那么怎么去贯彻落实这个实践要求啊?我说几个主要的综合性的说,说几个主要问题。

(一)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我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特别大,十九大报告说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党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党作出的最英明的决策。那么改革开放它的意义在哪里呢?就是更新体制,完善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去激发社会的活力。30多年来,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地不断推进,我们整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通过改革创新的体制和基本制度,更新了建设方式。尤其建设方式的更新,使我们整个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过去我们实行计划经济的方式去推进现代化的建设,推进国家发展。那么计划经济在一定的时期有它的作用,那么长期计划经济后来发现肯定不合适了,我们转换体制我们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取代了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那么这种建设方式的改变,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意义特别大。现在我们国家的建设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后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然后再强调举国体制。这个市场经济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把握方向,那么举国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难事办大事。我们的扶贫其实是一种举国体制来做的。

那么还有个方面呢,我们通过开放把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的发展融合在一起。那么走到今天看十九大报告就强调了,我们要有两个大局意识,要利用两个市场来推进我们的发展。那么随着这样的一种联系的扩大,随着中国和世界发展的融合,我觉得是拓展了我们发展空间,随着这个空间拓展,中国正在实现两个方面的跨越。一个跨越我们由产品输出走向了产业输出,最早中国不就是往外卖东西嘛,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了,我们现在走出去的企业是3万多。那么多企业走出去意味着什么?企业能走出去是资本和技术的结合。当一个国家可以向外输出技术、输出资本的时候,对自身、对世界的影响都特别大。

那么还有个跨越,我们从学习、遵循别人的规则,已经开始走向倡导规则的制定。这个世界的格局早都变了,什么没变呢?规则没变,谁定的规则?发达国家定的规则,强者定的规则,我们改变得了吗?改变不了。我们进入规则中随着中国我们自身做大做强,我们开始倡导一些新的规则。你比如亚投行的倡导建立、金砖五国机制的形成,上合组织的建议,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有新开发银行的建立。那么这些新的规则提出来以后,意味着什么?中国的这种作用越来越大,话语权越来越强了。所以十九大报告才有句话说,中国从世界里边缘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那么通过规则的制定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性问题,改革开放的方向性问题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两个不走。这是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特别强调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这两点。一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这是针对党内一些错误看法来的。我们党内总有人把我们今天面临这些问题,都归结为发展市场经济导致的。关键认为什么呢?搞了市场经济已经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了。我觉得我们今天发展这些问题还真的跟市场经济有关系,但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拿老办法能解决吗?面临这些新问题的时候在琢磨计划经济体制还有意义吗?如果计划经济体制能走得通,我们真的不至于这么开创新路了,所以面对新问题就要想新办法。市场经济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不容逆转,这是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的一点。如果否定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趋势,就否定了近40年我们党的探索。 还有一个不走呢,就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针对党外一些错误看法来的。我们党外总有人把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啊,这些事情好像理解不到位,好像这些问题解决不了中国问题,尤其政治上好像把西方那套搬过来才可以。我们有些专家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解读,好像不怎么到位。你比如说有人特别强调,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邪路,也不能走民主社会的邪路,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有点似是而非。另外不好我们把资本主义路叫邪路吧,更不好在把民主社会主义路再叫邪路吧。你说把那路都叫了邪路以后,别的不说这打击面可够大的了,你说全世界多少人都在走邪路啊,只有我们中国人在走正路,好像也不是那回事。其实资本主义它也不是什么邪路,它就是改造社会的一套主张、一套方式。它从改造封建社会来,在改造封建社会过程中,在建构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资本主义又产生了新矛盾、新命题、新弊端。面对这些新矛盾、新命题、新弊端的时候,一种改造社会主义的新主张、新方式又产生了,人们叫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其实就针对资本主义那些矛盾问题而来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其实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的改造社会的一套主张一套方式而已,不过在我们看来一个比一个更进步。

那么社会主义到了中国,到了中国我们不是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它根本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我们改造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造的对象变了,你说改造的内容方式能没有所变化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党改造中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的一套新主张,一套新方式。对我们国家来说,对我们党来说,放弃这套新主张新方式往哪里走都是邪路。所以改旗易帜说的是我们自己,跟别人那些路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应该有个明确的认识。

(二)整体发展 全面进步

第二点我们贯彻落实新方略,应该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全面进步。那么就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去推进我们现代化的建设。这“五位一体”,我觉得我们从新方略的角度去看的时候,要着重把握原则性的、方向性的、战略性的问题。首先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从十九大报告来看,主要强调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还有一个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是一个新课题,但是我觉得在我们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建设这样一个经济体系要有体制和制度的支撑,这个体制支撑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支撑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我觉得就是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这个体制创新,我们整个现代化都不是今天这种局面。那么我们现在的改革叫全面改革,全面改革是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经济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关键核心问题解决的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包括推进供给侧的改革我们按照什么要求来?不能按着人的愿望来,得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不断考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就知道,我们在哪些环节上,哪些问题上还要有突破,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去考虑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那么这种支撑就是供给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关于这个基本经济制度涉及的问题很多,我就说一个问题,说公有制占主体。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呢?因为经常有人说公有制还占主体吗?还有人说非占主体不占主体行不行?占主体的讨论有各种各样的看法,要从我们党的理论来看,占主体三句话清清楚楚。按第一句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强调数量强调质的控制。第二句话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在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命脉领域起支配作用。我觉得国有经济做强做大真的不能含糊。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听到一种议论,什么国进民退啊,民进国退的一种说法。我觉得这种讨论思路不对,这是用对立思维看问题。中国的事不能再用对立思维看,别说中国的事这个世界上好多事也不能用对立思维看。对中国来说,国有经济做强做大真的不应含糊,非公有制经济放开发展也不应含糊。谁进了?谁优谁进,谁强谁进。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特别强调了良好不动摇。

那么第三句话呢,就是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把混合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主要形式。那么未来我觉得我们基本经济制度要体现什么呢?要把公有的非公有的融合在一起,让它成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的支撑。优化经济结构,这是现实要求。我们一般看发展可以看成财富的积累,要从学理上讨论发展,我觉得发展是结构的优化。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其实主要是结构调整。比如说一产、二产、三产扩大三产,投资、出口、消费扩大消费,这就是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就能体现结构的优化,等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候,那不是优化中国社会结构吗?回头当我们再看我们强调科学发展的时候,什么是科学发展呢?我觉得结构的优化就能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 那么政治建设政治发展,政治建设政治发展它的意义就是优化权力结构。优化权力结构要坚持一个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原则,其实也是结构。只有结构优化到位了,才能统一到位。

那么现在我们要在党的领导这个前提下,通过依法治国做好两件事情。一件事保障权利,一件事约束权力。保障权利就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什么政治结构呢?它是一种三权合一的政治结构,立法权至高无上,行政权、司法权从属于立法权,如果这三权分立那就是西方的政治结构。我们为什么强调三权合一?我们的理论支撑是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人民有共同利益存在,人民的权利不可分割。那么西方强调三权分立的时候,它的利益关系分析是什么样的呢?它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这没有问题。但是它强调必须由不同的政党,不同的组织来反映不同的要求,然后通过议会进行利益整合,实行的政党只能是部分利益代表,那么权力要凌驾于这个政党之上。这种利益关系分析不一样,权力的建构肯定不一样。这种先分后合是那样的架构,我们是先合再强调差异后分,我们是这样的一种架构。那么在三权合一的情况下,依然要强调权利对权力的制约,权利对权力的监督这是机制问题。

那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做的事很多,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很多。那么现在比如强调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的作用,建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等等。那么还有报告推进协商民主等等。那么十九大特别强调,我们要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所以这项工作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在保证权力的同时要加大对权力的约束力度。在一个时期里我们看到那么多领导干部出事,给你个什么感觉呢?在权力约束方面,我们的制度短板太多了。西方的制度你别说效果怎么样,好像在约束权力方面它格外注重。它为什么要约束权力呢?它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人是自私的,谁获得权力都有可能为自己谋私。公权是恶的,公权有可能对个人权利产生伤害,所以要约束权力。 这个人是自私的,公权是恶的,我觉得这套东西在西方那套话语体系怎么说都没事,拿到我们共产党这套话语体系里恐怕就说不成了。你别看现在说,也有人说人是自私的,那随便说说可以,你说拿到我们共产党这套话语体系中说人自私能说通吗?说人是自私的,想想共产党人一开始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那随时要掉脑袋的。所以我们的理论起点,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是为民谋利,为民族谋复兴的。权力也是用来为民谋利为民族谋复兴的,所以我们那个制度构建的时候,一开始对权力是充分信任的,也可能考虑出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加强自我修养。后来发现革命时期不出问题,到了和平时期尤其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制度的约束跟不上,单纯的思想教育不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问题。重新认识问题怎么认识?

首先认识到共产党人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的弱点,这人性是有弱点的。这个黄赌毒为什么在全世界都挡不住?它抓住和利用人心的弱点。还有权力是把双刃剑,一旦脱轨它就容易危害社会,不管在谁手里。还有权力对人有腐蚀。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我们上升到理论上就两句话,一句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有句话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这两个内容。怎么运行?怎么关?就要打造制度啊,看我们现在的制度建设。

十九大报告强调了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有一个重大的举措,要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那么在我们现在在试点,要把试点铺开在县、市、省、国家建立四级国家监察委员会,然后推出国家监察法给监察委员会授权,并且用留置权取代双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把国家监察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合到一起办公,这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再看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党内的法规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也推出来很多。因为这个治国先治党,用制度治党建党,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一个突出特点。所以你看我们推出的两个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内生活准则,还有条例,这个监督条例、问责条例、处分条例,还有八项规定、巡视制度、派驻制度,我们还有一个制度也在搞试点,就是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亲属经商制度。随着我们这些制度的不断推出,应该说在约束权力方面我们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随着我们的制度不断建设不断完善,应该说在约束权力方面,我们中国共产党绝对会打造出一套不亚于西方一套制度,对权力约束的制度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有自信。

文化建设从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内容来看呢,首先是思想引领。我们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必须有思想旗帜有文化旗帜,所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其实就是加强思想引领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各级党委来说,做好执政工作意义非常大。接下来就强调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了。因为大国影响世界,从眼前来看是经济、军事加科技,从长远来说大国影响世界,最久远的是思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所以我们中国面对着西方它们的强大,除了经济、军事加科技,思想、文化力量真的很强大。我们到校园里跟年轻人聊一聊会感觉到吧,来自西方的那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力真的很强。我们中国现在也对世界开始产生冲击,我们的冲击力主要是经济方面,在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怎么让我们的思想文化力量起来,这是我们今天要做好的事情。

总书记在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他特别强调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我觉得文化化人,价值观也是这个人的行为的一种引领。做实做细,我体会就要跟我们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包括家庭伦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套简洁、明确的规范,让人们生活中处处有遵循。我觉得现在我们都是倡导多,规范没起来,怎么把它变成规范,这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一些事情。 社会建设其实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保障改善民生,党的十九大强调的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为什么呢?在民生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这方面工作真是加强了。怎么样提高进一步水平?提高水平这是我们要做好的,民生连着民心的,连着千家万户的。只要我们共产党执政,把我们的政府为人民做工作,都要体现在老百姓的新期待上。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党的十九大又明确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中国这个国家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强社会治理这方面的创新意义特别大。因为中国这个国家,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可能已经很难,或者不易于再创造一个超越西方国家的那种样板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这个地球恐怕也受不了。我们追求富裕,在追求富裕的同时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样板,和谐有序稳定安全。现在和谐还没到那个程度,有序也在不断地去推进,但是稳定安全可以了吧。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口,我们有这样的相对稳定安全很了不起的事情。看看世界今天这地方炸了,明天那地方突突了,就感觉到我们中国在这方面应该说做得非常有特点。 我们中华有和谐文化,我们有这种制度优势,我们应该给世界树立起这样一个样板。那么涉及到这种治理体制、治理理念,经常有人说这是从西方过来的理念和做法。我觉得这是我们共产党过去一种强项,在新条件下的一种体现。当年中国社会多乱啊,农民多散啊,共产党多有本事,把社会把农民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可不是把大家管起来,是让我们的民众一起参与生活的改造、生活的建设、生活的发展,然后大家一起享有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要用新机制把我们的社会再组织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参与我们的社会治理,把我们的社会推向和谐。所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民主参与、依法治理这种共建、共享,其实就是过去那种强项,在新条件的一种体现。

第五个方面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了绿色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应该看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下的功夫很大,力度也很大。我们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四个方面去推进我们的制度完善,去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然后加大了督察力度。应该说随着我们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中国的生态问题应该说有了明显的向好趋势。但是有些事情可能还要不断地去下功夫解决才好,比如雾霾问题,这个难度比较大,所以十九大报告才有一种蓝天保卫战之说。我们为什么说从整体上讲事情?一方面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特点就整体发展,还有我们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时候也讲全面性,还有中华文化说事的时候、看事的时候也讲整体。所以读过《孙子兵法》的人也会记住一句话,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必须有全局意识,对全局整体把握好了,才有助于把自己那份工作做好。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点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主张。那么为什么强调这个?我们自己的依据一个是判断,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十九大报告也强调了。还有我们强调一个事实一个理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追求和平追求发展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既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大家都要生存吧,要生存就要和平,要生存还要发展,要发展你想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不是也应该让别人把日子过好?否则你自己的日子也不一定过得很好,所以发展应该是共同的发展。

我觉得西方国家的日子过得真是可以了,不管怎么说都是可以了,但是难民潮一来,恐怖主义现象一多,那它们的日子过得不怎么踏实。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难民潮?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恐怖主义现象?我觉得西方国家还真要反思一下对有些过的做法,为什么把人家搞乱了呢?所以用我们中国人的眼光看,这有点像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强调发展的时候,强调发展的合作性、共赢性、互利性怎么讲都有道理了。这不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主观愿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走到今天一种客观要求。再看总书记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时候,说的什么意思?这是给当今世界明确了一个合理的走向。 那么回头我们再看各种制度、各种道路,那就是各个国家自己的选择。各种道路各种制度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要在比较中相互借鉴,在比较中相互学习,在比较中去一见高低。我觉得我们有自信以后,应该看到各种道路各种制度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反正我觉得美国那个制度,要是没有优势,美国它真的就不至于打造出这么一个强国来。美国那个制度真的有毛病,没有毛病也不至于这么老出事。中国制度没有优势?中国制度没有优势,怎么会让一个大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我们的制度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强调完善制度干什么?美国那个制度强调的是调动个人积极性,中国的制度更多的发挥整体的作用。这两种制度各有特点,还各有一个大国强国做支撑,未来这个世界的发展恐怕就在这两个制度的比较中、两个制度的影响中向前发展。这两种制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也很难去见到它的相互取代的趋势。

(四)坚持党的领导

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进入新时代推进我们事业的发展,完成我们新的规划,必须坚持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总书记多次强调。人类的政治走到今天,基本都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差不多都是法治政治。在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推进过程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非常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好多国家的民主政治差不多首先体现为政党政治,那么政党政治还多种多样,有一党的也有两党的还有多党的。我们经常停留在说一党好,两党好,还是多党好的问题上,一党制有一党的弱点,两党多党肯定有它的长处,两党多党也有它致命的不足。一个国家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政党结构,多种因素的结果。

我们中国是九个政党,本质上是一党执政八党参政,是历史形成的,真不是一党也不是多党,它真有中国的特点。这样的政党制度优点在哪?问题在哪?我们先说优势。在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下,它容易使社会精英、社会优秀人才往一党里进,往一党周围靠。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精英、社会优秀人才都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那么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靠近党有助于理想抱负的实现。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集中的人是8900万还挂一个零,我们在讲到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又联系和团结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社会精英,加起来数量可不少啊。不敢说在中国所有的优秀人才、社会精英都在共产党内,或者被共产党团结在自己周围了,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大多数,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优秀人才、社会精英真的都在共产党内,真的都被共产党团结在自己周围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涌进一个党内,团结在一个党周围意味着什么呢?在中国这样的党要干不成做不好的事,换了谁都很难,换了谁都不行。回头再想换谁啊?差不多都集中在一起了。

回头看看我们的事业发展,应该说这优势发挥得不错。有优势肯定有问题,问题在哪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和优势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好像是一个硬币上的正反两面。一党做大要做成这么大,谁来看呢?谁都看不了了,自己看自己,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更新。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更新对这么一个大党来说,难度真的太大。这个世界上它就没有一个大党长期能把自己看好的,看不好的一大片。那么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就面临着一个挑战,能不能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更新问题。按照西方的理论往下推,这是个死结。我们中国共产党就要破解这个难题,破解这个难题我们不是为了跟西方较劲,我们是涉及到自己的生存发展问题。如果这个难题破解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会给人类政治文明提供新的经验的,未来我们的现代化在政治上肯定不会按照西方那套路子走的,我们肯定会有中国方案,那个现代化我们正式发展以后,绝对会给人类文明提供新的经验的。

现在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去解决问题,那么通过制度约束权力,让权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那么应该说通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应该说抑制了腐败现象的蔓延,权力不敢腐基本应该说达到了。所以十九大报告有句话叫在反腐败方面我们形成了一个压倒性态势,尽管说现在处理的事好像还不少,那都是存量问题,增量应该说基本控制住。接着下我们要解决一个不能腐的问题,不能腐靠制度建设,制度反腐防腐。那么所以打造制度,这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的事情。在制度建设同时还要解决一个不想腐的问题,强化观念意识。因为制度的建设就是织网,网眼再细都漏水,如果一个人的观念意识跟不上的话,再严密的制度都很难解决问题。因为有些权力作用是隐性的,所以我们在制度建设同时要强化观念意识,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应该说随着我们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不断解决我们自身问题,有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的事业肯定会取得成功。

今天围绕十九大报告,我跟各位交流了学习体会,供大家在学习中参考。谢谢大家!

第五篇:领会十九大精神 拥抱新时代企业

研读十九大报告,领会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全世界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不是空喊口号,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天眼”、“墨子”、“复兴号”“大客机”重大创新成果;贫困率降到4%以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态势其巩固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换挡升级;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逐渐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等等。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近五年来,各方面取得成就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是新时代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必然有新理论、新思维、新战略、新部署、新任务。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建设国家的蓝图:以经济建设为根本的富强中国、以政治建设为保证的民主中国、以文化建设为灵魂的文明中国、以社会建设为条件的和谐中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美丽中国。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需要全国各行各业的务实奋进、努力拼搏,然而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新时代的新作为。十九大对建设新时代国家的论述为国人发出了号召,作为一名党领导的下军工企业干部,我多次和同事们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把拥戴核心的思想自觉迅速转化为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履行新时代“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要求,为航空工业集团作贡献,为新时代国家建设增砖添瓦。

越读报告越深感振奋,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给了企业更多活力。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将加快建设新型国家,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更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加快企业的军转民技术的应有开发,创造更好的产品为民用服务。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一名党员,大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支持国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力促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十三五以来,公司大力打造“生产制造基地、试验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的基地”,积极发展“军转民”,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经营理念,以航空军工技术为依托,以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为保障,以一流的研发团队和加工制造能力为基础,走科技创新之路,大力拓展军、民两用市场。公司在发电机、电动机、发电机组及车载电源系统;以透平膨胀机和换热器为核心的油田气轻烃液化回收装置、尾气处理装置、余热余压发电装置、低温制冷设备等环控系统;铝合金重力铸造和低压铸造、军用加固机箱、热表处理及精密加工;D

1、D2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液压、气压非标设备;电动机构、机电产品及通用航空产品生产制造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开发、生产、应用及服务经验,产品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铁路、特种车辆、机器人、化工、电力、纺织机械、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新时代背景下,我作为航力公司管理者的一员,将会不断领会十九大精神,化精神力量为实际行动,以市场为导向,以围绕公司战略,和同事们一道把航力打造成创新驱动型企业。通过管理、生产、职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创新观念引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创新接力,最大程度满足客户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渴望,不断提升航力机电的品牌信誉度。

十九大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业内专家认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需要不断构筑企业核心专长的创新能力,既包括技术创新能力,也包括机制、模式的创新能力。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国家控股的军工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积累了不少历史经验。公司拥有不少核心专利、核心技术、核心人才,在产品研发、制造、试验、转化、先进管理方面不断借鉴、引进、创新,降本增效,不断增强竞争力,争取早一天加入世界一流的企业行列。

深学笃用、务实践行、砥砺奋进。

十九大精神让新时代的中国企业凝心聚力、备受鼓舞、开足马力、担当作为,必将带来更高层次深化改革、创新实践、开放发展!每个企业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十九大报告,领会十九大精神,拥抱新时代和新时代企业!

作者:白衣此人

扣扣:763541979 欢迎交流

上一篇:小学老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信息科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