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2024-05-21

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精选14篇)

篇1: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http:///

写人作文

爸爸的手杜明昱

爸爸有一双勤劳的手,可以做许多工作。爸爸的手可以给我做饭,给我检查作业,晚上睡觉时,爸爸用手让我把它当枕头,爸爸还要去上班工作。原来爸爸的手可真灵巧啊!(日记,2011年1月17日)

“小小”体育老师潘佳怡

我的体育老师张老师是男的,头发长长的,脸很长,大眼睛,鼻子很尖。他像个小孩子,总是逗我们玩。我们很喜欢他。

这节体育课张老师请小朋友们当体育老师。首先,张老师请孙佳奕当体育老师。她的头发黑黑的,前面是流海,后面扎了一根马尾辫,她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和嘴巴都小小的,她的衣服是粉红色的上面有花纹,是米奇的;穿的运动裤是深蓝色的,脚穿一双咖啡色的鞋子。别看她长得小小的,可发出号令声音特别响。比如给我们练习站队,她大声喊:立正、抱臂,我们赶紧照她的做。有时候她会喊谁谁谁没排齐,我们赶紧排好队,这个体育老师当的不错。

张老师又请了一个男生上来,他叫戴千易,长得很可爱,圆圆的脸上剪了一个蘑菇头,小鼻子,小眼睛。他虽然没有第一个体育老师那么严,但是也很认真。他喊的是稍息、立正、抱臂、放下、向左转、向右转。

今天老师让我们当了一回体育老师,可惜我没当上。我想如果我能当上,一定会是一名严格的体育老师。

妈妈任晓纯

我的妈妈叫赵容香,是个阳光妈妈。中等身材,剪着短发,总是看到她甜甜的笑容。一双乌黑的眼睛,发着慈祥的光芒。

当我遇到困难时,妈妈会耐心的帮助我。当我伤心时,妈妈会安慰我。当妈妈的朋友需要帮忙时,妈妈会第一个出现。每当过节时,妈妈早早的给家人准备礼物。当妈妈遇到高兴地事时,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这就是我的妈妈。妈妈,我爱您!

我的爸爸吴熠

我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他的性格坚强,豁达,幽默。

我的爸爸体形高大,身材极其魁梧,一张轮轮廓分明的国字脸上有一双http:///

充满智慧大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留着一个小平头呢!显得特别精神。

我的爸爸做事很坚持,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每天清晨都按时去游泳。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游泳时只带了一副游泳眼镜,这种情况,爸爸把眼镜给了我。我说:“爸爸您带吧!”爸爸还不停的说:“没事的,没事的。”爸爸的眼睛被水弄的通红,我心庝极了。爸爸真好呀!有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去外婆家,因为调皮,我往空调摇控里放了水和盐。结果遥控板坏了,所有人都以为,这次爸爸要打我,结果爸爸却轻轻的对我说:“宝宝,以后别这样了。”爸爸给我的爱太多太多,我能给爸爸的太少,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努力学习就是给爸爸最好的回报。

人家说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但是我觉得父爱如蜜,滋润着我的心田。

看图写话

皮球落水陈静仪

一天,天气晴朗,小熊带着自己心爱的皮球,来到河边玩耍,突然,小熊绊了一跤,皮球掉到河里去了,这可怎么办呢?小熊急的快要哭了,这时,大象伯伯见了,问:“熊熊,怎么了?”小熊把经过都告诉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说:“别急,我用鼻子把它吸上来。”说着,大象伯伯把鼻子伸进河里,再用力一吸,皮球被吸来了,小熊连忙说:“大象伯伯,谢谢您!”大象伯伯说:“不用谢,要不是我有这么长的鼻子,也不会帮你把皮球吸上来!”小熊听了,更佩服大象伯伯了。

可爱的动物陈嘉欣

小猴真顽皮。一双小小的耳朵长尖尖的脑袋两边,脸也尖尖长长的,一双小小的眼睛配上大大的嘴巴,常常做些怪象逗得游人哈哈大笑。一只棕黄色的毛,细长的尾巴下有一个红红的屁股,四条腿长长的,经常站起来用后面两腿走路,前面的手像人的手一样会拿东西,可灵巧了,他还会做很多事情呢!

大象救小象吴宇彤

一天早上,象妈妈和象爸爸带着象宝宝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们看见一个坑,象宝宝不小心掉了进去,象宝宝拼命地喊:“救命啊!救命呀!”象爸爸听见

了,赶紧叫象妈妈一起去救象宝宝,他们到那一看!坑非常深,该怎么办呢?象爸爸想了想说:“有了,我们往坑里填土,把坑填平。”终于象宝宝得救了!象爸爸对象宝宝说:“下次可要走好啊!”

童话寓言作文

乡下小驴子“升级”记

在遥远的山庄,有一头小毛驴为村里人干活。他特别勤快又能干,人们都说他是“劳动模范”。

一天,它正在一边拉磨,一边唱歌。这时,主人让它去到城市边上的面粉加工厂送一袋面粉,小毛驴高兴地上路了。它走了好远,终于来到了城市边上。城市有许多高楼大厦,无数条马路,还有立交桥。小毛驴心想:“我要是住在城市里,那该有多好啊!”忽然,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把小毛驴惊呆了。

它驮着上百袋面粉,四个轮子跑得飞快。小毛驴不服气,想和汽车比一比。可是刚100米,小毛驴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而汽车早就把小毛驴甩在了后面。小毛驴缓过气来,已经中午了。小毛驴飞快地赶到面粉厂,又看到厂子里飞快的转动的电磨,这可比自己转着圈儿拉磨要快很多呀!小马驴又被震惊了。

离开面粉厂,小毛驴心想:我应该把城里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带回农村,才能让村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学会了使用电磨,学会了开卡车。回到村里后,小毛驴开了电磨厂,自己还当上了卡车司机,还带领大家一起修马路。它的努力给山庄带来的巨大的变化。

山庄里的人们都喜欢这头驴子,大家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劳累了,还经常学习到城里很多新的知识和文化。从此以后,大家和小毛驴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

北京小学生家教中介-小学生一对一辅导老师NO.1:自幼学习音乐,高中时期开始跟随名师学习声乐数年,擅长小学家教,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沟通,有着良好的责任心和亲和力,态度认真,普通话测试达到一级甲等。

北京小学生家教中介-小学生一对一辅导老师NO.2:我性格开朗,认真负责,以高于一本线69分的成绩考入山东大学,大学期间参加过校内辅导员活动(辅导山大附小的学生),也曾在济南明珠小学义务辅导学生,这些经历使我积累了比较

可贵的与中小学生交流的经验,相信可带好小学初中家教。

北京小学生家教中介-小学生一对一辅导老师NO.3: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较好的美术基础 出生艺术世家 热情大方 能较好的与中小学生相处 有美术家教经历 价格面议 以历练为主价格从忧。

文章来源:

篇2: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一)作者参考老舍:原名()字()。()人。被称为()家。代表作有:《》《》《》等。(二)本文按()、()、()的顺序,也是时间顺序。

第七课《藏戏》鼻祖是()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本文介绍了()和()民居。

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

(一)地域介绍:维吾尔人生活在(),()是我国最大的省,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二)总之和田的维吾尔人是()的。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

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

篇3: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一、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为期末复习奠定基础

最近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都显得时间紧, 任务重, 复习压力大。但是, 无论如何, 都要扎扎实实完成新课教学, 防止抢进度, 防止把新课内容弄成“夹生饭”, 在后期教学中更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导”是关键, 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以讲为主, 而是以导为主。学生不再以死背为主, 而是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学生间的单向传授, 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多向交流。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 以便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做实验, 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 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多鼓励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学生间的争论, 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 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 结论的整理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二、复习中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复习的方法很多, 比如分知识块复习, 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复习就可分知识块复习, 以氧气板块为例, 可分为: (1)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H2O2、KCl O3、KMnO4、H2O、Hg O) ; (2) 氧气与非金属单质C、S、P、H2的反应; (3) 氧气与金属单质Mg、Fe、Cu、Al的反应; (4) 氧气与化合物CO、CH4、C2H5OH、CH3OH的反应。每个知识块复习, 或者各种形式的复习, 都是为了抓好重点, 培养能力。教材重点除知识重点外, 还有技能、方法方面的重点。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或教师讲授、处理较难的知识内容。关键点是指最本质的内容, 或是能联系一个知识块、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这三者的关系, 有的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一致, 有的是三者散列。抓住重点, 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突破难点, 能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 对于每一个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 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要把握好尺度, 选好切入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的学生, 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 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锻炼学生的毅力,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块的联系。例如, 化合价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掌握这一知识的关键点就是原子结构知识, 当学生熟练掌握了化合价知识后,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使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就能逐步解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就容易了许多。

复习期间, 尤其要注意, 在处理教材难点时, 切忌教师夸大难度, 使一些意志品质差的同学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动力。如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一些难点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突破。仅举几例如下:

1.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是教学重点, 对于中等以下

的同学来说也是难点, 复习期间又是学生粗心大意的地方。可按以下顺序设计一组练习, 就可以轻松复习好这个知识块。已知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试计算: (1) 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铁、氧元素的质量比; (3)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 80g Fe2O3中含铁质量为; (5) 多少克Fe3O4与120g Fe2O3含铁质量相等? (6) 含铁56%的Fe2O3样品 (杂质不含铁) 中, Fe2O3的质量分数为?

2. 溶解度的复习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Na Cl的溶解度为36克。 (2) 、20℃时, 17克KCl在50克水中溶解, 恰好饱和, 则20℃时, KCl的溶解度为34克。 (3) 、20℃时, 30克NH4Cl完全溶于100克水中, 则20℃时, NH4Cl的溶解度为30克。 (4) 、某温度时, 100克饱和的KNO3溶液中, 含KNO360克, 则该温度时KNO3溶解度为60克。

3. 质量分数的复习也是如此, 可先设计基础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把5kg食盐溶于20kg水中, 所得食盐水中食盐质量分数为25%。 (2) 把500g KNO3溶液蒸干, 得到50g KNO3, 原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0%。 (3) 从100g10%的KMnO4溶液中, 取出50g溶液, 取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4) 在20℃时, 将50g食盐加入50g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基础练习之后, 再加深巩固。

4.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复习中拓展练习。

1.使饱和的Ca (OH) 2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1) , (2) , (3) %。2.往饱和的Ca (OH) 2溶液中加入少量Ca O, 恢复到原温度, 下列各量将怎样变化。 (1) 溶质%, (2) 溶剂, (3) 溶液, (4) 溶液的浓度。这种练习题量不大, 效果不错。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综合计算, 既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练习题的设计就应做到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在复习期间, 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只要做到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并巧妙组合形成难题。当学生能解决基础题时, 也就找到了难题的突破口。

篇4:初中数学习题二度开发“四策略”

一、情境辅助——突出应用价值

教材上的许多习题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进行设计的,缺少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的习题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因此,我们可以对一些给纯粹的数学命题换回生活化包装,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真正使数学题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原题呈现】一个数a,先增加10%,再减少5%,则结果会

( )。

A、增加 B、不变C、减少D、由a的值决定

这是一道学习“有理数乘法”后非常典型的练习题,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然而,由于其缺乏现实背景,给人以刻板、沉闷的感觉,导致学生对解答这样的练习题缺乏兴趣。

【二度开发】“某商店以a元/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先提价10%,然后在此基础上降价5%,问这商店是赚了还是亏了?”

在这里,为原本枯燥的问题添加了“销售衬衫”这样的现实生活背景,将研究视角直接切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样能使得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得以“无缝接轨”,既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又能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预作铺垫——突出知识联系

设计练习时,如果不注意新旧知识或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就会练得零乱琐碎,漫无边际,学生就会感到思绪紊乱,兴趣索然。因此,教师必须从整体角度设计练习,对一些习题预作铺垫,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原题呈现】学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共有学生84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则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分别是多少人?

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一道习题,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层次化处理。

【二度开发】①画线段图表示题意。②根据图意写出等量关系式。③如果设女生人数为人,那么男生人数是多少?④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是:_____________。

然后组织学生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并完成下列填空:

①用字母表示________;②根据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的关系,列出一个________的等式;③再解这个方程。

以上的课堂练习就是借助线段图的直观性这一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阶梯,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注重变式——提高运用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习题,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对题目进行不同的求解、延伸、演变、拓展,适时地创造悬念,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开拓思路,提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原题呈现】如图1,AD是⊙O的直径,直线BC切圆于点D,AB、AC与圆交于点E、F,求证:AE·AB=AF·AC。

这一道题可以连结DE、DF,由射影定理得:AD2=AE·AB,AD2=AF·AC。如果在教学时,只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是不能有效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我们可以对原题的条件进行弱化,开发出变式练习。

【二度开发】①把图1中的直线向上移(弱化了相切这个条件),得图2,此时结论AE·AB=AF·AC是否成立?②把图1中的直线向下移(弱化了相切这个条件),得图3,此时结论AE·AB=AF·AC是否成立?

以上两种变式的求解过程只要连结DE、DF,再证明RtΔAMB∽RtΔAED,RtΔACM∽RtΔADF,根据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可得AE·AB=AF·AC成立。在原题的基础上设计出这两道变式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从而提高运用能力。

四、一题多变——加深思维含量

教师在对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若注意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有意识地在例题基础上进一步引伸扩充,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探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大有裨益的。

【原题呈现】已知:MN是⊙O的切线,切点为C,AB是⊙O的直径.求证:点A、B到MN的距离之和等于⊙O的直径。

【二度开发】此题看似一道很普通的习题,但经过一番探索,不能发现它有丰富的内涵。

①挖掘证明。思路1:连OC,证明半径OC是直角梯形ABED的中位线。

思路2:连AC、BC,过C作CG⊥AB,证明△ADC≌△ACG,△BCG≌△BEC,得到AD=AG,BE=BG。

②挖掘联系。从图中不难发现:OD=OE,AC、BC分别平分∠DAB、∠EBA,因此,本例实质上是下面习题的再现:

①求证: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顶点到对腰中点的距离相等。

②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O在点C的切线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DAB.又因为AB=AD+BE,所以它是下面习题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已知:梯形ABED中,AD∥BE,AB=AD+BE,C为DE的中点,求证:AC、BC分别平分∠DAB和∠EBA。

这样通过典型范例的思路剖析,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前后贯通,引伸拓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题到一路的“动态”进程之中,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成的知识链,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领会习题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习题的练习功能,同时又要创造性地使用习题,进行适当地引申、拓展、调整和重组,拓展练习的“三维空间”使得数学教学真正顺着学生的需要展开。

篇5:二年级数学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趣味习题中的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能取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课本中那样大,具体内容我们会在三年级做详细安排。

★ 高考数学应该怎么学才好

★ 高三寒假数学应该怎么学才好

★ 英语一开始应该怎么学才好

★ 大学应该怎么规划才好

★ 小孩子应该怎么学英语才好

★ 儿童应该怎么学英语单词才好

★ 英语没基础应该怎么学才好

★ 初一应该怎样学习英语听力才好

★ 初中应该怎样学习化学才好

篇6: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二练习题

填空

1.(1)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也表示45是( )的( )倍.

(2)表示( )个( )相加得48;还表示8的( )倍是48.

(3)8的`2倍是( ),8是2的( )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5)( )羊的只数是( )羊的( )倍.

2.按要求写算式.8、9、72

()×()=()()÷()=()()×()=()()÷()=()

3.直接写出得数.

3×4÷6= 5×9+35=54÷6÷3=72÷(23-15)= 4×8-16=6×6÷4=

4.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8)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

5.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篇7: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

40-28=

71-32=

67-39=

39+60=

12+60=

61-32=

80-70=

13+60=

21+60=

12+60=

93-60=

34+60=

90-70=

98-90=

46-40=

83-60=

11+60=

71-50=

二、用竖式计算:

649=

374=

506=

175=

416=

227=

三、脱式计算

6(15-8)=

28(57-50)=

50-84=

18+729=

(12+33)9=

7(50-46)=

四、解决问题:

1、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18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1)班第一小队做了17朵小红花,送给幼儿园9朵,还剩下多少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来有16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有7个小朋友回家了,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来有17只猴子,又跑来了6只,现在有几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要种14棵树,已经种了10棵,还要种多少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粉笔盒里有彩色粉笔19支,白色粉笔17支,粉笔盒里一共有粉笔多少支?

篇8: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一、情境辅助———突出应用价值

教材上的许多习题是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进行设计的, 缺少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样的习题对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 因此, 我们可以把一些纯粹的数学命题换回生活化包装, 把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放置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 真正使数学题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 原有的习题就有了生活原型, 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

原题呈现有一个数先增加20%, 再减少20%, 结果与原数相比 () .

A.变大B.不变C.变小

这道题是“有理数乘法”这一堂课中的一道典型习题,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程度.但是, 这一道题由于是纯数学的, 也比较抽象, 因此学生会缺乏解题的兴趣.那么如果给这一道题设置情境的外衣呢?可以这样进行二度开发.

二度开发“百货大楼进来一批夹克衫, 单价为每件a元.百货大楼以利润20%的利润进行销售.为了庆祝元旦, 百货大楼把这一款衣服以销售价的90%进行打折 (在销售价的基础上降价10%) .这样促销以后, 这一款夹克衫单件出售是挣还是亏?”

以上案例中, 由于给原来比较枯燥的数学习题披上了打折促销这一生活化的情境, 给原题注入了生活血液.这样, 有效地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学生解题的兴趣就比较浓厚, 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又能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体验到了数学的生活应用价值, 可谓一举两得.

二、预作铺垫———突出知识联系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是存在前后联系的.设计练习时, 如果不注意新旧知识或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知识点就会十分散, 给学生以一种零乱的感觉, 他们在解题时会产生思维的混乱.这时, 教师如果能从整体出发重设练习, 对一些习题预作铺垫, 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就能够使零乱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原题呈现果园里有桃树和李树一共84棵, 其中桃树是李树的2倍, 桃树和李树各有多少棵?

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一道习题, 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层次化处理.

二度开发 (1)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2) 根据自己所画的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 (3) 设李树为x棵, 那么桃树应该是多少棵? (4) 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

接着,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解题过程去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出示以下填空让学生完成: (1) 先用字母x来表示 () 的棵树; (2) 根据“桃树+李树=84”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 (3) 解方程求得答案.

在以上案例中, 正是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作为新知学习的阶梯, 重点又放在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等量关系, 有效突出了习题的重点.

三、注重变式———提高运用能力

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习题,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对题目进行不同的求解、延伸、演变、拓展, 适时地创造悬念, 通过变式练习, 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开拓思路, 提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原题呈现如图1, AD是⊙O的直径, 直线BC切圆于点D, AB, AC与圆交于点E, F, 求证:AE·AB=AF·AC.

这一道题可以连接DE, DF, 由射影定理得:AD2=AE·AB, AD2=AF·AC.如果在教学时, 只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是不能有效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我们可以对原题的条件进行弱化, 开发出变式练习.

二度开发

(1) 把图1中的直线向上移 (弱化了相切这个条件) , 得图2, 此时结论AE·AB=AF·AC是否成立?

(2) 把图1中的直线向下移 (弱化了相切这个条件) , 得图3, 此时结论AE·AB=AF·AC是否成立?

以上案例中, 两种变式的求解过程只要连接DE, DF, 再证明Rt△AMB∽Rt△AED, Rt△ACM∽Rt△ADF, 根据对应边的比例关系可得AE·AB=AF·AC成立.在原题的基础上设计出这两道变式练习题, 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综合理解, 从而提高运用能力.

篇9: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一、知识百花园

1.计算152-144÷12×6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早晨,太阳从()方升起;傍晚,太阳从()方落下。当你面向西方时,后边是()方,左边是()方。

3.1.20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变成了12030。

4.0.9表示()个十分之一,0.95表示95个1/()。

5.在○里填上“>”、“<”或“=”。

0.48○0.4790.099○0.1

807克○8.07千克70毫米○0.7厘米

1450公顷○14.5平方千米5元4角○5.4元

6.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48000=()万

54361800(0=()亿

5800万=()亿

120100=()万

7.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8.344≈()(精确到百分位)

9.08≈()(保留整数)

12.975≈()(保留一位小数)

8.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54÷6)=8□÷3-15=4

50+□×8=250420-7×□=0

二、快乐A、B、C

1.下面各数中与“3”最接近的是数是()。

A.3.02B.2.99C.3.002

2.57+49+43=57+43+49,这是根据()计算的。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5.0,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A.5.04B 4.95C5.01

4.把4.950末尾的0去掉,原数就()。

A.扩大1000倍B.缩小10倍C.大小不变

三、小小神算手

1.直接写出得数。

720÷80=34×200=25×12=

80+90×2=40×(25÷5)=(73+127)×9=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5-40)×857×15+23×15

7827-(827-1200)1200÷5÷4

3.列式计算。

(1)135与65的和除以15与7的差,商是多少?

(2)37的1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四、位置与方向

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比赛路线如下图。

比赛路线是从学校出发,向()偏()跑()米到达医院,接着向()偏()跑()米经游泳馆,再向()偏()跑()米回到学校。

五、解决问题

1.1路公车从总站开出时,车上有49人。到第一站付家坡时,有13人下车、20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2.国美电影院楼上有248个座位,楼下的座位是楼上的3倍。某厂职%950人看同一场电影,这些座位够吗?

3.温泉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春游。他们排成15行,每行人数同样多。小霞排在第六行,从左往右数,她是第10个,从右往左数,她是第11个。四年级去春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创新提高]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1+4×610+59×6199999×77778+33333×66666

篇10:二年级数学搭配练习题

解答:(4+2)×2=12 (厘米)

【小结】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变成规则的图形,具体操作如下:

这样我们就发现,这个不规则图形就可以变成一个长方形.

此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4+2)×2=12 (厘米)

2. 猪八戒化斋讨来一些馒头.第一次吃了一半,觉得不够,第二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是觉得不够,第三次又吃了一半,最后还是有点馋又偷偷吃了3个馒头,觉得饱了.把剩下的给师傅们吃,孙悟空一看发现篮子里只剩下5个馒头了.猪八戒一共讨回来多少个馒头?

解答:(3+5)×2=16 (个)

16×2=32(个)

32×2=64(个)

【小结】倒推法:(1)第三次没吃之前还剩:(3+5)×2=16 (个);(2)第二次没吃之前还剩: 16×2=32(个);(3)第一次没吃之前还剩:32×2=64 (个),猪八戒一共讨回了64个馒头.

3. 16位解放军叔叔排成一队报数,从左边报起大兵报10.从右边报起小强报12.求:从大兵开始往左数,数到小强为止一共有几位解放军叔叔?

解答:6个

【小结】

因为从左边起大兵报10,所以,大兵的右边还有16-10=6 (个);又因为从右边起小强报12,所以,小强的左边还有16-12=4(个).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6个人中,去掉小强左边的4人,再去掉大兵右边的6个人后,就是大兵往右数到小强的人数了.

列式:16-10=6 (个)

16-12=4(个)

16-6-4=6(个)

篇11: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20分)

16+4=54+25=24÷6=80-4=

98-90=77-43=74-24=70+5=

36+7=7+55=3÷3=3×4=

62-8=4×5=25-25=34+13=

18÷6=73-20=37+22=16+4=

二、在○里填上>、<或=。(12分)

39+24603890-5228+3973-37

95-27706527+2835+2838+25

三、用竖式计算。(12分)

56+34=45-28=75-45=58+39=

四、在点子图上各画一个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12分)

五、给下面图形各增加一条线段,使它们各变成两个多边形。(9分)

1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2个三角形

六、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3745

+6-6+3-1

88407239

七、解决问题。(27分)

1、小明买一个篮球28元,他付给营业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了54页,还有28页没看,这本书有多少页?

=()

3、一支铅笔3角钱,买3支要几角钱?

=()

4、求出踢球、跑步,各项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并填在表里。

项目跳绳跳高踢球跑步

人数25人18人

(1)踢球的比跳绳的`少9人,踢球的有几人?

=()

(2)跑步的比跳高的多13人,跑步的有几人?

=()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

=()

篇12:数学二年级暑假练习题

2、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

3、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母鸡比公鸡多16只。母鸡有多少只?

4、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母鸡比公鸡多14只,公鸡有多少只?

5、红领巾养鸡场有母鸡60只,公鸡比母鸡少14只,公鸡有多少只?

6、小学数学二年级暑假作业练习题:红领巾养鸡场有公鸡44只,公鸡比母鸡少16只。母鸡有多少只?

7、小芳有4套图片,每套9张,送给小明17张。小芳现在还有多少张?

8、食堂买回53个萝卜,第一天吃掉了26个,第二天又吃掉了15个,还剩下多少个?你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吗?

篇13:二年级数学重点练习题

一、分析重点练习题时需要先对习题涉及的信息进行铺垫

在小学时期, 学生们初步接触数学, 所以解答重难点练习题的经验比较缺乏。教师在教导小学生对此类题目进行分析解答时, 一般会先组织小学生尝试通过讨论探究分析题目的思路, 或者尝试对题目进行解答, 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 教师会围绕学生算出的不同答案开展讲解工作。但这种单刀直入的教学方式, 欠缺引导的过程, 一般只适用于教导基础比较好的优等生, 而许多对知识点一知半解的学生可能会无法跟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分析思路。为了提升解题的引导性, 老师需要先对习题涉及的信息进行铺垫, 然后再联系知识信息对题目实施二次延伸和开发。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这章内容时, 有一道经典题目:小王与小明二人在一个圆形的跑到中进行赛跑, 小王在跑道的外圈起跑, 小明则从内圈起跑, 两人所跑过的路径都是半圆形, 那么哪段路径更长?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到这个题目时, 由于对圆的周长计算缺乏认识, 所以很难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这道习题时, 需要先给学生讲解圆周长的相关计算知识, 随后再实施题目开发。比如, 教师可以先设计下述问题:现在有一个圆圈, 半径为2, 请算出周长。让小学生在解上面的例题之前先熟悉周长的公式, 这样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对“赛跑”的例题进行转变, 比如可以问:“这场赛跑是否公平?如果不公平, 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周长的计算公式对问题进行验证。在解答例题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对题目进行延伸, 组织小学生探究半圆形以及完整圆形二者的周长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与差别?

二、通过转换练习题的展现形式对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充实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许多练习题和经典试题一般都会通过一种直白浅显的方式向小学生呈现, 但不少题目都是看似简单但却隐藏着深层次的意义。教师要从更深的层面对试题和习题进行挖掘开发, 利用多种呈现方式转换题目, 从而充实习题的内容及内涵。

比如在讲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统计》时, 教师可以进行下述设计:A、B两个班级一起参与校园运动会, 竞赛项目取得第一名记为3分, 第二名为2分, 第三名为1分。A班3项第一、4项第二、5项第三;B班2项第一、5项第二、5项第三, 哪个班级总分胜出?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以对该题进行调整开发, 转换练习题的展现形式。比如, A、B班一起参加运动会的12项比赛, B班所有项目总分是21分, A班部分成绩如下:1项第一, 3项第二, 2项第三, 那么有几种方式能够令A班总分超过B班?

结合小学生熟知的事件对《统计》的题目进行设计, 并通过转变呈现形式的方法对习题进行改造开发, 能够进一步调动小学生参加分析探讨的热情。在对上述题目进行改良开发之后, 题目不仅能锻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 同时习题的探究价值得到了提升, 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掌握统计知识。

三、不断改变练习题的条件引导小学生开拓答题的思路

在对一个条件固定的练习题进行分析或讲解时, 分析题目的思路以及解题的结果可能都将被条件约束, 无法引导学生围绕该题目开展探究。为了丰富分析题目的角度, 提升探究解题和解答题目的趣味性, 教师应在原题基础上对练习题的条件进行转变, 以此达到引导小学生开拓答题的思路的效果。

比如讲到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置习题:在班长选举中, A同学得到全班30%的票数, B同学得到17票, C同学占据全班25%的票数, 在数量上比B同学少2票, 那么A同学和B同学谁能当选?

在改良开发下, 可以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设置为:在班长选举中, A、B、C三人票数最多, 其中A得到18票, 占据全班票数30%, C同学占据全班票数25%, B同学比C同学多2票, 全班没有选择A、B、C同学的人数的百分比是16.67%, A同学和B同学谁能当选?

在解答这道题目时, 可以这样分析:由于C同学的票为25%, 加上没有选择A、B、C同学的人数概率16.67%, 即25%+16.67%=41.67%, 用100%减去41.67%可以得到A同学与B同学占有票数的总概率, 即58.33%, 最后在58.33%减去A同学30%的票数占有率, 得出B同学的票比率为28.33%。A的票比率高于B, 所以A可以当选。

篇14: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重点选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维目标;认知规律;诱导反思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紧紧把握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和复习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如此方能激活兴趣,驱动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与研究。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带班经验,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方式和方法进行遴选浅谈。

一、易混概念,对比理解

小学阶段孩子对抽象知识不敏感,对表达相近的概念往往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对应的情景对比,让孩子在鲜活的情景中通过体验来感知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例如:课堂上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对分数和比例的概念,是应用题中容易混淆,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就设定了情景对比,让大家一目了然:

(1)一段路长公里,走了,还有多少公里?(2)一段路长公里,走了公里,还有多少公里?这俩问题猛一看是一样的,但是仔细分析就发现第(1)题中“走了”是走的总路程的,是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實际走过的路程是×=1公里;而第(2)题中“走了公里”后面有具体的单位,是一个固定的里程。如此对比启发,同学们豁然开朗,对应用题中出现比例和分数的概念再也不会混淆了,有效地完成知识迁移,生成运用能力。

二、概括总结,归纳建模

建模是数学复习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就是总结和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然后进行整合、梳理,对每一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这样具有前瞻性的归纳建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必由之路。比如针对如下工程类应用题:“修一条长3000米的公路,4天完成了全长的,如此进度,需要多少天完工?”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出现了几种答案:3000÷(3000×÷4)或1÷(1×÷4)后,最后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寻找最简便的解法:“4÷”,有效提升了解题效率。

概括和总结是知识升华的过程,建模是对知识网络的完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建模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三、剖析过程,掌握思路

常言道: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解决事情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数学知识也有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掌握知识,我们就得剖析数学过程,捋顺解题思路。笔者通常先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发表意见,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和创造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知识的生成动态,强化理解思维,生成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活动期间,某淘宝店卖出服装1500件,其统计卖出的男装是女装的,请问,卖出女装多少件?

这种题型有点绕,所以我们不要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笔者就鼓励他们先将自己的思路分析给大家,讨论一下优化方案:

方法1:方程法:根据题意,卖出的男装+女装=1500件总数,假设卖出女装是x件,那么题目可以表达为:x+x=1500件,以此得出女装数量。

方法2.整体法:我们可以将卖出的总量看做单位1,男装是女装的,那我们就将女装看做7份,那男装就是3份,一共就有10份,女装就是总数的,所以就是1500×=1050件。

可见经过大家深思熟虑和讨论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总之,六年级是对小学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我们一定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设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如此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马晓红.浅谈怎样进行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J].学周刊,2013(05).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2017年第4季度压疮管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