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2024-04-14

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通用7篇)

篇1: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猪流感的危害进入冬季以来,不断有养殖户(场)来反映其猪群突然发病,停食或减食、高烧、呼吸异常,用常规的青链霉素、安乃近有效,停药后易复发,病程短者3-4天,长者达10天以上。我们建议使用强效阿莫西林、柴胡、金刚呼喉霸针分开肌肉注射后,病程短者基本痊愈,病程长者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好转,但采食量一直较差、便秘,之后有个别死亡。笔者将所有病例综合分析后认为:主要是因为今冬气温变化幅度大,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特性促使当地猪舍封闭早,舍内小环境昼夜温差大、空气流通差、湿度大,加之部分养殖群饲养密度大诱发猪流感,而在发病猪群的治疗过程中,普遍都不注重病猪体温的测量和用药疗程要足的问题,出现反复发病,反复用药,致使猪群持续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就给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猪链球菌病及温和性猪瘟和猪的呼吸道综合症留下了可趁之机,导致猪群由前期的单一发病发展为后期的多病症综合感染,给病猪的治疗和康复增加了难度,延长了病程,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科学研究已证明猪流感与人流感的关系密切,而在我国猪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2005年肆虐的禽流感也证明了禽流感病毒逐渐适应哺乳动物的事实,这也使现阶段的人将面临来自禽和猪的H5亚型流感病毒的威胁。猪流感的流行特点与临床症状猪流感即猪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的猪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家畜传染病又将其归类为呼吸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晚秋、初冬、早春时期多发;发病猪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一般发病急,病程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低;病源主要存在于病猪的鼻液、痰液、口涎等分泌物中,多由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气候骤变、寒冷、阴雨、运输及密度大等因素均可促使发病。

猪只表现突然发病,几小时至几天达全群感染,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伴发有肌肉、关节疼痛和呼吸道症状,粪便干硬,结膜充血,重症者眼鼻分泌物增多,无并发或继发感染时死亡率低;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时,往往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使猪群生产性能和自体抵抗力严重降低,终伴发死亡。猪流感的剖解病变表现为,颈部、肺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水肿,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并覆有黏液,有的气管由于渗出物堵塞而使相应的肺组织萎缩,重症猪有明显的支气管肺炎和胸膜炎病灶,肺水肿、脾肿大。

猪流感的防治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日常卫生制度,做好定期的检疫消毒和驱虫,注意防寒保暧,避免贼风侵袭,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消除发病诱因。②购买的种猪必须是经过检疫,并且应为猪流感病毒抗体阴性,及时进行流感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流感的有效措施,以此为猪群提供相对完全的保护力,加强免疫在一个月以后。第一次接种应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时进行,在10~14日龄之后进行。③在猪流感的易发期推荐清毒灵500克、水溶性阿莫西林150克共同拌入500公斤饲料,连用7天,作为预防性投药。

治疗目前为止对于猪流感并没有真正特效的治疗药物,一般采用对症疗法同时控制继发感染的治疗措施。

推荐①病猪,抗病毒1号+丰强神针+强效阿莫西林,0.2ml/Kg体重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②全群,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150斤,连用一周,作为防继发感染和后期的维持治疗。

小结对于猪流感的防治应注意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猪流感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预防新的人流感暴发的关键点可能在于猪群流感病毒的控制,切断流感病毒沿禽-猪-人这一链条循环传播的路径,做好人、猪、禽的相互隔离和猪流感的监测工作。

篇2:冬春季节猪拉稀病的防治

1 猪病毒性肠胃炎

猪病毒性肠胃炎又叫“传染性胃肠炎”, 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能发病, 冬春多发, 传播迅速。

1.1 症状

患病猪初有轻热、呕吐, 继以急剧腹泻, 体温正常, 粪稀如水, 呈黄绿色或灰白色, 有特殊的酸臭味, 迅速消瘦脱水, 一般经5~7 d死亡, 快的发病2 d死亡。猪的日龄愈小, 致死率愈高, 得过本病的仔猪, 多发育不良, 成为僵猪。

1.2 治疗

用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 辅之以口服补液盐进行饲喂, 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对发病的猪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暖措施, 增加垫草, 及时调换湿草, 病猪拉的稀便及时清理干净。

2 猪痢疾

猪痢疾由一种较大的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猪密螺旋体引起高度传染的黏性液, 出血性腹泻。

2.1 类型

2.1.1 最急型

多见于新建猪场, 几乎没有腹泻症状便发生死亡。

2.1.2 急性型

猪病初期排出黄色或灰白色稀便,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 后驱颤动, 体温可升至40℃以上, 最快的数小时便死亡, 慢的1~2 d死亡。病猪粪便有大量黏液和血液, 当腹泻加重时, 粪便呈红色或黑色得油脂胶冻体, 含有鲜血、黏液和纤维素渗出物碎片, 病猪常因脱水而死亡。

2.1.3慢性型

老疫区多见, 或为急性型转化而来, 病猪可长期排黑色稀便, 俗称黑泻病, 病猪消瘦贫血, 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较弱的猪虽经治疗, 但过一段时间又会复发。

2.2 治疗

痢菌净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药物。用药后可很快控制病情, 用量为5~6 mg/kg体质量, 2次/d, 连用3 d即可。

2.3 预防

应禁止从疫区引进猪种,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 并严格消毒制度, 尽可能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刺激。有疫病的猪场, 平时因在饲料中拌入痢菌净等药物进行预防, 一般按60 mg/kg饲料中加入痢菌净, 连用20~30 d, 也可用痢特灵预防。

3 仔猪副伤寒

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或猪伤寒沙门氏杆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以2~4月龄仔猪多发生, 急性呈败血症变化, 亚急性和慢性呈顽固拉稀症状。

3.1类型

3.1.1急性败血性

常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病猪突然发烧, 体温可达42℃, 精神不振, 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病程稍长的可见耳朵呈蓝紫色。排出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 少数可见便秘, 病程2~3 d, 死前胸腹、四肢皮肤有蓝紫色出血斑, 此病状可误诊为猪瘟 (精神更委顿, 鼻更干燥) 。

3.1.2慢性肠炎型

慢性病例最多见, 体温时起时伏, 食欲反复无常, 便秘与下痢相交替, 逐渐消瘦委顿, 拱背缩腹, 毛焦皮燥。有的长期咳嗽和呼吸困难, 皮肤发生湿疹, 多在数周内死亡, 或成为僵猪。

3.2 治疗

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 如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卡那霉素、喹诺酮类和多种复合磺胺都很敏感, 但应注意的是细菌很易产生抗药性, 所以在治疗时应几种药物联合应用、交替使用, 并且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在治疗中, 理论上用药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因为发病期间的细菌常位于细胞内环境中, 很多抗菌药物难与其接触, 疗效往往不理想。

3.3 预防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 严格消毒, 消除致病因素, 对猪群应及时注射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 在仔猪1月龄时注射, 每头注射1~1.5份, 一般注射1次即可。

4 仔猪大肠杆菌

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常见有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多发生于6~10日龄仔猪, 10~20日龄发病次之, 30日龄以上极少见。通常是1窝仔猪有1~2头发生, 相继蔓延全窝。仔猪黄痢在其出生后1~3 d内发生较为严重, 一般由带菌母猪引起、通过乳头感染。

4.1 症状

仔猪白痢以下痢为主, 排出灰白色糊状稀粪, 有特异腥臭味, 黏附于肛门及后肢, 病猪食欲不振、脱水、消瘦, 体温变化不大, 如不治疗, 常于5~6 d死亡。仔猪黄痢, 多排出黄色黏液样腥臭的稀粪, 严重的病猪肛门松弛, 粪便失禁, 全身脱水, 很快消瘦, 眼球下陷, 肛门和阴门呈红色。终因衰竭而死亡, 病为1~3 d。

4.2 治疗

一般应用抗生素 (氯霉素、庆大霉素) , 磺胺类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磺胺咪) , 呋喃类药物和中草药进行治疗, 同时对体弱病程较长的进行补液、补能量, 调节肠道酸碱平衡, 均能获得较好效果。

4.3 预防

首先应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 猪舍要清洁干燥, 防寒保暖。垫草勤换、勤晒, 饲养用具勤洗刷、勤消毒。母猪孕期要注意饲料调配得当, 产后奶汁不足时要加强补料。其次进行菌苗预防注射。

5 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

5.1 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不分年龄与品种都能感染发病, 发病率通常为100%。病猪体温稍升高或正常,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继而排水样便, 呕吐, 脱水, 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

猪轮状病毒是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常呈地方流行, 病初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不愿运动。有的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 继而腹泻, 粪便为黄色、灰色或黑色, 呈水样或糊状。

以上2种病可通过辅助治疗, 增强猪只抵抗力, 缓解病情。

5.2 治疗

供给足够的口服补液盐水, 同时注射Na HCO3、青霉素钾、庆大霉素, 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并发感染。

5.3 预防

对发病的猪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暖措施, 增加垫草, 及时调换湿草, 病猪拉的稀便要及时清除干净, 对圈舍进行消毒。

总之, 在寒冷的冬春季节, 对该病的防治是, 必须加强防寒保暖, 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及时清除排泄物, 保持圈舍干燥, 并定期对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对发病的猪必须隔离治疗, 减少污染;对健康猪进行必需的疫苗注射, 减少该病的发生, 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快速出栏, 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对冬春季猪拉稀的调查研究, 总结出该病的发病规律, 并提出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篇3: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关键词: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16-02

冬春季节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该病可在母猪、公猪、育肥猪、仔猪中暴发。临床上以病猪呕吐、严重腹泻、少食或不食、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10日龄内仔猪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给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1.1 流行季节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从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发病最多,夏季很少发病。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病的流行形式多为暴发或散发流行,新疫区通常呈流行性发生。

1.2 感染率

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感染率可达90%~100%,公猪、母猪、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症状轻微,死亡率较低,并可于5~7 d自然康复。但10日龄内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随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步下降。感染过该病的生猪可获得一定时间的自动免疫抗体。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乳汁、鼻分泌物、呕吐物以及呼出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都可能引起病毒的传播。

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也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

2 临床症状

2.1 仔猪

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发生短暂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块,粪便恶臭。病猪体重快速下降,严重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7 d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而超過3周龄的哺乳仔猪多数可以存活,但生长发育不良。

2.2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食欲减退、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 d康复,死亡率不高。但有应激因素参与或继发感染时死亡率可能增加。

2.3 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症状可表现为体温升高、无乳、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这可能是因其与感染仔猪接触过于频繁所致。妊娠母猪很少发生流产。

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90%,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10%~30%。20 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该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3 病理剖检

外观来看,病死猪尸体消瘦、脱水。眼观病变主要集中在胃肠部,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黏膜潮红充血,有时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并有黏液覆盖,有的日龄较大的猪胃黏膜有溃疡灶,且靠近幽门区有较大坏死区。整个小肠气性膨胀,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小肠黏膜充血肠壁变薄缺乏弹性,肠内容物稀薄。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肾包膜下偶尔有出血变化。

4 诊断

根据发病的季节,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或早春。猪群发病突然,通常在数日内感染大多数猪只,不分猪只大小和性别都可发病。主要症状是剧烈的呕吐和腹泻脱水,10日龄内仔猪发病后死亡率最高,且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

结合病理剖检,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查。病料采集主要是粪便或小肠。两端结扎的病变小肠是最好的样品,但要新鲜或冷藏。血清学检测可采集病猪血液分离血清。

5 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5.1 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供给全价饲料,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应注意防止猫、犬和狐狸等动物出入猪场,并做好猪舍的防鸟措施。

5.2 接种疫苗

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进行预防。

5.3 干扰疗法

以鸡新城疫Ⅰ系疫苗为干扰源注射,可明显减轻症状。剂量:一瓶鸡新城疫疫苗(按500羽份计)可注射15日龄的乳猪10头。可注射15日龄以上至10 kg仔猪6~8头。可注射15 kg以上猪4~5头。

5.4 治疗

篇4:冬春季节防治猪病的综合措施

1 加强猪舍管理的措施

1.1 猪舍的防寒

贼风袭击猪体, 容易引起猪感冒和肺炎等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因此, 为了防贼风, 必须做好栏舍修缮工作, 如门窗、玻璃、防护罩等, 夜晚要及时关上门窗, 也可使用卷帘等保温设施。

1.2 猪舍的保温

封闭式猪舍, 天棚高度距离地面约2 m, 地面铺垫稻草供猪躺卧。天棚每两间留一通风口, 以排出舍内氨气和潮湿空气。产仔栏、保育栏必须有取暖保温设施, 产仔栏还要设保温箱, 可用暖气、红外线灯泡等取暖, 使猪舍保持适宜的温度。保育舍和哺乳舍的温度保持在22℃以上, 刚断奶仔猪的舍内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

1.3 猪舍的通风换气

根据实际情况对猪舍加强通风换气, 防止空气污染。晴天多通风, 雨天少通风, 一般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通风较好。

1.4 猪舍的干燥

猪舍的湿度越大, 猪就越感觉寒冷, 并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呼吸道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防潮湿、防漏雨, 并让猪定点排粪尿, 保持猪俯卧处洁净干燥。可使用一些清洁剂 (粉剂) 类产品, 喷撒栏舍, 既能干燥栏舍又能减少细菌滋生, 给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2.1 提高饲料营养、加强保健

在基础配合饲料的基础上, 添加多种维生素、微生态制剂等拌料, 或用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饮水, 调节猪只肠道功能, 缓解猪群受到的各种应激反应, 增强机体抵抗力。

2.2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备齐各种消毒器材, 修整消毒门、消毒池等硬件设施, 平时按消毒程序彻底消毒, 并要对来往的人员和车辆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更衣后进场, 内部饲养员严禁串栋, 场内人员外出回来后立即更衣和严格消毒。一旦发生疫病或周边发生疫病时, 要加强消毒, 每天1~2次。

2.3 免疫、驱虫和灭鼠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 (户) 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 如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 同时做好猪体驱虫和场内灭鼠工作, 以防疫病传播。

2.4 控制湿度

如果阴雨天气较多, 湿度太大, 在雨停后, 可以考虑在场内撒生石灰。一方面起消毒作用, 另一方面吸收多余的水分, 降低畜舍的湿度, 防治细菌滋生。

3 母猪接产和初生仔猪前期管理措施

阴冷天气, 特别是阴冷天气的夜晚至次日凌晨初生仔猪极容易被冻死, 必须做好母猪接产和初生仔猪的前期管理工作。

3.1 备齐产前准备、临产前准备的物品

一是药品, 如碘酒、抗生素类药物;二是柔软、吸水、干燥清洁的擦布;三是剪齿钳;四是保温箱。

3.2 做好接产工作

母猪产仔期间, 始终要有接产人员守护, 仔猪产下后立即将仔猪口腔和鼻孔上的粘液撕开, 同时迅速将仔猪口腔和鼻孔中的粘液抠出, 把仔猪身体上的黏膜擦干净、及时断脐、剪犬齿和断尾, 然后把仔猪放入保温箱中休息, 当仔猪休息一段时间后, 再让其吃初乳。

3.3 保持初生猪的环境温度

1~3日龄30℃~32℃, 4~7日龄28℃~30℃, 15~16日龄22℃~25℃。

3.4 固定乳头

篇5:猪患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据近几年来猪流感流行性情况调查,夏秋季节往往以猪流感为先导,而后引发很多并发症和继发症,如:猪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其中最易并发或继发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据调查,在一个地区夏秋季节猪病中,流感常常是罪魁祸首,其先发生而后继发的或与之并发的病常使病情复杂化,给猪群带来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淘汰率。

猪流感的剖解病变表现为,颈部、肺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水肿,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并覆有黏液,有的气管由于渗出物堵塞而使相应的肺组织萎缩,重症猪有明显的支气管肺炎和胸膜炎病灶,肺水肿、脾肿大。

科学研究已证明猪流感与人流感的关系密切,而在我国猪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2005年肆虐的禽流感也证明了禽流感病毒逐渐适应哺乳动物的事实,这也使现阶段的人将面临来自禽和猪的

一、引起猪患流感的原因。

1、粗旷式饲养管理导致发病:农户在夏收、秋收两个农忙季节里,顾了田里的庄稼而忽略了圈里的猪,不及时给猪打防疫针,不及时给猪饲喂,使猪饱一顿饥一顿,不及时给圈舍打扫卫生等,均可造成猪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发病。我市许多地区的散养户,将猪置于低矮潮湿、通风不良、肮脏泥泞的简陋圈舍中饲养,猪无法躲避酷暑和冷雨的侵袭,无法躲避吸血昆虫的叮咬,加上喂的是变质腐败的泔水类饲料,猪岂能不发病?

2、防疫不到位导致发病:近年来,在许多地区机构改革中,农村基层畜牧兽医站被撤销或撤并,使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线断网破,导致动物防疫工作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出现猪禽防疫针没人打、产地检疫没人搞的局面,从而导致猪流感发病。

3、农户自充兽医酿苦果:在相当多的地区,农户自充兽医现象普遍。他们靠着一知半解的动物疾病防治知识,买来注射器和常用药,见猪不吃食就给猪打针用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免疫程序,不懂得诊断和用药机理,他们常常在发现动物病情严重时才慌了手脚,再去找兽医诊治。如此操作不仅防不住病,而且猪病往往常年不断,此起彼伏。

4、自由宰杀导致恶性循环:许多农户见生了病的猪打了几针不见好转,就将病猪廉价卖给小刀手宰杀。小刀将病猪肉在市场销售,使病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传播。如饭店将含有病原菌(毒)的泔水返回到郊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喂猪,造成更多的猪发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往往使病的流行形成多次反复或此起彼伏,长期得不到控制。

二、猪流感的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强化日常卫生制度,做好定期的检疫消毒和驱虫,注意防寒保暧,避免贼风侵袭,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消除发病诱因。②购买的种猪必须是经过检疫,并且应为猪流感病毒抗体阴性,及时进行流感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猪流感的有效措施,以此为猪群提供相对完全的保护力,加强免疫在一个月以后。第一次接种应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时进行,在10~14日龄之后进行。③在猪流感的易发期推荐清毒灵500克、水溶性阿莫西林150克共同拌入500公斤饲料,连用7天,作为预防性投药。

2、治疗方法

目前为止对于猪流感并没有真正特效的治疗药物,一般采用对症疗法同时控制继发感染的治疗措施。关键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如保温、避免贼风侵袭: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注意营养平衡,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索等,提高猪体的抵抗力;必要时可用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

推荐①病猪,抗病毒1号+丰强神针+强效阿莫西林,0.2ml/Kg体重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三天;②全群,用复方替米先锋40克拌料150斤,连用一周,作为防继发感染和后期的维持治疗。流感是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天气骤变的晚秋、早春及寒冷的冬季。临床上以发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迅速康复为特征。

中药治猪流感

方剂(1):辣椒末0.5g、滑石粉0.3g混合均匀后吹入猪鼻孔内。

方剂(2):葱白100g、生姜30g、食盐10g煎水灌服。

方剂(3):大蒜100g、生姜50g煎水混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2天。

方剂(4):板蓝根、蒲公英各100g煎水拌料喂服。

方剂(5):苍耳子10g炒黑研末拌料喂服。

方剂(6):复方板蓝根注射液、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复方柴胡注射液、30%安乃近注射液按说明用。对于猪流感的防治应注意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猪流感在公共卫生方面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预防新的人流感暴发的关键点可能在于猪群流感病毒的控制,切断流感病毒沿禽--猪--人这一链条循环传播的路径,做好人、猪、禽的相互隔离和猪流感的监测工作。

篇6:冬春交替季节猪常发疾病的防治

1 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近十年来,猪瘟由典型性转化为非典型性的温和性猪瘟,这给猪瘟的诊断和防治带来新的难题。

1.1 流行特点

可发生于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而且流行较广泛,感染后还未表现临床症状时以向体外排毒。耐过的猪在1~2个月后或终生仍可带毒、排毒,感染健康猪。近些年来,多数以零星散发为主,没有季节性,用药效果不明显。

1.2 临床表现

典型的猪瘟多见于未用过猪瘟疫苗免疫过的猪群。一般是急性发生:体温41~42℃,滞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嗜睡、怕冷,有眼屎,皮肤上有小的圆形出血点;慢性型猪只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后驱摇摆。耳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1个月以上。

非典型性的猪瘟的临床表现: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出死胎或产出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陆续死亡。猪体内长期带有猪瘟病毒,持续向外排毒,用疫苗免疫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1.3 防治措施

(1)做好疫苗接种免疫工作,特别是母猪产前的免疫接种。(2)治疗:抗病毒中药“杆净痢治、止痢散”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2 猪传染性胃肠炎

2.1 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属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多发生在冬春,特别是初春病居多。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它动物不易感性。

2.2 临床表现

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气味恶臭。体温在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重症猪由于腹泻则出现严重脱水。在发病2d后,多数或全部仔猪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高。不死的猪则出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2.3防治措施(1)免疫: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于妊娠母猪产前20~30 d前免疫1次,必要时于产前7 d再免疫1次,新发病区对育成猪也应进行免疫接种。(2)治疗:口服抗生素,配以抗病毒类的中药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多维饮水,本品既能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又能解除肠道内的病原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减少猪只死亡,增加药物的疗效。

3 猪流行性腹泻

3.1 流行特点

本病的病原体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各种年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及春季。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可达100%,成年猪为15%~20%。

3.2 临床症状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哺乳猪主要是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腹泻,开始时排黄色粘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同时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衰竭。体温一般正常或偏高,1周内的哺乳仔猪常在腹泻后2~4 d死亡,死亡率约50%左右,断奶仔猪和成猪症状较轻,一般2~3 d后逐渐恢复正常。管理条件差的猪场发病死亡率增高。

3.3 防治措施

用疫苗进行免疫,可选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注射,重点给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 d前免疫以保护出生的仔猪。

4 猪流行性感冒

4.1 流行特点

本病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秋末、寒冬、早春、气候寒冷的多变季节易发生,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的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4.2 症状

发病突然,全群体温突然升高达40~42℃,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精神萎顿,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鼻流出粘液性的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程一般在4~7 h,大部分能自行康复,极少有死亡。

4.3 防治措施

(1)采取综和性的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防止与外界的猪、人、禽类、鸟类等接触。(2)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的混合制剂,如免疫败毒散,黄金感冒大补液,瘟毒必治等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5 猪喘气病

5.1 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在寒冷、多雨、气候多变的季节里发病较多。一般死亡不高,但若是急性暴发或继发感染,有一定的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繁殖母猪大多数带有猪肺炎霉形体病,哺乳仔猪就会被传染,断奶后混群又造成相互感染。

5.2 症状

急性多见于新发生该病的猪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呼吸次数可达120次/min,张口喘气,口、鼻流出泡沫。常呈犬坐姿势,可因窒息而死亡,耐过猪转为慢性型;呈现长期咳嗽,尤以清晨、夜间和驱赶运动及吃食后尤为明显。5.3防治措施(1)免疫:目前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2种,使用弱毒疫苗后2个月内不得使用土霉素等药物。(2)药物治疗:泰乐菌素、支原净等药物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6 口蹄疫

6.1 流行特点

口蹄疫以偶蹄兽发病为多,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疱皮、水疱液传染性最强,病猪排出物及呼出的气体都可散毒。

6.2 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无精神,食欲减少或不吃,在蹄冠、蹄叉、蹄踵和吻端皮肤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处局部红肿,微热,敏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很快破溃。病猪跛行,有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困难。有时母猪乳头,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水疱。

6.3 防治

篇7:冬春季节猪流感的危害与防治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周家山、定军山、老道寺、镇川、同沟寺、新街子、金泉、勉阳、新铺、元墩等10个镇的25个自然村, 涉及养殖户14313户, 其中养猪户4774户。2012年5月底共存栏猪57874头。其中:20个规模养殖场存栏23751头, 占所调查村生猪存栏的41%, 有母猪4525头、育肥猪7268头、仔猪11958头;2012年1~5月出栏生猪23293头, 其中育肥猪8788头, 仔猪13783头, 种猪722头。49个养殖大户生猪存栏9539头, 占所调查村生猪存栏的16.8%, 有母猪1272头、育肥猪5254头、仔猪3013头;2012年1~5月出栏生猪7632头, 其中育肥猪4969头, 仔猪2528头, 种猪135头。疫病防治上, 散养户和部分养殖大户采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常年补针相结合, 只对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三个强制性免疫病种进行预防, 没有定期消毒和无害化处理设备;20个场和部分养殖大户有较完善的防疫程序, 除强制免疫病种使用县畜牧中心下发疫苗外, 圆环、伪狂犬、细小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等使用自购疫苗, 36个场户有消毒设施设备并正确实施消毒, 19个场有沉淀池、沼气池、化尸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2 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69个养殖场户中, 去冬今春有24个场户发生以猪腹泻症状为主的动物疫病。其中发生流行性腹泻2360头, 死亡1534头, 死亡率65%;传染性胃肠炎发病835头, 死亡274头, 死亡率为32.8%。并呈现出以下特点及问题:

2.1 发病季节性明显

该病主要发生在去年冬季11月份到今年春季3月份。

2.2 各日龄猪均有发生, 且不同日龄段主要临床症状不同

初生至10日龄以内仔猪腹泻发病率达到7.85%、死亡率达到67.74%;10~60日龄仔猪腹泻发病率为0.96%, 且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60日龄以上猪仅出现轻微的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般不需治疗, 且无死亡现象。

2.3 环境卫生差是发病的主因

24个发病场户中, 有21个不及时清理圈舍粪便, 猪体污染严重;19个粪污乱堆乱放, 周边污染和空气臭味严重;22个未定期灭虫、灭鼠、灭蚊蝇。猪只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和应激状态中。

2.4 养殖设施条件差

所调查的49个养殖大户大都因陋就简, 圈舍低矮潮湿, 无通风、保温、产床、保育栏等必要设施, 加之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 仔猪发病、死亡明显增多。虽然规模场设施条件稍好, 但只有16个场有粪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5 免疫措施不到位

部分养殖大户和散养户只重视强制免疫病种, 而忽略了其他常见病和母猪的防疫, 特别是对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仔猪副伤寒、细小病毒病、乙脑等病种的免疫几乎不重视, 没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调查的防疫情况来看, 未对母猪进行常见病免疫注射的场户, 仔猪发生腹泻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

2.6 对猪病流行特点认识不足

猪病发生多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疫病混合性感染发病, 加之卫生消毒不彻底、不良商贩走村串户等, 造成环境中残存多种病原体, 一旦外界环境温度、湿度、饲料等因素发生变化, 猪群抵抗力下降, 就很容易发病。

2.7 饲料霉菌毒素是诱因

特别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 一些养殖场户片面追求降低成本, 大量使用霉玉米等劣质饲料, 造成猪体免疫力低下、拉稀, 种畜不孕、流产、死胎, 严重者导致猪只中毒死亡。

2.8 不规范使用保健品

一些养殖场户管理粗放, 盲目依靠保健药品来提高群体抗病力, 忽视了圈舍卫生和环节消毒, 导致病原微生物无法彻底消除, 且耐药性增加, 腹泻等病发生几率大幅度提高。

2.9 预防治疗中的随意性

个别养殖场户或盲目迷信疫苗的作用, 随意加大免疫剂量, 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和自购疫苗, 造成应激和免疫麻痹, 引起免疫失败;或平时不重视预防, 治疗时急功近利,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止泻、退热药等, 加快猪只死亡。

3 思考与对策

3.1 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调查发现, 规模养殖场猪只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养殖大户。为此建议:一是大力推进以“良种繁育场—扩繁场—商品代猪场”和“种公猪站—供精站—输配点”为主导的良种繁育体系“3+3”模式, 提高良种化水平;二是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鼓励养殖大户发展, 提高规模化水平;三是国家项目资金重点引导, 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投入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 加快散养户的退出, 提高全行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3.2 多措并举提高现有规模养殖场户水平

目前养殖业正处于从千家万户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转型期, 除国营和部分私营企业外, 大多数养殖老板是过去的散养户主, 缺乏生产、管理技术, 且大多数经验主义和小农意识浓厚, 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为此建议:一是省、市相关部门, 有针对性的举办养殖业主培训班, 提高其现代管理水平;二是教育业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 使具有真才实学的生产管理技术人才, 能“请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三是大中型养殖场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 逐步提高全场养殖从业人员的水平;四是采用“科技大培训”等方式, 强化对中小养殖场户的培训。

3.3 发挥县级兽医实验室在疫病防治的基础作用

该县兽医实验室2011年通过国家验收, 但因无配套经费, 许多正常业务无法开展。建议国家每年拨付一定的专项经费, 用于县级兽医实验室采购必须的仪器设备、试剂、诊断液等, 常年为养殖场户提供抗体检测、病原分离、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服务, 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案, 增强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3.4 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思想

根据猪只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 重点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仔猪的“初生关、哺乳关、断奶关”;寒冷季节要做好通风保温, 防治挤压踩踏;饲料更换要正确过度并做到“四定”, 严把饲料质量关, 远离霉菌毒素;通过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免疫程序;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 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注射;在做好强制性免疫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K-8899、猪流行性腹泻+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伪狂犬等常见病免疫;在疾病治疗中, 尽可能借助实验室等手段, 做到正确诊断, 必要时做药敏试验;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做预防保健。

3.5 做好饮水消毒和环境卫生

仔猪腹泻大多是通过不干净的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传播。因此, 一要做好饲料安全储藏, 防治霉变、鼠害;二要做好日常饮水的净化、消毒, 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三要做好猪只调教并每天清理圈舍粪便,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四要定期做好舍内和周围环境消毒, 一般每周一次;五要做好杀虫、灭鼠、灭蚊蝇等工作, 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和传播。

3.6 加强场区管理

一是制定和完善生产、管理、防疫、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二是在场、生产区、圈舍入口建立消毒设施, 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物品等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严禁生产区人员随意出入生产区, 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生产区;三是发病时应紧急消毒, 并将病猪隔离到温暖、干燥、洁净、已消毒的隔离舍专人饲养。

3.7 加强粪污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

除落实国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鼓励养殖场增加无害化处理设施投入, 搞好沼气及有机肥加工外, 环保和兽医卫生执法部门要加强环保测评和巡查监管, 严厉打击乱丢、贩卖病死动物尸体和粪便乱堆、污水不达标排放的行为, 使养殖场户牢固树立守法、环保意识, 从源头上切断疫病传播。

摘要:勉县是生猪产业大县, 控制疫病发生、保障畜产品安全是县镇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的基本职责。本文针对该县冬春突发的仔猪腹泻病, 探讨适度规模以上养殖场户猪病发生特点, 查找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漏洞,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与同行探讨。

上一篇: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下一篇:写体育老师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