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2024-04-13

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共14篇)

篇1: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被继承人家庭亲属关系证明

填表注意事项:

1.本证明由单位(被继承人生前所在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填写,本人填写无效。2.需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如实填写。

3.如被继承人父母、配偶、配偶父母已去世,应在地址栏填写死亡日期;如单位不了解具体死亡日期,应在地址栏写明是先于被继承人死亡还是后于被继承人死亡。4.在共有子女一栏中按长子、次子、三子、长女、次女、三女来描述关系。

…………………………………………………………………………………… 我辖区(被继承人),男女,年 月 日出生,生前住址:,死亡时间地点及原因:,经查其人事档案或经组织调查了解,其家庭成员情况如下:

称谓 姓名 出生年月日 公民身份号码 住址或单位 父亲 母亲 配偶 共有(数字大写:如壹贰叁…)名子女,分别是:

其他情况:(被继承人的养子女、有无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依靠被继承人抚

单位填写人(签名):

派出所 联系电话:

(核实盖章)年 月 日 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被继承人是否再婚)

篇2: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1.关系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关系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3.关系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4.关系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5.关系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无其他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特此证明。

公安部门或社区盖章

篇3: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关键词:继承合同,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法律效果

制定法由于语言文字本身的因素、立法者认识的局限以及法律的功能决定了制定法具有滞后性, 在法律和社会之间存在差距也就在所难免。《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以下简称《继承法》) 自1985年颁布一来, 已经经历了快20个年头。如此, 在该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如在学理上和立法上, 就有人提出继承合同或建议在修改《继承法》时需纳入继承合同的规定。但是, 在目前, 在新的《继承法》未颁布之前, 我们的法官仍然需要对案件做出判决。那么, 针对这些继承合同的情况, 我们的法官应该依据法律的哪一条做出判决呢?即继承合同的法律效果是怎样呢?因此, 本编文章试图站在解释论的角度去探讨这样的问题, 至于是否需要重新制定相关法律来规制这一现象, 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2008年6月26日, 罗某与其生母严某、阿姨严某某签订了一份《遗赠抚养协议》, 并经过当地法律服务所证实。协议约定:严某获得的一切收入均由严某某所有, 严某从此由严某某抚养, 罗某从此不必再赡养严某, 并且严某以前起诉到法院要求罗某赡养的生效判决也不再执行, 并由严某某返还罗某在法院判决后赡养严某的一切费用。2009年1月笔者所在的法院通过执行发现, 严某可获得一份可观的征地补偿金, 在严某还未将征地补偿金领走前, 罗某到法院要求按照上诉《遗赠抚养协议》的约定, 从补偿金中先支付严某某应当返还的赡养费。

分歧: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与抚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 抚养人承担该公民的生养死葬的义务, 享有受遗赠的权利。”虽然该条文并没有直接限制抚养人的身份, 但是根据体系解释的方法, 应当认为该条条文中所说的抚养人应当是对被抚养人没有法定抚养义务的人, 即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因此, 该案中的情况不适用我国《继承法》的该条规定。另一种看法认为, 该案中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 同时对《继承法》的该条条文不应做出上述所谓的体系的解释, 认为此类案件仍然适用《继承法》的第31条。

案例二:胡某有一女一养子李某, 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外地工作并在那成家, 一年难得回来次, 而养子在本地工作但不与胡某住一起, 胡某有次犯病后被养子发现及时送医救治, 医生叮嘱胡某, “其医情可能复发需要人长期在身边照顾”, 因此胡某和养子李某达成遗赠扶养协议“在胡某有生之年养子能尽心照顾自己, 愿意把自己现在的住房赠送给李某。”几年后, 胡某突然发病过世, 胡女与李某就房屋的继承起争执起诉至法院。

对于该案的争议大致如上, 有人认为该一赠扶养协议有效, 有的则认为无效。因此, 笔者认为, 为了达成司法适用上的统一性, 实现同案同判的法律效果, 又必须要对于这一类的继承合同做简要研究和探讨。

二、相关概念介绍

1、遗赠: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6条的第一款与第二款可以得出, 我国在《继承法》上的遗赠是指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指定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

2、遗赠抚养协议:

依据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遗赠抚养协议是指公民与抚养人签订的以抚养人承担被扶养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和因此享受遗赠的权利为内容的合意。

3、继承合同:

所谓继承合同, 是指被继承人与继承人、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权的取得或者消灭等而达成的合意。该定义与“继承契约”不同, 后者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所订立的关于遗产继承的合同。但是这里所谓的继承合同应当包含了“遗赠合同”, 为了避免过于繁琐, 因此相关学者仍然沿用了“继承合同”的称谓, 并以此统一称呼一切通过协议确定当事人对被继承人和遗产的权利义务包括取得继承权或者受遗赠权的行为。

三、跟上述案件类似的继承合同的法律效果

由于继承合同的定义的外延很广, 并且毫不疑问包含了我国《继承法》上的遗赠抚养协议, 因此本文并不致力于所有的继承合同, 只是探讨与上述案例类似的继承合同, 即被扶养人与具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之间订立的关于抚养义务或者限制抚养义务的继承合同。笔者看来, 如果被扶养人与具有抚养义务人之间签订的合同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即应当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 同时, 法官在判决此类案件时应当适用的主要条款是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如果, 被扶养人与抚养义务人之间订立的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即应当认定此类合同无效, 视为没有合同。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的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该项规定应当是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违反此项规定的合同应当是无效的。虽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的规定, 有关于身份关系的协议, 适用其它法律的规定。但是, 从立法目的上探究, 我国《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的规定背后所追求的目标应当是与此处一样的。所以, 只要此类继承合同中的内容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的, 应当毫无疑问是无效的。比如, 父亲与他的子女约定由另外的第三人负责他的抚养义务, 其子女从此不负担其父亲的抚养义务, 且该父亲的财产全由第三人在其死后取得, 类似这样的排除或者限制抚养义务人的义务的规定, 就应当认为此类合同无效。

2、当继承合同并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的规定时, 为何可以适用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

(1) 从文意上看, 我国《继承法》第21条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排除抚养人包括法定继承人的情况, 那些得出遗赠抚养协议只适用于抚养人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说法的学者, 大都是根据体系解释或者历史解释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但是, 体系解释的正确性依赖于许多条文之间事理上的一致性、其内在概念体系的统一性等因素。在我国, 法律前后相同概念或者相关概念的含义的不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比如在我国民法上的近亲属的概念就与刑法上的近亲属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民法上的近亲属比我国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多了孙子女和外孙子女, 而刑法上的近亲属只是指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即使是在同意不法律中, 概念上的前后不一致性也是存在的。如我国《合同法》上的“履行”的概念, 在《合同法》第107条中的履行是作为动词出现的, 而在第68条中又以名词的形式出现。同时, 法律解释的目的是探求法律在今日法秩序的规范性意义, 虽然同时考虑历史上的立法者的规定意向及其具体的规范想法, 也有助于该目的的达成, 但是法律的与时俱进是首要的, 只有一并考虑事物的特质、其特殊结构, 才能回答何种解释是“适当”的问题。当规范拟规定广泛的生活领域, 但是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界定这个领域, 我们遵循的解释规则便是客观的目的论的解释规则。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继承合同, 而且这样的继承合同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 一旦发生矛盾, 法官就必须做出裁判, 为了实现正义, 达到同案同判的效果, 必须借助于客观的目的解释标准, 认为此类合同适用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最后, 单就文义上理解, 遗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涵义是指, 立下2遗嘱将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赠给别人。可见, 这里的意思并没有将法定扶养义务人排除在外。

(2) 在比较法看来, 单就遗赠这一词, 在国外, 也并没有将遗赠限定为是对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所为的行为。大陆法系国家是按照取得遗产的形式来区分遗嘱指定继承和遗赠的,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 取得特定物的为遗赠, 取得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份额的则是遗嘱继承。在英美法系, 国家将所有的依遗嘱取得遗产的人统称为“受遗赠人”。因此, 从国际上来看, 我们也不应当将遗赠抚养协议做如此的限定。

(3) 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不一致的。认为遗赠抚养协议的一方当事人不包括法定继承人主要是依据遗赠与遗嘱继承之间的区别, 但是, 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不完全一致的。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 (1) 老年人的成年子女 (包括亲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 (2) 老年人的配偶 (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的义务) ; (3) 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通常仅当老年人的子女先于死亡或者缺乏赡养、扶养能力时。孙子女、外孙子女才应承担赡养义务) ; (4) 与老年人具有扶养关系的兄弟姐妹。而我国的法定继承人包括: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上可知, 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赡养义务人的范围不一致的情况下, 如果认为我国的遗赠抚养协议的一方当事人不包括法定继承人的说法仍然不能包含所有的上述继承合同, 那么是不是以为被赡养人与赡养义务承担人但却不是法定继承人之间订立的抚养协议就能够适用该条的规定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请问赡养义务承担人但却不是法定继承人与法定继承人和赡养义务承担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之间的这么大的差别呢?我想答案是找不到的, 或即便是找到了, 也是不够充分的。

(4) 如果认为本文所涉及的此类合同不适用遗赠抚养协议, 那么可能适用的其它条款是什么?遗嘱疑惑遗赠?首先, 遗赠是可以附条件的, 但是通说认为受遗赠人所负担的义务与遗赠人的赠与义务是不构成对待关系的, 即受遗赠人的义务只能是一些次要义务。但是生养死葬这样的义务显然不是次要义务, 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其次, 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受遗赠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因此, 适用有关遗赠的规定是不可能的。而遗嘱只是一种单方民事行为, 与双方民事行为也是显然不同的, 况且遗嘱的对象只能是法定继承人, 如上文所述, 法定继承人与赡养义务人的范围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 全部纳入遗嘱的范畴也是不可取的。当然, 如果不考虑遗嘱与遗赠的范围问题, 如果抽出赡养义务人的那部分意思表达, 即把此类合同类推到单方法律行为上来 (尽管不能够) , 那么可能有的继承合同就可以适用有关于遗嘱的规定, 有的则可以适用遗赠的规定, 但是, 同样的问题又来了, 都是赡养义务人, 为何只是因为是不是法定继承人就导致结果上如此大的差别呢?

(5) 如果认定我国的遗赠抚养协议不排除法定继承人, 更有利于法律内部体系的一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7条的规定,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 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可见, 关于赡养问题, 赡养人之间是可以签订合同的, 如果认为遗赠抚养协议的条款不能适用这样的合同, 那么势必会导致就类似问题, 有的法条有规定, 但是有的法条却找不到依据的情况, 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承认赡养义务人之间的合同的效力, 但是《继承法》却指承认被赡养人与赡养义务以外的人之间的协议。这样的法律之间规定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是我们应当避免的。

综上可以得出, 就目前, 有关本文所涉及到的继承合同的问题应当适用遗赠抚养协议的规定。同时, 鉴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关继承方面的合同的内容的多样性, 不仅涉及到本文所提到的合同, 笔者也是赞成我国《继承法》在修订的过程中将继承合同这种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情况纳入到法律规制中, 这是可能的, 而且也是必须的。合同关涉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 我国也并不像古罗马时期那样, 将继承合同当成是一种公权行为而被禁止。同时, 规定继承合同能够弥补现行养老法在功能发挥上的不足, 也能够保障个人自由地处分自己遗嘱、遗赠的权利。

参考文献

[1]陈苇.外国继承法比较与中国民法典继承编制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33-434.

[2]韩世远.合同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 2011:232-233.

[3]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199.

[4]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211.

[5]陈苇.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调查实证研究[M].群众出版社, 2008:574-575.

篇4: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一直以来,企业都十分关注管理层面的“继任者计划”,因为其作为一种培养高潜力人才的手段,有助于企业构筑厚实的“板凳深度”。技术层面的继任者计划也备受关注,因为其能够保证企业的经验传承和知识传递。然而,鲜有人会去想方设法维护和接续社交关系,而社交关系对于业务连续性来说恰恰是十分重要的。

领导者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工作能力上,还体现在维护和接续社交关系上。在企业中,老员工是最了解企业的;而对于那些依靠技术、知识积累取得成功的企业来说,技术人员的经验尤为重要。医学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便是最突出的例子。当这类人从企业退休时,不仅会带走他们多年来积累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非常有价值,有时甚至是无可取代的——还会带走让其从中受益的职业社交网络。除非企业采取维护措施,鼓励即将退休的员工把关系人移交给他们的继任者,并帮助继任者创造机会与关系人建立信任。

什么是“社交关系继承计划”?为何这一计划如此重要?哪种模型有助于引导企业对其实现概念化?员工准备退休时,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维护关系人?本文将着力解决这些重要问题,为未来的调查研究提供依据。

什么是“社交关系继承计划”?为何这一计划如此重要?

“社交关系继承计划”是指,即将从企业退休的员工向继任者交接其个人专业关系的过程。这一计划对于某些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比如销售联系人。而且,交接过程并不仅仅是介绍双方认识这么简单:在交接关系时,老员工必须让双方相互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双方建立信任。

社交关系在维护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以及企业赖以成功的其他相关组织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如果不努力接续这些关系,企业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生产力也会受到影响。

模型是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表现,既可以为概念化过程提供指导,也有助于解决问题。所以,最佳实践企业都会利用各种模型来整合“继任者计划”的众多组成部分。

那么,哪种模型能够引导企业实现社交关系继承计划的概念化?

图中展示了一个社交关系继承计划模型。在下文,我将对该模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说明。

第1步:做出承诺

第一步是做出承诺。这一步是使高层管理人员认同:捕捉企业中关键人员的关系人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还要说服拥有社交关系的老员工去识别这些关系。

通常来说,要使高层管理人员认同识别重要关系人的价值并帮助其接续并不难,因为这对他们而言是有利的。真正难的是说服关系人的所有者,也就是即将离休的老员工。

第2步:弄清哪些社交关系是最重要的

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社交关系都重要。如果社交关系有利于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那便是有价值的关系。企业可以先从简单的事情入手,比如,让员工提供他们在客户、供应商、分销商中互有来往的联系人,并解释他们的重要性。

第3步:弄清拥有关系人的员工以及有离职风险的员工情况

一旦老员工确定了他们的关系人,随后必须考量拥有这些关系的员工离开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企业应根据员工年龄判断其在短期内有无退休的可能性,这样,当员工满足退休条件时,就不必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有退休计划,只要着手维护他们的关系人,为他们将来的离职做好准备就可以了。

第4步:在拥有关系人的老员工与新员工之间建立师徒关系

师徒关系是继任者计划和人才管理相关文献中非常突出的一个话题。在荷马的《奥德赛》中,内斯特是最早的指导者,他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负责监督伊萨卡的王子、国王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库斯的养育。

指导者就是老师,为他人提供非正式指导,并且不求个人回报。因此,直接上司不应作为指导者。

“以老带新”的过程必然涉及社交关系的接续。指导者作为联系纽带,要介绍他们的关系人和可能的继任者认识,目的是确保其离职后,社交关系能够良好地存续。

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虽然有些人拥有指导者的天赋,但最好不要一切任其自然。企业不仅应该提供一定的指导说明,使指导者和被指导者明确各自的义务,还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期望、培养技能,以使接续过程更为高效。

第5步:掌握社交介绍和社交关系建立过程

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结对后,应确保双方相处融洽。此外,还要确保指导者能够将影响业务成果的社交关系介绍给被指导者。如果指导者能够把被指导者带进他们与关系人的互动中是最好的,这样便可以使被指导者与关系人之间随时间推移建立起信任。直到双方相互熟悉,彼此可以互相依赖,社交关系才算真正建立。

第6步:必须定期评估成果,并在过程中进行修正

在组织结构中,必须有人监督社交关系移交的进展情况。这一工作通常由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负责,但并非一定如此。企业可以指派任何人来审查社交关系建立的方式,以及社交关系是否真正有效地建立。指导者的定期报告将有助于成效的评估。必要时,可以通过挖掘新的社交关系或任命新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工作,对社交关系的移交过程进行中途修正。

员工准备退休时,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维护关系人?

在社交关系继承计划中,单纯依靠一种方法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多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要有选择地使用关键事件法;针对能力建模、知识转移和就业品牌化,采用不同形式的关键事件法。

在筛选重要关系人时,可以对存在退休风险并且身居要位、对企业业绩有着重大影响的老员工提出以下问题。

1.请简要介绍一位你在公司期间曾为你的工作或职业生涯提供过帮助的公司内部或外部的重要人士。

2.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3.他/她对你的成功起了哪些重要作用?

4.在你们交往过程中,你发现他/她具备哪些特殊技能或能力?

5.如何联系到他/她(他/她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6.你是否能介绍他/她与公司其他员工认识,努力在他们之间建立有利于公司未来需求的互利关系?

7.你是否愿意在这一关系的建立过程中作为他们的指导者和顾问?

其次,围绕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实践社区。结合现场和在线方式促进信息共享和关系建立。在线发布问题,以找出特别有助于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的关系人姓名,然后获取所公布的姓名并对他们保持关注,以供未来之用。

为促进在线交流和社交桥梁的构筑,企业可以通过举办招待会邀请关系人出席或直接致电联系,同时鼓励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参加,并强调接待会的目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是可用的。一般来说,该类关系人会在“以老带新”计划中凸现出来,这也是在企业中建立并保持该类计划的原因之一。建议指导者保持与关系人的联系,而被指导者应主动要求认识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工作业绩有所助益的关系人。

总结

篇5: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公证处:

兹有我单位(辖区居民)同志已于 年 月 日因 死亡。

该同志家庭成员情况: 死者的父亲:

死者的母亲:

死者的配偶:

死者的子女:

(单位、街道办事处,加给公章)

年 月 日

篇6: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如何填写

在涉及到继承财产时,因为关系到财产问题,因此需要出具很多证明才能成功继承法律上该继承的财产,例如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的填写。那么,您是否知道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应该如何填写呢?接下来就由律伴网小编就为您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供您阅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一、填写表格及要求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性、合法性,确认继承人的继承权的活动。

单位人事部门(或组织、劳资部门)盖章:经办人签名:单位联系电话: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本证明须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本证明须由档案所在单位或存放档案的人事(组织、劳资)部门出具、盖章;没有单位的,由街道办事处出具、盖章。

3.继承人范围内如有已死亡情况,也应在备注中注明。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徐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应提供的材料

1、公证申请人身份证件

2、所有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如继承人为第二顺序的还应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的身份证件

3、死者的死亡证明和注销户口证明(死亡证明应由县级以上医院或死者生前户籍所在区的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安分局出具)

4、如继承人中有人死亡的,也应提供已故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和注销户口证明(证件要求如3)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5、被继承人的婚姻状况证明:

6、被继承人的子女的出生证/独生子女证

7、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由被继承人人事档案保管部门填写)

8、所有继承人与死者间的亲属关系证明(如单位证明、户籍证明、结婚证、独生子女证)

9、死者的财产凭证(如:房地产权证、银行存款凭证、股权证明、股票清单、机动车登记证书、保险合同及理赔证明等)

注意事项:

1、死者生前有遗嘱的,应提供遗嘱原件,与他人过订立遗赠扶养协议的,也必须提供。

2、放弃继承的,应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证件要求如1)亲自来公证处作放弃继承声明或在所在地公证处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

根据以上提供的注意事项及详细说明,想必您已经知道应该怎样填写继承权。以上就是律伴网小编为您总结的“继承权公证亲属关系证明表应该如何填写”的相关内容。此外,本文还提到了应该提交哪些材料,希望这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存在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网进行律师咨询。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篇7:继承证明

申请人(继承人):,公民身份证:

关系人(身故人):,公民身份证:,已于年月日死亡。

申请人为关系人的(如侄子、外甥),关系人由申请人抚养,申请人为关系人的法定继承人,由其继承关系人的城乡居保一次性待遇(含丧葬抚恤费)。

特此证明

(村、镇街盖章)

篇8:中国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画当前发展状况

(一) 传统文化日益退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悠久的历史, 生生不息, 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画家。积累了大量的画论资料,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面对浩瀚的艺术资源, 如何去继承这样的一大笔财富, 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丧失了自己的创造能力而不能自拔, 这样的画家不在少数, 终生食古不化, 沦为传统的奴隶, 陷入模古主义的泥潭中;另外一些人, 他们由于对传统的无知, 藐视传统, 到处宣扬传统文化过时论, 因此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 以批判传统为能事, 梦想建造空中楼阁, 陷入了极端的传统“虚无主义”。

(二) 绘画观念西化严重

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渗透, 使得当今许许多多的中国画家思想无传统根基, 陷入盲目的水墨实验之中, 不是对形式和色彩争论不休, 就是在形式上追求所谓的“中西结合”。

中西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资源, 如何面对中西文化的关系, 首先要从思想上理解区分, 然后根据各自的需要, 可以相互借鉴学习, 取长补短, 而不是盲目地混为一体, 显得不伦不类。对哪一家文化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导致当今中国画发展走向歧途或停滞的原因, 并不是“中西结合”的错误, 亦非中国文化的“落后”, 关键是中国人认为科技落后于西方, 文化也就落后, 把文化和科技等同起来, 丧失了民族自信心, 百年来中国许多画家从尊崇古人到羡慕西方, 从自大狂妄到自卑盲目, 无不体现出一种理智的缺乏以及浮躁的狂热。

二、如何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学习传统应该透过传统文化作品看其思想精神, 研究古人的思想境界, 结合历史时代分析研究其灵魂和审美志趣, 去伪存真, 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文明的封建思想, 保留那些积极的审美思想, 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 从小培养并提高小孩对中国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猪八戒吃西瓜》, 让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显得丰富多彩;《金色的海螺》吸收了传统皮影戏的艺术形式, 又将民间窗花的镂刻艺术运用其中;《南郭先生》吸收了汉代的艺术风格;《火童》设计格调古雅, 把民间艺术风格与装饰性绘画融为一体。《鹬蚌相争》是一部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 内容诙谐, 动作细腻生动, 形式优美, 极大地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片, 分析讲解其中的精彩和艺术性, 培养儿童对国画的兴趣。

(二) 在民间艺术中寻找传统, 在传统中进行创新

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造, 以自己最熟悉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自己全新的思想, 形成独树一帜的新风格。中国文化本来就是多民族、多种形态文化的分化、融合、积淀的综合体。有缅寺佛学、图腾崇拜、密宗秘规、洞经乐舞的宗教遗留;有巫歌祭调、创世神话、民谣传说等抒情史诗得以流传的生态环境, 以及这些环境中所产生的远古窟画、寺庙雕刻、古青铜器、泥人剪纸、民族服饰、木刻甲马、刺绣印染等。过去都囿于文人水墨为一尊, 而将这些民间的伟大遗存拒之于千里之外。一旦这种眼界被现代意识所打破, 这些民间艺术同样给中国艺术带来新的兴奋和连续不断的刺激。他们犹如活化石一般, 揭示出积淀于其中的多个民族的精神内涵, 展现出其朴素、深厚的意境、粗放奇崛的意象。这里面同样是有非理性的炽热、神秘和与世无争的平和、超然物外的淡泊。它同样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都市中流行的艺术世界。

(三) 不能照搬传统, 亦不可全盘西化

应创造性的继承传统, 从传统中发展, 从西方文化中借鉴, 充分发挥“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将西方绘画的理念融入中国画丰富中国画的艺术技巧, 赋予中国画新的生命。

在来自本土与西方双向刺激面前, 中国艺术有三种选择可作迎战的策略。这就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艺术界流行着三个口号:一是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二是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革命;三是融合中西创造民族的现代艺术。其实它们代表着三条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路线, 三种文化艺术成长的模式。这三条路线、三种模式, 都是中国艺术面对全球化经济大潮和西方强势文化急风暴雨般冲击的形势下所能做出的选择。它们并不是空穴来风, 凭空臆造。这三个选项都具有历史上成功的模式、成功的经验。

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有它自己的独特品格和思想, 这种品格沉淀在各个民族的血液里, 表露在行为、衣着、文字和艺术之中, 并且会世代相传。但是, 它们的延续、传播不会以纯粹的形式出现, 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变化;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以纯而又纯的样貌、千秋万代地保存下来的想法, 既不实际也不可能。在一个民族中, 大至整个文化, 小至绘画门类, 必须接受新的现实生活的洗礼, 接受外来或异族文化艺术的“挑战”。

探索中国画创新和发展的道路,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趋势、大潮流。要使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画继续发展下去, 简单地使其延续发展是很消极的办法, 只有不断地创新, 才能使它获得新的生命力。继承和创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 而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优秀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味地抛弃传统去凭空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像在沙漠中建大厦, 很难拥有稳定坚固的根基;而没有创新意识只知道继承, 认为中国画已经发展到极致达到了顶峰的说法更是荒谬, 不堪一击。继承是我们走向创新的唯一出口, 而创新是中国传统国画可以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继承传统之时, 必须明确知道:继承是为了创新, 为了创造, 为了发展。中国画家必须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 才能根基稳健, 思想明确, 才能“借古开今”。今天, 我们之所以借鉴吸收一些西方的理论及形式, 也为的是更好地做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学为我所用, 毕加索学习非洲艺术为自己所用, 就是为了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中国画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它的自身生命常新的特质, 它的昂扬向上和不朽的创造精神, 追求生命之健康、追求生命之新是中国艺术家永远的目标。

篇9:被收养人未经登记不属法定继承人

5年前,我与朱某走进了婚姻殿堂,并于2006年初收养了一个孩子。我们与孩子的父母签订了收养协议,但没有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天有不测风云,2个月前,朱某因病去世。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后,一家人在分割遗产时闹起波澜:我认为,养子是法定继承人,我又下岗在家,应当多分遗产;朱某的父母则表示,养子没有办理收养手续,不是法定继承人。未经登记的被收养人是不是法定继承人呢?

读者 关莹

关莹读者:

《收养法》第15条第1款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据此规定,收养必须登记,未经登记收养关系不成立。你和朱某2006年初收养了一个孩子,但因没有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因此,孩子虽然与你们共同生活了近3年时间,但并没有成立收养关系,从法律意义上讲,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养子。

根据《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并不包括未到民政部门登记的被收养者。也就是说,孩子因为没有登记,也就不是法定继承人。

不过,未经登记的被收养人不是法定继承人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分得遗产。《继承法》第14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1条规定:依继承法第14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分给他们遗产时,按具体情况可以多于或少于继承人。因此,你可以根据前述规定,要求分给“养子”适当的遗产,公婆如果不允,不妨走上法庭。鉴于你们与孩子共同生活了近3年的时间,你又下岗待业,法院会支持你的诉求的。

篇10:房产继承证明书

本人,身份证号码。本人配偶,身份证号码。现有位于 住宅地一处,(写清楚房屋的结构。面积,房产证号码等)。本人共有子女 人,经全体人员协商,同意将原来旧宅处房产(房产证号码)由第 子姓名 身份证号码。独自继承,其他子女对此持支持态度。

特立此证书以证明情况。

房屋产权人签名:

接受房屋继承人签名:

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签名:

证明人签名: 年 月 日篇二:房产继承证明

房产继承证明

原老宅(杨店村柴东组)六间房产是父亲(毛系苏已去世)盖的。三间主屋是给毛林的,(父亲在世时口头遗嘱)二间过道是毛林自己盖的。西面的三间边屋是母亲的。(现已经拆迁了40平方米)现在母亲把三间边屋给毛林继承,毛林负责母亲住房,一直到去世,老宅的所有房子土地赔偿款,及现已按置在梦溪三期的49号楼一单元201室、202室都归毛林所有。其他兄弟不得来分割财产。

特此证明!

产据人: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篇三:继承房产证明

证 明

兹有四川内江全安吼冲村

号村民

(性别:,身份证号:),由于 的 于 年 月 日逝世,留下位于四川内江全安吼冲村 社房屋一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编号为: 字第,用地面积

为:。现在 自愿提出将其的平方米继承到自己名下。并且

达成协议,自愿放弃该房屋继承权, 的平方米由 继承。

特此证明!

全安镇吼冲村村民委员会

2014年 月 日 2014 的房屋土地使用面积与 留下的房屋土地使用面积的 内江全安镇人民政府 年

月 日篇四:继承权证明书[1] 继承权证明书如果办理公证,需要提交以下的材料: 1(查验原件并提供复印件)。

2、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如医院或公安机关签发的死亡报告单、殡仪馆签发的火化证等,被继承人在国外死亡的,其死亡证明须在居住国办理公证及外交认证。3(上述证件应备一份复印件交公证处存档)。被继承人的遗嘱,(在国外立的遗嘱,须经居住国遗嘱检验部门检定及外交认证)。

4、全部合法继承人情况的证明。证明须详列全部合法继承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以及与被继承人的关系。继承人已经死亡的,要写明于何时在何地死亡,并提供死亡证明。上述证明在国外办理的须经外交认证,在香港办理的须经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律师证明,在台湾办理的须经台湾公证机关公证。

5、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要提供《放弃继承权声明书》。该声明书,在国内居住的应亲自到居住地的公证处办理;在香港居住的应到司法部委托的香港律师办理或亲自回内地公证处办理;在台湾居住的应在台湾公证机关办理;在国外居住的应在居住国办理公证并经外交认证。

6、被继承人或已死亡的继承人,解放前死亡的或虽然是解放后死亡但没有死亡证的,必须提供充分的足以认定其死亡的有关证据。

7、继承人失踪多年,下落不明的,应按《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继承人失踪或死亡。

8、遗产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需要委托银行代理托收的,继承人应先到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系,取得银行同意接受委托的公函后,再到公证处申请办理有关的公证文书。

9、公证人员要求提供的与此项公证有关的其他证件或材料。篇五:如何房产继承公证 房产继承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公民的申请,依法证明公民具有继承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房产权利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办理房产继承公证由被继承房产所在地公证处受理。

办理房产继承公证,公证机关应要求当事人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证明、材料:(一)法定继承应提交:

1、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及其复印件;

2、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委托代理人需提交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及其复印件;其他代理人需提交有代理权资格的证明;

3、被继承房产的产权证明;

4、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5、法定继承人已死亡,需提交死亡证明及亲属关系证明;

6、被继承人的婚姻、父母、子女情况证明及有关亲属关系证明;

7、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二)遗嘱继承人应提交:

1、前款1、2、3、4项规定应提交的证明、材料;

2、被继承人的遗嘱书;

3、有遗嘱执行人的,提交执行人的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4、公证人员认为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

篇11:财产继承证明书

兹证明如下:

继承人:张明,男,出生于XXX年。现居住于湖北荆州市。

死者:张超, 男,出生于XXX年,死前系台湾保险公司职员,居住于台南。张超于二零零一年五月十二日死于台湾。

张超死后遗产在台湾,他死前未留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张先生的遗产应由他的儿子张明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北荆州市公证处

公证员:

王鸿

篇12:放弃继承权证明书

我因以前经常帮助我的朋友,在他去世前他立了一份遗嘱,其中有一部分财产是要让我继承的,虽然我得到他的遗产后我的家里人都可以受惠,但是我觉得那不是我们自己的,我还是选择放弃这个继承。那要怎样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

中顾网律师解答:

放弃继承权是要做出表示的,那可以去公证处办理一下放弃继承权的证明书。

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是指公证处依法证明继承人放弃自己享有的继承他人遗产权利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活动。

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因而,法律虽然允许公民自愿放弃自己的继承权,但放弃继承权应当依法做出明确的意思表示。

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应当由其住所地或行为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当事人应当亲自办理,不得委托他人。

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当事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

(2)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

(3)当事人享有继承权的证明,例如本人与被继承人关系的证明、被继承人的遗嘱等;

(4)本人签字的放弃继承权声明书;

(5)公证员认为需要的其他材料。

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1)当事人的身份属实,要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没有受欺诈、胁迫,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

(3)公证处要向当事人讲明他的权利、义务以及放弃继承权的法律后果,使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将要产生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并将其记录在谈话笔录中,让当事人核对并签名;

(4)当事人放弃继承权不应附带其他条件或将自己放弃的权利转移给他人。

相关法律法规:

继承权的丧失继承权的丧失,又称继承权的剥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的丧失可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终局的丧失,该继承人绝对不得也不能享有继承权。继承权的相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非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丧失,但在具备一定条件时继承人的继承权最终也可不丧失。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绝对丧失)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绝对丧失)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因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而丧失继承权的,属于继承权的相对丧失。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绝对丧失)

篇13: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

关键词:互文性,《藻海无边》,《简爱》,颠覆,否定,继承

1 引言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也称文本间性,最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根据俄国文论家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理论”发展而来。1966年她首次在罗兰·巴特的研讨班上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随后在《巴赫金,词语、对话和小说》一文中提出:“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秦海鹰,2004)简言之,它是指一个文本和其它文本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文本对其它(若干)文本的“利用和变用”。(甘文平,2002)它包括(1)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一般称为transtexuality”; (2)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一般称作intertexuality)。(陈永国,2003)加勒比海地区女作家简·里斯利用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基本故事情节,从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角度改写了《简·爱》,取名《藻海无边》。既然是改写,《藻海无边》和《简·爱》必然存在着互文关联。通过赋予疯女人在《简·爱》中被剥夺的话语权,简·里斯完全颠覆了伯莎在《简·爱》中丑陋的、畸形的“恶魔”形象,揭示了她疯癫的真正原因,解构了将她描述成“一个淫荡的妻子”的罗切斯特的殖民叙述。简·里斯对《简·爱》的改写,扩大了小说本身的生命。透过《藻海无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简·爱》这一经典女性主义小说,因为它更为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特别是英属殖民地边缘女性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图景;同时,《藻海无边》否定了《简·爱》这一经典中的殖民话语,《简·爱》中的殖民性也被更明显地展露出来。除了颠覆与否定,简·里斯还用她犀利的笔锋书写了殖民地女性对帝国男权的反抗,又一次有力地吹响女性主义的号角,继承了《简·爱》的女性主义精神。

2 对疯女人形象和身份的颠覆

《藻海无边》中,虽然简·里斯最开始没有用伯莎·梅森这个名字,还是用安托瓦内特给女主人公命名,也没有出现罗切斯特的名字,但她延用了《简·爱》中同样的故事情节及其他几位人物角色的名字,使读者一看便能联想到《简·爱》,甚至有人直接就说它是《简·爱》的续篇或者前篇,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互文”。她利用《简·爱》的基本故事框架,让《简·爱》中被剥夺话语权的疯女人伯莎开口说话,讲述她自己小时候以及婚后的故事,彻底解构了《简·爱》的叙事策略,同时也颠覆了《简·爱》中伯莎·梅森的形象和身份。

《简·爱》中伯莎·梅森的形象和故事均是由简·爱和罗切斯特来描述的。她在《简·爱》首次被提到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听到了“刺耳的笑声”,“这是一种奇怪的笑声:清楚、呆板,而且悲伤”。(勃朗特,1994:70)随后她在《简·爱》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她在夜里点燃了罗切斯特的床,想把他烧死在床上;第二次同样是在夜里,她咬伤了前去探望她的哥哥梅森;第三次是在简·爱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她偷看简的结婚礼服并撕毁了她的面纱;最后一次她点燃烈火将桑菲尔德付之一炬,致使罗切斯特残疾。然而做出这四次疯狂举动的伯莎都是“在场的缺场”,没有话语权,是一个被描述的对象,叙述者只描写了她的疯狂行为,用她的行为说明她是一个“疯女人”。而在简·爱眼中,伯莎就是个恶魔。简·爱第一次看见伯莎是在她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她把伯莎描述成了一个“丑恶的德国的鬼—吸血鬼”:有着一张“没有血色的”“野蛮的脸”和一双“红眼睛”,“嘴唇又肿又黑;额头上有着深深的皱纹;宽阔的黑眉毛竖起在布满血丝的眼睛上”。(勃朗特,1994:193)而后,伯莎又以一个野兽的形象出现:“是野兽呢还是人?乍一看,看不清楚;它似乎在用四肢匍匐着;它像个什么奇怪的野兽似地抓着、嗥叫着;可是它又穿着衣服;密密层层的黑发夹杂白发,蓬乱得像马鬃似地遮住了它的头和脸。”(勃朗特,1994:200)在这一段中,简·爱不仅将伯莎的话语权剥夺了,连她作为一个“人”的身份都剥夺了。而罗切斯特更是穷尽丑恶之词,将伯莎说成一个“出身于一个疯子家庭”的“恶劣的野兽般的疯子”,(勃朗特,1994:199)一个“可怕的丑婆娘”,(勃朗特,1994:215)“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的忠实的女儿”和“一个淫荡的妻子”。(勃朗特,1994:209)罗切斯特叙述他是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在对伯莎三万英镑的陪嫁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伯莎的引诱和她家人的鼓动而和她结婚;同时把她的疯归结为“家族遗传”。对于他们的婚姻故事,读者也只听到了罗切斯特的一面之词,于是在读者心中,伯莎就是一个可怕的吸血鬼似的恶魔,一个可憎的狡猾的疯女人,一个横在简·爱和罗切斯特面前的爱情绊脚石。

然而故事真如罗切斯特所描述的那样吗?出生于多米尼加的里斯在读到《简·爱》的时候,被阁楼上的疯女人深深吸引并深感疑惑,她不能理解为什么夏洛蒂要把一个克里奥尔人写成一个“疯女人”,这使同样身为克里奥尔人的她深感愤怒,并指责这是英国人对克里奥尔人的种族歧视。于是她决定给伯莎以生命,给她一个生命轨迹的叙事。凭着对英属西半球殖民地的充分了解和对伯莎的理解和同情,里斯改写并与1966年出版了《藻海无边》。小说中,她赋予疯女人以“安托瓦内特”这一身份,以多重叙事的方式讲述了《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在西印度群岛的成长故事。她生长在19世纪西印度群岛一个奴隶贩子家庭,父亲早逝,又时值禁止贩卖奴隶的法令颁布,他们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作为一个前蓄奴贩和一个克里奥尔人的女儿,她不仅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仇视,还受到纯种白人的歧视:解放了的奴隶称他们为“白蟑螂”,而白种贵族称他们为“白皮黑鬼”,他们既不属于黑人世界也不被欧洲社会所接受,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缺乏归属感。这种身份的尴尬使她长期处于一种恐惧和孤寂之中,为她以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终于黑人长期的积怨由于她继父想再度蓄奴而被激发,愤怒的黑人烧了他们的房子,她年幼的弟弟也在大火中被烧死,母亲因此发疯,她也被送往修道院,直至其继父用三万英镑将她卖给罗切斯特。里斯用戏仿的互文手法为《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创造了一个跟简·爱一样的悲惨童年和凄苦人生。然而她的不幸还远非如此,那个来自大英帝国的男人公只是为了她那三万英镑的陪嫁和她结婚:“三万英镑已交付给我,既无异议,也无条件。……我现在有一份不算太厚的家产了。”(里斯,1996:36)这一句是对《简·爱》中罗切斯特不知道伯莎三万英镑嫁妆这一陈述的彻底颠覆。婚前安托瓦内特曾表示对他们的婚约没有信心,说“我怕会出事。”(里斯,1996:42)是罗切斯特给了她希望:“一旦你成为我妻子,就再也没什么缘故好害怕的了。”(里斯,1996:42)结婚那天,“我斟了两杯酒,叫她为我们的幸福,为我们的爱情和前途无量的明天干杯,”(里斯,1996:46)然而是他给了一直渴望安宁和幸福的安托瓦内特希望,也同样是他最后无情地抛弃了她:“我并不爱她,我渴望得到她,可那不是爱,我对她没几分温情。”(里斯,1996:53)特别是在他收到挑拨他们关系的信的时候,不听她任何解释,彻底对她厌恶,甚至还在与她的卧室一墙之隔的房间里同她的女仆做爱。同时还故意用她母亲的小名“伯莎”来不断刺激她,暗示她具有“疯的基因”,最终将她逼上绝路。《藻海无边》对伯莎早年生平的续写是对《简·爱》中疯女人历史的一个补充,揭示了她疯的真正原因,彻底颠覆了罗切斯特在《简·爱》中对伯莎的“疯癫”叙述。通过还给伯莎以正常的思维和说话的权利,里斯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命途多舛的殖民地边缘女性凄惨的一生,彻底颠覆了《简·爱》中那个“似鬼非鬼”、“似兽非兽”的疯女人形象。

3 对《简·爱》中殖民话语的否定

《藻海无边》不仅仅颠覆了伯莎在《简·爱》中的形象和身份,通过续写伯莎在英属西半球殖民地的生活,重新赋予这位克里奥尔女性话语权,彻底否定并颠覆了《简·爱》的殖民叙述。这是同为生多米尼加的里斯向帝国话语挥出的一记重拳,这也是她改写《简·爱》的最大目的之所在。

《简·爱》首开女性主义的先河,向人们展示了女主公简·爱自强、自立和追求男女平等的高大女性形象。她在罗切斯特面前高呼平等的声音让许多读者久久不能忘怀。然而夏洛蒂为简·爱争取话语权是以牺牲疯女人伯莎的话语权为代价的。虽然疯女人偶尔用冷笑、尖叫证明了自己存在,夏洛蒂没有给她任何机会让她为自己的悲惨命运申辩,她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被殖民者代表简·爱和罗切斯特扭曲地描述成一个来自神秘殖民地的“面目可憎、性格邪恶、淫荡无耻”的畸形人物。在对伯莎疯癫、丑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充分显示了殖民压迫。用斯皮瓦克的话说,“伯莎·梅森是用帝国主义原则塑造出来的人物。”(斯皮瓦克,2001)她的身上带有深深的殖民话语的烙印。

简·里斯果敢地赋予疯女人在《简·爱》中被剥夺的话语权,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让她在《藻海无边》中自述她的悲惨遭遇,让读者跟随她的脚步去体验她作为边缘女性的心路历程,讲述了殖民话语掩盖下的另一版本的故事,这本身就是对殖民话语的一种反抗。然而,作为一个同样有着克里奥尔血统的加勒比海作家,简·里斯并不仅仅只满足于给予伯莎以新的生命“为她平反”,她还要发出作为边缘人的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要通过安托瓦内特的不幸的殖民买卖婚姻,揭露父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给一个边缘克里奥尔女子带来的深深伤害,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英国给其西半球殖民地人民带来的残暴和痛苦。《藻海无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安托瓦内特讲述她童年的经历和心理创伤—生长在仇视与歧视中的她艰难地寻求着身份认同,详细地展示了安托瓦内特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作为边缘人的心态,完全就是殖民统治下殖民地人们艰难生存环境的一面镜子。第二部分由罗切斯特讲述他到牙买加来完成他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场买卖婚姻,这场婚姻,不仅仅是将婚姻作为资本的一场交易,而且完全是男人为中心,以牺牲女人自由为代价的一场买卖,这种婚姻关系更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他们婚后罗切斯特对安托瓦内特种种厌恶和偏见中表现得淋漓精致。而这正是他自喻为“高贵的宗主国绅士”对殖民地人们的一种歧视。同时这部分主要以罗切斯特的视角来叙述是作者一个精明的安排,这部分的叙述恰好是对《简·爱》中罗切斯特对简·爱自述的他的“婚姻悲剧”的一个极大地嘲讽和否定。第三部分又换成安托瓦内特的视角讲述她在桑菲尔德的生活,被囚禁的日子里她并不总是疯癫的,她想着罗切斯特来,“我会跟她说:‘我自愿把家产统统都给你,只要你放我走,我今后再也不来打扰你了。’谁知他根本没来过。”(里斯,1996:113)阁楼里很冷,“我在这间房里早早醒来,躺着净打哆嗦,因为房里很冷。”(里斯,1996:113)连照顾她的格莱斯·普尔也说:“我真不明白他们干吗不给你好一点的东西,他们不是很有钱吗?”(里斯,1996:118)这一部分不仅是对原作剧情的承袭,也是伯莎被囚禁后生存环境的一个写照,更是对《简·爱》中疯女人疯癫叙述的又一次解构。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对殖民话语的最直接否定体现将殖民帝国英国置于殖民地人民的视线和话语中,由他们来直接讲述他们对“英国”的认识。小说中黑仆克里斯托芬给罗切斯特端来咖啡时说到:“不是英国太太们喝得的那种马尿,我熟悉她们。径自喝啊喝的,喝她们的马尿,扯啊扯的,扯她们的鬼话。”(里斯,1996:47)她的话虽然粗鲁,但却坦率地表达了其对殖民太太们的看法,充满对宗主国的蔑视和嘲讽。当她被问及英国时,她说到道:“我亲眼看到的东西才知道,我从来没见过这地方。”(里斯,1996:67)在她看来,只有亲眼见过的东西才是可信的,这个结论就充分质疑了殖民者精心营造的宗主国权威,而她对英国“贼窝”的定义,更是对其殖民本质的一针见血的批判。

在《藻海无边》中,简·里斯通过对伯莎从边缘到中心的移植,为克里奥尔女人梅森重塑历史,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了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殖民统治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的痛苦,打破了殖民话语对殖民地人民的话语垄断,揭露了《简·爱》的殖民性。

4 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继承

当然,《藻海无边》和《简·爱》的互文关系不完全是否定和颠覆。里斯深受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她所写小说的主题几乎全部都是在揭露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艰难生活和悲惨命运,《藻海无边》也不例外。在《藻海无边》中,里斯揭露了英属殖民地边缘女性的生存悲剧并叙述了她们对帝国父权和夫权的反抗,继承了夏洛蒂的女性主义精神。

《简·爱》被奉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文本”,而小说中那位敢于反抗、高呼自由平等的女主人公简更是成了“英国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英雄”(斯皮瓦克,2001)。其实,被忽略的疯女人伯莎也是一名反抗男权的斗士。在《简·爱》中,她用刀刺伤过她的异母哥哥,因为他间接造成了她的悲剧;她也曾试图将罗切斯特烧死在床上,是他将她囚禁;在简·爱和罗切斯特结婚的当天,当他带着众人去看她的时候,她“凶恶地卡住他的脖子,用牙咬他的脸颊”(勃朗特,1994:200),最后更是愤怒地将桑菲尔德庄园付之一炬。这些举动较之简·爱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更激烈暴力,但却是一个被剥夺话语权和行动力的女人的唯一能采取的方式,她更为强烈地在反对男权社会。

《藻海无边》里,伯莎刚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安托瓦内特。伯莎是她母亲的名字,是罗切斯特在收到挑拨信之后故意以此来刺激她的,她几次坚决地表达她的不满:“伯莎不是我名字,你用别的名字叫我是想把我变成另外一个人。”(里斯,1996:92)在罗切斯特和她的佣人在与她的房间仅一墙之隔的房间发生关系以后,她开始酗酒,并大骂罗切斯特:“你大骂种植园主,编排他们的不是,可你自己干的勾当跟他们干的没什么两样。”(里斯,1996:96)他们争吵,罗切斯特拉她,“她把另一只酒瓶往墙上一砸,手里拿着碎玻璃站着,两眼杀气腾腾。‘你只要碰我一碰,就叫你马上明白我是不是你这号大孬种。’接着她就把我浑身上下都骂遍了。”(里斯,1996:92)在父权社会里,歇斯底里症被看作是女性病(Tyson, 1999:84),但女权主义者认为,歇斯底里是女性对父权社会的一种特殊抵抗方式。安托瓦内特就是用这种极端地方式反抗着那位让她爱上又无情抛弃她的“绅士”。

《藻海无边》中另一位反抗男权的代表是安托瓦内特的奶妈克里斯多芬,一位来自马提尼克的黑人。在洞悉了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买卖婚姻背后的阴谋后,她对安托瓦内特的遭遇深感气愤,在劝说安托瓦内特离开罗切斯特无果,并且获知罗切斯特与黑人女仆通奸后,她痛斥了那个在《简·爱》中装腔作势且虚伪的罗切斯特,她向他怒吼:“她(安托瓦内特)并没有到那个叫英国的地方,她没有到你家去,她没有到你漂亮的豪宅里向要求你和她結婚,没有!是你千里迢迢地到她家里,是你求她和你结婚。她爱你,她把一切都给了你。现在你却说你不爱她了,你把她搞跨。你把她的钱弄到哪去了,嗯?!”(里斯,1996:100)简·里斯让一个黑人女仆,一个“属下”,痛快淋漓地怒骂了来自宗主国的男性代表,这是何等的勇气。

另外一点值得在此一提的就是简·里斯的叙述方式。在《简·爱》中,虽然当简·爱刚到桑菲尔德庄园的时候就描述过伯莎“刺耳的笑声”,但是她名字的出现却是在简·爱婚礼受阻、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的真相揭露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姓名是身份的代表和象征。夏洛蒂站在殖民者的角度不仅剥夺了伯莎的话语权,也同样剥夺了她的身份。里斯在创作《藻海无边》时,虽然以罗切斯特的视角来叙述小说的第二部分,但是在叙述中却不给他任何的称呼,只是用到了“我”。在其他伯莎自述的部分也只用了“他”、“那个男人”,罗切斯特的身份是读过《简·爱》的读者根据小说情节和人物猜到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不仅仅是对《简·爱》中伯莎身份缺失的单纯戏仿,而是又一次吹响了女性主义的号角。前面提到,在《藻海无边》的第三部分,罗切斯特别有用心且毫无预兆地将安托瓦内特的名字改成伯莎,这其实体现的就是男性阶层和殖民者对女性的一种压迫——连女性的身份都是由男性决定的,女性成为受压迫的“他者”。里斯为了表达她的抗议和愤怒,隐去了罗切斯特的名字,表达了反抗殖民和男权中心话语的决心。正如福特所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她把‘叙述受害者不幸情况的热情’和‘写作形式的独特才能’有机结合起来了。”(里斯,1996:Ⅵ)里斯凭着对自己成长环境的深刻理解,运用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接过了宣扬女性主义精神的接力棒,塑造出不同于简·爱的殖民地边缘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现了这一特殊阶层女性的悲惨命运及他们反抗男权的坚强决心。

5 结语

篇14:公有住房承租权能否被继承

关键词:公有住房 承租权 继承

【基本案情及诉讼过程】

李容(男)与王慧系夫妻关系,双方共育一子(李青)二女(李丽、李红)。长期以来,夫妻二人与儿子共同居住生活在北京市的A房屋,该房系李容生前承租的产权人为甲单位的公有住房,两个女儿自结婚后不再与父母共同居住。1998年,王慧去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容分配到产权人为乙单位的B房屋。2002年,李容与乙单位签订房屋买卖契约购买该房,总价款为5万元,其中使用了李容30年的工龄。2011年,李容去世。2011年9月,李青、李丽、李红向甲单位提交一份书面申请,表示一致同意由李青继续承租A房屋,三人均在申请上签字并按手印。甲单位鉴于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当日便为李青办理了A房屋的准住证,租期为自当日起租。后李青、李丽、李红因B房屋的分割发生争议,李青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B房屋归其所有。法院判决认为:考虑到继承人李丽、李红在分配李荣遗产中A房屋时已经放弃相应权利,做出较大让步,故法院酌定B房屋由李青占有50%份额,李丽占25%份额,李红占25%份额。李青不服生效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

【焦点问题】

公有住房承租权能否被继承?是否属于遗产范围?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公有住房的产权不属于个人,自然不属于遗产,公有住房承租权是依据政策享有的具有人身属性的债权,不符合继承法所规定的遗产范围,当然也就不能继承。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有住房的产权不属于个人,当然不能作为承租人的遗产,但公有住房承租权可以有偿转租、转让,具有了经济价值,它作为附着相应经济价值的财产权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应当归入遗产范围。

【抗诉理由之法理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第一,公有住房承租权是对劳动者住房消费的补偿。公有住房是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投资兴建,按照一定程序由符合规定条件的城市居民、本单位职工等进行租赁并交纳低廉的租金,由建设单位(出租人)享有所有权,居住者(承租人)享有租赁权的住房。[1]公有住房起源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其存在基础是个人对国家、集体的服务关系。承租人取得租赁权的公有住房,其位置、套型、面积等与该承租人的工龄、职务级别、工作业绩、家庭人口状况等诸多要素密切相关。公有住房承租权隐含了一部分价值,这种价值是对劳动者多年工作中应用于住房消费的补偿,属于劳动价值的组成部分。当前,公有住房承租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租、转让,这实际上使原先在住房实物分配时取得的实物工资——公有住房承租权——通过市场交易返回到货币工资形态,并用于住房消费。因此,公有住房承租权是劳动者收入中住房消费部分的积累,也是劳动价值中原先被扣除的部分补偿的表现,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既然公有住房承租权体现了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就应当允许被继承。

第二,公有住房承租权是具有一定物权特性的特殊债权,是代表财产利益的权利。公有住房承租权的标的物是特定的公有住房,承租人在不损害房屋结构及内部设施、按期足额交纳租金的前提下,一般不需经出租人的同意即可依据自由意志直接支配房屋,且该支配权具有排他性,能够对抗第三人。因此,公有住房承租权具有一定的物权特性。但公有住房承租权的设立和存在的基础是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出租人与承租人事实上处于互为债权人、债务人的地位,且公有住房承租权的设立与变更采意思自治原则,所以公有住房承租权的性质依然属于债权,是具有一定物权特性的特殊债权。在公有住房承租权交易流转在各地逐渐放开的背景下,更多的承租人通过将公有住房转租或将承租权转让等市场化交易获得收益,公有住房承租权完全实现市场化交易流转是可以预见的趋势。因此,公有住房承租权毫无疑问应属于财产权利范畴,是公有住房承租人享有的合法的可以流转交易的财产权利,自然可以被继承。[2]

第三,将公有住房承租权归入遗产范围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不矛盾。我国《继承法》第3条对遗产范围以列举加概括的方式进行了规定,明确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属于遗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指出: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我国《继承法》颁布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法》第3条在规定遗产范围时主要就当时已经认识到的一些财产类型进行列举,并规定了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一兜底条款。推究该条的立法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对遗产的类型进行限制,而是为实践中对遗产进行相对灵活的认定留出空间。因而,对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应当作较为宽泛的理解。公有住房承租权是具有一定物权特性的债权,具有可流转性,是代表财产利益的权利,应当纳入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范围,属于遗产的类型之一。

第四,承认公有住房承租权的可继承性符合我国公有住房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公有住房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分房制度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有住房承租权通过国家调配、单位分配等方式取得,只有具备特定身份、符合特定条件的人才能取得公有住房的承租权,公有住房承租权的身份属性较强,在历史上被排除在遗产的范围之外。[3]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确立了住房改革市场化、住房分配货币化的目标,各地纷纷出台法规政策允许承租人有偿转让、转租公有住房承租权[4],许多公有住房的承租人通过市场交易的途径发生变更,公有住房承租权的身份属性已不如福利分房时代那样明显,显现出其可继承的特性。尽管承认公有住房承租权的可继承性可能使得福利房制度变相永久化,与房改市场化取向相悖,但这只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过渡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可避免地退出历史舞台。[5]当前,公有住房基数巨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从有利于公有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出发,鼓励公有住房的交易和继承,有利于公有住房改革进程的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有住房承租权具有可继承性,但在遗产分割时对公有住房承租权的分割仍要受到房屋所在地相关法规、政策的限制。公有住房一般可分为国家所有、各级政府房管部门负责管理的直管公房,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有并负责管理的单位自管公房两类。根据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对直管公房的管理由各级政府房屋和土地管理中心负责,适用北京市的相关法规政策;对于单位自管公房,其承租人变更等事项由享有房屋产权的各单位自行把握。

本案所涉A房屋,是被继承人李容生前承租的产权人为甲单位的单位自管公房,其承租人变更事项应由甲自行把握。根据查明的事实:李容去世后,其子女李青、李丽、李红三人于2011年9月向甲单位提交一份书面申请,表示一致同意由李青承租A房屋,三人均在申请上签字并按手印。甲单位鉴于三人达成一致意见,当日便为李青办理了A房屋的准住证,租期为自当日起租。可见,甲单位系在李青、李丽、李红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将A房屋的承租人变更为李青。换言之,对A房屋的承租权,李青、李丽、李红均有权利继承,但李丽、李红放弃了对该公有房屋承租权的继承,在此前提下,甲单位才同意由李青独自继续承租。因此,法院认定李丽、李红同意由李青继续承租A房屋,系做出较大让步,在分割B房屋产权时酌定由李青占50%份额,李丽占25%份额,李红占25%份额,并无不当。

注释:

[1]参见陈耀东、丁渤海:《公有住房租赁权继承法律问题探讨》,载《天津法学》2013年第1期,第39页。

[2]同[1]。

[3]参见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公有住房使用权纠纷案件的调查与分析》,载《人民司法》2012年第13期。

[4]武汉于1996年开始试点,1997年出台《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权有偿转让管理试行规定》,天津、上海、成都、昆明、北京先后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规定直管公有住房承租权可以有偿转让、转租,其他各大中小城市纷纷仿效。参见邓峰:《直管公有住房承租权制度的反思与改革路径》,载《求索》2010年第7期。

上一篇:“119”消防宣传月讲话稿下一篇:演好自己的角色7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