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2024-05-22

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精选6篇)

篇1: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昌邑市2014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

今年来,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我们在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规范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完善机制,强化监管,严格奖惩,提升水平”的工作宗旨,不断改革创新,攻坚破难,以“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为工作目标,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拓展了环卫市场,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长效化方向发展。

一、强化措施,创新突破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今年来,我们重点完善了10处垃圾中转站的配套设施,加大了设备维护、养护管理力度,保障全市10处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行;二是提升保洁质量。根据市委办《关于农村“三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协助各镇街区重点清理了部分村庄“三大堆”及“三边、两线、村头”陈积垃圾。并逐步将部分镇村周边及沿路单位、企业等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截止目前,全市已清理三大堆127880堆,托管企业743个。三是严格奖惩机制。严格执行三级考核制度,由全体班子成员、中层正职干部组成的考核组,对各镇街区、村庄托管质量进行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考核,并每季度拿出5万元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托管质量。四是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在去年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常运营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建设国家一级标准的昌邑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该项目位于昌邑市奎聚街道办事处陶埠村以北约1.6公里处,距离城区约12公里,占地138亩,设计处理规模300吨/日,使用年限为10年(2015年-2025年)。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约9月份底建成使用,将大大提高昌邑市垃圾处理能力,减轻垃圾处理压力。

二、规范管理,精细作业

一是规范监督管理机制。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依托先进技术,加快 “智慧环卫”的建设步伐:投资360余万元,在原有科技管理资源的基础上,聘请信息技术专业公司对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了技术整合和设备改造升级。本着车辆监管实时化、作业考核科学化、行政管理全面化、设施管理精细化等目标,完善了对讲手机通话定位系统、垃圾桶清运智能化管理系统、机械化作业监管系统、人员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人员、车辆、城乡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等情况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创新精细化作业。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并根据季节变化重点做好了飘挂垃圾袋捡拾、土路修补、排水沟清理、杂草清理、麦收秸秆清理等工作。同时,利用碎砖石、旧沿板对村庄内80%的垃圾桶进行了铺底工作,解决了土路和沙石路面上垃圾桶摆放不整齐、清擦不净、垃圾清运困难等问题,提高了垃圾清运质量。

三、转变理念,全面提升

经过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近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环卫事业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必须要在以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门槛,严格准入条件,坚持公平竞争,由专业的环卫作业公司管理运营,由环卫主管部门进行监督考核,提高作业及检查考核标准,强化管理约束,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制,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于2010年7月,经昌邑市政府批准,整合了五个下属的民营环卫企业,并增资至2000万元,成立了环卫局控股的昌邑市康洁环卫工程有限公司,建立起“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模式,全面提升了城乡环卫作业管理水平。公司自重新组建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充分发扬无私奉献、敢于创新的“昌邑精神”,在确保昌邑市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提升的同时,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广“昌邑模式”,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占领潍坊地区及省内外多个市、县的保洁市场:在昌邑范围内承接了昌邑城区、10处镇街区驻地及691个行政村的道路保洁、垃圾清运任务的基础上,又接管了昌邑市文化广场、市委市政府和下营滨海开发区办公大楼的物业管理和保洁工作;在昌邑范围外,相继承接了潍坊奎文区、高新区、寒亭区、潍城区、坊子区、经济开发区、诸城市、聊城高新区、高密姜庄镇、青岛平度、济南平阴、临沂临沭、德州乐陵、湖北宜昌、安徽蚌埠、湖北咸宁、淮北相山、河北宁晋、安国、黄骅、故城、莱州、青岛城阳、济阳、利津、无棣等省内外90多个保洁项目,营业额达10亿余元,擦亮了“昌邑环卫”名片,迈出了“昌邑模式”走出昌邑、接管外地城镇、农村保洁,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委托管理的步伐,壮大了环卫力量,为昌邑环卫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做大做强“昌邑环卫”事业,加快促进城乡环卫服务业发展,我们同时成立康洁制衣、康洁物业、康洁设备有限公司,并2014年5月12日成立并注册昌邑康洁环卫集团,目前,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正在运作新三板挂牌,成立上市集团公司,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打破资金瓶颈,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事业的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10个镇街区驻地及691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环卫托管中,环卫工人由五年前的260人发展壮大为现在的8000余人,环卫营业额由240万元增长至10亿余元,环卫作业车辆由17辆发展到600余辆(分布于全国各地),保洁面积由212万平方米扩大到2.1亿平方米。各项指标都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农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环卫保洁管理实现了长效化、常态化。环卫工作的“昌邑模式”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肯定和认可。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20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昌邑环卫相继获得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全国环卫行业十大科技成果创新奖、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服务名牌、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城乡环卫一体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验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篇2: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山东潍坊昌邑市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山东潍坊昌邑市视察为契机,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打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创新、积极开拓,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打造了全方位、无缝隙的“大环卫”格局,实现了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的目标,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以及“垃圾围村”问题,有效改善了全市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同行业的广泛赞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截至目前,全市城乡环卫托管覆盖率达95%以上。现就结合我市实际,汇报一下此项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创新垃圾收运模式,建立起 “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目前,部分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环卫运行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收集运输方法单一,链条长、支节多,重复作业,四级脱节现象严重,只适用于搞集中整治,不利于建立长效机制。为切实解决“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这种运行模式的弊端,2008年起,昌邑市立足实际,责成市环卫局直接运作,全面负责起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垃圾运输中转、集中处理等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输作业,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模式。

一是通过设置垃圾桶,实行常态化收集保洁。鉴于设置露天生活垃圾存放点或建设垃圾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二次污染问题,2008年来,我市创新思路,采取设置垃圾桶的方法,实行生活垃圾统一封闭式收集。近三年来,共在城区街道、镇街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设置垃圾桶千余个,在城中村和基础条件好的托管行政村按照每15-20户设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垃圾桶万余个,并由保洁人员全日负责对垃圾桶进行擦洗、打药等精细化保洁作业,督查人员对垃圾的清运、垃圾桶保洁情况一日多查,一周一通报,确保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桶体干净整洁,避免了垃圾霉变、腐烂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垃圾的日产日清。

二是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机械化保洁和垃圾转运能力。两年来,昌邑市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各镇街区建设垃圾中转站7处,购买中型垃圾清运车40余辆,大型垃圾压缩车8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辆,道路养护车2辆,洗扫车3辆,洒水车4辆,小型、中型清扫车40余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3辆,同时与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侧装式垃圾封闭运输车,更加适合对垃圾桶进行清运。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大大增强了机械保洁、统一运输能力,提高了垃圾中转、压缩、清运效率,真正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目标。

二、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建立起“谁产生、谁付费”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常运行的关键。昌邑市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大型环卫设施设备由市镇两级政府投入,村庄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费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筹集,建立了“谁产生、谁付费”的资金保障机制。这种“谁产生、谁付费”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再是短期行为。通过近三年来的运作,使老百姓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接受到接受,使“谁产生、谁付费”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也顺应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的“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政策措施。

同时,为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使“谁产生、谁付费”资金保障机制能够得到长期运转,昌邑市在充分用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引导广大村民支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市、镇街区、村(社区)分级投入机制(4:2:4),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减少农民承担比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其中农村日常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含农村五保家庭、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环卫托管费及村级垃圾桶购置费的20%部分),村级通过村集体出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每年60元标准筹集)承担40%。分级负担的筹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资金保障。

三、创新垃圾处理模式,真正实现建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为彻底解决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多污染、低效率问题,2009年来,昌邑市转变发展观念,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以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为目标,真正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是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8亿元,采取BOT模式兴建了一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此项目摒弃了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堆肥、填埋、焚烧)遵循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分解、分选、厌氧处理、裂解等工艺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产生沼气、有机肥、汽油等可利用的产品,实现了垃圾分类前置到垃圾分类后移的转变以及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零污染、零废弃”的目标,解决了传统垃圾填埋、堆肥、焚烧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使生活垃圾得到了更有效的处置。此项目于2009年8月份开工建设,2010年11月正式建成试运营,运行半年来,效果明显,已引起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是与昌邑市昌鑫再生建材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了一处昌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此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50万立方米,生产各种建材200万立方米。通过此项目,可以产生不同型号的空心砖、标准砖、二灰碎石等新型环保建材,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实现了粉煤灰、废弃矿砂以及一些城乡拆迁的废弃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建筑垃圾倾倒、填埋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昌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拓、探索、创新,我市在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全国同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镇街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来,全市各镇街区的主要街道实行了全日保洁管理,并按标准配备了生活垃圾桶,并逐步把镇街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菜市场、背街小巷以及“三不管”盲区等纳入了一体化管理范围,镇区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另外,全市沿主要公路的企业、单位也纳入了管理范围,有效的解决了厂内生活垃圾向厂外随意乱倒,污染村庄周围环境的问题。

二是实现了村容整洁。配合道路保洁,开展了草堆土堆清理、路边杂草清理、土路整平与修边开沟、排水沟清理、村头垃圾清理,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村庄清理了村内的“三大堆”和沉积垃圾,三边两线一头(三边:塘边、河边、沟边;两线:公路沿线,铁路沿线;一头:村头)也得到彻底清理,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创造了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把社会、政府共建的环卫资源受惠于广大农村、农民,使镇街农村享受到城市化服务,享受到环卫部门在人才、管理、设施设备、连片作业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了镇村环境卫生质量,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通过环卫托管,引导农民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精神面貌,村民环卫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提升了昌邑环卫形象。由于模式、机制创新,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潍坊市市长许立全、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先后对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昌邑市环卫局先后在省环卫协会常务理事会议、华东六省一市第18届年会、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座谈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小城镇和村庄垃圾治理专家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2010年12月山东省环协专门在昌邑市召开了“山东省环卫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会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经验交流会”。2010年底,昌邑市环卫局被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并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增选为常务理事单位。2011年5月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组织有关部委的相关领导、院士、专家组成课题组,就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了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的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意义,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向国务院领导报告。2011年5月26-28日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潍坊市举办“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利用技术培训研讨会”,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及环卫同行四百余人入会,就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交流研讨,并现场观摩了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及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情况,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山东住建厅领导的高度肯定。

通过三年来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资金是保障,质量是生命,长效机制是前提。

(一)领导重视是城乡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镇街、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卫局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政府领导挂帅,市委市府两办督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领导机制,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托管资金及时到位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市、镇街、村(社区)分级投入,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开展。

(三)环卫托管质量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持续发展的生命。环卫主管部门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要制定严格的作业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带来的清洁与舒适。

(四)构建长效机制是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前提。各镇街区要高度重视,加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力度,及时筹集资金,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庄的环卫托管任务,为解决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问题打好基础。同时,环卫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级考核机制,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完善环境卫生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把保洁、清运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考核,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篇3:绵阳城乡公交一体化情况调查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绵阳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是农民对城乡公交一体化满怀期待, 二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急迫需要。去年8月, 绵阳市政府颁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就明确指出, 由市交通局牵头, 涪城、游仙、江油、安县、北川等地参与, 形成“一城 (绵阳城区) 三区 (江油、安县、北川) ”公交一体化发展格局, 要求统筹江油、安县、北川等的客运线路规划, 把城市公交发展与城市新区拓展结合起来, 实现“一城三区”公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共同发展。按照“政府指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 绵阳分期分批施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条件已经成熟, 已到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着眼农民, 涵盖农村, 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为此, 要求首先施行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 实行公路客运与城市公交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衔接有序、资源共享的交通模式。这包含了线路规划、道路建设、站场建设、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内涵, 这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前提。绵阳新型城镇化提速, 倒逼绵阳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 但是,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交通管理模式, 与新型城镇化的提速存在诸多矛盾, 已成为绵阳转型期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绵阳市相继出台了优先发展公交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实施了城市公交、农村公交的营运改革, 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三级公交网络。但随着绵阳城市规模扩大, 居民出行半径加大、乡镇镇域面积增大, 农村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与公交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同公交发展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 表现在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公交服务的要求日益强烈, 而城乡公交、镇域公交发展不平衡, 直接影响着农村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绵阳市区原由涪城、游仙两区组成 (高新区、经开区等园区均包含在两区范围之内) , 随着绵阳城市的发展, 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公交惠民的好政策, 其中一项就是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推行公交车开进村社。这个政策的实施真的如人所愿吗?

笔者来到游仙区, 其农村公交通行率仅占40%左右, 多数乡镇还不通公交车。游仙区忠兴镇居民任席生倾诉了他的亲身经历:游仙区有魏城、忠兴两大古镇, 离市区都只有30余公里, 但农村经济、公交发展仍然较为落后, 居民进市区办事难、农民进城卖菜难, 至今不通公交车, 只能乘坐农村个体短途客运班车, 票价很高, 而且乘车难、很拥挤, 收费很混乱。但因为公交车与个体短途客运车的路权矛盾和人员安置矛盾, 至今也没有协调解决的音讯。

据调查, 游仙区城乡公交一体化举步维艰的症结, 不是绵阳公交公司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整体吸收该区个体短途客运班车的人财物, 而是期盼尽快实现游仙区城乡公交一体化, 让老百姓乘车不再难。但是, 个体短途班车车主要价过高, 设在该区的富乐客运站也忧心忡忡, 害怕车站管辖范围缩小、经济收入降低, 阻力极大, 加之主管部门协调要不力, 故双方难以求得共识。

安县花荄镇, 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的新县城所在地, 距绵阳市区只有20公里, 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人口15万, 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是接受绵阳科技城城市功能的重要吸纳区。绵阳公交于2012年1月, 将新购回的5辆18米长“巨无霸”公交车投放到火车客站至花荄的15路试运行, “巨无霸”公交车运行仅仅3小时, 就遭到个体短途客运班车的“围堵”, 将5辆公交车堵在街头, 被困7小时, 公交车只好空车开回绵阳。家住花荄镇的居民王飞十分激动地说:“公交车从花荄到绵阳才收2元, 而短途班车又脏又破, 还收6元。我们老百姓都愿意坐公交车。个体班车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阻碍公交的公益性!”

江油白玉村, 是全国颇有名气的先进村, 已形成新型的农村集镇, 与涪城区青义镇紧紧相连。早在2000年党委书记邓怀才就向有关部门书面报告, 要求开通绵阳市区到白玉村的公交车, 以推动白玉村特色蔬果产业发展, 但多年来石沉大海。江油九岭镇是集中种植蔬菜的大型基地, 距西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涪城区龙门镇只有5公里之遥, 可是菜农苦于区域封锁, 虽然两头都有公交车运行, 但九岭到龙门却是公交的断头路。协调解决公交车与个体短途客运班车的营运矛盾, 是绵阳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面对城市中心城区与乡镇公交、县域公交“难以对接”这一难题, 2012年, 成都市城乡公交一体化首现郫县。由成都市政府主导, 成都公交集团、郫县交通局、郫县巴士公交公司, 经过5个月时间协调, 采取兼并重组的模式, 完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收购重组, 从城乡公交的生硬割裂到打破行政区划的公交整合, 实现了跨区域互通公交的运营。从郫县唐昌镇开往成都九里堤的365路公交车, 全程34公里, 票价从过去的4元, 直降到如今的普通车1元, 高档车2元, 下降了75%。公交姓“公”了, 赢利不再是第一目标, 受益的是百姓群众。

涪城区取得的经验

绵阳市涪城区为了让农村群众方便、快捷出行, 采取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整合, 将个体客运班车人财物整体移交给绵阳公交统一管理、经营, 实现了场站、车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农村公交路线已全覆盖了辖区所有乡镇和95%的村社, 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

为此, 绵阳公交还投资200余万元, 新购入18米长的新型公交车4台, 开通了火车客站至涪城区塘汛镇的公交线路,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成果普惠了城乡居民。

协调个体短途客运的经济利益。施行城乡公交一体化, 一方面需要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进行个体客运线路经营权的调整, 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考虑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 对农村公路短途客运线路经营权重新分配、整合, 对短途客运个体人员妥善安置, 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既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又妥善处置原有资产, 既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踌躇不前, 这是摆在相关管理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其实, 涪城区在施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中, 也遇到个体短途客运经营者的阻拦。早在1993年, 涪城区的吴家、杨家、金峰、石洞、玉皇等乡镇农民进城, 都是当地个体短途客运班车或中江县的客运班车顺路搭乘。2011年开通公交线路后, 个体短途客运班车也多次围堵公交, 甚至集体阻断交通。然而, 涪城区政府主导, 市、区主管部门积极疏导, 做细工作, 采取市公交公司整体兼并的办法, 吸收个体短途客运班车的人财物, 妥善解决了个体短途客运班车车主的生计、养老保障等具体问题, 率先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

健全管理机制, 加快建设公交配套设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 以顺畅的道路设施为保障, 以公交相配套的设施为基础。涪城区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前与后, 十分注重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 农村公交线路全部建成了沥青或水泥路面, 沿线设置了防晒避雨有座的候车站, 妥善解决了一些矛盾。涪城区财政、交通、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主动配合, 大力支持, 围绕解决好资金、规划、土地、营运线路等问题, 实施综合开发, 并适当预留一定的过渡时间, 推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建议

1.充分认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城乡公交一体化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相关部门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行, 把握财政投入和公交发展的平衡点, 既把民生工程做好, 也把公交企业做强, 需要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政府给予政策性扶持, 相关部门予以积极配合,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

2.加大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财政投入。城乡公交一体化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公交的公共财政制度, 把城乡公交、镇域公交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公交运力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更新节能环保车辆, 加快公交站场建设, 完善公交一体化网络, 实现公交城乡全覆盖, 形成市区、城乡、镇域三级网络无缝衔接的公交线网。为此, 土地规划部门需要优先考虑公交用地, 在交通站场建设用地方式上也不应按照商业用地处理。公交建设也不应仅由交通部门出钱, 相关部门也需共同支持。

3.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宣传引导。城乡公交一体化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出行和个体运输者的生计、养老保障等具体问题, 实施方案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公开听证, 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层面以及所属行政村社基层的意见, 妥善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目前, 游仙区魏城镇、中兴镇、江油九岭镇、白玉村、安县花荄镇的老百姓要求十分强烈, 多次“请愿”开通城乡对接的公交线路, 可由绵阳公交公司为主体, 首先开通绵阳城区至游仙区魏城、忠兴等乡镇线, 营造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良好氛围, 分期分批分步实施, 逐步开通江油、安县、北川等据备同城化条件区域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县级线路。确保农村居民有公交车可乘, 共享绵阳经济发展的成果, 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带动周边城镇与绵阳城区同城化发展。

4.统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根据绵阳市“十二五”规划, 市区人口将达到160万, 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同城化发展趋势, 向公交提出了新的要求。有资料显示, 公交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只有小汽车的8.4%, 绵阳公交也已全部使用天然气。如何把城市公交发展与城市周边城镇对接, 统筹游仙、江油、安县、北川等具备同城化条件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 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则是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建设幸福绵阳的长效之举。按照“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的原则, 可由绵阳公交公司对近郊城镇个体短途客运业, 采取人财物整体兼并重组的办法, 先期开通绵阳至游仙、江油、安县近郊城镇的公交线路, 以带动近郊城镇与绵阳城区互融发展。

5.下定决心实施公共交通综合体制改革。2013年5月, 交通部部长杨传堂专程赴浙江就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作了考察调研, 要求打破区域封锁, 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绵阳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要求走节约、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城市与农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公交, 城镇之所以叫城镇, 也在于公交。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实施公共交通综合体制改革, 切实解决好道路建设、线路设置、站点设置、票价设置等问题。既要做到人性化, 又要保证规范化, 以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运行水平。

篇4: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環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4]张玉芳.城乡环卫一体化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5]滕世盛.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探索[C].2011:93-99.

篇5: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山东点服软件

2013年6月

昌邑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3处街道、6处镇,691个村(社区),人口58万。目前,昌邑城区及所有村庄、社区都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效果,尤其是保障周边农村道路保洁及垃圾清运的及时性,自2013年以来,昌邑环卫局牢固树立创新理念,以科技为依托,与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全力打造“智慧环卫”,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

昌邑智慧环卫系统根据智慧环卫建设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智慧环卫实施后,每一个垃圾桶是否清运,每一条道路是否进行了机扫、洒水作业,每一个村庄是否有管理人员到位,每一个环卫事件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一目了然。全面达到车辆监管实时化,垃圾转运处理及时化,作业考核科学化,行政管理全面化,设施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昌邑智慧环卫管理内容涵盖了所有环卫元素。包括各类环卫设施、环卫作业车辆、环卫作业人员、环卫管理车辆、环卫管理人员。

首先是对巡查管理人员的管理。昌邑目前成立了专职质检督查管理队伍,采取明查、暗查、互查等多种形式,对城乡环卫责任区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督查,及时解决环

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智慧环卫系统中,每一个督查人员每天具体负责哪条街道,每天几点到岗,是否按要求完成巡查任务,是否有巡查漏段,都可在智慧环卫系统中实时监控,并生成考核报表,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管理缺位”所造成的城市市容管理问题。

其次是对一线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昌邑建立了网格巡查和街道责任队长制度。把城区内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名保洁队长负责,对道路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及环卫设施完好情况进行巡查,每条街道两班工作制,保持城区环境卫生标准始终如一。在智慧环卫系统中,可实现对责任队长的网格化管理,每一名责任队长在网格内的到岗时间,离岗时间,在岗时长,脱岗时长等等都可在系统中实时监控,并自动统计考核报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由人员打分所造成的不公平、不透明、打人情分的现象。

第三是对一线作业车辆的管理,对机扫车、洒水车、压缩车、巡查车等不同车辆按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管理。如机扫车、洒水车区分正常行驶里程与作业里程、行驶油耗与作业油耗;压缩车监控每天收运箱数,是否有漏箱,每天的清运油耗成本等;巡查车主要监控是否按要求到达巡查区域进行巡查,并自动形成每天的巡查报表。

第四是完善应急预案,建成智慧环卫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可根据环卫事件发生地点,自动查询1到2公里范围内的作业人员、作业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车辆,并迅速指挥派遣相关人员到达事发现场进行处置。同时,昌邑成立了环卫应急小分队,每天

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24小时值班。制定了夏季防汛、除污,秋季清扫、清运落叶和冬季除冰、除雪等应急预案。当有环卫事件发生时,系统在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启动应急预案,完成对相关人员的快速调度。

昌邑环卫设计并推进了三级考核制度,即环卫局考核相关科室、环卫所;科室、环卫所考核管理员;管理员考核一线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查,专职督查队伍时时查,管理队伍跟踪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配合三级考核制度的推进,智能环卫建成了对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同时监管,避免了由于管理人员失职造成的对被管理人员考核不公平的现象,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有保障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的手段。否则,管理制度就会成为一张空纸。昌邑环卫在积极制定细致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通过智慧环卫系统的建设,加强了管理制度的落实。这种落实提升了城市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让遵章守法成为一种习惯,在环卫主管部门内部树立起一股正气,让每一个真干实干的人得到公正的评价。而最终得到实惠的,是居住在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里的老百姓。

篇6:昌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

目前,我镇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目标,凝心聚力,强势推进,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落实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思想理念。

一、全面动员部署,营造良好氛围

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突出了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与创城工作相结合,加强宣传办、安监办、城管办、爱卫办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 各村明确1名两委成员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员分工负责收集每户产生的垃圾、村内道路保洁和垃圾装箱工作,确保垃圾入斗,并保持垃圾收集中心内、垃圾容器周围干净整洁。同时,加强集贸市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地的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满足环境卫生保洁需要。

三、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 各村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农户门前包垃圾清扫、包垃圾进垃圾箱、包无污水溢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村庄垃圾定点定时、巡回收集清运,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把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建立监督考核、激励奖惩等制度。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目标考核分值,确保形成“日督导、周小结、月考核、季观摩、年总评”的长效机制。

上一篇:大学学位申请书例文下一篇:地理教案: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