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的诗句

2024-05-02

报国的诗句(共12篇)

篇1:报国的诗句

报国的诗句

1、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送许郢州序》

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3、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鄯

14、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5、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9、有谁知?鬓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8、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29、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篇2:报国的诗句

2、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3、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4、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9、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10、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11、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12、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篇3:关于表达励志报国的诗句推荐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3、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6、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9、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10、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1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1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1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14、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18、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中国传统励志名言

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23、好学而不贰。 ——《左传》

2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28、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2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3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3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3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3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3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37、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3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3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4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使楚》

4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4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4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篇4: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疆,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而且越战勇,”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40年,正当岳飞奋勇前进,胜利在望的时候,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在一天之内连下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长叹道:”十年之功,废於一旦!”岳飞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盈野,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年12月29日,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临刑前,他奋笔疾书,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意思是”老天有眼呵,老天有眼呵!”岳飞被害后,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向金朝称臣纳贡,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

篇5:尽忠报国的成语解释

【汉字书写】:尽忠报国

【汉语注音】:jìn zhōng bào guó

【成语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颜之仪列传》:“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幼冲, 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 朝恩,当尽忠报国,柰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强调竭尽忠诚。

【尽忠报国的意思】:忠:忠诚;尽忠:竭诚尽力,赤诚无私;报:报效、回答。指竭尽忠诚,报效国家。

【尽忠报国的近义词】:为国捐躯、赤胆忠心、忠心耿耿、精忠报国;

【尽忠报国的.反义词】:祸国殃民、卖国求荣、认贼作父、里通外国;

【尽忠报国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周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名叫颜之仪。当时北周多次南下攻城掠地,掳回大批俘虏和百姓。周宣帝不按国家法令随意发布命令。颜之仪见此情形,直言劝谏。周宣帝对他非常反感,曾经想杀他。朝中大巨们为颜之仪求情,周宣帝才饶恕了他。周宣帝死后年幼的周静帝接位。这时朝廷大臣刘昉、郑泽想让赫赫有名的外戚将军杨坚做丞相,辅佐周静帝,又担心大臣们不服,就伪造了周宣帝遗诏,请颜之仪签署发放。颜之仪知道周宣帝生前没有留下旨意,坚决不肯签署伪造的遗诏。杨坚听说后气得怒发冲冠,他叫刘昉把起草好的诏书给颜之仪送去,颜之仪义愤填膺,指着刘昉开诚布公地骂道:“皇上崩驾,新主年幼,你们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却要把皇室大权送给别人!我颜之仪唯有以死报国,不能背叛先帝!”刘昉见颜之仪大义凛然,就代替他签署了遗诏。杨坚当权后,颜之仪被贬到西疆当郡守去了。

【尽忠报国例句】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回:“包兴又回道:‘小人又见宁师老爷看了书信十分欢喜,说,叫老爷好好办事,尽忠报国,还教导了小人好些好话。”

洪深《赵阎王》第九幕:“这是你眼睛不认得人,对着恶虎凶狼也要尽忠报国,才有今天的下场!”

【尽忠报国造句】

实事求是地说句老实话,军人的天职理所当然是尽忠报国,可是婚姻大事也不可耽误了。

篇6: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一心要报效国家。

二十岁那年,岳飞参军入伍,投身到抗金战场,后又投奔了老将宗泽。由于岳飞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得宗泽赏识,很快被提拔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后来,岳飞联络各路义军,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部队---“岳家军”。岳家军勇猛善战,几次大败金军,还在牛头山大败金兀术。当时,金兵士气低落,两军一交战,就被士气高涨的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个个争相逃命。金兀术控制不住败逃的士兵,也只能骑着快马飞逃。他一边逃命,一边不由自主地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从此,岳家军令金军闻风丧胆,岳飞的威名传遍也大江南北。

可叹的.是,南宋政权采取苟安政策。连连得胜的岳飞却被朝廷调离了战场。后来更为奸相秦桧所害,被诬陷反叛朝廷,冤死狱中。不过岳飞的事迹和精神却永为后人所传颂。

★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的故事-精忠报国的寓意-精忠报国的意思

★ 精忠报国理解心得感悟小学

★ 成语故事

★ 短篇成语故事

★ 炙手可热成语故事

篇7:抒发报国之志的句子

抒发报国之志的句子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1、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6、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8:精忠报国的意思和造句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出处】语出《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近义词】尽忠报国

篇9:精忠报国的心得总结小学

-记得杨炼吗

说到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和许许多多的人交往,比如岳飞、李大钊和江杰...但是我今天想描述的是杨炼,明朝后期的一位忠诚的大臣。

人们可能不熟悉杨炼这个名字,所以让我向你介绍一下他的生活。杨炼是明末著名的顾问、林东党员和政治家。他是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的进士。李灌常熟知县,兵部有权过问此事,一切以此事为由,副御史。

在介绍之后,下面是故事的阶段。

杨炼光明正大,拒绝讨好权贵。那时,明神宗已经很多年没见他的朝臣了。他最喜欢的公主郑贵妃与外国法院的官员和官员勾结,疏远了王子与上帝家族的血肉之躯。他别有用心。杨炼看穿了郑贵妃的诡计,坚定地站在王子一边以稳定他的地位。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一日,明神宗的儿子光宗即位一个月后去世。他最喜欢的妃子,李璇·施,想向郑贵妃学“长子的自尊”。如果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把长子扣为人质,她肯定会干涉朝廷扰乱国家体系。杨炼和其他人决心冒险。最终,他们经历了几个困难来支持长子继承皇位,并没有忘记将李璇·施从朝廷免职,让她“享受天年”。

天启第四年,杨炼写信弹劾现王朝奸臣魏忠贤犯下二十四大罪,指“指叶挺,但明知有忠德之人而非陛下;京城内,却知道有忠贤,不知道有陛下”。然而,这是魏忠贤发现的。从那以后,魏忠贤非常讨厌杨炼。10月,他提议以“不尊重和没有官方礼貌”为由,将杨炼开除为公民。后来,他因“收受12,000英镑贿赂”将杨炼监禁。

天启五年七月,魏忠贤的亲信许宪春在狱中处决了杨炼。他用“用一袋土挤压身体,用铁钉刺穿耳朵”等手段伤害了杨炼。然而,杨炼没有死。在那之后,小偷用一个大铁钉把杨炼钉在头上,最终杀死了他。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杨炼为皇帝这么努力?”让我用几句话向你解释:光宗病得很重,杨炼写信敦促光宗犯错误,光宗欣然接受。光宗死前召见了大臣。杨炼不是部长,他是被召唤来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生命的人之一。

这也完美地解释了杨炼被处决前写的血书片段:“但我是一名副宪法部长,我受到了照顾。孔子云说:“我会把我的生命托付给我的孤儿,但我不能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把它带走!”抱着这种想法,人们终于可以看到第一个皇帝在天堂,对于两位祖先、十位祖先和皇帝来说,一切都结束了。“

崇祯初年,皇帝平反了杨炼,遗称:忠。

杨炼,不到一千年,终究是不朽的!

篇10:铭记以身报国的墨客豪杰

关于以身报国的名人名言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陈毅《梅岭三章》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视死如归。——司马迁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关于以身报国的名人事例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匈奴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乞求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到了,问荀巨伯:“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生了重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他的生命!”匈奴人听了相互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竟攻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调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已得到保全。

谭嗣同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豫让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吉平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谭嗣同、苏武、豫让、吉平四人,为了忠义可以忍受万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他们舍生而取的“义”,只能是忠义。

文天祥

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校考第一名,翌年(宝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并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成为权相贾似道门生,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但四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任签书甯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咸淳六年(1270年)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罢斥。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起兵勤王,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组织义军三万,开赴临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到最後仅馀六人。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右相是长江防卫使赖旦臣,督导襄阳作战),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此时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

文天祥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写《过零丁洋》廿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

元世祖忽必烈爱其才,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狱中生活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年47岁。行刑後不久,俄有诏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屍时在他的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杀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气万古流芳。文天祥的一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广为传颂!

8年抗战的英雄烈士

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王铭章、郝梦龄、戴安澜……那数不尽的英雄烈士,为了祖国的生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枪林弹雨中与敌寇拼斗,战斗到最后一人,与阵地共存亡,舍生忘死,流血牺牲,饮弹沙场。

篇11: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

他,擎起了“还我河山”的大旗,满腔热血地冲在抗金的第一阵线上.

他,带领着无法撼动的岳家军,立功汜水关,破贼南薰门,讨寇南北间.首次北伐便一举收复襄阳六郡.而后转战两湖平杨幺.二次北伐长驱伊,洛大门,后阻金兵南下,决战郾城,收复蔡、陈、郑州,以及西京等大片失地,进军朱仙镇,直指金军大本营.可惜被12道金牌强令班师,然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天日昭昭”犹可见,一代英雄忠骨存.

篇12:强国志报国行的演讲稿

大家好!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七十年风霜雪雨、七十载奋斗征程,我国现如今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立下鸿鹄之志,方展报国之心。

立鸿鹄志,磨炼自我精神品质。青春是一个年龄阶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在青年我们拥有最好的年华、最坚定的力量。而我们更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完善自我精神品质,推动国家发展。纵观古今,有志向的青年不在少数,五四运动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为破除旧制度立下远大志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期为建设新中国立下远大志向;秦玥飞为更多人民过上好生活立下远大志向。这些充满热血的青年人可能所处时代不同、自身情况不同,但他们都在青年时期立下鸿鹄之志,在磨炼自我品质的同时,推动着祖国的长足发展。当今世界发展浩浩汤汤,我们也应立下远大的志向,不断磨炼自我,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立鸿鹄志,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青年人所多是生力,遇见森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现在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而现在也是最需要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时刻。于是我们便看到:港珠澳大桥拔地而起,而建桥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也不过二十五岁;格桑吉德坚守在村中为学生讲课;徐前凯不惜失去双腿而救起铁轨上的老人。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青年人了但是他们都是心中有志的青年,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到一起,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愿每个新时代青年都可心怀鸿鹄之志,那样我们便可踏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心怀鸿鹄志,展现报国心!

上一篇:八鱼卫生院村卫生室2011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