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

2024-04-25

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共8篇)

篇1: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

一、愤世嫉俗成语解释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二、愤世嫉俗成语近义词

众醉独醒 [ zhòng zuì dú xǐng ]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愤世疾俗 [ fèn shì jí sú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愤世嫉邪 [ fèn shì jí xié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愤时嫉俗 [ fèn shí jí sú ]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避世绝俗 [ bì shì jué sú ]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忿世嫉俗 [ fèn shì jí sú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愤世妒俗 [ fèn shì dù sú ]

指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三、愤世嫉俗成语造句

1、愤世嫉俗者是一个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它们的价值的人。

2、年轻人不要受了一点委屈就愤世嫉俗,甚至铤而走险。

3、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桀驁不驯、愤世嫉俗的人物,那正是他自己的化身。

4、然而怀疑精神并不是让每个人变得愤世嫉俗,对看到的一切都不屑一顾。

5、几个失意的人凑在一起,难免就愤世嫉俗地批评东,批评西起来。

6、最近有人批评我是个爱吓人的喜剧演员,又冷酷又愤世嫉俗。

7、不是忧国忧民的人,怎会写出了这么愤世嫉俗的作品?

8、许多政客对isg调查小组抱有幻想是基于愤世嫉俗的思想。

9、年轻人不太愤世嫉俗,也没有经历多少苦难。

10、愤世嫉俗谁都会,可它起不到任何作用。

11、这整个愤世嫉俗的事情仅仅是一个法案,这样您就可以看起来。

12、愤世嫉俗的读者或许注意到,这类观点肯定会受到美国军工制造商的欢迎。

1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愤世嫉俗的年代,诺瑞亚谈到塑造品格的想法让我们肃然起敬。

14、你不能怪他如此地愤世嫉俗,他的命运实在太乖舛了。

15、苏联领导人不鼓励愤世嫉俗:他们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论。

16、显而易见,他愤世嫉俗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尊的缺失。

17、年长些的愤世嫉俗人士可能会发泄这个话题非常熟悉。

18、杜甫的不少诗篇是属于愤世嫉俗之作。

19、这并不是单纯的愤世嫉俗。

20、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所以会如此愤世嫉俗。

21、我们也不要太愤世嫉俗了。

22、也许是经歷了太多的不幸,才会使他变得如此地愤世嫉俗。

23、其他微博用户更加愤世嫉俗。

24、愤世嫉俗的屈原投江而死,只留下了千秋不朽的伟大诗篇。

25、这是对经济的无知和无耻的愤世嫉俗。

26、闻一多愤世嫉俗的思想,全都通过演讲表现了出来。

27、保持驯良可教,不要变得愤世嫉俗。

28、尽管这是个愤世嫉俗的年代,但也不是说每个球员都跟他一样。

29、把从媒体和社会得知的一些愤世嫉俗和消极的想法清空出去。

30、从而成为一个顽固的,愤世嫉俗的,悲怜的,啜泣的牺牲品。

31、如果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失去理性就会变得愤世嫉俗。

32、他爱莱弗斯太太,她超脱世俗,离奇古雅,愤世嫉俗。

33、费伯对英国的一切都看不上眼,简直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篇2: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

一、愤世嫉俗成语解释

愤:憎恶,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唐·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二、愤世嫉俗成语近义词

众醉独醒 [ zhòngzuì dú xǐng ]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愤世疾俗 [ fènshì jí sú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愤世嫉邪 [ fènshì jí xié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愤时嫉俗 [ fènshí jí sú ]

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避世绝俗 [ bìshì jué sú ]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忿世嫉俗 [ fènshì jí sú ]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愤世妒俗 [ fènshì dù sú ]

指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三、愤世嫉俗成语造句

1、愤世嫉俗者是一个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它们的价值的人。

2、年轻人不要受了一点委屈就愤世嫉俗,甚至铤而走险。

3、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桀驁不驯、愤世嫉俗的人物,那正是他自己的化身。

4、然而怀疑精神并不是让每个人变得愤世嫉俗,对看到的一切都不屑一顾。

5、几个失意的人凑在一起,难免就愤世嫉俗地批评东,批评西起来。

6、最近有人批评我是个爱吓人的喜剧演员,又冷酷又愤世嫉俗。

7、不是忧国忧民的人,怎会写出了这么愤世嫉俗的作品?

8、许多政客对isg调查小组抱有幻想是基于愤世嫉俗的思想。

9、年轻人不太愤世嫉俗,也没有经历多少苦难。

10、愤世嫉俗谁都会,可它起不到任何作用。

11、这整个愤世嫉俗的事情仅仅是一个法案,这样您就可以看起来。

12、愤世嫉俗的读者或许注意到,这类观点肯定会受到美国军工制造商的欢迎。

13、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愤世嫉俗的年代,诺瑞亚谈到塑造品格的想法让我们肃然起敬。

14、你不能怪他如此地愤世嫉俗,他的命运实在太乖舛了。

15、苏联领导人不鼓励愤世嫉俗:他们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和言论。

16、显而易见,他愤世嫉俗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尊的缺失。

17、年长些的愤世嫉俗人士可能会发泄这个话题非常熟悉。

18、杜甫的不少诗篇是属于愤世嫉俗之作。

19、这并不是单纯的愤世嫉俗。

20、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所以会如此愤世嫉俗。

21、我们也不要太愤世嫉俗了。

22、也许是经歷了太多的不幸,才会使他变得如此地愤世嫉俗。

23、其他微博用户更加愤世嫉俗。

24、愤世嫉俗的屈原投江而死,只留下了千秋不朽的伟大诗篇。

25、这是对经济的无知和无耻的愤世嫉俗。

26、闻一多愤世嫉俗的思想,全都通过演讲表现了出来。

27、保持驯良可教,不要变得愤世嫉俗。

28、尽管这是个愤世嫉俗的年代,但也不是说每个球员都跟他一样。

29、把从媒体和社会得知的一些愤世嫉俗和消极的想法清空出去。

30、从而成为一个顽固的,愤世嫉俗的,悲怜的,啜泣的牺牲品。

31、如果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失去理性就会变得愤世嫉俗。

32、他爱莱弗斯太太,她超脱世俗,离奇古雅,愤世嫉俗。

篇3:愤世嫉俗的辞赋大家赵壹

赵壹本名赵懿, 因晋人作《后汉书》时为避司马懿名讳, 改作“赵壹”。《后汉书·文苑传》说他“体貌魁梧, 身长九尺, 美须豪眉, 望之甚伟”, 是一位典型的北国伟丈夫。赵壹出身寒门, 为人耿介, 落拓不羁, 文辞过人而“持才倨傲”, 不肯结交权势, 因而受到地方豪强的打击与排挤, 曾多次被诬陷入狱几乎至死, 多亏朋友营救才得以幸免。赵壹一生仅在汉阳郡当过十多年管理户口、田亩和税赋等工作的小官上计吏, 离职后许多州郡长官都慕名聘请他, 但他都没答应, 始终在家闲居, 直到去世。

赵壹性格耿直狂傲, 敢说敢当。相传, 有一次赵壹到洛阳向朝廷禀报任职时, 顺道去拜访以刚正清廉著称的朝廷名臣弘农太守皇甫规, 但皇甫规的守门人不肯通报, 赵壹便悄然离去。皇甫规听说后立即写了一封言辞十分恳切的信让人骑马去追, 赵壹只写了一封回信并未返回。信中除了表明对皇甫规的仰慕之心以外, 对他怠于接纳士人的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另有一次, 赵壹到洛阳禀报任职, 当朝司徒袁滂接见他们, 数百名州郡上计吏都跪在庭院里行礼, 只有赵壹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便站在旁边。袁滂见状很惊异, 让人去责问:“一个小小的上计吏, 为何见了当朝司徒只行作揖礼?”赵壹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当年郦食其见到汉王, 也只是行了一个作揖礼。我对司徒行作揖礼, 有什么不可?”袁滂听后下堂问了姓名, 拉着他的手让入上座。赵壹不卑不亢的神态令袁滂十分高兴, 对在座的人说:“这位就是汉阳的赵元叔, 朝臣中没有超过他的。”

《隋书》和新旧《唐书》都说赵壹有文集, 但流传下来的仅有《穷鸟赋》《刺世疾邪赋》《报皇甫规书》《非草书》以及《迅风赋》《解摈赋》和《报羊陟书》的残句。赵壹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席之地, 一是他的辞赋批判的尖锐性在文学史上始终放射出不灭的光彩, 为历代文士所瞩目, 甚至有人评价《刺世疾邪赋》压倒两汉所有的辞赋。二是他的辞赋是两汉铺采雕琢、雍容典雅的体物大赋向汉末流畅疏荡的抒情小赋转变的代表作, 对辞赋的演进作出了贡献。三是他生性耿直, 愤世疾俗, 其作品也风格率直, 明朗畅达, 无论做人还是作文, 都为后人所称道。

《穷鸟赋》为咏物抒情之作。延熹九年 (166年) 党锢之狱大兴, 凡曾抨击宦官、评议朝政及与李膺等人有来往者, 均被株连下狱, 那些素与赵壹不睦的奸邪小人也乘机欲置他于死地。倨傲耿介为世俗不容的赵壹再次获罪入狱, 几乎被杀, 在朋友的解救下他才得以脱免, 故写信致谢。在信中赵壹深感不能畅所欲言, 于是就作此赋, 托穷鸟以自喻, 用文学的形式表达世道险恶, 自己横遭迫害的满腔愤激之情, 以及对友人的由衷感戴。全篇才百余字, 用规整的四言连骈而下, 却似信笔挥成, 通脱自如, 绝无雕凿,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写穷鸟的走投无路:“毕网加上, 机阱在下;前见苍隼, 后见驱者;缴弹张右, 羿子彀左, 飞丸激矢, 交集于我。思飞不得, 欲鸣不可, 举头畏触, 摇足恐堕。”这虽然表现的是个人的际遇情怀, 但确也写出了当时正直之士的普遍处境。

《刺世疾邪赋》则是一篇政治抒情小赋, 系赵壹的代表作。在仅四百余字的篇幅中, 作者对黑暗腐败政治的揭露抨击, 其尖锐激烈直截了当, 在整个汉赋中都是无与伦比的。赋一开始, 就将批判的锋芒毫不含糊地指向一切封建末世:“德政不能救世溷乱, 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 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 乃更加其怨酷。”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根源即在于统治者“宁计生民之命, 唯利己而自足”, 其深刻犀利, 为一般士大夫所不能及。在对种种丑恶现象进行曝光后, 又义无返顾地表示“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 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 违义虽生而非存”。表达了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

赵壹的赋篇幅短小, 感情充沛, 风格率直, 辞锋犀利, 含义深刻, 愤世嫉俗, 别具一格。大概是作者积愤深广、生性耿直, 为文从抒情言志出发, 不求委婉有致、一唱三叹, 但求以辞达意、痛快淋漓之故。他的率直的风格表现在语言文字上, 恰好形成了朴实无华、明白畅达的特色。

篇4:那条愤世嫉俗的鱼

最近出去吃饭,不管是湖南馆子还是四川馆子,几乎都多了臭鳜鱼这道新菜,大有一条鱼臭遍天下之势。据说臭鳜鱼最早出现在乾隆初年。但资料能够呈现给我们的却几乎都是“民间传说”,说是某挑夫暑天运送鳜鱼,发现桶中的鲜鱼已经不新鲜甚至有些变味,于是逐条抹上盐巴……这个听上去更像风景名胜点三流导游的解说,我一直存疑。

如果说是乾隆年间的事情,我们不妨看一下同时代的《扬州画舫录》,里面不仅有大量的饮馔食事记载,还记录了大量名人雅士的生活。当时的扬州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广州,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心。扬州最著名最有钱的是盐商,相当于现在的煤老板,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到处买房子置地建园林,因为政治诉求无法实现,同时又掌握了富可敌国的资金,这使得他们把更多的爱好投入到建筑和美食上。

《扬州画舫录》对这些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状态多有辑录,出于与官府交际及商务应酬的需要,加之炫耀露富和及时行乐的心理,一些盐商“饮食器具,备求工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戏游,殆无虚日……”比如有人用参、术、耆、枣研末饲养母鸡,食用这鸡所生之蛋,每枚价值白银一两。当时最著名的几十位盐商中,有一多半是徽州籍人士,但却找不到臭鳜鱼的只言片语。相反,在同时代的《调鼎集》中(作者据说也是位盐商),却信誓旦旦称鳜鱼“不可糟亦不可腌”。所以,我同意臭鳜鱼来源于民间,但究竟出现于何时?待考。

从前文人雅士多有闲心,喜欢鼓捣点儿厨艺。李渔的《闲情偶寄》和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大量河鲜料理的方式方法,不过这两位爷基本属于光说不练的主儿。倒是后来,安徽籍的胡适博士,偶尔喜欢“洗手做羹汤”,20世纪30年代,在老北大旁边的王府井承华园,胡先生亲自发明了“胡博士鱼”,其法为鲤鱼切丁,加三鲜细料熬成鱼羹。在当时,这道菜与马叙伦先生的“马先生汤”,张竞生先生的“张先生豆腐”比肩,成为京华一时名馔。

不过胡博士的鱼羹用料是鲤鱼,档次上没有办法与鳜鱼相提并论。鳜鱼在河鲜中仅次于鲥鱼和刀鱼,刺少肉滑,比日常所见的鲫鲤鳙鲢高贵许多,是各类食单菜谱中不可或缺的一味。张志和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但鳜鱼不仅见于诗词,更是画家笔下的常客。李复堂、齐白石尤其八大山人,那条孤独的鳜鱼,翻转着赵薇李承鹏式的大眼,一副离世脱俗之相,人见尤怜。

鳜鱼的食法极多,有烧、炒、蒸、烩、瓤、煎、酥焖、醋熘等多种方法,淮扬菜系中,最知名的要算“醋熘鳜鱼”与“松鼠鳜鱼”,但徽菜中的臭鳜鱼却是独树一帜。

今天的北京,在为数不多的徽菜馆可以品尝到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腌鲜鳜鱼,以比较正宗的为例,腌鲜鳜鱼的做法应该是,鳜鱼宰杀、净膛、洗净沥干。在鳜鱼的膛内和外部均匀地涂抹上盐,葱切段,姜切片,将抹好盐的鳜鱼放于大盆内,一层鳜鱼一层葱、姜,层层码放。腌制八小时后进行翻倒,上部的翻到下面,下面的翻到上面(鳜鱼腌制发酵时间,夏季一般腌制三至四天,冬季腌制八至十二天,每隔八小时翻一次。腌制鳜鱼时的气温温度以二十八摄氏度为宜)。这样的腌鳜鱼,一方面是盐水渍入,另一方面鱼肉会自然发酵。

而前面说的其他菜系餐厅的臭鳜鱼,吃起来不像徽式的那样咸得齁人,鲜香的气味甚至更加外在,更加适合“现代人饮食习惯”。但功夫和差异还是看得出来的,只因为他们使用的不是腌制的方法,更多是调和好卤水,只浸泡一天便送去烹调。和一位徽菜特级大师交流,他无法理解,“臭水泡出来的,这不是毁了徽菜吗?”他教我区分两者差异:

传统的做法应该是异香扑鼻,鱼肉粉润,肉质不粉,呈蒜瓣状,咸鲜适口。而“新式”的做法,尽管味道更加亲和,肉质也能维持蒜瓣状,但入口却失于松散,尤其颜色,绝对无法和传统做法相提并论。

想到自己平生吃到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条腌鲜鳜鱼,是在皖南,厨师长亲自料理的。那是去年桃花刚刚开完的季节,新鲜的鳜鱼腌制之后,切块干烧,芳香扑鼻,肉质极其细嫩。举箸夹在眼前,鱼肉如鲜百合一样,层层散开。这时候,能看到的鱼肉的横断面,中心雪白,往边上渐渐上色,到最边缘,居然艳若桃花一般了。

编辑/豆角

篇5: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

1 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反讽性描写展现现实生活的残酷性

《孤星血泪》中的主人公匹普和《奥立弗·退斯特》中的主人公奥立弗都出身贫寒, 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善自身的生活状态。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的努力方法都是借助非常规的外部力量、依靠偶然性的力量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 具体在小说中表现为巧合性事件的频繁出现。

匹普疏远自己的姐姐葛吉瑞大嫂和姐夫乔, “抛弃”了青梅竹马的毕蒂, 追求美貌的艾斯黛拉, 他所依赖的改变自身命运的方法, 是继承小时候因巧合救助的逃犯马格韦契的遗产。但马格韦契在临死前被抓捕归案、被剥夺了财产, 匹普继承大笔遗产、抱得美人归的计划就此破产。尽管十多年后匹普得以和艾斯黛拉重温就好, 但却是以艾斯黛拉婚后生活不幸以及丈夫骑马死亡这些意外因素为前提的。

奥立弗从小在孤儿院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最大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吃饱饭, 他一度沦入盗窃团伙中, 在跟小偷入室盗窃时良心发现, 为了提醒主人抓贼, 被手枪打伤, 因缘巧合地被房屋主人救助, 后来证明房屋主人之一竟然是自己的亲姨露梓;他又在善心收留他的、恰巧是父亲生前好友的布朗劳先生等人的帮助下恢复身份, 成为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在小说的叙事逻辑中, 奥立弗所以能够最终被恢复身份,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出污泥不染的纯洁本性。但一些研究者认为, 像奥立弗那么幼小的孩子能在被邪恶包围的情况下做到完全不受邪恶所影响,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3。也即是说, 在奥立弗那样的生存条件下, 即使可能出现奥立弗这样纯洁的少年, 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总之, 不论是匹普还是奥立弗, 其人生的发展轨迹上, 都充满了不确定的偶然因素的推动。小说中的偶然因素、巧合情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小说的悬念结构和陌生化效果, 以理想化的想象对生活原型进行加工、美化, 正是这两部小说共同的写作技巧。但事情还不仅如此, 小说实际上通过在现实中很难因缘际会的故事情节, 告诉我们, 匹普和奥立弗这样的青少年实际上是不可能摆脱他们的不幸的。

2 在叙事逻辑上认为人物可以不拒绝有利于自身的反社会行为

实际上即使在充满了巧合和偶然的故事框架里, 为了摆脱不幸的生存环境, 两个小主人公都还是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非常的手段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奥立弗和匹普的一个相似之处是都曾经跟罪犯打过交道。《奥立弗·退斯特》中的老犹太费根是操纵青少年盗窃的团伙的头子, 从效果上来看, 他实际上帮了奥立弗很多的忙, 他使得奥利佛免于饥饿和孤单的折磨,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为恶, 一步步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使奥立弗得以返回他的亲友身边4。小说中似乎存在着这样的逻辑:“it is better to be a thief than to be alone.”5正像费根是奥立弗的救赎者一样, 在《孤星血泪》中, 另外一个逃犯马格韦契也是匹普的赞助者。只不过马格韦契是通过资助他、让匹普继承自己的遗产的方式使他摆脱贫困。

为了使小说主人公“不择手段”地摆脱生存现状的事实, 看起来不那么有违道德、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两部小说都不约而同地花了大量的笔墨对主人公的不幸童年生活进行了夸张性的描写。匹普和奥立弗都是天生的孤儿, 不同的是, 匹普和自己的姐姐生活在一起, 而奥立弗一出生就呆在济贫院。他们从小就一直遭受不同程度的虐待。匹普在小说中曾说起自己所遭受的被其姐姐葛吉瑞大嫂所殴打的情况:“I soon foundmyself getting heavily bumped from behind in the nape of the neck and the small of the back, and having my face ignominously shoved against the wall, because I did not answer those questionsat sufficient length” (“她的手又粗又笨, 动不动就要啪的一下落到她丈夫和我身上”) 6奥立弗在济贫院因为长期挨饿、营养不良, 济贫院的孩子通过抽签选中了奥立弗在晚餐时多要点稀粥, 可是在他做出上述简单的要求后, “the master (at the or-phanage) aimed a blow at Oliver's head with the ladle;pinioned him in his arms;and shrieked aloud for the beadle”。 (“大师傅用长柄勺子对准奥立弗的脑袋猛击一下, 抓住他的胳膊, 尖声高呼, 把干事喊来”) 。7另外这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生存的城市环境都被描写得十分恶劣、糟糕———例如窃贼的住处、街道、酒吧等8, 小说中也经常出现死亡和棺材的意象, 如在《孤星血泪》中, 分别在4次出现对棺材的描写或比喻, 分别出现200次对死亡的描写以及与死亡有关的修辞;, 狄更斯明显倾向于为读者展现世界的“the bleak, the sordid, and the austere” (“荒凉、污秽和冷漠”) 。9

显然, 摆脱糟糕的生活处境是两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虽然奥立弗和匹普各自的直接目标并不相同。匹普寻求摆脱贫困的寄居生活状态和漂亮的爱人, 而奥立弗则是为了使自己免于最基本的孤单和饥饿。为了摆脱不幸的生活状态, 即使和罪犯生活为伍, 也在所不惜, 正是小说内部惊人的叙事伦理逻辑。这使得读者有理由怀疑, 狄更斯太过于重视讲述有趣的故事, 而放弃了作家在作品中所应负有的道德责任。

好在狄更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对于匹普和奥立弗进行了漫画式的道德纯洁处理, 这样的处理使得小说中个人与环境的尖锐对立, 被导向了对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的批判。匹普是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 他总是以一种耶稣般纯净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种种事物———甚至丑恶。他善于依靠想象的力量帮助自己克服险恶的生存现状。当被问及第一次去郝维仙小姐家的观感时, 他声称自己先是跟郝维仙小姐一起在金盘子里用过酒和糕点, 然后又玩了一天的打仗游戏, 而实际情况是他陪着郝维仙小姐打了一天扑克, 受了无数的奚落和冷嘲热讽。匹普总是能通过曲解的方式使自己免于遭受心灵的伤害。而奥立弗则是一个纯洁而敢于坚持正确道德原则的孩子。即使是落在坏蛋费根等人手中, 他还是非常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原则, 保持着“ideal and incorruptible innocence” (“天真的理想和无邪的诚实”) , 10正因为如此, 按照小说的逻辑, 他才被能最终获得好的结局。“It is Oliver's self-generated and self-sustained love, conferred it would seem from Heaven alone, tha preserves him from disaster and death.” (“正是奥立弗那发自内心的、始终如一的、好像神授的一般的爱心, 使得他最终免于不幸死亡的命运。”) 11

两个主人公虽然从别人的犯罪行为中受益, 而自身并不直接地进行作奸犯科的行为, 反而表现出极其强烈的个人道德自律, 这样的人物形象正面化处理, 使得小说内部的愤世嫉俗倾向得到了克服。作者通过个人的青少年时期生活体验, 愤怒地意识到这个物质世界, 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运行着许多邪恶的规则, 并不能满足理性与爱的需要;但是他青年以后通过写作成功的经验, 又使得他对于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评价, 相信勤奋和正直的价值。对生活不无憎恨同时充满憧憬、对人类心怀怨怼又充满深刻的爱与同情, 正是这样相互交织的矛盾情感, 使得狄更斯的小说在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性的同时, 又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情和真善美的光辉。幽微的深入人性深处而并不游离出违反道德的底线, 这正是这两部小说受众广大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Steven Marcus.Dickens:From Pickwick to Dombey.Great Britain:Basic Books, 1965:82.

[2].Katharine E.Wilkie.Charles Dickens.The Inimitable Boz.New York:Abelard-Schuman.1970:77-78.

[3].John Carey.Here Comes Dickens-The Imagination of a Novelist.New York:Schocken Books, 1974:149.

[4].James R.Kincaid.Dickens and the Rhetoric of Laught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72.

[5].Kincaid:72.

[6].Charles Dickens.Great Expectations.New York:The Heritage Club, 1939:69.

[7].Charles Dickens.Oliver Twist.New York:Dodd, Mead, and Company, 1949:16-17.

[8].Edgar Johnson.Charles Dickens-His Tragedy and Triumph.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1952:273.

[9].Marcus:71.

[10].Marcus:80.

篇6:愤世嫉俗者易中风

在该研究中,6700名45-84岁的健康人士接受了问卷调查,回答了有关压力水平、抑郁症状、生气或敌意等情绪问题,而敌意是一个人是否愤世嫉俗的显著特征。研究人员对这些人进行了8-11年的跟踪研究,以查明这些心理因素同中风风险之间的关系。

到研究期限结束,大约200人罹患中风。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当中,“愤世嫉俗”程度高的人出现中风的风险是不那么愤世嫉俗的人的两倍。而抑郁症状最多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抑郁症状最少的人高86%;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无压力的人高59%。不过,研究人员并未发现生气同中风风险升高存在关联。根据新近发表在《中风》杂志上的该研究,在剔除常见的中风风险因素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篇7:愤世嫉俗者易中风

在该研究中,6700名45-84岁的健康人士接受了问卷调查,回答了有关压力水平、抑郁症状、生气或敌意等绪问题,而敌意是一个人是否愤世嫉俗的显著特征。研究人员对这些人进行了8-11年的跟踪研究,以查明这些心理因素同中风风险之间的关系。

到研究期限结束,大约200人罹患中风。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当中,“愤世嫉俗”程度高的人出现中风的风险是不那么愤世嫉俗的人的两倍。而抑郁症状最多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抑郁症状最少的人高86%;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无压力的人高59%。不过,研究人员并未发现生气同中风风险升高存在关联。根据7月10日发表在《中风》杂志上的该研究,在剔除常见的中风风险因素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该研究作者、明尼苏达大学医学副教授苏珊·艾佛森·罗斯表示,人們过度关注中风的传统风险因素,如胆固醇水平、血压、吸烟等,但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样显著。研究人员称,有研究显示情绪能够对人的新陈代谢、激素水平或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认为,压力、抑郁或敌意等会导致一个人神经或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反过来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篇8:愤世嫉俗:戴名世散文思想之特色

一、愤世之变,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

戴名世在《与刘大山书》中说:“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②显然,他这胸中的“百卷书”,主要是指明史而言。他要借修明史寄托他的亡国之痛,讴歌反清英雄,激发志节之士的抗暴精神。他的这样一部明史虽然没有写出,但从《南山集》的一些明代人物传记和史事记略中,人们可以分明地看出他的反清立场。他在《与余生书》中直写弘光、隆武、永历年号,决不是偶尔误书,而是有意为之的。不用新朝正朔,唯书先朝年号,正是他坚持民族气节的表现。他不但在《与余生书》、《孑遗录》中这样做了,在其他一些文章中,也是这样做的。如《弘光乙酉扬州城守纪略》,文题直署“弘光乙酉”,文中,他更是怀着无限景仰之情,笔酣墨饱地记叙了史可法率领扬州军民奋勇抗清,誓死不屈的光辉事迹。正是出于这样的民族气节,他热情为明代志节之士如沈寿民、杨维岳、王养正、朱铭德、王学箕、画网巾等立传,盛赞他们守节不屈,义不仕清,慷慨殉国,智勇绝人。

二、嫉俗之衰,揭露社会腐败

戴名世生活的康熙时代,正统史家誉为“盛世”。确实,经过玄烨几十年的统治,明末极度凋敝的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在镇压了各族人民的反抗之后,社会也渐趋稳定;特别是抗俄战争的胜利,准噶尔叛乱的平定,巩固了清朝的疆域。但“盛世”的表面繁荣,并不能消除社会骨子里的黑暗。在戴名世眼中,清初社会完全不是什么“盛世”,而是一个“败坏之世”,(《与弟书》) 戴名世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揭露了统治者残民自肥,以致民不聊生的现实。《赠王序纶之任婺源序》一文,就是集中揭露吏治的黑暗的:

“今也,一介之士,乘传捧符而来,无其道而居其位,乃且晏然肆于民上而行其恣睢之意,盖子女玉帛,其尽于刀笔筐箧之间者,不知其几矣,然而宿胥巨猾之手之所上下,邑子里豪之袒之所左右,与夫过宾羁客之徒之所请谒烦滥,侈糜之费之所耗散,不啻去其十四五矣。至于大吏之居其上者,睨而甘之,则又倾囷倒廪挈筐探囊以去而莫之敢违,盖己与民两受其敝,而天下盖以多故,不可胜理。”

这简直就是一幅大官小吏、差役幕僚、土豪劣绅沆瀣一气、鱼肉百姓的图画。戴名世认为,这绝不是局部的、个别的情况,而是整个吏治的问题。就在此文的末尾,他说:“呜呼!吏治之衰久矣。自大吏以至小官,转而相食,不以为非,而民之憔悴凋蔽,且不知其所止。”这是对当时所谓“盛世”的真实写照。在《艰贞叟传》中,他不但同样揭露了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而且指出了官贪而民困,民愈困而官愈贪的恶性循环,指出了封建吏治的不治之症。《钱神问对》数银钱之罪:“官之得失,政以贿成,敲骨吸髓,转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手者,不可胜数也。挺土刻木以为人,而强自冠带,羊狠狼贪之徒,而恣侵暴刳穷孤,而汝之助虐者,不可胜数也。”③骂的是“钱神”,恨的却是贪官污吏。在这些地方,戴名世思想的人民性鲜明可见。

三、抨击科举制度,努力改造时文

科举取士制度不过是当权者诱致士人的名利之饵,而士人则以此为沽名钓禄之具。戴名世指出:“讲章时文之毒天下也久矣”,“讲章时文,其为祸更烈于秦火”。(《赠刘言洁序》)科举之祸,主要在于陷知识分子于利禄之途而不能自拔。真才实学毁,廉洁之心灭。《刘光禄墨卷序》于这一点说得最为透彻:

夫经义也者,是亦士之利器与耒耜也。而世俗之言曰:“以经义求举,譬若扣门之石然,门开而石即弃去。”信斯言也。则是昔之时以经明行修举者,既举而经可不明,行可不修也;以孝廉举者,既举而可不孝不廉也;以贤良方正举者,既举而可弃其素履即于邪僻也。

这即是说士人读经索义,一旦以科举得功名,就再也不明经修行了,孝廉、贤方早抛之九霄云外。科举兴而世道人心坏,他大声疾呼:“欲天下之平,必自废举业之文始!”(《吴士云制义序》)

当然,戴名世指斥科举时文之荼毒天下,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废除以文取士的制度,他要“扫除而更张”的,是科举残害人才,颠倒贤愚的敝端,是“臭败而不可近”的八股时文,从而使天下文行兼优的士人得以施展其才学。■

注释

①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第12~13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愤世嫉俗-愤世嫉俗的故事-愤世嫉俗的寓意-愤世嫉俗的意思】相关文章:

愤世嫉俗的近义词04-15

上一篇:终端销售行为规范下一篇:浙江财经学院资产评估学计算题题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