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2024-04-17

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共15篇)

篇1: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比赛(2)三()班性名:

782÷6 =69×24 = 460÷3=506÷7 =

53×55 =

7.14-3.68 =

脱式计算:

105÷3×63

78+266 = 72×87 = 0.7+12.3 =207-126÷3验算: 920-538 =验算: 500÷6 =验算: 10.03- 6.46=36×(56÷8)

篇2: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班别: 姓名: 分数:

一、口算。(20分)

50+790= 18×6= 862÷2= 60÷4= 800÷4= 360×3= 138+92= 0÷6= 560-90= 6000÷3= 160×4= 3500÷7= 108×7= 80×80= 405÷5= 478+97= 260÷5≈ 68×12≈ 43÷6= 55÷6=

二、()里最大能填几?(8分)

7×()<46()×6<35

8×()<30 54>()×7

三、列竖式计算。(36分)(1—6每题4分,7、8每题6分。)1、258+49 = 2、645-376= 3、405-316= 4、93+618= 5、56×34= 6、650÷7= 7、780÷9= 8、18×78=

验算: 验算:

四、递等式计算。856+72÷9 53

(86-48)×86 364

68×42+59 264

(86-48)×86

篇3: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1.正确看待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不仅与他们的年纪有关, 而且和他们自身的情况相关。 因此, 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时候应该分情况讨论。 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制定不同的标准, 保证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 不能好高骛远。 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小就将基础打好, 通过大量的练习维持。 许多二年级小学生不能踏实学习, 贪玩, 更应该保证这些小学生每天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 保证训练的效果。 同时, 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三方应该同时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 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在强调家校互动, 但是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 学生的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能力, 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切忌以偏概全, 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放任自由, 不对其进行教导。在这个问题上, 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 心智不成熟, 生活上学习上许多方面都未曾接触, 并不了解, 所以数学教师对于那些反应不快的小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重视、鼓励。

2.培养三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及日后的提高。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课堂秩序进行认真听讲, 紧跟数学老师的思路, 课下独立完成作业。 并且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练习中要学会独立钻研问题, 通过逻辑推理, 独立解决, 不要随便请教他人或验证答案, 要自己做到对结果有把握之后再请老师评判。 同时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计算的时候, 培养小学生养成先看后想, 再算再验证的习惯。 其实就是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 首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及负号和要求; 然后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解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的先后顺序, 等等;再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最后进行演算验证, 发现自己在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 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对小学生的书写格式进行正确指导, 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过程中出错的几率。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还应该注重对口算能力的锻炼。 笔算以口算为基础, 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 如果没有口算, 笔算也就无从说起。 实际上, 小学生的笔算能力可以从其口算能力上反映出来。 在口算时, 记忆和思维同时活动, 因此合理进行口算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增强其记忆力。

3.强化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在课堂上, 应该多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 对算术理论进行理解, 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之于问题就像钥匙之于锁, 而算术理论又是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方法相辅相成, 但实际中并非如此, 许多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而忽视算术理论的探讨。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因此, 在数学计算课堂上, 计算方法和算术理论应该同时教给学生并让其掌握。 例如在进行乘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时观察数字特征, 总结出在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 什么时候使用会让解答过程变得简便。

在计算教学时首先让小学生对计算的道理有一定的掌握是保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 并处于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上既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讲解, 又要做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计算教学内容占小学数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 所以, 在计算教学中应该突出估算。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 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地进行估算可以得到得数的取值区间, 有效结合估算、口算与笔算, 为数学计算创造有利的条件。

计算题与应用题相区别, 计算题仅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 是一些抽象枯燥的算式。 小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 在对计算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时, 应该把握小学生的兴趣所在, 将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方法多样化, 吸引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好奇心, 保持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低年级的计算题中利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 如送信, 帮助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家, 等等。 这些实际就是匹配题的变形, 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匹配的练习题, 会激发小学生参与联系的热情。

篇4: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篇5: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姓名号次

第一类: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7+145+23+35129+235+171+165999+99+9

第二类:减法运算性质

400-256-44517-53-47

478-47-178344-(144+37)

第三类: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9×472×125125

44×2542×125×8×525

第四类:乘法分配律

125×(40-4)38×46+64×3876

篇6: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过关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 100×2.003= 62÷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

2.58-1.6+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

篇7:201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20+30=30+40=9+30=90–80=20+30=30+40=6+95=95–5=80-80=60-0=50+6=80–30=10+20+60=90–40–30=25+40=

35+4=42+3=5+26=7+21=35+40=35+3=43+50=30+50=30+59=60+20=60+37=24+70= 2+86=48+40=50-40=60+23=9+20=40+40= 13+70=25+60=48+40=79+20=58+20=20+67= 36+8=36+8=

24+9=46+7=8+63=5+35=48+9=27+6=23+8=67+5=5+47=59+2=25+6=48+4=79+2=49+4= 36-8=36-8=

32-5=44-9=30-6=84-6=70-4=92-7=53-4= 74-6=52-9=41-7=51-8=76-8=45-7=80-5= 50-6=34-7=85-9=63-8=13-8=16-8=92-7=

10-(2+3)=

15–5+4=15–(5+4)=8+5+7=8+(5+7)=13–(5+4)=

87-9-10=43-(3+27)=76-6-8=65-7-40=39–(9-5)=

36+40+2=59-9-20=63-30+5=30+(11-7)=47+(5+7)=

40+(15-8)=75-(10+50)=13+7+54=38+(46+6)=67-8-50=

83-(27-20)=17+6+8=43-8-30=60+38-90=50+27-9=

篇8: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一、算法多样化中体现思考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唯一的机会是在第一课时, 那我们在定位计算第一课时目标时, 是否可把重点放在多样化上, 而弱化计算方法以及正确计算的目标?

下面就以北师大版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一课时为例:

1. 呈现多样的方法, 让思维放飞

学生根据给的信息列式:14×12, 师提问:这个算式是我们以前未遇到过的,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它吗?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 展示了如下方法:

“给我一个舞台, 就能旋转出漂亮的舞姿!”这么多的方法, 我们老师都预设到了吗?在这些看似不太科学, 不够准确的“方法”背后, 折射出了学生多少生动活泼的思考!

2. 归类、优化方法, 形成思维策略

接下来是对方法的取舍, 适当重点倾斜在竖式的分析上, 以基本掌握刚接触的两位数相乘的竖式的格式要求.理解中剔除不规范的方法⑦.并对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学生经过观察、分析、讨论很快地就把①②是两个一位数连乘分为一类;③④是口算的形式分为一类;⑤⑥是竖式的分为一类.

一般来说, 我们对多样的算法, 要引导孩子比较、发现, 并选择最优的方法运用于练习, 这里学生在两道练习13×13, 23×22的计算过程中, 发现第一类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节课的算式数目不大, 可以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这里也无法感受到竖式的简捷性, 还有些认为多余, 这个时候要学会宽容和等待, 到了第二课时再让孩子去感受竖式.为此方法在充满张力的思考中, 得到了真正的优化.

在这一开放的多样化中, 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 同时, 分析、比较、概括、归类等数学方法、思想也隐含在学生的思考之中了.

二、基本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多元

计算练习中, 主要目的是巩固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技巧,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所以可能很多时候没有思考过, 这巩固练习设计的思维价值, 只是体现适中的量和难易梯度的计算而已.那么如何在练习设计中体现思考性呢?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练习时, 我设计了下面的练习:

23×14 42×26 36×48 70×84

前三个从乘积一位有进位到连续进位, 难度逐渐递增第四个是考查笔算时末尾有0的对位,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情况:

这题的设计是别有用心的, 在这里是对交换律 (没学过, 但验算用过) 的渗透, 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复习.

这四道练习中, 不仅体现了练习的梯度, 还结合了以前的知识, 同时, 不仅要学生认真计算, 还要学生进行选择比较方法.在这看似最平常朴素的题目中也承载了很丰厚的数学内涵.

三、在开放习题的问题设计中体现思考的层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节课新授结束了, 都会设计一个或几个开放习题给优等生补充营养, 但一个班级学生的程度差异很大,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有所思考, 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如书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道开放习题:

11×11 12×11 13×11……

老师设计的问题是:

(1) 请正确认真地计算.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 想一想能把你的发现跟大家共享吗?并想想该如何表述清楚哟!

第一, 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可做;第二, 设计的问题涉及计算、辨析、概括、语言组织以及有声叙述等多个思考层面, 真是妙!

篇9: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篇10: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

一填空

1、将一些饼干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2片还有剩余,这些饼干最少( )片,最多( )片。

2、一道有余数的算式里,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 )。

3、24个十除以3等于( )个十,就是( )。

4、847÷7的商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如果甲数乘乙数的积是乙数(乙数≠0 ),那么甲数是 ( )。

6、一个数除以8,商是16,余数是6,这个数是( )。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8、4( )8÷4,要使商中间有0 ,( )内可以填( )。

9、( )42÷6,要使商是三位数,( )内最小填( )。

10、25×80积的末尾有( )个0.

1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12、估算29×42时,可以把29看作( ),把42看作( ),积大约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王”和“中”都是轴对称图形 ( )

2、□47÷7的商是三位数时,□里只能填8或9 ( )

3、五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 )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 ( )

5、在除法里,除数一定比余数小。( )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有零,商的中间也一定有零。(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小红做了36朵花,小翠做的花的`朵数是小红的3倍,小翠做了( )朵花。

A. 9 B. 12 C. 108

2、下面的算式中,商末尾是0的算式是( )。

A. 630÷6 B. 870÷5 C. 690÷3

3. 42×( )300中,括号内最大能填( )。

A. 6 B. 7 C. 8

4. 843÷7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

A. 个 B. 十 C. 百

5. 下面( )不是轴对称图形。

四、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33×30= 20×40= 0×64= 7×90= 20×50=

360÷9= 45×20= 50÷6= 380+20= 202÷2=

6×50= 85-17= 21÷8= 23×40= 800÷8=

41×20= 0÷45= 200×5= 47+53= 720÷8=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83÷4 34×11 38×4

216÷3 ※39×26 760÷7

3、脱式计算。

560÷7+ 42 ( 258+182)÷5 640÷(2×4)

790-90÷5 28×13÷7 56×(17-2)

五、解决问题。

1、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双舞蹈鞋原价50元,打折后32元。学校舞蹈队买了56双,花了多少钱?节省了多少元?

3、王红和她的4个好朋友去采集树叶标本,6天共采集了180种,平均每人每天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

4、美术班有4个小组,每组有16人,书法班的人数是美术班的8倍,书法班有多少人?

5、一共能装多少箱?

6、学校商店批回3箱冰糕,共花93元,批18箱要多少元?

篇1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11124133

+=+=-=+=22335588

1151133-=+=3-=+1020=

1--=+-=+-2=6-2=

二、解方程

12***3

50.3χ= 45X+=X- =

3X+0.25×8=17χ+3χ=28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111+++- 523234

511

—Ⅹ=

1226

535

11457++2-- 5251212

915513132

+++-(-)766715155

+(-)-+

篇12: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后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68÷4= 840÷4= 220×4= 180÷3= 480÷3= 9000÷3= 3×500= 1800÷3= 70÷5= 360÷5= 360×0= 4500÷5= 91÷7= 280÷2=200×9= 0÷180= 48-19= 306÷3= 168÷8= 4000÷8= 359÷6≈ 103÷2≈ 323÷4≈ 888÷9≈ 718÷8≈

二、选择题。

1.4800÷6,商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2.当除数是最大一位数时,余数最大是( )。

A.8

B.9

C.1

3.下面各数被2除余数都为0的一组是( )。

A. 98,45,301

B. 39,48,52

C. 42,980,66

4.□÷7=65……3中的被除数是( )。

A.455

B.452

C.458

三、判断题。

1. 0×8=0÷8 ( √× )

2.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 √× )

3.8410÷7,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 √× )

4.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一定有0 。 ( √× )

5.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 ( √× )

四、列竖式计算。

306÷3= 517÷5= 783÷6= 624÷6= 420÷3=209÷3= 677÷4= 783÷6= 390+146÷2= 2340÷5÷3= 2065+4675÷5=

五、应用题

1、三年级学生去农场劳动,女生去了156人,男生去了124人,4人分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

列式: 答案

答:一共可以分组。

2、小军读一本故事书,已经读了84页。剩下的页数是已经读了的.两倍,如果要把剩下的页数在8天内读完,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列式:答案

答:平均每天读页。

3、光明小学三年级有8个班,每个班有8个学习小组,现在有640本课外书要分到学习小组中,平均每个小组能分到几本?

列式:答案

答:平均每个小组能分到本。

4、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

根据上表,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原 味草 莓 味芒 果 味黄 桃 味

一 月

二 月

(1)一月份味酸奶卖的最多,二月份()味酸奶卖的最少。

(2)原味酸奶一、二月份一共卖了()箱。

篇13: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一、突出算理和算法, 加强技能训练, 复习“计算”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如何口算?如何估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150÷5=□,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150是15个十, 15个十除以5等于3个十, 即30。也可以这样口算:5×30=150, 150÷5=3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或利用口算乘法来计算。又如, 估算:410÷6≈□,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把410看作420, 420÷6=7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除数不变, 把三位数看作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来计算。再如, 笔算:423÷5=______,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梳理、总结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和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如423÷5=84……3可以这样验算:84×5+3=423。只要将余数看作“0”, 两种验算方法可统一为一种即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如何口算?如何笔算?如何验算?然后组织练习, 最后引导梳理、总结计算方法。例如, 口算400×20=□, 先让学生说说口算的过程:4×2=8, 4的末尾有2个0, 2的末尾有1个0, 一共有3个0, 在积8的末尾添上3个0, 即8000。再引导梳理、总结口算方法: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可以转化为表内乘法口算。又如, 估算41×58≈□, 先让学生说说估算的过程:41≈40, 58≈60, 40×60=2400;也可以这样想:58≈60, 41×60=2460。再引导梳理、总结估算方法: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 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再如笔算27×45=□, 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再引导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突出重点:一是乘的顺序, 二是每次乘得的部分积的对位方法, 三是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作为两数相乘的积。

二、突出概念内涵, 加强比较和辨析, 复习“概念”

1.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题目交流讨论: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怎样读写小数?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 总结出下表。

2.复习“年、月、日”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在梳理的基础上, 概括有关概念。

3.复习“面积”时, 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组织练习, 进行比较和辨析, 最后引导梳理、概括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突出数量关系分析, 加强比较和沟通, 复习“解决问题”

复习“解决问题”, 可以先分组复习, 如分成“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和“求平均数应用问题”三组进行复习, 然后组织综合复习, 这样有利于沟通联系和进行对比。

复习时, 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但要注意沟通已知信息之间、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理清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再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或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已知信息与问题, 沟通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联系:突出比较题组的异同,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结构特征。

1.复习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学校有3排房子, 每排有5个教室, 每个教室装6盏灯, 一共装多少盏灯?

(2) 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300本, 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 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3) 小青看一本故事书, 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 5天可以看多少页?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异同点, 沟通联系和区别。

2.复习乘加 (乘减) 、除加 (除减) 两步计算应用问题。

出示下面一组题:

(1) 一个动物园的门票:成人票每张12元, 儿童票每张8元。小丽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动物园玩, 买门票要花多少钱?

(2) 小强家去年养了4箱蜜蜂, 共收蜂蜜380千克, 前年平均每箱蜂蜜84千克。去年平均每箱产蜂蜜比前年多多少千克?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点。

3.复习求平均数应用问题。

篇14:三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当前形势下,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计算时,往往会发生运算顺序错乱、运算符号错误等多种问题,从整体来说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较差;故现阶段,小学数学任课教师需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以小学三年级人教版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主要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其自身的年龄、心理发展、意志力、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联系密切,故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因材施教”,依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及其学习进展,制定不同的教学培养标准,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當前环境下,任课教师要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科学教育观,正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付诸教学实践。首先,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计算练习,帮助其打好基础。由于大多数小学生个性贪玩,课堂学习不踏实,学习效果不佳;此种情况下,教师需为学生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增强其习题训练效果。其次,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监督。教师需多与学生家长联系,集结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等三方力量监督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及時纠正其错误思想,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再次,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平等化”教育原则,对班级学生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反应不快、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多进行正面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便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提高其计算效率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讲,其自身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其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故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和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基础上,还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以增强其数学计算效率。

首先,教师需教导学生在自学和习题练习过程中需独立思考、钻研问题,通过自身的逻辑推理,独立解决问题,最好不要随便一遇问题就寻求他人帮助或直接验证答案,待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有一定把握之后交由教师评改;同时,学生需学会自觉检查和验算,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吸取错题教训,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其次,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计算时,需先看清或明确数学题目中的符号与解题要求,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即“先看-后想-计算-验证”,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需认真思考、细心演算,在验证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计算中的错误或存在的问题时需及时改正。再次,教师需正确指导小学生的书写格式,使其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以降低其计算出错率。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提高其计算水平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比较注重数学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却严重忽视了计算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做不到“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以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其计算水平。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知识后,可指导班级学生认真观察数字特征并归纳、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加法交换律能够使问题变得简便和容易解答”,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可充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情境,增强其对数学计算知识实用性的认识,以提高其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或者,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指导各小组分别举办不同的课堂数学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提高其计算效率,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提高其计算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16):08.

[2] 花莹.浅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05):11.

篇15:三年级数学计算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 63-28= 15+40= 28+41=

800+500= 90-36= 52-19= 500+700=

6000-4000= 1500-800=

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 910-680

520-290 270+560

300+290 970-150

1000-180 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 250-150○200

380+280○720 530―210○290

1000-600○300 620+270○670+220

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 540+180=

640-250= 630+250=

720-170= 420+370=

930-550= 420+38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填空题。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605×5的积的中间有()个0。

3、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5、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计算1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

9、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三、竖式计算。

238×4= 630×7= 617×8=

209×5= 123×5= 201×3=

306×7= 210×5=

四、解决问题。

1、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32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2、一丛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虫,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吃103只蚜虫,6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完这些蚜虫吗?

3、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4、张村计划挖一条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租6辆汽车够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我知道,我会填。

1、每一年都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每个大月都是()天;有()个小月,每个小月都是()天;二月是特殊的一个月,这个月只有28天或29天。

2、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公元年号是整百的除外)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一年的二月就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这一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全年就只有365天;如今年÷4=501……2,那么今年就是平年,今年的二月只有()天,今年全年有()天;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年有()天。每4年有()个平年,()个闰年。

3、每年中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各月都有是()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各月都有只有()天。

4、1984年是闰年、1988年是闰年、1992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

二、我能决解问题。

1、小东是1992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年为止,只过了几个生日?为什么?

2、张二娃去年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是那两个月?为什么?

上一篇:世间名利重,只是诺言轻的诗歌摘抄下一篇:你无法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