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与木桶效应

2024-05-09

安全管理与木桶效应(通用9篇)

篇1:安全管理与木桶效应

班级管理与“木桶效应”

理学院物理091本27号杨艳

摘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很重要,管理班级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德育工程,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好坏。同时,班级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每位老师,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管理好班级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本文简要谈谈班级管理中的“木桶效应”。

关键词:班级管理;木桶效应;学生;老师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板组成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而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是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要做到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加强对“短板”优化,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情况下,一只口沿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效应”。对于“木桶效应”,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此次实习中我深有体会,八年级七班有四十个学生,这是一个成绩不十分优异的班级,他们班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温文而优雅,爱于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异,属于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但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是上课时常捣乱,好像学习根本就与他无关,得过且过,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一个男生就开始捣乱,他用打火机点燃书本,让整个教室乌烟瘴气,他还有很多不良行为。其他一部分也是,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不好,上课总是爱讲话。而这个班的学生好些都是单亲家庭,也有许多是父母在外打工,她们的脾气十分怪异,但是这个班级很团结,校运会上看出了这个班的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而

且他们都很聪明,他们有很多爱好,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他们班我还带了另一个班,八年级八班,八年级八班的班主任很严格,所有的学生都畏惧三分,只要听到他的脚步声,学生们就鸦雀无声,两个班有很大的区别,八班的学生大多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他们是乖乖学生,一个个都文静优雅,但也偶那么些调皮的,八班相对七班的学习风气要好,但八班缺少集体荣誉感,他们在校运会上很少拿奖,而七班在这方面比他们好。

两个班都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也有“短处”,比如:不爱运动,不爱参加课外活动,或者其它方面不好,总之,一个人总有它的长处,也总有缺点。而我们作为老师,我们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如何管好一个班级。

一、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长”与“短”。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家庭环境和自身努力程度等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性格爱好、思想状况及学习成绩等也不一样。比如我实习时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例子,她们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作为班主任老师,只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管好班级。

二、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的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如果我们了解学生的话,我们会知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想拿好成绩,也想做一名好学生。我们不能仅看到学生的“短”处而见不到学生的“长”处,从而以偏概全,形成“晕轮效应”。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三、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常常违反纪律、上课爱捣乱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多了解学生的家

庭状况和个体因素,多与家长联系,从学生、自身、家庭等方面找因素,进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文化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而且要多了解他们、教导他们;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找回信心,再努力学习并取得进步。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短处而揭短,这样好比在伤疤上撒盐,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四、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大家庭,它是一个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而且常常出现先进的学生和先进的学生做朋友,后进的和后进的一起。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从而达到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总之,学生是需要我们教育的;他的出生家庭、接触的人、性格、爱好都不同,不要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都是清一色的绵羊。大人都会有“长”有“短”,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我们要用慈母之爱来感化她们。只要我们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善于“短中见长”,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对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20061第53页《树立班级管理新历年》邱启国

[2]《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篇2:安全管理与木桶效应

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要提高木桶容量的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

安全工作亦是如此,前面的叹息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说明我们只注意了重点工程、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忽视了细小环节安全管理,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小的安全隐患;“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则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存在薄若环节或者是隐患,已经有了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同一个地方又摔倒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安全管理者的素质有关,与安全生产环境有关,与运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关。安全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时间段较长,需要生产操作者与安全管理者的密切配合,长期的努力。由于这个长时间段的存在,安全管理易出现“疲劳”,从而影响安全效果。

科学表明:人在生理上存在着疲劳极限,主要表现为“累”。例如一个长跑运动员能比别人跑的快,是因为运动员比常人身体素质好,疲劳极限出现的较迟,这是运动员长期锻炼的结果。安全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从理论上讲,一个工程上安全工作长期抓得严、细、实,员工安全生产的综合素质较高,那么这个工程的安全管理疲劳极限出现的就迟,安全生产周期也就较长;反之则这个工程的安全管理疲劳极限就会较早出现,安全生产周期也就相应较短,造成事故多发,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预防和推迟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出现,最终消除“疲劳”。这就要求基层安全管理者要主动、积极地搞好安全管理,变“事后追查”为“事前预防”,使广大基层员工树立起“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本质转变。要达到这“三个转变”,各级安全管理者要坚决做到思想到位、制度措施到位、深入现场与深入实际到位、检查考核与奖惩到位。特别是目前正处在新老制度交替,新旧机制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企业,能否确保安全生产,还要我们的安全工作要保证与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改制同步,努力确保安全工作适应企

业改制形势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

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有长远的安全管理意识

要知道,矿山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误区,作为安全管理者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超前意识,克服潜意识中的惰性和厌战情绪。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要始终保持执行安全法规不脱节、不变形、不打折扣,要有“不松懈”的安全管理思想,树立起长久抓安全的意识,彻底改变“安全形势好时松口气,安全形势差时憋股劲”的被动管理模式。

二要有阶段性的安全管理目标

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误区,安全工作还必须要有创新,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特点,通过新颖、有效的形式,分阶段来推动安全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及时总结前一段安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而且有利于消除安全管理长期紧张状态带来的心理上的疲劳。

三要力求创新安全思想教育

特别是在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上,要不断有所创新和发展,实行分层次教育,各有侧重。管理人员是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群体,教育的重点是不断增强这一群体人员一丝不苟抓安全生产措施落实的自觉性,增强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的作风建设,教育的目的是使这部分人员充分认识到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他们所起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育的方式是令行禁止,决不允许存在丝毫的犹豫和姑息。落脚点是杜绝违章指挥。把普通员工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的重点群体,突出自我保安与互助保安教育。落脚点是杜绝违章操作和蛮干。

四要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稍有失误就有可能顾此失彼。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误区,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重庆石壕煤矿以党、政、工、团、技、家“六位一体”抓安全为横向主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为纵向主线的网络化安全管理体系,相互补位、分头把关,形成行政抓措施、党组织抓监督、职能部门抓考核、工团负责抓监督检查的工作格局。通过切实抓好干部盯班、安全思想教育、日常安全工作、技术安全源头作用等,明确职责,利益共享,真正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在整体工作上要做到狠、快、深、活。狠,即在制度措施的制定与落实上突出一个“狠”字,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和检查出的“三

违”现象和“三违”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教育外,在经济上给予相应数额的处罚,决不姑息迁就。快,即对整改措施落实得快,能抢一秒,不等一分。做到一般问题不过班,重大问题不过天,特殊情况有专人抓落实;问题不解决,责任人不许离开现场。深,即对于排查出的问题分析透彻,宁可小题大做,决不因小失大。针对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查找根源上,从思想认识到制度措施的落实过程,层层分析,一追到底。活,即抓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实方法要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形式,只重视效果。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动态安全检查,把安全事故苗头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五要抓好安全薄弱环节的管理

如果把安全工作比作一根连环,那么,这根连环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要走出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误区,必须牢牢把握住最弱的一环不出问题,否则就会前功尽弃。比如在交接班、周末及节庆期间,特别是在目前企业深化改制的新形势下,原来安全管理的模式可能会改变,再加上新员工的普遍增多,员工操作经验以及安全防护能力还不强,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这就要求员工不断适应新的要求,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试想,如果此时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员工在困难的生产条件下,很容易产生碰运气的想法,能凑合就凑合,造成安全管理疲劳极限提前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疲劳极限出现的必然结果。走出了安全管理疲劳极限的误区,安全工作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篇3:木桶的“短板效应”

替换短板

但本文想说的是,这种诞生在工业化时代的理论,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已经疲态渐显,快要跟不上时代车轮的节奏了。为什么?因为信息爆炸的社会,能够博得长期关注的永远是高精尖,是差异化,是你比别人高出来的那一部分,哪怕只高了那么一点点。

我们来回顾一下最初的木桶效应: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衍生一下:任何一个组织都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看到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我们换一个思路。如果有足够长的木板来弥补短板,为什么不直接把短的那块木板用新的木板换掉呢?补上去的木板接口,接面不可能完全契合,总是容易再次坏掉的。往深了想,如果那块木板先天不足,成长性太差,始终跟不上其他木板加长的速度,我们是不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其进行加长呢?将大量的资源花在了弥补某个部门的弱势竞争力上面,值得吗?

在工作极度细分化的今天,讲究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比如农夫山泉,由于坚持在远离都市的深山密林中建立生产基地,每一瓶农夫山泉从生产工厂到消费者市场,都经过了漫长的运输线路。

可以猜测,农夫山泉最初肯定没有完善的物流渠道,而这块蛋糕又不能拱手让人,只有通过引进专业的物流团队来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运输管理、调度、成本、损耗等方面,自身的物流团队难以胜任或者见效甚缓。这个时候,物流的成本飙升已经危及利润涨幅,农夫山泉的高层果断将物流环节外包(保留监管功能),开始与宏信物流、安得物流等专业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分享这块蛋糕。这以后,农夫山泉迅速打开市场,与娃哈哈、康师傅、华润怡宝等大型饮用水企业争锋。

拆除短板

我们再换一个思路。如果外界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弥补短板的资源了,可以将长板锯一截下来补在短板的缺口上吗?以前可行,但现在绝对不行,这种只顾眼前的做法无疑是自废武功、自绝生路。何不把那块短板彻底拆除,将木桶的底板直径稍稍缩小,再用现有的木板围成桶壁,一个新的木桶出现了,稳定性更好,容量反而比以前大了。

饼子摊大了,中间容易有漏洞;战线拉长了,后勤和指挥容易跟不上。很多企业在转型期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某一个部门或一项业务出现危机后,立马从其他的部门或项目抽调骨干前往支援,没有充分考虑到两个部门、项目间的重要层级。这种将核心管理或技术人员变成了救火队员、修补匠,将好钢用在了刀背上,往往得不偿失。这个时候就需要收缩兵力,加强中央集权,将臃肿的组织机构和亏损的业务精简,将闲散人员清退,然后集中力量出击,一举击溃竞争对手的有生力量。

2014年年初,谷歌宣布以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后,谷歌股价上涨8%。谷歌CEO佩奇解释:“这笔交易谷歌将精力投入到整个安卓生态系统的创新中,从而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受惠。”更直白的说法:谷歌就是做系统的,他们买个手机公司回来补短板(硬件),现在发现不如专注自己擅长的长板(系统)更好。

反过来看,自2008年联想手机出现亏损并以1亿美金出售以后,2012年,重拾手机业务的联想手机曾一度位居国内第二。但是,联想手机业务收购摩托罗拉未能再建奇功,2015年,亏损额达23亿,成为以PC起家的联想集团最大拖累。反观主做B2B业务的华为,涉足手机业务后,顺风顺水。

拉伸长板

我们还换一个思路。没有补短板的材料,要是连修补工具也没有了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木桶朝着长板的方向倾斜,这个时候影响木桶容量的就不再是短板了,实际情况是长板越长,容量越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和某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那些均衡发展的人因为中庸而平庸,泯然众人,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全才、通才;大多数妄图共同进步的企业,因产品和理念的同质化、高可替代性,风光不再。

所以,企业和个人在日常的管理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巩固中长板,全力拉伸最长板。也就是说,当我们无法在欠缺的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的时候,把精力和资源集中放在进一步巩固基础业务、扩大核心优势的项目上面。

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集全国全党全民之力,达成一个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目标,是允许抛开一切顾虑和成见,将所有资源、人力、物力朝着最重要、最具优势的方向倾斜。企业也是一样,一旦通过追加长板优势达成某个关键目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当长板足够长,取得的利润足够多,短板在这个时候瑕不掩瑜,回过头来,也有充足的资源对短板进行改造提升。

俗话说,团队行不行,就看前三名,效益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团队的前三名,说的就是木桶的那几块长板,代表着一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领导,就相当于一个木桶的拎手,必须是这个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拎手决定桶里水的价值。拎手决定木桶提水的方向,提到厕所冲地板,提到厨房做成汤,提到园林浇花树,提到沙漠救快要渴死的人。拎手也决定木桶提水的效率,耐用、好用的拎手可能3分钟就能提一桶水,反之可能一刻钟提不了一桶,还手疼人累。

篇4:木桶效应与祛痘

祛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把脸上的痘痘祛掉就好了,还要修复长过痘后的皮肤,比如痘印、痘痕或者毛孔粗大、脱皮等。只有皮肤的每一个短板都加长了,我们的皮肤才是最好的,就像木桶装水一样,加长短板,才能装更多的水。

痘痘在医学上被称为“痤疮”,是多发于中青年男女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疾患。痘痘是由于湿热淤积于面部而形成的,大便燥结难解、情绪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失调,从而也会引起痘痘的生成。所以,长痘痘也在提示我们的内脏功能出现木桶短板了,需要注意了。

修复身体内脏的短板主要通过饮食来调节,五味要平衡,不能过度食偏辣、偏酸及生发性的食物,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及粗纤维类食物,并注意情绪的调节及睡眠的充足,多喝水,每天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体内没有短板了,痘痘自然不会跑出来,皮肤自然也没有短板。

当然,对一些严重的痘痘还是需要靠药物来解决的。目前对于祛痘,临床上多采用的是用激素来抑制痘痘的生长,虽然有效果,但是副作用也会比较大。所以祛痘建议使用中药祛痘产品,比如“豆掰拜”祛痘产品就是这样一款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效果好而且没有副作用,因为解决了体内的问题也不会复发。

在祛痘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影响我们的短板就是祛痘印,痘印之所以形成,是因为痘痘的生长过程中,细菌、炎症等对皮肤组织造成了损害,形成纤维化的疤痕,有的伴有后期炎症,由于还有色素沉着或者血细胞死亡,造成局部颜色深。所以根据痘印的原理,肯定要消炎、去除死亡的细胞和纤维化组织,还得让色素消除掉,让新生细胞长出来,这样才能消除痘印。■(责编 子衿)

篇5:木桶效应学习心得

——读《木桶效应》有感

“木桶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对于教师管理班级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治理。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在班集体建设中,“木桶效应”说经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班级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水装的更多更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只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制作与维修须由木匠去完成。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因此,班级管理呼唤充实型、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俗话说: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要有一条奔涌的知识河流,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才能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其次,教师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初中生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品”,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最后,班级工作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教师应随时对自己的班级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是否按照新《纲要》的理念?”“班级工作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总之,反思是提升的基础,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使自己的班级工作更加完善。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新举措,只有成为了一位学习者、研究者,就能根据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孩子的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对照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提出自己的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就拿班级的日常工作来说吧!教师要注重自身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就象一幅画,画的好与丑,这要就看每一位教师如何去描绘了。如:在学生的常规培养方面,许多年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不知道该怎样有条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分配工作的时间,一旦事情多了就会感到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对日常手头的工作,不能及时的完成时间。这方面我谈谈个人的一点小经验,1、教师在制定一项常规时,要把事情考虑清楚,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学生会不知所措。

2、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做教室主人的目的。

篇6:木桶效应的启示作文

从前人们都是用木桶打水的,当时木桶也蛮贵,于是大家木桶用坏了就花几个小钱修一下。有一天,又有一个老兄的木桶烂掉了,听说是用水浸了太久。这位老兄眼下也找不到合适的木板,于是,他突发奇想,把这木桶翻来覆去地瞄了瞄,其实这个木桶只是几块旁边的板子烂了,并不是桶底的板子。他机灵一动,想:“反正又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如直接找几块没用的板子,洗干净,安在这个木头上吧,也省点钱嘛。”说干就干,他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了以前在外面捡的木板,这些木板有长有短。但是当他从水井里打起一桶水后,发现桶里盛的水比以前少,他心里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经过检查,他发现新换上的木板中有一块特别短,桶里的水都从那个地方淌出来,而那些长出的木板并不起作用。这就是木桶效应。

没错,如果木桶效应运用到生活上来话,那自己的“灵泉之水”就从自己的缺点上流了出来。难道自己的优点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吗?其实,木桶效应是经济术语,它的实际意思是,一个组织都构成成分是往往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可以取决于整个技术水平。企业上应用木桶效应时,要给员工一个宽广的桶底,生活中也可以应用,反之,那些员工尽管有十分长的“木板”,也无所事事。生活上,我们的素质教育的“大木桶”由学校、家庭、社会等三个板块构成,需要共同协作完成。每位学生素质教育的“小木桶”,是由德、智、体、美、劳五块“木板”围镶组成。只有重视个人素质教育的“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盛水量”。不少教师和家长只重视智育这块“木板”的长度,而忽视学生德、体、美、劳全面发展,导致“问题学生”、“豆芽”体型的尖子生等。看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素质高低,不能把分数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而要看学生思想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中的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提倡的是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长木板”才不会浪费,“短木板”才不会出现,“短木板”一旦出现,就要赶快补足。而木桶中的水,则体现出你全面的知识水平,德、智、体、美、劳等面面俱到。其实,木桶效应看似匪浅,你要真正理解它并不容易。

篇7:基层党建需防止“木桶效应”

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有名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团队里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能力高低不一,而管理者又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那么,时间一长,能力较低的员工难免就会拖整个团队的后腿,进而影响和制约整个团队优势的发挥。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基层党建就好比“木桶”,由许多根“木板”组成,这其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实施者,是党建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和基础,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认真履行管党治党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花了不少功夫、下了不少力气,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建投入水平不高、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等“短板”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这些“短板”不补,瓶颈不破,就会出现“木桶效应”,基层党建工作就很难实现大的提升、质的飞跃。

要解决“木桶效应”,想要有一个盛水较多、结实耐用的“木桶”,就得想方设法提高所有“木板”的长度,只有让所有的“木板”都达到“足够高”的高度,才能完全发挥“木桶”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基层党建工作就得既要注重发挥先进党组织的“长木板”示范带动作用,也要注意加强对后进党组织“短木版”的自我“克短”完善,进而整体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篇8:巧用“木桶效应”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木桶效应;班级管理;扬长补短

一、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同样,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应善用“木桶效应”。一个班级通常由五十名左右的学生组成,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班级的学生也

有“长”有“短”,因此,欲使“存水量”趋于最大值,必须想办法使木桶上的“短板”变长。同样道理,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并且着眼点应主要放在“短板”上,但同时对“长板”也不能放松。采取科学的方法拉长单项工作中的“短板”,补齐各个环节中的“短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二、“木桶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要善于以全面的观点看待学生,认清“长短”(了解每一名

学生)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认清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我认为认识学生是接任新班级的首要工作,也是订立班级目标、建立良好班级氛围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教师只有确切地掌握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制订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后进生身上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即逝,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能像淘金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哪怕仅仅是一些苗头,虽不稳定,但也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2.要克服“晕轮效应”,善于“短中见长”(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

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做到扬“长”避“短”。

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自控力相当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科任老师经常点名批评他;下课时,不是推这个一把,就是打那个几下,同学关系紧张;思想上满不在乎,学习上随随便便,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在刚开始的一个多月里,我很注意辅导他,但效果不明显,这使我也认为这孩子就这样了。

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他的一个闪光点,而就是这个闪光点改变了他。有一次因为他的调皮,我罚他打扫教室,出人意料的是我发现他扫地非常细致。于是在选拔班干部时,我就鼓励他参加竞选,让他当上了劳动委员,负责整个班级的卫生。每次看他认真干活,我总会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渐渐地,在工作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受到了同学们的尊重,于是他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课堂表现也明显好转。

通过这一事例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会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老师,不能因为看到他们的个别缺点而把他们否定得一无是处。相反,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时刻注意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并予以恰当的表扬和激励,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这样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某些小闪光之后,会出现更多、更大的闪光;一个大家眼中的后进生,可能就会在你恰当的激励和表扬中慢慢地向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3.要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通过激励让短板变长(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案例:这是我曾经担任初一班主任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众所周知,七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唯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英语老师面前,学生可以说表现得相当活跃。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快地掌握了班级里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刘×,同学们害怕他,躲着他;任课老师不满他,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大家都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无可救药。于是我在某天放学后把他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起初他对于跟我的谈话表现得很抵触,并不愿意跟我交心。当然我也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经过好几次找他“聊天”后,也许是交谈中触到了他的伤心点,他哭着告诉我他老是想着自己已去世的奶奶,成绩和能力不如别的同学,他也曾经想用心去学,无奈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明白,干脆放弃不听。他的父母离异,整个家庭的气氛很紧张。我知道这种情况后,打电话给他的父亲,从侧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性。他爸爸也承认了这个事实,责怪自己只顾工作,甚少关心孩子。我们协商好从两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在家校双方共同努力下,我看到了刘×慢慢的细微的变化,从一开始对待学习生活消极的态度到慢慢地有了责任心、进取心,我开始在他身上看到了

希望。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某些长处,学困生也同样如此,作为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善于从点滴生活中去发现他们偶尔表现出的积极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以及他们的某些特长。找到了闪光点,就找到了转化他们的良好契机。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4.学会理解和尊重,实现“短板”的自我转变

教师对学生理解尊重是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它能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获得自信,受用终身,“木桶”中的“短板”也终将因此而引发一场发自内心、向往“真善美”、努力追求完美人格的变革,为自己描绘更为美好的蓝图。

案例:陈同学,因为他体型肥胖,同学们都叫他小胖。沉迷游戏,无心学习,卫生习惯也很差,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学生都不愿意坐在他周围,不时会有学生来向我要求调换座位。正当我为此事发愁时,小胖说话了:“老师,我可以一个人坐到后面去。反正以前的老师都是这么安排我坐的。”他一脸平静,好像对这样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着实有些令人惊讶,最后我还是做出了决定:我和小胖同桌,并且把座位从教室最后面搬到讲台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在他旁边批改作业;课堂上进行Pair work环节时,我会和他组成搭档操练对话;课间捧作业、发本子的活儿都交给他了……渐渐地,小胖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有了大幅度的改进,学生也不是那么讨厌他了。在以后的几次调整座位时,学生也不排斥跟他坐同桌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把学困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边边上或者角落里,有意无意地把他们从集体中分离出去,好比这些学生是被老师贴上了标签的“残次品”。这样的座位安排,对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无疑是一种严重的伤害。要知道“人生而平等”,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是构成班集体这只“木桶”的木板,作为一名班主任,都应该平等对待。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均衡发展,携手共进,集体的力量才会得以

体现。

5.要善于创设“扬长补短”的环境(互帮互学,和谐相处)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和感染的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就本班而言,在多次的考试中,学困生向来都排在队伍的尾巴处,很少有进步的态势。如果这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整体的实力势必会增强。为此,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我利用班委的力量,以学习委员为首成立语数外学习小组,让优生和学困生结成对子,一帮一,注重对学困生基础知识的辅导,有关疑难问题,学习小组共同来解决。班主任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从学习、辅导方法上给予点拨,从思想、心理上给予关注和鼓励,并协同科任老师共同帮助学困生学习,以小组和团队的力量来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希望,体会进步的快乐。为了确保以优带差的实效性,我通常将班级分为几个组,每组的优等生比例、后进生比例相同,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行考核,以小组平均成绩来衡量个人成绩,并在小组间进行阶段性竞赛。这样,优生不仅要自己成功,还要关心、帮助与其结对子的组员成功,自然而然形成一个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氛围。

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深谙“木桶效应”,用木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较强的毅力使自己保持耐心,细心地去发现学生身上任何一个“闪光点”,要坚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使他们取得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才能激发心中对他们的爱心和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也才能对他们付出爱心和热情。班主任要善于认清学生的“长短”,并善于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班级这个“木桶”才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才会实现。正如俗话所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参考文献:

[1]侯春在.晕轮效应:教师评价行为中的态度误区[J].教育科学,2001(04).

[2][美]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3.

[3]朱士鸣.学生心理引导技巧[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76.

篇9:安全管理与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注重提升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一、木桶效应启示

不管多大的木桶,也不管它盛什么样的水,盛水量的多少,并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

“木桶效应”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的,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木板,在企业中,最差的员工扮演了木桶的短板。即使企业的其他部门或员工再好、再优秀,也会因一个部门的失误或员工的微小错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功亏一篑。

木桶效应同样适用学校管理,那么木桶效应能给校长哪些启示呢?

1.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要想盛更多的水,就必须使短板变长。一所学校的实力,不只取决于某几个教师或校长的超强能力,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没有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校长应努力寻找教师队伍中最短的“木板”,分析其“短”的形式和“短”的根源(是思想上的还是本身能力的缺陷),探索其增“长”的最佳措施(是培训学习还是互帮互助,抑或需要其自身加强锻炼,增强造血功能)。

校长还要善于站在全局和局部角度来找“短板”,从而提升自己准确判断的能力。比如,从学校整体看,A老师是“短板”,如果从局部看,如从教研组看,也可能B老师是“短板”,这就需要校长运用不同的有效方式帮助他们增“长”。

不少学校花费巨资引进名师,固然可以增强本校的竞争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将学校现有的教师培养成“名师”,或让其“短”尽量变“长”,这才是校长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2.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能力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如果木板一样长,但木板之间存在缝隙,其容量也只能为零。学校要和谐发展,除了要让所有“木板”尽可能长短一致外,还应让“木板”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教师之间 彼此有隔阂,步调紊乱,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拆台,学校工作就难以做好。所以,校长应适时深入课堂,多到教师办公室坐坐,多与教师交往、交流,了解教师之间工作的配合情况,当好组织者、协调者,积极引导教师们调整心态,以多装“水”为目标,消除彼此间的“缝隙”。

3.加强自身修炼

木桶效应告诉校长:木桶的板全是一样长,只能证明其有较强的储水潜力,但还需要有坚固的桶梁,这样才能将水提起,使桶的潜力发挥出来。“桶梁”即领导者。

所以,校长自身必须政治素质过硬、勇于开拓、具有魄力。这就需要校长不断自我修炼,提升自身素质。否则,“桶梁”不坚固,就无法提起学校这只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桶”。

此外,校长是“桶梁”,还是“桶板”,他不仅要和教师紧密配合,更要不断锤炼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教学者、研究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教师。这样,校长才能真正将学校这桶水稳稳地提起、盘活,使学校和谐地走在发展的路上。

4.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木桶效应还告诉校长:即使有了桶板和桶底,如果没有桶箍,那也只不过是一堆木板,容量同样为零。这“桶箍”就是学校凝聚力。如果没有凝聚力,学校就是一盘散沙,学校领导和教师就会各行其是,从而大大削弱学校的发展力。所以,校长首先应建立一个共同愿景,让教师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校长也要融入教师中,成为他们事业的合作伙伴,这就需要校长信任教师,充分授权,不横加干预教师的工作,给他们留充足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此外,校长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并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分享教师的成功喜悦,倾听教师的合理建议,允许教师发泄心中的不满,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

这样,教师的才有可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牢牢地拧成一只坚韧的“桶”。

二、从青年教师抓起,为学校发展提供“永动力”

青年教师比重较大,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发展瓶颈。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也不例外。然而,这却是暂时的,以校长杨一清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很快就将这块短板加长了。

对于刚进学校的老师,杨校长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成熟,五年成才”。

杨校长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很有可能是一条正弦曲线,但要力求使它振幅小、振频低,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引导青年教师走上教学研究之路。为此,杨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制订了“杭州市学军小学培养新教师规划”,其主要设想与实践是:

1.洗脑子

组织新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学与讨论,各人谈学习心得体会、撰写论文。

2.结对子

这一环节主要抓备课、听课与评课。老教师指导“徒弟”备课,参加听课和评课。备课要先由青年教师自己提出方案,并说出理论根据,再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逐步过渡到青年教师自己备课。在听课环节,指导教师主要看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自觉、正确地体现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则,进而给予必要的评析和指点。

3.压担子

青年教师需要锻炼,学校应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为此,学军小学努力把青年教师推上第一线。比如,兄弟学校教师来校听课,学校就尽可能地安排青年教师上课,并在上课前一天才通知任课教师。上课后,要求写出课堂实录及自评。

4.搭台子

学校采用了课题教学评比、基本功评比的办法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舞台,给他们一个展露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同时,学校还培育年轻教师的事业心,增强他们的成功欲望和竞争能力。

评比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希望杯”竞赛,第二层次是较高一级的“导航杯”竞赛。每年一次,全校教师参加听课,各个层次评出不同奖次若干名,并予以奖励。

这套独特有效的新教师培养体系,使每一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中都迸发出忘我的工作热情,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杨校长看过一篇名叫《小米和老米》的小说,讲的是有个叫米克的人,其暗恋对象梅影说他“一辈子都当不成官儿,只能当小米和老米”。这句话刺激了本 已在文学界颇有名气的米克,他顿时弃文从政,非要当个官儿不可。结果,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米克不仅没当好官儿,还丢掉了自己喜爱的文学事业。回首往事,老米后悔不已,发出感叹:“假如人生能重新选择一次,假如能从小米开始该多好啊!”

在团组织活动中,杨校长将这个故事讲给青年教师们听,想借此告诉他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和不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人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会有所作为,才会快乐充实。如果在诱惑面前不能自己,执意地与人攀比,并选择自己不适合的职业,将来只能是后悔莫及。

青年教师陈老师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在教育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出了一些成绩,经常受到表扬。可是,这个外地来杭州的男孩子,看到周围的亲朋好友做生意发了财,事业有成,他的心里失衡了。

陈老师遇到的烦恼,其实是许多青年教师共有的烦恼。人才的成长过程有高潮和低谷,人的情绪也有起有落,更何况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地位相对不高,收入不高,面对种种诱惑和冲击,一些年轻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是难免的。

杨校长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不但要正视这种现实,准确捕捉每一位新教师的心态,还有责任帮助他们找回真我。于是,杨校长通过创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围和心理环境,让青年教师在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尽量能健康、幸福、快乐地工作、生活。

杨校长多次主动找陈老师谈心,推心置腹地跟他交流。当陈老师提及另谋职业时,杨校长不仅不责怪他,反而关切地询问“是什么工作,保障如何,稳定系数多大”。这让陈老师感动不已。杨校长十分开通,他说:“如果你觉得条件、环境都比在这儿好,你要离开,组织上也不会为难你,毕竟这个世界是很精彩的。”这让陈老师不安,他没有想到杨校长想得比他远、比他周全得多。

春节过后,杨校长亲自去陈老师的家乡探访,看看他家里的环境,希望更了解他。杨校长与陈老师的家人坐在一起,谈对他发展前景的规划„„

如今,陈老师已经是教研组的骨干教师了。他带领的航模社团的团员们在航模比赛中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

木桶效应启示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既要突出学校特色,突出学校的名师、骨干,更要抓住薄弱环节,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发展水平。而“取长补短”的本意就是要补短。然而,一些校长只取长不补短,一味地抓优师、优生,而荒废了多数教师和学生。

青年教师,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登上讲台的新教师,是推动学校发 展的生力军。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有干劲儿,但却存在着经验不足、教育教学技巧不精、容易迷茫彷徨的缺陷、如果学校不对他们加以培养,不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他们极有可能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短板。

青年教师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问题,也是令很多校长头疼的问题。杨校长通过“培养新教师规划”,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消除了青年教师对职业发展的迷茫心理,使他们在工作中更专注、更努力„„

上一篇:风险管理部个人年终述职总结下一篇:邓论课外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