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2024-05-02

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精选6篇)

篇1: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悬浮种衣剂不同程度毒性的原药和各种助剂的筛选、生产中废水处理和周围土壤有效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出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消除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存在对环境不利的安全隐患和危害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因素.但操作不当和预防意识弱,会给接触者带来身体健康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消除危害隐患,使接触者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指出有效助剂不仅能稳定悬浮种衣剂的悬浮度,还能起到增加剂型药效和环境保护的作用,研究表明悬浮种衣剂是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

作 者:常晓春 张云生 黄乐平Chang Xiaochun Zhang Yunsheng Huang Leping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3(3) 分类号:X38 关键词:悬浮种衣剂   水基型   环境  

篇2: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玉米,抗旱悬浮种衣剂,包衣,发芽,秧苗素质

北方春玉米产区春季干旱经常发生,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 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在大豆、小麦、玉米等许多作物上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是一种有效的减灾措施, 但应用方式多采用土壤处理、幼苗处理和植株处理等[1,2,3]。试验将抗旱剂按不同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 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在模拟干旱条件下, 研究其对玉米发芽及幼苗的影响, 筛选出最佳的抗旱剂浓度, 以期为抗旱种衣剂的开发应用和玉米的节水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九单57玉米种子、抗旱剂、PGE-6000、蒸馏水等。

1.2 试验方法

将抗旱剂按不同处理浓度制成悬浮种衣剂, 按药种比1∶40进行包衣 (对照除外) 。

1.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即分别用1.4%、2.1%、2.8%浓度的抗旱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以不包衣为对照。3次重复, 每次重复取150粒种子分别播于不锈钢盘中, 基质为河沙, 将盘置于28~30℃的发芽室内, 进行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等调查。

1.2.2 抗旱剂在干旱条件下对玉米发芽能力的影响。

在进行模拟干旱试验时, 用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 将抗旱剂的4个处理分别置于不同的模拟条件下, 即每个处理取450粒包衣种子, 分成9份, 每份50粒放入直径9 cm的培养皿中, 皿中分别加入蒸馏水、5%PEG-6000 (w/v) 水溶液 (轻度干旱胁迫) 、10%PEG-6000 (w/v) 水溶液 (中度干旱胁迫) 14 mL, 3次重复。分别调查第2、4、6、8天的种子萌发率。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Bouslama[4]等提出, 根据种子在高渗溶液或在不同渗透势的土壤中发芽势和发芽率评价萌发期的抗旱性, 并提出用种子萌发抗旱指数来反映种子在高渗透液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认为其是一个可靠的评价种子芽苗期抗旱性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种子萌发指数=1.00×nd2+0.75×nd4+0.50×nd6+0.25×nd8 (2)

式 (2) 中, nd2、nd4、nd6、nd8分别为第2、4、6、8天的种子萌发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旱剂对玉米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当抗旱剂浓度为2.8%时, 与CK相比, 出苗率提高2.0%, 达到0.05水平显著, 株高提高12.4%、根长提高22.2%、鲜重提高6.3%、干重提高12.5%, 达到0.01水平上显著水平, 效果较好。

注:**为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 模拟干旱条件下种子萌发抗旱指数

由表2可知, 水分条件正常时, 抗旱剂浓度为1.4%时添加10%PEG-6000水溶液及清水时效果较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均是对照的2倍, 添加清水的处理中,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为1.391, 与对照达极显著水平。在干旱较重时 (10%PEG-6000水溶液中) 3个处理抗旱效果均好于对照, 种子萌发抗旱指数较对照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抗旱剂为2.8%时抗旱最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 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 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3 结论与讨论

水分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但经过抗旱悬浮种衣剂处理的玉米种子在抗旱性上与未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相比, 存在明显差异[5,6], 在水分胁迫下, 经过处理的种子仍然保持较高的发芽率。抗旱剂的浓度为2.8%时, 制成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 能有效地促进玉米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增加根长、根干重和鲜重[7,8]。在10%PEG-6000水溶液中, 抗旱剂处理均比未进行包衣处理的效果好, 其中抗旱剂为2.8%时抗旱最好, 第2天的种子萌发率是对照的6倍, 第4天的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8个百分点, 第6天种子萌发率比对照提高10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王敏, 姚维传, 张从宇.抗旱剂对大豆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效应[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6) :43-47.

[2]张建新, 李亚兰, 徐福利.MFB多功能抗旱剂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 2000, 20 (4) :94-96.

[3]赵海峰, 邢淑艳, 李广和.抗旱剂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 (2) :29-30.

[4]BOUSLAMA M.Stress tolerance in soybeans[J].Evaluation crop Sci, 1984 (24) :933-937.

[5]李向东, 范翠丽, 曹熙敏.PEG模拟干旱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的苗期抗旱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71-72.

[6]王金召, 韩燕丽, 贾耀军, 等.玉米抗旱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9) :12-14.

[7]马建仓, 李文明, 杨鹏, 等.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苗枯病和顶腐病的防治效果[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 (5) :51-55.

篇3: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玉米;试验

中圖分类号:S435.1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75-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哈尔滨市益农生化制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河北赞蜂农药厂生产。

1.2 试验点情况

试验设在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对象为玉米,品种为吉单517,土质为淡黑钙土,土壤PH7.5,播种前灌水一次。

1.3 防治对象

玉米丝黑穗病,苗期害虫。

1.4 试验设计

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四次重复,处理1: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35;处理2: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45;处理3: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100kg种子用10%可湿性粉剂0.5kg拌种;处理4:以清水对照(CK),处理随机排列,共16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m2(25m长×4行×60cm),两端设有保护行。

1.5 试验方法

试验于播种前5月7日按试验要求进行种子包衣(拌种)处理,对照用清水,5月10日播种,人工播种,播种量

3kg/亩。将病原菌粉碎与筛好的细土按1:1000比例混拌均匀,制成接种体,每穴施菌土约100g。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5月22日出齐苗。

1.6 试验调查方法

表1 种衣剂处理后出苗率及药害情况调查

试验于5月22日在玉米出齐苗时调查小区出苗株数,计算出苗率,观察玉米有无药害发生,同时调查苗下害虫危害情况(每小区50株),记载苗期害虫发生种类,计算被害率和防治效果,8月15日,在玉米丝黑穗症状表现明显时调查丝黑穗病发病率,计算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10月5日收获玉米,进行小区测产,每小区取代表性5点,每点2m2,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结果见表3。

表3 种衣剂处理后玉米产量测定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及药害结果

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35和1:45处理后田间玉米出苗率为81.6%和79.9%,均高于对照,另外对玉米生育期观察,也没有药害反应。

2.2 丝黑穗病和苗期害虫防治调查结果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两个不同处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防效较好,分别为90.5%和91.6%。防治地下害虫效果也较好,分别为76.5%和88.2%,都是随着剂量增加防效也增加。

2.3 产量测定结果

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35和1:45处理后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达到10.5%和11.9%,以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45增产效果最明显。

3 结论

8.1%克•酮•戊唑悬浮种衣剂1:35-1:45包衣玉米种子对玉米安全,没有药害产生,对玉米苗期害虫和丝黑穗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增产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以1:45包衣效果最好。

篇4: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药剂为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 (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对照药剂为6%戊唑醇FS (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产品) 和4.8%苯醚·咯菌腈FS (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 。

供试小麦品种为龙麦34, 较感散黑穗病。

1.2 栽培条件

试验于哈尔滨市哈工大糖业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地点年平均降雨量530mm, 年积温平均2750℃, 无霜期平均135天。试验地土壤为黑土, 有机质含量为2.5%, 全N为0.135%, 全P为0.098%, 全K为2.81%, p H6.9。试验地前茬为小麦, 试验采用垄作, 秋翻地秋起垄, 垄距70cm, 人工除草, 田间管理同生产。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各处理药剂用量见表1。小区长6m, 宽2.8m (4垄) , 面积16.8m2。每处理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药方法

施药方式为种子处理, 于播种前1天, 分别按各处理药量, 将定量种子与定量药剂放入拌种瓶中混拌均匀晾干, 4月23日播种, 播量15kg/667m2, 垄上双行。

1.3.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试验期间目测观察并记录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及有无药害发生。小麦乳熟期调查每小区的总株数和散黑穗病株数, 成熟后按小区收测产。计算病果率和防治效果, 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对产量测定结果, 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三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7.3%、9.8%和25.8%, 对照药剂6%戊唑醇FS33ml/100kg、4.8%苯醚咯菌腈FS208 ml/100kg两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19.1%和22.1%。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分析

各药剂处理小麦生长正常, 无药害发生。

2.2 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在空白对照散黑穗发病率平均为2.73%的情况下, 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三个处理的发病率分别为0.49%、0.21%和0.16%, 防效分别为82.1%、92.4%和94.3%;对照药剂6%戊唑醇FS33ml/100kg、4.8%苯醚咯菌腈FS208 ml/100kg两个处理的发病率分别为0.01%和0.76%, 防效分别为99.6%和72.1%。经方差分析, 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100 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显著高于200 ml/100kg和300 ml/100kg两处理的发病率, 而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200 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与300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处理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 100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戊唑醇FS33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 而与对照药剂4.8%苯醚咯菌腈FS208 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200 ml/100kg和300 ml/100kg两处理的发病率均与对照药剂6%戊唑醇FS33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而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8%苯醚咯菌腈FS208 ml/100kg处理的发病率;各个药剂处理的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的发病率 (详见表2) 。

2.3 增产效果

对产量测定结果, 30克/升苯醚甲环唑FS三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7.3%、9.8%和25.8%, 对照药剂6%戊唑醇FS33ml/100kg、4.8%苯醚咯菌腈FS208 ml/100kg两个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19.1%和22.1%。

3 结语

篇5: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甘肃中牧山丹马场三场, 海拔2 515 m, 年降雨量388 mm, 土壤有机质含量2%, pH值8。

1.2 试验材料

供试大麦品种:甘啤3号、哈林顿。供试包衣剂: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 (先正达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生产) 。

1.3 试验设计

以甘啤3号为试验品种, 设4个处理, 即包衣剂为种子量3‰ (A1) 、2‰ (A2) 、1‰ (A3) 、以清水作对照 (CK1) ;以哈林顿为试验品种, 设4个处理, 即包衣剂为种子量的3‰ (B1) 、2‰ (B2) 、1‰ (B3) , 以清水作对照 (CK2) 。不设重复, 下种量与大田相同, 各试验示范区面积0.67 hm2。

1.4 试验方法

4月15日种植, 4月5日用燕麦畏5 250 mL/hm2处理土壤, 用种量330 kg/hm2。出苗后调查出苗率, 大麦抽穗期调查大麦条纹病发病率、大麦根腐病发病率, 成熟期调查生物学影响, 并实测产量[3]。计算经济效益, 并分析大麦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大麦出苗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 5月23日调查, 各处理出苗率均达80%以上, 与CK1相比差异不大, 通过试验观察发现, 各处理种子出苗期比CK1早1~2 d。表明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对大麦种子是安全的, 由于试验示范田面积大, 地力相差较大, 表现在出苗率上有所差异, 而在较为干旱的地方出苗率也比较高。而在6月初的调查中, 发现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大麦根系比不包衣的根多1~2条, 而且须根发达, 耐旱性好, 叶片色泽浓绿, 叶片宽厚, 生长旺盛。

(%)

2.2 不同处理对大麦条纹病的防效

由表2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对大麦条纹病有较好防效, 均达93%以上, 但是对相对感病的哈林顿品种, 用药量要达到种子重量的3‰, 而甘啤3号在各种用量上的防效则差异不大。根据调查发现, 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处理的示范田纹枯病发病较低, 为0.7%, 而不包衣的地块达到3%。由于2011年天气较为适宜, 大麦云纹病发生很轻, 未做调查。当地大麦根腐叶斑病也没有发生, 也未做调查。

(%)

2.3 对大麦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 各处理生长势、分蘖、株高、千粒重上均有所增加, 且哈林顿品种的增产效果高于甘啤3号, 表明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在感病品种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2.4 示范田产量估计

8月26日, 对示范田进行估产, 哈林顿品种产量为6 300kg/hm2, 而CK2为4 500 kg/hm2;甘啤3号处理田产量为5 550kg/hm2, 而CK1为4 950 kg/hm2, 增产幅度大, 经济效益显著, 增收达900~2 700元/hm2, 而投入不超过7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全场大面积试验示范调查表明, 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对种子安全, 没有发现药害现象或影响出苗的情况, 而且超剂量使用也不形成药害。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除对条纹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之外, 对大麦根腐叶斑病、大麦纹枯病也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杀菌谱较广。其还对大麦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并且能使出苗提前1~2 d, 大麦出苗后叶色浓绿、叶片肥厚, 苗齐、苗壮, 生长势好, 生长发育整齐。使用方法可用机械包衣, 也可用手工包衣[4]。使用成本低, 投入产出比高。

3.2 讨论

种子包衣技术是在传统浸种、拌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增产新技术。种子包衣剂, 内含成膜剂和各种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成分。通过拌种, 将其包被在种子表面上, 能迅速固化成膜, 在土壤中透气透水, 不影响种子的发芽, 且又极难溶解失效, 从而使包衣剂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出来, 并保持较长的有效期, 从而达到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 提高产量的目的。3%敌委丹的特点为内吸性强, 有效期长;杀菌范围广, 药效好;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早出苗, 出壮苗, 促进分蘖[5]。

参考文献

[1]贾洪涛, 曹善东, 杜立树.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 :51-54.

[2]李洪山, 李宏阳, 李慈厚.大麦种子处理及药剂的选择[J].大麦科学, 1997 (4) :29-31.

[3]薛国屏, 柳伟祥.大麦种子包衣的防病虫增产效应[J].宁夏农林科技, 1995 (1) :12-13.

[4]全红英, 陶秀华.种衣剂使用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 2012 (3) :13.

篇6:悬浮种衣剂生产中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灰飞虱成虫用口器刺吸寄主液汁造成危害, 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 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 五至六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 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3]。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 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 并在叶背的中脉上产生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病株叶的特征是色浓绿、宽、短、硬、脆, 叶背的叶脉隆起。病株节间明显缩短, 严重矮化, 叶片密集丛生, 成对生状。病株根少而短, 长度不足健株的1/2, 易拔出。根易分叉, 丛生状。自2007年以来, 成武县玉米粗缩病 (灰飞虱) 连续5年大发生, 部分地块成灾或绝收, 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 为了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 确保玉米粮食生产安全, 笔者于2012年5月进行了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灰飞虱的田间试验,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成武县汶上镇蔡庄村进行, 试验田面积1 950 m2, 前茬作物为大蒜。试验田其他栽培管理条件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市场购买。供试玉米品种为隆平206号。防治对象:灰飞虱 (Laodelphgax striatellus)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即每100 kg种子用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 g (A) 、400 g (B) 、600 g (C)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100 g (D) 处理, 以清水作对照 (CK) 。4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33.4 m2, 小区间留2行玉米作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2012年5月18日上午用药剂处理种子, 5月19日播种。播种前称量所需每小区药量, 以1 kg玉米种对水20 m L的水量稀释药剂, 充分摇匀, 用塑料袋盛好精选后的种子, 将稀释药液倒在种子上, 快速摇晃, 直至药液均匀分布每粒种子上, 然后晾开备用。试验期间无特殊的恶劣气象条件, 适于试验进行。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每小区对角线随机取样, 玉米三至四叶期 (6月10日) 、玉米八叶一心期 (6月19日) 早晨调查灰飞虱数量, 玉米大喇叭口期目测玉米粗缩病发生情况。共调查3次。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 每点调查2株, 共调查10株玉米上的灰飞虱。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 (DMRT) 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处理A、B、C药后玉米三至四叶期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在71.14%~79.46%, 药后玉米八叶一心期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在67.80%~77.96%。处理A、B、C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随着用药量的增加, 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处理A与处理D不存在显著差异。玉米大喇叭口期目测, 药剂处理区的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较对照区明显减轻。

(%)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持效期长, 且对玉米安全, 建议100 kg种子使用商品剂量为200~600 g, 有效成分用量为70~210 g, 于播种时进行种子包衣。玉米播前, 称量所需药量, 以1 kg玉米种对水20 m L稀释药剂, 将摇匀的稀释药液倒在种子上, 快速摇晃, 直至药液均匀分布每粒种子, 然后晾开备用。

参考文献

[1]杨荣明, 朱先敏, 朱凤.浅谈江苏农作物种子药剂处理现状与推进建议[J].现代农药, 2013 (5) :1-4, 8.

[2]陈枫.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J].安徽化工, 2011 (5) :78, 80.

上一篇:插班生试读制度与协议下一篇:台背回填质量控制措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