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2024-05-24

借物抒情作文400字(精选14篇)

篇1: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我不喜欢花花草草,却独爱家里的那几盘吊兰。

吊兰四季常青,叶子细长,一般在六七月份开花。花有的是雪白的,有的淡黄色的,漂亮极了!这吊兰还有许多小植株,一个个全部通过那一根根细细的、长长的枝条挂在那株栽在土里的大吊兰上面,并依靠那细长的枝条和自己的气生根来养活自己。一株株小个体就像秋千一样垂在花盆周围,为素白的花盆平增了几分生机。吊兰还有“空气净化器”之称,因为吊兰在一天之内可以从空气中吸收百分之八十的有害气体。

吊兰很美,不过我更欣赏的却还是它那顽强的生命力。

有一次,学校要评选创意盆栽,于是,我带来了一盆自认为长得最好的吊兰。可上面一株新个体,不知被谁弄下来了。当时,我急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扑簌扑簌”往下掉。这时,一个同学的话提醒了我:“吊兰的生命力很强的,找些水养着,到家了找些泥土种下去也能活。”我恍然大悟,连忙拿了个袋子去接水。可是,接完水后却发现袋子是破的。这让我更加着急。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借了一个同学的水杯来放吊兰。回到家后,我把吊兰放进了一个装着水的塑料杯,过了十几天,居然还活得好好的,这可真令我惊讶!

我们也应该向吊兰一样,坚强地活着,并克服所有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篇2: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松树,他的身体高大,枝条粗壮,就像一个坚定的士兵,它的叶子尖尖的,就像一根根针似的,刺到人很痛。它的用处还有很多哩!你不信,自己来看看呗!

春天,它的枝条长出了一些,芽儿很小,很可爱。一个芽苞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枝叶渐渐得长多了。

夏天,它的枝叶茂密了。你瞧!小区里的同学,在松树底下玩呢!有的在树荫下你追我赶,追得满头大汗;有的小女孩在了树荫下唱歌、跳舞,唱起歌来让人陶醉,跳起舞来让人赞赏;有的小男孩已经在树荫下呼呼大睡了,哈哈。她们玩的可真开心呀!这都是松树哥哥的“功劳”呢!

秋天,其他树木早已被风刮的东摇西摆了,但松树哥哥还是一动不动,只有枝条在随风跳舞,好像再保护比它弱小的树木。我都听见桑树说话了呢:“谢谢你,松树哥哥,谢谢你保护我们!”

篇3: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一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 甚至惧怕, 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 我在教学中, 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 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 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 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 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 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 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 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 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 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 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 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 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 以课本为载体, 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 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 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 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 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 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 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 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 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 抒发深层的感情, 解释“物”象征的含义, 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 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 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以课本为载体, 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 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 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 联想要恰到好处, 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 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 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 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 吸取他人的教训, 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 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 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 成为学习的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科学的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中, 首先要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其次, 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要从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等要素;最后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在新课程目标中, 规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 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本文对借物抒情作文的教学指导中, 可以看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为文章写作提供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手段, 避免空洞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摘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 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 进行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田彦臻.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 (12) :166~175

[2]张桦.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6) :119~120

篇4:草的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粉红的桃花被人们赞誉着,因为她们美丽,因为他们是开启春天的钥匙,他们是有理由被人们关注到的。而小草呢?他们常出现于人们的视野里,但却不曾留下太多印象。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一堆堆黄色的小草中,有那么一些发绿的小草傲然挺立着。他们虽没有桃花美丽,但仅仅是单调的黄色和绿色,搭配起来,还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呢。

在严寒的冬季里,那些禁不住风雨和寒冷的树儿们,被人们细心地保护起来;坚强的小草们互相相依相偎地取暖,挺立着,一个个度过寒冬。

在初春的季节里,那些被照顾的树儿们开出美丽的花;那些饱经挫折的草儿们,长出绿色的芽;一样是生命,小草用他那顽强的生命力从“出生”到“死去”,从绿色变成黄色,都一直在坚强的应对,而也正是它这种毅力,使它能在风雪中挺立!

篇5:借物抒情作文800字

夜不下的黄昏,明不起的清晨。

有那么一个人,他脸上云淡风轻,却谁也不知道他阳光牙关咬得有多紧;他走路带风,却谁也不知道他的膝盖上仍有摔伤的淤青;他笑得没心没肺,却没人知道这是无声的哭泣。最后他心中的那份美被淹没了。

他酷爱橘子蛋糕。累了,便去买一小块。咬下去的表情是放松的,清香袭鼻,又同漾漾水波处于口中,丝丝绵绵,入口即化。一瞬间,忘却世间尘俗。

但,他很忙,忙于工作,忙于讨好上司总会恭恭敬敬地办好事。他很累,心累。唯一的事就是回到家,躺在沙发上,吃一口橘子蛋糕,蛋糕是阳光,有着温暖的颜色,幸福的味道。

他的父母反对他:“少吃点,这东西糖分多,会蛀牙!”每当她吃橘子蛋糕时,他的父母总会闲上一句:“多大的人了,还吃蛋糕,这是小孩子吃才吃的。”这话是谁都不爱听的,但却每天都会盘旋在他的心上,一颗空虚的心上,令他对自己萌生怀疑。

他的父母反对他,反对他的工作,反对他的蛋糕。从一开始的小声嘀咕,到后面的大吵大闹,再到掀桌子。把不懂人情的蛋糕扔出窗外,黏糊一团地砸在地面,是阳光碎了,一切的一切,他看在眼里,空虚的心又少了几度阳光,多了几许惆怅。他没有反抗,因为只有小孩才会反抗,他已经是社会人了。

又是忙碌,又是一整天的身体疲惫,忙转了一天,又是被上司臭骂,又是炒鱿鱼。一盆盆的冷水,一阵一阵倾下,深深地将他砸得遍体鳞伤。拖着仅剩的躯壳一步两步的在小路上周旋,他看着万家灯火,幽幽竹影,又忆起了心灵治愈——橘子蛋糕。愣愣地盯着冰箱,橘子蛋糕不翼而飞,刺骨冷气正一丝一缕漫上他的躯壳,空洞的目光,还含着一点无措。关上门后,站在身边的父亲对他说:“你的蛋糕,我已经扔了。成熟点,谁没点压力呢?别这么脆弱。”父亲的话轻轻描出她的委屈,他的压力,又将它们重重拍在地上,语重心长地说:“别这么脆弱。”

他的脑海里像放映室一样,放着电影,那些本该忍住的委屈,那些本该由成熟的人去承受的压力。

片头至片尾,痛苦,漫长。回过头,他已在楼与楼之间:“橘子蛋糕,我来了。!”

高速坠落……

“都怪橘子蛋糕!害了我的孩子,都是蛋糕!”父亲在记者的摄像机前以泪洗面。

大家都是普通人,会疲惫,但也都会有一份属于未来的橘子蛋糕。

篇6:借物抒情作文800字

——题记

凌晨,安静。

一直毛虫爬上树枝,开始了它那血与泪交织的蜕变旅途。

人们往往只用华丽的文字赞美毛虫蜕变后那一秒妖娆的样子,用手中的相机照下那一瞬惊艳的飞舞,用复杂的颜料和精巧的画笔画下那一刻精巧的纹路。

谁能发现毛虫们为蜕变付出的努力,渗出的汗水都参杂着美丽的精华。

终于破茧的时刻到了,毛虫忍受着痛苦,破茧而出。那一刻、皎洁的月光洒落在脆弱的翅膀上隐隐泛光,纤细的触角晃动着,娇柔的身姿立在树枝上,此时它以做好了将要飞舞的准备。

翅膀忽闪。从前的痛苦只为这秒的惊鸿一瞥。

从某种角度来说,人不也和蝴蝶一样吗。

有人为了mv上仅仅数秒的画面,苦练无重力彩带,忍受着生病的痛苦,一直练习到凌晨。为了演唱会上的特技效果,想出了鞍马,双环等高难度的体操表演,但要将这些艺术体操中的动作让一位普通的艺人来表现出需要流下多少的汗水,承受多少的痛苦,话费多少的时间。

终于登台的时候到了,所有的心酸或许早已被她抛到脑后,有的只是台下的一声声尖叫,一纷纷欢呼。

或许对于她来说一声声的尖叫和欢呼并不能满足她。虽以到达巅峰,但仍在不断的突破自我,如今她的步伐走向了芭蕾中的十二鞭转。给与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但其中的流过的泪又有谁能了解。

她可以放弃、但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蜕变的痛苦,最终她会成为花花世界里限量版的花蝴蝶。让路人甲闭嘴惊艳。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要否定这份努力;为什么有些人因为害怕蜕变的痛苦,而选择放弃成为花蝴蝶?

因为在生命的轮回中必定会遭受争议,因为他们认为颓废比积极更幸福。

毋庸置疑,花蝴蝶你惊鸿的一瞥永远是璀璨的。世人看到了。

手指搓捻着花瓣,一直蝴蝶飞来,轻吻了下,一晃有飞走了。它翅膀上妖娆的纹路让我惊奇。

飞舞吧,花蝴蝶。秀出你的样。

篇7: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重要的画种, 主要有: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浅淡着色山水, 没骨山水等。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 就常有各式水纹的描绘。至魏晋时, 在长期探所的基础上, 山水画在古代绘画领域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 从一种烘托的方式逐渐转变为重要的形象。

古代山水画追求的是情感和景色的相互融汇, 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 应将情感蕴含在内心中, 并通过外在的图画形象展示出来。它是由水墨画的创始人之一, 唐代画家张~提出的。明代董其昌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胸中脱去尘浊, 自然丘壑内营, 立在鄄鄂, 随手写出, 皆为山水传神矣”, 不满足于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 要求画家把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 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的结合起来, 达到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的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传统, 是逐步形成的。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

山水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 历史非常悠久。唐代时期的山水画诗人在绘画的过程中, 均是利用不同的颜色、方式和笔墨来刻画山水形象, 将内心对自然风景产生的感情进行绘制, 这同创作者自身状况没有丝毫关系, 是山水画家普遍具有的一项特征, 体现出风景的雄伟壮观。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山水画逐步构建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 独具山水画的审美特点。风景画是一项世界性的文化内容, 因此一些国外国家的风景画同中国山水画也很大的相通性。在创作风景画的过程中, 中国和外国作家运用的手法具有一定的差异, 其次中国山水画可以起到以小窥大, 大中蕴含小的作用, 但外国风景画则着重强调对自然景色空间关系的探究, 遵循的原理为透视学, 二者均为世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题材类型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包括多种风格, 例如, 没骨山水、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墨笔山水/水墨山水、金碧山水/青绿山水等。不同类型的山水画对水墨绘画的应用各不相同, 可以用于对华丽景色的勾勒、夕阳景色的描绘、青山绿色覆盖的晕染等, 都是体现出作者鲜明的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的特点。

(一) 中国山水画中的线

线作为绘画中一种关键的造型方式, 借助多种多样的线条来绘制出大自然的山川景色, 抒发情怀。线条是表达创作者情感的一种途径, 是对复杂景色的简化和提炼, 运用频率极高。中国山水画的作家在对山石进行刻画和描绘时, 会应用到大量的线条, 突出景物自身的特点, 做到画笔中既包含面, 也包含线, 即达到皴擦的程度。山水画中的线的利用可以反映出创作者的能力水平, 同时还决定着绘画成果的最终质量, 是衡量和判定绘画者综合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山水画创作者将线的有效运用作为提升绘画能力的终极目标, 使笔下的线条变得生活形象。但要注意的是, 其他国家风景画的创作仅仅是将景物看作是一个面, 并未发现鲜明的线条。中国山水画的景色造型呈现出模棱两可的特点, 神似和形似相互掺杂, 这同时也是我国山水画的突出性质。

(二) 中国山水画的形

山水画的创作者最终的目的是表达感情, 这就需要寄托于一些景物形象上, 适当对景物的特点和形象进行摒弃, 不单单为了描绘景物而进行绘画, 要充分地融入作者的情感, 使用一些夸张性的手段来体现图画的艺术性。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神似, 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 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 并不是去现实中对号入座。打个比方说, 中国山水画飘逸如“仙”, 而西方风景画更象是稳坐高台的“正神”。中国古代王维 (415—443年) 是刘宋孝武帝时的山水画家。他所著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 要经过提炼、概括, 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 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 神飞扬;临春风, 思浩荡。”“直觉只能来自情感, 基于情感”, “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中国山水画家把笔法看成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技巧。它的作用就是以不用的笔法墨法描写不同的形象, 也能更好的表现创作者的情感与想法。

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中最具有写实代表性的时期就是北宋, 该时期的绘画作家对情感的表达不是非常重视, 而是将景物的实际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 但仍可以在景物中体会出创作者的理想, 通过王希孟、郭熙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可以充分的表达出来 (5) 。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用灵活的线条、笔墨勾勒出严谨的山石树林结构, 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 山涧轻烟薄雾迷漫, 一湍湍新泉蜿蜒流动, 山川正在从冬眠中苏醒, 寒冬残留的惨淡枯寂正转向勃发生机之中, 充满生气。而且具有鲜明的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的特点。“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与中国文学 (诗歌) 的联系

(一)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歌

在中国画中诗词也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画中的诗词歌赋, 能以少数的文字表示丰富的思想, 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中国古代多是抒情诗, 他们以景来反映, 来衬托, 来显示。为此, 作者常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善于抓住对象本质特征以及神情的中国画家, 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灵活的表现对象。作者在写作中, 渗透, 灌注了一自己的感情, 使情笼罩在景中。诗言志, 诗言情, 有的婉约, 其情凄凄切切;有的豪放, 其情铿锵豪迈;有的寄情山水, 寄寓感伤忧愤情怀;有的慨叹时运, 抒写愤世嫉俗之意;有的忧国忧民, 袒露阔大胸襟。体味诗词曲的情感、写作意图 (特别是比较含蓄的) 要结合诗作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生平、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遭遇、思想经历、创作背景等去体味。古代的写意画描绘自然美的艺术形象, 寄托着作者的某种感情理念。譬如画松以象征坚贞的品格, 画梅以显示高洁的情藻。

(二)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王维是一位于诗歌、绘画、书法诸方面均有极高造诣且成就斐然的艺术大家。王维好画雪景, 也常有剑阁、栈道、捕鱼、山居的描绘:沉静的田园意趣, 远离尘世的风景, 确实令人有清新脱俗之感;渔人村民的生活作为一种山居野趣, 也点缀在悠闲清雅的画面之中。“富贵山林, 两得其趣”, 既是历代名士的渴望, 也是王维的向往。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 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 从此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 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王维的“雪中芭蕉图”, 同样也是应该有所寄托的, 对于“雪中芭蕉”的评论, 时代最早还是沈括, 他说:书画之妙, 当以神会, 难可以形器求也。《雪中芭蕉》既是王维创造文人画的一个实证, 也是王维“禅、诗、画一脉相贯”的一个确证, 更是王维“画中有诗”的一个典范。

古代文人画士在南北宋时期数量较多, 大多数绘画大家都参考王维的特色, 将书法中应用的技巧融入到绘画领域中, 逐渐打造出中国山水画中水墨的运用套路, 直接地抒发作者的心声。我们在画中诗中看到的都是景, 但我们感受到的却处处都是情。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情趣的流露, 是对某种生活现象的解释, 也是对某种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的启悟。融合了作者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 能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 使人恍若身在其中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象和谐统一的结果。

五、以写生为基础,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山水画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对寓情于景这种绘画方式的运用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是实现情感和景物相统一的根本所在。从艺术史上看, 较为出名和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均具备纯熟的创作技巧, 同时还兼备较高的审美观念, 在创作技巧运用和如实观照的过程中都能够体会出作家的审美能力。因为创作者的分析角度和层面不同, 最终导致山水画的描绘各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同时还不失特色。在鉴赏山水画和创作山水画时, 不能过分的要求画面中景色的具体对象, 而是要包含作者的观察和分析角度, 理解山水画的创作意图和魅力所在。蕴含天地。包容万物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重要性质, 只有把握好这一特点和性质, 才能更好运用绘画方式, 得心应手的表达内心的情感。为了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作家一定要注重对自身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升, 锻炼和培养较高的艺术鉴赏和分析能力, 为山水画的顺利创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山水画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中不单单表达的是对景物的喜爱, 更深层次的揭示的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 表达自身情感世界, 利用这些不同的自然景物来体现出来, 创作者的情趣和思想可以说是挣脱了笔墨的限制。大部分中国山水画的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中, 都蕴含着不同的艺术情境, 手法变化多端, 树立了不同的笔墨风格, 情感体现方式也很独特。

六、结论

水墨画在中国山绘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绘制过程中依然会应用到一些多样化的色彩, 水墨绘画技巧包括着重色、单色两大方式, 可以独立的表达墨、色, 彼此不存在烘托的关系, 也可以将其中的墨当作关键, 而利用色进行衬托。古画论中谢赫的“六法论”之一“随类赋彩”的认识, 认为在对中国画的色彩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 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说明, 还需要同实践运用进行整合, 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达情感方面, 并不是一味的抄袭, 而是要求创作者结合自身的经历, 对景物进行抽象性的概括分析, 要同印象派画家光影绘画手段应用区分来开, 不能过分的进行强调, 只需情感到位和景色特点绘画到位即可, 将一年四个季节的景物特点体现出来, 并在鉴赏分析和体验的基础上深化创作内容, 获得绘画的情感体验。

篇8:借物抒情作文600字

春天,微微的春风抚摸着松树,蒙蒙的细雨哺育着松树,它在春姑娘的呵护下,长出了嫩绿的新叶。松树的叶子如同针一般,拼命地向外延伸,想早日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夏天到了,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小花小草都耷拉着脑袋,但唯有松树依旧不怕炎热的酷暑,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它为人们撑开了一把巨大的绿伞,人们都来树下乘凉。松树也十分的乐于助人,没有半句怨言,还为人们演奏着一首又一首的动听的歌曲,沙沙沙,沙沙沙……

金秋九月,花儿凋谢了,小草枯萎了,许多树木的树叶也都飘落了。松树不仅没有枯萎,还在萧萧秋雨中舒展着自己的枝叶,葱葱茏茏,毫不落后于其他树。

严寒的隆冬到来,冰雹和雨雪夹杂着向大地砸下来,凛冽的寒风咆哮着。整个世界都似乎被冻住了,人们都呆在家里不出来了,花儿草儿早已失去踪影,树木也都光秃秃地站在山腰。但在如此的萧瑟寒冷之中,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松树,松树仍然是像春天那样青翠欲滴。它用那一身钢铁般不屈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狂风暴雨。带着胜利的笑容迎着风雪坚守在山峦之上,等待着春回大地的那一天。

篇9:借物抒情作文150字初中

小草它没有鲜花那样华丽的外表,但是它有一种内在的美好,那就是它坚强不屈的品质和精神。

在寒冷的冬季,美丽的鲜花都已经凋谢了,只有那不起眼的小草在与寒冬做斗争。即使他们在岩石、崖壁、无水、无土、无阳光的生活下,它们也能坚持下来。

篇10:借物抒情的300字作文

今天的太阳格外的好,我走出家门,惊喜地发现梨树有花苞了,我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我俩一起去观察梨树的花苞。梨树青青的衣裳衬出了它那粉嘟嘟的小脸蛋,可爱极了!

我已经四天没有去观察梨树了,不知它们怎么样了。走出家门口,我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哇!”我大叫一声,“梨树开花了。”我仔细观察,梨花有5个花瓣,花蕊是粉红色的,像一个个高傲的公主,释放出自己独特的气质。

篇11:借物抒情的作文300字

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冬天一到,它们沉睡在雪下,变得枯黄枯黄了。第二年春天,它们又衬托着泥土醒了,变得碧绿碧绿的。一阵风吹过,它挺了挺它那挺拔的身子。恢复了原来的生机。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你还为我们无止境的服务默默地无私奉献,你让我们踩在松软的草地上,如果我们一不小心玩的时候摔了一跤,你用那柔软的身体抚摸着我们受伤的地方,一阵微风吹来,你就摇摆着你那绿色的身姿,仿佛在逗我开心。受伤的地方不疼了,笑哈哈的面对着你,可有些人就是想在你那柔软的身姿上踩一踩,可你却从不斤斤计较,还是为我们默默无私的奉献着!

啊!我爱你小草,更爱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 花抒情作文

★ 初中借物抒情作文

★ 初中借物抒情作文范文

★ 菊花借物抒情作文

★ 借物抒情的作文

★ 借雨抒情的作文

★ 400字的作文借物抒情

★ 小学生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 借物抒情的作文阅读

篇12:借物抒情大树作文600字

堤坝上只有一棵杨柳。微风温润,一条条柳枝随风飘起。彼此交错、缠绕,好像想抚平对方的伤痛却又无能为力。而那苍劲,有力的主干,在月色的抚摸中,是无比得伤感。给人一种白油油却又素衣白裳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而树上面那坑坑洼洼的口,却也是最无奈的,他不是年轮那般长在深处,见证了岁月的沉淀。却又金戈铁马,两败俱伤。

而最有那抹韵味的当说柳絮了。白色的长棉花,一绺一绺玩弄在一起。随风飘杨,好似鹅毛雪却也是稍纵即逝。带着大树的依恋与期望飞向远方。我辗转反侧,举步却又不上前,只缘不应打扰这美景。柳絮的千般妩媚,万般婆娑,来自于满身疮疤的大树,大树给予它营养。而那足以让它升华,让她好似精灵般的点睛之笔却来源于残月。那个不念、不贪的残月。

这种美丽的场景是我喜欢的,也是我无力欣赏的,我接受不了那突如其来的悲怆,我眼中的世界温情而充满寓意。但那也是最现实的。人总要通过委曲求全一件事去完美润色另一件事。就像大树。满身疮痍只为换来柳絮的一腔孤勇。像那轮残月本有缺憾却还是让柳絮更加惹人注目。

篇13:借物抒情的作文500字 荷

荷又称莲。在老家,十片水田中有九片种荷花。每到春天,椭圆形的小荷叶便铺满了水田,一个挨着一个。春风吹过,绿盘荡漾。这些绿盘像艺术家精心制作的雨伞,线条是那么柔美;经脉从荷叶的中心点向四处散去,形成了一幅“荷叶经络图”。

盛夏是荷花盛开之时,白色的、粉色的荷花,再加上“小荷早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致,便又造就了一幅美景。待到荷花凋谢时,荷的心――莲蓬就成熟了,这也意味着荷长在淤泥里的根――也“藕熟蒂落”了。

荷,从叶子,花心,再到根,全身皆宝。荷叶、荷花、莲蓬直至藕都是可以食用的:荷叶可以蒸肉蒸饭,也可以煮粥清热去火;荷花的花瓣可以用来做甜点水晶糕;莲子可以直接剥来吃,也可以煲汤煲粥做点心,莲心更可以用来泡茶;而藕更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是我们那儿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蔬菜。在我们老家,有很多这样的加工厂,将藕加工成藕粉、藕汁,将荷叶和莲心制作成花茶,经销全国各地、享誉全国。更值得一提的是,荷花、荷叶、荷梗、莲子、藕节等,均可入药呢。

听村里的老人讲,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美女玉姬化身而来的,因她犯错被王母娘娘用莲花宝座打入宝应湖中的淤泥里,从此,我们那儿才有了这种玉肌水灵的荷花。

篇14:借物抒情作文400字

——题记

我期待再次回到那段时光。

那天放学,偶然看见桌上摆着一盒李子——外公送来的。那李子红润饱满,很是诱人,伸手拿起,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感觉萦绕齿间,唤醒了心底的回忆。

那时的我是个小屁孩,常跟着妈妈回外公家,翻过那座山,望尽那条河,小溪的尽头,便是外公家。外公的家,是座破旧却很整洁的老屋。带着岁月的痕迹,不知存在了多少年,悄然地伫立在小溪的对岸。

每次回家,檐下屋前都会出现外公的身影,微微躬曲的背,衬着外公的笑容,显得安详又慈祥。多少次,轻轻地,推开那扇木门,随着吱吱的`声音,便进入了外公的世界。

后院挺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灰棕色的树根,像巨人的手掌,紧紧盘根在地面,硕大的树冠,为小院撑起了别样的天空。每至夏日炎炎,我便坐在李子树下乘凉,听外公讲他儿时的故事,那醉人的时光,在记忆长河中留下了重要印记。

李子树一天天长大,枝叶渐渐没过屋檐,垂到了院外面,树下看书的我听树枝在风中沙沙摆动,看外公在院里慢条斯理地修理工具,暖风正好,阳光微熹,看书变成一种姿势,有一眼没一眼,书中在讲何事?全不记得了,只在那片刻宁静中,感受琐碎却质朴的美好。欢乐,如同鱼儿般在时间的长河中,跃起,落下,泛起一阵涟漪,荡漾出梦境般的芬芳。

有时邻居家的小孩也会跑来捡落地的果子,三五成群,嬉笑打闹,他们为夏天添了份凉爽,为老屋添了份活力。在阳春三月,在外公和李子树的陪伴下,我享受到家的味道,小屋里的时光多么奇妙,不等我诉说,无言的树,便会悉数知晓。

现在的我,不常回去了。

不常再翻过那座山,跨过那条河了,外公的笑容没再见到,吱吱的声音没再听到,外公的世界没再看到,静谧美好也都没了踪迹,鱼儿在时间的长河里,跳入,跳出,河面波澜不惊,却惊了我,惊了回忆。

那段时光虽已逝去,无法重来,但美好的回忆埋藏在心,我期待能再次回到那段时光。

李子树依旧无言,却一定知晓我的期待。

上一篇: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焊接技术学院下一篇:10-11-1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