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守自盗有感

2024-05-02

监守自盗有感(精选11篇)

篇1:监守自盗有感

<< 监守自盗>>观后感

说实话第一遍没看懂,光是注意一个个牛逼的大人物了,导演截取了他们部分的采访,但足以表达了他们的经济立场和观点,影片介绍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揭露华尔街的贪婪,揭露华尔街控制美国政府......美国5大投资银行

1高盛(目前美国5大投资银行中唯一仍盈利的公司)

2摩根士丹利(股价下跌)

3美林公司(已被美国银行收购)

4雷曼兄弟公司(已破产)

5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金融工程师”利用大众的投机、贪婪、短视、脆弱等心理弱点谋求自身利益,同时给社会带来灾难。投资银行不是金融危机的赢家,恰恰相反,最大的输家就是投资银行,但一切都是咎由自取。那些投行高管是明白CDO的风险,但他们隐瞒事实,把风险转嫁给其他投资者,保险公司以及社会大众,自己赚取高额佣金。如果他们没错的话,那么卖毒品的也不应该受到惩罚。

片中认为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监管不力”。看过一个比喻,一个汽车发动机因为温度计坏了,最后因为温度过高而出了问题,而温度计不过是个监管的东西而已,如今大家都说温度计有问题,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却隐藏在发动机的设计之中。既然是监守自盗,监者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但最主要的是市场自身也存在问题,才会一步步走到这一步。

痛尚未定,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国面对如此的窘境。

第一个被揪出的“凶手”是由美国发端的“次贷危机”。

第二个被揪出的“凶手”是过渡扩张的银行业。现在,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居首位,银行破产,国家便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即如果任凭破产的银行自生自灭,则国民财产将全部化为乌有;可若收归国有,资产巨大的银行负债转给国家,又让国家如何归还?这也就造成了冰岛国家的破产。

还好中国才刚开始学习美国的金融创新,也就是所谓的CDS之类,危机就暴发了,来的真是时候,不然国人会更惨。不过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希望我国的“金融工程师”们能够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金融监管部门能加强金融机构力度,为我国人民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的投资环境。

国贸09-3班

王利

2009101623

篇2:监守自盗有感

2008年9月,随着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以及世界最大的保险企业AIG(美国国际公司)的崩溃,一场世界范围的危机触发了。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经济不景气,全球股市下跌,经济损失超过数千亿美元,三千万人失业,美国国债徒增一倍等许多不利的社会影响,而这个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究竟是怎样爆发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从而导致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大家都在困惑和疑问——金融危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而在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监守自盗》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想要的并且是真实的答案。它是第一部调查前这场所未有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监守自盗》似乎以“末日审判”的审讯眼观,“刨根问底”的坚决态度和“路在何方”的反思精神,探索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所在,为我们解疑答惑,以及向我们描述了经济危机爆发后所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所谓的“应对政策”,告知了我们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我个人认为该影片兼具有新闻价值、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等多种价值,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去观赏一番。

我们可以先来探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2008年9月29日,奥巴马在演说中提到:“华尔街和华盛顿的贪婪和不负责任导致了金融危机并导致了我们面临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局面,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失职,这是导致今天局面的原因。”奥巴马直指华尔街的贪婪和监管的缺失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都知道导致这次金融海啸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一点,必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观《监守自盗》整部影片,可以总结出来导致金融危机产生大致是“政策偏差”、“法律漏洞”、“政商勾结”、“企业责任”、“商业阴谋”“学术腐败”“监管不力”等,比如,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等等,都是引发金融海啸发生的一系列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可以说这是由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足的全面溃败而形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些都只是现象而已,并不代表这是其发生的最本质原因,不能只看到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应该要探究究竟是什么在驱使这些商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做出一些这样不负责任、伤天害理的事情,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他们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无非就是“利益”二字在作祟,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他们失去了善良、知足的本性,剩下的只是无尽的贪婪和不择手段,他们相互勾结牺牲人民大众的利益,谋取了大量的“黑心钱”,甚至在他们知道金融风暴即将来袭之前都还在欺骗着这些可怜的底层民众,没有采取任何有利的挽救措施,却还在企图多捞点钱,而政府的不作为和放任也为这些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些政府官员的不作为甚至是帮忙也无非就是怕伤及自己的利益,真可谓是“无免于欲利之心”,皆因“计利而行”。过去我们都那么相信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而导致的结果,但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很明显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而恰恰相反非金融领域的生产相当正常而人们的需求若没有华尔街的那些人的推波助澜,也是呈现平和之态。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已不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单纯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原委也不是那么简单了,这一切只不过是华尔街高层、一些政府官员以及一部分经济学家三者合伙玩的一个游戏,而游戏的目的就是充分吸取底层民众的血汗钱来使他们自己的财富达到最大化,在这些人疯狂的预谋与勾结之下,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被严重打乱,金融业再也支撑不下去了,经济最后终于“光荣的”崩溃了!

经济危机的爆发了必然会带来一些影响,而这次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更是史无前例,令世人震惊,该影片中对美国当时经济面临的危机状况有大量的描述,比如,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雷曼兄弟宣布耗尽资产,整个投资银行业随之倾覆,当时,另一家投资银行美林也在破产的边缘,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一系列对经济发展不利的连锁反应,甚至,在2008年10月4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但是世界股价却仍一直在下跌,全世界处在经济不景气的恐惧之中,影片以冰岛破产为契机而延伸到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一点是为了证明经济危机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而中国也没能逃脱,中国的制造业业绩下滑较快,超过一千万的打工者失业,影片中甚至给了中国的农民工诸多镜头,类似这样的镜头使这部纪录片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引起人民大众的注意力。

经济危机爆发后必定需要一些人来为之负责,那么到底是由谁来为金融危机买单呢?是那些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华尔街高层吗?还是那些站在华尔街一边的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呢?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危机全面爆发后,AIG(位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被政府救援,其发放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持有者,主要持有者是高盛公司,在第二天被支付了610亿美元,保尔森、伯克南等人要求照全价付款而不是协议的最低价,最终,拯救AIG花去了纳税人1500亿美元,但是却有140亿装进了高盛的腰包,与此同时,保尔森和盖斯纳要求AIG放弃起诉高盛和其他银行诈骗的权利,负责拯救危机的人却是高盛的前CEO,有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我们都不言而喻,而布什总统签署的七千亿美元救世计划,这个救世法案并没有触及到大规模裁员和资产赎回的核心问题,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仍在上升,情况并未有太大的好转,在所有人都在为解除这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努力时,那些人却还在贪婪的想尽各种办法吸取钱财,拿着纳税人的几千亿去救“世”,结果留下的还是一个烂摊子,试问这些的人会自觉地为金融危机而买单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华尔街的高管们、华盛顿的高官们、经济学院的教授们并没有想着去承担他们的责任,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华尔街的高管们依然拿着高薪,华盛顿的高官们依然在他们的位置上(即使奥巴马上台之后,也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那些教授还是回去教他们的书,那些拖垮公司的人,那些让世界陷入危机的人,却毫发无伤的全身而退了,比如影片中说到,美林证券CEO——Stan O’Neal在2006年和2007年薪酬就有9千万,在搞垮公司之后,董事会同意他辞职,并付给他1.61亿离职金,类似这样的情况在2008年的华尔街还有许多,这说明想要危及到这些人的利益是很难的。他们永远有办法进行自救,那么究竟由谁来承担这些责任呢?现实世界是残酷的,大人物的贪婪总是需要已经很可怜的人来“喂饱”。最后,为这场危机买单的是普通的老百姓,是90%没有钱的底层民众,仍然是最贫穷的人负担最多。影片中的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镜头就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派内拉斯县的“帐篷城”,而导演也是采访了当地的一名教会慈善机构的志愿者,他描述了一般民众在经济危机之后面临的经济困难的状况,还有一名木材卡车司机说因为伐木场被迫关闭了,他只能转行做了建筑工,但是后来因为经济萧条连建筑工也做不成了,现在生活艰难,而他也知道将有更多的人聚集到这个“帐篷城”来,因为大家都找不到工作,这个镜头告诉我们那些作为“替罪羊”的普通民众与那些全身而退的高层们待遇差距有多大,让人看了很寒心,像他们这样的“替罪羊”还有许多许多,过着艰难的生活,甚至有的人为之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样的反差太大,这样的社会似乎有点太不公平。留下这些民众在命运中挣扎„„他们丧失了信仰,他们的信仰就是金钱和欲望,他们心中没有了敬畏,没有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人。这一切给了人们一个悲剧的结尾,虽然如今经济已然复苏,但是这些元凶首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

篇3:物业监守自盗小区安全让人忧

为了保障小区业主的安全, 大多小区都有物业, 很多高档小区还配备了保安和摄像头, 有了摄像头、有了保安就安全了吗?也不一定, 笔者的一位朋友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

张先生所在的是一个高档小区, 每月光交物业费就好几百元, 小区物业配有保安24小时站岗, 还有摄像头监控, 按说应该比较安全了。但就在自家的楼下, 张先生的自行车却不翼而飞。

这天张先生回来比较晚, 心想反正有摄像头, 放在楼下应该没事, 就把车停在了楼下。结果第二天早上, 张先生就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 满小区找就是找不到, 于是就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由于存车所在位置正好在摄像头覆盖范围内, 警方调出了小区的监控录像, 很快锁定了偷车贼。不过让张先生惊讶的是, 这个偷车贼不是别人, 竟是小区里的保安。

篇4:谁在监守自盗?

不该忘却的纪念

《监守自盗》导演查尔斯·弗格森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曾表示:“这场源自大量欺诈的金融海啸过去整整3年了,但至今仍然没有哪怕一位财务总监被送进监狱,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更让他失望的是,即便影片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普遍好评,但针对银行家和渎职官员的问责仍无迹象。相反,那些曾经一手造成或放大了金融衍生品泡沫危机的“肇事者”,这两年还纷纷“重出江湖”,欺诈生意经改头换面的包装后再度上市。更为严重的是,让泡沫、风险、渎职等问题得不到处理乃至基本遏制的政商勾结,迄今阴魂不散。因此,查尔斯·弗格森决定将影片内容改写为一本内容更为翔实的图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监守自盗》。

揭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成因,揭露华尔街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失职责任,市面上已有多部优秀作品,也均被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如:《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和《自由市场的坠落》等。

需要反思的金融业

通过这些作品与《监守自盗》的比较,我们可以梳理出三条相互联系的金融危机责任链条:首先,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加速由工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型,前所未有的高额回报让冒险显得特别有利可图。金融业务的复杂化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出现,让金融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将风险转嫁给客户成为可能。这几十年来,垃圾债券、杠杆收购、掠夺性投行业务都造就了一批金融新富,失败代价和社会成本却主要由美国公众来承担,这无异于对不负责任金融冒险的变相激励。

其次,意识形态驱动的去监管化,成了里根至小布什各届美国政府的政策方针。罗伯特·鲁宾、拉里·萨默斯、艾伦·格林斯潘等是这一时期美国金融监管的代言人,在亚洲金融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盘、互联网泡沫吹破等一连串事件后仍然拒绝加强监管。

第三,美国诸多高校、民间智库以及供职于政府监管部门、金融研究机构的专家,被华尔街投行“俘获”,为金融冒险、去监管化开展了长期的公众游说。《监守自盗》书中揭露了在投行操纵下,一些经济学家不惜篡改研究报告数据,并以虚假数据得出误导性结论的案例。

篇5:监守自盗观后感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之后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大的,那些所谓的华尔街精英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全美乃至世界的经济置于危机之中。纪录片开头以冰岛政府破产为开头,讲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因后果。本片中邀请了很多金融界的名人,其中有华尔街的银行高管、美联储委员以及其它美国金融监管部门职员等等。他们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讲述自己对于这场危机的看法以及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

本片客观的反应出了金融危机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华尔街的银行高管如何通过对金融衍生品的运用来赚取高额的薪水。华尔街的银行家通过自己手里雄厚的资本首先将政府里面的一切阻力扫除以使政府制定有利于维护自己利益的法规,其次还通过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相互勾结使其对所谓的垃圾债券给出比较高的评级,最后通过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将次贷危机巧妙的转移到普通大众身上。

从金融工程的角度来看,这次危机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美国在金融危机前采取的是“多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多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在一个国家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美国危机前的监管机构在联邦层面主要有美国联邦储蓄系统(FRS)、货币监管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储蓄管理局(OTS)、信用合作社管理局(NCUA)等七个机构。上述机构的分工是:FRS、OCC、FDIC

三家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SEC负责对商业银行的监管,CFTC负责期货交易机构和期货市场的监管,OTS负责对储蓄存款协会和储蓄贷款控股公司的监管,NUCA负责对信用合作社的监管。美国这种专业化分工和多重监管机制很长时间是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这套制度在自由主义主导的美国确实支持过美国经济大繁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套制度确实让美国经济秩序极度失控。

1982年里根政府实行的是金融监管宽松政策,放宽了对储蓄贷款公司的限制,允许贷款公司动用储蓄存款进行风险投资,这最终导致了80年代末上百家储蓄贷款公司倒闭,直接经济损失1240亿美元,无数人损失了一生积蓄。在这场储贷危机中,OTS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有效监管。OTS是不是应该存续存款公司的存款进行核计,是不是该对风险投资进行有效的督查和监控,进而限制储蓄存款风险投资。在90年代末发生的危机中,针对投资银行对因特网泡沫的股票投资崩溃导致5万亿美元凭空蒸发的事实,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此毫无作为。这些只是监管不力的具体表现,对于影片中所展示的金融监管失职远不于此。

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的“多边监管”机制随着次贷证券化、金融创新以及监管者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放松监管的发展,就会出现监管重复和监管疏漏。花旗在危机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企业,监管它的不仅有货币管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署以及交易委员会,还有其他50个州的监管机构,这些机构存在监管重复的现象。不同的监管文化、监管理念、监管标准,没

有统一的监管标准确要做到高效监管确实不易。另外监管重复也可能会在造成无人监管局面,有一名美联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没有对不断发放的抵押贷款进行深入的调查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人在进行调查,这种推脱中可以看到多重监管缺失是会导致无监管局面的出现。当一个金融机构处于低效监管或者无监管状态时,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出现类似抵押贷款呈倍数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接下来再让我们分析一下美国乃至世界的三大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08年金融危机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打上“3A”标志的次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A”是谁给的,当然是美国的评级机构。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曾说:“有价证券没有评级机构的认定就买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性,在整个金融交易链条中,评级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向标和导向。但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却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评级更新比较滞后,另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评级与评级费用呈正相关,评级越高,评级费用也就越多。穆迪作为最大的评级机构,其利润从2000年到2007年番四了倍。于是“3A”证书也就成百上千的发放出去,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投资被评级,甚至五大投资银行在破灭前其评级仍至少是A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评级机构的贪婪行为并没有采取措施,这也助长了评级机构进行虚假评级。如果对美国的信用评议制度进行规范化和立法化,把它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一部分,那么次债的破坏程度就不会那么深,次债危机的影响也会减少。可以说疏于监管的评级机构发出的引导投资者

投资的“3A”次债是此次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次的危机导火线即次贷危机的产生。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感谢”一下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正应为他坚持认为抵押贷款行业应当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由于过度竞争一些机构和开发商达成“默契”,部分借贷人购房时可以是“零首付”。每个人都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借款人用高额的次贷置地,房价和对房的需求急剧增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泡沫期间没有对投资银行进行任何调查。疏于监管的抵押贷款行业发放巨额得到贷款并且获得巨额利润,全国信贷公司放出970亿的贷款从中获利110亿美元。在次贷证券化的链条中,风险巨大在于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个未知数,当消费者还不起次贷时,次级债就欠款,进而使得银行或者信托倒闭,接着联储调控,从而信贷紧缩,之后带来一系列的资金断裂短缺,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如此。

从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危机的产生是必然现象而不是偶然现象。只要资本家这个群体还存在,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留情的用各种手段夺走你手中的财富。而且还是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进行着财富转移,这次危机就体现的非常明显。危机也只是他们的一种手段,从这次危机中华尔街那些精英赚的盆满钵盈。这些钱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普通人破产,很多人甚至回到了贫困线以内。我觉得避免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共产主义迈进,要逐步消除资本家这个阶

篇6:监守自盗观后感

监守自盗介绍了20经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并对这些影响的构成原因做了具体分析。作为一个非经融专业的学生,只能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谈谈一些浅显的观点。

影片以冰岛的经济问题开始,冰岛的政府引进了一些重工业工厂,开发其丰富的地热资源,也许这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却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从长远角度看,弊大于利。政府将本国最大的三家银行私有化,五年之内,这三家银行贷款了1200亿美元,但冰岛的经济总和约130亿美元。影片中有被采访者称报纸头条上会说百万富翁重金购买某公司,但不会写上这钱是从本国银行贷款的。当这巨大的经济泡沫破裂时,损失最大的不是银行,而是存款者,当镜头转到群众那里时,他们激动地控诉着银行不负职责的贷款,却让无辜者承担后果。

影片中有人说是美国政府和企业一同策划了这一场经济骗局,相互包庇。由于美国的利率持续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超多的人如果按严格的要求购买房屋的话,根本买不起房,鉴于如此,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想抓住这一个机会,因此透过降低贷款要求向不能买房的人贷款,因此便有超多的人纷纷向这些银行贷款,最终都住上了新房。高盛和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却将这样的贷款评级为AAA,吸引更多的人来贷款,造成超多的资金流出。这只是其中一例,随着更多的债券被评为3A等级,这个经济泡沫也越吹越大。此后,很多金融机构相互购买基金、借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些贷款的人由于还款利率的持续提高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既不能按时还清贷款,也不能抵押住房,所以很多金融机构不能从中再获得盈利,纷纷面临倒闭。而这些金融机构的倒闭意味着它们的金融衍生银行也将因还不起贷款而倒闭,并使下一个银行受到影响,这一环扣一环的次贷危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最终使整个金融界都受到了影响。经融危机最终爆发了。

一个七十年代的债券交易员,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所以他需要在晚上打另外一份工,这样才能养活全家。但是十年后,他已经年薪几百万美元。这是由于他所从事的行业,到了八十年代,开始爆炸性地增长。与此构成比较的是,印度的一对夫妇同样有三个孩子,他们贷款买了一套质量不错的房子,并且房子的价格不高,但是付首付款时却变成了天价,妻子哭着说觉得对不起丈夫,若不是被她说服买了房子,就不会过上如此拮据的生活,更何况要供养三个孩子。虽然是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生活都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只是,一个是受益者,一个是受害者。

不错,造成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最大的受益者。一些经融机构的高管在短短几年间获益超过十亿美金,在公司倒闭前他们却能够保留这笔钱,甚至在经融危机后继续坐收渔利。例如美林公司CEO在至间薪酬就有九千万,在搞跨公司后,公司董事会同意他辞职,并付给了他161亿的离职金。但是在美国某处的“帐篷城”却聚集着很多失业者,因为之前他们工作的工厂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倒闭了,他们没有办法还房贷和车贷,只能搭起一个小帐篷生活。这是让生活在社会食物链最底层的人承担了最主要的职责,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Thepoorestpaythemost”

但让人不解的是,奥巴马任命造就这一经济体系的人为经济复苏委员会的成员,即由导致这场灾难的人和机构来掌权,他们一边说着这一切不会重演,但他们仍投入超多的资金抵制重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动机。

篇7:监守自盗观后感

国家这个话题我不太爱提,因为这个话题是如此的陈旧,以至完全跟不上时代。国家即是财富集团的结合体,不是为了人民,也不是为了民族,为的仅仅是个人集团利益。作为普通百姓,当领导层打出爱国爱民的标语时,首先要明白,那些家伙正搂着你的梦中情人呼呼大睡呢。我个人所追求的不是爱国爱民这种虚无的玩意,作为底层大众,与上层人民一样,关心的是自己阶层的利益,矛盾的是还关心这个世界的变化,而不是国家。在如今这年代,国家这个名词是如此落后,如此令人可笑。

《监守自盗》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那些我们曾敬仰的、崇拜的领导者、经济学家、教授的阴暗一面。为了执政,竞选者可以向上帝发出虚伪的誓言;为了财富,经理人可以吸干底层民众的微薄薪水;为了名望,教授可以作出虚假的论断。哈佛、麻省况且如此,其它为自己一个名衔苦苦挣扎的家伙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这是一个严密的合作团体,缺一不可,经济学家忽悠人、政治家放宽准入条件、最后由商人从中赚得高额利益(而非利润),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家伙玩的游戏的一个尽然后果而已,至于卡尔·马克思说的什么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结果,那纯粹是个笑话。这次的经济危机既没有生产过剩,也没有需求不足,而恰恰相反非金融领域的生产相当正常而人们的需求若没有华尔街的家伙们推波助澜,也是呈平和之态。这一切只不过是利益集团为了自己财富最大化而吸取底层民众血汗的游戏、赌注而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难道能够逃出这个圈子,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是因为他能够享受到普通大众所无法触及的权利。

篇8:《监守自盗》观后感

理财***杜明

看完这部讲述08年金融危机的电影,“震撼”两个字已不足以形容我的感受,那些银行高管怎么可以这样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政府官员怎么可以这样无所作为甚至助纣为劣,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原来也有他黑暗肮脏的一面,普通民众仍然深受着剥削和搜刮,只是这次“地主”换成了金融利益集团。

《监守自盗》是探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纪录片,本片主要是通过采访华尔街金融精英、经济学家、政府要员、金融消费者等和展示客观真实的数据材料,给观众呈现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诸多原因。从影片中可以找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如下:低利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对金钱的无止尽的追求;过度的金融创新;信用评价机构的错误引导;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等,当然造成危机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消费者超前消费、美国政治制度漏洞等。

在这么多原因里,我认为华尔街的所谓“金融精英”对这次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金融企业高管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推出CDO、CDS等金融衍生品,巴菲特把这些创新形象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些金融银行明知一些企业或者个人无法偿还贷款,信用评级为低,还向他们发放贷款,为的不过是证券发行的佣金和费用;一些企业实际信用评级低,但信用评级公司仍给其评为3A,为的也是自己获取好处。他们还伙同经济学家们一起来美化他们的行为,占领舆论阵地。政府似乎也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甚至能把自己人安插到总统核心班子里。他们制造了危机,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却逃脱了责罚,这是对美国这个号称法治、公平社会的莫大讽刺,也对所有受危机影响伤害的人们不公平!

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对危机的反思应该继续。低利率政策对经济是好是坏?如何有效的监管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是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吗?如何约束企业高管的天价薪酬?金融衍生品该不该存在。。我们也看到美国政府吸取了一些教训,如通过了被称为“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

--弗兰克法案》,限制被政府救助的金融高管年薪不得超过50万美元等,但还远远不够。同时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如2007年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以6616万年薪创下国内高管年薪记录,引发一片批评。

篇9:监守自盗 观后感

《监守自盗》观后感

一直很喜欢看电影,但偏向商业大片和文艺片,跟金融业相关的也看过一些,比如《Wall Street》、《Too Big To Fall》,里面用戏剧性的表现让我们了解到金融业的种种,但在看完《Inside Job》后,我觉得没有什么会比像它这样的纪录片更能真实还原一个残酷的、令人深思的金融业现状。

首先撇开影片的内容不说,影片的拍摄手法和整个节奏还有片段的排序拿捏得非常得当,再加上Matt Damon深沉又富有磁性的嗓音,很容易就会让一个外行人愿意去了解,并且能够去理解整个影片所讲述的内容。片子清楚的划分成了5个大的段落,再加上一个提出问题的楔子,完整的勾勒出了一副金融危机的全景图,清楚地表达了自己找出的责任人,而且,尤其巧妙的是他让这些责任人通过无力的否认和辩解,支支吾吾的神态,张皇失措前言不搭后语的尴尬,甚至直接拒绝采访的心虚,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所以看这个片很有一种看侦探片的乐趣,他先提出犯罪现场,再推理找出嫌疑人和动机,最后直面这些嫌疑人辩论,这么一套看完,相信大家对这个案件会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就是这帮人,无耻的掏了我的钱包,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国家毁了企业毁了我自己,就算罪行被发现了,还能继续花着骗来的钱花天酒地过人上人的流氓生活。那么作为一个有选举权的受害者,我们应该怎么办,相信看完的美国人民会有一个抉择。这部影片其实也可以说是金融知识的“扫盲片”,里面用浅显易懂的花来解释了许多很重要的金融术语,而且用图像更有画面感的来介绍整个金融链的运作以及整个危机产生的一个个环节。就那其中经常提及的,也是整个次贷危机产生的很主要的工具之一——信用违约互换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交易对手之间的衍生产品,类似于针对债券违约的保险,也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那些为金钱红了眼,丧失了伦理底线的一行家们以此为工具,诱导客户超出自己支付能力去消费,在明知会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同时,为自己可能产生的损失投保,彻底欺骗顾客,使其倾家荡产的同时又全身而退。这样可耻的操控在影

片中用最直白,最普通的讲述让即便是最外行的人也对他们卑劣的行径了解 的很明白。

看过影片后,我不光会对整个金融危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影片中,还会给我一些启示的点。影片其实在痛斥这些贪婪的坏蛋的同时,这片的矛头更是对准了这个社会的管理者,那些坏蛋再坏,他们的目的其实还是合理的,那就是逐利,任何一个地方也不反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他们的罪在于手段卑鄙,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走了歪路,但大方向还真不能算错。但对于管理者就是另一种性质的错误了,你们是被人民选出来服务大众的,你们的报酬就应该取决于你们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好坏程度,你们就不应该逐利,或者说个人逐利的正途是把服务工作做好跟着社会进步提升酬劳,所以你们的工作目标就应该是为大家省钱,也就是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自己也通过这样那样的手段进去玩一把,这就是性质错误了。整个市场缺乏监管,情况越来越糟,最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小小的推动就触发了整个危机那些下定了决心要推行“金融衍生品不受监管合法化”法律规定、热心推动放宽政策、颁布“利富”的税收政策、刻意逼迫放弃对某些公司追责的官僚;那些把顾客的储蓄存款当作风险投资,狠心推销反投保的有价证券的投资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那些为了获得高额报酬而书写虚假文章的专家学者。都在印证着实用主义的影响,“把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没有监管的整个市场在尔虞我诈中变得越发不可控制。在危机过后的萧条中,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可是指定这些规划、条款的人呢?很讽刺的仍是当初吹鼓要经济自由的那些理论家们。

篇10:监守自盗观后感

2008年起一场兴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地域上从美国迅速扩展到全球,产业领域上,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时至今天,虽然危机已然过去,但其仍然拖累着世界经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展,危机的阴影远未散尽。而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谁造成了这一切?危机的元凶为何?成为了许多人谈论的话题,许多人思考的问题。

而电影《监守自盗》便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角度,可以看出主创人员在极强的责任感下,经过大量的努力才完成了作品,想通过作品向大家展示他们眼中的真相。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精神,他们力图想人们展示真相的同时,希望为人们展示一种追求美好的价值观念。

在阐述这个问题前,我首先想说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验证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例证,一国霸权的区里,最终确系于金融领域的霸权,美国一国的金融问题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动荡,其势可见一斑。同时,经济全球化确已深入发展,若说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萧条动荡了仅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在如今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一场大的经济危机所伤害的确实是整个世界了。

而在这样的现实和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世界上有许多问题不再是限于某一个国度,它已经深入到各国之间,例如很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便具有了全球性的特点。虽然,不可否认,传统的国家间的冲突和合作依然重要,国家利益的角逐、权力的博弈仍然为各国所重视。但现今世界,这一切纷争与合作的目的,不应是也不再是为了少数人的欲望,而更多的事为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为国民提供一种实现发展、实践价值、追求幸福的机会和环境,推而广之,一切都应是为实现人类的普遍发展和普遍幸福。

诚然现实很残酷,一国内部的利益划分和权力争夺、国家与国家之利益与权力的纷争、全球性问题的扩大,这一切让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悲观与消沉。(心得体会 )但是历史是一个曲折中前进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一个循环的死结,是的,循环必然存在,盛衰兴亡也必然存在,但前进发展也定然存在,历史不仅具有延续性,也具有变迁性。

在这种情况下鉴定人文精神,尊崇普遍的人类的自我关怀,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维护、追求和关切就显得弥足珍贵和尤为重要。

现在回到电影中,主创者通过艺术的手段揭示了一些真相,他们揭示了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真相,也揭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真相,其中不仅仅有对于美国国家、社会、民众的关怀和责任,也透出了对于人类的普遍思考。作为艺术的形式,不正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展现着人类应有的智慧。

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金融危机错综复杂的产生原因和形成机制、监管体制的松懈、法律的漏洞、金融结构体系的弊病,但归根结底,社会是人的社会,虽说人不能随心所欲,但是人创造了历史。确实体质、机制一经形成,就会相对古话,具有稳定性,同时成为了影响人的外部制约因素,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牢不可破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的客观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和限制作用,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意识行为的作用有时也难以估量。

在看完电影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场危机是有企业高管、政府高官和某些学者共同造成的一场悲剧和惨剧”,他们是体制的运行者,也是体制的监管者,甚至其中有体制的创立者,而最终的结果是,正如中文片名所言“监守自盗”。

在整个美国的金融体制中,企业高管、政府高官还有给他们充当顾问的一批学者,他们都很容易的成为了受益者,无论金融体系正常运行,还是金融泡沫破裂,而普通的民众只有在泡沫膨胀时,做着致富的梦,但是当泡沫破裂之时,受害的也只能是普通的投资者。

这样我想起我国的国企的状态,不管这些国企是盈利,还是亏损,甚至有时拿着国家的补贴,但他们体制内的人,无论高管,还是员工,都是高工资、高福利,侵吞、蚕食国有资产,只是略有不同的是我们的普通民众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很大的程度上,我们的问题确实出在体制上,但体制还是人定的,其变革也要靠人。

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企业高管与政府高管不断转换着角色,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可能是高盛等的CEO,也有时是美国政府的财政部长、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保尔森、盖特纳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运行着金融体系,也监督着金融体系。我不知道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们的监督会有效吗?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评级机构,它们胶着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而复杂的食物链,能保证不在哪一环上出问题吗?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些学者,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有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我对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一直还是有些想法的,特别是最近是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之际,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又特别多。我一直很向往传说中的西方大学的那种环境,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精神独立,有很纯粹的学术气息。而中国大学经常被诟病的也就是高校行政化官僚化、学术名利化金钱化,但是有不能否认在中国的大学中也有不少向好的因素,也有很多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人存在。但问题是,电影中让我们看到了外国高校的另一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这些曾经听起来那么神圣的大学,但是就是这些大学里的著名经济学家们、经济学教授们,在他们为政府、为金融机构担任经济顾问时,出卖了学术的纯粹性,也出卖了社会,更出卖了自己的良知,他们用虚假的作伪的报告与评论,诱导着民众,为金融高层谋取着暴利,也为自己赚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当看到他们在镜头前的语无伦次、恼羞成怒,是那么的荒唐可笑,那些甚至不敢出境的人,更让人感到悲哀。他们是一流的经济学教授,其中不乏校长、院长,但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只要是人存在之所,我想便无绝对纯粹,中国如此,西方亦如此吧。

篇11:监守自盗电影观后感

影片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评价纪录片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拍摄者的立场。我一直觉得中立是纪录片应持有的态度,而影片中对商界人士如剑出鞘咄咄逼人的提问,却使得影片处在了中、低阶层人民的立场。但或许在这部影片中带有这样的立场也是可以接受的,犀利一点的提问,才能用核心问题直抵问题的核心。于是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眼看问题就要揭开一个谜团时,镜头前的人也将太极打到了极致。

看完全片,感觉监守自盗并非真正描述的金融危机或阐述经济问题,它真正着眼点,是披在金钱外衣下的人性与道德,以及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的抉择。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让全片升华。本次的道德拷问,枪口指向了美国上流阶级——银行家、华尔街宠儿和政府高官们。

然而拿道德的眼光审视经济能有多大意义呢,我不知道。作为学生,我的道德建立在中、低产阶级的立场上,虽然代表着大多数人的东西兴许就是正义,但带着偏颇的道德去质疑他人,总让我不能理直气壮。换成上层阶级的立场,眼前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上、中、下阶层的人们,各自持有自己的立场,他们站在立场之上看待着问题,获得自己的利益,守护自己的利益,这是相当正常的行为。我相信能量和物质守恒,一个人获取利益时必将一定程度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无所谓阶级。银行家、资本家们,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做着同样的事,只是他们获取利益时伤害了更多的人,于是需要被批判。

我承认他们需要被批判,但使用道德这个武器进行判断和批评,并不显得那么正义。换成那几个主张监管的人或者道德水平更高的人来管理,世界就会平安无事吗?“保护最底层者的利益,并不是他们的.偏好”,但其实保护其他阶层的人们,也不是我们的偏好。我们打着“大多数人”的旗号,似乎考虑到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但我们真正担心的只是“大多数人里自己”的利益,依旧自私,并不比上流的经济流氓们更高尚。问题根源在于社会让我们有着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阶级,我们也只是凭此行事。挖掘之后发现根于社会,令人顿感无奈与无力。也许共产主义,才是解决人吃人社会的终极方法了。

明白了需要吃中药慢慢调理治本时,也应该吃点西药治标,表面的症状仍需要解决。首先是监管。纵观美国对于金融的监管法律,监管还是放松监管一直都相争不下,如果前一个法案是放松监管,那么通常会出现危机,导致政府不得不重新监管。而等一切都平复下来,政府又被利益集团游说着放松监管,说市场经济由市场自由解决,政府不能多加干预。每一次金融市场的放松监管,几乎都是自由派经济学家游说政府(或者自己成为政府决策者,如保尔森成为财政部长)。而每一次对于金融市场的松绑,几乎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如果不是全球化金融危机爆发了巨大问题,美国政府也不会重新走上监管的道路——通过加紧对华尔街监管的法案。

其次想谈的是大资本家们的算盘。又提到了这个阶级,我需要指出他们的自私,尽管我并没资格,但谁让你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呢。保尔森先前是高盛的老总,格林斯潘以前做过多家投资银行的董事,这些人或成为了总统顾问,或成为了财长部长,甚至是金融监管者。政府和华尔街的渊源,可以说比一条街还深。在国外,政府总是和大财团利益集团们联系在一起,互相牵制或帮助。正是这样的人进入政府,他们带着大资本家的立场,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做出的决策真正考虑到中下资产阶级,不带偏向性。这里有个我比较关注的地方,为何他们要放弃在公司的高薪,转投政府呢?影片给出的答案是,就任财长后,保尔森之流可以冠冕堂皇地抛售股票,又可推迟纳税,因而商而优则仕何乐不为呢?影片提到了08年美国救市的法案,拿纳税人的钱,居然是去救济保尔森所在的高盛和其他银行,并且在退休之后,他们还可以回到华尔街和银行里去。贪婪是人的本性,但是贪婪过度,就必须受到责罚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监守自盗有感】相关文章:

观监守自盗有感范文06-10

监守自盗 观后感04-15

上一篇:与商家合作意向书下一篇:绪梦等待散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