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担保合同

2024-04-19

房屋担保合同(精选9篇)

篇1:房屋担保合同

房屋抵押担保合同

抵押权人名称(以下称甲方):

抵押人名称(以下称乙方):

为确保与借款合同,合同编号为(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乙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房屋作抵押担保。甲方经审查,同意接受乙方的房屋抵押担保。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乙方自愿将其享有处分权的房屋抵押给甲方,作为偿还主合同之借款的担保,并保证承担法律责任。抵押物详细情况见本合同所附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条 本合同项下抵押房屋共作价人民币(大写)元整,抵押率为百分之,实际抵押额为元整。

第三条抵押担保范围为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罚息、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的各项费用。

第四条抵押期间从抵押登记之日起至主债务履行完毕止。设定抵押物需要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抵押登记,乙方应与甲方或借款人合作。乙方在本合同抵押设定并登记完毕之日,将该抵押物的他项权利证书或抵押登记证明交存于甲方保管。

第五条乙方在抵押期间应妥善保管抵押物,并负责维修、保养,保证抵押物完好无损,并随时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抵押物抵押期间由于乙方的过错造成抵押物价值减少,应由乙方承担责任,乙方应在十天内或甲方规定的期限内向甲方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乙方不能提供价值相当的担保的,甲方可以选择提前处分抵押物以行使抵押权。

第七条抵押物抵押期间,乙方出租抵押物的,须通知甲方;乙方以变卖、抵偿债务、赠与等方式处分抵押物的所有权的,须征得甲方同意。乙方擅自处分抵押物引起甲方的损失,由乙方承担责任。

第八条乙方须向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并以甲方为保险第一受益人。并将保险单交甲方保存。投保期限应长于主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若主合同项下借款延期,乙方须办理延长投保期的手续。抵押期间,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消保险。为防止保险中断,甲方可以代替乙方投保,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保险权益属甲方。抵押期间,抵押物如发生投保范围内的损失,或者因第三人的行为

导致抵押物价值减少,保险赔偿金或损害赔偿金应用于向甲方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第九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甲方有权依法定方式处分抵押房屋:

1.主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已到,借款人未依约归还借款本息或所延期限已到仍不能归还借款本息的;

2.借款人死亡而无继承人履行合同,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的;

处理抵押房屋所得价款,不足以偿还借款本息、违约金和费用的,甲方有权另行向乙方或借款人追索;价款偿还借款本息还有余的,甲方应退还给乙方。

第十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甲方可以视情况提前收回已发放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或行使抵押权。

2.乙方违反第七条约定,擅自处分抵押房屋的,其行为无效。甲方可视情况要求乙方恢复抵押房屋原状,或提前收回主合同项下借款本息,并可要求乙方支付借款总额百分之的违约金。

3.乙方因隐瞒抵押房屋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经设定过抵押权等情况,而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第十二条 本合同项下有关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三条本合同自抵押手续办妥或抵押登记之日生效。

第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借款人各执一份,房管局报抵押存档二份。

抵押权人名称(甲方):抵押人名称(乙方):

电话:电话:

日期:日期:

篇2:房屋担保合同

抵押权人名称(以下称甲方):

身份证号:

抵押人名称(以下称乙方):

身份证号:

为确保与借款合同,合同编号为(以下称主合同)的履行,乙方愿意以其有权处分的房屋作抵押担保。甲方经审查,同意接受乙方的房屋抵押担保。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乙方自愿将其享有处分权的房屋抵押给甲方,作为偿还主合同之借款的担保,并保证承担法律责任。借款人以下房产为上述借款的抵押

房产权证号码:

房屋地址:房屋面积:

房屋所有权人:

抵押物详细情况见本合同所附房屋所有权证。

第二条 甲方同意借款给乙方人民币万元整。(大写)。借款用途:用于。借款利率:按每月计算。借款期限为年月日到年

月日止。

如实际借款数额与实际放款日与借款合同不符,以实际借款数额和日期为准,乙方收到借款后应当出具借条,乙方出具的借据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借款归还:利息由借款人一次性归还,利息人民币万(大写)日期年月日。

本金到期一并归还,甲方归还乙方先前出具的借据,如推迟还款,乙方应当按日支付违约金千分之五。

第三条抵押担保范围为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金、利息、罚息、违约金、以及实现债权的各项费用。借款人应保证该抵押之房产无第三人主张权利。抵押期间,未经过抵押权人书面同意,抵押人不得变卖、赠与或其他方式处分抵押物。以订立合同日期起算,一年为期限,即本合同抵押期限自抵押登记之日起至年月日止,如借款人尚不能偿还清本金以及利息的,该抵押之房产归抵押权人所有。

第四条抵押期间从抵押登记之日起至主债务履行完毕止。设定抵押物需要到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抵押登记,乙方应与甲方或借款人合作。乙方在本合同抵押设定并登记完毕之日,将该抵押物的他项权利证书或抵押登记证明交存于甲方保管。

第五条双方约定,在抵押期间该房产的孳息收入归甲方所有。

第六条抵押物抵押期间由于乙方的过错造成抵押物价值减少,应由乙方承担责任,乙方应在十天内或甲方规定的期限内向甲方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乙方不能提供价值相当的担保的,甲方可以选择提前处分抵押物以行使抵押权。

第七条抵押物抵押期间,乙方出租抵押物的,须通知甲方;乙方以变卖、抵偿债务、赠与等方式处分抵押物的所有权的,须征得甲方书面同意。乙方擅自处分抵押物引起甲方的损失,由乙方承担责任。

第八条以订立合同日期起算,一年为期限,如借款人尚不能偿还清本金以及利息的,该抵押之房产归抵押权人所有。

第九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应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协议未达成前,本合同各条款仍然有效。

第十条 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甲方可以视情况提前收回已发放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或行使抵押权。

2.乙方因隐瞒抵押房屋存在共有、争议、被查封、被扣押或已经设定过抵押权等情况,而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给予赔偿。

第十二条 本合同项下有关的公证、保险、鉴定、登记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三条本合同自抵押手续办妥或抵押登记之日生效。

第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各执一份。

抵押权人名称(甲方):抵押人名称(乙方):

电话:电话:

篇3:房屋担保合同

紧随国家土地改革的步伐,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0]198号) , 根据自愿有偿原则, 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 不改变农村土地的使用用途以及不损害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和配合其所在地地方政府组织和推动农村房屋及用地制度改革, 探索发展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 有效增加农村经济贷款信用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拟探索在赣州如何实现农村房屋抵押担保贷款, 有效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农村融资困难的问题, 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 从而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打下基础, 最终促进赣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现农民増富的目标。

一、赣州农村房屋抵押融资现状的调研

本次调研的进行, 事先没有提前通知, 由访问员直接到村民家中进行访问。访问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190份有效问卷。假设简单随机抽样与精度抽样接近, 置信度区间为92%, 抽样误差为4%~5%, 其中, 涉及当前农村房屋抵押中存在的问题是:“是否希望农村房屋抵押合法化”, “农村房屋是否具有抵押价值”及“农村房屋抵押权实现风险”三个选项。

(一) 是否希望农村房屋抵押合法化

抵押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很大程度取决于抵押物是否合法。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农民对于所分配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所有权均属于农民集体组织, 而农民享用的只是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使用权, 因而其并不具有处分的权利。根据我国《担保法》的相关规定, 由于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所有权均属于农民集体组织, 因此对于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 农民同样不享有抵押权。同样, 我国《物权法》也作出了类似规定, 即以房屋设定抵押, 应当在该房屋占地面积内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由于农民只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房屋虽然附着于农村宅基地之上, 但抵押房屋若不能一同转移宅基地使用权, 使得农村房屋抵押权在客观上根本无法实现。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显示, 对于农民是否愿意将自己的农村房屋进行抵押的态度方面以及在农民是否希望房屋抵押合法化方面, 168户农民回答愿意将房屋用于抵押, 占调查问卷总量的88%;10户农民回答不愿意, 占调查问卷总量的5.3%;回答无所谓的农户有12户, 占调查问卷总量的6.3%。

(二) 农村房屋抵押价值的界定

农村房屋能否顺利抵押而获得贷款, 农村房屋的价值界定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次调研结果显示, 有151户农民认为在家庭所有财产中, 农村房屋是具有最高价值的财产, 占调查问卷比例的79.5%, 有39户农民认为承包土地高于农村房屋价值是家庭最高价值的财产, 占调查问卷比例的20%。由此可见, 大多农民认为房屋比承包土地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抵押价值。

调研结果显示, 实践中金融机构一般不接受农村房屋作为抵押物, 原因除了农村房屋的合法性尚未得到法律认可以外, 还涉及到其他的问题未能得到明确, 例如:农村房屋抵押涉及的产权归属及房屋实现抵押权后的流动性问题, 以及农村房屋的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尚未确立, 导致其市场价值也很难确定。

(三) 实现农村房屋抵押权带来的风险承担问题

农村房屋抵押能否合法化的问题关键是如何面对农村房屋抵押权实现后可能引发的农民丧失居住房屋的风险。调研结果显示, 涉及“实现抵押权以及处置房屋的风险”这一选项时, 有占调查问卷60%共114户农民回答如果无法清偿债务, 愿意以房屋抵债, 有占调查问卷28%的共计53户农民不愿意以房屋抵债, 原因是因为如果房屋和土地失去后, 农民将流落街头, 无处安身。另外, 还有占调查问卷12%的共计23户农民希望在实现抵押权时如果有别的更好的处理方式, 则不要通过处置房屋和土地来实现抵押权。调查结果说明, 为了清偿债务, 超过一半的农民愿意接受处置房屋实现抵押权。同时, 也有部分农民担忧处置房屋实现抵押权后面临无房可住的风险。因此, 如何解决农村房屋实现抵押权后农民失去房屋, 无房居住的安置问题是农村房屋抵押合法化的关键。

二、农村房屋抵押担保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一) 农村房屋抵押的合法化问题

农民以农村房屋贷款难度大, 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村房屋抵押担保合法化的问题没有解决。正如前文所述, 根据我国目前《土地管理法》、《担保法》、《物权法》关于抵押合法化的问题, 法律都是做出的禁止性规定, 一方面是基于历史的原因, 另一方面则是主要在于如果允许农民对自己的农村房屋设定抵押权, 一旦农民无法清偿债务, 抵押权的实现将导致农民失去居所, 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由此可知, 法律的“紧箍咒”是导致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无法开展农村房屋抵押贷款业务的主要原因。

(二) 农村房屋抵押的合法登记问题

根据法律规定, 设定房屋抵押权, 在签订抵押合同之后, 还需要进行登记抵押。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87条规定:“申请农村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 受让人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房屋登记机关应当不予办理。”从该规定可知, 农村房屋所有权进行转移登记的, 只能在同村村民之间进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很明显不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所以房屋管理部门依据《房屋登记办法》规定, 是无法给予抵押登记的。根据物权法的规定, 房屋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由于金融机构不具备法律规定资质无法进行抵押登记, 使得欲办理抵押的农民无法完成登记, 抵押行为自然无效。

(三) 农村房屋抵押的变现问题

农村房屋抵押后, 一旦借贷人到期无法清偿债务, 抵押权人就可实现抵押权, 但在农村房屋折现清偿债务的过程中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评估农村房屋的价值?二是根据现行法律, 如何实现农村房屋抵押权?农村房屋的价值评估是是实现抵押权的前提。但其价值的评估由于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 房屋由于因坐落的具体位置、建房材料的使用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房屋的成本质量差异很大, 从而影响农村房屋价值的准确评估。

三、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完善赣州农村房屋抵押机制的建议

(一) 制定农村房屋价值评估的配套措施

建立农村房屋价值评估配套措施, 主要包括房屋确权、房屋产权登记、房屋价值评估。房屋产权登记机关应先到各个农户家中进行逐户调查, 统一绘制房屋平面图、准确标识四周边界、测量房屋面积、收集产权来源资料等种种前期的准备工作。在房屋产权明晰之后, 登记机关做好房屋产权的原始登记、抵押登记、变更登记等工作, 给农民发放产权证书, 并且设置科学、简化的审批程序。对于农村房屋设定抵押的, 由评估机构根据农民和金融机构的委托, 对该拟抵押的农村房屋进行价值评估, 并出具书面的评估证明。

(二) 通过法律将农村房屋流转制度化

国家应当制定专门法律, 将农村房屋流转制度化, 成立农村房屋流转交易中心, 使得农村房屋与城市房屋交易一样, 能够进入房产市场流转交易, 并且应当及时收集和发布各类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信息, 建立针对农村房屋产权的交易程序, 同时建立起金融机构拍卖农村房屋的机制。在法律上应尽量扩大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房屋出让和受让主体范围, 通过市场来调整农村房屋流转, 从而达到解决农村房屋抵押变现难问题。

(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应对金融风险

如前所述, 在现有政策下, 农村房屋抵押权的实现存在较大障碍, 就是如何应对金融风险, 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应对金融风险是有重要意义的。

1. 完善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征信管理体系, 对于信用度高的农民采取如提高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下浮等激励措施促使其积极还贷, 提升农民的守信意识;

2. 加强对农村贷款的监管, 杜绝不良贷款的发生。

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要进行严格审查, 执行完备的抵押手续, 准确界定农房价值, 明确贷款用途, 确保农户具备偿债能力, 合适的抵押率, 保证贷款用于优质项目。

3. 设立“农民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预防金”, 对仅有一处住宅、单笔金额较小 (如5万元以下) 的农民住房抵押贷款, 由当地政府从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设立风险预防金, 为贷款银行提供担保保证金;

4. 建立贷款联保制度。

对于单笔贷款数额较大 (如5万元以上) 的农民, 可以要求其提供拥有住宅的第三人提供担保, 且该担保人与贷款的农民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如果抵押人到期无法履行清偿债务的义务, 担保人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保证债务的清偿。抵押人、担保人需签订书面承诺:一旦抵押人的抵押房屋因为实现抵押权被依法处置, 抵押人保证其另有居所或担保人自愿提供居所, 从而提高抵押人的风险意识以及担保人的责任意识, 主动、有效避免金融风险。

四、结语

笔者认为农村是个巨大的市场, 激发这个市场的潜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激活农村资本市场, 建立农村房屋抵押融资制度对盘活农村经济是重要之举, 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 也极有可能破坏农村经济的稳定。因此, 建立农村房屋设定抵押融资的制度, 应在借鉴试点地区经验的前提下, 稳步推进, 分步进行。前期可以在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周边或者农村相对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农村住房, 以及从事商业经营的农村店面、乡村企业用房、厂房等用于抵押, 贷款的用途也主要是用于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生产、经营, 高效生态农业经济等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或农村企业为主, 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配套措施, 逐步建立起农村房屋抵押制度。

参考文献

[1]符启林, 罗晋京.试论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民利益保护[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 2009-10-11.

篇4:房屋担保合同

关键词: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

一、基本问题

(一)概念

委托是一方授权另一方以自己的名义,并在其授权范围内办理一定事务的行为。委托行为一般涉及行为人处分民事权利等内容,行为人办理公证可以增强行为的证据效力和公信力,更容易为受文单位所接受并采信,从而顺利达到实施委托行为的目的。因此,《公证法》第十一条明确列出委托为公证机构业务范围。

在“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中,委托人不是以出售其房产为目的,而是因借贷需要办理出售房屋委托公证。债权人为保证自身债权实现,要求债务人提供自己或第三人所有的不动产为其借款提供担保,但因程序、费用等原因不愿意按照规定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或虽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因债务人不配合等原因导致债权实现困难,如解除抵押登记需要抵押人、抵押权人到场签字确认,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很可能发生债务人不予配合等情形,给债权人实现债权带来困难,耗费债权人更多时间、精力和费用。因此,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办理以债权人或其指定第三人为受托人的委托出售房屋公证,在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公证委托处置债务人或第三人所有的房屋,以房屋价款优先受偿。

(二)法律特征

1.单方性

“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即公证机构根据委托人申请,依法证明委托人授权他人以自己名义出售房屋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活动。上述委托是单方民事法律行為,仅依委托人委托即可使代理关系成立,不要求受托人有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也不涉及有偿、无偿问题,在使用上侧重于代理关系对第三人产生的效力。

2.无因性

“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行为效力与作为其基础的借贷等行为效力无关,即委托行为与基础借贷关系独立存在,前者产生于后者,却并不因后者影响而发生改变。

无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作为基础的借贷行为不成立,不影响委托出售房屋行为效力;②作为基础的借贷行为无效,不影响委托出售房屋行为效力,如《合同法》第210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借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实践中,债权人虽暂未付款给债务人,但办理公证后,委托出售房屋行为即生效,委托书即会被相关受文单位所接受;③作为基础的借贷行为不合法,也不影响委托出售房屋行为效力。

二、风险分析

(一)委托人存在的风险

1.面临“格式委托书”的不利局面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受托人基于委托人的委托授权,将委托人房屋出售,由委托人承担行为后果。公证实践中,由于委托人急需借钱处于弱势,使得委托书内容通常都是由债权人自行拟定。债权人由于考虑自身利益,方便其进行各种相关手续办理,往往不管是否确实有需要,就将委托事项全盘罗列,不需要委托的、不能委托的事项全部包括进来。而大多数委托人是百忙之中抽空与债权人来到公证处,大致浏览一遍债权人提供的委托书,然后直接签名。因此,办理公证后,一旦发生纠纷,债务人往往面临不利局面。

2.房屋被提前卖掉或卖价不合理

委托系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建立在委托人对受托人信任基础之上,具有人身性,但在“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中,受托人只是债权人或债权人信任的人,这一信任关系并不存在。如发生还款纠纷,受托人不可能维护委托人利益、执行委托人意志;还可能会发生在债务人未违反借款合同或履行完还款义务时,受托人仍将房屋出售并携款潜逃等情形;也可能会发生在债务人未履行还款义务时,受托人与他人恶意串通,将房屋低价售出,并要求债务人继续偿还。

3.面临追责难情形

在公证实践中,委托人会将作为中介机构的担保公司的一些业务员列为受托人,但当这些业务员被列为受托人之后,意味着他们都可以独立地代表委托人进行委托事项的办理,而当他们以个人身份进行越权代理、无权代理等非法行为时,其法律责任并非由作为中介机构的担保公司承担,而是由该业务员个人承担,但业务员流动性很大,一旦某业务员违法,甚至潜逃,委托人损失将面临追责难晴形。

(二)受托人存在的风险

1.委托人撤销委托

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九条规定,当委托人撤销委托,受托人将丧失代理权。在公证实践中,债权人有时会要求委托人在委托书中写入“上述委托书不得撤消”等内容,希望以此来约束委托人,从而保护自己利益。但委托书是委托人授予受托人委托代理权的单方法律行为,“委托书不得撤消”等内容本身不合理,也与我国现行法律相抵触。

当委托书已经做出,并办理完公证手续,委托人以受胁迫、显示公平、重大误解等理由提出要求撤销时,或者在其他经常居住地、行为地办理新的公证,以公证来否定前一份“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将极易引发混乱和争议,也不利于债权人利益保护。

2.委托人多次委托

在房屋变更以过户登记为准的情况下,即使办理委托公证,房屋产权仍属委托人。委托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次办理“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债权人面临“钱房两空”风险。

(三)公证处存在的风险

1.为实际并不存在的“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办理公证

在公证实务中,一些当事人之间通过虚构借贷关系,捏造借贷事实,编造虚假用途,签订虚假合同等方式恶意串通,并来公证处办理上述委托公证,从而达到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获取非法利益,或转移财产,逃避对第三人的债务目的。

2.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办理公证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情形主要有:一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完整,如委托人在办理上述公证时,只是在到期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才同意受托人出售房屋,但实际操作中,受托人为了让公证书更容易被房管局等受文单位所接受、使用,不会在委托书中附加条件;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自由,债权人在借钱给债务人时,债务人处于弱势地位,债权人往往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来办理公证。

nlc202309010451

3.为不合法的“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办理公证

(1)债权人明知债务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则属于违法借贷,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仍有债权人借出款项,并要求债务人提供房屋抵押并来办理公证。

(2)根据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在办理公证过程中,债权人往往违反此规定,而公证人员常常无法查明。

(3)根据《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可以是书面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定金合同,也包括当事人之间具有担保性质的信函、传真等,也可以是主合同中担保条款。其内容应当明确担保的债务金额、期限等,而担保性委托书及公证卷宗中看不到担保意思表示,此委托书显然不符合担保合同形式要求。

(四)國家法律面临的风险

1.法律被规避

(1)《担保法》规定,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的,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6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及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后,可予以执行。”

在“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中,发生纠纷时,债权人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出卖委托人房屋用于抵债,委托人实际上完全丧失诉讼权利,避开必须走法院裁决这一法律路径,避开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可以选择迅捷的自我救济方式,甚至在房屋为债务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时,也能得到变现。

(2)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房屋产权取得满5年的免征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契税,经济适用房在未达到规定年限前不得上市交易,当债务人以此类房屋来办理公证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达到逃避国家税费、强制性规定的目的。

2.不利于民事法律关系稳定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6个月。

实践中,债权人要求委托人在委托书中注明期限为上述事项办完为止,期限非常宽裕。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不需要及时行使诉权,在房屋价值远大于债务人所借款项时,更是如此,不利于民事法律关系稳定。

综上,“担保式委托出售房屋”公证风险相当大,仅靠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这一环节来降低风险,是行不通的。因此,对于此类公证,公证员应当为委托人、受托人分析厉害关系,告知不予办理。同时,建议房产部门、税收部门等其他部门也要采取适当措施,共同约束这种行为,以更有效地维护国家法律、社会正常秩序。

篇5:房屋担保合同

抵押人:

鉴于甲方与乙方签订了《借款合同》,为保证甲方债权的实现,乙方同意以自己的房产为甲方提供担保。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以兹共同遵守。

一、抵押财产:

抵押人在此同意将其位于【填入地址】的房屋抵押予抵押权人,用以担保《借款合同》项下债权本金为人民币的贷款及其他欠款。

二、担保期限:

抵押权的存续期间与主债权诉讼时效一致,即从抵押权生效之日起到被担保的主债权诉讼时效届满之日止。

三、抵押权的实现条件

抵押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有权实现抵押权,并就抵押物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乙方未能按时履行债务或者延长的期限届满后仍不能履行;

乙方被依法宣告解散或破产的;

乙方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甲方请求乙方恢复原状或提供担保遭到拒绝,或抵押物被司法机关等有权机关采取查封等强制措施而乙方未根据甲方的要求落实债务偿还保障措施的;

其他情况。

四、抵押权实现的方式

1、当出现第三条约定的情形之一时,甲方可经下列方式实现抵押权:

1)甲方和乙方达成协议直接以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抵押物;

2)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处理抵押物。

2、甲方实现抵押权时,应通过专门的评估机构参照抵押权设立时的约定价格,对抵押物价值进行评估。

五、抵押权的消灭

1、抵押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抵押权消灭:

1)抵押权因所担保的主债权清偿、提存、抵消、免除、混同等原因全部消灭时,抵押权随之消灭;

2)抵押物因不可抗力发生毁损、灭失等情况且无代位物存在的,抵押权消灭;

3)抵押权实现;

4)抵押权存续期间届满没有行使抵押权。

2、抵押双方当事人应在抵押权消灭之日起_______日内到房地产登记机构进行注销登记。

六、抵押的范围:

1.主债务,包括但不限于本金、利息、违约金等。

2.甲方为实现债权而产生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咨询费、差旅费等。

七、担保方式

1.乙方以其位于的房产作为担保,在本合同签订后三日内,乙方应配合甲方前往房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2.乙方同意在不能按时还款,按照第四条抵押实现的方式向甲方履行上述担保义务。

八、特别约定事项

1.担保期间,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转让本合同项下权利、义务。

2.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应按照第九条的规定及时书面通知甲方:

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章程等工商登记事项或经营机制发生变化;

乙方出现严重困难和财务状况发生恶化;

在本合同项下的担保责任未履行完毕之前,乙方向第三方提供超出其自身担保能力的担保或以任何有可能危及其担保能力的方式处置资产或承担债务;

其他可能影响乙方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情况。

九、通知与送达

1.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任何根据本合同发出的通知以及诉讼文书,均应以亲自送达、快递、邮寄或传真的方式送达至对方载明的地址和传真号码。

2.若本合同任何一方变更地址或传真号码,该方应及时通知本合同另一方。如抵押权人发往抵押人地址的通知或法院发往该地址的诉讼文书被退回,则抵押权人或法院可以将有关通知或诉讼文书向地产的地址送达。

3.抵押权人以亲自送达或快递的方式发出的通知在递交时视为送达,以邮寄方式发出的通知在投邮后七日视为送达,以传真方式发出的通知在发出时视为送达。抵押人发给抵押权人的通知于抵押权人实际收到时视为送达。

十、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约,除赔偿守约方实际损失外,还应按照借款金额的%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十一、争议解决

本合同在履行中若发生争议事项,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附则

1.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本合同如需变更或解除,应由合同各方共同达成书面协议。

3.本合同一式份,甲、乙双方各执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篇6:房屋抵押担保合同(简易版)

甲方(贷款人):

身份证号:

乙方(借款人):

身份证号:

甲方双方就下列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此合同。

一、借款金额和还款时间:

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小写)___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开始,乙方在合同期内每月先偿还甲方贷款_______元,两月共偿还甲方贷款______元。剩余_______元于合同期满时全部还清。

二、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

三、还款方式

乙方应按照本协议规定时间主动偿还对甲方的欠款,乙方到期

还清所有本协议规定的款项后,甲方收到还款后将借据及抵押

物有关的一切原始单据交给乙方。

四、权利义务

1、借款方自愿用位于_

做抵押,到期不能归还贷款方的贷款,贷款方有权处理抵押品。借款方到期如数归还贷款的,抵押权消灭。

2、借款方必须保证拥有抵押物无任何债权、债务纠纷及对抵

押物的独立产权。

3、借款方必须按合同规定期限归还本息。

五、强制执行条款与还款时间

1、甲、乙双方共同确认:经慎重考虑,双方同意本协议签订

后,并赋予本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

2、此笔借款的到期时间为_______年___月___日,从_______

年___月___日止,如到期后乙方无力偿还,乙方自愿将抵押物过户给甲方,并承担一切过户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借款方如

果不按期还款,逾期部分加收利率0.5%

3、如到期后乙方想延长借款时间,甲、乙双方再续写新的借

款合同。如到期乙方不提前通知甲方延长借款时间,不续写新的借款合同,甲方将按第2条执行。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_____份,双方各持_____份。每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篇7:房屋租赁合同担保书

博士后与山东大学签订了《山东省博士后公寓房屋租赁合同》XX第号。我认真阅读了合同,愿意做合同担保人,如不履行合同义务,我承担担保责任。

担保人: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担保人联系电话:

篇8:房屋担保合同

我单位向抵押权人了解情况以后,发现抵押权人是因为在抵押权行使时,有的人民法院认为:房屋他项权证上“债权数额”一栏只记载主债权的数额,因此对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范围只限于主债权,而对利息、违约金、赔偿金等则得不到优先受偿。登记机构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为好?

金绍达:房屋他项权证上“债权数额”一栏的记载内容和抵押权担保的范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债权数额”是房屋权属证书所记载的一项内容。住建部建办住房(2008)36号文所发的《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填写说明》对“债权数额”一栏的规定是:一般抵押权填写登记簿记载的“被担保的主债权的数额”,最高额抵押权填写登记簿记载的“最高债权额”;住建部建住房(2008)84号文印发的《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所附的《房屋登记簿记载内容说明》规定: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中“被担保主债权的数额”一栏应填写“记载被担保的主债权的金额”。所以,登记机构在房屋他项权证“债权数额”一栏填写主债权的数额是依照住建部的相关规定进行的,并无不当之处。

而担保的范围是按照《物权法》第173条的规定,即“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也就是说,除了抵押当事人自行约定担保范围以外,担保的范围应当按照法定,即《物权法》第173条所规定的范围。

因而,登记机构可以向抵押当事人说明上述情况。

如果在原来办理抵押权登记时,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担保范围只限于主债权,而现在要求改变担保的范围,登记机构可以受理。这并不是再次抵押,而是抵押权的变更登记。但是,如果申请变更登记时已存在其他抵押权人,就应按《物权法》第,194条第1款的规定,事先经过其他抵押权人的书面同意。否则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篇9: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分析

主体不合格,即担保合同的主体不符合法律、法规之规定,其订立之担保合同从成立之时起便失去法律效力。根据《担保法》及其《解释》,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订立担保合同的当事人,除了要具有独立的财产和代偿能力两个条件外,还要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按照《合同法》第9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第11、12、13条之规定:18周岁以上的人是成年人,且智力正常则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为实施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担保合同是无效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态等相适应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有效,否则其订立的合同,由其法定代理人予以追认才有效,不予追认则不生法律效力。

2.法律禁止担保的机构和单位订立的担保合同无效。根据《担保法》及其《解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订立担保合同的机构和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国家机关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国家机关是行使其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行政单位,其财产是由国家财政拔付,为保障其履行职责的需要而设,属于国家财产范畴。若允许其随意为他人之债务提供担保,则极有可能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危害国家利益。为此,《解释》第3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可见,除国务院特许之外,国家机关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为他人之债务提供担保。

(2)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这类担保人主要是指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它们主要从事公益事业,同国家机关在性质上极为相近。为此,《担保法》第9条及其《解释》第3条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3)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及职能部门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第10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解释》第17条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未经法人书面授权提供保证的,保证合同无效。”

(4)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可见,中央银行是属于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机关,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其全部资金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为他人之债务提供担保。至于中央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是以经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法》规定,商业银行不是国家机关,而是企业法人,它具有《民法通则》赋予一般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因而它可以对外提供担保。

(5)董事、经理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解释》第4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60条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董事、经理对公司财产的经营权和处理权的取得是由股东会赋予的,负有不得将公司财产当做个人财产擅自处理的义务,即不得以公司财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公司法》第124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违反本法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责令取消担保,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将违法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归公司所有,情节严重的,由公司给予处分。”

二、客体违法而致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的设定是为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而债权的实现又有赖于担保合同的有效,担保合同有效的主要要件之一是客体合法。《解释》第5条规定:“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为此,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土地所有权。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禁止流通,当然也禁止以土地所有权设定担保。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是荒山、荒坡、荒沟、滩涂等“四荒”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担保,乡镇企业以厂房设定担保,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以同时设定担保,但乡镇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能单独设定担保。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禁止设定担保,但以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可以为自身债务设定担保。

4.权属争议不明的财产,在未解决其争议之前,不得以此财产设定担保。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在解除查封、扣押、监管之前由于其权利人已失去了对该财产的处分权,因而不能以该财产设定担保。

6.禁止转让的票据,不得设定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3条规定:“依据票据法第27条的规定,出票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以此票据进行贴现、质押的,通过贴现、质押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票据法》第34条规定:“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人不承担保证责任。”《解释》第101条规定:“以票据、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人再转让或者质押的无效。”

7.公司法禁止转让的股权不得设定担保。《公司法》第147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第153条规定,国有股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转让。

8.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不得设定担保。人身权是基于智力成果创造人的特定身份依法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标明发明人及设计人权等。人身权与智力成果创造人人身不可分离,因而人身权具有专属性,无经济价值可言。

三、设定担保的手段违法而致担保合同无效

设定担保的手段(或措施、方式)必须合法,才使担保合同有效。根据现有法律之规定,设定担保的手段违法主要表现之一在于债权人或债务人(以第三人为担保人)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恶意串通、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等方式而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设定担保合同,该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第三条规定,“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设定担保的手段违法主要表现之二在于对担保未履行法定的手续而致使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对以特定物进行担保的形式要件进行了规定,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履行向法定部门登记的手续或实际交付担保物,担保合同自登记或交付担保物之日起生效,否则,担保合同无效。

四、因果性关系而致担保合同无效

由于某种因果关系或主、客观事实等特殊情况的发生而致担保合同无效。依照《担保法》及其《解释》以及司法实践,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主合同无效而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第5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第52条规定,“抵押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抵押权也消灭。”第74条规定,“质权与其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债权消灭的,质权也消灭。”第88条规定,“留置权因下列原因消灭:(一)债权消灭的……”担保合同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具有从属性。主合同无效,主债权不发生,则担保因失去了对象而无效。这又分为两种情形:其一,主合同无效即担保合同所依据的合同本身无效,其担保合同即当然地失去法律效力。其二,担保合同所依赖的主合同终止,该担保合同无效。既然主合同终止而不复存在,其所包含的担保当然地也就终止而不存在具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

2.主担保合同无效,再担保合同则无效。所谓再担保,就是再担保人的担保行为并非直接为主债务作担保,而是对担保债务而作的间接性担保。它以主担保即担保债务的存在为前提,它不能独立存在,是一种补充性担保。主担保如果无效,再担保就当然地无效。

3.主合同债务转让而致担保合同无效。在担保合同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债务人的担保人的书面同意。在未经担保人同意或追认而转让的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只与新的债务人发生关系,与原债务人的担保人没有任何关系,原担保合同即丧失法律效力。当然这是仅完全性债务转让而言的。如果仅部分债务转让,担保合同仍然是有效的。

4.主合同变更而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解释》第6条第5款规定,主合同变更,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6条第2款规定:“贷款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9条规定:“在保证期限内,保证人的保证范围,可因主债务的减少而减少。新增加的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担保的,保证人不承担担保责任。”由此可见,债权人与债务人擅自变更合同,未征得担保人同意的,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5.超过法定或约定的担保期限而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的当事人往往依照法律规定或双方的约定来承担担保的责任期限,在该期限内不主张权利的则担保人不再承担责任,担保合同亦丧失法律效力。《担保法》第25、26条规定:债权人与保证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人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债权人在该六个月内主张了权利,如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等,保证人则应在主张权利之次日起六个月内仍应履行债务或承担保证责任;而如果债权人向被保证人主张权利而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亦同样无条件地免除保证责任。《解释》第28条至37条对保证期间亦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解释。

6.债权人抛弃债权而致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在担保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绝被担保人履行债务的,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也被债权人放弃了。事后债权人无权就债务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合同也就无效。当然,担保人同意继续承担担保责任的除外。此外,对同一债权设定了多个担保的,如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担保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7.因免责事由的出现而致担保合同无效。根据《担保法》及其《解释》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免责事由主要有三:一是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因债权人的过错造成的债务不能履行,债务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亦当然地免除责任;三是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某种免责条件出现时,债务人及其担保人亦不承担责任。

五、结 语

上一篇:读库读后感下一篇:元旦国旗下讲话新年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