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稿10-1

2024-05-19

红领巾广播稿10-1(精选3篇)

篇1:红领巾广播稿10-1

红领巾广播站的广播稿

甲: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乙:我们带着对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学期的向往,又走到了一起。

丙: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同学们都心情激动,豪情满怀。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红领巾广播在龙年又和大家见面了。

甲:本次播音由我们六(1)班主持。我是播音员。

乙:我是播音员。

丙:我是播音员。本期红领巾广播的主题《展望新学期》和《艺术天地》两个栏目。

甲: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你是否为新学期作好了准备?

乙:先说说你在新的学期有什么好的计划,让我们大家也学习一下吧。

丙: 乙:聂耳,原名聂守信,生于云南玉溪。他自幼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18岁时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团,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左翼文艺工作。他先后创作了41部作品,集中反映了工农群众在阶级压迫下的苦难和斗争。

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而创作。

甲: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乙: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之际,作为国歌

红领巾教师节广播稿

播放开播曲:《【男】一季季的花开花谢 【女】一年年的光阴荏苒 【合】难以磨灭的情怀 见证了我成长的点滴 【男】回想聆听教诲的乐趣 此时此刻的我 【女】只想点燃一盏心灯 照亮您风雨兼程的路途

【男】耕耘和收获的满足

【女】驱除了您疲惫的身躯

【男】桃季满园的欣慰

【女】美丽了讲台上的分分秒秒

【合】还有那神圣的职业道德 让忙碌的您 辛勤耕耘那三尺讲台

【男】辛酸苦辣您咽下

【女】艰难险阻脚下踩

【合】待到春色满园时 您在丛中笑

[合]红领巾广播站“园丁颂――庆祝

篇2:瞩目“1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缩写CAFTA, 是中国与东盟10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 即“10+1”。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主席由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担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 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 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 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发展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然备受瞩目。

2000年11月,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 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2001年11月, 朱镕基总理出席了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双方一致同意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并授权各国经济部长和高官尽快开始谈判。2002年11月4日, 中国和东盟10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宣布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从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004年1月1日, 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11月, 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 于2005年7月20日起正式实施。2007年1月, 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开始了双方对服务贸易的开发。2009年8月, 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 这标志着双方成功完成了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

该贸易区发展进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2 0 02年至2010年) , 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 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 , 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 即东盟越、老、柬、缅4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 与此同时, 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 (2016年之后) , 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原因

专家们认为, 自贸区之所以得以建立起来, 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

首先,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中国与东盟是近邻, 双方都有合作共赢的愿望。长期以来, 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正如东盟秘书长素林所说, 东盟和中国的合作之所以如此紧密, 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是近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 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 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 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陈企业指出, 中国主动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 表明中国愿意与邻国一起成长, 分享本国30年来经济发展成果。

其次, 中国和东盟经济互补性强, 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巨大, 双边合作共赢的前景广阔。正如马来西亚中国经贸总商会会长杨天培所说, 东盟国家要向中国出口石化、橡胶、棕榈油等产品, 同时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机械、电子等产品, 自贸区建成后, 随着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逐步实现便利化, 双方的贸易成本将大幅降低。陈企业也指出, 自贸区的建成使中国和东盟双方人民都能有更多的产品选择, 享受更便宜的价格。

第三, 双方在历史上有着成功的合作, 正是这些合作奠定了自贸区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点。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实力有限, 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 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10多年前, 中国与东盟休戚与共, 并肩奋斗, 成功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和东盟均有建立自贸区的强烈愿望。

中国—东盟贸易现状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ASEAN) 的简称, 10个成员国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其中, 前6个国家加入东盟的时间比较早, 是东盟的老成员, 经济相对发达, 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双边贸易持续攀升。目前, 我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 东盟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自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02年至2007年, 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04年, 双边贸易额达1059亿美元, 提前1年实现双方领导人提出的1000亿美元目标。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6亿美元, 提前3年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 东盟也在当年超过香港, 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 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双边贸易仍然增长了13.9%, 足可见中国与东盟贸易潜力的巨大。

二、在中国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8年,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在中国总贸易额所占的比重维持在9%左右, 表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速与中国总体贸易增速相差不多。同时, 相比于欧盟与美国,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日本的差距较小。

三、东盟是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且不断增加。到2004年底, 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差高达201亿美元, 为目前最高点, 之后不断降低, 2008年逆差仅为28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意义机遇垂青有备者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对中国与东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发展

毫无疑问, 自由贸易区的最大作用就是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中国与东盟双方90%以上的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双方也将实质性地开放彼此的服务贸易市场, 这将极大地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加之中国与东盟之间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 但更多地表现为互补性, 东盟在水果等农产品和石油等能源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在纺织、机电产品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方的产品以零关税进入彼此的市场, 加上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 对消费者来讲自然是更多选择、更大福利。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强调,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使双方人民得益”。他说, 中国13亿人平时吃的用的许多产品, 比如一些新鲜水果, 都来自东盟, 今后这些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与此同时, 中国的一些优势产品, 比如一些轻纺、电子产品, 也将以零关税出口至东盟国家。

二、有利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我国贸易一直面临出口市场较单一的问题, 200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仅占中国总出口额的8%, 而对欧盟出口占20.5%, 对美国出口占17.7%。金融危机爆发后, 欧美市场需求减少, 导致我国出口迅速下降正说明了这一点。东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区域内贸易的同时, 也减少了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推进了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增加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秘书长许宁宁说, 由于东盟已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签订自贸区协定, 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生产的产品还可享受东盟与这些国家的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 从而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7月1日, 我国政府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东盟许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 特别是越南、老挝等国和中国进行边境贸易时, 在一些地方人民币甚至成为民众最乐于接受的货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发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功能, 从而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传递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正面信号

金融危机的爆发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如今虽然出现好转迹象, 但经济复苏的前景仍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和东盟全面建成的自由贸易区, 在提升本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 向世界发出了非常正面的信号, 即金融危机并没有阻碍中国和东盟在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进程中的步伐。

正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所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投资协议》的签署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各国携手应对危机、继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是中国与东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 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也将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们指出, 自贸区的建成还将对区域经济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根据有关协议, 中国和东盟国家今后如遇有贸易争端, 即使彼此取消自贸区优惠待遇, 但仍可回归世贸组织优惠待遇, 这将对贸易摩擦起到缓冲作用。

机遇垂青有备者

中国东盟问题专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指出, 全面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已经开始, 但还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还要逐步加大开放力度, 特别在服务和投资领域;二是要减少非关税壁垒。要克服这些障碍, 需要做很多工作。

对于如何进一步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陈企业认为, 各国政府首先要充分配合、遵守并兑现自由贸易有关协议的各种规定, 这是先决条件;其次是推动以国家贸易为主轴的政策, 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 改善经济大环境。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诸鑫强说, 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离不开金融支持。东盟一些国家经济尚不够发达, 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与区域经贸合作以及经济实体对于金融服务的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销售造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要增强自身各方面的实力, 特别是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利用广西边缘优势不断完善与扩大出海出边出省通道, 提高产品质量。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双方应该逐步放宽金融准入限制, 降低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的政策门槛, 改善区域内金融机构和服务, 逐步实现区内资本自由流动。泰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尼篷博士在谈到贸易便利化的好处和代价时说, 透明度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还存在。比如企业到不同的国家做生意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因为他们对各个国家贸易的规则和过程都不是很清楚。此外, 还有贿赂、腐败的行为, 特别是在海关的通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经许可的收费, 这些都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张蕴岭说,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只是一个开端, 今后还必须下更大的工夫来落实。既不能放着自贸区的好条件不用, 也不要以为有了自贸区, 企业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市场。需要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定位。

受零关税影响, 自贸区建成将对我国部分农产品销售造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要增强自身各方面的实力, 特别是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利用广西边缘优势不断完善与扩大出海出边出省通道, 提高产品质量。

因此, 我们应该增强危机意识, 应对挑战。一是提高产品质成立。南宁还努力推进面向中国—东盟的“离岸结算中心”和“泛北部湾银联体”总部基地的建设。随着各方交往的不断扩大, 南宁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 并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框架下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制, 推动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 更好地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作用, 使南宁真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文化、金融、信息、交通等各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基地和中心。 (本刊综合报道) 量, 以质量为产品的生命。二是降低成本, 适应国际市场, 更多地运用适销对路的营销策略。三是培植与壮大外销产品, 形成外向型产业模式。

积极融入自由贸易区

为了迎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提高承载能力和区域影响力, 作为贸易区前沿地区的广西南宁2009主要是抓项目建设,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着力建设现代宜居城市。2009年12月27日, 投资60亿元的南宁东站开工建设。2010年1月5日, 南宁—曼谷航线正式复航。1月6日开辟南宁至万象、1月8日开辟南宁至仰光的国际航线, 并在今年争取恢复南宁—菲律宾宿务航线。南宁机场也将逐步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截至目前, 确定进驻南宁保税物流中心的企业已达15家。

篇3:红领巾广播天天播

特点一:红领巾广播人人参与。队员们为自己的广播起个响亮而有意义的名字,如“响叮当”、“金号角”、“小灵通”等。在节目编排时,设置了不少让队员通过展示集体或个人才干、进行广泛交流的内容:开一个“露一手”让队员亮亮绝活;办一个“星星榜”展现身边榜样的风采;设一个“七彩双休日”为各支小队提供特色交流的空间;搞些有奖竞赛,提高队员参与的积极性;开通“热门话题专线”,让更多的队员加入讨论、发表观点。

特点二:红领巾广播队队设计。大队部把节目的编辑权和主持权下放,采用每天或每周由各中队轮流负责、各小队轮流主持的形式,让大家都来当一回编辑或主持。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大队利用“队长学校”进行专题培训,内容有栏目设计、播音技巧、稿件编写等。

特点三:红领巾广播天天广播。要做到“天天播”就要从“排订节目表、天天有专题、定点及时播”入手,例如安排一些固定的节目,如“校园新闻”、“队活动花絮”、“小主人论坛”、“故事连播”、“你点我播”、“教你一个小本领(窍门)”、“雏鹰风采”等等。把这些栏目的播放时间、播放的长短、先后顺序固定下来排成节目表之后,节目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天天播”就得到了保障。

上一篇:《亲近母语》书单下一篇:青年岗位能手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