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2024-05-05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通用10篇)

篇1: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多维网络状的生态思维。这种生态思维,以节点彼此连接,形成大小不同的生态圈。不同生态圈之间也彼此连接形成更大的生态圈。更大生态圈再彼此连接,形成更大更大的生态圈或系统。以此类推,没有终极。

互联网思维的两大要素

连接:连接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节点之间是彼此连接的,连接的节点形成圈子;第二层面:圈子与圈子之间也彼此连接,形成更大的圈子或系统。

圈子:圈子也有两层涵义。圈子本身是通过节点彼此连接形成的,圈子有大有小;无论圈子大小,都是可以内部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作用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进化思维,对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从个人,到家庭,到企业,到国家、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为了便于大家真正理解移动互联网思维。下面,我们着重阐述一下,移动互联网思维在商业模式设计上的指导作用。

按照互联网思维设计的商业模式。首先,它必须要让自己的终端用户(消费者)彼此之间形成连接。其目标是让连接强度更大,连接数量更多。通过这种连接,终端用户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圈子。其次,自己的这个圈子必须与其他圈子又彼此产生连接。这种连接在符合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强化自己圈子的连接强度,增加连接数量。这种圈子的彼此连接又能形成更大的圈子。最后,更大的圈子与其他更大的圈子彼此连接,形成地区级、全国级,甚至全球级的更大圈子。这里面,圈子内的连接是良性循环的,是互利互惠的;圈子与圈子的连接也是互利互惠的,否则,就无法产生连接。

我们以一个手机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例,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它的商业模式大体是这样呈现的。姑且命名这个手机品牌为“大路”。

首先,“大路”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工具,将所有的粉丝和用户连接起来了。大家为什么愿意连接呢?因为彼此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信息、反馈意见。怎样才能让连接强度更大呢?产品的质量越好、性价比越高,用户的忠诚度越高,连接强度就越大。这是最基本层面,如果“大路”这家企业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对用户就有强烈的吸引力。那么,连接强度就更高了。如果“大路”这家企业还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大路”的手机就是这个宗教信仰的某种符号、或者某种道具。那么,连接的强度就可达到极致。连接数量的扩充道理也一样,用户体验越好,用户分享越多,用户的数量也就越多。同样,企业的文化或信仰强大,用户分享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新用户的数量也会进一步增长。这样,这个圈子可以不做广告、不做推广,单凭用户口碑,就能让用户连接不断强化、不断扩大,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这个手机圈子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圈。

其次,“大路”这个手机用户生态圈形成后,还不够,还应该与其他生态圈进一步发生连接。例如,周围还有服装圈,家电圈,教育圈,医疗圈,文化圈,等等各种其它圈子。假设“大路”手机圈又与教育圈中的“英国留学圈”发生了连接,既然英国留学圈能形成这样的规模,其用户体验无疑也应该很棒。那么,手机圈中有英国留学需求的人,就会方便的享受到英国留学圈带给自己的良好用户体验。或许会成为英国留学圈的新用户。由此产生的消费利益,手机圈与留学圈按照事先制定的利益分配机制彼此分享。同理,英国留学圈中有购买手机需求的伙伴。也能进一步了解手机圈中对这款手机的详细评价,可能,也会产生新的手机消费行为。其产生的利益,同样应该大家分享。

最后,“大路”手机圈,留学圈,电视圈构成的大生态圈,又可以进一步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大生态圈彼此连接。形成更大的生态圈,实际也是更大的利益共同体,伙伴经济共同体。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商业模式设计的根本价值所在。

互联网思维的经典案例

1、庆丰包子

可以说,庆丰包子铺之前几乎完全处于人们的主要视线之外,至少从来没有成为一个聚焦点。但的光临让庆丰包子铺在的冬天烧起了一把热情的火焰。1948年首创之后,庆丰包子一直声名不显,但月28日之后,由于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庆丰包子成为了现下最火爆的就餐首选,21元一位的套餐成为其标配。

火爆之后,庆丰包子铺就从各种渠道接到了不少加盟的咨询和申请。根据庆丰包子铺官方网站提供的加盟要求,在与加盟者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时,需要加盟者交纳32万元,其中包括一次性加盟费10万元,保证金16万元,首年权益金6万元。另外,以后每年交费6万元。

加盟门槛确实不低,但却阻挡不了投资者的热情。据悉,从年12月30日上午9点开始,北京老字号庆丰包子铺的加盟电话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点评:这其实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个案例。在包子铺火起来之后,庆丰包子铺已经变成了一个“景点”,庆丰也抓住了这个时机为自己做了加盟的宣传。庆丰包子铺也为加盟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使用面积为220平方米的店铺为例,装修费用大概需要20万元,设备、设施及餐具需要约15万元,不计房租,前期投入(店铺正常运营)大概约70万元到80万元。加盟商还是需要看到光环之下的真正商机所在。

2、雕爷牛腩,互联网思维

雕爷牛腩是一家“轻奢餐”餐厅,名字听着就挺特别。开业至今刚刚3个月,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天门庭若市,吃饭都要排很久的队。

雕爷牛腩创办者叫孟醒,人称“雕爷”,他并非做餐饮的专业人士,开办这家餐厅,被很多人包括雕爷自己,看作一次商业风险很高的尝试,充满了互联网式玩法的餐厅运作。互联网什么玩法呢?

在菜品方面,雕爷追求简洁,同时只供应12道菜,追求极致精神;在网络营销方面,微博引流兼客服,微信做CRM;在粉丝文化方面,雕爷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文化,越有人骂,“死忠粉”就越坚强;而在产品改进方面,配有专门团队每天舆情监测,针对问题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

点评:尚不论雕爷牛腩究竟好不好吃,仅在互联网方面,雕爷牛腩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互联网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围着用户来,体验做到极致,然后用互联网方式推广。

3、爸爸去哪儿

获得无数好评的《爸爸去哪儿》也让英菲尼迪和999感冒灵等广告的植入也带入了一些无心插柳的节奏。这档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之后的火爆程度,就连芒果台也未曾预料到。

在开播前,这档节目几乎很少有人知晓,但开播之后,这档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直线上升,许多观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给予好评,影响了周围更多的人主动去搜索观看,加上林志颖、田亮、张亮等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更是带动了一群粉丝进行讨论,算得上是口碑传播最典型的案例。

4、颠覆传统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由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强力推出的第一个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代表着天然、新鲜以及非过度加工,仅仅上线65天,其销售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花茶行业跃居前十名,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20天猫双十一大促中,成立刚刚4个多月的“三只松鼠”当日成交近800万元,一举夺得坚果零食类目冠军宝座,并且成功在约定时间内发完10万笔订单,创造了中国互联网食品历史突破,2013年1月份单月业绩突破万元,轻松跃居坚果行业全网第一。

因为互联网极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与环节,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产品体验是顾客体验的核心,互联网的速度可以让产品更新鲜、更快到达,这就是“三只松鼠”坚持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联网销售”的原因。

5、积分享兑星巴克咖啡

不知是出于什么误会,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星巴克成了咖啡中的“高富帅”,甚至在央视记者眼里,星巴克的“暴利”比房地产的“暴利”还要值得被批判。

在国庆期间成功地策划了爱国选题后,央视痛批星巴克似乎是将爱国情怀落实为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报道以北京星巴克为例:咖啡豆1.6元+牛奶2元+一次性用品1元=4.6元,每杯3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5元,国内售价27元。

相比之下,同样的一杯咖啡,伦敦售价是24.25元、芝加哥售价是19.98元、孟买的售价则只有14.6元。

尽管时不时被抛到风头浪尖,但星巴克始终都以一种安静不失淡定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在这种淡定姿态的背后,有着与各大“土豪”的稳固合作,中信的9分享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个积分就能免费喝一杯星巴克,这无疑让星巴克面对“暴利”的指控底气十足。

篇2: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1、互联网思维要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企业想要进行转型,首先要摒弃“客户是上帝”这种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中,只提供服务给付费的人。然而,在互联网思维中,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才是上帝。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很多通过互联网思维获得成功的企业,他们的产品不仅免费,甚至有的倒贴钱进行宣传。最近,很多外卖网站打得不亦乐乎,用户购买早餐有的打五折,有的甚至免费。

很多传统企业都不明白这种方式,认为这种行为简直不可理喻。但互联网思维就是这样,首先要积攒用户,以用户为基础建立商业模式。所以,在抢夺用户上,互联网公司是绞尽脑汁,打车送现金、免费吃早餐层出不穷。

2、、互联网思维要让用户尖叫

小米董事长雷军曾说过,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现如今,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怎样才能从众多产品当中脱颖而出?如果你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做到极致,好得超出他们的预期,自然就会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好的产品是需要不断地纠正、完善,才能够获得成功。

很多传统企业把产品售卖出后,就不再管用户的使用情况。而在互联网思维中,产品售卖出去,仅仅是一个开始。把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利用用户的参与和反馈逐步改进产品,快速迭代,才能够逐渐取得成功。例如,免费的杀毒软件其实不止360一家,小红伞、Avast等国际知名杀毒软件都有免费版供用户使用,但随着360的不断更新,贴近消费者需求,最终甩开其他产品,成为真正的巨头。

3、互联网思维要重视用户体验

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的产品即使不投放广告,也会自然而然形成口碑传播,甚至成为社会话题。哪怕是产品做得再好,如果不重视用户的体验,最终也只能走向消亡。现在手机市场中,苹果的IOS系统炫酷的界面和流畅性明显高于安卓系统,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却只有12%,远低于安卓系统63%的市场占有率。苹果过高的价格定位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更大的原因是在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让用户能够更深入的参与到系统的优化与更新。

传统企业如果只看到了砸钱,而没有认识到用户体验才是王道,那么很可能遭受挫折。例如,前一阵占据市场很大份额的凡客诚品,因为盲目扩张,看不起传统服装业,扬言收购LV。这就是放弃了“体验至上”的思维方式。结果是,用户纷纷放弃凡客诚品。最后,它的用户数量大幅下降,现在员工总数已经只剩下了300人。

4、互联网思维要商业模式转变

互联网思维强调的,首先不是获得盈利,而是获取用户,这正是与传统思维不同的地方。传统企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是通过传播让用户在看到产品前已经了解到产品有多好,甚至让用户自发的宣传,成为粉丝。例如小米手机的营销方式就是这样。这种模式下,免费的产品成为了可能。

企业通过免费策略争取用户,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为企业带来质变,甚至自发带来传播。腾讯QQ也是在宣布免费后,才得到爆发式的增长,最终成为互联网巨头之一。当然,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盈利都是最终目的,产品免费是手段,目的是打造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广告、增值服务等方式进行盈利。

互联网用户思维的法则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会。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央”去考虑问题。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建起“以用户为中央”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活。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这里面有几个规则:

规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捉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以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一定是失败的。QQ、百度、淘宝、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规则2:兜销到场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到场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式样放到其治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议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到场品牌传播,即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由于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纪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由于有大量的粉丝“**”,《小时代1》《小时代2》才缔造出累计超越7亿的票房神话。

规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而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新版本对民众账号的折叠处置,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篇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媒介环境学,冷热媒介,媒介,多伦多学派

李彦宏的随口一说让“互联网思维”一词变成了热点, 一夜间几乎满网络都在讨论着究竟何为互联网思维。有人说去中心化, 有人说免费、便捷、表达欲, 有人说是优秀的社会化营销;企业则将目光落到了营销领域。大多数人赞许黄太吉的微博营销, 尤其是黄太吉的小票箴言。

这多少反映出当下许多企业对互联网营销的思维模式:传统的议程设置。如果说真的有互联网思维, 那么议程设置就是传统媒体思维。互联网上的许多企业, 低端者将产品广告贴到网上, 其本质是广告投放渠道变化;高端者做互动, 不断设置新话题制造热点。看似引发网友互动, 实则依然站在传者角度制高点。这和电视节目抛出话题引爆大众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web2.0对口腔欲的开放营造了立竿见影的反馈效果。

议程设置并非不能成为互联网思维, 但如果仅仅把议程设置当作互联网思维, 有点对不起web2.0这个名称。

那么到底何为互联网思维?还需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谓的互联网, 到底是媒介概念还是媒体概念?

“媒介”一词, 其特点是“介质”, 内核是承载讯息的载体。其本质是一种工具, 或者说一种“技术”;“媒体”一词的含义则涵盖更为广阔, 除了介质之余, 更多指代“组织”。举个例子, 我们说电视台是一家“媒体”, 而电视则是“媒介”。

这样看来, 互联网很显然是“媒介”, 它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手段。绝大部分人对互联网概念的诠释源自互联网产品的观察, 他们从新浪、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媒体的角度出发, 观察他们的媒体产品, 从产品特点归纳推导共通点, 最后告诉大众:这些共通点就是互联网思维。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这还是典型的媒体主观角度的归纳演绎, 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却没有戳中要害。

要剖析互联网思维的概念, 还要从“媒介到底是什么”入手。换而言之, 媒介在整个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传播的偏向:技术不是中性的

民间流传了这样一句话:好人使用武器, 武器就成了推进社会进程安定的利器;若不幸为恶人所用, 则成了夺人性命的杀手。因而武器本身是没有好坏的。这句话反映了大众对技术的基本观点:技术是中性的。

然而, 当我们回顾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便会发现技术的影响并非取决于内容的影响, 技术作为人体的延伸, 它的出现本身对人类社会就产生了影响。飞机的出现让人类跨越空间的速度加速, 这种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究竟是谁乘坐飞机并没有任何关系。伊尼斯在其著作《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中更是将技术所造成的媒介偏向性阐述无疑。媒介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显示出了“倚重时间”和“倚重空间”的倾向。

伊尼斯将媒介的这种倾向性和人类社会的建立及发展进程相结合。倚重“空间偏向”的媒介利于帝国的快速扩张;倚重“时间偏向”的媒介则利于国家的长久稳定。这就意味着, 一个历史时期内的媒介变化,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传播方式, 影响了社会的结构和系统。

我们必须认识到, 媒介不是中性的, 媒介的影响也并非是媒介产品所带来的。媒介模式本身通过其自身特点、感知方式等技术手段产生了特性上偏转, 而这种偏转所带来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使用媒介带来的思维模式的变化。

冷热媒介:人和媒介的关系

那么究竟媒介和人有着怎样的影响互动, 更直白地说, 为何人类会选择接受媒介的偏向, 这样话题也许我们可以从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说当中找到答案。

在麦克卢汉之前, 伊尼斯、芒福德对媒介的产生和特点着重于技术本身, 人类作为一种静态的因素成为媒介作用的主客体。然而麦克卢汉将媒介定义为“人的延伸”, 其根本贡献便是将人在媒介进程中的影响从静止状态抽离, 变得更加动态。媒介的本质是“人体的延伸”, 从另一个角度去说, 便是我们现在所热衷使用的媒介无非都是我们对自身麻木性的自恋。人体的延伸是媒介的基本属性, 任何我们所使用的媒介都是我们感官的扩大独立, 总之, 媒介的中心是人, 而延伸的结果便是“媒介即讯息”;那么媒介是一种怎样的讯息呢?即:媒介具有冷热的偏向。

很多人批评“冷热媒介说”。事实上, 媒介冷热更多地上升到了认识论的层面。媒介是冷的还是热的, 这些其实压根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冷热媒介给我们一种重新认识媒介的方法, 一种清晰度和参与度的准则, 让我们能够去思考不同的参与程度会让媒介产生怎样的变化?

麦克卢汉在原先伊尼斯的基础上, 将人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冷媒介清晰度低, 需要人类不断卷入才能获得满足;热媒介清晰度高, 参与程度低。从这个角度来看, 几乎所有web2.0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冷的。因为在有限的信息中, 人们需要不断去参与信息互动, 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也说明了为何人们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会不断按着刷新键, 成为一种仪式化的手段。

概括而言, 热媒介容易让人快速满足, 由外部信息进入达到, 相对排斥;冷媒介则让人不断跟随, 信息匮乏要求人主动参与寻求, 相对包容。

从人的需求上而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等:生理、安全、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从生理、安全需求上而言, 主要表现为温、饱、睡眠、性等。这些需求需要人类接受外部讯息, 在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就达到饱和, 人们无须不断地升温、睡眠, 并且无法突破需求满足的饱和界限;而更为高层次的三类需求, 则更为飘忽虚无, 情感、尊重社会地位等这些心理满足并非外部讯息进入便能获得, 而要求人类更多的作为主体参与讯息互动过程中达到高级需求。而这恰恰说明:热媒介模式适应人类底层需求, 冷媒介的特点则更让人获得高级需求。

从冷热媒介的认识论角度出发, 参与传播是人性 (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传播) , 卷入程度则是技术的基础, 不同的卷入程度高低影响技术的特点表达, 技术本身的偏向满足了人类的某一种需求。换而言之, 不是技术创造了人类的需求, 而是人类的需求通过技术得以放大并得到满足。这既和“媒介即人体的延伸”一脉相承, 又在“使用与满足”等理论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应证。

回到互联网。举个直观的例子, 人类在互联网上的“社交性”并非是由FACEBOOK创造出来的, 而是因为“社交性”本身就是人的需求层次中的一环, 是先验的, FACEBOOK的出现只不过将这种需求激发唤醒了。

因而, 互联网作为这样一种媒介, 从技术的本质上来说, 它更能将人类的各种需求充分满足和激发。所以当我们说互联网是去中心化、是分享、是免费、是表达, 这些都是互联网产品表达人类需求造成的结果, 而计算这种结果的过程, 就是互联网思维的过程。

这种思维就是:挖掘人类需求, 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将这些需求唤醒。

明白了这一点, 让我们重新再来回顾一下李彦宏口中“互联网思维”产生的情景:

“早晨我跟优卡网的CEO聊天, 他把很多时尚杂志的内容集成到网站上, 我就问他说, 为什么这些时尚杂志不自己做一个网站呢?让你们去做呢?更主要的是他们没有互联网的思维, 这不是一个个案, 这是在任何传统领域都存在的一个现象或者一个规律。”

——引用自李彦宏2011年的演讲《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三个新机会》

对于这些时尚杂志, 他们所要有的互联网思维是去挖掘时尚杂志的受众对时尚的内容究竟有何需求。如果是单纯的信息获取, 那么这种需求是底层的、是热的。时尚杂志只需开设一个网站, 定期将自己的杂志内容同步到网站上, 这是web1.0的互联网思维;如果受众的需求是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和受尊重欲, 那么这种需求是高层的、是冷的。时尚杂志可以以内容为价值导向, 增加受众的互动体验甚至线下体验, 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释放虚荣感、赞赏、认同感等需求, 将这些需求在互联网产品使用过程中唤醒。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任何一个成功的网络产品: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点餐网站、图片分享网站……其成功的背后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驱动:挖掘人类需求, 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将其唤醒。我们所见到的分享、互动、粉丝经济等, 都是这种思维下所转换成的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指导结果。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李文湉, 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11月中旬,中国当红体育明星林丹爆出出轨丑闻,在这个明星丑闻娱乐化的时代,对于这类新闻,笔者早已见怪不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这次林丹事件出乎意料地带走了一片“云彩”,而且与会展有关。这次关注林丹事件的不仅有娱乐圈,财经界也投入了关注,有财经媒体从林丹事件的连锁反应中总结出明星代言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危机。林丹事件曝光后,其代言的很多产品宣传活动受到了影响,其中尤以东风日产为甚。绯闻曝光之时,林丹代言的东风日产参加的广州车展临近开幕,作为参展商的东风日产事先准备了一系列涉及其品牌代言人林丹的宣传物料,准备在车展上大显身手。熟料林丹在关键时刻翻了船,连带着东风日产的参展准备全部流产,筹备展会事宜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物料重新做,创意重新想,slogan重新写”,以至于该品牌在朋友圈调侃“林丹不只对不起你的家人”。

网络时代,信息光速传播,多米诺骨牌效应加速,蝴蝶效应被放大,任何一条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消息都有可能影响你的企业和工作。快速反应和无限关联,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尽管距离展会开幕时间非常紧迫,东风日产经过夜以继日的赶制,最终正常参加了广州车展,如果没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或者对林丹事件缺乏敏感听之任之,那么展会上就要闹乌龙了。虽说遭受了林丹的池鱼之殃,但是东风日产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抓住这一事件的影响在朋友圈发文自嘲反而赢得了不少关注,成功借势,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快速反应,化不利为有利,这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体现。互联网的特点之一是快,企业能否快速反应是检验一个企业能否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竞争的一个标志。对于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突发状况的展会而言,会展业更加需要这种思维。

除了快,高度关联是互联网思维的另一个特征。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明星出轨可能导致一个企业股票大跌,一场车祸可能让一个基建项目被叫停,一条朋友圈可能造成楼市恐慌……这都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快速传播导致中间环节的缓冲被大幅削减,信息多渠道传播导致辐射面增强,不同维度的影响同时出现。这就需要企业有多渠道掌握信息,多方式分析信息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准确预测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对行业甚至自己的企业有何影响。

互联网思维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或者橱窗里只能看的蛋糕,谁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其精髓,谁才能不为虚假表象所惑,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5: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机遇

可以预见互联网技术的革命交织在一起,必将引爆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即第三次零售革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实时连接全球50亿消费者,极大地推动全球消费互联网的形成,释放每个消费者的能量和情感。这场革命,将更为公平地给予每一个消费者、每个企业家从我做起,改变自我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成为了第三次零售革命的主角,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是社交消费者(Social consumer),本地消费者(Local consumer),移动消费者(Mobile consumer),个性化的客户群(Me consumer), 作为智能手机消费群,他们内心渴望消费平等、消费民主和消费自由。“我的消费,我做主”,不再是消费者嘴边的口号,而是消费者实际的行动,必将重塑消费者未来生活的世界。记住: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与工具,更重要的是未来所有行业、所有企业、所有组织新的运行平台,未来商业的新操作系统和新的商机。

从营销角度讲,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中心,创造极致体验,深入到内心满足消费者。今天害怕被颠覆的人,一定要研究互联网思维,因为今天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不学习、不研究互联网思维,你的企业迟早会被颠覆。有人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概括为5F思维,包括:1.Frament碎片化思维;2.Fans粉丝思维;3.Focus焦点思维;4.Fast快一步思维;5.First第一思维。我们认为最核心是用户思维。这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PC互联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是:

移动互联网消除了时空维度对信息传播的限制,实现了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移动终端伴随于人们在各个空间移动中的碎片化时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性传播,与需要在客厅、卧室、办公室或者汽车等固定地点接收信息的其他媒体相比,其信息发布与信息接收之间的时间之差更小,基本做到即时发布、即时接收,不仅可以实时获得信息,同时也可以实时向别人传递信息。如一条广告,化为针对不同位置顾客的成千上万个定制版本,一家媒体,化为针对不同位置顾客的成千上万个定制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构建了新的消费者关系和维系模式。以往很多人可能是靠工作、亲戚、朋友聚合关系,但是移动互联网可能让消费者基于地理位置、基于兴趣、基于行为聚合关系,且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移动终端还可以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收集分析身边所有数据,让消费者与身边的人更好的互动。如根据位置组织起团购,根据旅行轨迹,组成同类兴趣的登山队、驴友团等等。移动互联网消除了不同媒介之间的隔断,实现了媒介大融合,使信息传播走向全媒介化,既接收音频、视频,又接收图文、数据,这赋予了移动终端强大的媒介融合能力,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的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来开展信息传播活动,移动媒体、移动广播,移动电视、移动网站、移动SNS、移动电子商务等不同的形态实现新的跨界组合,让移动互联网成为一个具有全媒介元素的传播平台。

如果说基于PC互联网的电子商务1.0时代,造就了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少数杰出的电子商务平台型公司的巨大成功,成为全球最黄金的互联网商圈。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却发现全世界的消费者正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连接起来,即将引爆第三次零售革命。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小公司”的天下,今天很多企业并不熟悉移动互联网的新游戏规则,不习惯客户的评价,可能连一个小品牌也干不过。

不少企业经营者至今没有建立互联网思维。不是他们的能力不到位,资金不够雄厚,而是来自企业整个组织,从创始人、董事长、高管一直到所有一线员工,是否具备完整的互联网思维。所以我们需要换脑,加快从工业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从PC互联网思维转向移动互联网思维的转变。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等级制、事事讲控制的集权模式进入到多个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小而美的自组织、分布式的自然竞争生态。我们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梳理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重新审视我们僵化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金字塔式或矩阵式组织结构,重新定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彻底全面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组织。未来机遇属于那些没有条条框框、敢于用互联网思维向传统商业发起挑战的野蛮人,未来更属于那些顿悟互联网思维、深刻洞察商业本质的传统商业的觉醒者。经营者你懂得?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市场学会 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专家

篇6: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丁磊:BAT除了腾讯以外,阿里和百度还是流量模式,网易是真正的内容供应商,平台产品供应商。三小虎利润加起来还没有网易多,不信把360、京东、小米加起来,你看看谁多?所以,我们是不吭声的鳄鱼,别就当我们是壁虎,跟他们吵有什么意思,自己把产品做好,做点儿有理想、有信仰的事情挺开心,不要跟人家圈那个地。我也了解里面有一些公司的管理还不上路,还在糊里糊涂,我们公司已经走了了。

问:你做了的互联网,你觉得有“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吗?你总结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丁磊:绝对有,但是你要拿出东西来才能证明你有。我的互联网思维中“快”不是特别重要,精益求精、极佳的用户体验,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专注”也是对的,但是这本来就是传统行业的定义,不是互联网行业专有的。我的产品每一个版本都要精益求精,你根本不要看竞争对手怎么样,竞争对手犯错误的时间是大把的,不要因为快,把自己搞死了。你说雷军他是互联网思维,怎么不把金山词霸做得更好一点?还是你做得也不够专注,你说快也没觉得更新有多快。

问:你做产品这么谨慎,难道就不怕错过时机吗?

丁磊:我觉得时机都是个假命题。比如说新浪以前做新闻做得特别好,现在我觉得新浪的新闻客户端就做得不是特别好,不如我做得好。

我们现在新闻客户端4.0版本做了很多创新。以前传统的阅读是看报纸、看杂志,或者PC看完一关就走了。手机是早上上班的时候要看,中午吃饭的时候也要看,晚上等车的时候还要看,阅读的次数增加了,阅读量大大增加了,你怎么把节奏把控好,让用户每次都能读到新鲜的东西、好玩儿的东西,感到可读性非常强?我们4.0版本做到了。能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在我们公司没有,他们都不会这么想,是我想出来的。

我说移动阅读要有节奏,从早上八点,就像吃早餐,早餐是什么,午餐是什么,晚餐是什么,晚上睡觉的时候看什么,我要把这个节奏把握好。电视台就是有节奏的,早上有早间新闻,有午间新闻,七点钟新闻联播,新闻联播之后焦点访谈,焦点访谈之后来一个电视剧,九点钟又有一个新闻联播。这是有节奏的。

我觉得机会是随时存在的。苹果做手机,早在1993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已经在做手机了,你觉得他晚了吗?他没晚,他做了一个智能手机出来。但是你不能说诺基亚没做过智能手机,诺基亚有一个手机叫9110,他们也尝试过做智能手机,但是就是没成功。你知道,乔布斯在1995年就做过一台PDA叫“牛顿”,他在“牛顿”上交了无数的学费以后,到20做iPhone的时候才成功的,你不能说他一拍脑袋才想到的,之前没有“牛顿”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个手机出来。

一些事情能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你说偶然吧可能有,但是肯定也是交了无数的学费之后,才明白下次我干这件事儿从哪儿开始干。

篇7: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模式

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篇8: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 但似乎没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一问题的答案。于我而言, 也存在这样的困惑。干脆, 我们逆向思考 (不知这算不算互联网思维) , 看看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

一、优势打不败趋势, 不认为互联网会重塑一切业态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台风来了, 猪都会飞。反过来说, 猪跑得再快, 没有台风也是飞不起来的, 因此,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 是时代造就的企业, 优势是打不败趋势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最大趋势, 如果不承认互联网将最终改变所有的传统业态, 那么企业经营最终将会走进死胡同, 不管你已经积累起来的优势有多么强悍。

二、生意抵不过情谊, 不认为与用户的情谊将最终决定交易成败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谈钱伤感情, 谈感情伤钱。做生意的玩法已经变了, 不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原因是互联网提供了丰饶的信息, 商品本身不再是用户惟一的关注重点, 用户关注的重点变成了“交钱的感觉是不是够爽”。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交钱的感觉会够爽呢?表明态度或信仰、提供帮助、为朋友站台、为台上的演员送花篮、交钱后自己或自己的名字会被秀一下等等, 所有这些都建基于情感。所以, 多跟用户谈谈感情, 让用户爱上你至关重要!

三、产品离不开场景, 场景决定了体验, 不重视场景和体验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任何产品都有使用场景, 劳力士金表在海天盛筵的场景里是无可厚非的, 在视察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却会招来牢狱之灾。产品如不能关联场景、创造场景, 并且始终待在场景中的话, 就会毁掉用户体验。苹果在菜市场里只能卖5元/斤, 在树上待着可以卖到20元/斤, 由此, 产品设计如不能融入场景, 就不是互联网思维。

四、销售盖不过营销, 不重视“营”只追求“销”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数不清的企业把“营销”二字理解成了“销”, 或把精力过度偏向了“销”。殊不知, “营”是“销”的前提条件, 没有营, 何谈销?互联网时代, 需要重新调整企业投放在这两个字上的资源分配比例, 99%的精力“营”, 1%的精力“销”, 而不是反过来。营什么?营造社区、营造文化、营造品牌……营造归属感!所有快感都是控制的结果, 只有长时间的“营”, 才能酣畅淋漓的“销”!现在知道为什么小米只用2分钟就卖掉11万部手机了吧?

五、参与感压倒一切, 不提供参与感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窝陋。只要用户参与了产品设计、品牌塑造或活动推广, 那么用户对企业和产品的认同感就会提高很多, 即便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 大家也都愿意包容甚至帮着解释, 毕竟拿自己当“内部人”。当然, 此处所指的“参与感”不是被动参与, 而是主动参与, 大街上拉一票人去参加产品发布会那种不叫真正的参与感。所以, 学学孟尝君, 把你的用户发展成自家人、内部人, 而不是拒之门外, 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透明胜过粉饰, “买的不如卖的精”不是互联网思维

完美就是虚伪。互联网会让所有企图玩弄信息不对称的意图落空。用户愿意接受有缺点但诚恳的企业, 但不会接受看起来没有缺点但实际上虚伪的企业。从另一个视角来看,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允许企业在“诚恳”与“虚伪”之间进行选择了,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 必须“诚恳”!所以, 精不精已经不是买与卖的判断依据, 接地气、走心才是真生意!

七、虚拟强不过实体, 认为互联网思维一直会存在的思维不是互联网思维

篇9: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到底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和传统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第三届长江国弘论坛上,数位嘉宾侃侃而谈,编者选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的演讲,以飨读者。

互联网产业化开始于1994年,那时中国出现了第一批门户网站,今天谈互联网,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在两年前,手机上网量是PC上网量的三分之一,到了去年底,前者是后者的四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上网已不通过PC,E-mail在过去一年间使用量降低了48%,今年将会进一步降低——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移动渠道解决了。今天讲的互联网思维,是移动互联网对我们产业和市场的改变。

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超短周期。电话时代是五年一个周期,PC端互联网时代是一年半一个周期,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八个月的周期——任何行业八个月没有新的东西出来,就全部变成山寨了,而且比你做得还好。所以,你假如预测卖100万件,实际只能最多卖到43万件——43%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饱和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胜对方的关键时间段不是八个月,而是四个月——在一个周期的一半时就具有创新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移动互联网更多关注屌丝人群。小米手机是把高度关注屌丝第一个说出来的。小米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而把产品的运营模式改变,跟消费者持续不断地互动,从而知道市场是否饱和、服务如何改善。

我们说,互联网的逻辑非常重要,互联网交易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三个一体化。

一,线上线下一体化。比如万达,发展电子购物商城,在万达电子商务中间实现交易,而把线下变成娱乐空间,越来越娱乐化。因为有了互联网,消费者的信息链顺着互联网延伸很多。今天的消费者能自己找出理想的供应商,或者靠自己最近的渠道服务商,这就使市场发生本质的革命——谁离消费者最近,谁就最具有影响力。这也对制造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认为,不会再有强势的制造业品牌出现了,因为有了互联网之后,重要的品牌均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品牌。将来的消费者就是这样:能够提供最近距离的解决方案,这个服务商就成为核心的服务商,而制造只是一个服务流中间的环节和模块。

二,云地一体化。基于互联网的联系成本最低,现在针对10万消费者、或者100万消费者、或者1亿消费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零成本推动。如果一个个打电话去找,这就死定了。云和地要配套,阿里和腾讯收购的模式,腾讯的强项就是云大地小,所以收购基本都是靠地。阿里是地大云小,所以基本收购云。只有云地一体化才最好。如果我们面对很大的云,跟着云卖东西,交易就可以优化。

三,产品本身的互联网化,即前后一体化。通过把目标消费群体做成一个互联网社区,可以保证互动,从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售后全流程,每一件事情都是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小米有10万铁粉,不管粉丝有什么样的疑问,能够15分钟内快速答复。以前,跟消费者一年难得开一次会,而现在每天都在微信之间交互,这就意味着,整个信息服务的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而且,还会看到大量新的数据产生,整合成简单可用的信息,整个应用信息的模式都有非常大的改变,这就是传说中的所谓大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中间每个行业都在发生变化。我以前做调查研究做咨询,包括为创业型企业做天使投资的时候,发现自己需要比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快学习和掌握互联网带来的新工具、新技术。因为作为一个知识服务机构,首先要比我们的服务对象先理解这些东西,跟他们共同探索,在比较快的周期内学会应用。

(本文根据袁岳演讲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篇10:为什么要培养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

互联网时代,企业将产品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产品拥有自己的生长过程,其生长动力来自用户的需求。所以,用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打造出来的产品,天然具有媒体属性,因为它们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极致的产品体验;二是强烈的情感诉求。

用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来打造产品,需要拥有对互联网营销的理解渗透,同样,也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与情感诉求,以此来达到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对于企业中的培训管理者来说,员工就是客户,因此,在提供“培训课程”这种产品之前,培训管理者必须想清楚,客户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打造产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依据企业中培训体系建设的五个阶段,谈一谈具体的操作要点。

一、互联网培训思维体系建设的第一阶段

用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培训体系建设的第一阶段,往往是把培训作为福利,作为留人的策略。

1、建立雇主品牌。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让所有前来参加面试的候选人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企业的微信公众账号。当然,候选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关注微信账号,所以我们可以适当的赠送一些福利,比如扫描二维码可抽大奖/可免费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可赢得企业产品的优惠券,以福利为诱饵,让候选人“上钩”。之后,可时时推送有关企业培训动态、行业新闻、企业故事的微信,吸引人才,打造雇主口碑。

2、留人策略。为了把80%的培训资源投入到20%的骨干员工中,也为了提升核心员工的专业能力、互联网思维培训,职业素养和忠诚度,这个阶段,企业会为一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提供脱产培训机会,企业出资,签订培训协议,限定服务年限。所有参训员工培训回来以后,都要写培训心得体会,互联网思维培训方式。把所有的“心得体会”集中起来,地址生成二维码,让所有员工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进入手机浏览器,投票选择“最佳心得体会”,被选上的员工不仅可以得到奖励,其撰写的心得体会还会通过企业公众微信账号进行发布和传播。

二、互联网培训思维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

互联网培训思维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互联网培训思维体系的目标在于解决问题。

周景慧(某全球500强公司培训总监、中国职场思维导图研究会钻石专家)

某全球500强公司培训总监,国内一流的思维导图专家,从事企业培训教学与研究16年。45岁。

现为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钻石职场思维导图专家。

先后15年在全球500强公司任中高级管理人员,有多年大型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经历及培训工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教学经验。毕生致力于思维导图与系统思考等思维训练课程的培训与研发。

曾为可口可乐、华为、比亚迪、西门子、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邮政、浪潮、中国太平、上汽通用、国家电网、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京东商城等众多企事业单位传授思维导图课程并得到一致好评。

教育背景:产业经济学硕士

品牌课程:职场思维导图、富脑记忆力、问题分析与解决

1、培训管理者下到一线,和业务部门的员工一起工作3-7天,在这个过程中搜集一些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案例;

2、把搜集到的问题和案例集中起来,地址生成二维码,让学员扫描投票,选择最想解决的问题;

3、培训管理者根据投票结果,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和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是否能通过培训解决。如果不能通过培训解决,就写报告进行说明,互联网思维培训并给出建议;如果问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就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沟通,明确培训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行为标准,训后需要输出什么成果,并确定如何验证培训效果,需要搜集哪些数据资料等;

4、在培训中,融入前期筛选出来的案例和问题,把这些问题与工作中的情境结合,让学员分组讨论,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把过程和处理结果演绎出来,然后讲师根据演绎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总结出解决方案;

5、建立班级微信群,通过微信给学员布置作业,学员通过微信提交作业,讲师通过微信点评作业。有任何问题或疑问,都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探讨。优秀作业完成者可以给予奖励;

6、训后产品:

(1)培训案例库。案例库由学员分工制作,写出训后运用培训所学知识点的案例。每个学员撰写的案例后面都可以署名,最后通过微信投票选出最佳案例,给予奖励;

(2)话术手册(针对销售团队)。开培训总结会的时候,可以让学员分为两组,根据本次培训所学内容,总结话术,把话术书面化,并分组进行PK,这样一方面学员对话术的记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部门内部的话术手册;

(3)微视频。通过培训,学员对于以往遇到的问题有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学员把该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录制成微视频。编辑视频,让其放映结束后显示出“演员”们的名字。微视频可上传至企业E-learning平台,并进行微信进行推送,营造学习型的组织氛围。

三、互联网培训思维体系建设的第三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培训的目标是搭建人才梯队,成为企业人才的蓄水池。这个时候可以逐步建立学习地图和内训师团队。

1、学习地图。互联网思维培训学习地图能够清晰地告诉员工在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晋级和轮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从而为员工有意识地学习描绘了蓝图;建立学习地图的步骤是:首先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然后对各岗位划分职级,接下来根据各岗位各职级对能力素质的要求,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课程体系。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暑期作文_暑假作文下一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学会生存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