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

2024-04-16

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精选12篇)

篇1: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

大义凛然、不屑一顾、神采飞扬、心力交瘁、意气风发、文质彬彬、

黯然销魂、恼羞成怒、精神矍铄、交头接耳、喜上眉梢、惊慌失措、

精疲力竭、老气横秋、全神贯注、大惊小怪、怅然若失、若无其事、

高情逸态、低唱浅斟、羞人答答、丰度翩翩、怆地呼天、灰头土面、

沉默寡言、目中无人、死皮赖脸、平心静气、张口结舌、嚎啕大哭、

容光焕发、勃然大怒、凶神恶煞、闷闷不乐、呼天抢地、昂首挺胸、

神气活现、目空一切、若有所思、精神抖擞、处之泰然、冥思苦想、

精神恍惚、疾言厉色、毕恭毕敬、破涕为笑、大惊失色、没精打采、

局促不安、喃喃自语、生气勃勃、形容枯槁、谈笑自若、愁眉苦脸、

装腔作势、冷眼旁观、哑口无言、斗志昂扬、雄姿英发、横眉冷对、

鬼哭狼嚎、心不在焉、唉声叹气、额手称庆、不苟言笑、聚精会神、

悠然自得、垂头丧气、幸灾乐祸、付之一笑、落落大方、神采奕奕、

仙风道骨、一颦一笑、鬼鬼祟祟、兴致勃勃、笑容可掬、喜笑颜开、

睡眼惺忪、含情脉脉、心平气和、泰然自若、如痴如醉、炯炯有神、

哄堂大笑、得意忘形、和蔼可亲、嫣然一笑、黯然神伤、目瞪口呆、

不动声色、六神无主、风度翩翩、和颜悦色、龇牙咧嘴、若有所失、

热泪盈眶、神清气爽、生龙活虎、旁若无人、朝气蓬勃、眉开眼笑、

怒火中烧、楚楚可怜、面红耳赤、哑然失笑、行色匆匆、喜形于色、

悠闲自在、抚掌大笑、投袂而起、哭天抹泪、英姿勃勃、神思恍惚、

意气自如、扼腕抵掌、如醉如狂、形输色授、绝口不道、妄尘而拜、

搔头摸耳、似醉如痴、拿腔做势、姻视媚行、神色活现、面有赧颜、

愁眉不展、啼饥号寒、嘻皮笑脸、仪表堂堂、踔厉风发、怒形于色、

坐卧不安、温情脉脉、怒气冲天、舌桥不下、大惑不解、忸怩作态。

篇2: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

怒发冲冠、得意洋洋、从容不迫、自言自语、盛气凌人、

大义凛然、不屑一顾、神采飞扬、心力交瘁、意气风发、

文质彬彬、黯然销魂、恼羞成怒、精神矍铄、交头接耳、

喜上眉梢、惊慌失措、精疲力竭、全神贯注、大惊小怪、

怅然若失、若无其事、鬼哭狼嚎、唉声叹气、心不在焉、

额手称庆、不苟言笑、聚精会神

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1.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2.她闭着眼睛,绝美的脸庞显露出一丝痛苦的神情。

3.我的表弟明明,今年已经五岁了,一直同我生活在一起。他机灵.淘气而又幼稚,胖乎乎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上理着个小平头,那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老是忽闪忽闪的,仿佛对一切都感到神奇似的。那张说话漏风的小嘴,总喜欢提些天真的问题,有时问得稀奇古怪,使别人无从回答。高兴的时候,他总是“咯咯咯” 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候多。

4.阳光在教室里洒下炫目的光辉,照亮着一张张快乐的.兴奋的脸,每张脸都像一朵花。

5.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

6.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7.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8.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圆圆的脸蛋,细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你要是问一个问题,他那黑葡萄似的眼珠便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在他那高高的鼻梁下边,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巴。平时总是笑嘻嘻的,要是生起气来,两只嘴翘得老高老高,这时大家都打趣地说:“真可以挂上两只油瓶呢!”

9.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相称。

10.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只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动。

11.我一接到录取通知书,像庄稼人久旱逢雨,又像渔人雾海中望见灯塔,心里那股子乐劲哟,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了!

12.他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13.杨燕撑起雨伞,提起一个挎包,放在肩上;想到马上要去上大学,像驾起了云头似的,畅快地大摇大摆走出家门。

14.这个喜讯使他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连一举手一投足都渐渐地带上了一种轻快的节奏。

15.她们手拉手像两只小鸟似的畅快飞奔,飞过田野,飞进村庄,飞到了大院。

16.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黑红的脸颊上沾满了灰尘。她并不像有些小贩那样起劲地吆喝,只是等有人来问时才答上几句,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显得有些腼腆。

17.他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像刷了层浆糊般地紧绷着。

18.他的脸涨得红红的,手还…个劲儿地抓耳朵,身子也不时扭动着,现出十分忸怩的样子。

19.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如银丝一般,闪着晶莹的白光。

20.他的心里乱得不得了,怎么也找不到解决这件事的办法。他不停地挠着头,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21.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22.他发火的样子十分可怕,简直像头受伤的狼。

23.他绝望得像掉进了没底儿的深潭一样万念俱灰。

24.他觉得整个胸腔就像一口锅,一口高压锅,压力加大,加大,就要爆炸了,可还是挥发不出来。

25.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26.他失望极了,泪脸比挨霜打的芭蕉叶还要蔫黄。

27.他习惯地用双手捶着朐,像人猿泰山似的嗷嗷叫几声,才出去玩儿。

28.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29.他想得脑袋快要炸了,想安静一会儿,但无论如何平静不下来。

30.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31.我一听,一蹦三尺高,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举着喜报欢呼起来:“噢,噢,我得喜报了!”

32.他乐得下嘴唇往上嘴唇包,脸蛋儿耸成个肉疙瘩。

篇3: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

本学期, 因为教学研究的需要, 我们对本年级84位参加文学社团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关于好词好句”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 使我们对常见的“摘抄好词好句”这一学习方式有了更多更真实的认识, 这些信息牵引着我们进一步向老师、学生求感受、问想法.现将三次调查及交流的信息汇总如下, 以期引发同行们的关注与思考.

问卷调查问题一你喜欢摘抄好词好句吗?为什么?

信息整理表一

思考一:

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 导向是很明确的.一直以来, 摘抄是广大语文教师认可的一种积累方式.不仅仅是因为其方式简单、效果易见, 更因其具有便于检测的特性.

从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摘抄好词好句”也已成为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一种学习方式.深入交流与剖析我们得知, 学生对“摘抄好词好句”的认可原因与教师的认可原因是基本一致的,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对“摘抄”的认同来自于教师对"摘抄"的认同.

但是, 当我们细究学生喜欢的原因时, 不禁为其中的功利化趋势感到担忧.“摘抄好词好句是为了写好作文”成了大部分学生的共识, 也使得"好词好句很美"这样发自内心的赞美犹如沧海一粟般显得尤其珍贵.在呼唤“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今天, 在众多“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中, 哪些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获得的感受?哪些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体验?哪些理由是符合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回到“摘抄好词好句”这一方式,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摘抄的真正目的?

基于这样的思考, 我们觉得有必要从语文老师的角度了解他们对“摘抄好词好句”的原始思考.于是, 我们对26位语文老师进行了一项简单明晰的“摘抄价值”问询.

问卷调查问题二为什么要布置学生摘抄好词好句?

信息整理表二

思考二:

比较“信息整理表1、2”, 我们发现师生双方在“摘抄”对习作的作用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学生认同度高达80%, 教师为69%.在“表2”中, 我们还发现有19%的教师关注到了“摘抄”与“阅读”的关系, 有11%的教师甚至关注到了“阅读──摘抄──习作”三者之间的关系, 而这样的认识在表一中却很难找到.这种差异引起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

1.学生对“摘抄”价值的认识有多少来源于教师的影响?为什么学生、教师的认识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怎么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解惑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

2.怎样的“摘抄好词好句”引导, 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摘抄”、“阅读”、“习作”三者有机结合之路?而现在老师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教师们的理解是否到位, 指导学生摘抄是否科学有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问题三平时你是要求学生怎样完成摘抄好词好句作业的?

A.从《好词好句》作文书上摘抄;

B.阅读一些好文章, 通过阅读去发现好词好句, 再摘抄下来;

C.由老师或同学向大家推荐;

D.其他, 请写在横线上

信息整理表三

思考三:

1.在阅读中摘抄

“在阅读中摘抄”是老师们普遍认同的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出于对某些词句的喜爱, 将它们记录下来, 以便以后查阅.可见, 摘抄好词好句是以阅读为基础的.离开阅读, 摘抄的好词好句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就像离开水的鱼儿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摘抄不能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材料的鲜活、生动.

可见, 教师在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时应强化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意识, 不要因摘抄淡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我们建议在布置摘抄作业时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阶段性:遵循由易到难, 从少到多的原则.第一学段不布置这项作业, 从第二学段开始适当布置.最初阶段可进行课堂上统一材料的阅读后进行摘抄, 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2) 语境性:多布置不脱离语境的摘抄, 要求摘抄整节整段, 在上面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字、词、句. (3) 丰富性:除了自由摘抄外, 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主题摘抄, 展开评比;还可改变作业形式, 如加入“概括内容、写写感想、配上插图、办摘抄报”等内容, 以提高学生兴趣.

2.阅读重于摘抄

其一: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像教师那样感受到“摘抄在阅读中进行”?通过与学生的谈话, 我们发现这主要是教师引导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经常只检查他们抄的好词好句, 很少关注阅读情况.当然, 这与阅读的难检测性不无关系.但是, 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有这样的偏差, 所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了偏差.

当学生带着“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进行阅读时, 会是一种怎样的阅读心理呢?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其中包含许多分过程和分技巧, 如识别字词、分析句法、进行语义分析、提取有关知识、做必要的推理等, 这些分过程是在人脑中同时进行的.仅一两种分过程的单独工作不能构成阅读, 只有多种分过程或分技巧相互协调, 阅读才能顺利进行.当学生的阅读带上“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时, 大脑接受了这样强烈的指令, 势必会对这一分技巧倾斜, 淡化其他分过程和分技巧的工作, 破坏了阅读系统的协调性, 影响了阅读质量.难怪学生会说“摘抄是一种压力”、“书很好看, 我会忘记摘抄”, 而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一些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标准》建议首先从阅读数量入手, 大量阅读, 宽泛阅读, 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必须多给孩子轻松阅读的时间, 使得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愉悦感, 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所以我们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 清醒地认识到摘抄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阅读情况, 不能用“摘抄”作为评价学生阅读的主要依据.

其二:教师和学生都如此强调“摘抄好词好句”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 那么学生习作中有多少好词好句是从摘抄中得来的?这恐怕很难考证.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写得好不好, 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 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 还有许多功夫, 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 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先生指的"功夫"不仅仅指阅读.但是, 我们也相信先生指的“极为重要的基础”也不仅仅指词句, 还包括经验、形象、思维、情感……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提出:“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的精神”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可见, 语言并不是作文的全部, 词句也不是作文的全部.摘抄好词好句能促进积累, 但并不代表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而阅读就不一样了, 萨拉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阅读能使学生收获很多, 而且这些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所以我们建议:在对写作的作用上, 强调摘抄不如强调阅读.

那是不是摘抄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必要了呢?那也不尽然, 梁启超先生在《治国学杂话》中曾云:若问读书方法, 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 极笨极麻烦的, 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他在此书中还专门用一整段来阐述“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还提到摘抄的方法“遇有想抄录的, 也俟读完再抄, 当时勿窒其机”.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摘抄”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消除“摘抄”的功利化倾向, 使学生爱上摘抄, 通过摘抄能让孩子们徜徉在神奇的汉语言的王国中.

本次调查, 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问卷与交流, 只能呈现给大家一些关于“摘抄好词好句”的方法与思考.对“摘抄好词好句”价值与有效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需要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需要更深入的问题调查, 需要更全面的数据佐证, 也需要更多更真实的老师、学生的声音.

篇4:孩子的“好词好句”

跌宕起伏的分数发布会

1.考试!考试!同学们在奔向考场的路上,就好像烈士们奔向刑场,一个个看起来是那么悲壮!

2.总算考完了,我多希望发布成绩的日子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呀。可是时间像疯狗,飞快地追着我跑。

3.终于,就在今天,我们的老师来公布成绩了。他沉着比木鱼石还沉重的脸,平时挺亲切的,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4.老师拧着眉头,好像要把眉头里的细菌都挤死。沉重的脚步,似乎要把地面跺出大裂缝。

5.看到他这样,我的心像少了零件的飞机一样坠落下来。心跳原本像小鹿,后来都像发威的犀牛在拼命地撞。我头上冷汗直流,像夏天的冰激凌一样。完了,肯定完了。

6.在令人呼吸不畅的沉默之后,老师终于开口了:“看看你们的成绩!讲了一遍又一遍,不往心里去……”

7.教室里鸦雀无声,连想小便的人都不敢去了,窗外却传来一阵阵鸟叫,好像是对我们的嘲笑声。

8.“阿乙!”阿乙浑身一震,像从过山车上掉下来一样。“你,好好看看你的试卷!”阿乙拿着试卷,好像成了“眼泪太平洋”的贵宾会员,鼻涕眼泪一个劲地往下飞,一把一把甩下来,弄得我满脸都是。

9.“张甲学!” 听见我的名字,我的心脏差点吐出来,又被我使劲咽回去了。“你真行,全年级第一,给我的脸贴了金。”

10.一听我考了全年级第一,我先是变成了木头人,然后,硬挺挺地昏了过去。

11.醒来之后,我如同一束兴奋的小火苗,在桌子上跳来跳去,阿乙的“眼泪太平洋”也不能将我熄灭。

12.第一节课我脸带微笑,第二节课偷笑,第三节课傻笑。我想不笑都不行,好像一千年没有笑过,好像肚子里有个笑虫在指挥我不停地笑。直到放学,我把肚子里的“笑气”都释放出来了,才舒服了些。

13.回家的路上我比骏马还骏马。

14.到了家,我忙给妈妈打电话通知她这个好消息。因为太大声,直到今天,妈妈耳朵里还嗡嗡响着。

大家看,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是很有趣?丝毫不比大作家的差!如果每个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新鲜奇特的语言记下来,你的“好词好句本”会比摘抄本更棒!如果能把灵光一现的语言都用在作文中,你还愁作文写不好吗?

篇5:描写动物神态的好词好句好段

细腻、柔弱、蜷缩、安静、活泼、柔和、柔顺、温和、胆小、灵巧、调皮、乖巧、睡眼朦胧、悠闲自在、洋洋得意、洋洋自得、蹦蹦跳跳、小心翼翼、小心谨慎、可怜巴巴、细嚼慢咽、慢条斯理、悠然自得、若无其事

绝妙句子

1.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情,好奇地望望游人,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

2.雁群排成整整齐齐的人字形,目标一致地向前飞着,它们在天空嘹亮地叫着,好像在庄严地宣告:它们的队伍是整齐的,它们的目标是明确的

3.野鸭悠闲自在地浮着,一会儿跌入水底,一会儿又立在浪尖上,像孩子在打秋千。

4.在观众的笑声中,铁链上站着的这只黄毛小猴,“腾!”来了个大倒立;“唰!”又一个倒挂金钟;“呼!”又来了个大回转;“嗖”蹿到猴山上去了。

5.我的爱犬鲍尔可神气了。背上赤黑,光滑得像一匹缎子,腹部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看上去就像位外穿黑礼服,内穿白衬衣的绅士。

6.那五色斑斓的野鸡,挺着胸,迈步走出草窝,像骄傲的将军。

7.天鹅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闲雅胜似仙子。

8.猫悠闲地眯着眼睛,脚与身子紧紧地贴着地面,尾巴缓缓地在空中摇摆,贪婪地、津津有味地啃着脚边一个肉多块大的骨头。

9.那条小黑狗,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像4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小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

华彩语段

10.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

11.小白兔很可爱,胖乎乎的小白脸上镶嵌着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三瓣嘴上还长着小猫一样的胡子,特别是它总把那两只长长的大耳朵竖得直直的,显得十分神气。

12.一天,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线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

篇6:关于神态的好词好句

悠然自得、垂头丧气、幸灾乐祸、付之一笑、落落大方、

神采奕奕、仙风道骨、一颦一笑、鬼鬼祟祟、兴致勃勃、

笑容可掬、喜笑颜开、睡眼惺忪、含情脉脉、心平气和、

泰然自若、如痴如醉、炯炯有神、哄堂大笑、得意忘形、

和蔼可亲、嫣然一笑、黯然神伤、目瞪口呆、不动声色、

六神无主、风度翩翩、和颜悦色、龇牙咧嘴、若有所失

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的句子

1、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2、他心里像有七八十个辘轳在旋转。

3、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4、观众的目光,像无数条探照灯的光柱,紧紧地追逐着正在表演的武术运动员。

5、他觉得整个胸腔就像一口锅,一口高压锅,压力加大,加大,就要爆炸了,可还是挥发不出来。

6、冷若冰霜,令人生畏。

7、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8、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9、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10、我突然感到一股失望的苦水,淹没了全部期待。

11、等待着,盼望着,我坐立不安,并不时地向门口张望,希望下一个走进门的是他。

12、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13、她只觉得心烦意乱,痛苦难堪;向前走一步,心里也更紧张一步,仿佛全身的血液一下子都注人了心里似的,煎熬得忍受不住。

14、急得额头上青筋暴得有小指头那么粗。

15、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16、兴奋得面脸通红。

17、往日和蔼可亲的妈妈,今天却铁青着脸,像是要和谁决斗、我很懊悔,由于当时过分激动和兴奋,竟然忘记了问他的名字。

18、他失望极了,泪脸比挨霜打的芭蕉叶还要蔫黄。

19、寒假快要结束的一天晚卜,爸爸在家里同往常一样认认真真地给找检直作业。他越检查越生气,突然把我的数学寒假作业本给撕得粉碎,顿时我大哭起来。

20、他的脸惨白惨白的,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21、他想得脑袋快要炸了,想安静一会儿,但无论如何平静不下来。

22、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23、她的脸好象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

24、我呢,也只好把要说的话深深地埋在心底。这使我这颗痛苦得几乎要流血的心更加压抑和沉痛。

25、日升日暮,花谢花开,遇见的,离去的,记住的,忘却的转身就流逝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如同浸入冰水,心完全凉了。

26、她像被蛇咬了似的,心里一阵发痛。

27、他的脸像蜡一样的黄,嘴唇都发白了,灰白的胡子一颤一颤地,全身都在瑟瑟地发抖,一双深陷在眼窝里的眼睛,像一对火珠子一样,直盯着小商。

28、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29、不知怎么了,这个……向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头,此时腼腆得像个孩子,脸红红的,话也不流利了。

篇7:描写“弟弟”的好词好句

我弟弟长得很好看,从小我们家里人就说,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弟弟插嘴问道:“有我好看么?”引得大家纷纷取笑他的虚荣心。

我弟弟有时会妒忌我画的画,他会趁没人的时候把我的画撕了或在画上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所受的压迫。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我的弟弟常常不听我的调派,还常常和我争吵,然而他实在是机灵可爱。有一次他给我讲故事:一个旅行的人被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发疯似的跑,后头呜呜赶着,看着他着急又投入的样子,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

我家浴室的玻璃窗正对着阳台,啪的一声,一只皮球蹦到玻璃窗上又弹了回去,一定是淘气的弟弟在阳台上踢球。

我有一个弟弟。他今年七岁,读一年级。他长得跟竹竿一样瘦,所以妈妈总是叫他“瘦皮猴”,而不叫他的名字。他的脸简直像“天气预报”一般阴晴不定,难以预测,他还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对浅浅的酒窝。

我这个弟弟很是调皮,你去看他的腿,上面经常会有好几处淤青,都是他疯玩时留下的,他的衣服穿一天就会脏兮兮的,上面布满了灰尘。

我这弟弟的性格,谁也捉摸不透。每次一到陌生人面前,他就变得非常斯文,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好像是怕别人把他吃掉;而在熟人面前,他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生龙活虎,闹个不停,说个不停,说实话,那形象俨如小疯子一般。

我最小的弟弟是果仁,他只有一岁半。他是我小姨的宝宝。他的皮肤很白,眼睛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炯炯有神。嘴巴小小的,人见人爱。由于最近没有剪头,头发很长,变成了现在很流行的火箭头。他刚学会走路,走路的样子摇摇摆摆,像是喝醉了一样。

小弟弟的名字叫乐乐,他已经三岁了,他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又圆又红的小脸蛋。他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像两颗水晶葡萄。

小弟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有时候也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像今天下午,他躺在床上,趁妈妈不注意,滚来滚去,最终把一泡大尿撒在了自己的枕头上,妈妈也拿他没办法!

我有一个弟弟,今年才一岁半,可淘气了。他长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两颗黑葡萄,十分有神。红润的樱桃小嘴,要是谁惹他生气了,马上一翘,能挂起一个大油瓶。脸蛋像白雪公主的一样又白又嫩。妈妈给他前脑门上留了“三根毛”,所以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三毛”。

他的脸蛋圆圆的,皮肤细白细白的,一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非常有神,红润的小嘴巴里一颗牙也没有。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总是往嘴里塞,两只胖乎乎的小脚丫总是踢来踢去。

他可是个小帅哥,皮肤白里透红,就是牙不太好,都是因为吃糖吃多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暴力倾向”,一不高兴就动手,家里的小孩都不敢和他一起玩。

我有一个表弟,他长得十分可爱:乌黑发亮的头发,月牙似的眉毛,眉毛下面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俊俏的`鼻子“浮”在嘴上面。可爱归可爱,再可爱的人也有不好的一面,我这个表弟最令人头疼的毛病就是爱哭。

淘气的弟弟最喜欢玩电脑,每次我一出去他就去玩电脑,当我回来时,弟弟已经完全投入到游戏当中了,玩游戏时他还左右摇摆,像是在与游戏里的人物一起作战,兴奋时他还大喊大叫,就算戴耳塞睡觉都会被他吵醒。

我的弟弟是小麦肤色。大大的眼睛,还有长长的睫毛。长的虎头虎脑,十分惹人喜爱。刚接触他时,你会感觉他是一个很安静的孩子,不喜欢说话。但是只要接触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他活泼开朗,而且十分调皮好动。

弟弟今年9岁了,他那圆圆的鸡蛋脸上嵌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当他动脑筋思考问题时,眼珠子总是骨碌碌转个不停,好像动画片中柯南的眼睛一样。他的头发软而黄,还比较长,所以他一直被别人以为是女孩子,可是他发起脾气来小嘴撅得半天高,就像个男孩子了。

篇8:世上本无“好词好句”

女儿说:“爸爸,请帮我想三个跟‘翻来覆去’相同的成语!”

我随口就答:“游来游去!”

女儿妈妈说:“不对……两个‘游’字相同……”

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总算说了一个:“眉来眼去。”

女儿的妈妈勉强同意,但“翻”“覆”是动词,“眉”“眼”是名词,总不配。

我很努力才想出这个词,实在辱没自己研读文学二十年的薄名。

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显示出了词语与词语相互平等的观念。每个词语在形态和表达意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个词不比另一个词更好,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殊的等级差。有独特文学追求的优秀作家,都回避俗语,研求新句。

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荷塘月色》,开头就极“平淡”,无奇特的词语。我仔细地排查了整篇文章,成语寥寥,“好词好句”无踪,换成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大概只能勉强合格。

文章里那几段著名的“好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子拆开成单词单独来看,并无特殊之处。其中的“微风、渺茫、和谐”等词,实在算不上特别的“好词好句”。它们只是被作家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准确传神地表达出那一刻的细微感受,才形成了整段的“好句”。这“好句”,也必须融合到整篇文章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息里,才有价值。

朱自清是一名有追求的散文大家,他在行文中,精心择取情感色彩很淡、语气相对平和的中性詞语,尽量排除华丽、高亢的词语,营造一种内敛的气氛:不偏倚、不渲染、不煽情、不造作、不激进、不颓丧。这是一位审美个性卓绝的文学家,他因为不随流俗,不入媚语,不喊口号,他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思维,让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死词死句,并且规定这些脱离了“文学”肥沃的土壤,被折断下来的、枯干了的词句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或许以为,用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到一起,就会变成为他们所认同的好文章。

学生在这种死板的语文教育逻辑下,变成了可怜的词语垃圾收集者。他们每天忙于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词语碎片,把枯枝败叶扫到作业本这个垃圾筐里,为变成词语的垃圾大王而白费功夫。一只垃圾桶装得再满,散发出来的也是臭气,而不会酿造出飘香的美酒。

篇9:神态描写的好词好句

描写四季的好词:

早春、暮春、消暑、酷热、火辣辣、灼热、深秋、斑斓、闷热、金秋、严寒、阴冷、暖洋洋、金灿灿、红艳艳、黄澄澄、沉甸甸、阴沉沉、光秃秃、凉飕飕、春暖花开、春意盎然、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五彩缤纷、欣欣向荣、郁郁葱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绿肥红瘦、热浪滚滚、烈日当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汗流浃背、遮天蔽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天朗气清、北雁南飞、秋实累累、满山红遍、层林尽染、万花凋谢、水天相接、秋雨绵绵、金桂飘香、天高云淡、秋风萧瑟、北风呼啸、漫天飞舞、雨雪交加、冰封雪盖、寒冬腊月、寒冬袭人、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千里冰封、踏雪寻梅、天寒地冻、巍然屹立、银装素裹

描写四季的好句:

1、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2、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3、知了终于停止了烦人的叫声,夜幕悄悄地降临,月色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灰纱。

4、秋风阵阵,落叶飞舞,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飘落在我的脸上、身上、脚下。

5、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是太迷人了!

6、天,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高高的群山,有的像绵绵的羊群。

7、树叶黄了,一片一片落下来。有的落在草地上,小草说:谢谢树伯伯送我一把大黄伞,盖在我头上,霜就打不着我了。有的落在水沟里,像一叶叶小舟,漂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8、当秋风吹过的时候,稻穗在微风中荡漾起伏,稻海里泛起了金色的波浪。

9、稻谷沉甸甸的,像姑娘的头发向下垂着;玉米像一根根会笑的大棒,龇牙咧嘴地望着我们笑呢!

篇10:描写趣事的好词好句

好词:

1、幼稚 谎言 回味 痛快 调皮 欺负

2、捣蛋 得意 诬赖 冒犯 童心 激动

3、可爱 奇特 嬉戏 怪样 愉悦 眼馋

4、惊叫 乖巧 狂喜 活泼 无聊 胆怯

5、打闹 卖乖 欢叫 鬼脸 喧哗 哭喊

6、尽情 哭闹 作怪 逗趣 自豪 玩耍

7、争抢 幸运 微笑 狡辩 安逸 纯真

8、欢乐 追逐 偷懒 吝啬 纠缠 胆小

9、突发奇想 欢声笑语 天真无暇 激动万分

10、瞠目结舌 羞愧难当 跌跌碰碰 笑逐颜开

11、化险为夷 装模作样 兴致勃勃 无中生有

12、喜出望外 察言观色 洋洋自得 怦怦直跳

13、自由自在 欢天喜地 无拘无束 呆里呆气

14、喜上眉梢 迫不及待 生龙活虎 上窜下跳

15、满怀喜悦 莫名其妙 生气勃勃 百感交集

16、无理取闹 兴趣盎然 青梅竹马 悔之莫及

17、喜形于色 满心欢喜 得意忘形 兴高采烈

18、暗自得意 天真无邪 异想天开 胡言乱语

19、心花怒放 天真活泼 计上心头 故作镇定

20、蹑手蹑脚 乐不可支 袖手旁观 欢呼雀跃

好句:

1、童年是美好的,而它,却只有一次。在布满乐趣的童年了,我做了许很多多的趣事,有一件事,我是永远也忘不了的。

2、而当我在童年的梦中畅游时,我真的想亲手摘下那芳香四溢的小花;打开那装满秘密的盒子,取出一个秘密;摘下那惹人喜爱的紫葡萄……童年趣事让我回味无穷!

3、时光老人已经来临,把童年匆匆带走了。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为了一粒糖而斤斤计较,更不会大哭一场。感谢时光老人,因为他把童年编成一本最纯最真最美的书印在我们的心坎里。

4、随着银铃般清脆的声音,使我想起了童年的生活。那时的我是幼稚的,是可爱的,是活泼的,同时做的事也是幼稚的。在众多群星中,挑一颗明亮的星星,它使我记忆犹新。

5、我的童年非常快乐,那时发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心里总特别高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6、事让我开心,让我回味无穷,让我难已忘怀。它在我的记忆大门里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忆。

7、为了消灭这群“害人精”,我咬咬牙,闭闭眼,又将竹竿悄悄地伸向蜂窝,朝中间“啪”的一声捅去,接着便传来一阵“嗡嗡”声。

8、童年如画,定格着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乐的音符;童年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欢乐浪花,童年如同奇妙的万花筒使人永远沉浸在愉悦之中——那无数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会拼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会笑破肚皮。

9、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中。

10、像一个美丽缤纷五彩斑斓的梦,像一只在天空翱翔无拘无束的小鸟,像一棵结了许很多多快乐果实的树——童年,记载着我们数不清的纯真笑脸,汇成了一条条名叫“童年趣事”的小河。让我来取一点儿最甘甜的河水,献给大家细细体味。

11、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的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啊,找到了。

12、记得有一回,我与小伙伴把几条鱼好不容易地赶到石缝里。我屏住气,轻轻地把手伸向石缝里的小鱼,小鱼的嘴一张一合,好像在说:“求求你,放了我吧!”我见这条小鱼可怜的样子,便放了它,又去捉大的。

13、我和小伙伴们可以放肆地玩耍,或者去田间捉蚂蚱喂青蛙,或者坐在牛背上大声地说笑,有时还拿小石子在水里打水漂。

14、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背着手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看看这个的本子,纠正一下那个的姿势。

15、童年是五颜六色的,搞笑的事随处可见,但是,这件事总却让我挥之不去,同时也带给我欢乐,更为我的回忆增添了色彩。

16、我“噔噔噔”地跑回家,翻出小地图,用蜡笔把父亲驻守的那个小岛涂得鲜红鲜红的。

17、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里。

18、在这一片鸟语花香中,我们扑进大自然的怀抱,吹柳笛,编柳帽,挖茅茅根,逮蚂蚱,捕蜻蜓……尽情玩乐!

19、童年,一首欢乐的歌,一个美好的梦,一杯或苦涩或香甜的咖啡。在记忆长河中,童年就好似一个虚幻缥缈的传说,让人亲身经历,永不忘记。童年的事,最最精彩,最最幼稚,也最最让人感到历历在目。

20、童年的生活趣味无穷,由于那时少不更事,好奇心强,做过不少傻事,闹了不少笑话。

21、我和小伙伴便悄悄地溜出去,拿着一根自我做的小鱼竿去钓鱼,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穿上饵,把钩一抛,就开始了等待。

22、童年是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是桥,接着未来的路;童年是路,使我们远离童年。童年是风,吹来朵朵天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23、抓蛤蟆是件很搞笑的事,孩子们将磨得十分尖锐的铁钎插在高粱秸的前端,悄悄地走到正在水边鸣叫的蛤蟆后面,猛地刺去,正扎在蛤蟆身上。

24、抓蛤蟆是件很有趣的事,孩子们将磨得十分尖锐的铁钎插在高粱秸的前端,悄悄地走到正在水边鸣叫的蛤蟆后面,猛地刺去,正扎在蛤蟆身上。

25、“李彬!”老师叫我们班的“淘气包”到前边读课文。只见李彬拿着书,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用那只小黑手擦了擦鼻子,又清了清嗓子,吸了吸鼻子,提了提裤子,才打开书。他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搔着头皮,结结巴巴地读起书来。他的这一连串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26、童年如一颗大树,挂满了美丽的记忆;童年如一本日记,写满了回忆中的愉悦,悲哀,眼泪;童年如一杯浓浓的茶,那么让人回味。美丽的童年将作为咱们人生中最完美的一页。

27、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还不识字,就捧起一本书哇哇啦啦一本正经地“读”了起来,逗得爸爸妈妈笑得前仰后合。

28、快乐的童年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缤纷绚丽,曾经做过的很多有趣的事就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闪烁。偶然自己或别人提起来就引来一阵欢笑。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件我小时侯非常有趣的事。

29、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童年的`游戏更是难得的宝石,童年无论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

30、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31、下课铃一响,刚跨进小学门槛的我,便像小燕一样飞出教室,在操场上奔跑,在滑梯上追逐,或者是静静地蹲在沙坑边寻找着那一颗颗彩色的小石头。

32、我们却趁机在人堆里捣蛋,搞小动作。有时索性从大人的裤裆下钻过来,若大人一收腿,就该倒霉了。那样子的确令人好笑,脑壳子被卡住了,进退两难,摆手摆腿,比翻倒的乌龟还狼狈。

33、我朝四周看了看,见一个人影也没有,就溜进老师的办公室,拉开老师的抽屉,拿起“小红花印”,在我的本子上一连印了四朵小红花。

34、“幽灵谷”是我和小伙伴的乐园,它是个死胡同,与它一墙之隔是“母老虎”芬芝妈的菜园。芬芝妈是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动不动就冲人大吼大叫,街坊邻居的小孩没有不怕她的。

35、那天下午,我们几个又聚在一起,商量捉些蜻蜓回去玩。可老天仿佛在与我们作对,太阳毒辣辣的烤着万物,蜻蜓们仿佛被蒸熔了,半天都瞅不到一只,真是超级可恶!

36、我跳到河里,伸出手去捞水中那颗离我最近的星星,可是手刚碰到水面,那颗星星立刻就变成许多碎银片向四周泛去。

37、夏日的黄昏,我经常和李玉冬瓜肥仔一起去幽灵谷捉蜻蜓蚱蜢毛毛虫什么的,偶尔也会翻过矮墙,跑到芬芝妈的菜园里去捣乱。

38、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嬉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

39、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40、童年是最纯真的岁月;童年是最难忘的岁月……咱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我的难忘童年。童年就似一个杂味罐: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而在我的杂味罐里莫过于”甜“最多了!

41、童年,犹如一道七色的彩虹,赤橙黄绿青靛紫,使我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童年,就像黑夜里满天的繁星,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点缀着我们的童年,使它变得生气勃勃!

42、我上幼儿园时,冬天的早晨非常寒冷,我起床就往窗上看,只见窗上凝了一层水珠,我就用小手指当笔,在上面写呀,画呀。

43、我依然在每年大红枣成熟的季节流着口水爬上树去。每每这时,妈妈总会在下面喊:“小心点,别踩折了树枝,嗨……摘下来洗洗再吃!”而我呢,总是用咀嚼枣子的声音来回答妈妈。

44、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45、我和小伙伴便悄悄地溜出去,拿着一根自己做的小鱼竿去钓鱼,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穿上饵,把钩一抛,就开始了等待。

46、热风吹着“狗尾巴”草,梧桐叶在头上“沙沙”作响,“我找到一只啦!”突然,李玉兄兴奋地大叫,我们不约而同地朝他看去“虾米?”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好大的一只蜻蜓啊!

47、在我的童年,发生过许很多多的事,有的早就被淡忘了,可有的却像百年大树的树根一样,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内心。其中一件事,让我想起来就不禁捧腹大笑,永远记在了心底。

48、此刻,我长大了,许多事情我明白了,但童年那份天真却不在了,偶尔回忆起来,嘴角却不由得养了起来。也许,岁月就是这样一点一点丢失,正因每一次长大,每一次坚强,让人不再透明简单,也让咱们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49、小溪是大海的童年,花朵是果实的童年,过去是未来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每当听到这首歌,童年的往事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放映。

篇11:描写水的好词好句

琤琤琮琮飞花溅玉飞流直下如烟如雾水花飞溅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波光粼粼金粼闪烁九曲回肠深不可测水流湍急

一泻千里翻腾怒吼奔流不息江水茫茫滚滚东流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流水落花水落石出

好句

一江绿水,隔着东窗把人面、台布、新换的淡色衣服……都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影。

湖畔全是草土,由于湖水的滋润,益发显得鲜艳。

湖水清澈,风平浪静,老远就可看到礁石在水下闪闪发亮,晶莹斑斓。

泉的四周是一片短短的、天鹅绒似的青草地,太阳的光线几乎从来不曾照到它的清凉的银色的水面。

那时崩渤大作,震耳欲聋,玉花飞溅,蒙目如眯,我全身濡湿,衣履俱透。原来我们正站在美国瀑布的下面。

当凉风习习低拂过水面的时候,水上顿时会出现一条瞬间即逝的狭长的银色薄箔。

清水从博格达峰飞泻而下,滚滚地流到天山脚下,大渠像一枝箭似的直射向大地。

好段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沈从文《湘行散记》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急,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郭沫若《峨眉山下》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篇12: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

1. 好词好句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里,最富中国大陆特色的莫过于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

前晚,我女儿在做一本《语文拓展与训练》作业。里面有一道题目:写出和“翻来覆去”相似的三个词语。

女儿说:“爸爸,请帮我想三个跟翻来覆去相同的成语!”

我随口就答:“游来游去!”

女儿妈妈说:“不对……两个游字相同……”

我苦思冥想了半天,总算说了一个:“眉来眼去。”

女儿妈妈勉强同意,但“翻”“覆”是动词,“眉”“眼”是名词,总不配。

我很努力才想出这个词,实在辱没自己研读文学二十年的薄名。

汉字和词语,作为造句单位,大多数并无特别的褒贬倾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些词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显示出了词语与词语相互平等的观念。每个词语在形态和表达意义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一个词不比另一个词更好,词与词之间也没有特殊的等级差。一些常用的成语,也不比其它普通的词语更有价值。有独特文学追求的优秀作家,都回避俗语,研求新句。被选入中学课文里现代文学名家作品,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荷塘月色》,开头就极“平淡”,无奇特的词语。

我仔细地排查了整篇文章,成语寥寥,“好词好句”无踪,换成中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大概只能勉强合格。

文章里那几段著名的“好句”,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子拆开成单词单独来看,并无特殊之处。其中的“微风、渺茫、和谐”等词,实在算不上特别的“好词好句”。它们只是被作家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准确传神地表达出那一刻的细微感受,才形成了整段的“好句”。这“好句”,也必须融合到整篇文章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息里,才有价值。

朱自清是一名有追求的散文大家,他在行文中,精心择取情感色彩很淡,语气相对平和的中性词语,尽量排除华丽、高亢的词语,营造一种内敛的气氛:不偏倚,不渲染,不煽情,不造作,不激进,不颓丧。这是一位审美个性卓绝的文学家,他因为不随流俗,不入媚语,不喊口号,他的作品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工具性”思维,让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死词死句,并且规定这些脱离了“文学”肥沃的土壤,被折断下来的、枯干了的词句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他们或许以为,用这些“好词好句”堆砌到一起,就会变成为他们所认同的好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都是教材编写员自己想当然地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的“黑板报”,既无真情实感,又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

中小学生在这种死板的语文教育逻辑下,变成了可怜的词语垃圾收集者。他们每天忙于寻找散落在地上的词语碎片,把枯枝败叶扫到作业本这个垃圾筐里,为变成词语的垃圾大王而白费功夫,而不去好好阅读前人的杰作,体味其中的独特文学魅力,也不去学习观察、欣赏、体味生机盎然的树木,去感受这些自然万物婆娑、高洁、挺拔之美。一个孩子的健康心灵,需要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培养。只有丰沛的精神和敏锐的趣味,才能激活那些平淡词语身上的光彩。

如果一名学生不懂得去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好,尊重自然生命的个性价值,他们就不会懂得:无论多少堆落叶,都代表不了一棵树。无论收集多少“好词好句”,也难以写出一篇好作品。

这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模式,让小学教材编写员自信心爆棚,他们自己杜撰出几十篇拥塞着“好词好句”的课文让小学生学习,有些甚至要求背诵。他们同样不知道,百货商场橱窗里的木头模特,身上披上再多再华丽的衣衫,也只是一段没有生命的木头。它们没有面孔,缺少五官,肢体僵硬,永远只会摆出一种僵硬的姿势。小学语文的编者自撰课文,就是这种没有面孔的木头人。

古今中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作,都适合编进教材里,尤其是小学教材里。中小学生如果要真正获得知性的认识,情感的培育,他们就应该在整体性的名作阅读中,浸润心灵,培育德艺。

真正的好作品,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超然的世界里。人们读完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会仅仅记住其中的若干“好词好句”,而是会沉浸在这部作品整体营造出来的深挚情感天地里。词与句,只有被格调高妙的作家准确细腻地运用到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展开想象的行文中,才具有独特的意义。

单独存在的词语,仅是一个中性的字符,它的字(能指)和意(所指),在长时期的约定俗成中,大致固定。只有社会变动急剧的社会,尤其是像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的巨大变化时期,才会把各种词语的表意符号和它的特定表现内容加以割裂,重新组合,蜕变或者剥落,变成复杂的新含义。比如“地主”这个词,在其先前的本意上,并无特别的贬义,而是对土地权拥有者的命名:占有大量农田的“士绅”是“地主”,拥有耕地的“农民”也是“地主”。凡是拥有土地的士绅官宦或者黎民百姓,都是土地的主人。这个普通的名词,经过上个世纪中期的暴力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恶咒。“地主”自己不仅会被打倒,会被消灭,会永世不得翻身,他的后代子孙也会被剥夺基本的教育权利,成为真正的社会弃儿。那个时代,任何人对“地主”这个词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边惹祸。

词语的“阶级性”,是暴力赋予的,不是天生的。这种“阶级性”的暴力判断方法,在语文教育中改头换面,变成了“好词好句”的优劣评级选择。难道,“好词好句”需要记诵,“坏词差句”就要全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一把火烧个精光幺?这种词句好坏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幺?按照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逻辑,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只能挑选十分之一不到的词语来膜拜、学习和记诵。剩余的大部分词语遭到了贬抑,受到了鄙视。这些词语,是不是该全都挑出来扔掉呢?根据过去的贫下中农识字逻辑,确实不需要这么多词语,只需要出一本薄薄的,只有二三十页的识字本,足矣。

一篇好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不是“好词好句”,而是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好作家,能运用貌似普通的词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趣味表达出来,使这些词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新的语文教育,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推行叶圣陶主编的简体版中小学语文教材起,为了迎合各种政治形势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最后简化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字报集中营。

近三十年来,虽然在选择篇目上、在教材编选和图文形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核心的教育思想,没有明显的改进。

“语文”侧重于“语”,而无关乎“文”,其“机械论”“工具论”的思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对于经典作品的解释,也用寻找中心思想、划分段落大意的方式,来屠宰肢解那些无辜的作品。

这种教育进行了五十年,我们可怜的中小学生,经过多年的机械训练,脑袋里塞满了成千的“好词好句”,却写不出一篇稍微有点真情实感的文章。一九七八年以后,大陆文学界里有点成就的作家,很多都是语文学习的差等生——他们的文学感受和阅读训练,是从阅读跟课文毫无关系的“闲书”开始的,他们的写作学习模式,大多数是自学成才。而那些中小学语文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被连续灌肠般洗脑,长大成人之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脑袋里装满了词语的垃圾,内心里凝结着几小块麻木的情感。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过着浑浑噩噩的熏肠人生。对自己、对情感、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他们都几乎一无所知,而患上了失语症。只有当今网络疯狂流行的缩略符号,聊天工具上的各种怪词串词,人与人之间的陌生“雷”词,才是对他们封闭已久的蒙尘心灵的最大解放。

一只垃圾桶装得再满,发酵出来的也是臭气,而不会酿造出飘香的美酒。

只有好的文学作品,才使得最普通的词语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

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去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搜集“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就像是把一头美丽的驯鹿杀死,剁成碎片,然后让学生们来围观鉴赏这些肉块。好的作品,不会堆砌“好词好句”。欣赏一篇作品,就要用心地去感受其整体的品格,凌迟肢解,只能得到片鳞只爪。

2.陈词滥调

与“好词好句”相对应的是“陈词滥调”。

从浅层意义上看,这两者本来应该有着本质的相反意义。“好词好句”就其表面的词意而言,应该指那些感受独特的、个性化的词语,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里的僵化模式,却把这种个性化的词语摈弃,而选择共性化的、无差别的词语来代替。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受重视的成语的学习和记诵,就是这种共性化词语的明显例子。

经过相对漫长历史时期的整合以及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变成了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性的描述符号。而正是这种概括性和浓缩性,使得该词语的特定描写对象普遍化,庸俗化,进而变成了人们不经过大脑思索就脱口而出的“陈词滥调”——一到春天,就姹紫嫣红;一到夏天就骄阳似火;一到秋天,就果实累累;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一高兴就欢呼雀跃,一难过就伤心欲绝。

这些都是典型的“好词好句”,它们因为被长时期地、无意识地滥用,而变成了“陈词滥调”。通过对这种“陈词滥调”的僵化传承和记诵学习,人们的个人感受,就被抹煞了——巨大的南北距离,广袤的东西差异,全都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性词语里,被彻底填平。无差别的认同,是整体社会的意识形态诉求,也是文化趋向。人们通过这种“陈词滥调”的学习和表述,获取了彼此的身份认同感。

“身份认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政治、文化圈里诸种人群的习惯性焦虑。人们通过传诵“陈词滥调”的方式,不断地寻找彼此的共性,在这个基础上,种群内所有成员都获得了继承种群文化暗语的权利,排他性地、并且自由畅通地通过这种“陈词滥调”进行信息交换。

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巴黎小市民,用“外省人”一词来确立这座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及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潜在荣誉感。张爱玲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小市民,则用“外地人”一词来区分他者的身份,寻求内在的认同,并且通过排斥性、贬抑性的命名方式,潜意识地凸现了一种相对狭隘的排他心理。香港人,则站在长期的外在政治文化经济的角度,把整个中国大陆称为“内地”,大陆人则被命名为“内地人”。这种跟上海的“外地人”的排斥性命名方式,相映成趣,都同样地隐含着这两座城市与其它地方不同的特殊性诉求。

“樱花”是日本国民性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描述,“郁金香”是对荷兰的另一种指代,而“紫荆花”是香港人的自况。每一种具体的象征,都暗示着这个群体——国家、地区、民族、部落、城市、乡村——的强烈自我认同心理。身份认同,是对个体所无法承受的孤独的恐惧和逃遁,而“陈词滥调”,则是最好的抗生素。

从中小学生开始学习的“好词好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强烈自我价值认同的方式之一。通过这种学习,各具自我个性特症的学生,被集体化、类型化、抽象化、从而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隐喻指称:鲜花。“鲜花”所具有的特殊的脆弱象征,我已经在第一篇文章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这种对学生个性的有意识打压,是把他们训练成合格“螺丝钉”的必由之路——脆弱的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价值。单独的螺丝钉没有价值,只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拧在一起,才组成一具有价值的机器。所有的比喻,都指向了“非人性”的“物性”。

在这个弯曲而漫长的路途中,“好词好句”腐烂、变质,成了“陈词滥调”。

在我们当下社会,“陈词滥调”的泛滥,表明了整个社会的自我缺失的焦虑正在弥漫,犹如法国作家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描述的那样,自我被自己遗忘,因此自我变成了他者。叙述者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彻底失踪,被漫天飞舞的“陈词滥调所淹没”,成为一个阿Q在最后画押时努力描摹的“0”号符码。

跟法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自我解放运动的激烈探索不同,在中国大陆这样一个“自我”成为沉重心理负担的社会里,“陈词滥调”反而变成了便于隐伏的草丛。所有人都面目模糊,头戴丝袜,腰缠布带,手擎利斧,打着“山寨”的旗号,在想象中宽阔的原野里,烧杀抢夺,坏事做尽。个性价值的消失,让这种无罪感轻松地超越了“原罪感”——集体有罪,而个体无辜。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里,群体性事件往往隐伏着巨大的破坏力,而在“正义”、“复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等陈词滥调的鼓舞下,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情绪失控,而以暴力的方式来倾泻仇恨与不满。个体隐伏在群体中,却往往能得到赦免。在中国传统的习语里,这句话叫做“法不责众”,在西方传统文化的理解中,这叫做“多数人的暴政”。暴力和暴政的背后,通常隐伏着这些没有五官特征,只有握着石头的手高高地举着的群体中的个体。

法国学者阿莫西和皮埃罗所著的《俗套与套语》①里说:“群体,某个少数民族,或者某个较大的民族,某个国家,当然还有某个性别。这些不同类别的集体意象在身份确立和相关的行为和互相作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在长期的相互指认中,形成很多概括性很高的描述——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德国人→认真,等等。这些词语,如“法国人浪漫”,是典型的“陈词滥调”。它通过一种无差别的描述,把整体法国人囊括进去。即使这个国家里有很多认真的法国人,也无法逃脱这个“陈词滥调”的枷锁,他必须“浪漫”起来,才能融入“法国”这个身份认同里,或者,他拒绝认同而被排斥到另外一个国家,不得不身份移民或者精神移民。也有一些伪法国人,为了给别人造成一种“浪漫”的假象,他们的交谈中,时不时地掺杂着一两个法国词。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如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等人的嘴巴里,总是不断地迸出一句法语来。在谈话中加入法国词汇,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社交圈的时髦。在中国大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里常常会加进几个英文词,而增加了时髦、洋派的气氛。这种“时髦”的话语,这种“陈词滥调”,就像是在身上喷洒花露水来冒充法国夏耐尔香水一样,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和他者的混同,通过不同意义的偷换,而占有了对方的一部份价值。又或者,一个高级女人,因为喷洒了兰蔻花露水,而让自己沾染了“法国”色彩,从而把自己和身边的俗人区分开来,并顺利进入了另外一个价值圈里。

在中国大陆文化圈里,南北差异也很大。

北京人喜欢嘲笑上海小男人,上海喜欢抨击北京人的夸夸其谈。

这种城市身份的标签,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同的省市,例如武汉和长沙,浙江和江苏。不同地区的人自我互相混同,而跟其它的地区彼此排斥。这种认同的方式,是典型的庸众生存,大众化生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上海的一部分文化人开始言必称“三十年代”,张爱玲笔下描述过的“旗袍”,成了穿越时光隧道的云霄飞车。一旦这个词汇和风尚迅速风靡,它就变成了“陈词滥调”。“陈词滥调”的最明显特征,是“从众”——在那个时期开始风靡大陆文学界的原捷克作家昆德拉把这描述为“媚俗”。

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个性独特、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必须跟“陈词滥调”,跟“媚俗”作抗争。正如昆德拉在他的名作、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写到的医生托马斯和女画家萨宾娜一样。为了把自己跟“布拉格之春”事件里的庸众、政客和御用文人区分开来,他们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模式。托马斯变成了建筑工人,萨宾娜远走他乡。只有“生活在别处”,昆德拉笔下的独立知识分子,才能保持自己的敏锐洞察力,而不被“陈词滥调”淹没。

《俗套与套语》这样为“陈词滥调”作了描述:

俗套(Stereotype,即“陈词滥调”)加强了个人对自我的承认,而自我承认被定义为主体对于自我进行的评价。事实上,俗套(stereotype)首先是把“我们”和“他们”区别开来的归类工具。在此过程中,一个群体获得了一种面貌特征,一种同一性,这种面貌特征使之与其它群体区别开来。……个人的多样性被缩减到最低程度,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或者说,他们缺乏发现这种多样性的能力。②

“人们拒绝看见这种多样性”,正是对中国大陆中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最精确描述。

语文教师奉命行事,他们通过每天强迫小学生进行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训练,从而把他们全都混同为一个整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三好学生”。这种学习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暗示:“好词好句”是“我们”“三好学生”的,“坏词差句”是“他们”“差等生”的。通过这种简单的垃圾分拣程序,把“我们”和“他们”分开,用一种粗暴而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一分为二”地把整个世界破开,分成两半,一半是好的,一半是坏的;一半是善的,一半是恶的。这种可怕的分裂无处不在,不仅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分裂,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分裂,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而且造成了词语的分裂,从而把“爱与恨”的观念,强烈灌输给这些学习者。

在这种学习不断地得到强化之后,这些学习者的智力开始退化,只会用“接受”和“抵制”的方式来看待“他者”。凡是赞同和表扬我们的,就“接受”;凡是对我们进行批评的,做出不符合我们观念的事情的,就“抵制”。

一整篇文章,例如上文引用的《荷塘月色》,假设精心地把“好词好句”挑选出来之后,把其它的内容扔掉,那么,这就像是吃鱼时,挑出了几根鱼刺塞进嘴巴里,然后把整条鱼扔掉一样。

这不可笑,也不荒诞。

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

①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丁小会翻译。书名“俗套”,是“Stereotype”的规矩中译,也可译成“陈词滥调”。

②同上。

上一篇:稍复杂方程 第三课时(新人教五上)下一篇:港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