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供电电路

2024-04-15

双路供电电路(通用6篇)

篇1:双路供电电路

河北亿达煤焦有限公司

10万吨/年苯加氢项目双路供电申请

供电所:

河北亿达煤焦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4月在大峪镇蔺家沟北新建10万吨/年苯加氢项目,该项目已列入河北省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2000万元,该项目采用先进的低温加氢技术,工艺技术先进,产品收率高,市场前景好。

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2、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本企业该项目属于危险的化工项目,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情况的负荷,对企业的连续生产和设备运行将产生严重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运行。很据以上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本企业该项目属于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特提出双路供电的申请。

河北亿达煤焦有限公司

2011年4月23日

篇2:双路供电电路

浅谈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在AFC中的应用

对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紧急按钮系统和低压供电系统进行冗余配置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简要介绍双路电源冗余配置、双路电源自动投切供电在AFC中的应用.

作 者:王中堂 Wang Zhongtang  作者单位:无锡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023 刊 名: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英文刊名:MODERN URBAN TRANSIT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U2 关键词:AFC   双路电源   冗余配置   自动投切电路  

篇3:双路供电电路

1 SSTS的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1 三相双路供电SSTS的主电路

三相双路供电SSTS主电路如图1所示[11]。它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侧的2个晶闸管模块,这2个晶闸管模块将负载接入主电源或备用电源。每个晶闸管模块由3个晶闸管单元构成,相应地连接主电源或备用电源的A、B、C三相。每个晶闸管单元由一对反并联晶闸管组成(如VPP1/VPN1和VAP1/VAN1),以保证通过正、反向电流。旁路机械开关SPb和SAb分别与晶闸管模块A和P并联,当晶闸管模块退出运行时,由旁路机械开关给负载供电。隔离开关SM1p/SM2p和SM1a/SM2a分别将2个晶闸管模块从主电路中完全隔离出来,以方便晶闸管的检修、维护和测试。

1.2 双路供电SSTS的工作原理

SSTS是串联在电压暂降敏感负荷与主、备用电压之间的装置。正常运行时,主电源通过SSTS的晶闸管模块P给敏感负荷供电(如图1所示)。当主电源发生电压暂降并且电压暂降的幅值超过敏感负载正常运行所能承受的限值时,SSTS的控制系统发出切换指令,将敏感负荷切换至备用电源。SST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压检测和投切控制2部分组成。

电压暂降检测的算法有很多[12,13,14],目前应用最多的检测算法有电压峰值检测法、傅里叶变换法、小波变换法和dq变换法。其中dq变换法能瞬时求出电压有效值,因此常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用户电力装置,如有源电力滤波器(APF)、DVR等。dq坐标变换,即派克变换,其实质就是将静止的abc坐标系变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dq0坐标系,其旋转角速度为三相电压中的基波角频率。经dq0变换后,abc坐标系下的三相对称正序基波电压分量转换为在dq0坐标系下的直流分量,这为电压暂降的检测提供了方便。dq变换如式(1)所示:

本文电压检测的方法就是基于dq坐标变换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得到的电压值和敏感负荷的电压暂降承受极限值,决定是否进行切换操作。SSTS检测电压暂降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

首先将测量单元实时测量的主电源各相电压瞬时值进行dq变换,经低通滤波器,滤除非直流分量。然后将变换得到的Ud_p和Uq_p代入式(2),计算出主电源的dq坐标对应的电压值Udq_p。最后将Udq_p与敏感负荷的电压暂降承受限值进行比较,如果Udq_p大于负荷的承受限值,那么敏感负荷可以正常运行,电压检测系统不发送切换指令;如果Udq_p小于负荷的承受限制,那么说明此时主电源的电压已不能维持该负荷的正常运行,SSTS应该立即实行投切操作,由电压质量良好的备用电源给敏感负荷供电,因此电压检测系统发送切换指令。

电压检测系统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检测、计算备用电源的电压Udq_a,为切换控制做准备。切换控制是SSTS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考察切换控制策略好坏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切换时间TT(Transfer Time),即电压检测系统发出切换指令到SSTS系统完成切换的时间。SSTS切换控制策略主要有2种:BBM(Break-Before-Make)和MBB(Make-Before-Break)。如图1所示,由于线路阻抗、传输路径的不同,主、备用电源在电压幅值和相位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SSTS的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晶闸管模块P和晶闸管模块A同时被触发而使主、备用电源并联,此时主、备用电源之间会形成很大的环流,影响电网的稳定和设备的安全。BBM控制方式是在即将退出运行的晶闸管模块中流过的电流减小到零,晶闸管完全关断后,再触发即将投运的晶闸管模块。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完全避免主、备用电源并联运行,保证电网和敏感负荷的安全运行;但SSTS采用这种控制方式运行时,切换时间太长,会导致一些敏感负荷停运,从而限制了SSTS的应用范围。MBB控制方式是在即将退出运行的晶闸管模块中流过的电流未减小到零时,触发即将投运的晶闸管模块的相应晶闸管。目的是强制即将退出运行的晶闸管模块中流过的电流减小到零,加快切换过程,缩短切换时间。

对于SSTS各种不同的切换控制策略,很多国外文献都有研究[15]。现提出一种全新、快速的MBB切换控制方式。该控制策略通过监测晶闸管模块中各晶闸管的端电压(例如:VPP1/VPN1的端电压upsa,如图1所示)判断晶闸管中电流的极性,然后根据电流极性触发另外一个晶闸管模块中对应的晶闸管(例如:VAP1或VAN1)。切换控制是对各相分别进行控制,以A相切换为例说明,B、C控制方式相同。SSTS切换控制系统接收到电压检测系统发出的切换指令后,切换控制系统判断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正常。当备用电源电压正常时,切换控制系统封锁晶闸管VPP1/VPN1的门极控制信号,而后根据VPP1/VPN1的端电压upsa极性,触发备用电源侧晶闸管VAP1或VAN1。如果upsa>0,说明电流是由电源流向负荷,流经晶闸管VPP1,此时触发晶闸管VAP1。触发晶闸管VAP1后,若备用电源电压的瞬时值高于主电源,那么在主、备用电源共同作用下晶闸管VPP1上会被施加一个反向电压,强制晶闸管VPP1中的电流减小,缩短了切换时间。当晶闸管VPP1中的电流减小到零,主电源A相被断开时,触发晶闸管VAN1,完成负荷的切换过程。如果upsa<0,控制方式相似。值得一提的是,采用MBB控制方式,在切换过程中,各相电压的瞬时值等于主、备用电源电压瞬时值的平均值。因此,MBB控制方式与BBM控制方式相比,能缩短切换时间,减小电压暂降的幅值,但并不能完全消除电压暂降。

切换过程完成之后,敏感负荷由电压质量相对较好的备用电源供电。如果主电源电压恢复正常供电,为了确保主电源完全恢复,SSTS切换控制系统延时4~5个周期,而后封锁晶闸管模块A的门极触发信号,在各相电流过零点处触发晶闸管模块P。

2 仿真研究

基于EMTDC/PSCAD对SSTS进行了数字仿真,主要参数说明如下:主、备用电源相电压0.4 k V(有效值),频率50 Hz,容量1 MV·A,电阻0.015Ω,电抗0.471Ω,敏感负荷承受极限值是额定电压的80%。图3是主、备用电源故障前相差10°(本文以主电源相位为参考),主电源a相发生接地故障,电压下降50%时,SSTS投切的仿真波形。波形由上到下分别为主电源侧三相电压uabc_p,主电源电压dq值udq和切换信号S,主、备用电源的a相电流ip、ia,SSTS的输出三相电压ulabc。从仿真波形可看出,t0=0.491 s故障发生,t1=0.493 s检测到主电源发生故障,t2=0.495 s投切操作完成,SSTS输出的三相电压波形恢复正常;SSTS的总体投切时间4 ms,其中检测时间2 ms,切换时间2 ms。由图3的仿真波形,还可以看出在主电源a相发生电压暂降时会伴随相位跳变;SSTS在切换时,主、备用电源线路上没有产生巨大的环路电流,切换很平稳;SSTS的输出三相电压中b、c相电压几乎没有畸变,只有a相电压有一些微小畸变。SSTS的总体投切时间包括检测时间和切换时间。它们与故障类型、故障前2个电源的相位差、故障发生的时刻、电压暂降的幅值、负载功率因数、电压暂降引起的故障相位跳变等多个因素有关。本文研究了影响切换时间的4个主要因素:故障类型、故障前2个电源的相位差、故障发生的时刻和电压暂降幅值。

针对故障发生前主、备用电源之间的相位差影响SSTS运行的问题,在相差-30°~30°范围内进行了仿真。仿真的假定条件为:主电源线路发生最典型的单相接地故障,故障时故障相电压下降到额定值的50%,故障发生时刻t0=0.491 s,仿真结果如表1中所示,列出了相位差θ影响下检测时间td、最大切换时间tTmax和切换期间SSTS的输出三相电压的有效值Ulabc。本文以主电源的相位为参考,备用电源滞后主电源为正相位差,超前主电源为负相位差。

对于故障类型、故障发生的时刻和电压暂降幅值影响SSTS运行的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类似仿真,从仿真数据看出,检测时间更容易受故障发生的时刻、故障类型的影响;最大切换时间更容易受故障前主、备用电源的相角差以及电压暂降幅值的影响。仿真数据还表明:

a.dq坐标变换的检测算法一般情况下检测速度很快,1~2 ms即可检测出故障发生,但在某些情况下比较慢,需要3~5 ms;

b.所提出的切换控制策略十分有效,切换操作速度非常快,一般不会超过5 ms。

3 结论

篇4:CCD供电电路原理与故障维修

CCD电路工作原理

一般 CCD的工作电源为+9V、+16V、-8V三种,有的CCD只需+16V和-8V,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本图是根据松下NV-M9000EN的摄录机电路制作,应用于其它机种和型号的CCD供电电路也大同小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电路由脉冲调宽的方式来控制输出电压,VR1003的动片是调整反馈端,输出的电压由它反馈给IC1001的22脚,当输出直流有变化时,经由VR1003的动片反馈给IC1001的22脚,经误差放大后送往IC内的电压控制电路和另一路三角波形比较,输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转换成脉宽的变化,经放大缓冲电路后由IC1001的15脚输出去控制Q1004,从而稳定直流输出,见图2所示。如因某种原因使输出直流9V变低,则IC1001的22脚直流电压也会变低,在IC1001内部和三角形波形比较后的输出脉冲宽度变大,最后使Q1004导通时间变长,输出的直流电压升高,从而使输出直流电压稳定。

CCD电路故障分析与排除

该电路的常见故障是开机三个电压无输出,如损坏Q1004和T1001,最多见就是T1001的1-2脚开路。测1脚是否有12V即可判断。确认开路后最好同时取下Q1004检查是否完好。否则的话,如果Q1004的c-e短路,装上新的T1001后,通电即会烧毁。在装上新的或修复的T1001前还需检查三组电路的负载是否正常,附表为NV-9000EN各测试点的参考值,如不正常仍需排除其它故障。

就NV9000EN而言,Q1004的型号为2SD1624,如损坏又无同型号的晶体管,找类似参数和大小的管子代替即可。而T1001的型号为ELL04T032R,业余是很难找到的。有必要的话可以重绕该变压器,如上所述初级1-2脚最容易开路,恰好初级在最外层,重绕初级很方便。如果次级开路或短路则需整个重绕。重绕参数见图3。

在实际的变压器中,四个绕组是独立的,由里到外5-6、3-4、4-5、1-2。重绕时小心撬去磁性封盖,自行确定好各脚的编号,或按原来的编号找同样大小的漆包线(或略大),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下看)和图3的匝数,从5→6、3→4、4→5、1→2分别绕好四个绕组,上好锡,装上磁性封盖即告完成。

篇5:双路低电压H桥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关键词:步进电机,DRV8835,驱动器,单片机

一、概述

集成电路DRV8835具有两个H型桥驱动器, 不仅可以驱动两个直流电机或一个步进式电机, 而且可以驱动其他诸如电磁线圈的器件。此器件为摄像机、消费类产品、玩具和其他低电压或者电池供电的运动控制类应用提供了一个集成的电机驱动器解决方案。其中输出驱动器功能块中有一个内部电荷泵, 可以产生栅极驱动电压, 以此用于驱动驱动器中所配置为H桥的N沟道功率MOSFET, 以达到驱动电机绕组的目的。

DRV8835的每个H桥能够提供高达1.5A的输出电流。电机的工作电压介于2V-11V之间, 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介于2V-7V之间。

DRV8835具备PWM输入接口, 可以通过对输入管脚的编程以控制电机工作状态。DRV8835芯片还具备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和过热保护等完善功能的保护措施。

二、管脚功能及其特点

(一) 管脚功能

DRV8835DSS是DRV8835的一种12个管脚的WSON封装形式。各管脚说明如表1所示。图1为DRV8835的管脚排列图。

(二) 特点

DRV8835的主要特点:

具有双H桥电机驱动器, 每个H桥有1.5A的电流驱动能力;

●具备过流、短路、过热和失压控制的功能;

●其电机运行电源电压范围为2V-11V;

●具有休眠工作模式, 超低的95n A休眠电流可延长电池寿命;

●支持每组桥的独立控制, 可以实现两个马达的驱动;

●具备刹车功能, 确保断电情况下马达即刻停止转动;

●具有PWM接口, 以备设计简化, 优化可靠性。

三、功能原理

可以方便地通过对DRV8835的2个控制输入端 (IN1、IN2) 进行操作, 从而实现对电机的工作状态控制。若使系统功耗最小, 只要使能休眠功能。若对电机快速制动, 仅使用制动功能便能实现, 而且其系统控制器可以监控电机的工作电流。通过逻辑控制、驱动部分即可实现其功能。表1为各端口功能。DRV8835的内部功能原理图如图2所示。

(一) H桥电机控制驱动电路

该驱动电路为两个独立的H型桥式电路, 可以驱动两个直流电机或一个步进电机。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由逻辑电路对驱动电路的控制实现。主电路中的电流由过电流电路检测, 一旦电路出现过电流, 则电路的电流被限制。如图2所示。

DRV8835具备两种控制模式:IN/IN模式和PHASE/ENABLE模式。

当MODE端接低电平或悬空时, 选用IN/IN模式;当MODE端接高电平时, 选用PHASE/EN-ABLE模式。表2为H型桥选用IN/IN模式时, 输入控制端IN1、IN2控制H型桥的输出的控制逻辑。表3为H型桥选用PHASE/EN-ABLE模式时, 输入控制端IN1、IN2控制H型桥的输出的控制逻辑。

(二) 休眠模式

若VCC端电压为0V时, DRV8835进入低功耗休眠模式。在此工作状态, 所有相关的内部电路被断电。在此期间, 为确保电源电流最小, 其输入端务必全部接低电平。

(三) 电源与输入端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 均可驱动输入端。每个输入端口与接地端之间都连接一个下拉电阻 (其阻值大约100KΩ) 。

可以单独接通或断开VCC和VM电源, 可以不区分顺序。当断开VCC电源时, 可使逻辑电路进入低功耗状态, 从VM电源获取的工作电流便极少。在休眠模式期间, 输入端务必接地, 可以确保电流最小。

(四) 保护电路

芯片DRV8835具备完善的欠压保护、过电流保护和过热保护功能。

其中两个H型桥上的每个FET管都包含一个模拟限流电路, 以限制其工作电流。一旦流过FET管过电流的时间超过了设定时间, 其限流电路就关断H型桥臂上的FET管。经1ms左右, H型桥便自动恢复正常功能。若出现H型桥路、对地短路、对电源短路或输出短路时, 启动过电流保护功能。

若器件温度超过设定的安全温度时, H型桥上的所有FET管被全部关断。直至器件温度回落到安全范围时, 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正常工作期间, 若VCC端电压下降至欠电压闭锁阈值电压时, 驱动器的所有电路被迫停止使用, 并复位内部逻辑电路。若VCC端电压回升至欠电压闭锁阈值电压之上, 驱动器电路重新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五) 并联模式

DRV8835中的两个H桥可以并接使用, 即将AOUT1与BOUT1相连, AOUT2与BOUT2相连, 这样H型桥的驱动电流可以增加到3A。如图3所示。

四、应用电路

由DRV8835和MCU组成的电机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其中由STC的MCU组成的控制器通过分别连接桥A的IN1/IN2、桥B的IN1/IN2接口的P1.1/P1.2和P1.4/P1.5端口控制DRV8835电路, 从而实现对两个电机的控制。若置P1.0为低电平时, 则可改变电机的控制模式。

五、结论

采用DRV8835电机驱动芯片可以实现用一个驱动器控制两个电机, 带动两个自动门的一个控制系统, 完成对自动门的控制,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系统可靠性高, 线路结构简单,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应用电路。由于采用具有过流、过热以及欠压保护的芯片, 使电路的元器件数量减少, 系统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使设计复杂性降低。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2]万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王晓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 (第3版)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

[4]丁伟雄, 杨安定, 宋晓光.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及其单片机控制实现[J].煤矿机械, 2005 (6) .

[5]徐进强.基于STC单片机的经济型步进电机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 2009 (14) .

篇6:双路供电电路

分析与检修:卫星接收机只能接收垂直极化节目,不能接收水平极化节目的故障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调谐器损坏,二是卫星接收机存在故障,主要是开关电源或调谐器供电电路异常,三是连接电缆电阻增大,使卫星接收机输出的水平极化电压下降,下降的电压正好落在调谐器切换至垂直极化方式的电压范围。根据故障的现象,首先在数字机的中频输入端子处测量输出电压,发现在数字机中设置接收水平和垂直极化节目时,输出电压均为13.5V,近而断定故障应发生在调谐器供电电路。打开机盖,发现此机调谐器供电电路是由常用的三极管、二极管及阻容等元件组成的,并非常见的以LM317为核心元件的调谐器供电电路。隐约记得在某期的杂志上见过此类电路,经查找在2006年《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第4期64页有皇视HSR-2080B 调谐器供电电路的相关介绍,对照电路图分析其原理。此类调谐器供电电路由电源输入15 V和20V两组电压,15V电压经过VD3、VD2降压后得到13.5V电压,直接输送给调谐器用于接收垂直极化节目。20V电压与VQ1、VQ2等组成的电子开关连接,当在接收机中设置水平极化方式时,电子开关受控于CPU使VQ1、VQ2导通,20V电压经VQ2 e、c极,再经VD1、VD2降压后,使15V电压反偏,同时输出18.5V水平极化电压。从这一原理分析,故障应是水平极化切换相关电路未工作,经查VQ2 e、c极间断路,用8550换之,故障排除。[例2] 故障现象:一台同洲3188A卫星接收机,显示屏能正常显示,但接收不到信号。

分析与检修:用万用表在中频输入端子处测量,发现无输出电压,断定接收机有故障。打开机盖,测开关电源各组输出电压均正常,判断故障应发生在调谐器供电电路,测量LM317输入端③脚有电压,输出端②脚却无电压,试想假如LM317工作正常,调整端①脚直接接地最低也会有1.25 V电压输出,因此断定LM317已损坏,更换LM317后通电试机,接收机恢复正常。

[例3] 故障现象:通达TDR-6000S数字机显示屏能正常显示,但图像和伴音时有时无。

分析与检修:显示屏能正常显示,一般开关电源工作正常,故障可能发生在调谐器供电电路。在中频输入端子处测量调谐器供电电压,发现电压在10-14V间跳变,且时有时无,证明对调谐器供电电路有故障的判断是正确的。打开机盖,测量开关电源各组电压均正常,再测LM317输出端②脚,电压有跳变现象,LM317输入端③脚电压也跳变,但波动的幅度较小,用手接触LM317感觉发热严重,怀疑LM317本身内部元件不良,更换后开机,调谐器供电电压恢复正常,连接天馈系统,收视情况也恢复正常。

[例4] 故障现象:一台同洲3188A卫星接收机,能接收水平极化信号,但不能接收垂直极化信号。

分析与检修:从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应发生在调谐器供电电路,能接收水平极化信号说明LM317工作正常,故障应发生在切换控制电路。测起极化开关控制作用的Q3基极电压随极化方式的设置而发生改变,查 Q3本身也未损坏,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取样电阻R69(10K)呈开路状态,更换该电阻后,故障排除。

上一篇:写花状物作文下一篇:暑假里的一件事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