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的诗句

2024-05-14

繁花似锦的诗句(通用10篇)

篇1:繁花似锦的诗句

关于繁花似锦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

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篇2:繁花似锦的诗句

描写繁花似锦的诗句1

1.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5.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6.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7.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8.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9.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10.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12.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13.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14.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15.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16.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17.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9.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20.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1.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2.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23.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2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25.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26.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27.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28.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9.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30.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古风唯美短句8字以内

1、花落人散两阑珊。

2、老街暖酒熏笙歌。

3、繁星落,城漫若浮光。

4、梦想天空分外蓝。

5、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6、一日不见,思之如狂。

7、静水深流,沧笙踏歌。

8、倾情花衣泥涅染。

9、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10、月在浮云浅处明。

11、愿得一人,白首不离。

12、浮生若梦,不负初情。

13、故人以北爱荒凉。

14、不忘初心不负卿。

15、水光潋滟晴方好。

1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7、二十四桥明月夜。

18、夜风淡淡梦无痕。

19、如若互伤,不若不遇。

20、月照江枫舟火萤。

21、倾城一夜雪苍茫。

22、旧城冷巷雨未停。

23、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2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5、寒来暑往,枯荣明灭。

26、乱了夏末蓝了海。

27、寂寞,只愿一人独享。

28、时光深存少年梦。

29、雨停树滴水啸啸。

30、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1、天地悠远,时光绵长。

3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3、锦帐缓穿拂晓风。

34、半夏半暖半倾城。

35、如往昔,与君白头。

36、终牵绊,憔思花容颜。

37、不美不萌又怎样。

38、同片天空,不同的路。

39、爱情无价,千情刻真。

40、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41、青裙玉面初相识。

42、佳人应笑春意浓。

43、月夜思雨情依依。

44、桃花恋蝶粉浅梦。

45、一心一人,白首不离。

46、半江戎马与君筹。

47、相濡以沫,相忘江湖。

48、一叶寂寞,万物失色。

49、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0、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51、愉你痴情,赠我伤痛。

52、半撷沐月何以梦。

53、漠然弃谁亦还伤。

54、谁为了谁,辜负了谁。

55、我本无心,何来伤心。

5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7、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58、无处安放的青春。

59、天光云影共徘徊。

60、手放开,让彼此自由。

61、玉梳拢月与君知。

62、爱你,等于爱上寂寞。

63、梦里不知身是客。

64、不见霜露不见君。

65、我的幸福,与你无关。

66、山有木兮木有枝。

67、木轩窗且临无话。

68、已然情深,何惧缘浅。

69、月色轻柔舞翩翩。

70、一季飘零,一季浅舞。

71、轻雨素纱月初凉。

72、爱你的感觉,最美好。

73、没有你,我依然很好。

74、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75、咫尺天涯,阳阳两隔。

76、何处笙歌落尘埃。

77、孤芳不赏痴情样。

78、人来人往,繁花似锦。

79、江南风骨,天水成碧。

80、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篇3: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繁花似锦

一、体验生活法

俗话说得好, 肚中有货, 言出有据, 下笔则畅快。作文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学生坚持日积月累。万事开头难, 作文课上, 许多学生总是怨声载道:经过苦思冥想, 还是没有头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成因, 此乃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之缘故。作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 写作前,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了解社会, 体验生活, 使其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有材可选, 这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经常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暗示学生本次作文的写作目的, 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自然, 了解社会;观察生活, 领略自然界的无限风光, 捕捉写作信息;体验生活, 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激发写作动能。通过这些途径, 学生就积累了第一手有用的写作素材, 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写作时无从下笔、或草草下笔以致偏离文意的尴尬境地。如写作文“参观污水厂”,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参加污水厂。通过一天的参观活动, 学生领略了现代科技的先进, 懂得了清洁水资源的来之不易, 唤醒其保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同时也感受了一天生活的非凡意义, 作文材料有了, 立意明确了, 学生课堂写作就会得心应手。这一举措, 既让学生感受体验了生活, 又为教师指导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最原始的材料。

二、诵读领悟法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 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只要仔细分析, 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其实是一个有机的学习认知过程:写作是实践, 即最终的结果, 其余三者是前提, 即基础。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它告诫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博览群书, 重视对文学作品的诵读感悟, 以此触类旁通, 把书读懂、读透, 这样就会落实到笔下。所谓经典美文、优秀佳作, 就是指文学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考验, 它们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肯定, 这些作品大多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 所以, 读者才给其冠上了“经典、优秀”等美誉。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 凝聚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写作前,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美文, 生本主客体双方进行情感交流碰撞, 就会产生共鸣的火花, 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美文佳作。渐渐地, 文章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惊心动魄的场景, 滔滔不绝的话语, 生动贴切的新词, 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 使其领悟作者的意图, 进一步开拓写作视野。如写作文“我的妈妈”前,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一文, 要求学生先阅读范文, 然后作文。学生通过阅读感悟, 很快对文本中“蔡芸芝老师那母亲般的爱”所吸引, “魏巍先生优美的文笔”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学生。有了一点点语言积淀, 在学生的心底就会开启作文语言的思维之门, 学生写作热情顿时唤醒。此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借鉴模仿, 产生美文精华被我所用的教学效果, 为教师训练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人物描写法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 所有文章都离不开人物活动。通过阅读一些名家作品, 我们不难理解, 作家们之所以在其作品中运用人物描写, 无非有两大目的:一是刻画人物性格, 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二是企求文章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让人产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的阅读效果。在初中生所写作文当中, 大多数是通过写人记事来反映主题的。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人物描写, 让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来习作, 这样, 一方面能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 明确文意, 另一方面又会使文章语言贴切优美, 引人入胜。如A学生在作文“父亲的生日”一文中写到:我一口米饭哽在喉咙, 鼻子突然一酸, 眼睛居然也湿润了。学生用了“哽”、“酸”、“湿润”等词语对人物进行动作、心理描写, 把我此时对父亲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于细微处见真情, 为表现“父爱”这一主题。B学生在作文“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中作了如下描写———在我小时候, 我累的时候, 就会跟爸爸撒娇:“爸爸, 我累了。”爸爸就会笑着抱着我说:“那坐到爸爸肩上来, 好不好?”然后我就高高兴兴地坐在爸爸肩上, 在那玩着爸爸的头发, 玩得不亦乐乎。妈妈看着爸爸说:“这样会把她宠坏的。”爸爸笑着说:“她是我女儿, 女儿喜欢就行了, 你说是不是?”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 细致描写了自己累了时候坐在父亲肩上的小事, 体现“再冷漠而坚硬的心, 都有一个收藏柔软和温暖的地方”这一作文主题。以上人物描写, 语言贴切传神, 长期训练下去, 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慢慢地受到了熏陶感染, 无形之中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以提升。

四、巧用修辞法

文章是由若干个句子搭建而成的, 句子是文章的枝干, 要鉴别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往往跟句子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修饰、调整语句, 文章的语言会更有文采, 变得“文辞兼美、锦上添花”。学生在作文中巧用修辞手法, 除了更明白精确地表达文意外, 更主要的是能够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具有言简意赅、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正因为如此, 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润色作文语言, 以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C学生在作文“心里美滋滋的”一文中写到“我剥开芒果皮———经过这几天不断的转送, 它们已经黄得发软了。清甜的果肉香浓的汁液沁人心脾, 它们随着我的品尝缓缓浸湿了心灵。心, 好甜呢!像被蜜蜂浇灌了似的, 整颗心都甜蜜蜜的, 美滋滋的”。学生通过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了芒果人的动作, 语言形象生动, 感情色彩鲜明, 把我对芒果的真情溢于纸外, 芳香扑鼻。修辞手法多种多样, 运用哪种修辞,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是D学生在“我认清了自己”一文的开头:孔老先生曾说过“五日三省吾身。”一天, 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认识自己。在作文开头引用孔子名言, 如此处理, 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总写“我认清了自己”。学生在此文中引用文言警句, 语言的表现力强了, 文章的底蕴更深了。教师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来作文, 文章的语言味会越来越浓厚,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空洞、贫乏”之缺陷。

五、反馈评价法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 学生的作文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写作的要求, “捕捉每一个细节, 善于抓住每一个闪光点, 不求完美, 但求更美”。教师应秉持这一原则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以此提振学生的写作信心。作文讲评好比学生未来作文的“加油站”。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对学生作文语言的评价, 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补充。以下介绍两种评价方式: (1) 师生评价。在作文教学中, 先由教师一人评价本次作文的情况, 然后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大致的思路是: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②教师总体介绍作文情况———表扬优点, 指出不足 (指作文中普遍出现的优缺点) ;③选出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进行重点讲评;④学生针对教师讲解, 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 当场写作文后记。这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 它能面向全体学生, 明确写作目的, 通观全局、有的放矢。 (2) 生生评价。教学时, 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组, 让学生对所写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评价, 然后自我评价。大致的思路是: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 发挥集体所长, 通过生生合作探讨的方式, 在小组内对所写作文进行交流评价;③学生针对组内交流意见, 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 当场写作文后记。这种评价方式集大家之所长, 补自己之所短,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 让学生明确了自身作文语言方面的得失, 能激发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求知欲, 为教师今后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学多法, 教无定法, 从课前到课间, 从课间到课后, 只要教师努力做到“课前注重积累感悟、课间突出学法指导、课后及时反馈评价”, 就会摈弃作文语言表达“空洞、贫乏”之陋病, 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 时代呼唤我们创新, 作文贵在创新, 它犹如学习中的一个万花筒, 正威武地矗立在学生面前, 亟待语文教师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去战胜它、征服它。回首过去, 感受颇多;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为开创学生作文语言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我们努力着、期待着!

参考文献

[1]张焕利《初中阅读与写作教程》 (初中七年级上编)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3月第1版。

篇4:婚姻里的繁花似锦

小时候家里养过一只猫,一只不解风情的男猫。当一只母猫在房顶上冲它高唱情歌的时候,它“不为所动”,靠在门口使劲叫我们出来“救驾”。这是第一年春天。第二年春天,当那只小母猫再次光临我们家的房顶,“男”猫终于没有禁住诱惑,还是跟“她”跑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人与猫,相同,还是不同?

总是有人走进围城,又总是有人从围城里走出。我们一边感叹身边的世界眼花缭乱,一边又要防着繁花似锦中有什么危机。危机永远存在,只看你能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我们特制了几副药丸,可对症下药,也可随时调整用量。

一号药丸:“晾”出你的自我

用法说明:回家时,他想呆着就别非跟他说话,他不想动就别非让他陪同去郊外散心。适当地晾晾他,对两人都好。

洋药学名:距离产生美

用量:依各人情况不同,轻重酌情。

案例:霏霏是那种典型的小女人,不仅长得小鸟依人,个性也很“黏糊”,婚后数年还天天缠着老公。缠着缠着就觉出不对劲来,老公回家话越来越少,动不动就跟她说“我想一个人呆着”。家就是两个人的空间,什么叫“想一个人”呆着?

霏霏想不通。可是她越是想拉着老公跟她在一起,老公就越是有意疏远她,她觉得肯定是“有情况”了。老公被霏霏审讯一番,终于说了实话:“只有在家里,我觉得才真正有可能一个人呆着。去酒吧,一个大男人,你知道会有什么女人过来搭话?办公室,本就是是非之地,回家就是为了逃避办公室里的事情。我上班觉得很累,有时候脑子发木,回家就不想说话也不想动。我信任你,所以才跟你说我想一个人呆会儿。你别觉得我有什么不正常,等我一个人呆够了,缓过劲儿来了,自然会跟你在一起。只不过,你别逼着我天天跟你腻歪。我想一个人呆会儿不表示我有外遇,只是有点累。”

霏霏心里踏实了,当老公想一个人呆会儿,她就自己到另外一个屋子里,找点事做,也不去打搅老公,“晾”着他直到他过来跟霏霏说话。霏霏发现,这一招儿还真挺管用的。

二号药丸:大撒把

用法说明:他兜里有多少钱你不用知道,只要他给交了足够的生活费就行;晚上谁给他打了电话你也不用追究,反正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洋药学名:相互信任

用量:一般而言,药量越大越有效;但是否能无限加大,视各家情况而定。

案例:张琪结婚6年,堪称这方面的楷模。她和老公谁也没有小金库,工资都发在卡里,没钱了就取一点。张琪从来不知道老公钱包里有多少钱,男人嘛,如果请客吃饭还要向老婆提前申请、预支经费,也太没面子了,自由自在多开心。

有时候晚上有女孩子来电话找老公,张琪的原则是只要不是半夜三更来的影响自己睡觉,其余一概不闻不问。对于这种“大撒把”式的相处方式,张琪有自己的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愿意他天天看着我,当然我也不想天天看着他。“看”是看不住的,与其费劲防贼似的,不如痛痛快快地爱干吗干吗。

三号药丸:迷魂大法

用法说明:人前人后给足老公面子。

洋药学名:相互尊重

用量:可用到最大值。

案例:林安刚结婚时参加老公同学的聚会,时常在饭桌上让老公下不来台。林安倒不是有意为之,就是“霸道”惯了,凡事嘴上不饶人,在家里就这样,出来也这样。那次,她和老公的同学出来吃饭,不知说了什么,老公的同学说话了:“林安,你怎么不给老公留面子呀?”她还不明白,使劲问人家:“我怎么了?我没说什么呀?我怎么不给他留面子了?”林安倒不是存心矫情,她那么说话已经成习惯了,可是别人都觉得别扭。

林安的老公出名的好脾气,从来不跟她计较什么。但是那次聚会之后,林安开始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她发现老公同学说得没错,谁的老婆也不像她似的说话带刺。

篇5:青春是繁花似锦的散文

《一》

青春的驿站,一群整装待发的人。心情澎湃的他们对未来显得格外迫不及待,而我仅是其中的一个。

青春是繁花似锦的。而我很多时候都在思考青春有多久,是十八岁,还是二十八岁,或者更久?慢慢的曾经兴高采烈的我们,已经没了当初的激情澎湃,就像一朵极其美丽的花到了冬天,寒风一吹飘落一地。繁花似锦对他们来说是短暂的,短暂的时光里他们可以无拘无束的去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拍照,去向往的地方看美丽的风景,去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繁华过尽,一切不再美好。青春里有很多一次

陪我一起走在青春路上的人有很多,但他们如同过客,无声中默默离开。结过我终究是我,陪伴我的叫孤独。孤独则清净,过于清净叫孤寂。风涯是我高中时代的一位极其重要的朋友,他和我一样孤寂,即使性的东西,用与不用在特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地消散。

《二》我们彼此成为朋友。风涯不向往大学,他说:“我上大学,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大学能带给我的也许就只有这些。”一个男孩诉说自己的孤寂时是疼痛的。我能看到隐藏于眼底的那份孤寂,只是在他不经意间,被我发现了而已。

我与风涯在一起的喝过啤酒。风涯喝酒容易脸红,我分辨不出他是醉了,还是保留了一份不醉的清醒。我喝的烂醉,我把自己的疼痛与孤寂讲给他听。我五岁之后便居住在我姨母家,不知不觉中过了十三年。这一份漫长的孤寂和疼痛,在十三年的岁月里一点一点地植入我血肉。我哭的流泪满面。风涯说:“青春是繁花似锦的,我和你只是站在繁华对岸的孤寂悲伤的岸边上,哭泣的仰望罢了。”那一次,我和风涯一起哭泣,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大醉。

《三》

高中时代,我每天循环往复地做一些我不喜欢事情。我讨厌每天不分昼夜的做数学卷子,满脑子充斥着想不明白的函数。老师说:“学不好数学,考大学的几率为零!”很多学生拼命地学数学,考试的仍然不及格。我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孩子,但我也努力的学习数学,因为我想大学。就像风涯说的大学也许什么都给不了我。而我上大学的原因就是圆爸妈的一个梦,他们希望我能上学。

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显得都不再那么重要,于是我丢掉了梦想,丢掉了自己喜欢的一切。也许我想做的事情仅仅存在脑海里,或许我能做的时候那些梦想已经烟消云散了。有时候感觉自己是可悲的,所追求的东西渐行渐远,连挥手的时候脸上都挂满笑容,流下的眼泪可以当做“心甘情愿”。

篇6:梦一场,许他的繁花似锦情感散文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世界在变小,因为我们的心在变大。时常会不自禁的想: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会不会有另一个我,过着和我不一样的生活。——题记

冬夜的清冷冰凉不了一颗躁动的心,就如同漆黑的夜空掩盖不住闪烁的星星。在这样安静的冬夜里,不算寒冷,也不算温暾,精心选一首喜爱的乐曲,静坐在这份安静里,歆享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

窗边的文竹还是依旧的墨绿,看着它随着细风自在的在灯光下摇曳,那份律动,像极了我们心跳时的脉搏。一种莫名的喜悦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原来今夜我不孤单。突然想起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不同的海棠在夜里依旧绽放着自己的妩媚,我的文竹又何尝不是呢,即使出差很久或者是我正在梦中酣眠,它却至始至终都保持着它那份稳重的墨绿,从来不以我的意志有所改变过。不禁的会嗤笑,有时候啊,我们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是不是应该把自己放轻一点儿,这样就会更自在一点儿呢?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诗句总是这么多情,总会在无意间撩拨着异乡游子的心。我是不想从这诗句里嗅到爱情的气息的,我只是偏执的想在其中找到一种随性过客的飘逸。过客,有时候是一种复杂的身份,他包含着很多不同的情绪。有阅尽天下的潇洒也有心无所依的悲戚。

还记得无意间翻看到过萨瓦特尔的《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其中总是在反复的询问“我是谁”这个问题。那个时候还煞有介事的去深思过这个看似合理又不合理的问句。关于哲学的东西,我个人不想去深究,毕竟我还不够资历,并且自己有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夜里一个人时的安静。到现在想来,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只想随意的答一句,我应该就是我。

还记得以前幻想过在心里藏一艘船,想要伴着清风在心湖上游历。随着岁月的累积,希望能飘荡到天涯的尽头,看海角的日落,去追寻一些虚无缥缈却又充满诱惑的.感情,虽然现在时不时还是会记起,但确是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激情。现在的自己更想有一次放空,有一次充实。放空自己冗杂的情绪,更多的去充实自己的内心。

于是,想要大胆的去梦一场,去天涯的尽头看一场绮丽的风景,去海角的边缘听一首游人的诗句,去苍穹的顶端狂一场青春的流年。去大胆的梦一场吧,去感受挪威森林清新的空气,去体味珠峰白雪摄人的寒意,去感悟草原广袤的随性。就大胆的去梦一场吧,在青春的罅隙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在岁月的白沙里沉淀自己的心灵,在流年的风火中活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篇7:繁花似锦作文

几年前的春天我患上了过敏性角膜炎,那时严重到眼睛静睁不开,后来找到了病因,原来是外婆养的花。外婆决定丢掉她的花。

那是个周末,我想这簇簇繁花大概是最后一次见了。外婆关上阳台门,我站在客厅远处望着。她背影似乎已不是那么熟悉,剩下的也只有几许沧桑。这时她对我挥挥手示意让我离开。我站在墙角默默看着,那些花好似她的孩子,她小心翼翼的用双手捧着。“快走,小心你的眼睛。”我走开了,这时我听见一阵关门声原来是外婆走了。我站在阳台看着地上的残枝花叶心里顿时涌起一阵自责。

外婆的背似乎挺不直了,她踉踉跄跄推着小车,把那一盆花放在了石砖的角落。我从地上拾了朵掉落的兰花,不知这朵花是否是她的“孩子”。眼眶突然像蒙了层寒似的,我想起身离开却看不清路。不知是兰花的花粉飘进了眼,还是外婆的背影触动了我,我不能确定。但那时我只知我与外婆那繁花似的回忆涌上了心底。

门外有脚步声,是外婆回来了。我立刻跑回房间。隔着门我隐约听到了阵歌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回月满枝芽……”是外婆的歌声。我听出声音中的些许更咽,那份内疚仿佛也是从那时一直埋在了我心底。

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外婆总和家里人说她再未养花,她也不在意。可我知道她与花的秘密藏在了心里。那石砖旁的茉莉与兰花在几年来从未调零,要说它们生命强大我自是不信,原来是外婆她每天都会去浇水。

今年外婆买了部智能手机,她第一件事便是加了我的微信。有几日她常坐在沙发不知给谁发消息。直到一天我才明白。外婆用微信给我发了几百字的消息,我耐心读着原来是有关花的事:“高兴呀,你不说我都知道,你对那花与我是有内疚的,放心了呀!那花还在,就算那花死掉了,我也不伤心的,你出生到现在就像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你就够了。”我脑海中回想外婆笨拙地写的字原来是发给我的。

我是匹布,因为她的刺锈让戏锦上添花,我是只蝶,翅膀本无色因为她的出现我成了耀眼精灵。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这簇花永在绽放永不凋谢。

篇8:繁花似锦的诗句

关键词:繁,简,审美差异

审美是复杂的个人体验, 在不同的时代个体有着各异的取向, 但由众多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呈现的集体审美却能呈现出或繁或简的总体时代特征, 所以“繁”与“简”这两个概念均不是建立在个人风格浓厚的个体基础上讨论的, 而是作为一种群体审美, 其基础为大众审美。诚然, 艺术史发展自有其内在复杂的逻辑性, 用“繁”或“简”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词汇进行探讨难免有大而化之及挂一漏万的风险, 所以在此“繁”不包括魏晋的玄学对审美的影响, 以及受道教影响的宋代的远、逸、平淡等审美风格的诸多特例;“简”也仅以现代主义的简约主义风格为代表。繁崇尚与简崇尚是客观存在的, 相互之间存在一种不可忽视的对立关系以及某种潜在的内在联系。旨在通过针对性地讨论比较两者, 以跨越中西文化壁垒的视角来审视不同的时代文化孕育的多元审美情怀, 以及试图揭示这种内在关联的逻辑性。

一、繁崇尚

繁崇尚以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凤纹、麒麟纹等为代表。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 此类纹样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构图复杂, 系现实生活中多种真实形象的重点提取加重组构成。这种创作方法带有“和”“集”的审美趣味。“和实生物”, 和意味着不同性质物的组合, 同性质的组合在一起只能称之为“同”而非“和”, 所以融合了各种形象拼接而成为新形象。这种“和”是一种信息提炼之后的再创造, 带有聚合性质, 集聚各种精华之意。从古代的繁多的艺术品种,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带有这种“和”“集”倾向的繁崇尚的风格。

再如从色彩构成上分析汉代丝织品, 以马王堆出土的各种织锦为代表, 其丰富的色彩与装饰纹样, 以及朱砂染和涂料印花实物的发现, 是汉代炼染技术发达的重要标志, 显示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工人惊人的创造才能。[1]汉代手工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 但还属于古代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期, 这些制作工艺复杂、技艺水平高、色彩鲜艳多样的服饰的出土, 展现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所拥有的手艺精湛的技工与华美的审美观念, 但这类物品并非为社会大众能够承受, 他们既无时间也无经济条件来享受此类豪华的奢侈品, 但古代历史上社会风尚的变化往往自上而下, 从皇室至贵族, 再从贵族至平民, 从而引起了社会对“华”“艳”“满”等装饰风格的追求。马王堆丝织品中诸多丰富的纹样以及斑斓的色彩, 除已褪色不可辨之外还有红、绛红、菜绿等, 均展现了当时的上流社会的穷尽奢侈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各个阶层, 因为这种繁华、富丽的艺术品不易获取, 从而使得人们普遍向往之, 可称之为“难者为上”的审美心理。

此外, 从商周青铜器上繁缛的飞棱装饰、历代皇冠、凤冠上的各种金玉珠宝等立体构成的角度来看, 这些装饰或为所有者个人审美所定制, 或为工匠个人风格发挥取舍, 均不厌其烦地堆叠各种装饰元素, 极尽美化之能事。北京定陵出土的凤冠, 是万历皇帝两个后妃生前之物, 极其华美精致。除饰以各种吉祥纹样之外, 还加以步摇、簪钗等各种装饰物, 更显华贵庄严。如凤冠等并非日常佩戴之物, 因其装饰物多, 份量重, 只在重大的行礼之时才佩戴, 在庄重的场合使用, 加上严肃的气氛, 可影响参与礼仪活动的下级人群, 引发风尚潮流, 因而全社会会默认此种装饰为高贵、显赫之象征, 并将这种观念融入到下层社会的审美之中。如明清时凤冠非朝廷赏赐不可随意佩戴, 只能“假借”。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多为从上而下进行传播蔓延, 以上三个例证便是古代社会繁崇尚的细微表现。“繁”成为“高贵”的象征之一。

二、简崇尚

现代主义艺术随现代一系列产业革命的推进而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 其中最具现代主义特征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简约主义 (Minimalism, 又称极少主义、极简主义) , 在此泛指简化的艺术风格。自“包豪斯”肇始、“现代主义”“极简”“少即是多”这些关键信息已经能够描摹出现代艺术的“简崇尚”的大致轮廓。简, 意为“精约”“高效”“简洁”“洗练”, 无冗赘、拖沓之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古代社会大大加快, 现代人更需要的是“高效”, 现代主义创作必须排除掉与主题无关的多余信息, 因此, 强调、突出主题成为了第一要务, 简是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之一, 同时也是最后的结果呈现。如“无印良品”与“苹果”这两个品牌的产品, 以实现艺术理想的手段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通常需要吸引人们关注的思维是:鲜艳的设计会导致夺目, 但在商业极度发达的时代, 铺天盖地的广告令人炫目、审美疲劳、信息过剩, 在此情况下, 简洁优雅、低调朴素、简单睿智的品牌就容易脱颖而出。

“简”是作品最终呈现的特点之一, 但并不意味创作、构思过程简化, 无须赘言。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较古代有先进的技术与不断更新的材料, 受技术限制的因素不断减少, 在这个时代受到多元审美观念的影响与冲击, 要达到强调突出主题这一目标, 其难度无异于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时代追求繁复、华美效果。在古代社会, 工匠们需要努力克服的是技术、材料的限制等瓶颈, 而现代的创作者们更多的需要摒弃掉过多的装饰因素所带来的杂音与喧嚣。这两种创作方式在各自的时代都有相当的难度, 只不过前者的阻碍更具显性, 而后者不大为人所关注。也正因如此, 极简的艺术风格如一股春风吹向繁缛冗杂的装饰风格, 并且以其独特的表征传达出“高贵”“现代”“时尚”“高效”“科技”的讯息, 因其“似简实难”“主动摒弃多余装饰”, 从而能够引发大众对这种风格的追捧。

三、产生差异的根源

大量古代华美繁复的艺术品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识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的“简化”不同的是, 它们渗透出延绵千年的“集美”的审美传统, 不同的时代成长土壤导致其呈现出各异的审美取向。在手工业时代, 技术较机器时代落后, 需要达到复杂的艺术效果较为不易, 精美的艺术品多为上流社会拥有享用, 也成为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从传世或出土的大量精细华美的纹样已成为标榜“高贵”“难以获取”“高社会地位”的代表可看出, 这种风尚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效仿。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这种精美的遗存少, 但是也有大量模仿倾向的作品被发现。尽管他们的技术、材料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但其呈现出的是努力往上流社会的繁崇尚靠拢的审美取向。与之相反, 在大工业时代, 复杂华美的艺术效果被高效率的工业化生产轻易实现, 与手工业时代不同, 需要去掉多余的信息, 需要人为的主观舍弃, 这是颇为不易之事, 这种简化并非意味着“贫乏”, 重在“有意识的舍弃”, 这也是艺术家创造力之一, “极简”成为了受到多方面信息爆炸干扰的创作者不易做到的一种选择。易于获取的事物总是不太被人们所重视, 难以得到的则被抬高。手工业时代的主流审美趋势是“向往华美”, 大工业时代则是“渴望简单”。两种时代诸多审美中的这两种不同的主流审美趋势代表了不同的生产力所产生的审美趣味, 概括为“易者不爱, 难者向往”的特点, 这也是繁崇尚与简崇尚相通的一个因素。从审美心理学中的“距离说”能印证产生这种差异审美的根源。距离说认为, 人生在世总有对外物的需要, 外物也存在为人所利用的一面, 这使人与物常处于实用关系之中, 也常以实用态度待物, 能否获得美感, 关键在于是否能从心理上采取一种距离, 采取了距离, 就能获得美感。[2]由于生产力, 包括技术、材料或有限或发达, 人与难以获取之物之间保持了距离, 因此而产生了审美的等级观念, 继而演变出了针对繁与简的不同时代的兴趣与崇拜。以上将两种看似无关的审美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 是一种尝试, 对不同审美观念产生的生态土壤的挖掘, 以期展现艺术活动发展的深层动力。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3:75.

篇9: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繁花似锦

一、体验生活法

俗话说得好,肚中有货,言出有据,下笔则畅快。作文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坚持日积月累。万事开头难,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总是怨声载道:经过苦思冥想,还是没有头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成因,此乃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之缘故。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所以,写作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使其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有材可选,这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条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经常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暗示学生本次作文的写作目的,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深入自然,了解社会;观察生活,领略自然界的无限风光,捕捉写作信息;体验生活,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激发写作动能。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就积累了第一手有用的写作素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写作时无从下笔、或草草下笔以致偏离文意的尴尬境地。如写作文“参观污水厂”,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参加污水厂。通过一天的参观活动,学生领略了现代科技的先进,懂得了清洁水资源的来之不易,唤醒其保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一天生活的非凡意义,作文材料有了,立意明确了,学生课堂写作就会得心应手。这一举措,既让学生感受体验了生活,又为教师指导学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最原始的材料。

二、诵读领悟法

《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实是一个有机的学习认知过程:写作是实践,即最终的结果,其余三者是前提,即基础。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告诫我们应该在学习中博览群书,重视对文学作品的诵读感悟,以此触类旁通,把书读懂、读透,这样就会落实到笔下。所谓经典美文、优秀佳作,就是指文学作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考验,它们已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肯定,这些作品大多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所以,读者才给其冠上了“经典、优秀”等美誉。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凝聚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写作前,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美文,生本主客体双方进行情感交流碰撞,就会产生共鸣的火花,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欣赏美文佳作。渐渐地,文章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场景,滔滔不绝的话语,生动贴切的新词,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神经中枢,使其领悟作者的意图,进一步开拓写作视野。如写作文“我的妈妈”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师》一文,要求学生先阅读范文,然后作文。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很快对文本中“蔡芸芝老师那母亲般的爱”所吸引,“魏巍先生优美的文笔”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学生。有了一点点语言积淀,在学生的心底就会开启作文语言的思维之门,学生写作热情顿时唤醒。此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借鉴模仿,产生美文精华被我所用的教学效果,为教师训练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三、人物描写法

人物是作品的灵魂,所有文章都离不开人物活动。通过阅读一些名家作品,我们不难理解,作家们之所以在其作品中运用人物描写,无非有两大目的:一是刻画人物性格,深刻揭示文章的主旨;二是企求文章语言更加具体生动,让人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阅读效果。在初中生所写作文当中,大多数是通过写人记事来反映主题的。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人物描写,让学生运用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来习作,这样,一方面能更好地凸显人物形象,明确文意,另一方面又会使文章语言贴切优美,引人入胜。如A学生在作文“父亲的生日”一文中写到:我一口米饭哽在喉咙,鼻子突然一酸,眼睛居然也湿润了。学生用了“哽”、“酸”、“湿润”等词语对人物进行动作、心理描写,把我此时对父亲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于细微处见真情,为表现“父爱”这一主题。B学生在作文“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中作了如下描写——在我小时候,我累的时候,就会跟爸爸撒娇:“爸爸,我累了。”爸爸就会笑着抱着我说:“那坐到爸爸肩上来,好不好?”然后我就高高兴兴地坐在爸爸肩上,在那玩着爸爸的头发,玩得不亦乐乎。妈妈看着爸爸说:“这样会把她宠坏的。”爸爸笑着说:“她是我女儿,女儿喜欢就行了,你说是不是?”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细致描写了自己累了时候坐在父亲肩上的小事,体现“再冷漠而坚硬的心,都有一个收藏柔软和温暖的地方”这一作文主题。以上人物描写,语言贴切传神,长期训练下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慢慢地受到了熏陶感染,无形之中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以提升。

四、巧用修辞法

文章是由若干个句子搭建而成的,句子是文章的枝干,要鉴别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往往跟句子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修饰、调整语句,文章的语言会更有文采,变得“文辞兼美、锦上添花”。学生在作文中巧用修辞手法,除了更明白精确地表达文意外,更主要的是能够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具有言简意赅、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来润色作文语言,以此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C学生在作文“心里美滋滋的”一文中写到“我剥开芒果皮——经过这几天不断的转送,它们已经黄得发软了。清甜的果肉香浓的汁液沁人心脾,它们随着我的品尝缓缓浸湿了心灵。心,好甜呢!像被蜜蜂浇灌了似的,整颗心都甜蜜蜜的,美滋滋的”。学生通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芒果人的动作,语言形象生动,感情色彩鲜明,把我对芒果的真情溢于纸外,芳香扑鼻。修辞手法多种多样,运用哪种修辞,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D学生在“我认清了自己”一文的开头:孔老先生曾说过“五日三省吾身。”一天,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认识自己。在作文开头引用孔子名言,如此处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总写“我认清了自己”。学生在此文中引用文言警句,语言的表现力强了,文章的底蕴更深了。教师引导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来作文,文章的语言味会越来越浓厚,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空洞、贫乏”之缺陷。

五、反馈评价法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学生的作文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写作的要求,“捕捉每一个细节,善于抓住每一个闪光点,不求完美,但求更美”。教师应秉持这一原则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此提振学生的写作信心。作文讲评好比学生未来作文的“加油站”。语言表达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语言的评价,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必要补充。以下介绍两种评价方式:(1)师生评价。在作文教学中,先由教师一人评价本次作文的情况,然后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大致的思路是: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②教师总体介绍作文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指作文中普遍出现的优缺点);③选出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进行重点讲评;④学生针对教师讲解,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当场写作文后记。这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它能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写作目的,通观全局、有的放矢。(2)生生评价。教学时,教师先把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所写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评价,然后自我评价。大致的思路是: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②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发挥集体所长,通过生生合作探讨的方式,在小组内对所写作文进行交流评价;③学生针对组内交流意见,对作文进行自我评价,当场写作文后记。这种评价方式集大家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了自身作文语言方面的得失,能激发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求知欲,为教师今后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学多法,教无定法,从课前到课间,从课间到课后,只要教师努力做到“课前注重积累感悟、课间突出学法指导、课后及时反馈评价”,就会摈弃作文语言表达“空洞、贫乏”之陋病,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呼唤我们创新,作文贵在创新,它犹如学习中的一个万花筒,正威武地矗立在学生面前,亟待语文教师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去战胜它、征服它。回首过去,感受颇多;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为开创学生作文语言繁花似锦的新局面,我们努力着、期待着!

参考文献:

[1]张焕利《初中阅读与写作教程》(初中七年级上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3月第1版。

[2]《语文活页》散文百家杂志社,2009—2010学年第7期。

篇10:繁花似锦作文

而公开课这种神圣使命总是被“九班光环”笼罩。这堂别样的语文公开课也因同学们的努力熠熠生辉,只是恐怕将来不会花费诸多的心思来筹备一堂课吧,毕竟物以稀为贵,好东西也只能经历一次,好课亦是如此。再好的课堂也不能复制,否则就失了原本的味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和“意象”打交道,已算不清有多少年月了,只是从不了解它的真实面貌,幸有此次机会,能同众多“才子才女”们探讨这个问题。

课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准备一开始并不那么顺利,探讨的路也因此磕磕绊绊起来。好在有梅老师来为我们点明方向,也将一个个差些迷途的同学领回正轨。也正是经过同学们一遍遍的斟酌、完善,才有了课堂的精彩呈现。在一次次的小组交流中,我们也渐渐体会到了团队的“伟大”,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若没有组内的激励争辩,课上的积极发言,我可不敢想象。

课堂――精彩绝伦,拍案叫绝。无论是台上的主讲,还是幕后的策划,亦或是台下的听众,各个都值得大加赞赏,夺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没有经过任何一次彩排,一切都是临时发挥,当场生成。PPT一放出,主讲人也立刻心有灵犀一点通。谁叫我们一同度过这么多时日,从素不相识到情深义厚,早有默契。

课后――归纳总结,为己所用。经过这堂别样的课,对以前学过的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算是能“辄穷其趣”了吧。“父亲的背影肥硕高大,对我的爱也是宽阔无边;故乡的犬吠响亮朴实,我对故乡也爱得深沉真切。”同学们的佳作也在课堂上脱颖而出,无不使人赞不绝口。课后也丝毫不怠慢,再精美的课堂,若是没有课后的总结反思,充其量只是一堂课,而不能算是一段经历。

上一篇:简谈以德树人下一篇:游西津古渡优秀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