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2024-05-16

四川省县总体规划(精选8篇)

篇1: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四川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县名单

(根据国人部发〔2006〕61号、川人发〔2007〕8号文件共77个县、市、区)

一类区(24个)

广元市: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 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

宜宾市:筠连县、珙县、兴文县、屏山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 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 达州市:万源市、宣汉县 雅安市:荥经县、石棉县、天全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 二类区:(13个)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 雅安市:汉源县、芦山县、宝兴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普格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 三类区:(9个)

乐山市: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 攀枝花市:盐边县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甘洛县、雷波县 四类区:(20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松潘县、金川县、小金县、黑水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道孚县、炉霍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巴塘县、乡城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美姑县、木里藏族自治县 五类区:(8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甘孜县、稻城县、得荣县 六类区:(3个)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

标签: 政府文件

资料

社会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

人事部 财政部(2001年2月8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备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四类(具体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

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四类区平均30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四类区每月280元至56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要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财政负担人数、增资额等有关情况报送人事部、财政部审核,并由财政按照核定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拨付资金。

三、实施时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二)调入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之间调动的人员,执行调入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艰苦边远地区的,从调离的下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中央各部门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的人员,比照当地标准执行。

五、组织领导

各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工作,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由人事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实施。

本实施方案由人事部负责解释。

篇2: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市县(市、区)教育局(盖章)

二〇一〇年月日

说明: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客观情况,请如实填写;凡是没有明确小学或初中的题目,均指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数据表和主观性题目两部分。主观题内容较多,可另附纸张。

......

*例如联合国儿基会、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等。

1.你认为本县(市、区)义务教育的均衡状况是()

A.均衡B.基本均衡C.不均衡D.非常不均衡

2.为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县(市、区)是否印发有专门文件()A.是,文件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否

3.本县(市、区)教育经费的来源有哪些?

5.你认为影响本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按权重从大到小排列)

4.为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县(市、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篇3: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新医院是灾后由汶川县委县政府选址至原阿坝师范专科学校校区,由广州市对口援助重建,2009年10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建设资金约1.4亿元。医院占地面积25亩,拥有医疗业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设有临床科室20多个、医技科室10多个、行政和后勤保障科室10多个,现有职工近300名。时光流转,8年来,为建设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县医院,院长王松柏殚精力竭,付出了许多许多。

一、面对挑战,勇于进取的实践者

2010年,面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焕然一新的县人民医院,面对社会各界的期待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王松柏深切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摆在他面前的使命是,如何办好一家让援建人民和援建单位放心、灾区群众满意的医院,如何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挑战,他迎难而上,在医院重建完成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勇于探索进取,带领全院职工把一所灾后重生的县医院,发展成为在阿坝州及周边藏区影响很大的一家医院。

2012年5月,当汶川县中医医院困难重重,已不能履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的功能时,又是他毅然承担起县政府和县卫生局要求他肩负起管理县中医院的重任。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两年时间,县中医院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成功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顺利通过数字化医院评审、爱婴医院复评,在二甲复评中获得评审专家组的高分好评。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和医疗技术水平在州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县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授予抗震救灾表现突出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爱婴医院”称号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

二、锐意进取,创新实干的排头兵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民族地区的医院院长,他不惧改革风险,勇于探索和实践,在全州县医院中率先对人才引进、人事管理、绩效分配、管理机制以及医疗集团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在不断提高医院竞争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准确把握对口援建和帮扶的契机,先后借助思科公司、香港红十字会、烽火基金等力量,建立了全州领先的医院信息化系统、残疾康复中心和移动诊疗中心。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双流县人民医院的协作和帮扶下,在全州县级医院率先建立了重症监护室(ICU)、血液净化科、腔镜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病随访中心等科室。通过一系列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家干劲十足,医院病人不断增多,年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在阿坝州13个县中排名第一,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情系民生,勇担责任的好院长

汶川县幅员4048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以藏族为主,在阿坝州13个县中人口居第二位。作为民族地区的院长,王松柏把“援建人民满意、本县群众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本院职工满意”作为任期工作目标,积极贯彻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他以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为支撑,全面实施汶川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全州义诊巡诊、全州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共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14万人次,建立8.5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县内和州内义诊共84次,行程约15000公里,足迹遍布阿坝州11县42乡,共免费义诊近2万人次,健康咨询近8万人次,发放健康处方等宣传资料15万份。共举办139期基层卫生人员综合培训班,培训基层卫生人员3600多人次。

篇4: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从2000年开始,四川省友协联同有关方实施了为期6年的简阳市丹景山中日友谊林造林绿化工程和简阳市沱江流域绿化造林工程项目,通过日中绿化交流基金为项目拨款3450万日元,分别在丹景山种植各类苗木57万多株,绿化面积144.2公顷,在沱江河流域种植各类苗木42万多株,绿化造林154公顷,使昔日荒草丛生、水土流失严重的丹景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中日友好公园,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和果树,不仅保护和改善了沱江上游两岸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水质净化率,而且适应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2006年,四川省友协申请实施了为期3年的南充市嘉陵江沿岸绿化造林项目,日中绿化交流基金为项目拨款2100万日元。该项目绿化面积为220公顷,种植各类苗木100万株。项目完成后,嘉陵江曲水到土门段的植被得到恢复,江岸绿树成林,水鸟成群,成为绿色生态的样板。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友协与广岛县日中亲善协会共同向日中绿化交流基金申请援助极重灾区绵阳市安县的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日方提供援助资金2700万日元,用3年时间在安县晓坝镇恢复森林98公顷,栽植各类苗木35万株。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正在争取第4年和第5年的援助。

2009年,四川省友协继续申请实施嘉陵江蓬安段的绿化造林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绿化河滩地205公顷,种植苗木52万多株,使嘉陵江沿岸地区的绿化造林工程进一步延伸扩展。

10年来,四川省友协与广岛县日中亲善协会密切合作,累计向日中绿化交流基金申请项目专款1.169亿日元,栽植各类苗木290多万株,绿化面积821.2公顷,有效防治了四川省长江水域和地震灾区的水土流失,显著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新种植的经济林木带来良好效益,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有益帮助,四川省友协倡导的“建中日友谊林,创绿色山河”的理念深入人心。

篇5: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内容提要

批复要求

一、原则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总体规划》范围涉及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资阳市的简阳市,共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1578平方千米。到2030年天府新区城镇人口控制在580—630万人,建设用地约650平方千米。

三、《总体规划》实施要按照《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核心目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四、《总体规划》是天府新区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新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划,遵循规划定位,依法依规操作,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总体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指导;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具体负责各行政区域内的规划建设实施工作。

五、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加快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进一步明确新区建设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尽快推动新区的起步建设。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涉及的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按程序另行报批。

六、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支持和指导,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帮助解决《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天府新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会同成都市、眉

山市、资阳市人民政府开展《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各有关方面要以《总体规划》实施为契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天府新区快速启动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新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中心城区=成渝经济区成都发展核

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是引领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被称作“国家发展第四极”。而天府新区则将在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基础上,为四川经济乃至西部内陆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天府新区将与成都的中心城区共同构成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发展核。不同的是,中心城区为优化开发区,将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以文化、商贸金融等功能为主;而天府新区为重点开发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商务、文化行政、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产业天府新区

打造两个产值万亿元以上基地

作为内陆开放门户,天府新区是内陆面向欧亚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核心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端制造业基地,前者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后者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以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两个基地的产值都将在万亿元以上。

天府新区将形成“一带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布局八大产业,将着力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新技术、新材料等。其中,空港经济开发区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光伏、风电与核电装备;双流信息产业区以电子信息与科技研发为主导,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于物联网;新川创新科技园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办公;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区主要从事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及科技研发;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研发与制造、航空航天装备、工程机械制造为主导;东山科技产业区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中试孵化、总部办公等;南部

现代农业产业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科技研发、生物技术为主导;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电子制造为主导。

在天府新区发展的近期和中期,制造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在远期,产业方向将从制造逐步向研发和服务转变。

宜人天府新区

交通以公交为主出行快速便捷

“绿色”是天府新区的主打色。在新区里,建设用地只占40%,生态用地占据了60%。而且,天府新区将打破传统“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城六区”的组团城市,形成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崭新的城市形态。

“产城一体”是天府新区重要的规划理念。天府新区由若干个“产城一体”的组团构成,每个组团面积不超过30平方公里,工作、生活出行的半径在6公里以内,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组团之间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将组团连接后形成一张轨道交通网,这张“网”既与中心城区形成有机连接,同时自身又是一个功能完善的独立网络。除了轨道交通外,天府新区还规划了快速路网,由南北向的元华路、红星路南延线、成自泸高速底层道路,和东西向的三环路、绕城高速、双华路组成,快速路没有红绿灯,能实现和中心城区的快速连接。外部交通快速、便捷的同时,各组团内部交通更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其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比中心城区高出20%左右。

篇6:四川省雅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67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1日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注重速度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的双重发展,以资源为依托、道路交通为基础、市场为导向、产品为中心,突出综合效益。

2、在确保生态保护与环境保护事业良好运作的前提下发展旅游。

3、坚持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4、抓住重点,抓牢形象,体现雅安的区位特点、生态优势与文化特色。

5、提高旅游产品的科学和文化内涵。市场分析 目标市场定位

(一)总体思路

以成渝地区的区域性市场为基础,以四川其他城市及西安等周边城市市场为主要目标,同时,大力开拓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积极推进产品品牌和城市品牌建设,联动甘孜州等周边区域,努力成为市场认可的旅游目的地。

入境客源市场以在成渝地区和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常驻型入境人士为主,随着旅游影响力的提高,在规划中远期积极开拓港台、东南亚及东亚市场,并在欧美科考探险和生态主题旅游方面树立市场地位。

(二)目标客源市场构成

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对地理空间、产品需求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各方面因素,将雅安旅游的目标市场按空间划分为:

1、入境市场

2、国内市场 目标和战略

一、目标发展思路

雅安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图

雅安将从旅游过境地逐步发展成为川西、川西南的旅游集散地,最终成为以川西明珠和以四川之“心”(四川旅游地理版图的中心、四川旅游格局的中心城市之一)为特征的旅游目的地。

在成为具有独立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进程中,雅安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主动融入大成都旅游圈,重点建设雨城区(雅安中心旅游区)及其周边旅游项目构成的城郊游憩带区域,作为雅安旅游目的地体系和大成都旅游圈的结合区,使之成为成都和雅安及川西旅游之间的纽带。

同时,以成为大成都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心旅游区及城郊游憩带为核心,继而通过打造夹金山—蜂桶寨生态旅游区、二郎山—喇叭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以安顺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以大渡河峡谷为代表的峡谷阳光探险旅游区等不同特质和吸引力的高品质项目,构建形成雅安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格局。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推进产业联动及区域内外合作,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特点,打造“熊猫家园,世界茶源”的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和谐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雅安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雅安建成为全省水电经济强市、生态旅游强市、绿色食品大市和川西明珠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

针对川西、四川、全国,以及国际旅游范围,雅安将确定相应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以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

1、在川西地区的定位 川西旅游的口岸型旅游目的地

2、在四川省的定位

最具复合特质的综合旅游基地城市

3、在全国的定位

全国知名、西南地区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4、在国际的定位

大熊猫生态旅游与茶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游形象定位 熊猫家园、世界茶源 发展战略

(一)品牌引导、和谐建设

(二)中心突破、城乡统筹

(三)交通梳理、空间渐进

(四)产业互动,内外联动

(五)细分产品、优化结构 规划空间布局与区域联动体系

总体上,雅安旅游将形成“1233”的透射开放式空间格局,即“一心二带三走廊三板块”的格局。一、一个中心枢纽 二、二个城郊游憩带 三、三条发展走廊 四、三大旅游板块 旅游产品体系

篇7: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发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现将《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各地在办法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总结情况,并将有关情况上报至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以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制办法。

二O一O年十月十八日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

2010年10月19日印 校对:李

打印:吴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县级市与市。辖区组织编制县域、市域或市辖区域(以下统称为县域)新村

建设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规划与建设,应作为

专项规划单独编制。

第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县为单位,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新村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第五条

编制县城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六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采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第七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市(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交通、环保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九条

编制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第十条

本办法所换的村,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村;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第二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二条

5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市、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其余各县(市、区)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须经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

第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

机关应当依法将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

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包括村民代表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整理汇总,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十五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应当由县级 人民政府予以公布,但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十六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应当向原审批机

关提出调整评估报告,经审查同意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二、十

三条的规定程序组织调整。

第三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第十七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县

城总体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的农村发展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新村(聚居点)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新村(聚

居点)建设规划编制。

第十八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l、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摸清县域范围内农村建

设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研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

重点。

3、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确定县域新村建设的发

展战略与目标。

4、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提出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落,做出行政区划调

整。

5、以镇(乡)为单位,深化并明确镇乡村体系结构,提出村的建设控制标准、发展建设模式,合理布局新村,分类指导建设。明确新村规模与等级等。按照《镇规划标准》;特大型新村大于1000人,大型新村为600—1000人,中型新村为200—600人,小型新村为50-200人,50人以下为散居。

6、统筹布臵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确定

设施配臵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

村覆盖。

7、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势的文

化传统,提出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和户型设计指引。

8、按照镜(乡)整片推进的原则,以镇(乡)为单位,提

出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目标要具体,措施应具有可操

作性。

第二十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

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

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建设标准、基础

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貌设计、近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应

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l、新村的建设用地标准、用地规模,各级新村建设规模。

2、县域新村空间布局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新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臵标准。

3、新村建设的风貌设计。

4、县域禁建、限建等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

第二十二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民族与地方特色,确定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制定保护措施。

第四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第二十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县域农村的发展条件

分析县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分布情况,县域农村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农村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情况。

摸清现状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特征与主要问题。

2、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归纳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有关县域村镇发展战略、产业、城镇化水平、村镇体系、村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管制等规划的要点,用于指导新村市点工作。

3、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布局 明确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

4、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分析县域新村建设的动力机制,提出县域新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预测县域村民转化为市民的数量;分近期(2015年)和中远期(2020年)预测村民聚居度等目标,一般来讲,2015年前,村民聚居度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区与民族地区要分别达到70%、60%、50%。

对符合以下迁并标准的村,应考虑进行迁建合并,分镇(乡)提出各行政村、组迁并的具体方案,做出行政区划调整。

(1)人口规模过小的村。

(2)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包括地处洪区、蓄滞区、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

(3)存在严重人居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

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匾乏且建设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

病高发地区的村庄。

(4)压占矿产资源或地下文物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和近

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等。

结合县域地形、交通等条件,充分考虑土地整理、产业连片发展等建设项目要求,确定县域农村的发展建设模式,可分为聚居区、散居区、半散半聚区三类建设模式,提出分类控制原则。

分镇(乡)进行新村建设布点,提出新村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新村的等级、规模等。

5、统等配臵县域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提出农村分级配臵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原则,确定新村设施配臵标准;分镇(乡)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

6、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结合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条件,分片区提出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户型指引。

7、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方案

按照镇(乡)整片推进的原则,提出县域新村近期建设的目标。

8、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五章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成果

第二十四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和基础资料等)。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 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附件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附件基础资料应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注明出处,能作为规划成果的支撑依据。

第二十五条

规划文本格式如下:

(一)规划总则

(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要点

1、县域发展战略要点

2、县域产业规划要点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4、县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要点

5、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点

6、县域空间管制规划要点

(三)县域农业发展规划

1、县域农业发展现状

2、县域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3、县域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四)县域新村建设发展战略

1、县域新村建设发展战略

2、县域新村建设发展目标

3、县城行政村区划调整

4、县域农村建设模式

5、分镇(乡)村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五)县域农村支撑系统规划

1、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规划

2、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规划

(六)县域新村风貌与农房产型指引

(七)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

(八)规划实施措施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

图纸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如下:

1、县域区位关系图

2、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主要农产品、河流等资源分布状况;

准确标明县域内的经济分区;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主要工业园区的位臵;

准确标明县域主要农业产业基地的范围。

3、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各级镇乡的等级、规模、职能;

准确标明中心村、基层村的位臵;

列表统计各级镇乡村总的个数、人口与用地规模。

4、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内主要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分布范围;

准确标明县域优化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类空间的范围。

5、县域新村布局规划图

准确标明县域农村发展模式分区;

按调整后的的行政区划,尽量标明特大型、大型二类新村的位臵、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6、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准确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臵、规模、容量及工

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7、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尽量标明特大型与大型新村配臵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极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臵标准。

8、分镇(乡)新村布局图则

准确标明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新村的位臵、布局形态、名称、人口与用地规模,并列表统计; 准确标明村道路及村组内联系道路等的等级;

准确标明农村各类市政工程设施的位臵、规模、容量及工程管线的规格、走向和等级;

准确标明各级新村配臵的公共服务设施; 列表注明各级新村公共服务设施配臵标准。

9、县域新村风貌控制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准确标明县域农房建设风貌分区,并附文字简单表述及参

考祥图。

10、县域新村建设近期规划图

准确标明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内各个镇(乡)界、村界;

分 2011、2012、2012、2014、2015年准确标明当年以镇乡

为单元整体推进新村建设的村名和位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结合我省可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

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

新村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

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

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

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 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

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规划编制要求

第六条

规划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把新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新农村综合体。

第七条

规划应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新村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第八条

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优势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貌,塑造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特色。

第九条

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把握村庄基本情况,解读《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规

划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1、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现场踏勘、走访调查和问题探讨。

3、分析新村(聚集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

及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析新村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

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5、分析新材及其相邻地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情况。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6、收集村民关心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应

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7、根据《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提

出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明确新村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明确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及防治措施。

8、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村用地布局;并根据其自然环境、历

史文化、现状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建筑方

案选型及总平面布局。

9、根据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新村实际,明确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设标准、规模及布局规划。第三章 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

第十二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图纸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

规划图纸与应表达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区域关系图(比例1:500-1:5000)(可用附图表示)与所在镇(乡)及周边村庄的区位关系,交通、经济联系。

(二)新村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l:1000)(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

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分析

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的,不适宜修建的地段位臵及其范围。

(三)新村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宅基地范围、入户路、庭院绿化、建筑(含附属建筑)分布及其功能、层数、结构和质量。

卜沟渠水塘、菜地、果园、闲臵地、林地、集中晒坝、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的位臵及范围。

其他建筑物分布及其基地范围、层数、结构、质量。主要的道路桥涵、地上地下管线的位臵及高程,管线的线 径或断面形式;现状沼气池、取水井分布位臵;其他市政设施。的位臵、规模和用地范围。

历史文化遗存及古树名木的位臵及范围。附现状用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四)新村用地布局规划图(比例 1:500-l:1000)规划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用地性质及主要道路系统组织。附规划用地计算表及布局结构图。

(五)新村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建筑平面布臵、建筑层数

标注。

农房院落的范围、庭院铺地与绿化、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

(如圈舍、紫房、农具房)的位臵和范围。

道路、入户路、排水沟渠、公共绿地、林地、集中晒坝等的位臵和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小学、托幼、村民活动中心、便民店、医疗室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的位臵标注。

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和环卫设施(如

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的位臵标注。

历史文化遗存位臵标注及其保护范围。

附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绿

地率、各类保留建筑面积、新建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等建设指标)。

原则上应该用图例区分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

(六)新村道路、管线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500—1:1000)道路位臵、走向、宽度及主要道路的平面和竖向控制。活动场地、集中晒坝、停车场位臵及范围。

道路红线位臵、横断面形式、交叉点坐标标高、以及道路铺装材料。

排水分区和排水管渠的位臵、走向、断面形式、主要控制标高和材料等。

各类公用管线(供水、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宽带等)的位臵、走向。

各类管线的敷设方式、埋深、坡度、坡长等。

各类市政设施(取水点、水厂位臵、集中的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点、供配电、供气等)的位臵、用地范围和规模。

室外主要公共空间和农户院落的地坪标高、排水方向等。防洪堤、溢洪道、主要堡坎和护坡等的位臵、断面形式等。

(七)新村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示意图 提供多种农户住宅及其它主要建筑选型方案,包括标准层平面和建筑风格示意。

(八)新村效果图与重点地段鸟瞰图

第十四条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必要的分析图,也可以 对上列图纸进行拆分表达,但必须保证图纸内容不得缺少。

第十五条

规划图纸必须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绘制。第十六条

规划说明书的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现状概况

1、区位

2、自然条件

3、资源条件

4、社会经济情况

(二)新村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

1、建设条件情况及分析

2、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情况及分析

3、现状人居环境情况及分析

4、现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析

5、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分析

6、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规划总则

1、规划背景

2、上位规划解读及相关要求

3、规划依据

4、规划指导思想

5、规划原则

6、规划期限

7、规划范围

(四)新村定位与规模

1、新村(聚集点)发展性质与定位

2、新村(聚集点)建设标准

3、发展规模

(五)用地布局规划

1、布局结构

2、人用地布局规划(l)农宅用地布局(2)公共设施配套布局

(六)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1、建筑选型与风貌控制意象

2、建筑平面布局理念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七)道路工程规划

(八)市政公用及环卫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排水工程规划

3、燃气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6、环卫设施规划

7、其它设施规划

(九)防灾规划

(十)投资估算

(十一)实施规划建设与措施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篇8:四川省县总体规划

一、农业大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四化同步”发展农业依旧是短板,全面小康农民增收仍然是难点,“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问题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添新的动力,促进农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从调研情况看,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这个短腿。

1.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亟需农业生产性服务助力破解

我们调研的几个县都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其中中江县、三台县人口达143万和147万, 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47万和40万,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和53%,且输出的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力。绵阳市农业局陈修福反映,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使一些丘陵地区农户无力耕种承包地,全市两季都撂荒的耕地占10%以上,即使有老年农民种地,产量和效益也不高,当地老百姓对代耕、全托、半托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亟需农业生产性服务拓展空间

这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虽然不多,但雇人成本和租地成本越来越高;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虽有增加,但受实体经济不振的影响出现了外出农民工回流态势,农业大县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中江县2014年粮食总产达77.1万吨,居德阳市第一、四川第二,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万元左右,比德阳市平均水平还低1000元以上。我们调研的中江县金穗源粮食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仅小麦机耕一项,合作社每亩有80元收入,同时为农户节省220元成本;农忙时节合作社还会雇40多名农机手、植保员,农机手日工资已从2013年的120元上涨到今年的200元,涨幅达66.7%;部分合作社成员带农机入社,年底还能享受分红。

3.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亟需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撑提升

绵阳江油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94亩,虽有为数不少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但农业生产经营总体仍是 “小而全”、 “小而散”,市场上大路货、初级产品居多,还没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2014年全市劳均农业增加值仅为1.72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3,与大县的地位很不相称,亟需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健全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农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新型主体普遍从业时间较短,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不强,在“怎么种好地”的过程中,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

二、农业大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

从调研所到市县情况看,当地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着力从引导服务需求、培育服务主体、强化服务基础、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引导服务需求

政府的作用就是引导示范,补市场化服务的薄弱环节、补生产性服务的短板,等市场成熟了就退出。具体到实践中,广汉市整合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及其他资金680万元,将农业生产性服务细分为水稻机插秧、水稻统防统治、水稻收获烘干、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产后预处理、油菜机播机收、小麦开沟排灌等7个作业包,对中标服务组织按作业面积进行补贴,目前正在考虑调整作业包内容,将农民亟需的秸秆收集和还田服务也纳入补贴范围。

2.培育服务主体

除发展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外,各地还培育了一批以自我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形成了多元化服务格局。

(1)中江县农技推广部门是传统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1个、工作人员1534人,主要从事农作物主导品种、先进新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2014年全县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2)三台县台沃公司是典型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该公司年产配方肥16.3万吨,在乡镇自建自有7000多个科技服务网点,推行 “一袋子肥料、一站式供肥、一体化服务、一块小市场”的 “四个一”服务模式: “一袋子肥料”即通过测土配方为农民提供专用肥料,不用买多种肥;“一站式供肥”即连锁直销,减少肥料销售中间环节,不搞层层批发;“一体化服务”即以配方肥为核心,并提供种子、育秧、植保等综合性服务; “一块小市场”即在农村建立精细化服务团队,每人服务1~3个村。2015年,公司与县农业局、乡镇政府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水稻穗期病虫第一次统防面积已覆盖10个乡镇,占全县近1/6,计划明年覆盖全县。

(3)江油市蜀岭联合社是自我服务型组织的代表。联合社由11家生猪养殖、蔬菜和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入股组建,通过代销、高于市场价收购等方式收集合作社产品,统一检测、统一分选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大大提升了合作社产品的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3.强化服务基础

有产业、有基础,才能有服务体系的观点在我们所调研市县的干部群众中较为普遍,具体做法也形式多样。广汉市整合涉农资金5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18万亩集中连片水稻生产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市里还出台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办法,对烘干设备补助4050%,对场地硬化和粮棚建设按每平方米30~35元进行补助。我们在当地华严粮食合作社看到的5组烘干塔就是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建成的,财政补贴50%,每天可处理75吨粮食。中江县金穗源粮食合作社也正是在政府集中整理土地、建设农田水利的基础上,再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起来的。

4.完善服务机制

前几年,绵阳游仙区太平乡常年外出农民工占劳动力总数的65%,全乡撂荒土地达5300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全乡种粮大户组建了土地托管中心,采取农民把承包地交给托管中心,中心向农民支付保底价,并在粮食收获后按一定比例与农民分红的全托方式,以及托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资、农机作业、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支付服务费,种田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的半托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目前,全乡共有全托土地2714亩,涉及426户,每亩可为农户增收400~500元;半托土地591亩,涉及405户,每亩可节本增收200~350元,既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了地有人种,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保证了地能种好和农民增收。

从这些探索实践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点认识:其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当市场需求旺盛、能够成为商机时,会自然催生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当市场需求旺盛或公共服务需求突出,但从业微利或不足以盈利时,就需要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服务组织先行投入,政府在初期加以引导和扶持,逐步培育起消费市场,通过消费端的扩大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也要为市场化发展留出空间。其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是重要前提。交通便利、地块平整、集中连片、农户组织化程度高,生产性服务开展得就便捷高效,否则 “光有农机没有路”、“拖拉机进去就把地给占了”,服务就很难开展、效果也难以发挥。从当前和今后发展看,越来越多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既是生产性服务的重要对象,也将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其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元共存、融合互促是基本格局。各类服务主体都有不同的功能和比较优势,都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作用,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要鼓励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服务方式融合互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具有体系较健全、服务基础较好的优势,仍将是区域性基础性品种和大宗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导力量。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以主业服务为核心,拓展多项增值服务,具有科研、规模、体系、集成、渠道等多方面优势,未来将在全产业链服务,促进农资、农艺、农技、农机融合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各类专业服务合作社,以提供作业服务为主要业务,他们根植于乡土,与农民有天然的地缘、亲缘关系,更了解农民需求、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在农机作业、农业植保、集中育秧、粮食烘干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服务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像蜀岭联合社这样的自我服务型组织,每个合作社成员本身就是一个服务农民的组织,联合社再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服务,具有服务面较广、服务种类较多、服务能力较强等优势,在农资采购、物流配送、品牌营销等服务领域具有规模效益。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总的看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完整体系。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农业生产中最急需、最普遍、劳作程度最繁重和最需要抢农时的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服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中还有些关键环节的服务仍很薄弱,亟待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破解。如:粮食烘干、蔬菜保鲜、品牌推广、市场信息、山区丘区农机作业以及蔬菜水果统防统治等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本文提出当前及今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性服务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

农业的产前产中服务有一定发展,产后加工、 储藏、销售等环节损耗严重、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 “软肋”。要更加重 视农业的 “后半段”,在产后的收储加工、运输销售、品牌推广等真正涉及将农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关键环节做好服务。

2.针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

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属于资源性产品,更加强调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目前在平原地区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在耕作条件较差的山区丘区还比较滞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劳动、技术相对密集,附加值高但难以储存,对育苗育秧、病虫害防治、保鲜运输、价格信息以及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较为旺盛。畜禽养殖类产品资本相对密集,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高,但风险较为集中,对市场行情分析预测、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有较为强烈的需求。

3.重点为兼业农户提供基础型服务、为专业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型服务

兼业农户追求多业经营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对作为兼业的农业,往往定位于产品生产出来能卖出去就行。对这类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的主要价值在于弥补劳动力投入不足、实现对劳动的替代,应主要提供托管、代耕、统防统治等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型服务。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对这类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增值收益,除了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型服务外,还应重点开展市场信息、包装储运、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增值型服务。

四、政府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应有所作为

结合全国面上和就四川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健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特点,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发展、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有所作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也要秉持有限政府、有限责任理念,科学合理作为、不包办代替,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从四川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已成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光有机器不修路”,地块不平、没有机耕道,有了农机也很难搞服务。因此,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着力加强机耕道、农机场库棚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农机能下田、能上路,田网有渠有水、能灌能排,为开展生产性服务打牢基础。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现在不仅是城里人,即使是农村的年轻人,不少人也是 “农盲”,农业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缺乏人才的问题同样突出。基层干部认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 “命门”都是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不仅是部门战略、行业战略,更应上升为国家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对农业有感情、有信心并以此为职业的专业人才。各级政府要依托已有的人才培育工程和项目,探索设立就业创业基金,鼓励和吸引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积极投身农业生产经营特别是现代农业服务业这一创业创新的广阔 “蓝海”。

3.改善服务装备条件

我们在三台县万家旺农机合作社调研时看到,几名戴着口罩的农民正在用背负式打药机喷农药,距离7、8米就闻到了刺鼻的农药味。这样的服务装备和手段在三台县还比较普遍,既不安全、又缺乏效率,与我们在中江县、广汉市看到的喷药飞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好一些的植保机械售价一般在20万元左右,而农机补贴额度仅为5万元,实力一般的服务主体难以负担。现在耕地、播种、插秧、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发展较为迅速,但施肥、喷药、修剪等田管机械发展较为缓慢,今后农机购置补贴应更多向田管机械倾斜,以机械和服务有机融合促进施肥施药的精准化,更好地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

4.加大关键服务环节支持力度

搞统防统治等服务很有市场前景,即使政府不给予政策支持公司也会做,但农民相信政府,由政府在初期组织发动农民参加绿色防控是很有必要 的,搞服务就要 “最初靠政府、最终靠市场”。对于一些公益性较强、覆盖面较广、农户亟需,但收益相对较低的关键服务环节,比如统一供种、集中育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仓储烘干、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蔬菜冷藏保鲜等, 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贴、无偿提供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加大支持。 

5.有效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调研发现,无论是经营主体还是服务主体,在谈起面临困难时,都会提到缺乏资金、贷款难,这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要针对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加快融资性农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抵押物,大力发展信用贷款。探索成立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为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提供支持。提高开展全程托管生产性服务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和赔付额度,扩大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对农业机械的覆盖范围,强化对服务主体的风险保障。

6.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汉市将实施 “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该市农业基层干部反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监测土壤墒情、进行有害生物预警、实时施肥施药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都需要在田间地头进行数据收集和传输,目前,这方面的宽带、无线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因此, “要像支持农业机械化一样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加强与相关信息服务、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抓紧开发推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共享平台,研究发布针对性强、有影响力的市场信息,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有效对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选择,规模经营是基本方向。但规模经营在我国的实践路径有两种选择,其一,在务工机会较多、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的城市郊区和发达地区农村,可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让新型经营主体进入,通过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来解决 “谁来种地”的难题,提升农业竞争力;其二,尽管存在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但留守老人和妇女仍有时间和意愿务农,却又无力干、干不好的广大农区,更加需要托管、半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更加需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服务的规模化经营来解决 “地怎么种好”的问题,帮助农户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对前种规模经营方式我们已有专门文件和政策,下一步要将政策重点聚焦后者,要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此,从工作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起草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理清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和政策措施等,起草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

2.研究谋划 “十三五”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

加强调研,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全面谋划“十三五”时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领域、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等,将其作为 “十三五”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3.组织实施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指导试点省份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密切跟踪试点进展情况,适时开展经验总结交流,积极探索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方式,为下一步争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4.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

上一篇:有关校园的早晨作文200字下一篇:心理学见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