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2024-04-29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精选11篇)

篇1: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小班数学教案:《“1”和“许多”》

执教者: 姚小珠

指导教师:郑芳霞 郭瑞花 胡丽玉 活动内容: 《“1”和“许多” 》 活动目的:

1、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个物体,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兔妈妈头饰1 个,小兔头饰20、萝卜20、篮子一个

3、萝卜地背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PPT1(教师戴头饰做兔妈妈,幼儿戴头饰做小白兔)师:我的兔宝宝们真可爱,我们一起跳支舞吧!(放音乐《小白兔白又白》),边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1、欣赏PPT,复习对1”和“许多”的认识

(1)、PPT2:宝宝你们看这里的风景多好呀,看,那是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有1只母鸡和许多小鸡。

(2)、PPT3:你看,这又是谁呢,引导幼儿说出有1只青蛙和许多蝌蚪,2、PPT4:宝贝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小河或池塘)

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让幼儿完整的说出什么有一个,什么有许多。

3、教师操作PPT4,引导幼儿观察,游来了一条小鱼,又游来了一条,最后小河里有许多小鱼,感知1个1个物体合起来是许多

小鱼、小青蛙、小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多快乐呀,宝贝们,你们看我们的萝卜地在哪呢,快跟妈妈一起去拔萝卜吧

三、以“收萝卜”的形式,让全体幼儿直观感知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我们的萝卜长得多大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有一个白萝卜、许多红萝卜,小兔们你们愿意帮妈拔萝卜吗? 动手操作:请小兔兔边拔边说“我拔了一个萝卜”。把萝卜放在妈妈的筐里。妈妈的筐里就有了许多的萝卜。知道1个1个的萝卜合起来就变成许多萝卜。

四、“偶遇大灰狼”,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讨论狼为什么吓跑了让幼儿说说狼有1只,兔子有许多。教师出示许多“沙包”‘每只小兔拿一个沙包当武器,再次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五、抬着萝卜,带着防狼的“武器”回家了,活动自然结束。活动延伸:

孩子们通过分水杯、分作业本、分饼干等生活中的东西,让孩子们进一步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从中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篇2: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活动内容:

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由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人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助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黄花,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 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多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是3。

继续播放:屏幕上出开出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篇3:一堂小学数学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一、问题

前不久, 我有幸聆听了一堂《“直线”的概念》公开教学研讨课。教师上课伊始便出示了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轨道、公路中的标识线、行进的队列等生活背景中导入新课。同时, 老师还组织学生在教室内排起方阵, 横竖成行, 以体验直线公理——两点成一线的原理。

第一步:老师首先让一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该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因为每个同学都可以与该同学共线, 所以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第二步:老师先让两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两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第三步:老师先让三名学生起立, 再要求与这三名同学共线的学生起立。最后教师总结:过三点的直线不确定。

二、分析

首先, 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直线的本质属性。虽然直线是不定义的概念, 从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以来, 人们曾经试图对直线进行定义都没有成功。但是它有一些固有的属性。如:是由无穷个点组成的一个连续图形;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很直;无粗细可言等应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 这位教师不了解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不了解情境的局限性, 不能从数学认知的角度对问题情境进行抽象。比如, 在本节课中, 该教师所创设的直线有关问题情境和直线的概念之间存在七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情境中描述直线的队列是由有限个人组成, 而直线是由无限个点组成。二是一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矛盾。情境是三维立体的, 而直线是一维的。三是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情境是间断的, 而直线是连续的。四是具体与抽象的矛盾。情境是既有宽度又有高度, 而直线没有宽度。五是特殊与一般的矛盾。情境只给出了一个原形, 而直线是许多原形形式化抽象。六是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情境高低不平, 定义粗糙不严格, 而直线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很直”。七是现实与形式的矛盾。情境的队列在生活中存在, 而直线在生活中却是不存在的。

三、思考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个别孤立的现象,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数学运动中, 一位老师在教学“集合”的概念时, 分别让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起立, 说明男生、女生、白人学生、黑人学生分别组成了集合。一位学生回到家以后, 父亲指着一堆土豆问能不能组成集合, 孩子说:“不能!除非它们都能够站起来。”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笑话,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教学情境,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 以获得知识, 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 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 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 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 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2. 处理好创设情境与“数学化”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强调创设情境, 不是说数学等同于情境, 再好的情境都有它的局限性, 它不像数学概念那样准确与简洁。由于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的抽象结构与模式”, 教师要善于提炼情境中包含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即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将实际材料组织起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创设问题情境, 重视数学与外部的联系, 而且特别要重视数学内部的逻辑联系。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学不要教孤立的片段, 应该教连贯的教材。”如果在数学教学中, 当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时候, 若用屏幕上有限的“形象”代替启发学生的数学“想象”, 用屏幕上个别的“具体”取代启发学生的数学“抽象”, 用屏幕上的快速推导, 取代板书教学中边写边想和师生互动的逻辑渐进过程, 反而会减弱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3. 防止“负情境”。

篇4:数学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1.心理准备

一线教师天天在课堂上课,上一堂课不足挂齿,公开课何惧哉?因而教师要勇于和乐于承担公开课,要把平常的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这样公开课也就成了平时的课了。教师要以平常心态上课,相信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2.知识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应对这节课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了解,对于有些背景,知识需要查资料的一定要查资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又能很好地为本节课堂的教学服务。

3.课前环境准备

在上公开课前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否则会对牛弹琴或者是不着边际。如果是借班上课或是送课下乡,更应给对学生或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周边及所使用的教具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整个课堂应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上好课前提。公开课要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轻松、愉悦。设置的问题应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参与度。

2.展示学生

数学课上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探究,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学生中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而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注重逻辑,思路清晰

数学体现了逻辑美和严谨美,因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过渡语言优美自然,给学生和观课者美的享受。

四、分配好时间,灵活调度

学生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而教师应把握好时间,毕竟听课教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在下课前一两分钟时,应“刹车”,做好小结与回顾。

五、设计好板书

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和美的感受。因而课前一定要有板书的预设。切忌课件代替板书。

六、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用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评价,如,丰富的语言赞美、掌声、肢体的动作等等。

篇5: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轻,××重。

3、学习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的整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准备:

教具:玩具卡车两辆,玩具天平一个。实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玻璃球。

学具:幼儿用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每组一个天平,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掂掂,感知货物轻重。

出示两辆相同的大卡车,上面分别放有大橡皮泥和小橡皮泥,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卡车上运送一种货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重?哪个轻?

请个别幼儿上来掂掂,再说说:哪个货物重?哪个货物轻?

在汽车上换上一团棉花和一个玻璃球,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轻重。

二、观察天平器的变化,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天平器,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然后,在天平两边分别放上积木和玻璃球,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吕有什么变化?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谁重谁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从而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积木,让幼儿猜猜谁重谁轻,再请幼儿上来将橡皮泥和积木放在天平器的两边,带领幼儿进一步感知认识物体的轻重。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圈出重的物体。

分辨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用书》P9,请个别幼儿大胆地说出谁轻谁重。

篇6: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教学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篇7: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分辨里外。

2、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能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指导要点:

指导幼儿正确分辨里外。

环境资源:

幼儿经常生活的环境,如教室里、外。

活动准备:

桌子一张,玩具小鸡5只,篮子一个。

第一、二、三组:幼儿操作材料第7页。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只分类盒,一小盘内有两种动物卡片和相对应食物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学习分辨里外,感知5以内数量,出示一篮小鸡。老师:这儿有什么?小鸡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将小鸡拿到桌上),一共有几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小鸡在外面玩累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要回家了,一只小鸡回家了(把小鸡从桌上放回篮子),两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

2、进一步感知里外。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想在我们在哪里?做早操时我们在哪里?吃饭是我们在哪里?.教学反思:

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篇8: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 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 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 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 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 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 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 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 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 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 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 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 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 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 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 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 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 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 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 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 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 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 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 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 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 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 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 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 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 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 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 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 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 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 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 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 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 克服主观随意性, 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 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 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 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 在使用量化研究时, 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 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 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 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 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 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 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 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 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 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 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 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 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 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 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 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 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 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 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 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 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 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 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 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 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 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 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 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 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 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 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 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 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 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 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 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 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 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 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 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 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 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 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 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 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 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 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 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 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 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 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 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 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 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 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 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 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 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 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 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 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 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 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 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 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 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 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 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 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 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 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 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 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 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 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 “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 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 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 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 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 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 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 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 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 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 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 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 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 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 笔者认为, 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 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 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 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 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 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 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 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 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 难以实现快速转变, 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 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 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 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 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 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 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 正确对待比赛结果, 抵制功利主义, 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 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 2013 (5) .

[2]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5) .

[4]丁家玲, 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5]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0) .

[6]徐丹, 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 2013 (4) .

篇9:幼儿园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上好 公开课

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给家长、领导和教师组织的一节开放式的活动课。 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点滴经验谈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上好公开课。

一、选材要新颖

上好一节公开课,选材最重要,首先,公开课的选材一定要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体现教育领域的相互渗透,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适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一定要贴近幼儿生活,还要具有科学性和挑战性。

二、目标要明确

无论什么样课,都有它的目标,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清晰,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能体现学科的特征;还要有整合性,注重幼儿年龄特征、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例如,中班的科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相邻数”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首先,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相邻数”的概念,并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其次,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准备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上好一节公开课,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针对他们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一些精美的教具的辅助,但是,教具的制作必须要符合活动内容。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由于是公开课,为了方便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观摩角度,我首先把环境布置成一个半圆形摆放;为了不让幼儿提前发现教学道具,就将准备的“火车票”(1—5数字卡)放在每一个幼儿的凳子下面,我还用绒布将小动物及蘑菇房的挂图遮了起来。另外,1—5操作数字卡、填数卡等准备得很充分,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层层递进,依次呈现在幼儿面前的,为本节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材互动的良好空间。

四、过程要严谨

对于一节公开课来说,结构一定要严谨,过渡自然流畅、讲课张弛有度、环节有序、层次清楚、重难点突出;能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材料,能满足他们操作的需要,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索、观察、情感体验的机会与条件;还要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指导、面向全体、能有效运用生成目标,灵活把握教育契机。

(一)导入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是否有个好的开头,所以,导入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效、适宜。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导入的设计,为了后面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理解“相邻数”概念,但是,对3-6岁的孩子讲清楚相邻数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摒弃了“说教”的教学模式,而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谈话的形式开始:“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吗?”“告诉教师你家有邻居吗?”“什么样的人家就是你家的邻居?(离得最近的、和自己的家相邻的)”;然后又让幼儿看看自己座位旁边有几个好朋友,进一步理解“邻居”的概念,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入了正题,使他们理解了“相邻数”。

(二)基本部分

当幼儿理解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两个邻居”之后,我就用门铃的“叮咚”声让小动物出场了。小动物的出场并不是突兀的,而是请中班的小朋友去小动物的家里做客。为什么要来请客,原来小动物们搬进了新房子,但新房子一模一样容易走错门,怎么办?按顺序编门牌号。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紧紧相扣,随着情节的变化,幼儿也以各种角色参加到活动中,此时,教师就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小朋友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游戏中。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能忽略一些小细节,一定要实施教学教育方针,如果小朋友发音不准、回答错误,我们就要认真、耐心地纠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抓住孩子的特点,培养他们兴趣,并用我们的激情去带动孩子,用我们的专业来说服领导、教师,用我们的心打动家长。

(三)结束部分

活动进行到这里快要大功告成了,但是绝不可以小觑这一点结尾部分,如果“戛然而止”会让人觉得唐突,如果“拖拖拉拉”结束又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之前好的感觉会一扫而光。所以公开课一定要“见好就收”,给孩子和听课教师留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结尾。当然结尾一定要和整个活动内容“相辅相成”“前呼后应”。例如,“5以内的相邻数”结尾部分,由于前面是孩子们玩的“开火车”游戏:“请一个幼儿上来当编号是2—5的列车员,并且大声地说:‘我是2号列车员,来来来,我的邻居跟我来,此时,手持1号和3号火车票的孩子立即起立跟着2号列车员伴着音乐出发了,依次变换数字卡,反复玩几次游戏后就到结束活动时间了。这时,我说: “我是的列车长,今天小朋友表現得都很棒,所以我要带所有的小朋友去旅行,来来来,请上车!”然后我就很自然地带着小朋友离开活动室,结束了活动。

上好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还要求教师普通话一定要标准,语言简练、规范、富有启发性、感染力,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教师要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教育部出版,1999.10.

篇10: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鸡作客

小班数学活动:

小鸡作客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篇11: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

一、设计意图:

春意盎然,百花绽放,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瞧!花园里、路边,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开得特别旺盛。每次散步时,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师,花儿真美啊!”“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花。”看着孩子们被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里流连往返,我想何不以此为兴趣点开展活动呢?于是我把花儿渗透到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说教材:

1、本次活动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活动过程有趣、形象,利用游戏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和操作的积极性。

3、整个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难易适中、动静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自信心上的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定为:能根据颜色、大小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四、说教学准备:

1、六个花骨朵(红、黄、蓝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

2、幼儿操作内容:

第一组:白色花朵若干、油画棒(中间印有3-5的点子)

第二组: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组:已画好的中间印有3-5的点子的彩色花朵。

3、音乐(春天来了、找朋友)

五、说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根据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为主要方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操作法:为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适当的要求下,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与观察力,体会探究的乐趣。

2、游戏法:“游戏”是低龄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教师在游戏中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兴致勃勃,从而寓教寓乐。

六、说学法:

1、通过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大胆放手操作,以此体验操作的快乐。

2、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让幼儿去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学习的欲望。

七、说教学程序:

首先,活动一开始,幼儿扮演美丽的花瓣,在优美的氛围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花的绚烂;其次,让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的游戏活动中对颜色、大小有进一步的理解,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境下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最后,以邀请其余小朋友来欣赏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

1、以听音乐唱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2、幼儿以自身为花瓣,慢慢的开花展开活动。

基本部分: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进行分类:认识颜色

2、游戏: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颜色的花瓣朋友为主。

3、贴花朵:提供标有大小标记的花心,让幼儿按大小标记、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4、游戏:花儿朵朵开是装饰花朵、粘贴花瓣的小组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度为出发点,更把幼儿对春天的喜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部分:

以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这些美丽的鲜花来结束整个教学活动。

八、活动延伸:

将今天的操作材料置于“数学区”供幼儿复习巩固操作。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上一篇:跨时代下一篇:铲雪的过程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