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安全管理制度

2024-05-04

村安全管理制度(共14篇)

篇1:村安全管理制度

为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证村(社区)消防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消防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村(社区)委会应成立以村(社区)主任为组长,村(社区)支委、治保主任等村(社区)干部为组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村(社区)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由治保主任担任,成员由志愿消防队员、民防队员、外口综管员、村务电工等人组成,办公室负责防火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等各项消防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三、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村(社区)委会应与辖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学校等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

四、村(社区)委会应组织制订村民防火公约,消防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防火公约的发放、宣传工作,同时对村民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

五、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召开消防工作例会,分析本村消防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应对措施,部署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学习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工作例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不少于一次。

六、消防安全工作办公室应定期组织人员开展防火检查,并实行24小时防火巡查,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

七、消防安全工作办公室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篇2:村安全管理制度

1、教师负责教学时间(包括课前、课后和课间)教学场所的全程安全管理。

2、教师应加强与学员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掌握家长的通讯联系方式。

3、教师必须在所有学员安全离开教学活动区后,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并关好门窗后方能离开。

4、教师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学员外出活动,组织集体活动实行报批制度,并实行安全责任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5、门卫管理人员负责管理门前停车和师生进出,保证少年宫门前安全无事故。

篇3:村安全管理制度

一、武汉市“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武汉市“城中村”建筑大多为多层楼房居住, 同时也有单层的砖木结构的平房以及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具有无规划、无消防通道, 无消防水源、无固定消防设施、电线乱接乱拉等特点。

1) 无消防通道。“城中村”建筑内部缺乏统一规划, 大多数“城中村”, 居民都是无序建设, 大多建筑成片相连, 无消防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车无法进去, 只能连接几百米的水带, 这无疑拖延了救援时间, 影响了灭火救援速度。可以说, 目前消防车道、疏散通道和灭火救援进攻通道的不畅, 是影响“城中村”火灾扑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消防水源缺乏。“城中村”一般无配套的消防给水系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少数“城中村”设置了消火栓, 却因为没有跟进保养维护, 消火栓往往处于无水或无压状态, 加之“城中村”通道狭窄、各种车辆乱停乱放, 消防车根本进入不了区域, 灭火救援只能依靠市政水源, 长距离的铺设消防水带, 某种程度上讲是延缓了灭火救援时间。

3) “三合一”造成的火灾隐患十分突出。在“城中村”, 商业门店与居民住宅连成一体, 建筑的底层都作为商铺出租, 有的在隐蔽的地方建立厂房, 经营人员为节省成本, 将楼下作为生产经营场所, 将楼上用作仓储、住宿, “三合一”现象屡禁不止, 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4) 电线乱接乱拉现象十分突出。“城中村”内, 电线像蜘蛛网盘根错节, 很多居民为省钱, 用的都是没有安全保障的花线, 更不用说电线穿管。尤其在夏季及冬季用电高峰, 经常有电器电线短路现象发生。

二、武汉市“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目前“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主体责任无法落实、基础设施匮乏、居民意识薄弱、弱势群体密集的管理难题。

1) 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目前,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在各级消防委的实化运作下,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正逐步落实, 但是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公民参与消防工作动力不足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承担着“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职能的村委会, 往往受制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等因素, 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 对各种“习惯性”、“普遍性”消防违法行为无能为力, “城中村”火灾隐患仍大量存在。

2)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城中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 电气线路敷设毫无规范, 建筑之间没有防火分隔, 消防器材配置不足。虽然市、区两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城中村”的消防安全, 先后将配置灭火器、安装简易火灾报警器、增设消火栓作为政府实事工程予以推进, 但是消防基础建设仍然滞后于消防安全形势的发展, 难以达到“全面推进、一次配齐”的水平。

3) 基层消防管理“网格”虚化空转。近年来,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建设扎实推进, 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建立三级消防网络, 形成层级明晰、覆盖全面、机制健全、信息实时的消防网格工作体系, 努力实现消防管理全覆盖、无盲点, 全面提升基层火灾防控能力, 形成基层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基层消防管理“网格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真正的实效。

三、武汉市“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结合“城中村”建筑现状、隐患特点和消防安全管理难题,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要抓紧依托市、区、街三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平台, 建立健全“城中村”隐患综合治理和消防联动管理机制。建议市消防委出台专门文件,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职能部门在“城中村”消防管理中应该履行的消防责任, 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要充分发挥“全警消防”平台作用, 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在“城中村”中应当承担的消防责任, 努力营造“部门联动、全员上阵,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消防管理局面。要全方位发动各部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加大对“城中村”的消防管理力度, 坚决整治当前消防车通道堵塞、消防设施缺损、电气线路老化、电瓶车充电及存放不规范、独居孤寡老人无人管等突出问题。

2) 常态化畅通生命通道。要将疏散逃生演练深入到市民工作、生活、娱乐的每个场所, 避免以往“先通知、走过场、像演戏”的做法, 切实提升参与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技能。要将消防车道整治纳入其中, 可参考市政道路停车管理方法, 在主干道划定禁停黄线, 由物业进行监督管理, 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将提请交警部门处罚。要明确居委、物业的监管职能, 将楼道堆物整治和疏散通道整治工作由突击性变成常态化, 做到反复抓、抓反复, 真正确保生命通道的时刻畅通。

3) 实化运作消防安全管理网格。要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 结合政府消防实事项目推进, 不断构建“城中村”火灾预防的群防群治网络。要分批在“城中村”设置消防工作站, 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 切实承担起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常识宣传、疏散演练组织和初期火灾扑救职能。要将社区消防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督促、统筹、指导“城中村”的消防工作发展。要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新机制, 织密和做实基层消防管理“网格”, 把责任落实到法人、到业主, 把基础建设、隐患查改、宣传教育等措施落到老旧民宅的每一处。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难题, 更是制约消防工作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认真研判“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新形势, 直面挑战、迎难而上, 着力强化火灾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 不断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回应居民群众消防安全新期待, 为城市的平安管理保驾护航。

摘要:武汉市“城中村”。以其火灾隐患总量大、类型复杂、涉及面广、火灾风险大、整改成本高、难度大等高危特点, 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本人作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城中村”火灾隐患的成因及整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篇4:我国城郊村人居环境安全性探讨

关键词:城郊村;人居环境;安全

如今在我国有关人居环境的研究已开展的相当全面,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人居环境安全的研究尚有空缺。人居安全既是城市化的具体体现,又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根基。因此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化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1建筑安全

1.1技术措施:(1)对破旧土方进行拆除,对违规建筑进行协商拆除。房屋破旧、乱搭乱建,这是城郊村建筑最常见的现象,这些情况恰恰也是房屋建筑最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对于破旧房屋和违规建筑的拆除,是当务之急。(2)房屋主体增设圈梁,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在房屋建筑中非常的经济高效,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它能够减少预制楼板的散开和墙体出平面倒塌的危险性,使房屋的纵横墙相互支撑,形成—个箱型结构,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3)设置房屋构造柱,材料为钢筋混凝土。为房屋设置与圈梁连接的混凝土构造柱,可增加砌体的约束作用从而提高房屋的承载力及抗侧力能力,有效延缓或防止房屋在地震中发生倒塌。(4)同一建筑使用统一的基础形式。对于房屋结构相同的基础或桩承台,应当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或底面,且埋在相同的标高上,否则需要增设基础圈梁并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

1.2管理措施:(1)细化和完善法规体系。我国的城郊村建设一直以来都处于法律法规监管的盲区,各地方政府应及时制定城郊村规划建设法规。将规划区内外的城郊村建设纳入管理机构的监管范围,以便对城郊村进行住宅建设规划管理。(2)加大对房屋建造的专业技术扶持。充分结合当地村民的经济条件及建材情况,针对村民们缺乏工程建设知识的问题,制定简明扼要的标准图集,完善城郊村建筑建设技术标准。依托城市住建部门展开抗震知识宣讲活动,并综合城郊村实际情况,设立城郊村房屋建造抗震指导站,逐步提高城郊村建筑抗震性能。(3)加固现有建筑。对城郊村现有建筑进行抗震评估,对抗震性能低、破损严重且无法修复的建筑予以拆除。结合实际情况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城郊村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满足设防烈度要求,为居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政府也可相应设立专项经费予以补贴,减轻村民经济负担,让村民能够积极配合房屋抗震加固。

2消防安全

2.1消防通道改善措施:(1)对侵占消防通道的建筑进行甄别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间距不足的消防通道进行拓宽。(2)对临近消防通道的新建房屋划定后退红线,避免新建房屋侵占消防通道。(3)设置警示牌,禁止无关车辆占用消防通道。

2.2建筑消防对策:(1)从源头做起防火安全设计。城郊村的建筑普遍过于密集,且性质复杂,装饰装修所使用的易燃材料多,火灾隐患非常大,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尤为重要的是防火问题。(2)提高房屋耐火能力。火灾发生时,如果建筑物结构在较短时间内未被损坏,则能够赢得宝贵时间疏散人员,减少火灾损失。因此,在城郊村建设过程中,应保证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以减少建筑起火,火势蔓延同时保护人和建筑的安全。设计中主体结构、天棚,墙面等装修部位的耐火性能需给予充分的考虑。选用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耐火材料,如耐火砖(高铝,粘土,镁质等)、隔热砖,纳米板,普通硅酸铝,复合硅酸盐,岩棉等。(3)增强防患意识,完善设施管理.“防患于未然”是最为关键的,城郊村建筑防火的基础条件,就是规范的防火设计、完善的消防设施,后期消防设施管理以及增强人们的防患意识有效地预防火灾发生,将火患可能降到最低。(4)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城郊村道路狭窄、人口密集且建筑密度大。而且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居民不断地私自加盖,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必然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因此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5)完善消防给水系统.由于城郊村普遍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也没有铺设消防管道,因此在发生火灾时,抢救工作基本很难顺利进行。针对此种情况,城郊村应当做出适当改善,铺设环状给水管网及室外消防栓专供消防用水。(6)应变措施,城郊村若因地形限制,场地狭窄、建筑空间紧张等多方面原因难以满足建筑消防要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改:适当改变建筑物内部部分结构,建筑物生产或使用性质,以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减小火灾产生的危险性;二堵:将部分无关紧要的门窗封死,把原本的建筑墙变为防火墙;三拆:拆除部分占地面积小、耐火等级低、价值较小、老旧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房屋,以减少火灾带来的连带损失;四防:架高围墙、设置独立的防火、防爆墙,采用相邻外墙用防火卷帘保护等措施,以缩小防火间距。

3避震安全

地震属于巨大灾难,具有范围广、灾难大、概率低等特征,通常一次中强度的地震就可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轻防灾,重救灾的现象,如果政府加大震前的抗震设防投入,就会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加大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及设置避震疏散场所的指示牌可以保护人民生命免遭二次伤害,减少震后恢复重建、医治地震创伤的压力。

结论:本文通过对城郊村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避震安全等方面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剖析,从中发现城郊村人居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意见及措施,为城郊村人居安全提供保障。

篇5:城中村公寓楼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灭火器具定点、定位,并指定专人负责。使用的消防器具和设备,必须是有国家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认证证书的产品。

二、使用的电器设备质量必须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电器设备的安装和电气线路的设计、铺设,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定并定期检修。

三、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占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和更换消防器材。

四、对消火栓给水系统应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消火栓、水枪、水带、消防水喉是否齐全完好,防火门每年检查一次,消除安全隐患。

五、禁止在床上吸烟或使用明火,需要使用明火器具应事先提出申请,说明安全措施,经批准后才予以使用。

六、生活用品按指定区域有序存放,床上用品有序堆放,废旧物品及时处理。

七、只有电工或专业维修人员才能安装电线、维修电气设备。

八、各住户出门时注意关窗、关电源、灭火星(如烟头)、锁门。

九、禁止在宿舍内私自使用电炉子、电热水器等。

篇6:村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

一、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各项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组织地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情况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

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采取集中巡查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形式,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遇特殊情况和重大节假日重点安排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人员在每次检查时,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进行整改。

五、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好综合或专项的监督检查。

六、执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领导小组对监督检查情况、重大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的情况应及时向镇安委会办公室报告。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1、村级例会由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集,支部、村委员会成员参加,原则上与计生例会同步召开(每月1号),季度例会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也可根据各时期安全生产的特点、重点确定参会人员。

2、例会着重通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落实隐患整改的督办措施,报告上次安委会隐患整改工作情况。

3、对例会研究解决的问题和本月工作开展情况,安全信息员根据会议情况填好《村级安全工作手册》、填写月报表上报镇安全生产办公室。

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监控制度

1、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台帐,对安全隐患、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督管理。

2、完善安全隐患普查、登记、销号、建档机制。对检查中发现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制定治理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加强跟踪检查,直至隐患消除,对因故不能及时整改到位的,要落实预警措施。

3、按月上报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信息,积极推广和采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对安全生产各种基础信息的上报、收集、汇总、统计、归档,建立和逐步健全各种隐患、危险源和各种基础信息的数据库。

4、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拒不整改隐患、不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的行为予以制止,情节特别严重的报镇安委会处理。

主要负责人职责

1、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镇安委会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经费。

4、督促、检查辖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7、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辖区内村(居)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安全信息员职责

1、负责本村范围内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应急救援预案、责任制等的拟订。

3、及时如实上报各种报表资料。

4、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资料地规范管理。

篇7:谷门村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城乡结合部地区适用本规定的范围,由区、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三条 本市农村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第四条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消防工作,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消防规划并组织实施,将农村消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制定工作标准和考评制度,对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农村消防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公安机关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农村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农村地区消防行政许可、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等工作,指导乡、镇人民政府消防工作机构和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工作。

公安派出所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规定,负责相应的农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对村民委员会的防火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农业、安全生产、林业、水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消防工作。

第七条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应当通过农村题材的栏目,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进行消防法规、防火知识、灭火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教育。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消防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治安巡防队、森林消防队等相结合的专(兼)职消防队,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消防安全工作,鼓励村民委员会组织建立志愿消防队。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队伍进行业务指导。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设立消防安全员,健全工作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组织火灾扑救,建立消防工作档案。

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农村居民制定规范农村居民行为的防火安全公约。防火安全公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堆放易燃物品等行为的安全要求;

(二)保证消防车道畅通、公共消防器材设施完好有效的措施;

(三)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监护和帮助措施;

(四)根据本村实际,保证消防安全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与村容村貌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新建、改建农村道路时,村内主干道的路面宽度以及管架、栈桥等设施跨越道路的高度,应当符合消防车辆通行要求。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农村自来水管网时,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消火栓。已有自来水管网但未配置消火栓的村,应当对管网进行改造,并按照规定配置消火栓。没有自来水管网的村,可以利用天然水源设置取水设施;缺乏天然水源的,可以设置消防水池等作为替代水源。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农村公共建筑时,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标准,使用符合耐火等级要求的建筑材料。鼓励农村居民住宅使用耐火材料,改善农村用火、用电、用气条件。第十三条 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防火期等火灾多发季节和重大节假日期间,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在重点防火场所和部位设置消防警示标

志,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求相关责任人员及时整改,并实施跟踪复查。

第十四条 农村灯会、庙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群众性活动的主办者应当制定灭火、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农村集市的主办者应当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消防管理人员和灭火器材,保证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道畅通;没有主办者的,集市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负责。

第十五条 农村地区的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疗机构、图书室,以及从事旅游、餐饮、娱乐、住宿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二)制定消防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配备完好、有效的消防器材;

(四)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安全出口,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五)开展防火巡查和自检自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法规、防火知识、灭火常识和逃生自救方法等内容的宣传教育;

(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第十六条 在农村地区从事燃油、燃气、造纸、木材加

工、家具生产、服装加工、废品收购、仓储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三)在经营场所周边设置明显的消防警示标志;

(四)严格用火、用电制度;

(五)生产经营区域与生活区域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分别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第十七条 在农村地区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消防宣传教育计划,指导在农村地区居住的人员做好下列防火工作:

(一)爱护消火栓、消防水池等公共消防器材和设施;

(二)不在村内道路上堆物、堆料或者搭设棚屋;

(三)不在林地附近、架空高压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下方堆放可燃物或者燎荒;

(四)毗邻林地居住的人员使用明火时,采取防火措施;

(五)遵守电器安全使用规定,不超负荷用电,严禁安装不合格的保险丝、保险片;

(六)安全使用明火,定期清理火炕(墙)、烟道,检修住宅内的燃气管道、器具;

(七)学习和掌握家庭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常识,做好对被监护人的教育和看护;

(八)租赁房屋或者承包经营场所时,明确当事人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九条 有农村消防工作职责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农村消防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8:“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的防控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入户线质量差、敷设不规范

客户的入户线质量参差不齐,只要能用就不愿更换。入户线由客户自行敷设,安装工艺良莠不齐,有的沿着电信线路,有的沿着水管,有的沿着有线电视线,有的甚至沿着煤气管,密如“蛛网”, 露天敷设。 常年风吹日晒,线路绝缘老化严重,很容易破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漏电不可避免。

1.2 违背相关规程,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根据国标GB13955 第4.2.2.2 款TT系统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必须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为防电击事故的保护措施,第4.5.2 款低压配电线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二级或三级保护时,在总电源端、分支线首端或线路末端(农村集中安装电能表箱、 农业生产设备的电源配电箱)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为了避免开关频繁跳闸, 一般“城中村”公用台区均未安装台区漏电保护器,部分居民家中也没有安装家庭漏电保护器。 一旦发生漏电,无法及时切断电源。

1.3 负荷集中,过负荷严重

城中村楼房密集,人口密度大,供电设备无足够场地安装,在迎峰度夏期间严重过负荷,无法分流,变压器烧毁经常发生,严重危及住户的用电安全。

1.4 无序建设,造成供电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城中村缺乏管理, 住户无序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随意迁移供电设施或挤占供电设施的空间,本来符合的安全距离变成了不满足安全要求。 供电企业想要改造纠正,但住户不配合,造成安全隐患无法消除。

1.5 破坏供电设施,形成安全风险

城中村人员复杂,治安差,偷电、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偷电,破坏电表箱锁和观察窗,遇到雨、雪恶劣天气电表箱容易进水,存在触电的风险。

1.6 设备布局不合理,留下隐患

因城中村供电设备安装位置匮乏, 同时偷电现象严重,电表箱是10 户或者15 户,有的甚至达到20 户的特大箱型,且安装位置远离负荷点,集中在主干道两旁,造成用户出线过长, 过于集中, 形成了城中村中的独特风景———蛛网。

1.7 限制住户报装,破坏了用电秩序

为了限制城中村供电负荷的无序增加, 供电公司出台政策限制住户报装,造成住户为了用电从邻居借电,个别不法分子甚至从供电线路上窃电, 这些临时线路增加了蛛网的密度。

当前政府对民生高度重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政府将严格追责。 因此,供电企业应主动筹措资金进行改造,同时强化管理,消除隐患。

2 防控措施

2.1 向政府书面汇报,获取支持

供电企业应以书面形式向政府和安全主管部门反映当前城中村存在的安全风险,建议由政府牵头,供电、电信、供水、供气、有线电视等共同参与城中村管线改造。 要求政府对各种管道线路进行统一规划, 各责任部门自行整改,政府负责整体协调和民事调解。

2.2 制定完善的改造方案

(1)电源环状分布。 因城中村中寸土寸金,同时从安全考虑尽量减少城中村中的高压线路长度, 可以将变压器沿城中村四周环状布点,低压线路伸入城中村。

(2)线路绝缘化。 城中村主干道的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分支线采用低压电缆,通道过于狭窄主干线也采用低压电缆。

(3)电表箱小型化。 沿街电表箱应采用4~6 户的小型电表箱为宜, 单元楼道内的电表箱可以根据单元户数选用箱型。

(4)缩短入户线。 因用电采集系统已全面推广,所以电表箱安装中不应再强调抄表方便只能安装在1 楼,而应从缩短入户线角度出发,尽量将电表箱靠近客户住处。供给住宅楼用户的低压电表箱应优先安装在单元楼道中,平房应安装在住户的外墙处,减少沿街两边安装电表箱,杜绝将电表箱安装在沿街的电线杆上。

(5)统一套管。 为了减少入户线的漏电现象,同时减缓入户线老化,应对户外敷设的入户线实行集中捆扎,用PVC管进行套装保护。

(6)多级保护。 第一级:电表箱中总开关采用延时型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300m A,额定动作时间0.3s。 第二级: 电表箱中分户开关采用高灵敏、 快速动作型的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100m A。 第三级:客户处家用开关,采用高灵敏、快速动作型的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30m A。

2.3 加强安全用电宣传

组织入户宣讲安全用电,提高客户的用电安全常识,使客户了解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拨打95598 客户服务电话。 张贴用电安全宣传单,在供电设备上悬挂有电危险的标识牌。

2.4 加强用电检查和设备维护

加强用电检查,打击窃电,拆除私拉乱接线;增加城中村供电设备的巡视,及时更换破损设备。

2.5 放开城中村的报装限制

篇9:村安全管理制度

黎平县召开离退休干部中秋座谈会

9月14日,黎平县委在南泉山大酒店举行离退休干部中秋座谈会,县四家班子领导与部分离退休干部欢聚一堂,喜庆佳节、共话发展。县委书记王茂才主持座谈会,县长肖凯旋向老同志通报了2016年县委当前工作情况。老同志们对县委当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黎平县委离退局)

三穗县委离退局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9月9日,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达对在基层一线辛勤耕耘、艰苦工作的教师们的关怀与爱戴,充分体现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穗县委离退局局长吴才勋与相关帮扶单位深入雪洞镇桃溪小学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吴昌敏)

锦屏县委离退局到高朗村帮扶计生贫困户

近日,锦屏县委离退局姜先光校长一行4人到平略镇高朗村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此次离退局共走访帮扶了6户计生贫困户,通过座谈、倾听群众心声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群众需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杨云辉)

长顺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

日前,长顺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县委书记高晓昀在会上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友军向离退休老干部们通报了长顺县2016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工作安排。老同志们围绕通报情况纷纷谈感想、提建议,为长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长顺县委离退局)

贵定县召开2016年上半年离退休干部工作情况通报会

9月1日,贵定县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组织老干部到盘江镇金海雪山、四季花谷、千户布依寨、沿山镇农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点参观。当天,召开了全县离退休干部2016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通报会,县委组织部部长马登宏,副县长王年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雷作胜主持。

龙里县委离退局掀起学习先进典型热潮

日前,龙里县委离退休干部局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脱贫攻坚·党员先锋”先进事迹报告会精神专题会,观看了《党员先锋:脱贫攻坚 冲锋在前》电视短片,强调邓迎香、杨波、潘学军、刘善平、陶正学、姜仕坤等6位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热情。(罗昌友)

罗甸县委离退局“三送三询”做好老干部慰问工作

近期,罗甸县委离退局通过进家门、上医院、到床头等方式,逐一登门走访慰问付家安、谭宗文、岑元昭等50多名离退休干部,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在慰问过程中做到“三送三询问”——送一份防暑降温慰问品,送一份“两学一做”学习材料,送一句高温健康友情提醒;询问生活和思想情况,询问单位服务尽责情况,询问意见建议。(罗甸县委离退局)

平塘县委离退局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

近日,平塘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召开集中学习会,传达学习2016年半年工作总结会议精神、相关违反换届纪律案例通报,并再次组织观看《镜鉴》警示教育宣传片。会议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县老年大学校长杨映其主持。(郑涛涛)

三都县创新“3+2”管理服务模式 促进老干部工作和谐发展

近年来,针对新形势下的老干部管理工作,三都县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整合利用各类有利资源,创新“3+2”管理服务模式(“3”即:实行复合式网格服务,组建保姆式服务团队,创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2”即:落实各项待遇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发挥老干部优势为县域经济服务),求解老干部服务工作最大值,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三都县委离退局)

兴义市老同志走进“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8月29日,兴义市组织全市副县级以上离退休干部考察调研“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重点项目,让老同志们走进项目建设现场,提前感受和体验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浓厚氛围。州委常委、市委书记许风伦等陪同考察调研。(何玉梅)

贞丰县委离退局到猫坡村进村入户走访

为深入开展好联乡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离退局局长陈尤禹的带领下,该局全体干部职工于9月11日深入帮扶点猫坡村开展进村入户走访,并在猫坡村活动室同村支两委召开座谈会。(贞丰县委离退局)

安龙县组织老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村科技培训

8月30日,安龙县委离退局、安龙县关工委联合组织老专家服务团到招堤街道办打江村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县老科协会长邹诗学、县农业局高级畜牧师陈万祥两位专家,针对食用菌种植技,牛羊、生猪、家禽等养殖技术对100余名村民进行培训。(安龙县委离退局)

册亨县关工委为脱贫攻坚献策

为推进纳福办事处红旗村的脱贫攻坚工作,8月16日至17日,册亨县关工委主任朱崇光一行6人到云南省安宁市“双赢”合作社参观考察,并达成了初步协议:由“双赢”合作社与红旗村党支部合作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养鸡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首批鸡苗进场,并开始进行合作饲养。(册亨县委离退局)

普安县组织老干部参加“中国苗族第一镇”同心节活动

近日,普安县离退局组织10余名老干部和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参加“中国苗族第一镇”——龙吟镇举办的苗族同心结活动,实地观看了苗族刺绣、射弩、斗鸟、斗鸡、山歌对唱和民族服饰纪念品、农特产品展示活动,目睹了最具民族风情、精彩动人的歌舞表演。(刘祖江)

望谟县老年大学第十套健身球操开班了

9月6日,望谟县老年大学举办全县老年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业务第十套建身球操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结束后,学员们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基本的动作训练。第十套健身球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身心,提升学员的热情和丰富晚年的健康生活。(刘利)

晴隆县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

8月26日,晴隆县2016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召开。县委书记张国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林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卓刚出席会议。赵善平、何应国、王興林等老干部对晴隆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结合该县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陈代吉)

篇10:村安全管理制度

危房报告制度

1、按国家有关规定,每月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

2、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3、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并予以封存、任何人不得私自启用。

4、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

5、学校在校内护栏、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防护措施。

6、检查重点:地基塌沉、滑坡、急剧下沉或基础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陷而且还在发展,墙、柱出现严重倾斜和裂缝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内外墙纵横开裂而且还在发展;墙根大量风化、混凝土有裂缝等等。

篇11:村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进一步明确村辖区内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南丰镇人民政府要求,现由民联 村与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如下:

一、管理目标

1.不发生安全生产重伤、死亡事故;无爆炸、火灾事故。

2.无职业危害事故,无疑似职业病例,无新增职业病人。

二、工作要求

1.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与车间、班组、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新进职工三级教育和全员安全教育率达100%。

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告知、申报,每年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组织触毒人员体检。

4.抓好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定期开展电气线路设备、消防、危险作业场所、机械设备等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5.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报村委会备案,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三同”时验收。

6.事故发生后,应当迅速组织救助,将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积极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三、考核奖惩

1.由村委会对辖区各单位按照考核和平时检查,年终综合评分。

2.凡考核在80分以下、发生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较大火灾事故的单位,年终取消奖励评比资格,并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处理。

四、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双方各执一份。

村民委员会单位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篇12:XX村管理员防汛抗旱安全责任书

为进一步强化防灾保安意识,落实防汛抗旱责任,确保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扎扎实实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抗旱。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减少和杜绝防

汛抗旱安全隐患,切实有效地做好本村防汛抗旱安全工作。经研究,村(下称甲方)与本村防汛抗旱安全管理员(下称乙方),签订防汛抗旱管理安全责任书。

一、乙方责任与任务

1、乙方管理范围为本行政村、社区内所有水利工程,包括库、堰、塘、池、沟等防汛抗旱安全工作。

2、在防汛管理期内,每个防汛抗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行政村、社区防汛抗旱工作,实行24小时防汛抗旱应急值守值班、巡逻制,并

做好详细的应急值班、巡查记录。

3、对本行政村涉及的防汛工程,包括库、堰、塘、池、沟等进行

安全隐患排查,若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支书XXX,电话:XXXXXXX

或村主任XXXX,电话:XXXXXXXXXX。

4、在防汛抗旱期间,若发生汛灾、旱情时应及时上报支书XXX,电话:XXXXXXXX或村主任XXX,电话:XXXX。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

险、救助。

5、严肃纪律,服从统一调度。坚决执行上级的防汛抗旱命令,严肃防汛抗旱纪律,落实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各项防汛防旱工作意见,服从上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指挥和调度。

三、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并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的,将视其情节

追究责任。

1、发现灾情不及时报告的;

2、出现灾情不采取补救措施的;

3、玩忽职守造成灾情扩大化的;

4、不听从上级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XXXXXXX防汛指挥

部一份,责任期限一年。

甲方:乙方:

篇13:村安全管理制度

据统计,广东省城中村共有270多个,居住人口稠密,村内建筑密集,消防设施缺乏,消防通道普遍不畅,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抗御火灾整体能力薄弱,城中村发生的火灾数量占全省已发火灾总量的40%以上。笔者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城中村消防安全对策措施,为城中村消防安全规划和改造提供依据。

1 城中村火灾事故统计分析

1.1 城中村火灾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对城中村火灾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城中村消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依据。图1是对广东省近年来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统计表。在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中,用火不慎引发火灾70起,电气安全问题引起火灾61起,分别占所有城中村火灾事故的29%和25%,两者合计54%。因此,用火不慎与电气安全问题是引发城中村火灾的主要原因。

1.2 城中村火灾事故地点统计分析

城中村内建筑类型多,如档口和作坊类:商店、餐馆、汽车摩托车修理店、电器维修店等;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作坊;娱乐场所:舞厅、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桌球室、美容美发室等。为获得城中村火灾事故发生地点的分布特点,对发生火灾的城中村内不同用途建筑物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城中村内经营场所、“多合一”场所、娱乐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最多,共占所有火灾事故的63%,是居住类建筑火灾事故发生率的2倍多。因此,城中村内经营场所、“多合一”场所、娱乐场所安全是火灾防范的重点目标。

1.3 火灾事故人员伤亡率及财产损失统计分析

城中村火灾事故的损失统计如图3所示,在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中,共死亡282人,伤118人,财产损失共7 497万元。其中电气火灾和用火不慎死亡161人,占57%;受伤73人,占62%。用火不慎与电气故障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损失最为严重,放火造成2 290万元经济损失,放火引起的事故经济损失最大。

2 城中村火灾事故隐患调查分析

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典型城中村火灾隐患特点的基础上,将城中村火灾隐患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的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

对城中村火灾隐患出现次数归类统计发现,火灾隐患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重点针对城中村内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

2.1 建筑使用功能安全分析

城中村内居住类建筑、经营场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出租屋等相互混杂,如一楼多用或一层多用(既有厂房、仓库,又有办公、住宅及商业和娱乐)等。此外,部分城中村内还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生产、贮存单位。有的在出租屋内了开起小型作坊,形成了典型的“三合一”厂房,此类建筑物用途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是城中村的重大火灾事故隐患。

2.2 防火间距调查分析

防火间距不足对火灾人员伤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扩大火灾范围,加大火势、浓烟,导致安全通道狭窄,从而加大人员逃生的难度。在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案例中,约12%的火灾事故因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导致火灾蔓延到相邻建筑,使灾情加重。调查发现城中村内60%~83.3%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足,一些 “贴面楼”、“握手楼”如着火,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惨痛局面。

2.3 建筑耐火等级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有些城中村建筑是土木结构或竹木结构;一些建筑内部装修时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据统计,城中村内有20%~30%建筑的耐火等级不满足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2.4 消防出口调查分析

一些城中村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形式及宽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部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被锁闭、封堵或占用;有的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部分商住楼营业部分与住宅部分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

2.5 城中村消防安全设施欠账分析

目前,广东省全省仍有10个县级市、55个中心镇没有制定消防规划,城镇消防站应建478个,实有233个,欠账51.3%。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安全设施欠账分析如表1所示,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缺失最为严重。

调查中发现,一些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被遮挡、损坏或标志错误;消火栓缺乏维护保养,导致消火栓的锈蚀、损坏率较高,有的消火栓不合格或被擅自挪用、拆除、毁坏。许多城中村都存在着消防给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市政消防水源的用水量、水压和消防给水管道未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城市中的公用消防水池以及建筑物中的消防贮水池也由于日常管理不善,致使火灾时无法投入使用。

2.6 城中村消防车道分析

有的老城区的建筑没有规划,建设时未设计消防车道;或在建筑物周围搭建临时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或消防车通道,造成消防车道不畅,影响灭火救援。据统计,在已发生的城中村火灾事故中,约9%的火灾事故因消防车道受阻导致事故损失加大。另外,不符合消防车道规范要求的道路比例的平均值为79%,周边受影响的建筑物比例高达80%。

2.7 城中村点火源安全分析

城中村点火源缺乏安全防范。对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的点火源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城中村内点火源很多,其中吸烟不慎、违章操作、玩火、放火、用火不慎5类火灾占城中村火灾总数的60%。如居民区内液化气瓶、灶的不当使用、不正规代充液化气点;一些家庭随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甚至燃放烟花;在一些场所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

2.8 城中村电器系统分析

电气火灾占城中村火灾总数的25%。城中村内违章乱接电线现象较多,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热毯等电热器具,电气线路缺乏金属管、阻燃塑料管保护,且布置凌乱,裸露在外,空中交横的情况十分普遍,极易引起短路从而引发火灾。城中村内电气设施较陈旧,供电系统老化情况严重,多起城中村火灾由于电线老化或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引起。

2.9 消防力量布局分析

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传统的评估方法做出决策,大部分城市消防力量分配到了市中心的商业区, 而居住区的消防力量则相对薄弱, 造成在过去30~40年间,75%的城中村火灾都有人员伤亡。通过对城中村火灾事故中进行分析,城中村内消防部队火灾救援率仅72%。因此,应对城市灭火救援力量重新布局规划,开展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为城中村消防站的设置和消防站灭火救援装备及人员的配备提供决策支持。

3 广东省城中村消防改造措施与实践

3.1 针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对策措施

(1)普及全民消防基础教育。

广东省消防总队充分发挥城中村社区活动室以及公告栏、宣传栏、宣传画廊等现有设施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通过“119”消防宣传月活动,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宣传公益活动,发展了消防志愿者近5万人,并通过志愿者每季度组织社区进行一次消防教育训练,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家庭发放消防宣传资料、火灾视频、火灾隐患图片等,发现和配合解决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些消防问题,普及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技能,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素质。

(2)规范各类作业用火和生活用火。

根据火灾事故发生原因,城中村火灾有29%是由用火不慎造成,吸烟、玩火、放火、操作不慎,这些都是与人的安全行为紧密相关的,加强对人的安全行为监管,能有效地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3.2 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安全对策措施

(1)制订了广东省城中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技术要求。

将城中村的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类建筑和非居住类建筑。明确了居住类建筑的首层可以设置部分商业服务网点;如需在二层以上设置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其建筑物至少一面沿消防车道,建筑高度超过24 m的应满足消防扑救面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国家规范对该类场所的规定,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标准配备消防设施。歌舞、游戏场所严禁设置在居住类建筑内。

(2)加快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

推动对城中村消防安全技防、物防改造,畅通消防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按照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消防报警电话和消防器材箱,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应急灯等消防器材,并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维护保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

3.3 针对城中村内环境不良的安全对策措施

针对城中村建筑布局不合理问题,广东省按照整体改造搬迁、局部拆迁整治和综合治理防范3种模式,结合实际,分类规划,逐项组织实施。对其他尚未纳入城市整体改造规划的城中村、危旧房小区,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整治方案。针对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的现象,采取局部拆迁改造、清理违章建筑、开辟或拓宽消防通道、打通丁字形道路等方法,逐步解决城中村道路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城中村内按标准设置消防标志、安全指示标志、方向标志和交通标志等。

3.4 针对城中村内管理缺陷的安全对策措施

(1)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明确城中村消防安全委员会、消防办公室、警务室等机构及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建

立和落实消防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制度、防火巡查检查、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消防检查整改、初起火灾扑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和警示制度等;通过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等形式,形成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导,以各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社区单位、行业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2)定期进行消防隐患检查与整改。

广东消防部门消防监督人员、城中村消防安全委员会、社区专兼职或义务消防队伍坚持按要求进行防火巡查,及时纠正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并且运用防火性能化设计方法,对历史遗留的老旧建筑物进行消防整改,创造良好的城中村消防安全环境。

(3)在加强消防灭火演练上下功夫。

针对城中村基本地貌和建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给城中村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开展有针对性的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

4 结 论

结合广东省火灾历史记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城中村火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城中村火灾隐患排查和治理提供参考。

(1)用火不慎和电气安全问题引起城中村火灾分别占所有城中村火灾事故的29%和25%,是引发城中村火灾的主要原因,造成人员伤亡损失最为严重,但放火造成的财产损失最大;城中村内经营场所、“多合一”场所、娱乐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最多,共占所有城中村火灾事故的63%,是城中村火灾防范的重点目标。

(2)对城中村火灾隐患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的缺陷等进行分析,火灾隐患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建筑使用功能混杂,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消防出口、消防安全设施、消防车道等不符合法规标准的要求,点火源和电器系统缺乏安全防范,消防力量布局不合理等。

(3)针对城中村在人、机、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消防改造对策措施,可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城中村全面抗御火灾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天.城市火灾风险和防火能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2]邓海宇.影响广东消防安全的“非传统”因素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89-691.

[3]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胡传平.区域火灾风险评估与灭火救援力量布局优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6]吴美文,吴军,胡传平.城市消防站布局评估指标量化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5),162—167.

篇14:邓州杏山旅游管理区杏山村

杏山村位于南阳邓州西南约50千米处的鄂豫边界,虽为“村”,但地盘却不小,占地32平方千米,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3千米。1900多名村民三家五户择势而居,组成了格堤寺、清泉沟、王沟、洪水堰等18个自然村。

每个自然村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最小的自然村只有弟兄两家。村民或居于摇曳的竹林边,或居于山间沃地,或沿溪而居,尽占山间之灵秀。

从外界进入杏山村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的山间小道,“村民出入就靠这条路了,碰到山洪暴发的季节,路就被冲得只剩下高低不平的石块,根本无法过机动车。”随行的杏山村村支书王兰英告诉记者,“每年暴雨过后,就得修一次路,否则就无法通行。不过上面已经打算把这儿修成一条水泥路,就不怕下雨了。”

6月初的一天,记者一行颠簸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了杏山村格堤寺组。所谓“靠山吃山”的谚语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这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村民组的房屋、院墙,多为石片所砌,且不用泥料、白灰等任何黏结物,“附近山上产这种石头,扛着钢钎到屋后山坡上撬一些石头就能砌墙了,这些石头到处都是,没必要再费劲烧砖垒墙了,都是就地取材。”聪明的山民们,真是做到了物尽其用,就地取材。别说墙体了,就是窗户,也是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有的状若铜钱,有的刻成多个田字格相连,有的则用简单的花卉纹饰装点,看起来古朴、大气。

在63岁的村民孔德焕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一米多长、胳膊粗细的门栓。门栓靠在门框边两个约一人高的青石条边,上面凿有凹槽,晚上关门后,直接把门栓插入门后的这两个凹槽即可。虽然看起来粗糙、简单、原始,却非常实用。

这里最显赫的一处房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主房为阁楼式建筑,西厢房两间,门楼一座,全部利用当地石片干砌而成,看起来浑然一体。

房主人张绍朝说:“当年门前有26个拴马桩,后来慢慢毁完了。仅有的一个,也在前些天拉猪粪时碰烂了。”

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副主任李亚杰说,一看房子就知道是个大户人家,当年这户人家有马帮队,生意非常兴隆,光这房子就盖了5年,盖好后为检验房屋质量,就用小石磨从房顶往下滚,如果有烂瓦的情况,说明工艺不行,就不给工钱。

在他乡的游子周新峰眼中,杏山村的每个自然村名便是一个景点名称。如,清泉沟,以泉清而得名,竹园沟以一沟翠竹而得名……即使夕阳牧归,夜晚星灯,亦皆可成景也。

山村就是一座地质公园

杏山村格堤寺组对面是朱连山,从村口上山没几步,记者就发现这山坡上的石头有点别致。它们没有和山体贴在一起,而是从山体表面覆盖的土层里突兀而出,这些石头大约有半米高,石头尖均朝向前方,这种类型的石头在记者脚下随处可见,“从远处看,是不是有点万箭齐发的感觉。”随行的李亚杰说。站在山坡上,眯着眼,记者瞄着这些突兀的石头往山上看,的确有种乱箭齐发的感觉。

当记者一行快走到山脊时,一些状如波浪形状的青白色石头出现在眼前。“你看着像波浪吧,我们这个地方,以前的确是一片汪洋。”李亚杰说,“运气好的话,在山上还能找到一些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刻在山坡大石头上的文字显示,在寒武至奥陶纪时期的杏山村是“海洋的世界……留下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记者脚下有一块岩石,上面有竹叶状的白色条块,一些石头上还有不规则的豆粒状斑点,看起来颇为别致,“在寒武系时期,这里是一片浅海。海水动荡,还没固结的

碳酸盐,经过水流、潮汐或风暴的作用,就在这岩石表面固结成了这种如竹叶般的形状。”邓州市杏山旅游管理区杨旭主任说,有些石头上的斑纹则是一些生物的粪便、足印等形成的生物化石。

山坡上的石头多为可溶岩,这种石头容易被水冲刷腐蚀。而这使得山坡上的流水成了造型师:泉水或者雨水在可溶岩石的表面或裂隙流动,在不断溶蚀和冲刷下,形成了小型槽状凹地,成为溶沟,溶沟间的凸起部分,看起来像刚露出牙龈的牙齿,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石牙。

杨主任说,“邓州市杏山省级地质公园”包括了整个杏山村的地盘,杏山村实际就是一座地质公园。

楚长城在村头蜿蜒而过

站在山坡,遥望山顶,隐约可见沿山脊蜿蜒起伏的墙状物,“你看到的矮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长城,现在属于邓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主任告诉记者,这段楚长城长约30千米,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的大型山寨三处,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30处,石层遗迹约120间,经文物部门考证,是战国时期楚国为防御秦国进攻而修建的大型军事设施。这些楚长城遗迹大多位于杏山村界内。

《邓州市志》对“杏山楚长城”记载称:“2000年5月,经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考察,确认为战国楚长城。”而楚国在此修筑长城是因为“公元前312年,秦楚在丹阳大战(长城正西十里处),秦斩楚军8万人,楚大败,惧秦,遂在丹阳之东杏山上建长城”。

在朱连山的山顶,记者看到眼前的长城没有想象中的高大威严、整齐划一,墙体宽度并不一致,最宽处约3米,墙体最高约2.6米,低矮处甚至不到1米或勉强能辨识其踪迹。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你也许不会把这些由大小不一的石片(块)干砌的墙体和长城联系在一起。但如果站在高处远眺,你会不由得为此震撼:在这怪石突兀、连行走都比较困难的山脊,古人是如何建成这样的长城呢?也许,刚建成时的楚长城,要比现在目击到的还要高大,但仅是这残存至今的,就足以让人感叹不已了。

在长城附近,还有六七十间石屋,石屋墙体厚约0.4米,高1~3米不等;“专家考证认为这些石屋是当时的兵营,且根据官兵职位的高低,分居在不同的石屋内。”李亚杰指着这些石屋说:“石屋分单间和套间;石屋呈东西向四排,近70间。”

长城边一片地势较为开阔的平地,据专家考证是战国时练兵场。

记者登山那天,恰逢狂风大作,人站在山脊上被风刮得踉踉跄跄,近1米高的衰草和灌木丛在狂风中东摇西摆,稍后又下起了雨,冰冷的雨滴打在人脸上生疼。风急雨骤中,唯有楚长城岿然不动。

上一篇:挤压膨化工艺流程下一篇:最新再审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