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的散文赏析

2024-05-04

淡然的散文赏析(通用10篇)

篇1:淡然的散文赏析

有关淡然的散文赏析

七月的景致是别有意趣的。无论什么时候,空气中总会弥漫着一股火辣的气息,烈日把大地炙烤的快要裂开似的,偶尔刮上一阵寒风,又冷的彻骨。

雨,雾,霁。

看到这几个字时心中总会泛起些微微的感动,想必是忆起江南的夏雨了。况且,夏,本就是个多雨的季节……想到这儿,我倒是顾起许久没去公园里走走了。我带上门,顶着氤氲的日光迷迷糊糊的走进林子。林间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广阔的大路平坦深繁,幽静深邃的小路崎岖破烂。但,我正打算走这条小路。抬起头便可远远的望见,一行行金色御风而来,涉水而过。零零碎碎地撒在地上,便跃动起来,宛如一曲美妙的赞歌,轻叩心扉,宛如一幅淡墨中国画,舞动着的是生命。但,却惊醒了奔雷,吵恼了夏雨。于是,一盆盆“湛露”仿佛银色的带子般倾注而下,打湿了栀子的白衫,浸透了草的礼帽。

微风中瑟瑟的凉雨渐行渐远,我伫立许久,竟忘了收起雨伞,便索性就这样撑着吧。须兒片刻,风止雨静,朦胧之气随之升腾,青草的芳香相互交融, 邂逅清丽的栀子花。阳光拨开层层云朵,羞涩的探出头来。趁着这短暂的温暖,我挤进一片横着的乱蓬蓬的腐烂着的荆棘,踏着“吱吱呀呀”的细碎,终于与她相逢。枝桠上的小小的如同蓝宝石般的露珠稍稍停留在栀子花上,逗留片刻,便也匆匆走过,从叶脉上滑落在地,碰撞出“滴答—滴答—”的碎音。我俯身细嗅她的`芳香,她却羞涩的闪过。我站立一旁,耳边忽的浮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诗句。倒是感到可惜。若当时诗人所见的不是清莲,而是栀子。该是“清风拂栀子,天然去雕饰”了吧!不过,此时暂且借花献佛也不为过也。

蓝紫色的天空中,溜出些清光流泻在栀子身上,四周的空气却也应景,相互交织凝结成蓝白相间的色彩,清雾缭绕。天是至晴,地是至美,花是至清。而此时的栀子花就像是一位刚刚苏醒的睡公主,亭亭玉立。她柔美但不娇小,洁白却无需雕饰。一朵冰清玉洁,似水柔情的栀子花,有几分清香,有几分清魂。

阳光愈发强烈,酷热愈发难当,周遭的人也急剧散开,像雨前蚂蚁般。他们是耐不住寂寞的,是浮躁的,自抵不住这炎热。爱热闹,是人的本性;爱寂静,可以发现自己的内心。人们贪图名利,渴望一夜成名,光鲜照人。但,倘使连在炙热的环境中连绽放自我的勇气都没有,倘使只倾心于温暖的襁褓中,呆在那繁杂的世界里。又怎么能守得住花开瞬间呢?

淡然的栀子,她本是盛夏中遗失的白袍,是隶书篆刻的田间小诗,是沿着幽静小道上翻飞的落叶,是天空中飞鸟划过的痕迹,沿着生命的长河,将淡然立世的态度送到我们跟前,于是,仿佛在这幽幽的清香中我又活过一回,仿佛沿着遗失的曲水流转至曾经……

呵!我浅笑一声,是安慰?是喜悦?是……正思量间,抬着头远远的望见,林间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

篇2:淡然的散文赏析

做一个快乐的人,与梦想同行。心中有梦,生命便不会沉沦,才总会有惊讶眸光的感动。与天地同在,钟情于山水,便会沾染山水的灵秀。行于红尘,莫问秋月几时寒,一心向阳,不言冷暖,守一份情怀,不叹沧海桑田。吟一曲欢歌,奏响纯情,释怀岁月。植一束心花,泼洒温润,笑语流年。

人之所以不快乐,皆因牵念太多,被忧虑所扰,被情绪左右,被纠结缠绕。生存需要踏出脚窝的印痕,而不是寻找灵魂的依附。放下纠葛理清脉络,坦荡风雨明辨自我。放下,不是不问世事立地成佛,而是便于更多的融入,找回生存的价值。不卑微于心,不傲驯于人,不委求与人。活出自我,本色示人。

珍惜生命,宽容生活,现在抱怨的所有不满,都是多年以后的留恋。岁月每天都在老去,何必把困惑装在心里,不如多给时光一点喘息的机会。有生命就有艰难险阻,有生活就有磕磕绊绊,季节的更迭调配着生活的色调,风风雨雨润泽多彩的人生。一句珍重一份感动,一份珍惜一份丰盈,珍爱拥有,珍爱生活的点滴。

人生因缘相遇,以心随情。长久的相处,难免磕碰,因为在乎所以纠葛,谁对谁错又怎能分得清?相识容易相守难,错综复杂的人生,又有几人真正悟透?转身只一念,回首已茫然。错落风尘难免有太多凌乱,潇潇风雨夹杂着俗世的冷寒。情浓厚如山,情去薄如纸。自古春风暖花语,谁解流水落花两无言?

给生命一个开心的理由,不做生命的负累。岁月无情,每一个今天,都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时光催人老,每一条皱纹都刻画着沧桑的写意。人生漫漫,旅途脚步自需轻盈,终究不能带着历史行走。那么,就借一缕风,吹散昨日的阴霾,取一片春天的叶,裁出蝴蝶的羽翼,翩舞在阳光下,为生命而歌。

生活是最好的磨砺,从浮躁逐渐的走向安稳,几多心酸?一句懂得又包含多少执着与无奈?有谁能明了,一份心如止水的心性,是万千波澜撞击出来的.沉淀?人随风过,多少岁月已蹉跎,一缕尘缘化沉思。风尘摇曳着清瘦的容颜,唯有不变的炙热伴随着感恩的心,穿行于斑驳的时光里,感恩着风雨。

幸福是一种攀爬,每一个台阶都由风雨铸成,追求幸福是生命的动力。生活是一条凌乱的脉络,只有耐心梳理,才不至于血脉的淤阻。一如行船,摇摆不定,唯有保持清醒,才能明确航线的精准,培养一份波澜不惊的心性。人生就是一种沧桑的洗礼,心情平和淡然,掠尘拂杂才能使脚步迈得更稳。

岁月轻盈的行走于红尘,营造了一幕幕的心动,也掠走了生活的青葱,分离出一道道入心入肺的世故人情。人生如一叶轻舟,穿越万千重,一路的风景交织着生命的感动。落落风尘,一份暖心的盈怀,铭记了对岁月的感知。假如能够倾一份恬淡的心境,给生命一场花开,虽不能长久飘香,却也一定能走一程随心随情。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一朵花芳香满庭,却难以握住繁华盛世;一径草葱茏满目,却难抵冷秋荒零。就像一场雨会淋湿心情,也能温润生命,各得其所。放眼一树繁花,却不接受一叶凋零,终难自解心性。一份贪念,万般烦恼的沦陷,难以净化内心的空灵。万法皆随缘,来去无定论,又何分你我?聚散随缘,得失由命。

篇3:淡然的散文赏析

“水流心不竟, 云在意俱迟。”杜甫向我们昭示:文人见山不是山, 文人望水不是水, 文人观物有自己的性情眼光。清代李渔也说:“山水者, 天地之才情也。” (《笠翁文·梁治湄明府西湖垂钓图赞》) 。在古代作家的心目中, 山水风物与人格气质可以相互沟通, 大自然以其风韵感染人, 人反过来可将其精神化, 从而形成一种“形而上”的人文山水自然风景。《文心雕龙·物色篇》将这一互动过程说得很形象:“山沓水匝, 树杂云合。目既往还, 心亦吐纳。春日迟迟, 秋风飒飒。情往似赠, 兴来如答。”于是, 在文人足历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海、秀美的原野、翻卷的风云, 乃至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之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散文便问世流传, 成为了人类的精神营养。我们中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古代游记散文, 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内涵十分丰富。如果学生能真正跨越年代的隔膜, 细细品味, 不但可以从优美的语意表达中得到真淳的审美愉悦, 还能以文中那些天放广阔、自由无恃的神韵, 内涵深刻的人格精神, 感召学生的心灵, 使其性情升格于现代生活的压抑, 在回归天野的语意文字中获得超越, 从而也真正享受语文的润育。

本文简述的古代山水散文中饱蕴的儒家人格风范, 就是当代学生不可忽视的重要精神食粮。

一、儒家融合自然, 天人合一的心境

儒家心境, 诚心守仁。仁者静, 仁者爱人, 仁者爱山, 仁者善待万物。这既是一种恬静宽和的心态, 又是一种敬重万物的眼光。敬则精神整肃, 生意盎然。见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万水千山仁爱行, 野花啼鸟亦欣然。

走进《与朱元思书》, 吴均在“风烟俱静, 天山共色”的富春江上“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意态悠然乐和, 万物仁心静观, 望秋云神飞扬, 临春风思浩荡。眼前的山水鸟兽在这种心态的吴均眼中已是鲜活起来, 山有“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的雄奇, 水有“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的清澈, 声音有“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不绝”的优美。山水灵气应和善意胸怀, 赏心悦目, 性灵升腾, 后来竟“窥谷忘返”, 人与自然高度融合。他从而也更深切地领悟了富春江。

走进《记承天寺夜游》, 我们便感受到色浅蕴浓、清淡含远的文字意韵, “庭中如积水空明, 水是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们也感受到作者优游不迫, 深微澄清的内在心境。文章结尾发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直接标示出:赏美需要相应的心境!作者此时什么心境?经过谄害、贬谪, 他对生活已忧乐释然。“歌笑杂悲叹, 顷臾便堪笑, 风雨万事散。” (苏轼诗) 。江山风月本无主, 自古闲人常居之, “静则清明” (管子语) , 内感外应, 悠然融合。他从形而上的层面感悟到寺庙月下里荡漾着的性灵。

又走进《前赤壁赋》, 苏轼贬落黄州, 赤壁泛舟, 放眼渺渺苍穹, 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 尽情与客人“共适”。他们“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灵魂融入了赤壁万顷水月, 作者内心浸润着月下的水天逍遥。

走进《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 穷回溪, 幽泉怪石, 无远不到。”他在寻找着大自然的灵胜, 寻找着心灵的寄托。当他爬上“不与培楼为类”的西山顶后, 极目四望, 悠悠大地, 人到山顶我为峰, 众山皆小, 万物邈远, 大地静穆……“内心突然不同凡响起来:“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形体超越凡胎, 精神超越人间,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达到了天人合一, 他从而享受了高山颠峰。

这, 便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儒学追求的至高心境。此时山水以其灵姿进入人心, 人心寄托于自然的神韵, 两两相化, 相融, 相忘……与万物和谐, 与万物相通, 世间高远的见识, 伟大的思想, 往往产生于此。如果我们的学生常怀这种与外物相悦相融之心, 静观万物, 那望山还只是土石吗?见树还只是枝叶吗?读书还只是黑字吗?内心进入其间, 相融相化, 也许“伟大”便常常产生。

二、儒士安贫乐道, 独善其身的情怀

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 谁来铁肩担道义?士!“学以居位曰士”,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原型。士,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浩然正气的君子。他们在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中都坚定地“独善其身”, 坚定地张扬自己“重仁、重义、重礼”的独立人格。

走进《陋室铭》, 刘禹锡得罪了权贵, 被贬至安徽和州作一名小小的通判, 人生挫折之大, 心头打击之大, 不堪细说。但他没有颓废, 没有妥协, 自我要求的儒学精神又从另一面大大地凸显出来。他在小小陋室里“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阅金经”, 专心从事自身的精神文化修养。“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反而得到了身心的超脱与宁静。他还拿“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来自励, 坚实地操行着儒家人生的完善。“贫而无怨, 难;富而无骄, 易” (《论语·宪问》) 。宦海沉波, 刘禹锡安居陋室, 融入诗礼琴经, 其乐也融融。

走进《五柳先生》, 晋代陶渊明的精神要求也不低, 一旦他认定官场无益于他的心性之后, 毅然辞官回乡。在五柳树下的宅里“闲静少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已志, ”精神沉浸于文化修养中。另一面又以酒助兴, 在酒中飘然似仙。面对家里,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他“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依然意态乐和“晏如也”。君子因穷吗?安贫乐道也!这正是:无其位, 有其德, 君子安之。他安适贫困, 精神融入诗酒, 其情悠悠。

走进《爱莲说》,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作为康郡太守, 饱受宦海混沌的重围, 但他坚守儒学节操, 独善其身, 以莲花自喻:“出於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好个花中君子, 高洁特立;好个人世儒生, 高风亮节。作者浊世独行, 融入莲花, 其行昭昭。

这, 便是儒士们安贫乐道, 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面对今天的滚滚红尘和名利诱惑, 士风, 仍是世风之根本。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固守知识本位, 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 以美善华夏国风为担当, 则“士皆知有耻, 而国永无耻矣。”

三、儒士积极入仕, 兼善天下的胸襟

儒士追求, 内圣外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们“满腹装经史哲论, 一张口家国天下”。以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从杜甫“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 从白居易“百姓多寒无可救, 一身独暖亦何情”都可以看出, 国家的治与乱, 政教的兴与衰, 这些儒士们忧患在心。匡救时弊, 政通人和, 乃是他们积极的人生追求。

走进《醉翁亭记》,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 虽然自己的人生曲折很大, 但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滁州百姓的父母官, 努力做到“爱人”亲民, 施仁德于天下, 让百姓富足, 让百姓快乐。“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滁州百姓游山的康乐, 也正是欧阳修热心观赏的风景。“临溪而渔”, “山肴野蔌”, “太守宴也”。他和百姓一道, 同走入山野, 同吃于山野。“宴酣之乐, 射者中, 奕者胜, 觥筹交错”, “众宾欢也”。而“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眼前政治清明, 民风淳厚的场景, 正应和了作者的经世追求, 他志得意满, 怎能不陶醉呢?

走进《岳阳楼记》, 一生宦海, 几许沉浮的范仲淹, 饱尝了人生的高峰低谷, 但他一生始终实践着儒家的“君子应不乐寿, 不哀天, 不荣通, 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努力通过“止于至善”的仁德、圣德境界来实现自己“忧患天下, 兼济天下”的儒学胸怀。他们认为仁者在岳阳楼上看到“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满目萧然”的洞庭景象时, 不应“感极而悲”;同时看到“春和景明”、“一碧万顷”、“皓月千里”的洞庭景象时, 也不应“其喜洋洋”。他倡导君子应“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应“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孟子“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的入仕口号。范仲淹时代, 国家内忧外患, 百姓积弱积贫, 经世立业的儒学者, 他怎能不忧呢?

这, 便是儒家入仕济民, 兼善天下的胸襟。如果我们的学生也积极继承这种人生的政治情结, 何愁他们不关心社会, 不关注现实?何愁他们会患“自私冷漠”之病?且经天, 需要经天之才;纬地, 需要纬经之能。理想越高, 动力越强, 学习的热情更足!

此外, 《石钟山记》中的儒学“格物致知”思想, 《游褒禅山记》中的“明志”意识, 《桃花源记》中的儒家人伦关系, 《满井游记》中的“天人四时感应”, 《醉翁亭记》中的“和为贵”等等, 都是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 一一察之, 汲而取之, 都是很必要的。

云山苍苍, 云水茫茫, 儒家之风, 山高水长。两千年来, 中国每一次民族精神的大统一、大凝聚, 无不源于儒家文化一次又一次的重光。“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相信, 对儒家文化了解得越多, 理解得越深, 愈能使传统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获得新的生命, 学生的精神底蕴也越厚实。

篇4:读出的淡然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绚丽多姿的世界,在这几乎一切都物化的年代, 我对书籍依然情有独钟,痴情不改,休闲时间在书斋里徜徉。在内心浮躁的夜间,读书是一剂良好的安抚药;在心情忧郁的子夜,读书是一副良好的兴奋剂。古人云:“夫学须静也”。以平靜、平和的心态和心静读书,是一种绝妙的抚慰,不仅可以抵御各种诱惑和消除很多烦恼,还可以得到心境澄澈的享受和意想不到的感悟,这时,寂寞和欲望也就不得不退避三舍了。

现在很多人,平日里奔波不停,满脑子装着功利心思和多种欲求,尤其是在喧嚣和热闹的城市中,人就越来越没办法安静下来读点书,在这充满浮躁之气的社会中保持不变的追求与平静的心态实在是很难的事。我想这就需要自己去坚定信念,寻找一片宁静,保持淡泊中的执着和退避中的追求。正像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每当我在家中藏书万册的书房灯下手捧一本书,安心阅读时,顿觉尘嚣远遁,应酬乏味,有一种被知识充实的满足,少了谈论金钱和酒色的兴趣,给了我固守自己宁静精神家园的勇气和构筑正派人品的信念。把功名利禄等等都抛到一边,忘却和淡化那些你争我夺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时耳边听到的是清代曾国藩说的那句话:“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是的,很多东西不过是过眼烟云和身外之物,只有在家的日子很温馨,在家中书房读书的心境最愉悦。这是难得的宁静和沉思,展现了“枕上读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美妙境界和良好心情,是人生最有品味的享受。

书淡如菊。坚持经常读书就会使思想升华,眼界开阔,想得开、放得下,懂得在现实面前亏一点,算不了什么的道理。把书读透,书便有了味道,就能读出安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和好境界,可以悟出什么是淡然,怎样才能淡然。这时还怕品不出书魂、书香、书韵吗?还能计较那些劳心费神而又多人去争的事情吗?还能品尝不出人生的各种滋味吗?我认为,读书读到淡然这份上是种境界,有淡然而自安,淡然可以支撑起精神家园,如同信仰一种宗教,陪伴你度过一生而不悔。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有云:“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平生难得是淡然,有书真淡然,无事便神仙,我只想做一个耐得住辛苦、自甘寂寞的读书人。

淡然为吾友,知足方长乐。

(作者单位:长春市总工会宣教部)

篇5:淡然于心的青春痕迹散文

沉睡在灰尘里的吉他、画笔、CD,没有我的打扰,它们在风轻云淡里默默的过,安静的寂寞,一晃年华夹杂蒸发掉的水汽缠翔飞掠,留下纷纷扬扬但终会落定的尘埃。

有多少次,看着它们,就想起了简单温馨的童话、天荒地老的传奇,手一扬,滚起灰尘,却始终没有再挥洒过它们沧桑的落寞。

突然想起了《彩虹天堂》这首歌,我一直觉得它该是属于两个人的歌,可我一个人听的时候还是那么有感觉,一层很淡很淡却又清晰可见的忧伤就会笼罩过来,我以为是唤起的悲伤,却不料是自己沉重的呼吸。活在青春里的孩子都是沉重的,所以那么多的人都会喜欢这首歌,喜欢低吟浅唱带来的沉重,赶走心里虚无的充实。一直倔强的听,倔强的在时光的洪荒里艰难的保持着轻轻的婉唱。一直倔强淌过四季,越过雄山,穿过明媚的风和忧愁的雨。

有个同学问我,你还是喜欢《彩虹天堂》吗?我说,是呀,你呢?

他说,我也是,最近生活特别失意,每晚都要听很多遍才能睡着。

我长久盯着淡蓝色的屏幕直到眼睛生疼,我不知道该以何种心情来缅怀,缅怀曾经无忧无虑的青春。我想着曾经一个把纯真的笑容标志一样挂在脸上少年,现在是怎样的用回忆来麻醉自己。似乎一切都变了,似乎一切都没有变,我在他人脸上找不到熟悉的痕迹,却在自己身上有找不到改变的痕迹,还是那样懒散的活着,于是迫切要改变。那些无邪、单纯、清澈的年华牵扯出时光倒流的感觉,一遍一遍,泪流满面。

那些我们因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忘记了。顾湘在《西天》里这样写着,我怕遗忘,我怕若干年后有人叫住了我而自己却不知道是谁,那会是怎样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所以,我们经常聚会,在彩光泛滥的KTV大声大声的吼着,就像是以前的宣誓一样嚣张,妄图盖过一切的心慌。可是谁知道,在笑的时候有多少人其实是流着眼泪的。

胖子,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但现在的我还是不敢保证他是否是真的老实。在夏天的时候总是变换着T恤的颜色,喜欢打篮球直到走不起路来,喜欢偷偷写下一个女生的名字,然后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要为了她好好读书,那些羞涩的情感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伴随着成长。

每次一聊天他总是要求开视频,然后说,哇,你怎么变得这样憔悴。我挥舞着拳头向镜头摇了摇,说,别让我再见到你,小心我揍你。然后我们真的就很长一段时候都没见过面。穿越明明灭灭的悲喜,穿越日升日落的无常,穿越凌乱的长发,穿越分崩离析的记忆和散落了一地的碎片,我常常无法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我的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学,遗忘始终是一件无法逃避的现实。

离开的人,各自老去,散落在天涯。我突然明白朴树是悲伤着的,于是我也吟唱,她们还好吗?她们都老了吗?

而我突然十九岁了,站在时光即将断裂的悬崖边,却什么都看不见,郭敬明这样写着,而这又是多么符合我的十九岁呀。

风依然延续着墙角跑着,跑过荒芜的麦田,跑过仰起头头微笑的少年,跑过人山人海的纠缠,附到呼啸着的列车,给远行的人儿带去熟悉的感觉,掬一把风,以作纪念,纪念无法纪念的纪念。

篇6:淡然散文

立秋那一晚,坐在床头看QQ空间,看到好多朋友感叹季节变幻,一年又过去了一大半。我想感叹,但头脑里只想到一个词:淡然。

是的,淡然。

自己的心就象是一方坚硬的冰湖,无论你扔怎样坚硬的石块都很难让它激起涟漪。我的心湖从小小的、稚嫩的长成成熟的、坚强的经历了四十年,四十年的悲喜荣辱早已让它不再忽上忽下。四十年的磨砺,让它遇到任何事情都规规矩矩地跳动在胸腔里,节奏不慢不快,情绪安稳静好。

这颗心就这样淡然着。

淡然流年的偷换。做好了光阴逝去的准备,看过了柳绿花红,就要接受烛残风冷,有什么好惋惜的呢,春天里你已闻过那片花香,夏天,你也沐浴过月华的清辉,季节的轮回什么时候都不曾为谁改变,这样的季节你已走过一个又一个,未来你还将一个一个走过。

淡然容颜的黯淡。即使眼不再亮,眉不再翠,即使皱纹横生,红颜尽失,那又怎么样,只要记着你曾经年轻过,只要有人认为你永远是最美的,只要身体里的灵魂还是你自己的,你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你,没有人可以代替。淡然地接受老去的自己,淡然地抚摸岁月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

淡然得到。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是理所当然,这些得到是一天一天的积累与付出,不是天上掉馅饼,因此无须夸张地惊喜。即使天上掉馅饼也不值得惊喜,有,无付出的得,就有无理由的失。只有付出了的得才心安理得,只有积累过的`得才能维持长久。

淡然失去。是你的不会失去,失去的终不是你的。失去了一朵鲜花,你至少还有一枚绿叶,失去了一枚绿叶,你至少还有一粒种子,失去,是因为你还有失去的拥有,很多人甚至没有失去的前提。淡然失去,对失去的报以淡淡的微笑,转过身去感谢你已经拥有的。

淡然别人的目光。别人其实只是不经意地看了你一眼,真的没必要紧张,擦肩而过之后,他早已把你忘在脑后,你又何必纠结于别人目光里的含义。生活是自己的,你没必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别人给不了你温饱,给不了你快乐,你又为何轻意让别人干扰你的幸福。别人的目光或褒或贬又有何关系,你吃你的饭,你穿你的衣,你走你的路,这些都与别人没有关系。

淡然不是消极。它是一种境界,必须经过焦躁、渴望、忧虑的轮番洗礼,才能慢慢达到状态。拥有了淡然,看着人潮汹涌只在那幽静的小道信步,听着那人声嘈杂只在那南风窗下静默。淡然地行走,淡然地路过,淡然地过着自己的日子,淡然地爱着值得爱的一切,淡然地接受,淡然地舍弃,淡然地在岁月里渐渐老去。

淡然真好。

一丝风儿都休想干扰到我,我决心就这样淡然下去。

篇7:让岁月淡然沉静散文

冬日,暖阳。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用来做一段回忆的背景。坐在电脑前翻看一些昔日的心情轨迹。心事,总是会在某个不经意间,纤纤细细的脆弱。终究不是个坚强的女子,哪怕口里是这样的倔强。

默然凝望,独自坐在季节的转角处。携着浅痕,任岁月的脚步渐行渐远。纯澈心境,把思绪浸湿在无言中。想,素面朝天,独步空落的雨巷,让心的忧伤浅浅划过;想,成为一朵带雨的云,落寞的飘向远方,让心雨倾城;想,化成片片雪花,随风流浪,用缤纷雕琢成守候梦想的雪人。让鲜活的岁月在纯净的雪里苍白,沉积,淡然。

独自漫步在网络字间,沐浴着馨暖的文字。伸手,无风无雨,也无忧,时间默默漫过手心。闭眼,用心聆听自己的`脚步声,心跳声,大自然的天籁声。一个人,如风如雨,如诗如画,又自由自在;一个人,孤独寂寞,简单美丽,又无拘无束;一个人,一点笑意,一点阳光,又一点精彩。

也许人生难以唯美,惟有缺憾!花开的声音,雨知道,因为那是思念的絮语;花舞的身影,风知道,因为那是牵挂的辗转;花落的情怀,心知道,因为那是无奈的苦涩。可记得心头悸动的时刻,可记得激流涌动般的情感,可记得枝头到手心,手心到臂弯是心与心的距离。莫名的柔美凄凉,遥远的唐诗宋词,美丽的岁月神话,如水夜凉,清清浅浅流在心头。

一场清寒的冬雨,就是一卷柔美的音符,就是一个倾城的绮梦,就是一抹浅笑的时光。日子净净淡淡的相携着快乐或忧伤翩然走过,凝结为一页页纯美的文字,渲染成一贴贴绮丽的水墨,阐释为一记记轻盈的独舞。纤尘不染的安静与稳妥,融入真诚的坦然与自在,透亮淳朴的心动与温暖,让人感觉幸福是如此的简单。

也许心是简单的,幸福就简单。夜,如期而至;雨,潇然而落;心,寂然而殇。夜,增添了雨的色彩,拉长了雨的思念,诠释了雨的情怀;雨,让夜多了份凄美,多了份澈凉,更多了份浪漫;夜雨,让心海澎湃,让岁月璀璨,让人欲火重生。心,在夜雨里潮湿、放逐、惆怅;人,在夜雨里徘徊、沉积、守望;时间,如此在夜雨里淡去,唯美,永恒!

是谁说过,此生是女子,没有遗憾。是的,我已经学会独自上路,把自己拾掇得无懈可击,穿着高跟鞋健步如飞。内心脆弱如瓷从不在外人面前表露,外表光鲜靓丽坚决不做花瓶。女子,绝不是弱者的代名词。

岁月中,有的事让人无奈,让人无助,让人无语。不喜欢就无需选择,选择了就要坚持,就要经起诱惑耐得寂寞,简简单单不能随随便便。心要如镜,让沉默成为力量。人生其实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有选择就不要轻言放弃,有挫折不被认可不能说明未来。

篇8:淡然的散文赏析

关键词:散文教学,写景抒情,写作方法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过这样一句话:“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正如《前赤壁赋》中所言:“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们沉浸于自然之美, 于万般喜悦中发现与感受。我们在自然中找到与万物相处的方式, 同时发掘更为本真的自我。“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 没有心灵的映射, 是无所谓美的。”

自然的美是广阔而丰富的, 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细微而独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观看自然景物的同时, 都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写景抒情类散文是散文写作中的一个大类, 但却是目前学生习作中的一处短缺。究其原因, 一方面, 觉得这样的作文一般只会出现在小作文这一项中, 所占分值不大, 看上去难度也不大;另一方面, 觉得这样的文章也写不出什么新意来, 无非是尽量多地运用几处修辞增加文彩而已。

事实上, 真正能够体现出一个人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的, 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人叙事、娓娓道来, 却往往显得中规中矩、波澜不惊;议论文论证说理、旁征博引, 却往往人云亦云、故作深沉;而写景抒情类的散文, 却轻灵自由、独抒胸臆, 是最能表达自我的一种文体。

要写好这类文章, 也绝非易事。虽然学生在习作中已经能掌握这类文章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 比如注重写景角度的变化以及各类修辞的简单运用等, 但是要真正把这类文章写出彩, 笔力往往不够。本文将致力于探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能够出彩的一些写作手法。

一、腹有诗书, 从古诗文中汲取养分

在古典诗文中存在很多写景抒情的佳句以及种种浪漫的情怀, 在散文写作中常常可以借用。除此之外, 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 即那些能表达特定情感内涵的景物, 在写作中合理运用, 往往有助于更恰当地进行抒情。

比如流水往往带有时间的流逝感, 写青春渐老、韶华已逝, 可携“落红满地”这一意象入境。再比如要写一场雨, 同样的一种景物, 在不同的情感天空下, 显示出的内涵却大不同:有人从中看出温柔滋润, 万物萌生, 正所谓“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有人却从中酿出了淡淡的愁绪, 缱绻低回, 柔肠百结,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更有人独辟蹊径, 硬是在雨中炼出一份洒脱之意:“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又或者“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情”。古典诗词中那些浪漫优美的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依然能与今人产生共鸣。而当你人在景中, 心中有情, 那些古典的情愫纷至沓来, 锦言佳句往往也由此产生。

诗人以心灵映射万象, 代万物立言, 他们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 成就一个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这也就是通常所言的意境。古诗词中文人写景, 常与画意相通, 是为“点染”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一层层古朴萧然的秋意随着作者撷取的景物洇于纸上, 末了一句“断肠人在天涯”, 表面上虽然是写人在景中, 实则写情, 全篇则点化为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的诗境。这样的一种笔法在现代文的写作中仍然可以运用, 景在情先, 以情驭景;情在景后, 画龙点睛。

二、调动所有感官, 寄予景物细腻的情感特征

真正的美文往往是从那些看似平常的景物之中, 于人人可见之处, 写出新意和独特来, 这样的文章才足够出彩。

郁达夫写《故都的秋》一文, 北平的皇城人海之中那么多身在秋中的人不知真正的秋意, 唯独他, 一椽破屋之下, 在院子里那么随便一坐, 手捧一碗浓茶, 就在那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 就在那些驯鸽的飞声中, 在那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里, 在那蓝白色的牵牛花前, 也在那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前, 感觉到了十分的秋意。他的听觉、视觉乃至触觉在故都的秋天里都张开了细细的触角, 否则他又如何能写出那样的槐树落蕊, 写出它被脚踏上去的那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更写不出树影下那一条条扫帚的丝纹里, 隐藏着的那份细腻、清闲以及落寞之感。而这些, 都是属于秋的质感, 秋的情绪。当你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感受, 方能感受到它的温度和呼吸。

曾在文摘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学生写文章, 写下“夜幕降临了”这样的句子, 并为之沾沾自喜, 但却没想到被教语文的老先生批道:“滥语, 不动脑筋。为什么你不老老实实看一看天到底是怎样黑下来的, 然后把它写出来?”我因为这样的一句批语而对这位语文老师肃然起敬。而他的学生经此教育之后, 在后来漫长的人生中, 一直都很在意“天是怎样黑下来的”这回事。于是他惊讶地发现:“不同的时间地点, 不同的心境, 天黑下来的方式不一样, 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有时候, 天黑得很慢, 从容优雅, 层次分明, 像走T台的模特, 不停地换装……有时候, 天黑得生猛, 像一个沉沉的黑色渔网, ‘哐’的一声铺天盖地落下来, 天就黑了。有时候天黑得那么温柔, 真像小猫的脚步, 一点一点地挪到你的身边来。”

当我们真正以一种文学的态度去避免那些“滥语”, 运用细腻的感受去描摹, 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真正的扩展。美国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也说过, 自然之景纯然以它动人的外观, 不掺杂任何物质的利益而令我们感到愉悦。那每一阵轻柔的晨风, 每一个无语的黄昏, 都会在你的笔端浸染上一种难以言传的美感。

三、写出“理趣”, 赋予文章深刻的内涵

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是主体, 抒情是目的, 哲理是内在, 三者缺一不可。写景抒情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一般抒情散文中的情感不同。后者大都是作者一时一地的情感, 前者则与景物本身关系密切, 是作者见到景物后, 参照自己的人生阅历直接抒发出的人生感悟。因此, 写景抒情散文中的抒情往往自然真挚, 有感而发, 多运用象征手法来寄寓人生感悟, 字里行间处处是情。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中, 真正写景的文字并不多, 但却历来为人所称道:“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写景背后的一份“理趣”。一群文人墨客在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聚集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饮酒作诗, 畅谈人生, 本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但是这样的快乐却引出人无端的伤怀, 人生中的一切“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诚如张爱玲所言:“细节是和美畅快的, 而主题永远悲观, 对人生一切笼统的观察都指向虚无。”这样的兴尽悲凉之感, 千古如一。品读此文空灵清淡的景趣, 生命感悟的理趣, 能够领略到这篇千古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魏晋时代的风尚, 感受到王羲之独特的精神品位与审美雅趣。

又比如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的《风》中有这么一小段文字:“风, 随处飘然而来, 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 不知其终结, 萧萧而过, 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哪里来, 又向哪里去, 闻此声而伤悲。古人已经说过:‘夏秋夕昏寒凉气, 皆自飒飒风里来。’”这段文字, 于描写上是寥寥数笔, 但却将最常见不过的风写出了人生的况味。阅读这样的文字, 仿佛与如风的人生擦肩而过, 红尘之中的跌宕一生, 有谁去认真思索过我们的来路和去路呢?风萧然, 意飘零, 人间种种秋意生, 这样的一种文章意境, 正是写景抒情散文中所透出的“理趣”。而这样的“理趣”, 令文章有了厚度和重量, 不再流于空泛的写景与抒情。

四、妙用“物我合一”, 达成最佳的抒情效果

“物我合一”这一充满玄妙的概念, 用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 其侧重点在于审美。这是一种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交融不分的心理状态, 即审美主体忘怀得失, 感到自身化为对象, 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心境。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把我的情感移到物里, 去分享物的生命。”所以, 人若是以“物我本为一体”的心态来欣赏大自然, 山川草木便成为人自由心灵的寄托所在, 不正体现出大道之至美至乐了吗?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庄周梦蝶”这一典故中的境界, 即“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这一典型的物我合一的境界。简而言之, 就是在审美与写作的过程中, 将自己化为景物的一部分来写, 常常能取得最佳的抒情效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一句:“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多少直接写景的文字都比不上这一句的分量。这要是怎样的一份美, 怎样的一份眷念和痴缠, 才能使作者心甘情愿化身为景中的一部分?其抒情意味不言而喻。又曾经读到过一位女作家写“阳光”, 她写出了这样的一段文字, 亦可以作为“物我合一”手法的典范:

“如果我可以留下阳光的片刻, 我愿意是舒展的, 柔软的叶片, 你抬头仰望, 就会看见一叶颤动的、清晰的、透明的绿;我也愿是向上翻卷的花瓣, 环绕着花心, 在天晴的日子, 花儿盛满一杯杯阳光, 微风吹过, 花儿醉了, 摇晃着闪亮的花影, 铺洒你的来路;我还愿意是微笑的尘粒, 在浓荫的树林, 蜿蜒的小径, 飞舞在一柱阳光之中, 两旁有青草和雏菊……”

为了写那捧阳光, 作者的心都醉了, 化身为叶片、花瓣乃至尘粒, 与阳光亲近无邪, 那是生命中最美妙的一种沉沦与分享, 在这里, 一草一木都是活泼有情的, 而人完全融于景中, 一丝呼吸, 一丝颤动, 都在抒写着自然间的美与感动。

篇9:风雨过后的淡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隆冬,天寒地冻,恰恰能让人的头脑更加冷静、未雨绸缪,谋篇布局。

2012,中国经济走过了凶险的一年,房地产业同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无论承认或不承认,房地产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决策者也好、执行机关也好对这种事关国家前途甚至命运的问题,不得不慎之又慎,三思而行。房地产犹如一个“大坑”,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经济总量得到快速的提升和发展,但却为未来埋下了隐患。中国经济在急速膨胀的同时也变得更加脆弱,甚至是危险。

但可以肯定一点,经过2012年的风云变幻、雷鸣电闪,最危险的因素正如抽丝剥茧般,缓慢而渐渐地远离中国的肌体。中国的经济经过风雪的考验之后,也将变得更加成熟与健康。房地产业也是如此,告别了狂飙猛进、亢奋激烈的青涩年华,在挫折与不安中变得成熟与理智。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对此,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方面的表态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一句话要比此前说的很多句话都要有力度。此外,会议还提出,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也是从间接上针对房地产的调控,让更多低成本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也就是要控制流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的增长速度预期是8%左右,在这样一个增长情况下,除非出现重大的波动,否则明年的房地产市场肯定会出现一定的上涨,这是不可避免的。新一届政府在房地产方面,不仅会延续过去的一些调控政策,比如说限购,还会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说房地产税,甚至于在某些地区适当扩大土地的供给,用扩大供给的方式来应对价格上涨。

为什么中国房价能够始终维持在高位呢?众所周知,商品价格通常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那么中国房地产价格畸高是不是因为供求矛盾?这是一个争论焦点。有人会拿空置房来证明供大于求,纯粹是因为投资客炒作和开发商囤积造成高房价。另一方面,有人会说全国的空置率其实并不高,供不应求导致了高房价,房地产商比那窦娥还冤。并且他们还利用“出租房”、“偶尔居住”和“其他用途房”这种文字游戏般的动听词汇混淆视听,企图把大多数空置房轻描淡写地一笔勾销。

事实上,供大于求现象是存在的,但供不应求现象也是存在的,这看似荒谬实则不然,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卖方操纵下变成了可以人为控制供给的失灵市场,分裂为潜在房地产市场和实际房地产市场两个市场。潜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是包括空置房在内的房屋总量,需求是所有进入市场的购买力。从空置房确实大量存在的事实来看,供应大于需求现象是存在的。

关键在于,潜在房地产市场和实际房地产市场的分裂是供给方开发商和空置房房主自愿存货行为导致的,也就是说开发商不是卖不掉房子,只是捂盘惜售、囤积居奇。而其他行业如服装行业是非自愿存货,厂商真的是卖不掉商品。

一个市场为什么会出现分裂,必然是因为市场主体间的经济资源配置机制是扭曲的。首先,开发商和空置房房主能够囤积居奇必然是因为奇货可居,归根结底是因为房屋供给量是有限的,而房屋需求量是长期增长的,两者从长远来看存在供给小于需求的根本矛盾。

概而言之,从短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分裂为潜在房地产市场和实际房地产市场,潜在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实际房地产市场求大于供。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根本矛盾还是供给小于需求,这恰恰是导致短期市场分裂的根源。

因此,当2012年的风风雨雨基本过去,中国房地产业还将踏上新的征程,只不过这次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没有“食用不尽的饕餮盛宴。”每发展一步,都要靠房地产企业自己,气定淡然、苦练内功、改良革新、精准定位,如此,才可能赢得长远发展的先机。

篇10:只希望此生淡然散文

因为,淡字,一半是水,一半是火,水火本不容,却被造字者巧妙地融合贯通在一起,不禁让人感到意蕴深邃。是呀,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往事,淡淡的寂寞,淡淡的思念,淡淡的生活,淡淡的人生。我喜欢淡淡的感觉,淡淡,是一种意境,是人淡如菊的淡定,是喧嚣纷扰后的宁静,是心静如水的淡然。

倦倦春日里纠缠着无尽的思索,无尽的.思索里写满尘世的艰辛。当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渐渐退却的时候,再也没有理由去追求爱的纯静,再也不会作年少时的无病呻吟,生命中所有的感动与真情,那些久久不能忘怀的伤痛与美好,都将淡淡的沉淀于心底,不再激起任何涟漪,一份淡然从此安放于心中。

不管多远的路也能走到尽头,不管多深的痛苦,也总有结束的一天。在每一个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才能走得更坚强;在平淡而又平凡的日子里,才能笑得更灿烂。走过的岁月没有回程,错过的感情不能再来。有些事情即使回头也无法改变,有些人注定有缘无份,不如放下,从容、淡定,然后告诉自己,我不再将一些事一些人纠结与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不再为一些人或一些事伤心动怒,愤愤不平,或许与己并不息息相关,只是平日里看不惯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学会了以一种淡然的心态面对,我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心心,简简单单,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拥有从容的心态,健康的心智。

人生最大的哀痛,是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家未富而先亡;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用生命换取个人的烦恼。人生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伤痛和悲哀,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起起落落的人生,生活把岁月刻在人的脸上,风雨把人的心打磨得圆润,凡事都要看淡些,一切自然就风轻云淡了。

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自若的回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我不再仰望别人的幸福,让自己困惑不堪,也许在别人眼里的自己也是幸福的,或许曾经幸福过,不再问下一站是否幸福,以一颗平淡之心,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面对此生。

不知道是不是别的女人,也和我一样,其实在感情的世界里,不需要什么海誓山盟,只要一生默默相守就好;并不向往什么烛光晚餐,有爱人亲手烧的饭菜就好;也不奢求能住着别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要一间温暖的小屋,一扇落地窗,一米阳光;更不幻想拥有玫瑰的浪漫,只要一个宽厚肩膀,温暖的怀抱。此后的人生就希望这样,平淡却幸福着,简单并快乐着。

上一篇:录制宏教案下一篇:王冠乔新歌《感谢所有爱我的人》献礼感恩节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