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

2024-04-15

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精选16篇)

篇1: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

有些许清冷的灯光撒在我的身上,四周是黑色的孤独,我感到太多的无助于无奈。突然好怀念汐儿,怀念我和她的曾经,那个单纯而又美好的初中三年!

还记得第一次见汐儿,实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她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美,就像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一瞬间变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将她牢牢的记在心底。再一次见到汐儿是在班上,她好像也看见了我,更令我惊的是汐儿竟然还和我说话了:”我见过你,在开学典礼上。”原来她也记住了我啊!

后来,我和她成了闺蜜。每一天我们都在一起,无聊的时候就聊一聊班上的八卦;伤心的时候就抱在一起大哭一场;开心的时候就一起犯二!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和值得人留念啊,可惜天不愿人。我和她之间开始发生矛盾,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质,可是汐儿却一直安慰我说一切只是我想多了。但后来渐渐地汐儿的安慰变少了,她开始莫名其妙的生我的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为我们的友谊做点什么,可又无从下手。那时的我好孤单,生活中少了汐儿的笑声,总觉得连生命中都少了一些什么似的。就在我真的鼓起勇气时,噩耗来临了,汐儿要转学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勇气被打的无处可藏,最终汐儿还是走了,还记得汐儿走的那一天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雪,我突然想起了我和她曾经还约定过要一起看雪,不知道这算不算实现了呢?

汐儿你知道吗?我多想让回忆永远定格在我和你相遇的那一天;我多想多年以后我们还能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二;我多在很久以后我还能为你擦眼泪你还能为我盖被子!这该是何等的幸福啊!

让回忆定格成永恒,我心中的少女祝你此生安好!

篇2: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

我参加的是集体项目——袋鼠跳。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最后一个出场,我们4个人互相加油打气着。我不禁念起了“阿弥陀佛,佛祖、菩萨、上帝、真主,都来保佑我们吧!”

比赛开始了,陈彬第一个出场,只见他两手紧紧抓着麻袋的两边,弓着背,弯着腰,一蹦一跳地前进着,真像一只袋鼠啊!我们都不禁为他捏着一把汗,千万别摔倒啊!可是怕什么来什么,突然,陈彬由于太心急,脚步没落稳,摔倒了!“哎!”我们开始唉声叹气了。但比赛还在继续着,不知不觉间,前面三个同学都结束了比赛。

终于轮到我了,我飞快地接过同学手中的麻袋,一下跳了进去,赶紧出发!“一、二;一、二……”我心里默默数着脚步,生怕自己一个不稳也摔倒了。“陈濛帆,加油!陈濛帆,加油!”同学们扯着嗓子使劲喊着。可是我已经顾不上听大家的呐喊声了,我的眼前只有终点线,汗水已经布满了我的脸,平时短短的20米路,现在似乎变得特别遥远,怎么还没到啊!

篇3:让美好的瞬间永恒

洋葱头:呵呵,我到泰山旅游了,还拍了许多照片呢!我准备把它们制作成一本影集,好好收藏呢!

月亮姐姐:是啊,收藏照片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你翻开家庭影集时,往事又历历在目,恍若眼前,不免让自己的思绪又回到从前,体会那一瞬间的精彩和无限的快乐。你想过吗,要是能将这些照片用作文写出来,也非常非常的有趣哦!

洋葱头:嗯,这个还真没想过呢!那么,如何写好照片类的作文呢?

月亮姐姐:洋葱头,别急呀,我来给你支招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怎能下锅呢?所以,面对眼前的一张张照片,你要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因为印象深刻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假如你眼前有一张照片,你想啊,想啊,就是想不出在何时、在何地拍的,像这样的“照片”就不能写。

洋葱头:对!写照片,就应该写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照片。你看我这张照片,在泰山山腰照的,背景是一个挑山工正向上攀登,山顶是一棵坚忍不拔的松树。为了找这样的背景,我不知费了多少心思呢!我要用挑山工不断向上攀登的精神来激励自己。

月亮姐姐:这张照片选得好!选好照片后,下面就要简单介绍照片。比如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照片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照片的背景又是什么……都要介绍清楚。比如我有一张照片,我是这样写的:

那时候我只有六岁,是在看“三国城”的精彩表演后拍的。我骑在一头高大威猛的枣红色马上,我后面是专门表演武术的一位小伙子。因为有小伙子扶着我,所以我才没有害怕。

洋葱头:嗯,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都写清楚了。但我觉得不生动,没有吸引力。

月壳姐姐:我还没讲照片里的故事呢!要知道,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虽然照片是静止不动的,但加上生动的故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讲清楚,照片就会“活”起来,“动”起来,文章就生动了,有吸引力了。

洋葱头:对,我也这样认为。你看我爬上泰山顶的这张照片吧——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气喘吁吁地爬到了泰山顶。上面冷飕飕的,我不得不把早已准备好的棉袄穿起来。为了把这个神圣的时刻永远地记录下来,我让爸爸给我拍一张照片。

我竖起右手,张开两个手指头,做出“胜利”的手势,高声欢呼:“耶!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的声音在泰山上空回荡。此时我的心也随着我的声音在空中飞翔,飞到了大石头旁,飞到了飘移的云朵里……

月亮姐姐:对,写故事,还要将人物写“活”,可以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细致刻画。只有将人物写具体了,故事才会动听。你看我在老虎面前拍照的情景吧:

那时我心里特别紧张,心想:站在老虎笼前拍照片,那不是“老虎面前拔牙”吗!但为了留下“惊险”的纪念,我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地向老虎笼靠近。当老虎似乎要反应过来时,我大声地喊:“爸爸,快点拍!”爸爸马上按下快门,只听“咔嚓”一声,一张“刺激”的照片留下来了。当我远离老虎笼的时候,老虎还对我虎视眈眈。此时,我的心还在“扑通扑通”地跳。

洋葱头:哇,写得多好啊!这段话,抓住了拍照片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将与老虎留影的紧张、害怕表现出来,不但具体,而且生动。我也要学着像这样写。请看我另一次的旅游吧:

那一天,天有点儿阴。我跟着爸爸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无锡影视城——三国城。穿过那绵延的城墙,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听着悲壮的《三国演义》主题歌,我和爸爸仿佛来到了曹操的庞大军船上。登上曹船的顶层,面临浩瀚的太湖,习习的凉风拂过面庞,顿感心旷神怡。此时曹军的黑色瞭望楼引起我的注意:它稳稳地屹立在太湖上,蔚为壮观。如此绝妙的背景,我何不把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呢!对,让爸爸拍下来!我手扶曹军大船的栏杆,对着镜头微笑。“咔嚓”一声,爸爸立即拍下这珍贵难忘的瞬间。

篇4:定格在瞬间中的永恒

影像艺术对人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手机照相普及后,如今人人都是摄影师,iPhone拍摄的照片甚至拿了普利策奖;陌生是因为人们对真正的大师作品不甚了了,以为拍照就是快门一闪那么简单的事,影像艺术收藏的市场方兴未艾,距离发展成熟尚且遥远。

9月,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视觉的冲击,更是对市场的培育和引导。香港国际艺术展的联合创始人、蒙哥马利会展公司及世界摄影组织主席Sandy Angus先生说:“由于察觉到中国艺术摄影收藏市场发展的空白,我们于去年打造了上海艺术影像展。摄影作品收藏是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切入点,上海艺术影像展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收藏家与东西方最为出色的早期及当代大师杰作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上海展览馆的展厅现场,人们将看到的不仅是荒木经惟、森山大道、艾略特·欧维特、奥古斯特·桑德这样耳熟能详的大师经典之作,还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时尚摄影,如出身显赫世家的Giovanni Gastel,为碧姬·芭铎、奥黛丽·赫本、索菲娅·罗兰等传奇女星拍过肖像的Terry O' Neill,拍过梦露、派克、达利和英国女王的威利·里佐,还有前卫的X光摄影师Nick Veasey等。中国的摄影师则更多将目光投向关注现实,力图表现原生态的生活,展现巨变中的社会生存状态。

上海艺术影像展自2014年创办以来,迅速确立了其作为中国大陆最为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的地位,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及亚太地区几乎尚未开发的艺术影像收藏市场。2015上海艺术影像展上,50家来自亚太和欧美地区的知名摄影画廊齐聚上海,从大名鼎鼎的玛格南图片社、高古轩画廊,到伦敦、纽约的Flower画廊,香港的刺点画廊(Blindspot),柏林的Camera Work画廊,上海、巴黎的MD画廊,北京的艺门画廊,新加坡的香格纳画廊……从古董级早期摄影到当代艺术影像,众多作品都在精心策划的展会中得到呈现。相比去年,今年的上海艺术影像展规模扩大了30%,参展画廊中欧美和亚太地区各占一半,亚太地区有70%来自中国。目前确认展出的作品价格,最低在4000元人民币,而最高价格在200万元人民币,基于上一届的观察,时尚摄影、经典摄影原作、以及大尺寸的摄影作品较有销路。

自2014年首展以来,上海艺术影像展已成为国际收藏家挖掘亚洲本土新晋艺术家作品的主要平台,也是中国收藏家收藏顶级国际艺术摄影作品的最佳机会。此次除了展览外,展会期间还将举办收藏家论坛、博物馆峰会移动影像项目、东西方大师级摄影艺术家书籍签售活动,以及特别的VIP活动。

相对于人类的艺术史,摄影的历史虽然很短,但璀璨星河中,依然大师辈出,布列松、卡帕、勒内·布里、奥古斯特·桑德、艾略特·欧维特、荒木经惟……大师经典之作,给世界留下的是一个个永恒的瞬间,带着本雅明所说的微妙“灵光”——“这是微弱的灵光,美丽而细致……到底什么是灵光?时间和空间奇异交织:远方的奇异景象好像近在眼前。”

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这样评价奥古斯特·桑德:“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土地孕育了他,他为各个阶层和职业的观众拍照,上至文明的最高表率,下至智障者……他的观点……具有歌德宣言中的那种脆弱和敏感:‘有一种敏感的经验论,以内在的经验来认同客体,进而成为真正的理论。’”经典之作不仅是美,还凝结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它们需要驻足欣赏,更需要细细品读,去体会它们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Part2 时尚先锋

在时尚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摄影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大幅的广告牌,《Vogue》、《Vanity Fair》、《时尚芭莎》这样的时尚杂志,而是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艺术观念。时尚摄影以符号化的语言、夸张的形式来表达一种产业化的流行元素。比如,吉格利的《窗中女孩》整个画面仿佛一个巨大的橱窗;而德雷宾则将夜间的城市作为背景,通过玻璃窗的倒影,打破室内与室外的界线,倒映出豪华居室中身着红色晚礼服的女子,性感、孤独、冷漠、紧张……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拍过无数名人和明星的泰瑞·奥尼尔的镜头有种穿透力,他能剥开那层笼罩的光环,将名人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在镜头前,无论是狂野不羁的碧姬·芭铎,还是伊丽莎白·泰勒、玛丽莲·梦露和奥黛丽·赫本,还有披头士乐队、弗兰克·辛纳特拉以及纳尔逊·曼德拉,泰瑞·奥尼尔谈起他的秘诀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你通常只有三十分钟时间,在酒店房间里进行采访和拍摄。而在我那个年代,我们常跟着主角工作两周以上。”

Part3 现实关注

也许是这个巨变中的社会,有太多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摄影师的镜头常常对准那些强烈反差的画面,人性中的迷茫,矛盾、疼痛与荒谬感,造就一个又一个充满张力的瞬间。曾经拍过“活熊取胆”的摄影师冯立说:“我的所有照片都有一个基本点,你会觉得总有哪里不对,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地方,好像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该发生的,但确确实实发生了。荒诞也好,戏剧性也好,都不是我刻意摆拍的,是我看到的一瞬间。”

篇5:读《瞬间定格为永恒》有感

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谭千秋就是这么一位神。他本可以与“范跑跑”同舞,自己逃生。但他没有,他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赞扬,却永远地倒在了地上……谭千秋的身躯倒下了,但他的魂没倒,爱的身躯也没有倒!最美妈妈吴菊萍用自己的双手接住了从高楼上掉下的妞妞,用爱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为救助肝衰竭而无力支付芍药费的裘正阳,同学与老师辛苦卖菜捐钱……爱就像风,吹到哪儿,哪儿就有温暖。

将爱缩小,再缩小,其实就蕴藏在一年一度的小海燕跳蚤市场之中。那一天,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同学们个个摆好小摊,当起了爱心的使者。费力地叫卖,辛勤地推销,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捐给那些没有书读的小伙伴们。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年级时,我和同学们来到了方宅完全小学。这儿的环境和条件大不如我们崇文,同学们的.书包和衣服都很旧。我捐给他们一些钱和一只书包,把爱的接力棒交传了下去。

篇6:定格的瞬间的作文

刚翻开,一张长5c,宽4c的黑白照片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张黑白色彩已经褪减发黄、图像也不大清楚的照片。不过模糊之中还是可以看出照片上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身穿一件大花棉袄,头上还戴着一条三角围巾,手拿一根小树枝在沙地上画着什么,这,就是三十年前的妈妈。她的背后是一片又矮又旧的老房子,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气息。

往后翻,时光飞逝,进入了八十年代。这些照片头一回换上了五彩的新衣,可因为当时的制作技术不过关或是人们的保护措施不到位,照片都粘到相册上了。不过从几张保存完好的照片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与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大花棉袄变成了好看的`衬衫,头上戴的三角围巾变成了五彩斑斓的纱巾。这次照片上的妈妈变得时髦了。从背景上看得出城市的变化也很大,干净的街道、清清的湖水、晃动的小桥,人们也慢慢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了!

再往后,一张张前的照片映入眼帘。这时科技进步了许多,人们对照片保护有了更好的方法——照片上封了一层塑料薄膜。这时,一个新成员加入了我们的“历史相册”,那就是我。照片中我穿着好看的婴儿装,甜甜的躺在妈妈的怀中。背景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栉比鳞次,街道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势正旺,我们生活的家园成了绿色的海洋。

再看看我今年的照片,身穿白色T恤、蓝色超短裙,手握网球拍,活脱脱的一个阳光少女映在眼前。这照片可是用数码相机拍成的,照片的保护措施已不是十年前那粗劣的塑料纸了,而是在照片上加了一层簿簿的印膜,不仅好看,而是永不腿色。噫!我这是在哪儿?哦,想起来了,这不是北京的“鸟巢”吗?原来这一切都是妈妈用电脑技术合成的。科技飞速发展,而今的照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都与以往大不相同,照片不仅可以用电脑加上好看的背景、边框,而且照片上人物的高矮、胖瘦等等也能通过电脑技术调整。“历史相册”变成了“电子相册”。

篇7:定格的瞬间中考作文

石老人海滩,阳光和煦,沙滩细腻,海连着天,天接着海,一望无际。我带上泳镜,换上泳衣,踩着柔软的沙子向前奔去。海滩上,一串串脚印向海水深处延伸。潮水涨上来,立即抹平了刚刚留下的脚印。

在浅滩,游泳圈的浮力使我安稳地浮在海面上。我舒坦地仰起头,听着耳边的涛声,看着远处翻滚的白浪,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惬意。殊不知,身后的危险将要来临。一个大浪已经悄无声息地袭来,翻滚着向前推移,一下子就到了我的后背。在无形力量的驱使下,毫无防备的我被打翻在水中,惊慌之余,呛了好几口海水,慌乱中抓到泳圈,这才从大浪中挣扎出来。海水将我呛个半死,喉咙里咸咸的,涩涩的,十分难受。我心里恨恨地想,这海水中盐的浓度该有多高啊!

这一波大浪先是把我拍懵,而后又将我拍醒——在岸上看大海,它是美丽温柔的;在水中与大海“亲密接触”,它是刚劲有力的。每次浪来,想浮着不动,可都无济于事。涨潮时,浪一波接着一波,好像无穷无尽,永不知疲倦。我不敢再小看海浪的力量,变得小心谨慎,时刻观察着海面。我看到,每次浪来,许多人都会及时跳起,以躲避波浪的冲击。而有些爱冒险的人,却乘机钻入水中,迎浪向前游去。浪结结实实的撞在人身上,水珠迸发而出,人们呐喊着、欢呼着。我心也痒痒的,加入了他们的队列,不停向前划去,一次又一次与海浪抗衡,虽都以失败告终,可我没有退却,相反却乐在其中,继续兴奋地迎接下一波浪潮的袭击。

上岸后,顾不上脸颊上还留有水珠,让爸妈给我以这一美丽的海滩为背景,拍照留念。镜头前,我情不自禁地摆出了胜利的手势——虽然我平时不喜欢摆 pose 。和汹涌澎湃的大海相比,我是渺小的,我是无法战胜它的,但是我可以战胜自己,迎接大自然的挑战。

篇8:Cheers!为永恒的瞬间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国际标准舞学院的青年教师史航就有了开办摄影展的想法。2011年,他带着他的第一台单反相机参加黑池舞蹈节,为比赛留下许多美好“回忆”。从摄影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很注重构图的完整性,同为舞者的他,希望把作品中的每一个主角,从头到脚、从眉间到指尖的细节美都展现出来。有人调侃他的作品太“靓”,都是美女,他回应道:“呵呵,其实也是自己的喜好!”一些作品抓拍到舞者某一瞬间的生动表情,垂视的眼神,浓密的睫毛,灯光下的剪影。

艺术灵感是相通的,史航将舞蹈、摄影和设计紧密联系起来。爱舞蹈,爱摄影,爱时尚,他同时也经营着LISA舞服设计。“LISA这个名字的由来很有趣,是好朋友李玓帮忙取的。我想起给工作室起名字时,他说,那就叫‘什么莎’吧,听起来性感、大方,女孩子们一定喜欢。”LISA以干净、利落、简单为基本设计风格,主要针对学生,也没有贵得吓人的价格。史航为学生们拍照,然后让他们观察自己的照片,寻找肢体动作上的优缺点;针对学生们设计舞服时的困惑也指点一二,告诉他们哪里该裸露,哪里不该;有时同学们对舞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拿给他修改。教课、拍照、设计舞服,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怀让史航忙碌起来。

带着印有绿色豹纹图案的邀请函走进展览馆,一条拖地3米的绿色豹纹晚礼服映入眼帘,处处充满精心设计的细节,“我亲自去广州采购了这种特别的面料,综合舞裙和晚礼裙的特点,设计成这条概念礼服。”据史航介绍,日后,LISA有意向高级定制的方向发展。签到、进场、驻足,许多嘉宾在展馆正中间Riccardo Cocchi&Yulia Zagoruycheenko的照片前停留,这是史航最得意的摄影作品之一,来自去年院校杯的嘉宾表演,无论是造型、表情和灯光都令人回味无穷。品美酒,赏美图,当然少不了舞蹈的助兴,CBDF2012年全国积分总决赛18岁组拉丁舞冠军邵卫天/赵诗文身着绿色带金色流苏的LISA舞服带来精彩表演,动感十足。

篇9:丁和 定格生活的瞬间

一手是公司,一手是相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丁和就拿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开始捕捉生活中的奇妙瞬间。起初,他将镜头对准了西藏、四川、甘肃和青海的藏民区,藏民神秘而遥远的风俗文化深深吸引了他。1990年,丁和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藏风”丁和个人摄影展,50张48英寸的大幅照片被展览在美术馆800多平方米的底楼。那次“前无古人”的摄影展仿佛是个坐标,以至于当时摄影界流传着一个说法:再有人办摄影展,旁人总会问:“你去看过丁和的摄影展吗?如果没看过,最好不要办了。要办,就得超过丁和。”“藏风”摄影展一共花了丁和7万元钱,在1990年的上海,这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尽管丁和得到了当时单位的部分资金支持,他还是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取得成功之后的丁和,对摄影的眼光和感受有了提升,对摄影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高级摄影器材的昂贵价格却令丁和在自己的爱好前望而止步。“没有办法,我决定先搁下自己的这个爱好,下海去赚钱,等积累了更多的资金后,再继续拍下去。”1994年,丁和正式下海经商。“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就卖风衣,这样秋冬两季做生意,春夏两季可以拍照片。”丁和说起当初的事情,还觉得一切都很偶然。没想到,这些欧式的风衣非常热销。对镜头和影像异常敏感的丁和,这次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有一份全新的事业正在向他招手——他立即决定组建一家服装公司,创立自己的风衣品牌“过路人”。公司运转了2年左右,逐渐进入了平稳期。丁和如愿以偿,继续拿起心爱的照相机。这时的他,对生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逐渐转入风光摄影创作。

2003年秋,丁和初涉新疆,那造型诡异的千年胡杨,鬼斧神工般雕琢的魔鬼城、常人无法逾越的戈壁大漠、仙境般的喀纳斯湖令他一下子就倾倒和震撼了,他的视野突然被打开,都来不及“消化”,来不及问个为什么,就把看到的统统拍下来。从此,这位“过路人风衣”公司的总裁,像风席大地一样,自2003年至今,十进新疆,两度穿越罗布泊,用8*10的大幅底片捕捉他眼中的西域胜景。在摄影界,很少有人如丁和那样用大幅底片来追踪拍摄一个主题,而且数年不变。广袤的戈壁上,丁和常常背着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在沙漠里步行几公里,寻找心仪的风景。而与那些使用135相机的人相比,同样拍摄一张照片,丁和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难度也更高。常常是与他同行的伙伴已拍了十几张或几十张照片,丁和则刚刚架好他那笨重的相机。

捕捉起世界的奇妙

前几年,丁和在朋友介绍下结识了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冯老对新疆摄影也十分痴迷,看了丁和的新疆作品后,冯老对丁和的风光照片赞赏有加,他建议丁和多拍新疆的文化遗址。“当时我还不是很了解新疆,但冯老的话对我触动很大。冯老将他自己的摄影集《翰海劫尘》也送给了我。我一口气读完,一夜无眠,那种力透纸背的文化积淀,让我从事摄影20多年来的自信和成就感第一次受到冲击。我被深深震撼了,也随之豁然开朗。”丁和说,回顾自己已有的作品,内容,画面,气势都可以,但换一个人拍,或许也能做到,50年、100年后再去拍,也只是光线不同,构图不一样罢了。所以,摄影作品要有深度,就必须做到艺术和文化融合,做到个性、风格和历史交融。只有挖掘画面更深层次的东西,摄影作品才能更高层次地提升意义。多次进入新疆的丁和深深体会到,今日新疆罗布泊的风貌与他刚去时已有很大不同了,风化越来越严重。“能抓住的只有当下。”他认真地说,“我们已经错过了那么多年,今天只能依循着残片想象昔日的辉煌。作为一个摄影者,我有责任把这些文化遗址记录保存下来。”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不曾见过罗布泊湖岸边的龟裂,不曾见过火焰山下的雪景,也不曾见过夏央塔克古城的残垣,丁和将一幅幅巨大的摄影作品摆到我们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沙国千秋。“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丁和说。而令我们震撼的,除了相片上那无声的壮阔美景,还有丁和诗意的以镜头陈述美的方式。2006年8月,在丁和以新疆文化为主题的“西域艺术摄影展”上,丁和说:“我要把照片做得像房子那么大,不但要有气势,还有细腻、有层次感,这正是我用大底片拍照的原因。另外,我还配了很多文字为照片注释,有了文字才能见深度。一幅照片,里面可能蕴藏了拍摄者的汹涌激情,大激情要靠文字点燃。”同时丁和在展会上还推出了他的大型画册《流沙梦迹》,我们从中看到了楼兰贵族墓中至今还鲜艳的壁画、著名的“三间房”遗址上装着榫头的木框架、发现过举世闻名的《带翼天使》壁画的米兰西大寺佛塔……这些透着文明之光的遗迹,正在被风化,正在被销蚀,许多年后,它们也许将不复存在。但现在它们被丁和一一定格。丁和说希望把这一切通过摄影保存下来。

2007年5月,丁和又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记”摄影展,展出的80多幅照片是作者丁和沿着1300多年前玄奘取经的道路拍摄的,由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丁和在4年中走完了由西安至印度那烂陀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丁和称,他重走玄奘取经之路,是希望用镜头真实记录当年玄奘所经历的艰辛和面临的生死考验,让现代人看到玄奘当年的执著和无畏的精神。

篇10:定格感动的瞬间作文

感动,就是在寒风凛冽的夜晚里燃烧着的一堆篝火;感动,就是在烈日当空下给农民的一阵凉风;感动,就是给孤苦无依的人一双温暖的手;感动,就是给误进歧途的人一次机会……感动会让人泪流满面,也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我特别喜欢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个节目,每次看,都会受益匪浅。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在7月2日下午,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趁奶奶不注意,爬上阳台外的晾衣杆,突然从10楼坠落,路过的吴菊萍看见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接住了孩子。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之后,她立即被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所有人为她感到惋惜。事后,人们问她当时为什么会冲上去?她平静地说:“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这一瞬间我被深深打动了,眼泪已经情不自禁地像大雨般倾泻下来。这不仅是一位坚强的妈妈,而且还是一位无私的妈妈。她虽然有一双柔弱的臂膀,但是在那一瞬间成为了世上最坚实、最温暖的`臂膀。

我对这个人很好奇,于是上网搜索。原来当时她的孩子才七个月大,还在哺乳期,需要妈妈的照顾,而她妈妈却……我记住了颁奖辞中的一句话:“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我顿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每天要干那么多的家务:洗衣、买菜、烧菜、打扫家里……还要抽时间来关心我。有时我还向妈妈发火,嫌她唠叨,妈妈没有一句怨言。这使我感到十分羞愧,我以后要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在她口渴时,端给她一杯茶;在她劳累时,为她捶捶背、捏捏肩;在她有空时,与她聊聊天,讲讲生活趣事……每个妈妈都是无私的,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孩子,不求回报。唯一的奢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未来可以幸福生活。

像这样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就等待着你去发现。我们要学习这种无私、勇敢的精神,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有这个最感人的瞬间。

篇11:作文 瞬间定格

虽然人生有聚或散,

但你却是我心中,

最珍惜最不容忘的朋友。

篇12:回忆定格在瞬间作文

岁月冲淡了许多记忆,回忆逐渐褪色。那从前的一点一滴,快乐、忧伤、美好的事情,那些年那些事早已流逝,成为过去。直到一个偶然的瞬间,从前的回忆浮现在脑中,回忆定格……

投影仪下是一张张有些陌生的童稚的脸蛋。那是大家一年级时的模样。其中两张我觉得是里面最可爱的,她们是两个可爱的女孩。一个绑着高高的马尾辫;两只可爱而水灵灵的大眼显得特别精神;小小的鼻子有个大嘴巴,薄薄的唇瓣粉粉的,像两片桃花瓣一般;嘴巴咧得大大的,里面有一排洁白的牙齿,至少有露出八颗白牙,是个标准的微笑呢!另一个则是拥有一头乌黑的短发,女孩小小的.脑袋微微地歪着,俏丽的小脸上灵动的大眼看上去天真可爱又文静。鼻子小小的,下面是一个樱桃小嘴,粉嫩的唇瓣合着,嘴角微微上扬着,形成一个漂亮的无线。

看到两张照片上的两个女孩一年级时的模样,回忆在蔓延,从心底里的最深处一下子闯进脑中。我似乎搭着时光机回到了从前。那些一起玩游戏,一起看书,一起写作业,一起傻傻地相信世上有鬼和神……一个个片段似乎像放映机一样在眼前播放着。

回忆定格……

我们几个一起去玩,不料空中下起了小雨,斜斜的雨像牛毛、似银针、若白线,从空中轻轻滴落。我们三个脑子突然同时想出一个馊主意——到外面淋雨!大家趁各自的妈妈不注意时,悄悄走到雨伞外面,开始实行我们的“淋雨大计”。

我们小手拉着小手,在蒙蒙细雨中蹦着、跳着。然后捏着对方的小手紧紧不放,围成一个圈圈,身体微微向后倾斜着,快速的转啊转,发疯的跑啊跑。即使转的晕头转向,也还是在继续。跑累了,转晕了,肚子饿了,就停下来,一屁股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边淋雨,一边休息,一边补充能量——吃零食!

雨“淅沥沥”的下,飘飞在长椅上不顾形象大口吃零食的三人身上,发出“吧嗒”一声细微的声音。不知不觉中淋湿了头发,打湿了如瓷娃娃般精致可爱的脸和漂亮的粉色裙子。雨点从头上慢慢划过脸颊滴落,留下一滴滴比小雨点还要小的小小雨点。布满晶莹的小小雨点的脸,就像是被雨水打湿而布满晶莹的雨露的桃花瓣。三个笨拙又贪吃的小吃货面对雨滴,是不擦干净沾满零食屑的脏手,就胡乱往脸上抹一把,不管有没有擦干净,就继续吃!完全没注意到脸上尽是零食屑!天啊!那时的我们怎么会如此邋遢,如此,如此贪吃!这,真的是我们吗?

我们吃完了就继续淋雨继续玩,直到裙子湿掉一般、家长过来抱走,才依依不舍的回到雨伞的“庇护”下。真贪玩!

……

现在的我们,早已遗失了那份天真与可爱,就连小时候那份梦想当公主的心理,也遗失了。从前的自己,从前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去不返。它们,现在在哪呢?

篇13: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

钱钢的《唐山大地震》中描写的有关地震后唐山市几个角落的情景, 犹如一张张具有深邃历史感的老照片, 为读者见证了当时的情景:

·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矿冶学院图书馆藏书楼, 第一层楼面整个儿向西剪切滑动, 原四层楼的建筑像被地壳吞没了一层, 凭空矮了一截;

……

·火车站, 东部铁轨成蛇形弯曲, 俯瞰, 像一只偏平的铁葫芦;

……

《唐山大地震》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 要求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的介入。虽然通常认为, 没有写作者情感的文章是不会打动读者的, 但是灾难报告文学并没有因为“无情”造成写作者和读者的沟通障碍, 对“在场”的强调弥补了这种不足。“求真务实的真实品性作为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 有着不可替代的文本意义和美学功能。可以肯定, 一旦丧失了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的真实品性, 报告文学将随之失去存在的价值。”[1]

因为与灾难结缘,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宿命般地要和人的生生死死纠结在一起。现实中, 有太多的瞬间与人的生死相关, 灾难报告文学的文本中记录了这些生死瞬间。“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在灾难中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殉职的英雄们虽死犹生, 他们完成了对生死的超越。那些感人的瞬间已经永远刻在了受难群众的心中, 已经借助灾难报告文学强大的文本感染力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进而永远定格在了他们的记忆深处。在《中国大洪灾——1991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纪实》中记录了十位抗灾英雄牺牲的瞬间:

王诗超只说一句“妈, 我好饿!”就停止了呼吸。

天太黑了, 李德宏跨向第六条船时, 身子不由得一晃, “扑通”掉入急流。

……

《中国大洪灾——1991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纪实》

写作者并没有使用大段的笔墨恣肆地刻画英雄牺牲的瞬间, 只是短短几句, 但他们却在定格的瞬间成为了一种动力、一面旗帜激励着后来人。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在关注英雄的同时, 更加关注着灾难中的普通人。以《唐山大地震》为例, 作品中记录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瞬间”, “似一个个影视分镜头, 构成并推动着作品的情节链条和思想波澜”。[2]钱钢写了一位名叫丰承渤的遇难者:

她是陆军二五五医院的一名护士, 大地震发生的时候, 她正在二楼病区值夜班。她所在的三层楼整个儿倒塌了。一天一夜之后, 有人从外面打穿了几层楼板, 凿出了一个小洞, 发现她还活着。但她的身体却被残酷地夹在一块巨大的楼板和一个铁床架中间, 下半身死死地嵌入乱石中, 上半身完好无损。她就那么站着。

……

丰承渤想说什么, 已经发不出声音。张淑敏懂了。含着泪, 她以十指为梳, 一点一点梳理小丰散乱的头发……那一天, 这位爱美的姑娘就在好友为她梳理头发后死去了。她显得很安静, 像是睡去了, 永远地睡着了。

……

《唐山大地震》

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悲剧性的瞬间描写以其真实的现场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让读者在阅读的瞬间在记忆深处留下永久的烙印。钱钢在这一节的结束发出了深深的慨叹:“这位姑娘在生前未能自由自在地尽兴打扮自己, 然而辞别人世时毕竟是美丽的。”[3]丰承渤对人世的特殊的“告别”形式, 可以看做是人生的完美谢幕, 是美好人性的一次璀璨的闪光, 更是对非常岁月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谁都知道, 小丰是个爱美的姑娘。在那个年代, 对她的评价可不怎么好, 据说她主要的缺点是‘爱美’, ‘不艰苦’, 爱用香皂洗脸, 爱在额前做个‘刘海’什么的。”[4]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可是在非常岁月, 这是不被允许的。不过, 最终她以美丽的形象离去, 美是不会毁灭的。

钱钢的《唐山大地震》中还写到了这样一个瞬间:地震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小康之家。单家五姐弟在地震中成了孤儿, “解放军收养了他们, 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吃, 把改小了的军装给他们穿, 还在高坡上给他们盖了简易房”。[5]懂事的孩子们想报答解放军的搭救之恩, 但却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表达感激之情。思量了很久之后, “他们想到了家里的五只小鸡。那是他们姐弟五个用小手从废墟中扒出来的五只没死的小鸡。心爱的五只小活鸡。心爱的五只小活鸡呀, 叽叽叫着, 成天不离开姐弟们的脚边, 老大说, 解放军叔叔扒人、盖房那么辛苦, 咱们熬一锅鸡汤给他们送去吧!弟弟妹妹都赞成。于是, 他们真把那五只小活鸡杀了……”[6]接过那只用布包着的装着五只小小的鸡雏的小锅的时候, 许多战士哭了。读者在《唐山大地震》中一次次地得到了共鸣, 他们内心中神圣的情感、崇高的责任、悲壮的情绪一次次地被唤起或者说是唤醒, 灵魂得到了一次次的洗涤。

此外, 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使用了大量的“现场语言”, 这种从现实事件的语言逻辑出发, 并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安排的话语更容易打动读者, 使读者感受到灾难给人类带来的绝望与人类面对灾难时的顽强。

“同志, 县委在哪里?”

“我就是县委!”

“请分配任务……”

“哪儿都一样, 你们看着扒吧!”

《唐山大地震》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对白, 但是其直指人心的力量, 不亚于任何一部伟大作品的精炼提纯。灾难报告文学的内容和主题具有其他文学样式和文学主题所不能比拟的价值, 这也使得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的写作不需要经过太多的修饰, 本真的描写和对话就能完成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写作中, 作者也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而是把写作作为了情感流露的一个途径。

新时期灾难报告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瞬间描写随处可见, 多不胜数。如杨黎光的《瘟疫, 人类的影子——广州抗“非典”纪实》中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建国在“被同事们用担架车推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 李建国强露微笑, 费力地伸出自己的食指和中指, 做了个‘V’形手势, 鼓励科里的同事们树立信心, 战胜病魔”。[7]李春雷的《夜宿棚花村》中村主任出门巡夜的瞬间场景描写;李鸣生的《废墟上的儿童节》中悲痛欲绝的800多位家长跪在教学楼的废墟前祭奠震亡的孩子们的镜头等等。

灾难报告文学中的一个个经典瞬间的描写让读者过目难忘, 形成永恒记忆。写作者们通过一个个的瞬间, 完成了主题的展示、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

参考文献

[1][2]龚举善.转型期报告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28、182-183.

[3][4][5][6]钱钢.唐山大地震[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92、92、153、153.

篇14:你定格瞬间 我定格十年

当我翻完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今年5月出版的《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十年》画册的时候,所谓摄影之美的概念,在我心中的理解已经更进一层。

有一种摄影之美,关乎巅峰极致的视觉体验。

当我看到费茂华2007年拍摄的那张棒球棒被打断瞬间的照片时(图1),极强的画面冲击力顿时让人眼前一亮:球棒已经开裂却未完全断开、棒球几乎完全静止在球棒前侧、木屑纷飞、裂口森然。虽然画面所取仅是比赛现场极小一部分,但是棒球运动中的力量之美已经扑面而至,正如以一斑窥全豹,虽不见全局,全局之神韵已在我心中。

当我看到徐家军2006年在吉林市拍摄的那张“奔日”的照片时(图2),我登时怀疑这是不是一幅油画。创作者把自己藏匿在自由式滑雪跳台旁边,仰视起跳瞬间的运动员,并用手动曝光模式来捕捉选手与太阳交错的瞬间——当然,他成功了:漆黑的人像剪影跃过白炽的太阳,又与照片周边暗黑的云朵内外呼应,那高高跃起的姿态中所蕴含的高傲、庄严、凝重,让我想到了挑战自我的奥林匹亚精神,让我想到了夸父逐日神话里的抗争与不屈。

当我看到邹铮拍摄的名为“银河流星”照片的时候(图3),再次为记者独到的眼光而拜服,为这样极致的视觉享受而击案叫好:夕阳余晖使跳水池的表面变得波光粼粼,在创作者刻意的逆光拍摄下,以“碎银满地”的壮观景色为选手搭好了演出的背景;黑色的人体以一个极为优美的弧度入水,与水面的倒影相接,浑如一弯黑色的新月,又当真像极了划过灿灿银河的一道黑色流星;更妙的是,黑白影像浓淡交错,相得宜彰,构造了如梦如幻的画面——艺术摄影也不过如此。

还有廖宇杰鱼眼镜头下的田径场(图4),还有王毓国抓住的“双飞燕”(图5),张岩在NBA赛场捕捉的科比与巴特勒的争抢(图6)⋯⋯太多了,实在太多了,如这样奢侈的视觉体验充满于《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十年》之中。我没有理由不为这些体育摄影记者、这些新华人叫好,向他们付出的汗水、经验、智慧说一声谢谢,感谢他们为所有读者留下如此绝妙的瞬间。难怪短道速滑奥运冠军杨扬在为这本画册的题词中这样写:“感谢新华摄影留住我们最美的瞬间”——这些瞬间又何止是为运动员而留?

当然,还有另一种摄影之美,关乎波澜暗兴的心灵触动。

当我看到陶希夷为举重选手石智勇拍摄的训练照的时候,我在想:这和古希腊雕塑名作《掷铁饼者》(图7)为何如此神似——虽然载体、对象截然不同?它们为什么带给我同样的心灵触动?照片中的石智勇神情肃穆、眉头轻皱、目光沉静,圆润的杠铃曲线、清晰的面部轮廓、光线饱满的胸大肌一起将举重的力量之美、专注之美淋漓尽致地传达到了每个读者的内心,这种力量和专注又岂是仅仅存在于体育之中?

当我看到陈建力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拍摄的一位泰国女网球选手救球的画面的时候(图8),突然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左侧是轮椅、选手的大部分身体,右侧却只有一拍、一球、一只绷紧的胳膊,明明左侧繁杂,却给人右侧为重的感觉——这种不平衡的构图和选手紧绷的嘴唇一起将顽强、绝不放弃、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刻画出来。对图扪心自问,作为一个正常人却对生活有诸多抱怨与牢骚,羞也不羞?

还有⋯⋯和上一种体育之美一样,这些事例不可能尽举。体育之美既在于锻炼人的肉体,保证健康;也在于它能锤炼人的内心,炼心砺智。体育摄影之美既在于将运动员身体运动的瞬间视觉体验传递给读者,也在于将体育之精神传递给读者。正如为本书作序的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在序言中所言:“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华体育摄影十年,建功不俗。

当然若说不足,这本画册也不是一点没有。如果所选图片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或者按题材进行分类,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如果能在每张图片上加上一个画龙点睛的标题,也许能进一步发掘出图文配合的魅力。好在瑕不掩瑜,它基本体现了新华社体育摄影十年来的精彩与成就。

一直以为,体育摄影是新闻摄影中“最纯粹”的摄影。它虽然同样具有新闻属性,和一般的新闻摄影相比,却少了很多诸如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的束缚,显得更加纯粹、更加自然。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体育摄影水平的高低其实是反映一个新闻媒体摄影记者水准的重要一面,因为这是最纯粹的比拼,最公平的较量。

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团队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赢得了足够的赞许。如果说来自新华人的夸奖有自我夸耀之嫌的话,或许CFP视觉中国总裁柴继军在近期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话能说明一二:“从各方面看,新华社摄影记者是国内一流。究其原因由于体制局限,2008奥运会新华社在同等拍摄条件下表现一点不逊于路透、美联、法新三大外通社和GETTY(盖蒂图片社),是因为体育摄影受体制限制较少。”

历史浩荡,十年其实也不过是瞬间。如果说新华体育摄影团队用一个个瞬间拼起了过去十年成长之路,那这本书可算一台特殊的相机,为过去十年这个“瞬间”定格,正所谓“你定格瞬间,我定格十年。”

成绩有目共睹,不足显而易见。下一个十年,新华体育摄影已经在征程途中。

附 罗格序言(中文版)

热烈祝贺这本生动展示过去十载体坛无数伟大瞬间的精美画册出版。

摄影师具备凝固时间的绝技,他们善于捕捉岁月长河中转瞬即逝的一秒。这一秒,或痛苦万分,或欣喜若狂;或铸就辉煌,或转瞬惜败。通过他们的镜头,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新华通讯社长期以来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支持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授权新华社担任东道主通讯社并组建国家奥林匹克官方摄影队。新华社对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字、图片报道,为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媒体及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资讯,在北京奥运会的整体成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15:定格的瞬间为话题的写事作文

美好的瞬间,令人心神向往。悲伤的瞬间,令人永世難忘。

瞬间,有着不同的色彩。

美好的瞬间,是世界的色彩。悲伤的瞬间,是世界的灰暗。

美好的瞬间,是抚慰心灵的大手。悲伤的瞬间,是摧毁心灵的杀手 我向往美好的瞬间,因为它抚平了我心中的悲伤。那时,我的心开出了花儿朵朵, 我憎恨悲伤的瞬间,因为它弄伤了我心中的伤疤。那时,我弱小的心受到了打击。

篇16:定格永恒的瞬间作文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一个人躺在郊外的草地上,阳光不那么刺眼,微风轻轻拂过脸庞,你的心、思想、灵魂在这时都静了下来,引你融入这只属于你自己的天地,这一刻就是,灵魂唯美的瞬间。

当心静下来时,总会感到被忽略,被忘掉,被遗弃的感觉,这像是一种残酷寂静的美,虽然你并不缺少朋友家人。但是陷入这种境界时,你毫无意识,只有自己一个人,一个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人,它不会像冲击波似的快乐和忧伤,不会引起你任何表情,这种感觉淡淡的却又那么醇烈,就这样静静的,慢慢的进入你的灵魂世界,一旦进入就和周围的世界慢慢远离,越来越进入你心灵深处的无尽深渊。

一个人静静的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一个人静静的看着天空,看着云的变幻莫测;一个人静静的沉迷自己的思想之中,看着一切痴痴的`呆想,你的朋友正拿手试探你想什么。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就像个在另一个空间,时光之水流过对于你来说就像是在看一场电影,在自己的世界中,总会不经意间冒出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这个世界的?可为什么身在这世界?每当这个想法一闪而过时,却又告诉自己别再乱想。

独自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为人群中有太多我们所需要的,人不可能离开人群或许就是如此,可是在喧闹的人群里,如果能做到灵魂唯美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坦然心态,这种感觉或许只是一瞬间甚至是一刹那,也足以点醒你人生中的迷茫,不会再没有目标;而当你有回归人群,又为你身为其中一员能为你所守护的而兴奋。

静观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静观燕去燕归,眼中的一切都静了下来,用坦然的心态去看,去面对,你会发现世界的每一丝,每一秒,每一个角落都那么美好。

上一篇:诗歌欣赏:小河水清幽下一篇:胆固醇高的饮食原则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