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

2024-04-30

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通用3篇)

篇1: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

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和刘道原见寄

作者:苏轼朝代: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篇2: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

和刘道原咏史

作者:苏轼朝代: 仲尼忧世接舆狂,臧谷虽殊竟两亡。

吴客漫陈豪士赋,桓侯初笑越人方。

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篇3:苏轼 《和刘道原见寄》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几乎所有的苏诗选本乃至宋诗选本,都不收入此诗。在《宋诗钞》这种收录量相当大的本子里,也没有此作身影。与苏轼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相比,此诗声名不彰,但却是他的上乘之作。

刘道原即刘恕,以史学擅名,曾到过韶关翁源做县令,在司马光的提拔下,成了《资治通鉴》的“副主编”。清人全祖望在《通鉴分修诸子考》里说:“温公平日服膺道原,其通部义例,多从道原商榷。故分修虽止五代(一说是刘恕分修三国至南北朝部分),而实系全局副手。”据《宋史》记载,刘恕曾与司马光出游,见路旁有石碑,碑主是五代的一名将领,一行人都不知这名将领的更多信息,只有刘恕能当场道出此人的生平来。司马光回家查验,发现果如刘恕所说,遂对这名后辈愈益畏服。

刘恕的父亲刘涣,是欧阳修的同年,因为性情刚直,不被上官所赏,于是在50岁时退休到庐山居住。跟父亲一样,刘恕也非常直。他和王安石是旧交,但不认同王安石的新法,当面直言王安石之过,让老友难堪,“变色如铁。”但刘恕并未因此从情退却,甚至还在人多的场合里公开批评王安石新法,导致两人绝交。其时王安石权震天下,刘恕因此遭到新党排挤,以亲人老病的原因出走。

苏轼也是刘恕的老友,也不认同王安石新法,自然无可避免地遭到新党排挤。这首《和刘道原见寄》,写于两人失意之时。首句“敢向清时怨不容”,劈空而来,震人心神。次句“直嗟吾道与君东”开始用典。东汉时,郑玄向马融问学,学成后返回山东,马融感喟:“吾道东矣。”意思是说随着郑玄学成东去,自己的学问也向东流布了。首联两句直书两人的窘境,以及刘恕出走后苏轼那种无人可与言语的寂寞。

第二联出句“坐谈足使淮南惧”,以汲黯比作刘恕。汲黯是汉武帝时的直臣,淮南王想谋反,畏惧汲黯,认为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这句其实就是说刘恕的刚直令王安石畏惧。苏轼将王安石比作淮南王,也很巧妙,隐在“淮南”之后的“王”字,指切王安石的姓。“归去方知冀北空”,冀北之地产马,“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韩愈《送温造赴河阳军序》)。这句感慨随着刘恕一走,史馆无人了。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鹤夜半而鸣,鸡天亮而叫。“独鹤不须惊夜旦”,将刘恕比作鹤,以新党众臣为鸡,在赞美刘恕同时,也劝慰他心境无须为处境所动,因为“群乌未可辨雌雄”,今日朝廷进用之人,如群乌不可辨别雌雄,小人君子杂处,而你是“独鹤”,不可能为这些人重用,不必与他们共事。

末联承接第六句意思来,说时局如此,我们还是到庐山寻幽访胜罢。值得注意的是,“庐山自古不到处”的格律为“平平仄仄仄仄仄”,是不合常规的句式,并且末句第五字没有换用平声来救。在前六句格律规整的情况下,第七句突然用了这么一个拗句,更增全诗的傲兀。

此诗首句力大,二三联气势宕展,并未减弱,但结句还是溢出苏轼的温良本色,他有怒意,然而没有怨怼。“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的高明之处,在于以表面的淡逸,遮盖内心的刚严,堪可回味。

全诗56个字,字字挟带风雷,当得上是“非同凡响”,迥异于苏轼的大部分作品。在后来的“乌台诗案”里,这首诗被人拿出来,作为苏轼诽谤朝政的证据,令他身陷牢狱,遭遇一生最大的羞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和刘道原见寄,和刘道原见寄苏轼,和刘道原见寄的意思,和刘道原见寄赏析】相关文章:

道原经的全文原文及翻译04-21

刘道玉离开武大的原因04-18

刘道海同志先进事迹 - 宝坻工会网05-02

上一篇:中国音乐家协会下一篇:施工质量员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