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2024-05-25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精选12篇)

篇1: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检测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信号检测、工业控制、智能仪表和仪器系统方面的设计 制造、研究开发和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检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操作系统、测控电路及装置、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仪器光学基础、仪器总线与现场总线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石油地球物理仪器、控 制工程基础。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从事信号检测、仪器仪表、系统测试、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信号处理和电子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和管理维护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 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篇2: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国籍: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重庆身材:174 cm?66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5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光机电一体化、测控 机械/设备维修类 测控、仪器、精密机械 经营/管理类
工作年限:3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2004.7-200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重庆航天卫星公司  产品设计、项目系统设计

1.2004.7-2005.7,为待薪定向实习一年

2.在职期间主要设计,航天遥测产品和动中通系统。

2005-2007年期间,一直工作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重庆航天卫星公司,担任遥测部产品性能设计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项目系统设计、生产主管、技术支持等具体工作。经常出差北京、西安等地,配团公司完成有关型号项目任务。勤奋刻苦,乐观向上,团队意识强。能拼搏,勇攀峰,思维活跃。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符合公司要求的`新型人才。“公司就是我的家。”

精通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以及专业软件:protel、Orcad、AUTOCAD、CAXA电子图板等。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05-07-01
所学专业一:测控技术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01.7-2005.7 重庆大学光电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精密机械(光机电一体化) 大学毕业证,学位证

职称:助理工程师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能任职光机电一体自动化设备、电子、通讯设备、精密机械、遥测产品等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技术支持。本人上进心强,求发展,有一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全国高考重点本科第一批次重庆大学录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精密机械方向,大学毕业证、学士学位证。

大学期间,担任过学院宣传部、体育部等职务,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团队意识强,一直担任系足球队队长,获得足球国家3级裁判员资格。曾到西南铝业集团、重庆航天新世纪公司等实习锻炼。

2005-2007年期间,一直工作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重庆航天卫星公司,担任遥测部产品性能设计工程师,从事产品设计、项目系统设计、生产主管、技术支持等具体工作。经常出差北京、西安等地,配合公安部、航天院系完成项目保驾任务。勤奋刻苦,乐观向上,团队意识强。能拼搏,勇攀峰,思维活跃。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成为符合公司要求的新型人才。“公司就是我的家。”

精通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以及专业软件:protel、Orcad、AUTOCAD、CAXA电子图板等。

 
详细个人自传
 爱好运动,能吃苦,大学时期,在学院担任过宣传部、体育部委员、学院系足球队队长等,热爱集体和富有团队精神!

希望在广州、深圳找个稳定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奋努力。

篇3: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多数高校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而在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仅靠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把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更多的是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主抓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日常管理, 大多数班主任都是非本专业教师, 在日常管理上经验丰富, 而在专业知识的引领上显得不足。而导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 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

特别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涉及到光、机、电、计算机等各个方面, 涉及的知积面广, 很多学生对专业缺乏基本认识, 在亲戚朋友的推荐下报考的本专业, 不清楚本专业具体学什么, 将来适合做什么, 学习其间应该获得哪些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 绝大多数的本科生, 特别是非211院校的本科生, 缺少自我认识和人生发展规划, 在学期间非常容易陷入得过且过, 随波逐流的境地, 对这些学生, 设置专业导师, 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引领其成长, 培养专业素养就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二、全员导师制对本科生的要求

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为每一个同学安排导师进行专业指导。为了保证导师制的培养效果, 对本科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 除了完成课外实践4个学分外 (课外实践学分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各类科技竞赛, 如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电脑鼠走迷宫竞赛、物联网应用竞赛、虚拟仪器设计竞赛等) , 还必须完成以下任务:参加1项科研项目, 听5次科研讲座, 完成1项自主设计的综合实验, 做1次报告, 写1份跟随导师的成长总结。

三、全员导师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1.全体专业课教师作本科生导师, 做到本科生的全覆盖

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为每一个同学安排导师进行专业指导, 从最初的对专业的认识, 到创新设计、毕业设计, 形成一套连续的培养体系, 增强了本科生的归属感和专业荣誉感。以导师为核心, 形成高年级本科生带低年级本科生, 研究生带高年级本科生的梯队导师模式, 将导师的科研通过启智夏令营、师生合作、科研招募计划等引入本科生的培养中, 目标是让每一个本科生都能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2.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助理导师

从大三的同学中选拔学业优秀、专业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大一学生的助理班导师, 指导期为2年, 将其在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参加竞赛、启智夏令营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有效地传达给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助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相近, 学习及生活背景相差不大, 因而他们之间的沟通无障碍, 沟通效果更好。

3.由研究生担任高年级本科生的助理导师

由研究生参与指导高年级的本科生, 将研究生的教育贯穿到本科阶段。让高年级本科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外, 都能参与到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中, 目标是让每一个本科生都能充分认识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面培养其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研究生担任高年级本科生的助理导师在毕业设计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研究生与本科生从酝酿选题到最后的综合试验以及答辨都全程在一起, 其指导的时间充裕, 指导的内容更全面, 学术交流更透彻, 对本科生培养帮助很大;同时, 本科生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对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4.全体专业教师参与本科生的集中指导工作

除了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分散指导外, 全体专业教师对所有本科生进行集中指导。在本科生中开设专业概论及测控技术与仪器前沿讲座, 由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全体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本科生开展前沿讲座, 把各位教师的科研成果直接传授给本科生, 要求全体本科生必须参加, 并认真写好总结。通过前沿讲座不仅可以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其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思路、创新的思想,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专业发展的兴趣。

通过导师制的建设, 形成一套完善的本科生课外培养体系, 特别是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助理导师, 由研究生担任高年级本科生的助理导师, 节省了导师在基础层面的精力投入, 增加了对学生指导的总投入时间, 并且提高了指导效率。导师制建设与教学培养方案紧密配合, 为其提供有益的补充。取得了很好的培养效果, 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综合专业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就业质量和考研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隋修武, 李大鹏, 张宏杰, 李雅峰.基于“课程群建设”及“浸润式实践”的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9) :140-141.

[2]潘洪亮, 周杰, 曹小燕.国内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横向对比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 2015, (1) .

篇4: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摘要: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建立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从而构建了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重庆大学的特色专业。在一代又一代重大人的精心打造下,该专业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创建了光、机、电、算一体化教学体系;实践探索了以教育部光电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以校外实践基地建立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得以充分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从而培养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一、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行业对仪器仪表学科人才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传统的按统一规格培养的工具型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全面发展、个性突出并有扎实基础,拥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既有共性的培养计划,也有个性的培养方案。通过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选修、专题设计等方式,把培养工程师与培养行政管理、商业精英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既全面培养,又个性发展的育人格局。

通过对知识及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精心设计,在传统的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及智力发展、科技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积极探索、耐受挫拆等情商因素培养,使智商情商得以协调发展。使一大批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又拥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已成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

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由多学科综合交叉发展起来的,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等特点。该专业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培养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以培养具有研究、设计、制造、应用、维护和管理现代仪器仪表和测控技术装备的能力;掌握信息的猎取和处理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富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爱学习、勤思考、重实践、富有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

根据该专业特点,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学校对该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也进行了多次调整。根据社会需求,目前我校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目录下,又发展了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光学、精密机械技术、电子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与计算机、通讯、家电、工矿企业、科学实践等新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创造、管理、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针对学科知识密集、课程门类繁多、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企业要求毕业生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学院优选了机械类、电子类、光电类、计算机应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分支的主干课程。开设出与各主干课相适应的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相关选修课及综合课程设计,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高度重视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测控仪器设计、精密机械设计、信号与系统等11门核心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电子技术、精密仪器、光学、检测技术等主要知识模块,为学生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嵌入式系统原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6门基础外延课程在加深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科知识面。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工程光学实验”、“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精密机械课程设计”等20余门实验实践课程,构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积极推进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建立。

1.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立了“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校内实践活动。对于每项实验课程我们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及实验过程的表现态度等综合考核评出优良中等相应等级或评出相应分数。对于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社会调查、课外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都给予相应的学分或表彰奖励。在学院仪器仪表奖学金、电脑报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的评比中,对科技创新活动及成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年都有十余项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获得学校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学院设立的创新基金加大了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受益。

依托光电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了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这两个实验室汇聚了来自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拥有仪器仪表学科领域内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及每年数千万元的科研课题经费。实验室下设多个研究室,包含了智能结构中的光电技术、光纤技术及应用、微型光机电系统智能化光电仪器及设备等多个研究方向。

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本科学生专业课教学工作或定期开展科技讲座。这些课程和讲座中含有重要的实验内容。学院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用于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模拟性、验证性的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学院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都要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并分配到相关研究室实践,由相关教师作指导。并在博士、硕士的带领下,完成一至二项由学校或学院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课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由限制性的科学实验逐渐转换为向实战性、更加自主开放和创造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方向发展。通过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的一系列训练和锻炼,一部分本科生在四年级就直接参与了所在研究室的教师承担的国家科研课题或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学院90%的本科学生

毕业设计任务都是学院研究室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子课题。这使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具有了综合性,突出了创新性,提高了科技实践水平及能力。通过“课程实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研室课题研究——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内实践教育体系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近年来,我院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奖,获重庆市“声广”科技创新奖,获全国及重庆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奖项,每年都有本科学生获全国仪器仪表奖学金、光学学会奖学金。

2.依托产学研合作单位,以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核心,形成了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一一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为主线的校外实践教育体系。

产学研合作是重庆大学探索了20多年的一种高校与企业、政府加强合作办学的模式。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校董会运作,有30余家董事单位(企业)与重庆大学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光电学院依托学校创造的良好的产学研环境,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与董事单位诸如长安集团、西南铝集团、四联集团以及与测控仪器相关的市内外企业联合建立了多个共同研发平台,多个人才实习基地。校企双方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企业为学校提供大量科科技攻关课题及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又提供科技创新智力及人才支持。从而形成了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使专业培养更加面向市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目标、任务、程序及要求都由学校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学院校外实践教育计划每年都要进行微调,两年进行一次大调整。通过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承担大量科研教学任务,熟悉企业前沿最新技术规范的校内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学院聘用了部分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作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讲解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含有大量企业前沿产品开发及创新的信息,其中很多更是结合企业界正在运用的新技术新规范。这使教与学得到很好的结合,教育内容丰富生动而且针对性强,受到学生的欢迎。学院根据企业需求,每年都要选取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学生与企业联合培养,即校内培养三年,企业培养一年的“3+1”模式培养。在生产实习后,根据企业需求,有小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的专门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学院指定教师协助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更具有实战性和应用性,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大都被这些企业直接录用。

产学研合作,推进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参与校企共设课题——进行“3+1”培养——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设计”这种校外实践育人体系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这一体系里受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不仅从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上得到培养,尤其是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在各个环节中得到了系统的实践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成效显著。

[本论文是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体系(基地、实验室)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编号:0635212]

参考文献:

[1]叶红,俞永康,郑清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6。

[2]刘京诚,秦岚,唐孝云,仪器仪表学科素质教育新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3]重庆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8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计划[Z]。

篇5: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简介:本方向是一个军民两用,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宽口径方向。培养信息的传感、获取、处理、传输、应用、通讯、显示、光存储、图像处理、自动识别、检测与控制、光电制导、跟踪探测等领域研究、设计和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既能作理论、技术、方法研究,又能制造与集成光电系统;也可做运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光电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测试技术、光学信息技术。

就业方向:光电信息企业、研究部门、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生产控制和检测、质量控制、通讯、仪器仪表、微机电、娱乐业等。毕业生可以在上述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内、外资企业、科研、国防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技术管理机关、内外贸部门工作,还可以继续在国内外深造。

测控技术及仪器(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专业简介: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是以传统的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结合现代测控技术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测量与控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工程开发与产品设计结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养具有测量与控制以及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具有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等专业课和专业平台课,开设电气测量、数字系统设计、虚拟仪器与测量总线、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力测试技术及系统等专业课。

就业方向:电磁测量技术及信息处理方向培养具备电磁参量测试计量技术与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与理论及其相关仪器仪表、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以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从事电参量和磁参量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以及测控技术领域的装置与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研究工作。

毕业生获得学位后,可在相关领域的企业、公司中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技术监督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检测研究与教学工作。

测控技术及仪器(工业自动化仪表方向)(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工业自动化仪表方向是以传统的仪表技术为基础,以现代电子技术、现代测试处理技术为手段,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基础性、普遍性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测量与控制结合、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结合、工程开发与产品设计结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养具有测量与自动控制及工业自动化仪表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测量与控制领域内从事仪表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工程光学、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系统、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智能仪器设计等

专业课和专业平台课,开设工业控制总线技术、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数字化测量与自动显示技术等专业课。

就业方向:在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航天航空、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工农业及家电制造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控制、测控仪器、配套系统或其它工业仪表产品的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工程应用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篇6: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校主干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精密测控与系统、计算机测控技术、光电技术与仪器、现代成像技术、红外技术与应用、测控仪器设计等。

专业前景:计算机化的测试与控制技术以及智能化的精密测控仪器与系统,是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检测监控等领域的重要标志和手段。本专业培养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适应高新技术、信息化生产与社会发展的人才,以适应不断崛起的高新产业、技术园区,以及技术监督检测部门的需要。

所需技能: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篇7: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班级: 08测控(2)班

学生姓名: 李志伟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号: 0800201216 题目: 测控技术调研报告

完成日期2011 年6月28日

引言

测控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测控尝试都是来自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时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日晷这一原始的时钟,对空间的测控要求使人类有了点线面的认识。现代社会对测控的要求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些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进人信息社会,各种高新技术也愈来愈多地融合渗入到测量领域和仪器仪表行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集光、机、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技术是现代工业技术中的重要支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可靠保证。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特别是在尖端技术领域中,重大成果的取得,都与测控技术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测控技术,支撑现代义明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一 背景意义

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广泛用于制造业、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以及科学研究等部门,是观察、测量、计算、记录和控制自然现象与生产过程的工具。解放前,我国没有独立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我国即着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一五”期间国家陆续建立了一批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和国防工业,而这些企业中必须配备大量的仪器仪表。

日前,国内测控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国外有着很大差距。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绝大多数是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智能化、数字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差距还继续加大。

要提升国内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必须提高测控行业的整体水平。国内测控行业和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层而上:一是在先进技术的研发上,另一个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而近10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它与其他高新科技的相互结合,不仅己开始将智能互联网产品带入现代生活,而且也为 测量与仪器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网络化测量技术与具备网络功能的新型仪器应运而生。

二 发展趋势

测控技术广泛应用十国民经济建设的电信、民航、石油、化工等许多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测控技术向着网络化、分布性和开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使测控系统功能的扩展更加灵活,性能不断提高,使用更加简便。

计算机、微电子、通信和网络等技术是网络化测量技术与仪器产生并迅速发展的强劲支撑。自从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渗透到测量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便使该领域的面貌不断更新。相继出现的智能仪器、总线仪器和虚拟

仪器等微机化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优势,从而既增加了测量功能,又提高了技术性能。由于信号被采集变换成数字形式后,更多的分析和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故很自然使人们不再去关注 仪器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限。近年来,新型微处理器的速度不断提高,采用流水线、RISC结构和cachE等先进技术,又极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数值处理能力和速 度。在数据采集方面,数据采集卡、仪器放大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也有效地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率和效率。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已是当今仪器与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潮流。对微机化仪器作一具体分析后,不难见,配以相应软件和硬件的计算机将能够完成许多仪器、仪表的功能,实质上相当于一台 多功能的通用测量仪器。这样的现代仪器设备的功能已不再由按钮和开关的数量来限定,而是取决于其中存储器内装有软件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可认为,计算机与现代仪器设备日渐趋同,两者间已表现出全局意义上的相通性。

与此同时同时网络技术已越来越成为测控技术满足实际需求的关键支撑。当今时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突破了传统通信方式的时空限制和地域障碍,使更大范围内的Internet拥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比如电子商务、网上教学、远程医疗、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高档测量仪器设备资 源的远程实时调用,远程设备故障诊断,等等。与此同时,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网关、路由器、中继器及网络接口芯片等网络互联设备的不断进步,又方便 了Internet、不同类型测控网络、企业网络间的互联。利用现有Internet资源而不需建立专门的拓扑网络,使组建测控网络、企业内部网络以及它 们与Internet的互联都十分方便,这就为测控网络的普遍建立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三 技术特点

现代测控技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分布式化。1 智能化 现代测控系统中应用的仪器仪表都是智能化的仪器,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具有方便使用、灵巧、多功能等特点。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更多的人工智能的不断引入,智能化仪器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将得到大大增强。2 数字化 数字化在测控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器到远程终端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传感器的数字化控制,通信、信号处理等过程的数字化控制等。3 网络化 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分布式、网络化的测控系统的组建变得十分便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更加庞大,其在航空航天、气象、通信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分布式化 分布式测控技术是以网络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术为基础,采用分布式的结构将系统内所使用设备连接起来,从而组合成符合要求的分布式测控系统。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中,分布式测控系统可以实现测量——控制——管理的全自动化,大大降低了测控成本,提高了测控效率。

四 应用情况新型传感器技术 传感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高新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传感器逐渐融入了诸如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使其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

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体现在:①微型化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交通、医学、化工、机器人、国防、防伪等领域。②数字化传感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如:银行监控、测量环境温度、图像传感器等。③集成化传感器主要用于温度测量、压力测量和视觉测量。④智能化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如:火车机车的状态监测、心内压监控系统等。⑤网络化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军事国防、医疗、抢险救灾、环境监测、城市管理、反恐等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现代测控总线技术 在现代测控系统中,利用总线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测控系统结构,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开放性、兼容性及可维护性,从而降低系统成本。

现代测控总线技术的应用有:①GPIB总线技术利用计算机实现了对仪器的操作和控制,促使测控技术向大规模测控系统的方向迅速发展。②USB总线具有低成本、速度快、使用灵活、即插即用、易于扩展等优点,在低速设备上应用广泛。③IEEE总线具有支持多种总线速率、支持等时和异步两种传输方式、分层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点对点传输、可扩展总线、错误检测和处理等优点,成为外部硬盘、视频设备、高度数字音频和其他高速外设的首选接口。④自动化系统与设备正朝着现场总线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将极大的促进企业网络和自动化相关行业的发展。⑤LXI总线有着巨大的竞争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适合于多个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生产的项目和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研发机构。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是计算机辅助测试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现代仪器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具有功能强大、交互性、灵活性、系列化和模块化、网络化等优点。

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也较广泛,如:①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测量不同进口压力和转速下的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参数。②虚拟仪器技术用于蚕茧无损质量检测。③利用虚拟仪器计算机视觉软件和开发工具,开发出计算机自动化秧苗分析系统,可用于预测在最后发芽期限发芽良好的秧苗数量及监视秧苗质量。④虚拟仪器技术用于农机监控、检测上及农机现代化管理与教育。远程测控技术 常见的远程测控技术有:专线远程测控技术、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以太网远程测控技术和无线通信远程测控技术。

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主要有:①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技术,在核电站检测、电网运行监控、石油输送管道的远程监控、机器人的远程监控等领域应用广泛。②基于现场总线的远程测控技术,主要应用于现场总线仪表、现场总线网络、现场总线远程测控系统等的监测。③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测控技术特别适用于用户密度不高、距离较远、不易布线和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和情况。

五 发展前景

日前测控系统中迅猛发展的现场总线,它的通信模型和OSI模型对应,将现场的智能仪表和装置作为节点,通过网络将节点连同控制室内的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联成有机的测控系统。测控网络的功能将远远大十系统中各独立个体功能的总和。结果是测控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应用领域及范困明显扩大。1999年2月,Jini软件技术问世。Jini软件技术旨在使各种电器设备、测量仪器及采用JAVA芯片的各种装置能连接上网,Jini软件连同以Java语言编写的简单程序,可使联网的任何仪器设各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能为其他仪器设备加以利用。网络技术的出现,正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到计量测试、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领域,微机化仪器的联网,高档测量仪器设各以及测量信息的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资源共亨,各等级计量标准跨地域实施直接的数字化溯源比对,远程数据采集与测控,远程设各故障诊断,电、水、燃气、热能等的自动抄表,都是网络技术进步并全而介入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必然结果。

结束语

日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测控市场已经慢慢发展起来。进入新队纪以来,队界军事国防、电子制造、工少一自动化等行业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测控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测控技术的前景必然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关于振兴我国仪器产业对策与建议——对全国仪器行业开展调查研究的总结报告

[2]《仪器仪表学科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组,仪器仪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5

[3]《自动化学科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组,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5

[4]专家论仪器的重要作用.,2002.12.28

[5]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现代仪器仪表的发展和未来五年我国对仪器仪表市场需求的分析报告.2004.07

[6] 王大珩,胡柏顺.加速发展我国现代仪器事业,迎接 21世纪挑战.现代科学仪器

[7]王大珩.现代仪器仪表技术与设计(上、下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8]戴先中.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容、地位与体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0]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浅谈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

篇8: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类)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类课程群,研究,实践

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能力培养范畴的同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进行建设,打破了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实现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机械类相关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制造为主线的内容贯通、结构优化的机械类课程群,建立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综合性试验、设计性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为实践应用主题的教学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有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教育部在1998年把计量仪器、光学仪器、计时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11个仪器仪表类专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专业口径很宽,整合了多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电子、机械、计算机、光学知识等多个方面。机械类课程是本专业构造的基础,是承担学生机械设计、制造、调试、保养与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群。从多年实施教学的过程来看,要很好地满足“大专业、宽口径、厚基

*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测控专业培养模式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XJG0826)。

础”的培养要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机械类各课程之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 各课程的独立性较强,课程之间界限分明,相

对封闭,自成一体,课程之间的亲和力相对弱化,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十分明显。

2. 过分强调课程内容本身的完整性,理论叙述的详

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从而造成了各课程在内容上大量重复。

3. 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实验层次较低,系

统性较差的问题一直存在,跨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很难开设。通过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难以完全彻底实现。

4. 课堂授课实践相对紧张。

由于各授课教师都从自身所讲授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角度来为学生讲授他们各自所教授的课程。结果经常出现许多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讲授,许多该讲、该学、该掌握的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讲深、讲透。致使各教师都觉得课堂实践十分紧张,授课过程浮于表面、难以深入。

5.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受到挫折。

由于各课程之间在内容上没有统一整合,重复内容较多,授课教师在各自的课堂上重复讲授,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对教师授课有意无意地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二、机械类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

1.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科学组建课程群。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机械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保养维护的能力。以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将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精密机械设计和精密仪器制造等课程进行群化处理,形成本专业机械类课程群,使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群内循序渐进,连续有效实施。

2. 合理调整课程内容,着力彰显群化优势。

将原培养计划中的机械类系列课程科学组建为机械类课程群,并不是仅仅将原有各课程进行一加一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能力培养目标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课程在内容方面的重复性,相对弱化各课程的独立性,尽力降低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大力强化各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连贯性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3. 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若按各课程单独开设实验,由于受到知识面的宽度、知识内容的深度和教学学时相对紧张诸多因素的约束,所开设的实验层次很难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到实处。而将机械类系列课程群化为课程群后,上述约束都基本得以解除或弱化,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条件基本得到满足。选定合理的时间,确定科学的内容,适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必然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精密仪器设计的授课过程中,将工程力学课程中的受力分析、力学模型建立的知识,工程图学课程中的绘图与视图知识,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精密仪器制造课程中的加工工艺知识等融会贯通,开设仪器仪表典型零件设计制造综合性实验。在课程群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实验的综合性,而且大大加强了实验与工程实际的贴近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 精讲多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机械类系列课程群化为课程群后,各课程的重复内容得到有效压缩,群内各课程的授课实践得以重新分配,有效地避免了各课程授课时间不足,而相同内容又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讲授这一奇怪现象的出现。群内各课程均以共同的培养目标为指引,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对重点、难点内容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方法进行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大大降低了学生因不同教师重复讲授相同内容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从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来看,建立机械类课程群,实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安装调试、保养与维护等能力的培养与利用机械类系列课程来实现这一能力的培养相比,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将各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压缩至最低,将开设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约束条件基本解除,将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有效减弱,而且能相对增加教学学时,为教师将重点、难点内容讲精、讲深、讲透提供可能。对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有益处。同时由于群化后,群内各课程之间内容贯通、互相关联,也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翟振东,刘忠海,马恒升,等.关于系列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1,4:13~15

[2]汉泽西,李丽容.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2,3:38~40

[3]陈应舒.测控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5:80~83

[4]师学明,沈博,陈超,等.测控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探索[J].时代经贸,2006,3:100~101

[5]李辉,田立国,赵丽,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37~39

[6]宋爱国,况迎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8~51

[7]张文娜,熊飞丽,叶湘滨,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2:33~35

篇9: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测控与仪表技术朝着虚拟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该专业的综合性和集成性越来越强。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的宽口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1.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现状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在精密仪器制造、计量测试技术、光学仪器等多个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专为社会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向测量与控制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1996年设置该专业开始,该专业的招生人数就在以飞快的速度持续增长,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绝大部分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也有少量院校专门培养技能人才,还有少量院校培养研究型人才。从2005年开始,该专业的招生人数虽然依然在增加,但是增速有所放缓,呈现稳定状态。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该专业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给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从教育上来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又存在哪些问题呢?第一,教学理念落后,众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尽管多数学校都会组织教务人员进行各专业教学研究与探讨,但其始终是缺乏市场需求指导,还是会将本专业新技术的课目之上搭配许多与之相关的课程,而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了主次觉得精力不足学不过来,而追求學分的教学模式也更多的看到的是学生的缺点,没有看到学生的优点,在这种压抑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第二,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院校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而社会需求缺口又非常大,使得越来越多院校开设了这门专业,一些专业性差、办学能力低、地理位置不好的院校很难招到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于是只好拉相近专业的教师来顶替,这样一来,教学效果自然就差了。许多教师对该专业没有深刻的理解,也就无法开展深入的科研活动,无法获得更多有关教学的成果,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第三,课程体系。由于该专业面向的是信息技术行业,面向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使得高校在安排课程时总是面临诸多困扰,课程多、课程难,每门课程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仍无法学好,学生学起该专业,比电子类、机械类专业的难度都要大,这样就与大众化教育理念不一致。虽然说历经多次改革,但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显然比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更难。第四,实践教学少。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技能,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融会贯通。而许多学校的实践基地不完善,给学生安排的实习时间少,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更多的是学校不重视实践教学,很多学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为学生建设更加完善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发展校外实践基地。

3.应对措施

为促进人才培养,改变该专业当前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必须尽快采取系列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使该专业由“专才教育”走向“通才教育”,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每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地位,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局出发,从整体上优化课程体系,然后再从局部研究。课程体系改革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改革思路,只有紧跟社会形势,时刻不放松改革,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状况等,才能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2加强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的实践课程主要是实验课,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捆绑在一起,实验内容简单繁琐,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促进学生吸收专业知识,实验目的难以实现。对此,高校首先应从实验内容的设计上着手,立足于培养一名优秀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系统设计实验内容,明确一名优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和发展能力,开展丰富的实验课。其次,将科研课题与实验课结合起来,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给学生选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仪器、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3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多,课程难,许多学生认为很多学科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许多学科学来根本没有用,因而在学习时不认真。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学会从情感上感化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每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实践环节上,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具有宽口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该专业的教学现状,挖掘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三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科]

【参考文献】

[1]谢静,蒋彦,王玉林.基于CDIO模式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4):72.

篇10: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

研究方向: 测控技术与仪器

科目组考

试科目

101--思

想政治理

201--英

语一

301--数

学一

847自动控制原理(含现代控制理论):《自动847--自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动控制原社1996年版;《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王理(含现代划一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现代控控制理论)制理论基础 》(第一版),王划一主编,国防工

业出版社2004年版。无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指定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重庆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考研

篇11:测控技术与仪器简介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 is the unique major of instru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Instrument and meter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IT industry.Instrument and meter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which is based on mechanics,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it shows greater and greater pow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defense and everyday life.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Detective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IDTI)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was found in Dec.1975, and have a relatively long history.After the subject adjustment in 1997,the name of this major was been standardized as “Det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nd it belongs to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Now the department of IDTI recruits three classes each year and the students will have four years course before they gaining bachelor degree.Now the department of IDTI offers three master degrees--precise instrument and mechanics, navigation technology,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and one PhD.The department has established good relationship with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abroad also, which offere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to take a more advanced study.By integrating advantage of mechanics,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department of IDTI undertaken a lot of high technology projects and projects that served national economy directly, and gained much benefi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and frui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lso.Now the main direction of research contains: industrial automate detective devices, advanced online detective technology, data process and

software research, intelligent instrument, new sensor and sensor technology, micro-mechanics and robotics, navigation system, auto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GPS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The knowledge of the IDTI bases on four aspects: precise mechanics, electronic technology, signal process and computer science.The main courses are: precise mechanic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fundamental, automate control theory, microcomputer and its application, sensor, 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several course designs.The main goal of the department is training advanced engineers who have good abilities of developing and researching technology about information process, industrial detective, process control, microcomputer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area of information detective and automate control.The graduates have good abilities on information process,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and English.Also they have high qualities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The graduates of IDTI are qualified to deal with design, developing and research in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research organization and universities.Not only can they become the main tray power, but also they could become good mangers that have great abilities on system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high spirit in creativity and cooperation.In recent years the graduates of IDTI are mainly working in research organiza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capital companies.Most of them are engaged in designing,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hardware/software, intelligent instruments, and aut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篇1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测控专业,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完全没听说过这个专业,甚至在已经学了一段时间基础课后仍然对测控专业不太了解,幸运的是学校安排了专业导论,这才使我对测控,自己将要终生为伴的一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国的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程,现在已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国内院校中,现已开设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等。其中已有许多院校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硕士点,同时,我国也正在着手深入研究发展测控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表是适用于各类不同专业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等。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趋势越来越向智能化转变——智能仪表。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对仪器仪表所能起到的监控作用,在技术上有着高层次的要求,因而仪器仪表工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开发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先导工业。仪器仪表的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测控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素质结构方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重要基本思想。但这并不代表本专业大学生就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近几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相应地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始终未呈现出增长势头,尤其是曾经是就业主体的国营企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许多大型企业在这个过渡期不敢大量用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其在生产、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下降,企业效益下降,使其在招收毕业生方面的需求下降。不过。在国企需求下降的时候,却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如像联想集团、TCL集团等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高科技知识的基础工业上,这使得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特别强。

所以,对正在就读测控的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工作方向,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努力学习,才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一篇:千里文明走廊”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中班教案《小鸭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