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24-05-04

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通用9篇)

篇1: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五月的**,百花争艳,生机盎然。在这充满希望的美好日子里,勤劳、朴实、文明、聪慧的**人民,满怀喜悦与豪迈之情,迎来了建区**周年华诞。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建区**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三十年峥嵘岁月,三十载春华秋实。三十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双桥人民,坚持“城乡共发展,区强民富裕”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区经济总量逐渐增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朝着在渝西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城镇花、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现代化园林城的伟大目标大步迈进。

**建区8**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年;是努力探索符合特殊区情发展路子,共发展、共繁荣的**年;是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年。**建区**年来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区委、人大、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着**集团历届领导、全体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为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建设者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今天,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区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区继续发扬厂区合作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打造西部“*****”的机遇,强化厂区合作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和衷共济,艰苦奋斗,在**行业大展宏图,成为**特色工业区县的先行军。

在新的起点上,希望**区继续大力弘扬“**精神”,团结实干,奋勇争先,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早日实现“三个率先”和建设现代化园林城的目标,为把**建设成为**经济中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们衷心祝愿,**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篇2: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04-12-25 08:00

陈德新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庆祝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大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南通开发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这是我们南通开发区人民的光荣,也是长期以来为南通开发区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所有同仁的骄傲。这么多的领导亲临大会,这么多的嘉宾朋友如约而至,这么多的开发区人济济一堂,为开发区的昨天而欣慰,也为开发区的明天而鼓舞。作为开发区的代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13万开发区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自198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南通开发区至今,我们已走过了20年不平凡历程。20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昔日的江边芦苇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机勃勃的新城区。

--过去的20年,是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20年。从1986年第一家外资企业成立至今,累计兴办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300多家,项目总投资近40亿美元,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6家,有10多个项目成为国内或国际技术水平最先进或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项目。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出口总额3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财政收入46亿元。开发区日益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之一。

--过去的20年,是做强载体、功能配套逐步完善的20年。从1985年第一条道路破土动工拉开开发区建设帷幕至今,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建成40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5.5万吨污水处理厂、7座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出口加工区、化学新材料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在内的约20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内实现了“九通一平一防”,项目的承载能力日渐增强。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不断加快城市功能项目建设,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私立医院--瑞慈医院,天星湖中学、实验小学分别成为省示范性学校,休闲娱乐、公交、购物、居住等社会服务配套功能不断增强。

--过去的20年,是创新体制、服务形象不断提升的20年。建区以来,根据省人大条例和市委、市政府授权,实行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的管理体制。围绕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纵向政令畅通、横向关系协调的新型运行机制。确立了全新的政府服务理念,组建了投资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对投资者推出了“八个一”的服务举措,塑造了高效务实、规范优质、勤政廉政的良好服务形象。

--过去的20年,是以民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20年。在突出抓好以招商引资为中心的经济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建立健全了职工,特别是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让广大群众共享开发区的发展成果。17500名征地劳动力得到安置,15500名农民按月领取生活费,4000多人实施了养老保险,农民人均收入已达5600元。围绕把开发区建在花园里的目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安居工程,使大家各得其所,初步呈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0年风雨历程令人难忘,永载史册;20年创业足迹弥足珍贵,启示后人。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开发区不断开拓前进的精神法宝。20年风雨历程,20年辛勤耕耘。20年前,第一代拓荒者在缺水少电无住房的艰苦环境中,靠仅有的10万元开办费,在江边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征程。面对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远离市区生活不便、长江阻隔对外交通不畅以及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困难和挑战,多少人走南闯北、殚精竭虑,多少人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多少人锲而不舍、任劳任怨……。20年的成就,饱含着一批批创业者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二十年来,开发区变化日新月异,然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根植于开发区的土壤,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开发区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负重前进;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敢于牺牲,敢于胜利,创造出了值得铭记的功勋和业绩。今天,我们要把开发区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进一步弘扬这种精神,并以此作为我们推进二次创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是开发区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开发区既是改革开放创新的产物,又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试验田。开发区的诞生,冲破了旧的计划经济的体制束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重要途径;开发区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为接轨世界构筑了重要服务平台,开发区的发展经历和运行轨迹总是伴随着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超越。创新、求变、突破,成为开发区与生俱来的特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探索是开发区的使命,创新是开发区的灵魂。不管开发区今后面临怎样的环境,探索的精神不能丢,创新的勇气不能缺。只有与时俱进地探索,审时度势地创新,开发区才能不断充满活力,不断保持领先的优势。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是开发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环境是基础,环境是保障,环境也是生产力。当我区面临交通大环境的严重制约,我区更加注重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力求做到以软补硬;当我区发展面临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不配套、不适应时,我区及时启动功能性项目,着力营造适宜人居的生活环境。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环境的竞争。我区今后一段时期,环境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唯有在产业配套、人才创业、政策法制、政府服务等方面推行新的举措,谋求新的突破,开发区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地位。

--20年的实践昭示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是开发区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党员队伍和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一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推进,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有效,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实践证明,越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思想动力和法制环境。

20年开发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历史将永远铭记所有为南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区人民--

感谢商务部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对我区的发展所给予的亲切指导和鼎力支持;

感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其省市各有关部门对我区建设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感谢兄弟开发区和县市区多年来风雨同舟和真诚关注;

感谢历任老领导和建设者为推进开发区发展做出的忘我奉献;

感谢众多前来投资的海内外企业家对我们的高度信任;

感谢所有为开发区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

在回顾开发区不平凡二十年的时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高位增长,但与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区的基础配套日益完善,但与产业快速集聚的承载要求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虽然我区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但与接轨国际的要求相比还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唯有将庆祝二十年的成就作为我们新的起点,唯有将开放型经济的大旗插向新的高度,唯有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变成开发区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无愧于领导的厚望,无愧于人民的期待。面对国际资本加快转移的滚滚浪潮,面对沿江开发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面对苏通大桥建设形成的良好效应,我们有决心抓住机遇,有信心迎接挑战。

我们十分清楚地看到: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区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诸多优势集中迸发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期,开发水平全面提升期。我们将紧紧围绕用3-5年再造一个开发区的目标,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大提速,加快形成与上海都市圈国际制造业基地相适应的产业集聚新高地;扎实推进环境大改观,加快形成与长江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相映衬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扎实推进服务大优化,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相对接的国家级开发区服务运行新机制,努力实现从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转变,从注重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立区之本,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新水平。要继续把招商引资放在特殊优先地位,积极应对外资内资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局和激烈竞争态势,充分整合多年来培育形成的招商渠道、政策体系、投资环境等先发优势,全力打造政策趋同后的综合竞争优势,主动承接世界范围内加工制造业的转移,精心选择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符合生态工业发展要求的企业,优先扶植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的项目,让内外资金的投资活力竞相进发,让创造财富的各种要素充分涌流.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搞好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筑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要主动迎接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充分应对、超前储备、适时出击。围绕打造基地,大力发展材料产业;围绕拓展领域,加快发展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围绕提升档次,不断发展现代纺织纤维业;围绕培育规模,致力发展光纤、光通讯器件及各类机械配件;围绕完善功能,努力发展城市经济,特别是现代物流、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促进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同步扩张、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区域拓展作为主要载体,全面集聚综合竞争新优势。以第一批通过国土资源部规划审核为契机,围绕南拓、东移、北靠、西连、中优的空间发展取向,加大投入,到2010年使全区基础设施投入年增幅50% 以上。以开展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为抓手,对区域形象进行总体设计,提高建设品位和档次,不断增强区域配套功能。充分用好国家给予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类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最佳办事环境,建好全区性投资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和谐社会的新使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认真分析区域内社会各阶层的特色需求,建立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利益群体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鼓励能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宽松环境和包容氛围。要充分发扬区域创新传统,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固,积极倡导新思维,大胆引入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模式,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活力。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构建学习型社会,让全体社会成员在这里挥洒智慧、体现价值、实现梦想。

篇3: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座的武汉物流协会名誉会长赵零同志是物流专家, 顾问王炳炎同志和会长吴玉梅同志也是物流专家。他们三位都是我们非常尊敬的老领导。这几位领导出任物流协会的负责人, 工作力度是很大的。

今天的会议, 大家要明确以下几条:

1 坚定方向

方向是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物流产业是典型的两型产业。武汉建设两型社会, 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分量。

2 坚定目标

目标是武汉市要打造八个千亿元产业。除了已有的钢、车、石化以外, 要加上重型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创新产业, 特别要加进物流产业这个目标不变。按照现在发展水平, 到2007年末, 物流产业占武汉市GDP水平比率的11.1%。最高的是制造业 (工业) , 占38%, 接下来就是物流业。建筑业占7.7%, 金融业占6.2%, 农业占4%, 房地产占4.7%。物流业在武汉市本身就不小。所以要坚定目标。

3 坚定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30年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国有的有武钢国贸、商贸控股、交通控股;民营的有九州通、华融物流、捷利物流、中百物流;参与国际合作的有中远物流、长航发展、普洛斯。武汉市就要坚定自身比较好的发展模式。

4 坚定发展机遇

搞好物流业无非是两大机遇。第一它的上游是制造业, 第二它的平台是基础设施。拿武汉市来看, 尽管金融危机, 金融海啸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困难, 但是明年基本点已经敲定, 我们GDP增长速度仍然要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制造业, 像武钢三硅钢、富士康、长动、武烟、武重搬迁等, 都要干啊, 干下来是400亿的项目。企业的发展、壮大, 一定会给物流企业带来机遇。第二个就是平台。第一, 亿吨港;第二, 21条铁路线;第三, 天河机场第二跑道投资139个亿, 马上开工。所以要坚定发展机遇。

5 坚定物流创新

学习九州通, 我们要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团队、创新网络, 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请各位企业家在当前金融风暴和金融海啸的形势下, 在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大家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 不断创新, 不断解放思想。为武汉又好又快的发展, 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 为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4: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钱学森同志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协主席,1991年5月起担任名誉主席,为科协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衷心爱戴。今天,中国科协召开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和追思钱学森同志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对于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曾与钱学森同志共事多年的老同志、老专家,以及科协机关的代表、上海交大的青年学生代表作的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使我们更加崇敬和仰慕钱学森同志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工作期间,给科协系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身体力行倡导学术民主,重视学术组织建设和学术交流的作用。钱学森同志认为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可以把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1977年中国科协刚刚恢复工作,钱学森就强调学会在科技人员横向联系学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学术讨论总要搞个学术组织。一是成立研究所和在大学里设置专业,二是成立学术组织。我们要严肃认真地搞学会工作,不能随随便便,更不能有江湖习气。搞学术,态度就是要认真、严肃。当然,认真并不等于不活泼。我们要诚恳地交流,有活泼的气氛,有话就说。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学术组织就可以搞好。”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钱学森同志始终坚持民主办会,践行学术民主的理念。1984年他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支持学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民主办会,保证科技工作者当家作主。这就是说,必须克服和防止政群不分、以政代群的现象,切实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增强学会的活力。”他多次讲过,“在新的科学领域里,没有什么权威,决不能搞一言堂。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争吵一下也没有关系。暂时统一不了认识,不要紧,慢慢来。总之,我们既要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充分发扬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是积极推动树立“大科普观”,丰富发展了科普工作的文化内涵。钱学森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把科普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他多次提出,现代科技和文学艺术应该结合起来,使科普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思想。温家宝总理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同志再次提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他坚持“科普学”是“文化学”中的实用学科,支持并亲自参与科学普及的实践工作和理论探索。钱学森同志提出科普工作的三个层次,把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列入到科普工作的内容中。他敏锐地指出,科普对象应分成三类:一是为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和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大面积科普;二是为提高广大干部科学素质服务的科普;三是为科技专家们了解非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为开阔思路服务的科普。这种划分,对现阶段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特别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竭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钱学森同志甘为人梯,竭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他几十年来坚持给来信求教的青年书写回信,帮助青年提炼思想、找准方向。他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经验,设计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下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新方案,探索青少年教育培养的新理论和新方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看望他时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2009年,在病榻上的钱学森还对温家宝总理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钱学森同志鼓励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推动建立国家创新人才奖励体系。1987年9月,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在审议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时,他说:“我们这样年纪的老家伙,已经不需要这类奖励了,真正需要鼓励的是青年人。……,科协应该面向青年科技人员设立奖项,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得到了朱光亚、王大珩等赞同,并改设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至今已评选了12届,获奖者多已成长为两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和科研骨干。

四是重视“专家群体”的整体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钱学森同志强调集成专家群体的智慧,推动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他大力提倡用系统科学的观点考虑科协工作,力图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零金碎玉”打造成一个“纯金美玉”。他在1986年的一次政协会议上讲到:“我之所思,除了希望科技人员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之外,主要是一件事,即把系统工程的科学引进到政协工作中来,以便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优势。”1989年3月17日他在谈关于多学科、综合性学术交流和决策论证的重点课题问题时说:“决策咨询,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不那么搞,就很难说你的建议到底是怎么来的。”钱学森同志要求提炼决策咨询建议必须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他指出,作好决策咨询,一要选题准,必须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确定,可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科技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科技方面的问题;二要有时效性;三要利用好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他明确提出“学术活动的成果,对科技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个大本子,而是要加工,把那些有份量的建议整理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 钱学森同志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地提出在西部地区发展沙草产业。他认为,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他积极倡导建设知识密集型沙产业和草产业,为西部地区破解“三农”、“三牧”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五是开创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社团体制机制。钱学森同志坚持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来办事。他认为,中国科协之所以是人民团体,首先是因为它是群众团体,但不是一般的群众团体,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它代表的是全体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明确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中国科协的性质,增强责任感,使科协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地积极地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利益。在他积极支持和推动下,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钱学森同志大胆构想建立“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式中国特色的科协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曾描绘对中国科协的构想,一是“大科协”,包括理工农医等所有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应用;二是“小机构”,指机关要精简,人员要精干,办事效率要高;三是“多中心”,就是要多办一些服务性实体,大科协、小机构,办事就得靠实体,把日常工作交给实体去承办。钱学森同志还把“中国科协学”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他认为科协工作的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社会科学部门里的实用学科。他提出中国特色的科技群众团体理论,是中国科协史上的一大创举,大大提升了科协理论的研究水平。

我们在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的同时,更要把学习纪念的成果转化为激发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内生为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的褒奖,努力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积极倡导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的学术风气,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勇作科学精神的守望者,努力争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大力弘扬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永远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努力争当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的传承者、维护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同志的科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同志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5: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贺词

刘战

(2001年8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日照开发区建区十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日照市委向日照开发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10年前的今天,日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标志着日照市对外开放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年间,日照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万名开发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在一片贫瘠的海滩上初步构筑起了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十年的发展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关于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措施是符合实际、正确有效的。

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是我市“十五”期间的主旋律。扩大开放的目的是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扩大开放。解决日照市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开放、靠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日照开发区要进一步自 1

我加压,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体制、政策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全市对外开放中更好地发挥“窗口”和“龙头”作用,尽快建设成为全市开放型经济的试验区、高科技产业的密集区和率先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示范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十年是一段历程,十年的辉煌是新的起点。希望日照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为我市的新一轮开放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6: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巴黎3月27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3月27日,巴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奥朗德总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同大家在美丽的巴黎欢聚一堂,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各位,并通过各位,向长期致力于中法友好事业的各界人士,向友好的法国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中法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我来到法国,带来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美好回忆和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真诚愿望。

“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时此刻,我们都会想起两位伟人。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从此,中法关系成为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关系前列。

总结过去的50年,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发展两国关系中,共同培育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精神,对我们开创中法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互理解,是中法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50年前,戴高乐将军说:“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两国特色鲜明的文化深深吸引着对方人民。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作家和艺术家的传世之作也深受广大中国读者喜爱。50年来,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信任,为两国关系走稳走远打下了重要基础。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是在法国负笈求学的,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人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个原因,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

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冉阿让、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艺术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欣赏米勒、马奈、德加、塞尚、莫奈、罗丹等人的艺术作品,以及赵无极中西合璧的画作,让我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还有,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让我的头脑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当然,法国的歌剧、芭蕾舞、建筑、体育、美食、时尚、电影等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吸引力。了解法兰西文化,使我能够更好认识中华文化,更好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高瞻远瞩,是中法关系发展的根本保证。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展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开展了许多具有开

创性的战略合作。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互利共赢,是中法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法合作是双赢的事业,两国人民是这一事业的最大受益者。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不久前,苏菲·玛索走上了中国收视率极高的马年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中法合作潜移默化影响着两国人民生活,必将为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福祉。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在中法关系进入“知天命”之年,我们要抓住当下、面向明天,更好规划中法关系未来发展,让中法关系更加紧密、更加持久、更加特殊。

第一,坚持互尊互信,巩固中法关系政治基础。双方要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坦诚沟通、求同存异,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的努力,加强战略对话,深化战略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增强中法关系的战略性、稳定性、可预见性,更好维护共同利益。

第二,坚持互利共赢,夯实中法关系经济基础。只有敢为人先,经济合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中法高水平的政治关系才能转化为两国人民的福祉。刚刚发表的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两国务实合作指南。中方愿意同法方一道,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深化经济合作。

第三,坚持世代友好,筑牢中法关系社会基础。双方要以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以刚刚建立的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为平台,积极推动两国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使两国人民成为中法友好合作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真正受益者,尤其要引导两国广大青年投身到中法友好事业中来。

第四,坚持开放进取,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要提高经济合作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公平的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五,坚持紧密协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双方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协调、配合,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平等协商集体制定国际规则,使中法关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奥朗德总统也提出了法国梦。去年奥朗德总统访华时还向我建议,在两国人民实现各自梦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法梦”。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历史文化、历史命运、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 延数千年的理想。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认识到,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集合号。我们将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前,这些改革举措都建立了总台账、明确了责任制,正在逐项抓落实。展望未来,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发展必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合作空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我这次访法期间,同奥朗德总统达成的最重要战略共识。我真诚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法关系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要归功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感情相亲、守望相助。

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有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期间临危不惧、在强烈余震中舍身守护被困电梯的中国小女孩的法国军医乌埃尔,有倾力支持中国失学儿童上学的法国公益人士方芳,有培养出多位中国佩剑世界冠军的鲍埃尔教练,还有刚刚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阿兰·佩兰先生。中国广大球迷对他寄予了热切期待,我祝他好运。

法国有一句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中国也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要向这些为中法友好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7: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谨代表医院党委,向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奋斗在各个岗位的全体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参加今天宣誓的新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庆祝党的生日之际,回顾我们党85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心潮彭湃,倍感骄傲与自豪。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华民族历经无数屈辱,也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但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必将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扎实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去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顺利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现在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中华民族正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85年的历史巨变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

同志们,今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深深植根于中国各族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党的主张,撒下了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长征的英雄事迹,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震惊了世界。

长征的胜利,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证。

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当年长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的坚强团结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靠的是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我们光荣的广医二院人也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医院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个人心凝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正在我院形成。

篇8: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关怀下, 在市发改委、市经委、市交委、市商务局、市总工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共建武汉现代物流的目标使武汉的制造业、流通业、交通业的物流企业走到了一起, 团聚在物流大家庭里, 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进步。今天是这个物流大家庭举行的一次盛会。今天的会议非常有意义, 请大家来是一起共同回顾走过的光辉的三十年改革历程, 展望我们物流业发展的未来。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30年, 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武汉的物流业一样发生了巨变。三十年来武汉的物流业从学习、引进、探索、转型、发展到提升,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从传统到现代, 实现了一个一个的跨越, 出现了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为推动武汉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里浸透了物流人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特别是在座受表彰的同志们, 你们是佼佼者。这一次九州通集团荣获了“改革开放30年全国物流行业旗帜企业”的光荣称号, 载誉归来, 这是九州通集团的光荣, 也是武汉物流界和武汉的光荣, 也是武汉物流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回顾过去, 更是为了着眼于未来。当前物流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如果说我们物流业这支队伍能打硬仗, 能创业绩, 我们更能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面对未来。我们要用好九州通宝贵的经验, 不断学习, 不断激励, 不断进取, 继续奋战, 继续前进, 继续跨越, 为打造武汉千亿元物流板块, 为实现武汉新一轮发展, 为打造武汉两型社会, 为武汉在中部率先崛起, 再做新贡献, 再创新辉煌。这是我们大会的目的, 也是大会的主题。

今天的大会开得很好, 既是纪念大会, 也是学习先进的大会, 更是一次为加快新一轮的发展, 打造千亿元板块, 再加油, 再鼓劲的大会。会上九州通集团刘宝林同志介绍得非常好, 他的事迹和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会上涂勇副书记和岳勇副市长的讲话非常重要, 对我们前一段的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 更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组织传达, 认真组织学习, 联系本单位的实际, 学先进、找差距、定措施, 狠抓落实。迅速在全市物流行业掀起一个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为打造武汉物流千亿元板块, 为武汉两型社会的建设, 为武汉率先在中部崛起再立新功, 再创新的辉煌。

篇9:建区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据新华网)

上一篇:2024年5-10月份管理干部述职报告下一篇:湖北省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