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中条例是什么

2024-04-13

送中条例是什么(精选3篇)

篇1:送中条例是什么

“十几年扎根海岛、一生为人民服务,谷文昌同志用实际行动改变了荒滩面貌,也‘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10月25日,谷文昌纪念馆,福建省东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张黎东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站在这里。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德法相依、德治礼序。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以德治党,这个“德”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其内核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党的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廉洁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一系列正面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必须发挥党章党规党纪的正面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明确廉洁自律行为规范。

焕然一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

“修订后的《准则》,以党章作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着廉洁自律,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向记者介绍,《准则》开篇即围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提出“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并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彰显了我们党坚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和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立场,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高尚道德追求。

“有‘伸’有‘缩’是《准则》修订的一大特点。”湖南省法学会廉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邓联繁认为,“伸”体现为规范对象的拓展,即从原本的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缩”体现为内容的紧缩,即聚焦“廉洁自律”,去除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条文。

以往,“8个禁止”“52个不准”主要针对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我不是领导,规定管不到我”的侥幸心理让不少党员吃到苦头。

今年1至8月,北京市纪委共查处“小官贪腐”290人,涉案金额共计3.23亿元。同样是1至8月,青海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各项纪律典型问题224件,问责处理562人,其中乡科级530人,占总问责数的94%。数据说明了将全体党员纳入规范的必要性。

廉洁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准则》围绕着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向全体党员提出了“四条规范”。

作为地方或单位的“领头羊”,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对政治生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廉洁自律方面,理应有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自我要求。

回眸近百年来党的历程,党员领导干部中从不缺少清正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立于时代的精神高地,刻画出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群像,更为广大党员树立起向上向善的道德标杆。

《准则》针对“关键少数”,围绕“廉洁从政”,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等四个方面进行规范,既是对模范精神的提炼和传承,也体现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准则》强调‘正面倡导’,发出道德宣示,这既是我们党坚定自信的表现,也是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汪洋认为,《准则》不同于“禁令”,旨在告诉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从源头上为全党注入“正能量”。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教授贺夏蓉认为,《准则》不仅借鉴了传统文化精华,还广泛吸收了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文化思考。其中,关于“廉洁齐家”的论述就是很好的例证。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良好的家风是治平的基础。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近年来,倒在家风问题上的党员领导干部并不少见。例如,刘铁男父子“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二人转”,苏荣“家就是权钱交易所”的悔恨,还有近期公布的周本顺“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等违纪问题……

“古往今来的事例足以警醒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准则》、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仅必要,而且应当成为自觉。”贺夏蓉说。

《准则》颁布之后,“简洁、好懂、易记”成为广大党员的直观感受。这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

“想要充分发挥正面倡导的效力,不仅要出台实打实、可操作的法规,”汪洋认为,“更要广泛宣传、推进落实,使广大党员形成自觉、养成习惯,真正把道德律令刻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

篇2:送中条例是什么

我自己通过学习“两条例一准则”,主要有两点体会:

一、党内监督立德立规并重。一是《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共七章四十二条,核心在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明确了巡视对象、范围、内容、方式及纪律责任等,着力发现在学习贯彻《党章》及党内法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及四风等方面的问题,形成震慑,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整改落实,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二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共三部分,提出了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对全体党员遵守党廉洁自律提出四个坚持,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四廉洁四自觉)的要求,重申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引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追求,是向全党发出的道德宣誓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三是新修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共三编十一章一百三十三条,将原条例与刑法重复的近80条进行了修改和去除,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突出政党特色、党纪特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划出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篇3:送中条例是什么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 每天至少让学生玩2个小时, 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 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到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 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 六年级以前, 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 我就像挨了一闷棍。

一时间, 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 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

在中国, 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 一个比一个大, 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 他没了负担, 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 把儿子叫到面前, 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 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 事已至此, 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 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 而是常去图书馆, 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 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 一边打着电脑, 头也不抬地说:“作业。”这叫作业吗?

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 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这么大的题目, 即使是博士, 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 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 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

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 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听了, 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 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 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 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 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

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 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 也没批评, 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愣, 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 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 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 那时, 我30岁。

不久, 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 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 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 费了一番气力, 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 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 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 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 不禁心中苦笑, 一个小学生, 怎么去理解“ 文化” 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

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 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 又是自己的封面, 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 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 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 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 活跃思维, 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 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 儿子说, 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 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

“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 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 也难怪, 连文章题目都敢作的孩子, 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 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 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 见到这种问题, 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 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 而此时, 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 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 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 它的答案, 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 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 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 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 不然, 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

此时我在想,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 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 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 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有一天, 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 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影带, 拉着我一边看, 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 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

我发现,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 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他们要让孩子知道, 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 但是, 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 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 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 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 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 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 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 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 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5年, 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 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 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可是一到实践领域, 搞点研究性题目, 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 那么富有创造性。”

上一篇:技术咨询合同的特征与主要条款下一篇:楼长寝室长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