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纪强军观后感

2024-04-10

铁纪强军观后感(精选5篇)

篇1:铁纪强军观后感

专题党课: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

纪律严明是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今天,我就围绕“细读故事、深悟道理,自觉做铁规铁纪的忠实践行者”这个主题,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我对加强纪律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共分享五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讲明纪律重要性,领悟习主席如此重视纪律建设的深意,梳理习主席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1945年7月,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主席探讨如何跳出“兴勃亡忽”历史周期律,这就是党史上著名的“窑洞对”,又称“延安对”。毛主席问:“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有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确实是这样,中国历朝历代,从大禹建立夏朝开始到满族人建立的清朝,最长的朝代也就是处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交替的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近800年,夏商属于奴隶社会,时间相对较长,五六百年,后面的封建王朝,比较长的是汉朝(426年,包括东汉西汉以及王莽的23年)和宋朝(319年,包括北宋和南宋),其他的唐朝(289),明朝(276),清朝(267)都没有超过300年。为什么都逃不开这个“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细细分析,会发现,刚开始建国时的军队都骁勇善战,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超强。等到执政以后,尤其是执政较长时间后,都逐渐松懈了,军队纪律松弛,训练松懈,完全不具备任何战斗力。最典型大家也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清朝的八旗铁骑。

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松景之战”。1636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基本平定了农民军,1639年明朝就调任洪承畴为蓟辽总督,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13万出关与清军决战。明军的这13万人马不仅包括了辽东的精锐“关宁铁骑”,而且是明朝九镇抽出来的,参与镇压农民军的精锐之师,结果在松景之战中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承畴被俘。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评价“松景之战”说“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之墟矣!”可见,当时清朝“八旗铁骑”的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但入主中原后,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迅速腐化。顺治初年,旗兵每月尚训练五六次,后来次数减少,甚至流于形式。到康熙末年,所谓训练,已是一团糟,毫无纪律规矩可言。外省驻防将军及绿营提镇,“出行则皆乘舆”,以骑马为耻。上行下效,八旗士兵不断腐化,溃烂。酗酒赌博,无所不为,更有甚者狂嫖滥赌,银钱花光了,干脆把盔甲器械送进当铺。晚清时期,无论是留在兵营里的“八旗子弟”,还是走向社会的“八旗子弟”,已经“惟知抽鸦片,提鸟笼”。纪律如此松散,堕落到这步田地的军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清朝中后期,这支曾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虎狼之师,却连洪秀全的农民军都打不过,更别说守疆卫国了。清政府只好以汉治汉,靠曾国藩的团练才平了“太平天国”之“乱”。待世界真正的列强从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八旗铁骑”毫无招架之力,更无还手之功。

我们再看看历史上那些骁勇善战的军队,哪一支不是以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著称。被金兀术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宋高宗在诏书中称赞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岳飞治军名言就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还有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等,都离不开严明的纪律。(曾国藩这个人大家都熟悉,很厉害,毛主席,蒋介石对他的评价很高,研究也很多。他其实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但为什么他的湘军能为我们所熟悉?看看历史,我们知道,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训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到: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湘军的《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全文以七律排列,共80条560字,是曾国藩1858年12月为约束属下湘军纪律所做。曾国藩本人就是修身养性、纪律严明的典范。“做官做得大,打仗打得好;学问做得高,治家有一套。”)

正如陈毅元帅概括说: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又是团结内部的轮带和锁钥,纪律严明,共同遵守,人人生活都愉快,能做到各尽所能,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纪律,我们会像散沙一般,被敌人一粒一粒,很快地踩碎。”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能明白习主席如此重视纪律建设的深意。继党的十八大提出纪律建设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把纪律建设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一起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凸显了纪律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先后多次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地予以严厉惩处。大家看,自十八大以来,在不断积累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党中央及时对党的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修订,2015年10月颁布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十九大后又系统总结了管党治党的新理论新实践新经验,对《条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于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全面详细的明确了“负面清单”,确定了纪律底线,成为了“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纪律”。

在这里,我也对习主席关于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再作以简要梳理。主要有7个方面:

①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主席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

②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习主席强调,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③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习主席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观念、组织程序、组织纪律都要严起来,不严起来,就是一盘散沙。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④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习主席指出,依规治党,首先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党的性质、宗旨都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使所有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第二个故事:为什么日本人敢于发动甲午战争?(讲明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它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防大学的主导研究下,掀起了反思甲午战争的热潮。《甲午甲午》《甲午殇思》《龙旗坠落---复盘甲午海战》等纪录片的播映,让我们每一名中国人更进一步地走进了这场影响中日两国走向的战争。

我在学习甲午战争相关史料时,一直在想,从当时军事实力来看,应该说两国相差不多,但大清帝国毕竟是老牌的“东亚霸主”,而日本只是一个“蕞尔岛国”,为什么它敢于发动战争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研究了相关史料。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需要大量的资源,但其岛国的局限性,使得他不得不把目光盯向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我们大家在中学学历史时,都对日本明治天皇这句话非常熟悉: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可见,日本发动“征清”战争,早有筹谋。自明治维新以来,其就将击败清国作为其长期国策。但是,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前,其高层对于是否摸中国这只“老虎”的屁股是心存忌惮的,意见分歧也比较大。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甲午海战爆发前,海军方面:清政府共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只舰队,大小舰艇87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83900吨,并且,北洋水师在甲午之前是公认的亚洲和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日本海军编为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共有舰船31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61373吨。陆军方面,日本陆军共有7个师团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动员兵力24万,另有夫役15万,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17万多;中国方面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即使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也应该有30余万。装备方面:大体上日军占优,但并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当时日军的装备还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改进。中国陆军武器最大弱点是种类、规格过于复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很大困难。所以,从总体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综合衡量,中日方面基本持衡。因此,日本方面有顾虑是完全正常的,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对日本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于是就派遣了一些人来中国“考察”。这些人来中国后,通过贿赂一些清朝官员,了解了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发现当时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思想严重,且对于西方的科技,充耳不闻,虽然有着向西方学习的劲头,比如建立海军,实行洋务,但是只徒有其表,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就像其著名的汉学家副岛种臣所说:谓中国海军之可虑,则实不足以知中国也。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在北洋海军创立初期,借鉴英、法、德等世界强国的海军管理条例,拟制《北洋海军章程》,对官兵的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和行为规范做出了详细规定。《章程》规定,官兵必须长期驻舰,不得擅自离舰上岸,但是,不少将领在驻地附近买屋购房,有的人还私自纳妾,甚至为了一个妓女而与同僚争风吃醋。上行下效,基层官兵也不断有人离舰到驻地附近过起了家庭生活,甚至赌博、嫖娼,到后来竟然出现“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本来《章程》为北洋水师规定了详尽的训练科目、考核标准和军纪要求,而实际的训练、考核和管理却流于形式,成了表面文章:“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来远”舰大副张柘荣在战后反思:“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兵兴,同无把握。虽执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中日黄海主力对决中,北洋水师两大主力铁甲舰“定远”、“镇远”的三百零五毫米舰炮,共发射一百九十七发钢弹,但仅有十发命中目标。舰队平时不仅训练松懈,还为高级将领们谋私忙于运输任务。北洋舰队后期,“操练尽驰,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携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北洋封海,海军岁例南巡。率淫赌于香港、上海。”

我们再看看几个细节:“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同学东乡平八郎在上舰参观北洋水师时,见甲板上供奉着关公像,晒着衣物,一地散落的剩饭,回到日本便评价说中国输定了。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在给本国政府的汇报中说道:“中国军队虽然在数量上较日本有相当的优势,但管理方面远不及日本,海军舰队将面临着彻底被摧毁的危险。”他们的预测不幸言中。在威海之战的紧要关头,“来远”、“威远”二舰管带邱宝仁、林颖启还在岸上嫖妓未回,二舰无人指挥,都被日军击沉。

正如日本间谍小宗方太郎所言:风气的败坏,训练的荒废,早已将北洋水师置于未战先败的悲惨境地。袁世凯评价甲午海战时说:“此次务兵,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

现在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20多年,甲午战争值得我们反思的太多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纪律的生命力在与执行。如果当时的清政府军队纪律严明,能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纪律规定,那么,清军的战斗力绝不会如此之差,甲午战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军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并反思副岛种臣的这句话:盖中国之积习,往往有可行之法,而绝无行法之人;有绝妙之言,而绝无践言之事。

讲到这,我不禁又想起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总结国民党失败时讲的一句话:共产党有纪律,国民党没纪律。我觉得他总结得还不够准确到位,应该是:共产党有纪律,严格执行;国民党有纪律,没有做到。请大家看一个视频,最能证明这个问题。(视频:《回望延安》毛主席和蒋介石处理人的对比。)

同志们,前面已经讲了,习主席善于从历史的角度和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对纪律建设十分重视,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规定,但如果我们不能刚性执行,铁腕落实,那么,再好的再严格纪律都等于白纸一张,废纸一堆。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纪律而不执行比没有纪律后果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汲取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严格遵守好各项纪律规定,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真正做到纪律规定的坚决做到,纪律严禁的坚决不做,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让纪律规矩从文件中走出来,走进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个故事:鲁相嗜鱼。(遵守纪律的要害是自觉,自觉的前提是敬畏。)

熟悉党史军史的同志知道,我党我军纪律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自觉。毛主席对这点十分重视。

大家看这张照片,这是锦州苹果廉政文化展览馆,它建立在太和区果蔬农场一处山坡上,四周是“生生果园”的遗址,也是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期间解放军驻地。展馆门前有一座雕像:一位老人抱着孩子,提着竹篮,要把竹篮里的苹果送给两位解放军叔叔,战士却摆手谢绝了。这座雕像名叫“人民的苹果”,是以辽沈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不吃老百姓苹果为题材创作的。

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前,东野三纵队某连战士在老百姓家扫院子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个带疤的落果。战士认为,树上的好苹果不能吃,带疤的落果烂在地里挺可惜,不如吃掉。另一位战士正好路过,他说:纪律条令没有说可以吃落在地上的苹果,所以啥样的苹果也不能吃。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感动,曾先后三次提及此事来教育全党要自觉遵守纪律。毛主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到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吃了是卑鄙的。我们的纪律就是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从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东野在短短的三年内,从进入东北的11万人发展到150万人,正是由于每名东野官兵自觉遵守纪律,推动着东野不断前进,将盘踞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主力军予以歼灭,解放了东北,更是由于每个人自觉维护纪律,众志成城,我们党才能扎根于人民,解放全中国,并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民族奇迹。

那么,怎样才能在遵守纪律中做到自觉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或者说最前提的是要对纪律规矩心存一颗敬畏之心。

下面这个故事我听到后感触很深,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启发很大,受益良多。今天再和大家一起重温这个《韩非子》中的经典故事“鲁相嗜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献给他鱼,他却不肯接受。他弟子很不明白:“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如果我接受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必然会受到严惩,宰相之位就必然会被罢免,到那时,既没有人会再送我鱼了,我自己也没有能力供给自己鱼。如果不吃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我就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大家想想,这个公孙仪真的是当官当得非常清醒的人。我们现在很多贪官污吏走进高墙之内,悔恨终身,就是不明白“受鱼则无鱼”这个简单的道理,或者是明白,但抵挡不住名利的诱惑而违背这个简单的常识,归根到底就是对纪律规矩缺少敬畏之心。讲到这里,我想起朱元璋和大臣们的那个经典对话。一日,明太祖朱元璋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群臣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有的说金榜题名最快乐,有的说功成名就最快乐,也有的说富甲天下最快乐,朱元璋却听了摇头不止。“畏法度者最快乐”,老臣万钢意味深长的道出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听后频频点头称是,对他的回答大为赞赏。法度,现代汉语意为法令制度,法则,秩序,行为的准则。法规制度,听到这个词,很多人都觉得一种限制的气息扑面而来,觉得都是一些限制自由的条条框框,那么,法的存在,真的是限制我们自由的吗?恰恰相反,法的存在是保证我们能够自由的基石。人人都向往自由,但自由从来不是绝对的。“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律己之人”。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不可能脱离人群独自生活,如果每个人都追求绝对的自由,那么我们将失去自由,社会陷入混乱,法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人自由生活的环境。放风筝的人,都想着风筝飞得越高越好。在风中,风筝是自由的,但是风筝在天空中的自由是依靠线的束缚而获得的,系着的线一旦断了,风筝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失去飞翔的力量。风筝的这个“线”就是“法度”。如果我们敬畏法度,严守纪律规矩,那么就像有线的风筝,能自由自在,越飞越高;但如果我们漠视纪律规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那么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潇洒一时,却最终走向毁灭的深渊。

康德曾经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其中一条就是自律。《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到:“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面对饥渴之诱惑,许衡因心中有“主”而无动于衷。许衡心中的“主”无疑就是自律,就是对规矩的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敬畏,有了这种“主”,便会洁身自好,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正如康德所说,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现在总是听见有人说,当官是个“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身陷囹圄,身败名裂。我倒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对纪律规矩不知敬畏之人。一个真正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的人,就一定是能够严格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规矩的人,就能够在纪律规矩的范围内自由自在地工作学习生活,达到孔子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愉悦的境界。

第四个故事:习主席轻车简从做表率。(遵守纪律的关键在于领导带头。)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大家看,八项规定的内容非常朴实简单。(八项规定内容图片)但7年来,因八项规定带来的“蝴蝶效应”是令人震惊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认同和赞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我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尤其是习主席的躬身垂范。

篇2:铁纪强军观后感

不仅社会需要改革,军队也一样需要改革。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才能兴邦。从古至今,富国与强军总是不可分割的。古有齐桓公作内政而寄军令;商鞅以富国强兵、耕战结合为指导方针;唐太宗改革府兵制,从中不难发现,每一个盛世都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因此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总感觉好像一直在追着西方国家跑?不光我们的经济发展,还有国防建设。《强军》纪录片上,总书记告诉我们答案了,因为我们没有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决心。

2012年12月8日上午,总书记登上停泊在深圳蛇口港的“海口”号导弹驱逐舰。两天后,总书记出现在了原第42集团军的演兵场上。在提出“中国梦”仅仅10天后总书记就提出了“强军梦”。由此可见,华夏儿女多么希望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的确如此,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我们现在更加渴望军队的强大。正因为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脊梁骨上的屈辱史,所以我们更加渴望强大!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的军队体制以及落后的武器装备使得我们毫无还手之力。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我们的土地,屠杀我们的同胞。那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国人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渴望得到护佑,然而我们的军事力量实在太落后了,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没有一寸土地是绝对安全的。然而我们的士兵没有因为手拿大刀,而有半点退缩,相反他们以一个一个的血肉之躯捍卫领土、保护国民,但是客观的落后终究在短期时间内改变不了,后来他们倒下了,在闭上双眼的那一瞬间,我想他们心中应该有个愿望,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来赶走侵略者?就是这样一个愿望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代人。这个愿望可以说是我们这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必须敢于担当。因此强军目标应运而生。

可是强军先从哪里开始呢?《强军》纪录片告诉我们要先从思想作风开始!

真正的人,可以没有一切,但一定要有灵魂。总书记在视察军队时提出了争当“四有”革命军人。首先就是,人民军队要有灵魂!要建设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的军队,军队就必须要有灵魂,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因此强军要先从军队思想建设抓起。

反腐才能强军!历史一再告诉人们,无论一支军队曾经多么强大,一旦陷于腐败不能自拔,就会不战自溃!2014年10月30日,总书记亲自决策和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着眼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思想上建设军队。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军队整体实力已有很大提高,但是突出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军队的“两个能力不够”、有些领导思想意识觉悟低、存在贪污腐败、贪图享乐思想大行其道的现象等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0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军队腐败,军需官中饱私囊,视战争如儿戏,为了一己之私,竟敢购买低劣的炮弹甚至教练弹,致使在战争中发射的炮弹不爆炸!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人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强力正风反腐,从严整纲肃纪,高压态势使腐败无处遁形。中央军委纪委派驻纪检组进驻军委机关部门和各战区,以高压态势反腐惩恶,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打掉了以徐才厚、郭伯雄为主的军队大老虎,并清除了徐、郭遗毒,人民军队进行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其次进行了军队体制改革,搭建起新体制的“四梁八柱”,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历史性变革。如今调整组建了15个军委机关部门,化设5大战区,完成军兵种机关整编实施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构建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体系使的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如今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这些举措优化了部队的规模结构,推动了我国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明代的徐渭在《英烈传》中写道,兵在精而不在多,正是这个道理。当前在新形势下,总书记宣布裁军30万是顺应时代之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11次裁军,此次裁军30万,从国际形势上来说,向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爱好世界和平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从我国自身战略高度来说,裁军30万是我国在强军路上必须要经历的一种蜕变。

党的十六大强调,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军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全球格局,才能更加有益于彰显中国的整体实力,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人说军队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貌似没有联系,《强军》告诉我们实现军地共建、共同发展是可以的。

犁与剑这个古老的命题被国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当前社会,既不能铸剑为犁,也不能铸犁为剑。唯有剑与犁相互帮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军队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在强军路上,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是加快强军历程,提高强军质量的明智之举!

篇3:铁纪强军观后感

7月24日晚,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了第七集《强军之路(上)》。本集聚焦深化国防与军队改革,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国防和军队力量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免受外敌侵略的武器,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是实现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对中国军队来讲,强国梦就是强军梦,只有军事实力足够强大,国家才会真正强大起来,总书记讲:一支军队,只有勇于变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历史的规律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实力就要跟进到哪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只发展经济不重视国防和军队,同样会挨打。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目共睹,若要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就必须强大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力量,努力打造一支听党指挥、拉得上去、能打胜仗的军队,这是时代赋予国家的使命,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时代背景。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纵观历史,清军为什么会经不住强敌的入侵?大清帝国屡战屡败的原因何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战思想、作战指挥、体制编制等方面的僵化和落后,被时代远远抛在了后面。清军的历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发: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陷于战略被动。所以说,要强大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就必须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道路。总书记说:军队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军队一定要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在习近平同志就任军委主席的当天就宣示了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并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保境安民、定国安邦”是军队的职责,中国军队怎么改?国防和军队的未来在哪里?“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准确把握军事需求,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能打仗打胜仗、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积极稳妥这点要求。”总书记给改革立起了根本指导。近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从调整军队各级主官编制到组建新的军队番号,从健全联勤保障体制到增强军队规模结构力量,从打掉军队“老虎”到肃清军队官兵队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军队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体制、夯实了基础,中国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篇4:富国与强军演讲会观后感

在领导的组织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全体员工一起观看了富国与强军演讲会,这次演讲会使我们深深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正如七号演讲者所说:“兵不强则不可以安民,军不强则不可以富国”,只有国家富裕,军队强大,才能使一个国家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些都集中反应了前人国防意识的深刻内涵。同样,三号演讲者王芳所说:“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关心国防,卫国图强的意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一条永恒的真理。我们现在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但是一定不能将国防意识放到一边,必须将国家忧患意识牢记在心。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系列新型科学技术被用在军事领域,生产出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这就使得战争的突然性,破坏性,复杂性加剧。现代战争对军民的国防意识培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所写文章《心之力》中说到:“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探求于本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愚夫;一句莫谈国事,便据民权为私器。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试问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则中华即将亡亦!”这就充分体现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国家才能强大。要想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必须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自觉性,要将国防教育与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结合起来,同国防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强国防教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国防教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在企业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江泽民同志说:“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队伍,我们就不可能一心一意搞建设。只有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国防意识教育,才会增强员工的国防意识,把企业发展与祖国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作为市场活动最活跃的主体和最先进的组织方式,组织内人数众多,构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防力量。对其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国防意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在咱们企业内部,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按照国家低碳节能的方针做好产品,也就能提高咱们企业员工的国防技能,这就是对国家强大的保障。

篇5:强军壮歌演唱会观后感-林立生

心情豪迈,激情澎湃,听着耳边那激动人心的歌声,我的心又一次飞翔在天空。如果给我一双翅膀,我会翱翔在祖国的天空,维护那一片白云的完整。如果给我一杆钢枪,我会守卫在祖国的边疆,守护着那一寸土地的安详。如果给我一叶风帆,我会驻扎在祖国的海疆,看守着那一方宁静的海洋。在歌声中一次次寻觅,寻觅自己和他们一起想像的地方;在音乐中一遍遍游弋,游弋着寻找和他们一起出发的方向;在合唱中一点点感动,感动着和他们一起感动的精神。我心飞翔,壮志飘扬,合着耳边那豪迈雄壮的旋律,我的心又一次游弋在祖国的海防。我有坚强的臂膀,我会站岗放哨在边疆,为了祖国妈妈的安详;我有敏锐的眼睛,我会鹰隼搏击在长空,为了祖国蓝天的宁静;我有理智的思想,我会劈风斩浪在海洋,为了祖国发展的和平。在旋律中一次次共鸣,共鸣着和他们一起想像的节奏;在音符中一遍遍飞扬,飞扬着释放和他们一样美好的青春;在节拍中一点点和弦,和弦着和他们一样壮丽的年华。

为了祖国和平发展的今天,我选择加入他们,如匕首一般锐利地插向敌人的心脏;我愿意握紧钢枪,如雕塑一般锋利地向着敌人入侵的方向;我会驰骋疆场,如子弹一般精准地钉入敌人的胸膛,让他们绝望,将他们埋葬,让他们绝不再有随意欺凌的野望。

上一篇:考试的心得体会下一篇:高博软件学院五月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