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材料如何写

2024-05-06

干部考察材料如何写(通用10篇)

篇1:干部考察材料如何写

干部考察材料是考察人员对考察对象德才素质综合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是识别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内容和具体写法是:一是考察对象的自然情况,即姓名。性别、籍贯、民族、出生时间、工作简历。如果考察材料附干部简历表或任免呈报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省略。二是考察对象在历次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一般可采取写实的办法,分段写清楚。三是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这一部分内容篇幅较大。一般的写法是,抓住考察对象的特点,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也可按时间顺序描述考察对象的表现和工作实绩。四是考察对象的主要缺点。写法要具体,也可用事例来说明。写缺点时不要与优点相矛盾。五是落款和说明。考察材料的最后,要署上考察组的名称和考察人员的姓名及考察材料形成的时间。报上级党委审批的,一般以党委名义署名。有时还应注明考察材料是在找了多少人进行谈话和民意测验,参考了哪些材料后形成的。

撰写考察材料要努力做到四点:一是要“像”。考察材料所描述的干部,要像考察对象。要抓住考察对象的本质特征,写出特点来,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二是要“实”。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要用事实说话,不要概念化的描述。三是要“准”。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依据,准确无误;对考察对象的评价要恰如其分,褒贬得当,不要把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简单地说成是某个考察对象的政绩,而应重点反映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四是要“精”。要精心提炼观点,挖掘典型事例,避免罗列数字和事例;要讲究语法修辞,精心炼字炼句,删去可有可无的话,避免文字过长。

篇2:干部考察材料如何写

干部考察材料,是指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干部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形成的反映考察对象基本情况的综合性写实材料,是反映干部考察结果的基本表现形式。

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是我们组织部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因为考察材料直接体现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和成果,是党组织决定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考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干部的使用。因此,组工干部必须练好基本功,撰写好考察材料。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比较常见的有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优点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对考察对象的情况把握的不准,不能准确传神地描述被考察者的主要特点,材料的内容习惯按德、能、勤、绩、廉的排序面面俱到,具体表述时,写德,往往是流于几句概念性的套话,习惯用“政治成熟,思想坚定,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来表述,至于究竞具有怎样的德难以了解;写才,习惯以工作取代个性,以成绩代替能力,以集体的作用代替个人的努力;写廉,虚的多,实的少。至于个人的个性特点、所做的具体工作、所起的具体作用则难以体现,谁都像,又谁都不像,优点不优,特点不明显,千人一面。

二是用个人总结代替考察材料的问题。个人总结与考察材料,从格式要求、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别,总结仅能为我们提供参考,对其中的内容必须有分析、有选择地采纳和使用,不能照抄照搬。实际工作中,有的只是对总结稍加修改,甚至把小标题也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这是以后必须要克服的。

三是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的问题。一般体现在对缺点的描述上,如前面特点中写某个干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缺点又写他工作有时不够大胆、办事拖拉;前面写这个干部考虑问题周到、处事谨慎,缺点又写他工作急躁,比较粗放。导致特点与不足前后矛盾。

四是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的问题。有“骨”无“肉”,是指材料通篇都是抽象的评价观点,缺乏证明观点的典型事例,使人感到考察材料空泛无力。有“肉”无“骨”,是指材料通篇都是一些事例的堆砌,缺的是评价观点,少的是点睛之笔。只有观点鲜明、事例典型,才能使描述的对象真实、饱满。

五是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有的评价过高,如“组织领导能力很强”、“有很高的专业造诣”、35岁以下干部用“善于、精于、敏于”,与其身份不符;有的引用事例不够准确,把一个乡镇或一个部门所做的工作,说成是某个单位副职或者中层干部的政绩;有的语言缺乏推敲,如“比较民主、不用命令压人”,“脾气随和”,“配合意识强、思想政治素质好”。

二、基本格式

干部考察材料的格式,要有利于把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准确、清楚地表现出来,给人形成生动、立体、确切的印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l、标题。即“同志考察材料”。

2、正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写。《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主要缺点和不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清楚干部考察材料所应撰写的内容,是写好干部考察材料的第一步。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否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是否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服从安排,胸怀坦荡,善于团结同志。能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否具有广阔的视野,统筹协调能力,能参善谋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语言表达及公文写作能力,调查研究和处理日常事务能力等方面。勤主要包括干部是否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是否具有坚强的毅力;是否勇于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敢于开创工作新局面;是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绩方面,是考察材料的重点。

“绩”,指工作实绩。包括在完成任期目标和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及取得的成绩效果等。

《干部任用条例》强调,考察干部要“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所谓“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就考察材料的撰写来讲,一方面,是指工作实绩要作为考察材料的重点、要占大量篇幅;另一方面,是指“德”、“能”、“勤”、“廉”,要通过工作实绩来体现。也就是说,工作实绩,要分别贯穿于“德”、“能”、“勤”“廉”各个段落之中,成为各个段落“观点”(段首语)的“支撑”,体现“观点”的基本“材料”。要写实,避免空话、套话。

处在不同层次的干部有不同的内涵,如:对于一般干部而言,主要是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情况;对于副科级干部而言,主要体现在分管工作的排位、完成质量、替主要领导分忧情况等方面;对于乡镇正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而言,要全面地看经发展总量、完成税收情况、地方政府财力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党的建设工作情况等方面;对于机关正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而言,主要看其部门工作在全市、全省的排位和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方面。在廉上,主要看有无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能否严格遵守公共财务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有无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能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无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3、主要缺点和不足方面。、要针对考察对象存在的突出问题,写准写实。表述要力求准确,不要模棱两可,避免使用含义不确切的词语。描述的缺点不足不能和优点长处相矛盾。对一时不好作出结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写实的办法予以表述。

4、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5、落款。即署明考察组组长、成员姓名。

6、考察日期。

在这里着重再讲一下怎样写好“段首语”

考察材料写得好或不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于段首语写得好不好。一份好的考察材料,仅仅浏览一下各个段落的段首语,就可以大致上对考察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每一段,首先要写好段首语,即第一句话。用段首语概括说明考察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优点),而后展开,用具体材料予以说明。每一段,要注意紧紧扣住考察对象一个方面的的特点、学习工作经历、职责范围、从事或分管的工作。

三、注意事项

撰写考察材料要抓住被考察对象的个性特征,确立几个观点,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要素”:

1、要“像”。就是考察材料所描述的干部,要像被考察对象。这就要求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找出最能体现德才表现和性格特征的思想、行动、言论及数据,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语言,使考察材料做到形神兼备,个性鲜明,使人看后“如见其人”,我举个例子:我们组织部都是美女,但如果我写一句:“只见她一张瓜子脸,身材高挑,模特一样的身材、双眉修长,肤色虽然微黑,相貌却极为俏丽。”让熟悉的人看后知道写的是谁,不熟悉的人看后也能有鲜明的印象。需要把握三点:一要根据干部考察任务突出其特点。比如,对拟提拔任职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实绩和特长;对后备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基本素质和潜能;对主要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水平和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二要要结合考察对象所从事和分管的工作写出特点。如对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坚定性、公道正派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宣传部门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要突出政治敏锐性、思想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等。三要在与周围其他干部的比较中写出特点。既全面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又要突出与其他干部的不同之处,突出“个性化”,变“千人一面”为“一人一面”。

2、要“实”。就是采用写实的方法,用事实说话,不要一般概念化的描述。要充分利用考察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对考察对象进行定量分析,运用定量分析结果,对考察中的定性评价进行印证。比如在履行职责情况方面,要在考察材料中具体说明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做了怎样的决策,提出了什么建议,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再如写一个干部的能力怎样,只要写出几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具体成绩,就一目了然;写上许多句“成绩突出”、“做了许多工作”、“有一定贡献”,不如选择几件能代表本人成绩的事实让人信服。

3、要“准”。就是考察材料对被考察对象所作评价,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大家从网上可以看一看,中组部负责同志在评价各省和中直部门正职特点拿捏到位,所以我们评价干部更要注意把握这一点。对所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根有据,准确无误。首先,要对照拟任职务对考察对象的素质能力要求写。如任乡镇党委书记,要重点挖掘该同志是否具有抓班子、带队伍的水平,民主作风如何,清正廉洁情况如何,发展战略眼光如何等方面;如任乡镇长,要重点挖掘该同志是否熟悉财政、经济工作,配合意识如何,执行力如何、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如何等方面;如任乡镇副书记、纪委书记,重点看党建、纪检工作的熟悉程度,是否善于总结经验,文字写作水平如何等方面。其次,要结合考察对象现在所处的职务层次写。不同层次的干部,他的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他的素质结构也是不同的,正职领导干部要突出把握大局的能力,中层领导干部要凸显协调处理上下关系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要突出面对群众的态度表现和具体的业务水平。如在描写正科级干部和股级干部的考察材料时,要注意区别。正科级干部在领导水平,统筹能力,安排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要高些,但比较宏观一些;股级干部一般对业务要熟悉一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业务上“能过细”。再次,在撰写材料时要把握好度,写准。所引用的数字、事例要有根有据,准确无误,评价个人的作用,应根据个人在班子中的职责分工以及实际工作情况,着重反映考察对象在工作中出了哪些主意,做了哪些工作,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件衣服众人穿”的现象。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业绩,不同的层级的干部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写绩要结合岗位特点,区位比较等方面,把干部实绩写准。

对考察对象的缺点不能回避,要把缺点写实。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考察对象的缺点不能怕影响提拔,回避撰写考察对象的缺点,这实际上对考察对象不利,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人无完人,准确的揭露一个人的缺点并以一定的方式反馈当事人,有利于当事人的进步。二是对考察对象的缺点的撰写不慎重,不仔细分析,概括不准确。对干部的缺点和失误要认真地加以分析,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是偶发的还是一贯的;是缺乏经验造成的还是渎职失职造成的;是思想品质问题还是工作方法问题;是出以公心还是图谋私利;是知错就改还是屡错屡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组织负责,对同志负责,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所以要求我们在个人缺点上一要反复推敲、慎重落笔。是什么缺点就写什么,切忌乱扣帽子。二要写明短在何处、缺的程度和具体表现。不要用“希望抓工作再放手一些”、“建议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代替不足。三要防止优点和缺点打架,不能自圆其说。比如,写优点时说“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但在不足中又说“推进工作的力度小一些”。四要防止把优点作为缺点写。如“不注意身体”、“工作中要求急一些”等。

篇3:我教学生干部写材料

熟悉情况

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 把握系情、院情、校情、社情和上情、中情、下情, 即“七情”。从全社会、全校、全院、全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证, 这样的文章视野开阔, 立意也较高。第二, 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文章材料要体现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 否则出炉的文稿难免显得高度不够、深度不够、品位不够。第三, 把握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材料中体现出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 希望领导明确的事情、强调的问题。第四, 把握创新性、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

角色转换

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 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 大胆进行角色模拟, 完全把自己摆到老师的位置上去思考。模拟好老师角色, 要做到“五看”:一看会议性质。不同性质的会议对材料也有不同性质的要求, 要认真把握。二看会议对象。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摆到老师讲话的位置上, 看看台上坐的是哪些老师, 台下是哪些参会人员, 针对的对象是上级、下级、同级还是来宾。只有把对象搞清楚了, 才能确定表达的方式和口吻。三看会议场合。要先了解老师是参加大会还是小会, 是室外还是室内, 是主席台会议还是圆桌会议等。四看时机。要了解老师讲话的顺序, 是先讲、后讲还是中间讲。先讲就带有引导性、示范性, 后讲就应是侧重性、补充性、总结性。五看时间。要考虑老师讲话的时间长短, 把握时间度, 并留有弹性。此外, 还要注重“三个突出”:突出老师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老师的风格。

辩证思维

一份高质量、有分量的材料, 关键要看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要达到这些“度”, 必须具备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需做好两件事:一是系统、深入地学哲学。学好哲学, 终身受用。二是把《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文选通学一遍。毛主席是哲学大师, 也是古典文学大师, 他的讲话和文论能引经据典;邓小平同志用的大多是短句, 如“发展就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 但每个短句都蕴含着大哲理、大思想, 富有辩证思维。他们的讲话文论, 让人大受裨益。

精雕细琢

篇4:浅议如何考察领导干部的“德情”

关键词:考察;干部;德情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5--0082—01

一、“德情”的内容

德即道德,道德是以善恶循环、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社会之间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一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理论水平,党性原则,政治立场,民主程度,大局意识,宗旨观念,人生观,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 “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干部的先决条件。一个干部党性强,即使其他素质有所欠缺,也比较好弥补;而其他素质好,如果党性不强也难当大任。如果丧失党性,甚至走向反面,那么其能力越强负作用就越大。”因此,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是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关键内容。二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包括伦理道德、职业道德。三是精神文明程度。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象征,高度文明的社会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党的宗旨的外在体现。

二、如何考察领导干部的“德情”

考察干部德的情况,是干部考察中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普遍性。一是建立“德情”档案。通过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德的情况、资料的占有,才能够全面、历史的分析一个干部的德的情况。二是有目的地组织干部参与本地的经济、社会事业等中心工作。只有通过对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才能从领导的言行中观察分析领导干部的“德情”。三是注意研究新形势下新的干部考核的标准与要求。看他们是否注重先进生产力的培育和提高,是否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否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四是“德情”考试。考试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领导干部“德情”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考察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在考试题中设置一些有关德的内容的情景化试题,通过这些试题的解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领导干部的“德情”来。五是考察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娱乐圈。通过走访的形式,深入到群众中,了解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待人处事原则,人品追求,生活的品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也能看出一个干部的部分“德情”来。六是定期与执法执纪部门的沟通联系。了解干部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

三、如何评价干部“德情”

1、建立领导干部“德情”分层评价机制。按照不同级别的干部,在德的情况上要作出不同的要求。在目前大家认为对“德情”的考察普遍不好把握的情况下。对“德情”考察 的方法途径措施加以深入研究,尽快地制定领导干部的德情评价分类标准,引导组织人事干部对一个干部“德情”准确的定位,并在组织人事系统内部进行学习培训,提高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德情”全面把握、准确界定的能力。

2、扩大评价领导干部“德情”载体,在考查材料中增加评价领导干部“德情”内容。在干部考察中注意考察领导干部对待职务升迁等敏感问题的态度。在坚持原则方面做得如何,对待普通群众是否有感情,私心重不重,为人是否正直等。

3、把领导干部“德情”与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结合起来评价。领导干部的德的情况究竟如何,一定程度上可从其工作实绩上反映出来,政绩的表现本身就是德中“勤政”的直接结果。“德情”决定着干部的工作实绩,工作实绩对“德情”又有反作用,在考察中防止将二者割裂开来,克服片面性,坚持考察“德情”和考察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如果单独“德情”考评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一无能力、二无实绩,这样德的素质再高也是空的,只有将其与能力政绩结合起来,才能使“德情”的考察由虚变实。也才能真正分出上下来,其考察的结果也才有说服力。

篇5:干部考察材料怎么写(本站推荐)

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对被考察对象经过全方位考察后形成的全面综合材料,是干部考察评价的表现形式,是干部考察质量的检验,是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如何撰写能真实反映干部情况的考察材料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内容雷同。绝大部分考察材料都是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采用呆板、原则性的语言,笼统的将上述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能反映出干部的本来面目,没有个性特征,分不出厚薄,看不出优劣。

2、表述模糊。对被考察对象的主要现实表现表述简单化、概念化,缺乏深度。对其存在的缺点或不足缺乏深入细致地分析,常用“有时、有些、不够”等修饰词,内涵不清,难以捉摸认定。

3、欠缺规范。考察材料缺乏完整性,有的没有民意情况,有的没有写缺点或不足,有的没有注明考察人等,把考察材料写成了现实表现材料或推荐材料。

二、撰写考察材料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撰写能真实反映干部情况的考察材料的前提必须是对被考察对象情况清楚、材料充实而且还要进行认真地核实甄别和综合分析,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撰写考察材料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1、做好对被考察对象有关材料的积累工作。被考察对象的材料收集不全,收集面不宽,对其评价就会失去全面性、准确性、参考性。要拓宽收集和查阅材料的途径,加强材料的积累工作。首先收集组织部自身对被考察对象各个时期考察分析材料、调查材料,包括干部的思想汇报、述职报告、荣誉证书、处分决定、工作计划、财产申报情况、民意测评情况、班子生活会纪录、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情况及本人档案。其次是扩大材料收集范围。( )包括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对涉及考察对象的群众来信来访记录、纪检(监察)部门有关干部的廉政档案内容、领导班子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纪录、财务和审计部门对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经济财务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各类新闻媒体对干部的正面和反面的报道、执法执纪部门和干部工作监督信息员联席会的综合情况。

2、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分析。评价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实际上是对领导干部德才表现情况全面、深入的分析。在收集和了解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考察内容加以归类,然后对每一个材料的真实程度进行比较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并依据事实材料和收集到的意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全面分析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综合评价意见。可以从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要针对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中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如是否在政治**中具有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否能保持政令畅通,是否能顾全大局,是否在重大决策和选人用人上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可以分析出被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

二要针对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好与坏,在一些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容易不加掩饰地直接表现出来,如从职务升迁、工资调整、工作交流等问题上,可以分析这类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内心思想变化,看是否有很强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和荣辱观。

三要针对平时工作的表现情况来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被考察对象对争创工作实绩的态度和取得的效果、在维护班子团结方面发挥的作用、在平时思想修养和自身要求方面表现出来的具体事例,剖析其思想根源,准确做出评价。

四要针对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情况来分析。被考察对象可能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单位表现不错,而“八小时以外”却是“两面人”。其考察分析主要是从如何对待父母、教育家属子女、处理邻里关系以及与亲朋好友交往、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即通过分析民意测评与推荐情况、分析座谈对象对被考察对象表现的矛盾评价和分析少数人反映被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从而看其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高低,以提高综合分析全面性和准确性。

3、认真核实甄别被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干部的工作实绩是干部考察材料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构成是动态的发展的,将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运用辩证的科学方法认真核实甄别,正确认定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显绩与隐绩的关系,以免张冠李戴或一项实绩人人沾边。在核实甄别工作实绩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实绩是一个干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实”,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尽可能地多从广大干部群众反映的情况中予以核实,对虚报浮夸的实绩进行“打假”,挤掉“水份”。看是否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是领导面前的仆人还是老百姓满意的公仆,是访贫问苦的朋友还是投机钻营的政客,地方经济是发展了还是滞后了,人民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负担加重了,从而对虚报浮夸的实绩进行“打假”挤掉“水份”。

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任何实绩的取得,都受到具体环境和相关因素的制约,且不同岗位干部实绩是相异的,不同职位干部的实绩的大小是不同的。必须区分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对正职领导干部应侧重认定其统揽全局,促进经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成效;对副职领导干部侧重认定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分管领域取得的工作实绩。同时要分清哪是个人实绩哪是集体实绩,个人在领导班子的集体实绩中发挥了何种作用;要历史地分析领导干部的实绩,不能把前任的政绩和现任的实绩混淆起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领导干部的实绩,把局部效

益和社会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准确把握显绩和潜绩;在注重甄别经济建设方面实绩的同时,也注重核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怎么样,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状态怎么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效果怎么样,从而对被考察对象的实绩作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核实甄别干部实绩,应既有定性的要求,也有定量的标准。由于量的要求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可比性,因此,凡能够量化的实绩要有量的表现。如工农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农村人均收入、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实绩,以及上级的认可程度、干部群众的满意程度,应以量的形式表现出现。对难以用准确数字来表示的,如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实绩;工作中宏观上的决策、执行指导、管理,微观上的协调、综合、服务等;干部的认真负责精神、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都不可能简单地用一些数据说明问题。对这类实绩,要有客观准确的定性描述,把握质的特点。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无论是定性的描述定量的表达,都能客观、公正、准确地核实干部实绩。

三、撰写干部考察材料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撰写好干部考察材料,使材料达到“写实、准确、精炼、规范”的标准,确保其质量,在撰写过程中必须在四个方面引起注意:

1、观点要鲜明,反映本质。观点要来源于对材料的高度提炼,是对本质的集中反映。观点与材料要统一,不能先有观点、后找材料,否则就会失真。反映缺点要恰如其分,把缺点和不足区别开来,缺点是指具有稳定性、经常表现出来的毛病,不足则是具有一定可变性、相对于特定环境和时间表现出来的差距,对待缺点要本着实事求是,不搞画蛇添足。同时,对干部的缺点要联系其工作单位的性质、联系具体的工作职位和身份、联系具体的工作环境,不能凭老印象用静止的观点先入为主,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搞或然推理将个性特征写成缺点。

2、层次要清楚,逻辑要强。将被考察对象的主要特点按先后顺序分别进行叙述,每一个特点要有观点、有事例,并做到观点与事例一致。同时,要认真总结归纳,确保分类准确,避免内容重复。

3、格式要规范,内容全面。完整的考察材料包括被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的情况、德才表现、主要特长、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考察人及考察时间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点内容是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五个方面。除此之外,为充分体现个性特征,应补充被考察对象的性格表现、气质状况、为人处事风格和兴趣、爱好。必要时还将有关廉政鉴定、审计结论和暂查不准但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附上。

4、表述要准确,语言精炼。考察材料篇幅不长,一般2000字左右。要想达到见文如见其人的效果,遣词造句必须准确,列举的事例必须具有代表性。

篇6:要下功夫写好干部考察材料

干部考察材料是选拔任用干部和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组工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要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综合素质,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把好“关口”

作为具体负责干部考察工作的组织部门,要认真组织考察人员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认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质量的重要性,努力使考察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组织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把考察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考察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考察参与者身上。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既能有效的避免用人失误,又能提高干部考察水平,也能促进干部考察材料写作质量的提高。对在干部考察中认真负责、识人准确、撰写材料质量较高的同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业务能力较弱、是非判断不清、考察不准或不敢坚持原则讲真话的,要及时取消其考察资格;对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考察失实,甚至弄虚作假、隐瞒歪曲事实造成用人失误的,要追究考察人和考察组负责人的责任。组织部门也可以通过考试,在考察队伍中试行发放考察资格证书,增强考察者的压力和责任感,促使考察者严明考察工作纪律,努力钻研考察业务,提高知人识人能力和考察材料写作质量,不断促进干部考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认真组织谈话,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

要为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备足“原料”,考察者在考察中还要注意提高谈话质量。干部考察中的谈话,是干部考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谈话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察材料撰写的质量。首先,要精心准备,做好考察谈话前的准备工作。谈话准备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要拟好初步谈话提纲,而不能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针对性。其次,要讲究谈话艺术,注意考察谈话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考察者采用的是漫谈法,对被谈话对象说明一下考察的目的,让其围绕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展开。如果不能从中了解有关信息,就可采用提问法,即简单地提出问题,让对方回答,这种方法比较具有针对性。还可采用征询意见法,即就某些问题征求对方意见。要使谈话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谈话中,不管对领导者还是一般群众,考察者一定要谦虚谨慎,不可摆架子。这样,就能使谈话对象能放开手脚,与谈话对象拉近距离,提高谈话效果。在谈话过程中,考察者一定要耐心地听,认真地记。有的谈话者很健谈,谈起来滔滔不绝,这就要求谈话者要适当地引导,尽快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

三、写实写准写好,把考察材料写出特色

考察材料要体现每个被考察者的特点,考察者要注意将考察材料写实。要写实考察材料,考察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表述的事实,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要把成绩写实,不要人为的拔高被考察者的优点。对缺点不能含糊其辞,大众化。对优缺点的表述要准确,定性要客观、适度,考察材料要体现出干部的个性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将座谈中的一些原话、观点适当引用到考察材料中。

篇7: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

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组织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组工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对于考察材料的体例和格式,已经有明确的标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很多同志总结了许多关于如何写好考察材料的宝贵经验,在书籍、报刊、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不少这方面的文章,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在这里,结合自己的体会,浅谈四个方面的认识,其实都是部里领导、前辈的教诲,因为在工作中感受更为强烈,所以才牢记至今,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把握“方法”与“目的”的关系,提高考察材料的“有效性”。方法为目的服务。我们撰写考察材料,以文字形式对干部的能力特点、优点不足进行介绍和评价,只是干部工作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为组织上更好地了解、使用和管理干部,提供有效的参考。因此,要撰写一篇好的考察材料,首先要考虑“有效性”的问题,通过有限的文字篇幅,使组织上更准确地掌握干部情况,从而对干部的培养使用、教育管理作出科学决策。例如,对干部政治素质的介绍,注意以新形势下好干部标准为坐标,反映干部相关方面的表现,把口号式的主观评价转化为具体描述,便于组织上更直观地了解干部德的状况;对干部特点的介绍,要把干部特长与岗位匹配结合起来,使组织上在了解干部优点的同时,又能够把握干部的使用方向;对干部不足的介绍,要做到避轻就重,点实点准干部短板和影响工作开展的主要缺点,为组织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措施,提供准确依据。

二是把握“渠水”与“源头”的关系,提高考察材料的“真实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把考察材料写实写好,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干部任用条例》的第五章,专门对干部考察工作制定了11条规定,要求很具体,操作性很强,这是做好考察工作的基本遵循。从撰写考察材料的角度,还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做好考察前的准备。凡事预则立,在考察之前利用干部档案、日常信息、巡视反映等渠道,收集考察对象的一些背景情况,比如工作履历、职责分工、主要业绩,以及个人信息、成长经历、家庭成员等,形成一个对干部“相貌”的初步轮廓,有助于在考察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全面地对人选进行考察。第二是提高考察谈话质量。谈话是干部考察的一个主要方式,但由于谈话人大多没有从事过干部工作,所以他们对考察对象的介绍,往往会比较简单、琐碎,而且有时用词也不太准确,这就需要注意谈话中的交流互动,适时询问引导,比如请谈话人列举几个事例,提示谈话人介绍一些相关情况等,从而把谈话人所掌握的情况挖掘出来,把谈话人要表达的意思弄清楚。第三是做好谈话内容的记录整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谈话人的叙述,要努力做到“凡言必记”,避免当时捡词择句、事后不知所云的情况。考察过后,要认真、反复地翻阅谈话记录,一方面是合并公约数,根据大多数人的共同评价来概括考察对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从中汲取鲜活语言,用到考察材料中。

三是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高考察材料的“准确性”。对考察工作中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辨析,透过现象准确抓住干部的本质特点,是写好考察材料的关键环节。针对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是“去伪存真”,有句诗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是这样,评价人也是如此,因为谈话人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会影响他们对考察对象的印象和认识。所以,要对各方面的评价进行辨证分析,既注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不同看法,对一些相左的观点,例如有的人说考察对象脾气急、爱发火,有的人说考察对象比较稳重、处理问题不急不躁,要联系谈话人的职位、与考察对象的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过滤掉那些掺杂个人情绪、主观臆断的错误信息,还原干部的本来面目、真实情况。第二是“去粗取精”,一般来说,考察中听到的评价都比较笼统,比如评价考察对象业务能力强,完成了很多工作,如果不加分析、简单照搬,就容易把考察材料写成工作总结,而且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千人一面”。要避免这个问题,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考察对象的职责角色,对典型事例和重点工作进行解剖,分析他在工作开展中的主要作用、具体任务和表现情况,从而准确把握他在履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能力特点,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四是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提高考察材料的“生动性”。具备良好的文字能力,是撰写考察材料的一项基本条件。在考察材料的写作形式上,有很多与其他公文相同的要求,比如要语句通顺、简洁凝练、逻辑严谨等,但由于内容上的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其中,最明显的,也是标准更高的,就是考察材料的生动性,也就是用鲜活的语言来给考察对象“画像”。在这个问题上,要尊重群众的创造性,也就是要重视考察过程中,大家评价考察对象所使用的词语、所列举的事例,这些都来自于长期接触和交往过程中的感受,有的非常贴切和精彩,如果原汁原味地运用到考察材料中,必然会增添色彩,使考察对象的“相貌”更加立体和生动。另外,考察材料不同于工作报告,评价定性的用词要得当,慎用“非常”、“很”、“十分”等定语,保持文风的朴实、中肯。

篇8: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 读

就是认真审读材料, 这是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主要区别所在, 是材料作文的第一步。材料作文必须以阅读为基础, 因为它给写作提供了信息, 准备了条件, 设置了情境。考生作文时, 必须把所提供的材料读通读懂, 理解深透。可见, 这种读既不同于看小说那种一目十行, 也不同于默写填空那样死记硬背, 而是为写而读, 读入深层。一般来说, 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文字不多, 难度不大, 但是, 如果连材料都还没有读通就下笔, 或者对所给材料漠然置之、另搞一套、随心所欲、信笔涂鸦, 那么写作就会失败。与此同时, 还要认真阅读命题者根据材料拟设的“要求”、“提示”或“注意”等有关内容。因为它是材料作文的另一种材料, 是材料作文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从确定命题、规定文体、限定字数等方面加以说明。

二、 思

就是对材料进行吸收、消化、分析, 使之成为理性东西, 随时为己所用。这一过程虽与命题作文相同, 但思的对象和重点不在文题, 而在材料。这是材料作文的第二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精读深思, 真正准确地领会材料内容, 抓住问题的实质, 明确拟题和写作的意图。思的内容是多角度多方位的:要思材料意蕴, 理解和掌握中心;要思材料体裁, 明确文体分支和特点;要思材料背景, 了解时代特点;要思命题要求, 明确写作细节;还要思文题, 思布局, 思语言等等。总之, 要想清楚与材料、与写作有关的一切问题, 从而为写作铺平道路。

三、 定

就是确定进行写作的有关内容, 它是在一读二思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步, 是读思的结果和目的, 是写作的前奏和决策阶段。定的过程虽然与命题作文相同, 但定的基点不是文题, 而是从材料出发。具体来说, 定的内容包括:①定文体, 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 还是议论文。如果要求中有规定, 则要按规定办事;如果没有规定, 则要根据材料类型、理解深度和写作擅长来确定。同时, 还要科学考虑兼用哪些表达方式才能使行文生动活泼。②定结构, 这要根据文体而定。如果写记叙文, 可以按空间、时间或人物踪迹作文;如果写议论文, 可以按总分、层递或逻辑结构运笔;如果写说明文, 可以按方位、时间或空间顺序用墨。③定方法, 即确定适当的叙述方法、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以及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等等。④定语言, 即根据记叙文生动形象, 议论文精确严密, 说明文准确平实的总原则来确定所用语言风格。这些内容一旦确定就不要妄动, 一切就绪, 万事俱备, 缝合成文, 缀段成篇就水到渠成了。

四、 写

篇9:我教学生干部写材料

熟悉情况

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把握系隋、院情、校情、社情和上隋、中.隋、下情,即“七情”。从全社会、全校、全院、全系的角度分析和论证,这样的文章视野开阔,立意也较高。第二,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文章材料要体现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否则出炉的文稿难免显得高度不够、深度不够、品位不够。第三,把握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材料中体现出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希望领导明确的事情、强调的问题。第四,把握创新性、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

角色转换

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老师的位置上去思考。模拟好老师角色,要做到“五看”:一看会议性质。不同性质的会议对材料也有不同性质的要求,要认真把握。二看会议对象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摆到老师讲话的位置上,看看台上坐的是哪些老师台下是哪些参会人员,针对的对象是上级、下级、同级还是来宾。只有把对象搞清楚了,才能确定表达的方式和口吻。三看会议场合。要先了解老师是参加大会还是小会,是室外还是室内,是主席台会议还是圆桌会议等。四看时机。要了解老师讲话的顺序,是先讲、后讲还是中间讲。先讲就带有引导性、示范性,后讲就应是侧重性、补充性、总结性。五看时间。要考虑老师讲话的时间长短,把握时间度,并留有弹性。此外,还要注重“三个突出”:突出老师的意图;突出讲话的主题;突出老师的风格。

辩证思维

一份高质量、有分量的材料,关键要看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要达到这些“度”,必须具备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需做好两件事:一是系统、深入地学哲学。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二是把《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等文选通学一遍。毛主席是哲学大师,也是古典文学大师,他的讲话和文论能引经据典;邓小平同志用的大多是短句,如“发展就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但每个短句都蕴含着大哲理、大思想,富有辩证思维。他们的讲话文论,让人大受裨益。

精雕细琢

平时要注重收集大量的资料,比如老秘网的一些警句、典故、事例以及其他地方领导类似的文稿资料。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写文章时,先用50%的时间去构思,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再用20%的时间去撰写,然后用30%的时间去修改、提炼。写好后,要按照领导正式发表讲话的情景一样,把材料从头到尾念一遍。通过角色模拟,大声地诵读,查找材料中的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篇10:浅谈如何撰写干部考察材料

一、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

⒈要树立好的思想作风。在撰写干部考察材料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一方面,必须从干部德才表现和客观实际出发。必须选取准确无误的材料,注意用实事说话。一是要善于运用事例。要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打动人的事例,才能使评语实实在在,令人信服。二是要善于运用数据。一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如何,有无实绩,有了事实和数据说明,就会一目了然。三是要善于运用干部的工作成果。考察材料中,不仅要写干部做了哪些工作,而且要写这些工作有无成果,不能满篇都是些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另一方面,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首先,对考察中了解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认真进行分析,善于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考核时,由于谈话对象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和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等于客观事实,有的可能掺杂着个人好恶和偏见。所以,不能简单地把考核中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当成客观事实,不加核实地写进考察材料中。其次,要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最容易导致德才评语偏离实际或以偏概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看待优秀干部时,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善于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防止一好百好,差也是好的倾向;在看待后进干部时,要在准确把握其缺点、问题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其成绩和优点,防止一坏百坏,好也是坏的倾向。

⒉要树立好的工作作风。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搞准、吃透干部有关情况,即在考核上下功夫不够。写好干部考察材料,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了解真情。工作作风越深入,联系群众越广泛,对干部情况的了解就透彻,考察材料就越真实准确,有个性。

⒊要树立好的文风。力戒空话、套话、空话;做到讲真话,讲实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注重内容,注重质量;区别对象,反映特点。

二、在象、实、准、慎上下功夫

象、实、准、慎是考察材料的基本要求,是考察材料的生命,也是写好考察材料的难点所在,如何能准确地对号入座,应注意以下问题。

⒈要抓住本人的个性特点写。人与人由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个人经历不同,都会打下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烙印,从而显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干部的特点,也正是指干部自身所具有那些与履行岗位职责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于他人的特殊因素。例如,有的干部思维缜密,处事稳重;有的性格直爽,不拘小节;还有的精力充沛,喜欢交往等等。这些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部个人与众不同的内在本质。因此,撰写考察材料,把像画好,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考察材料千人一面,众人共用的.弊端。

⒉要抓住本人的工作经历、岗位和取得成绩写。不同经历、不同岗位的干部的工作职责、内容、要求、付出努力的方式、原创:所取得的效果的表现形式都不同。撰写考察材料时应该注意和善于把握这种显著的或细微的差别,本着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真实而生动地加以反映。⒊要联系本人拟任职务写。撰写考察材料,要尽可能地根据干部拟使用方向,有侧重点地准确反映其特点,将德、能、勤、绩、廉有机融合于整个材料之中。

⒋要找准群众普遍反映的缺点写。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而又经过核实的缺点反映出来,但要分清本质主次,既不求全责备,又不避重就轻;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要防止公式化地认定干部的缺点。

干部考察材料虽然只是记载干部在一定时期的德才表现和工作情况,但是它关系到对干部这一时期,是非功过的评价,关系到对干部的正确使用、培养,而且考察材料还要存入本人档案,长期保存,这就需要慎重对待。

上一篇:百姓年终奖面面观下一篇:沈从文《边城》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