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2024-05-13

冬运会闭幕式讲话(精选10篇)

篇1: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全体裁判员、运动员,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精彩的比赛,运动会即将落下帷幕。通过本次运动会,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同学们的体育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了张扬。总之,师生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

本次运动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动会。我们常常被一些场景所感动:感动于班主任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亲自到现场加油助威到终点接学生;感动于同学们在运动会上发扬的拼搏精神;感动于同学们振耳欲聋的加油声;感动于所有的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的尽心尽职;感动于所有的体育老师为此次运动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因此我还要代表学校向全体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天的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我们挥洒激情,展示风貌,但它记载了一种精神,传承了一种动力。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奖状,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把校运会所体现的永不服输、一往无前的精神发扬光大。更希望师生们树立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使生命中的阳光更加灿烂、辉煌。最后,让我们再一起用热烈的掌声由衷地祝贺xx小学冬季运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2: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在全校师生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天半时间紧张激烈的角逐,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比赛,就要落下帷幕了。在此,我代表运动会组委会,向竞赛的优胜班级和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辛勤工作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届运动会是一届成功的盛会,是一届和-谐的盛会,更是一届欢乐的盛会。这是广大运动员服从指挥、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结果;这是各班运动员和班主任老师讲风格、讲友谊、密切配合的结果;这是全体裁判员严守规程、公正裁决、以身作则的结果;更是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结果。本届运动会,使我们的集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风采得到进一步展现,意志品格得到进一步锻练;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在本次运动会,充分地展现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运动员们积极比赛、遵守规则,努力拼搏,显示了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同学们遵守大会纪律,文明观看,文明助兴表现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是一次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运动大会!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以本届运动会为契机,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研究和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体育运动贯穿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让体育运动像水和阳光一样成为我们的生活需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热爱生命,热爱体育运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让我们共同唱响“阳光、健康、和谐”的时代主旋律!

短短几天的比赛已经成为过去,但体育运动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体育竞赛的名次有先有后,而发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没有先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学校发展中,我们同样需要竞争意识,同样需要拼搏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一个有着强健体魂,良好心态的人,会是人生赛场上永远的冠军,一所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学校,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我宣布2018年冬季运动会胜利闭幕!

篇3: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古代奥运会开幕式起源于宗教神话仪式,宗教文化甚至是奥运会仪式唯一的作用。而现在,以祈求神灵庇护为目的创造的祭祀活动已经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多元文化对话与沟通的视觉艺术盛会。开幕式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的变迁。

现代奥运会从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始,只有基本礼仪,音乐上基本是宗教音乐风格的赞歌。开幕式也无国家民族之间的分别,整个是对古代奥运会的模仿。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等电子传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开幕式更加直观、快速的呈现在大众视野面前,多元文化的交流也更加便利。开幕式也成为了宣传本民族文化、建构国家形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最佳平台。在第四届奥运会上新增加了统一的入场仪式、统一的服装、运动员在本国国旗引导入场。1913年顾拜旦先生设计出奥运会五环标志。第七届奥运会上首现放飞和平鸽仪式、运动员宣誓和独立的会徽。1936年柏林奥运会创立火炬接力仪式。这样的文化符号增进,使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规范,也为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各种文化符号的加入,奥运会开幕式已基本成型。

20世纪70年代起,奥运会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大洲,也承载着各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通过每一场开幕式,人们都能认识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文化价值

美国传播学者凯瑞认为,传播过程则是各种有意义的符号形态被创造、理解或使用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这个过程因而成为一种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

仪式传播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首先体现在其文化价值上。奥运会开幕式有文化表演、运动员入场、升旗、宣讲、点火炬等仪式展演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与文化息息相关。现代奥运会仪式已经由简单的作为运动形式的某种仪式而逐渐抽象成具有文化交流与认同的仪式,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主要用来向世界观众展示举办国的文化。

文化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内容,也是其价值所在。邬烈炎在《外国艺术设计史》中谈到“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每一届开幕式上的各种演出、人物、音乐、舞美、服装等,这些所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都是围绕着开幕式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通过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传播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媒介事件,“邀请”亿万观众“参与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在无形中了解接受着英国的文化。英国人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骄傲,用工业革命、互联网、007、憨豆、乐队等英伦文化符号向人们传递英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旨在唤起全世界对于英国民族文化的了解、接受、认同,促进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三、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分析

1、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符号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奇妙岛屿”,展示了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开幕式的大屏幕展示了一个几分钟的纪录片,展示了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它带领着人们的视线穿过伦敦塔桥等伦敦的地标性建筑,来到主体育馆“伦敦碗”的现场,农夫、绿地、牛羊、人们欢歌笑语,仿佛一幅田园画卷。英国的乡村文化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人眼中美好生活的记忆。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一句台词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草地被席卷,篱笆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巨大高耸的烟囱和厂房工地。这一部分英国人并没有炫耀工业文明带来人类的进步,而是想告诉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的贪欲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007特工詹姆士邦德护送女王从天而降来到“伦敦碗”。由儿童和伦敦GOSH儿童医院几百名医务人员展示的英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随后出现了英国著名的童话形象,憨豆先生这个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出现在《火的战车》中,他的表演亦庄亦谐,交响乐表演与做着各种滑稽动作甚至还放了一个屁的憨豆先生一起,强烈的反差让人理解了这就是属于英国人特有的幽默。英国电影、电视片段的展演,一首首经典的英式摇滚乐响起,点燃了所有观众的激情和梦想。开幕式中几乎出现了英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知名歌手和乐队,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剧。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英式住宅、酒吧文化、地铁爱情、家庭温馨这些画面给我们展现了英国平凡人的方方面面。这些英伦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元素,像跳跃的音符,谱写了一首文化之歌,把英国的传统和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显示了英国发达的创意文化产业,提升了英国国家文化软实力。

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仪式传播特色

开幕式作为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其多元文化是必须的。伦敦奥运会上,英国人似乎加入了太多“不和谐”的元素。争议性文化也是英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幕式上展现了争议性的音乐和电视。

曾被认为是“引人吸毒”的《猜火车》,曾遭禁播的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歌曲,在开幕上都有所呈现。《上帝拯救女王》这首作品拿英国女王开涮,把女王的臣民描述成白痴,直接向政府开火。同样还有歌曲《放松》,因其单曲碟片的外包装上含有色情图片而被禁播。这两首被禁歌曲入选了奥运会开幕式歌曲名单。这种影响国家形象的负面元素也被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英国人宽广的胸襟和英国文化的包容性。开幕式就是要充分展示国家形象,获得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获得本民族的认同,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唤起了很多英国人心中的美好记忆,重塑了英国的文化价值观,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二是获得世界的认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为世人理解和接受。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让英国人重温经典的记忆,为英国发达的现代文明骄傲自豪,也邀请世界人民了解接受英国的文化,向伟大的文化致敬。

仪式传播就是文化传播,当今社会,每个民族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奥运会主办国家都会充分利用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进行文化输出,建构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形象。奥运和文化即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开幕式作为一种进行文化传播的承载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

摘要:仪式、传播和文化三者紧密相连,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一种仪式,具有文化性,其仪式传播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本文试图分析开幕式的仪式传播价值,尤其是文化价值以及伦敦奥运会的文化元素和仪式传播特点。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仪式传播,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2]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75.

[3]邬烈炎.外国艺术设计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77.

[4]闫伊黙,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J].文化研究,2009(2):116-118.

[5]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庆工程大学,2010.

[6]陈明玥.仪式传播与城市对外形象建构——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传播为例[D].重庆工商大学,2012.

篇4: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近日,我有幸采访了“空中飞人”节目的指导之一,来自影视界的动作导演高全军先生。他原来是一位武打替身演员,这次不仅把中国功夫演绎在“飞人”中,而且演绎出了他武打事业的新境界。

“样板戏”出道

高全军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一个偏僻的乡村。童年时期,他的哥哥姐姐已是乡村“样板戏”剧团的演员,他便经常在剧团里玩耍,开始学戏练武。村庄的马粪堆、草垛、土台子是他练武的场所,马车、断墙残壁是他翻飞的器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磨一剑,1978年他考入了河北省保定聚丰艺术学校表演专业,毕业后漂泊于全国各地演出。1984年湖北省老河口市对外引进人才,他受聘于该市豫剧团,成为一名专业戏剧演员。在剧团时,他参加了当地拍摄的《文帝杀舅》、《张自忠》、《李宗仁在老河口》等影视剧演出,使他喜爱上了影视行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剧团面临着生存危机,团里领导鼓励演职人员下海。正好,从小和他在一起练武功的师弟高小瑞、李忠明(现在在新加坡电视台任动作导演)介绍他加入北京“中国影视武打特技队”从事影视武打替身工作,从此他开始闯荡影视界。

威猛替身

1993年,高全军来到了中国影视武打特技队,这是北影厂开办的,专为影视界培养和输送武打和惊险动作替身。特技队的队长李增就是一个优秀的特技队员,他曾在多部影视剧中做过武打替身,后来又担任过《三国演义》的动作导演,也是香港影视界著名动作导演徐小明到大陆训练出的第一批特技队员之一。李增对队员的训练要求很严,在练毅力、练反应、练爆发力上不折不扣,即使队员摔得鼻青脸肿也绝不手软。有一些实在吃不了苦的队员悄悄溜掉了,而高全军为了梦想,却奋不顾身誓不退却,咬紧牙关练下去。严师出高徒,苦练成绝技。终于有一天,李增拍着高全军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影视界优秀的武打替身!”

1994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拍摄电视剧《饮马流花河》,李增被邀请担任该片的武术指导,他将一批已训练好的队员都带到这个剧组做武打替身演员。一天在北京拍摄一场武戏时,有一个场景十分危险刺激:演员在对打中,一人要被对手从山坡上一铲打飞,吊着钢丝在空中飞撞到二三十米远的一棵大树上,撞树后还要放开钢丝在离地五六米时自由落地。虽然拍摄时演员全身和裆部会有护垫,但头部没有保护,演员必须敏捷地用胸脯去碰树,如稍有不慎碰着头那就危险了。当李增向一群武打替身讲解动作要求后问谁上时,大家都有些犹豫发怵,高全军拍了下胸脯说:“我上!”

开始拍摄了,高全军向大树撞去。只听李增在摄影机旁大声喝彩:“好,棒极了!”一旁的队友也鼓起掌来为他祝贺,称他胆大心细。高全军勇猛的形象留在了同行的心中,他第一次拍戏就成功了!

在拍摄香港影片《马永贞》时,高全军在剧中与名演员元彪演对手戏。一次在天津的一个胡同拍一场戏,由元彪扮演的角色骑自行车经过胡同时,一个行凶者从胡同的墙上飞下用斧头来砍元彪,元彪用脱下的衣服往斧头一兜,行凶者从高空翻滚下来砸在自行车上。由于胡同窄,两边的墙又高,搞不好演员就有可能脖子栽在地上造成瘫痪,或是把腿摔伤。导演元奎知道这个动作难度系数大,就叫人先在胡同的地上铺上垫子,让所有的替身演员都进行试摔,结果落脚点都不好。其他替身演员进行试摔时,高全军就在一旁观察,琢磨他们失败的原因,琢磨着该在什么地方用功用巧。轮到高全军试摔时,他一摔就成功了。元奎露出了笑意:就是你了!

此后,元奎就将这部影视中许多打斗惊险的动作都让他来做。其中有一个镜头不仅难度系数高,而且十分凶险:他和元彪在房顶上打斗,元彪一掌将他推向半空,他趁势转体一周半,头下脚上,然后迅速转体360度,不偏不倚将五排竹梯砸塌下来。他漂亮地完成这个动作后,元奎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个动作稍一失手,不是摔成重伤也会被竹尖捅个半死。元奎拍着他的肩头说:“威猛身手啊!李连杰是我推出来的,你也一定会在影视界红起来的!”

通过数百部影视片的拍摄,他的功夫和勇猛在影视圈内大有名气,他也由此成为新一代“替身王”。

不过,高全军也深有感触地说:“除了胆大外,还要有那长期修炼的扎实功夫并掌握如何保护自己的诀窍。”

打入国际影坛

高全军从国产影片《饮马流花河》的替身演员,到香港片《马永贞》饰田中一朗,《中华大丈夫》饰胡来,台湾片《风云争霸》的演员兼指导,新加坡《莲花童子哪吒》的特技兼演员,韩国片《飞天舞》的特技替身,美国片《生死格斗》饰海盗,已成为当代中国影坛走红的功夫明星,并打入国际影坛,他的英文名字David(大卫),也随之传扬四海。

1996年2月,美国好莱坞首次到中国拍摄一部武打科幻片《五行战士》,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在这部影片中担任动作导演,他希望从中国影视武打特技队挑选一批最优秀的武打替身,这时中外影视动作导演国建勇推荐了高全军。

这部影片里有很多镜头十分惊险。有次他和敌方在离地五六米高的桥上打斗,有一个高难度腾空飞的动作,由于对方失误,他在做这个动作时从桥上掉了下去,颈部受伤,当即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在场的人都被吓得目瞪口呆。香港导演徐小明马上跑过去给他做人工腹部挤压。高全军醒来后迷迷糊糊的,甚至忘了自己身在何处,看到大家惊慌的面孔后才回想起自己受伤了。他摆了摆头,坚强地站了起来,要求继续完成这个动作,导演和同行们都劝他休息,被他回绝了。他又一次站在桥上,腾空而飞,圆满地完成了这套动作。“OK!”洋导演向高全军竖起了大拇指,称中国演员不但技术一流,而且职业道德也是一流,全场一片掌声。徐小明导演走到高全军的身边说:“你为我们中国的武师争了口气!这个动作连美国替身都做不好,想不到你带伤居然做到了!”

高全军一脚踢开了国际大门,接连在美国大片《天地英雄》、《生死格斗》、《小夜刀》中饰演角色。

饰演《生死格斗》中的海盗时,在一场轮船海战中,高全军与洋女主角演对手戏,他一个漂亮的翻飞跳海动作使洋女主角赞叹不已。这场戏拍完后,洋女兴奋地上前紧紧搂着他的脖子拍照留念。

在拍摄《天地英雄》时,有一场火烧场面,他全身带火,跑过用枪杆盾牌架起的沟桥。正式开拍时,沟里大火熊熊燃烧,他的脚还未迈到指点的燃烧点,点引者就点燃了他身上的火点,浑身着火的他已无法跑到安全地带,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掉头跑回原地,工作人员迅速将他身上的火熄灭。如果稍迟一会儿,他就会被烧成焦人。

点火者的失误差点酿成了大祸,后果不可设想。想到那可怕的后果,他的眼泪流了出来。此时,一杆子人马还在那里等着拍摄。高全军定了定神,重新包扎火点,佩火上阵。第二次拍摄成功了。

高全军与当代许多国际导演和明星们都有过合作,像导演徐小明、袁和平、元奎、程小东等,演员刘晓庆、姜文、唐国强、赵薇、刘德华、李连杰、郑少秋、吕良伟、赵文卓、金喜善、金城武、林心如等等。

奥运会闭幕式动作指导

奥运会闭幕前夕,北京奥体中心彩排现场迎来了李长春、郭金龙、邓朴方等一批尊贵客人,他们是来到这里为闭幕式彩排鼓劲加油的。随着观众席里人民解放军战士响亮的呐喊声“爱我中华”此起彼伏,这里也活跃着一个身影,他就是武打替身演员出身的高全军。

他是受北京奥委会的邀请,为动作节目“空中飞人”做特技指导的。

只见他胸佩奥运会彩排工作证,挥舞着双手,时而指挥着演员做空中翻飞的动作,时而给演员讲如何保护自己、注意安全,时而检查“威哑”的保险系数,时而随着演员的起飞发出各种调度指令,累得满头大汗。

他介绍说,奥运会工作程序十分严谨,他们每天要换几次车,接受身份证件审查,才能进入排练现场。每天上午9点开排,一直到下午4点结束,中午在现场吃盒饭。

值得一提的是,奥运会期间,他的一群弟子经常在奥运村为外国运动员、教练员表演中国武术。

从一个影视替身演员到奥运会闭幕式节目动作指导,从而走进奥运会,成为一个“奥运人”,是高全军一生的荣耀,也将成为他心中的永恒。

篇5:校运会闭幕式讲话

(2012年4月13日)

老师们、同学们: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2012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已按计划圆满完成了所有的比赛项目。在此,我代表运动会组委会,向全体运动健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届运动会上,全校共有名同学参赛,进行了个项目的激烈角逐,共有人次打破了校运会的记录。可以说,本届运动会是一次精彩的盛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全体裁判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坚持标准,以身作则,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作风,保证了校运会的圆满完成。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入场式上,组织严密,秩序井然,整齐的队列、矫健的步伐,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在赛场上,同学们团结互助、文明进取,运动员奋勇拼搏,力争上游,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质和意志力,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宣传阵地上,各个班级捷报快递、佳作频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活跃了赛场气氛,丰富了校园文化,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总结本届校运会,我们看到了激烈的角逐,看到了喜悦的笑脸,听到了热烈的掌声,更看到了师生之间精诚合作、共创佳绩的良好氛围。本届校运会的成功举办,更加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竞争精神与合作意识,更加增强了广大师生团结一致创建国家示范校和星级管理学校的的责任和决心。我衷心希望大家能把本届运动会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扎实学习、努力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向上的斗志、奋力拼搏的精神,将我校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篇6:2016年秋运会闭幕式讲话

各位裁判员、运动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历时两天半的我校学生第十九届、教工第十七届运动会,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赛程,实现了大会 “热烈、安全、快乐、圆满”的预期目标。在此,我代表学校及运动会组委会向在本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获奖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届运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运动会上,我校一、二年级3000名师生共同演绎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进一步繁荣了我校“激情、超越、快乐”的体育文化。全校82支代表队9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54个项目的角逐,其中包括25个教工比赛项目。各项比赛井然有序、激烈精彩,整个运动场上始终洋溢着竞争、拼搏、团结、友爱的氛围。全体运动员勇敢顽强、力争上游;全体裁判员严肃认真、恪尽职守;全体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多方协作;所有观众热情文明、参与配合,特别是各专业部、各处室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竞赛现场,组织、协调运动员比赛,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短短两天半时间的运动会,真可谓精彩纷呈:百米跑道上那闪电般的速度,跳高、跳远场地上那强健的身影,中长跑项目中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毅力,接力赛中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均赢得了场外观众的掌声和加油声。一杯杯水,一声声呐喊,一句句问候,一双双挽扶的手,体现了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怀。运动会期间不少班级表现出了良好的班级风貌和组织纪律性:自觉遵守大会纪律,守时、守纪、文明观赛,为大会营造了浓厚的比赛氛围。

老师们、同学们,运动会是短暂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永恒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机会无处不在,让我们从认真做好每一次广播操、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跑好每一次跑操开始吧,让运动成为我们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贵在参与运动的心态。我衷心希望我们“涿职人”用快乐的心态去积极参与运动,激发生命张力,让生命之树常青,让生命之花怒放。

最后,再次向取得佳绩的运动员、先进集体表示祝贺!向全体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7:校运会上的闭幕式讲话

大家好!为期一天半的小学生第四届运动会,在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即将落下帷幕。

本届运动会裁判和工作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厚的组织情感,克服困难与疲劳,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地工作,为孩子们的能拥有一次难忘的体育盛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建议同学们用掌声来表示感谢!我们要感谢的还有后勤、医疗、保卫等同事朋友们,因为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们的运动会才能如此安全、顺利。谢谢你们!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是我校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教育目标的体现,学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孩子们组织运动会,不仅要培养大家健康成长的运动习惯,更希望通过竞技、通过参与,锻炼大家的品质和能力。令人高兴的是,本届运动会基本实现了我们的期望: 首先我们取得了体育成绩的丰收。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加上集体项目的比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运动的快乐和竞赛的紧张,其中有5人次打破学校纪录,还有不少班级实现了整体体育水平的又一次进步。这是同学们平时认真上好体育课、坚持晨炼、大课间运动的结果,希望再接再厉。

更令人高兴的是,一天半的时间,全体师生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让规模这么大的一次盛会保证了秩序井然、和谐安全,让 精神文明同获丰收。我想,这正是广大运动员们服从指挥、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各班老师和同学们讲风格、讲友谊的结果,也是裁判员严守规程、公正裁决、以身作则的结果,更是大会全体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结果。相信,通过本次运动会,我们不但会有一批体育新星脱颖而出,而且我们的许多班级的凝聚力会得到加强,同学们也一定能学习体会到比体育竞技本身更多、更宝贵的东西。老师们也会因此而欣慰。

篇8:冬运会闭幕式讲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庆典表演是“人文奥运”理念的良好平台。我们在组织和始终秉承奥林匹克理想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彰显中国人文精神的人本传统,将本届奥运会开、闭幕式塑造成一届尊重人,关怀人,歌颂人,以求得人的自我完善的庆典。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意义

1.1 奥运会开、闭幕式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特殊重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先生曾一再强调奥林匹克仪式的重要性,“在奥林匹亚,人们聚集着,瞻仰过去并寄望未来,因此古代奥运的仪式亦适用于复兴中的近代奥运会,这种仪式是由飞逝的时光,将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个盛会是由青春、美丽和力量三者所结合而成的……。” [1]

作为北京奥运会中不可或缺的奥林匹克仪式——特别是开、闭幕式,将成为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呈现“人文奥运”理念的舞台。它既要承接延续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精髓,又要恰如其分地融入中国元素,展现不同文化的瑰丽多彩。“正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闭幕式组织者所说,开幕式为即将开始的奥运会确定基调,勾画出趋势,闭幕式则可以把奥运会的参与者及全世界的观众的情绪推向欢庆的高潮。”[2]2004年,全球39亿观众通过电视直播欣赏了希腊雅典为世界献上的视觉“饕餮盛宴”——那场凝结了厚重的希腊历史和人文色彩,将美轮美奂的声、光、电效果和三维空间的展示力绝妙演绎的开幕式。随大众传媒的扩张,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构成的思想净化机制在最大范围内运作起来,为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普遍性原则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是“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实践方式

1.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为实践“人文奥运”理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中, 以“人文奥运”理念内涵最为丰富,寓意最为深远,对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贡献亦将最大。顾拜旦曾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实现了奥林匹克与文化艺术的联姻,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具文化气息、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

开、闭幕式作为奥林匹克仪式中不可或缺的要项,在奥运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已被各主办国取精用弘、发挥到极致。各届奥运会之所以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主办国综合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描绘出奥林匹克运动中由语言、习俗、种族、宗教等元素均衡构成的独特关系。所有奥运会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主办国所营造的文化辐射圈之中。充分展现“人文奥运”理念的开、闭幕式,将以其具有高度的象征性、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样的实现形式等其他任何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奏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的最强音。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将成为实现奥林匹克宗旨的载体,播撒奥林匹克精神的管道,烛照民族文化的明镜,促进文明间多元共存的桥梁。

1.2.2 “人文奥运”理念丰富和提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精神价值

发轫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奥运会,以宗教竞技盛典的面貌降生于世,是古希腊城邦政治的产物,体现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和身体观。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折射出强调个性发展、崇尚竞争超越、彰显外化力量的西方体育文化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承袭了古奥运会的衣钵,在西方文化哺育下成为现代社会规模最为宏大的社会文化活动。

以往的奥运会开、闭幕式大都西方人以其惯常表达方式,将西方视界中的真、善、美和奥林匹克运动独特的审美价值加以呈现。世人眼前的奥林匹克文化艺术是一幕幕笼罩在西方文化氛围中的仪式庆典、一幅幅流淌着西方艺术血脉的标识和一个个展示西方文明的文化艺术活动。奥林匹克文化中鲜见东方因素,成为力倡文化普遍性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缺憾。“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是三大主题中的核心和灵魂。它依托于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了北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开掘与发展,有着强烈的实践意义。旨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当代中国文化再出发的“人文奥运”理念,将匡补奥林匹克文化中的单一化倾向。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人文奥运” 理念的实践方式

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办成既符合奥林匹克宪章的要求,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新发展,又独具东方魅力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盛典,是北京“人文奥运”的标志性成果,对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为中国和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奥运会第一个夜晚在雄伟体育场的壮丽庆典”是顾拜旦的好友卡尔·迪姆的创意。开幕式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庆典表演的效果。庆典表演是主办国传统文化的橱窗,举办国文化的精华常常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虽然开幕式有一套例行的程序,但是在文艺庆典的主题设计和表现手法方面却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北京奥运会能否超水平地完成好自选动作,对于弘扬我国的文化传统,确立和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在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汇入国际化潮流中寻求精妙平衡,既反对倒向文化相对主义,又反对屈服文化中心主义

开、闭幕式是主办城市对外展示自己和国家形象的最好名片,开宗明义地表明了我们是谁、我们坚守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等一系列自我认同问题。在以往每一届开幕式庆典中,主办国都竭力推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悉尼打出土著文化的王牌,雅典高擎“奥运回家”的大旗。这些尝试大都获得成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过于注重表达民族文化的声音,而忽视了在不同文化间寻找共鸣的例子。“以大型团体操为主体的奥运会文体表演集中反映了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民族文化特征与审美情趣……1988年汉城奥运会典型地展现了韩国和东方文化的特征,技术方面是成功的,只是如何与体育运动内在的竞技精神充分融合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此西方评论界认为缺少激情,这多少也表明了东西方在文化上差异和隔阂。”[3]

北京提倡的“人文奥运”理念就是要通过积极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同构于奥林匹克文化之中,求得理解认同、和谐共处和文化增值。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包容、吸收和整合不同地域、不同源流的文化。所以,北京奥运会要在根本上走出简单弘扬主办国民族文化的条框,要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颂扬和平、友谊、进步的普遍价值观,体现出合而不同的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庆典表演既不是为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而展示,也不是为了显示与“他者”文化的差异而展示。这样只会过分强调个别性与地域性,拒绝与他者文化交流、学习,走上文化相对主义的极端——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排外主义(或叫闭关主义)的道路。而文化保守主义常常与民族主义合流构成民族中心主义,这显然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截然对立的。在举办奥运会这场文化的风云际会中,不仅要懂得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跳出非“精华”即“糟粕”的二分法逻辑。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庆典表演中提供给各代表团展示自己的特色文化的机会,实现多国参与的文艺表演,方能达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奥运开、闭幕式的诉求群体是谁?如果说只是为了对西方固有思维的曲意逢迎,而舍弃本应成为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有益补充因素的宝贵机遇,显然是与我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是不相符合的。

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中国8分钟”里,中国文化特有的典型元素、符号——茉莉花、武术、太极、京剧、红灯笼、高跷悉数登场,形成了以红色为基调的中国海洋,展现出了“中国式奇观”。加之大多带集体色彩、紧密而周严的舞台节目,更凸现了与其他表演不同的特色:中国特色。“中国8分钟”亮相不久,在国内外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国外普遍叫好,而国人则多持批评意见,认为表演过于肤浅。国外的赞扬声来源于——这些中国符号在西方有着一定的传播历史,具有西方人能够接受的基础,勾连起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固有想象,呈现出了一种合乎西方逻辑的东方憧憬和中国影像。但这一切并不等同于现时代完整真实的中国。余秋雨曾提出,以往的几个世纪里,中华文化通过“器物民艺之桥”与世界沟通,“第一代和第二代漂泊到美国去的华工带去了舞龙、舞狮、花灯这些民俗性的娱乐活动,之后又有林立在中国城的中国餐馆和宽银幕上的功夫片。这些器物层面上的文化符号被国际社会看成为中华文化的感性代表。尽管中国的文化人不情愿承认这些就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精致部位,甚至于还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主流,每一种民艺,核心部位发生的时间很短,发生的地域很窄,但是现在居然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符号。”[4]可见“中国8分钟”里改良过的中国符号——超短迷你旗袍、混合了60年代电子乐的茉莉花,并未见得是中华文化的全景和精髓。

澄清了开、闭幕式的举办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就要注意善用中国符号。如果我们坚持那些陈旧符号和表象,不但不能打动观众,而且有可能把中国文化平庸化了,就如多年来好莱坞影片中的“中国印象”那种以讹传讹的刻板模式。所以,“人文奥运”理念又是站在反对屈服于用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判断甚至要求他文化的文化中心主义立场上的。

2.2 创意和技术并重,重在突出“人文奥运”理念,使二者相得益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作为一个民族的群体和个体中国人展示自己的终极体验,决定了它必然不是别人的拷贝,也不应拘泥于既存的固定模式来展现自己。

首先,创意构成了开幕式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开闭幕式整体的主题创意和主火炬点燃创意。雅典奥运会开、闭幕式创意和制作总监大卫·佐克认为,“开幕式其实就是讲故事,你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创意,这个故事应当能展现主办国的历史和文化,但不一定非得是历史故事。”[5] 北京奥运会将是象征意义强烈的仪式庆典,充溢着中国意欲传达给世界的感情、信息和内容。开幕式庆典中实践“人文奥运”理念的要义,是将中国为保持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努力表现到位,并且要反映人类最普遍的价值准则。

其次,充分发挥高科技在营造气氛、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仅有好的创意还不够,还要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现奇思妙想。高超的技术决定着表现力到位与否,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用激光灯束变换出种种网路符号时,映照出当今的数字化生活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的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所说,“中国不缺少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同样也不缺少优秀的有创意的艺术人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把我们的文化优势有机地和国外的先进技术、理念组合,用非常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应通过传统的表演优势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把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演绎得便于世界理解和接受。

2.3 在展现中国文化磅礴底蕴和落实“节俭办奥运”中拿捏完美分寸,斟酌开闭幕式主体表演形式的运用

中国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往往将团体操作为开幕式传统的表演形式。“大型团体操”虽然气势磅礴,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极强,最适合奥运开幕式这种场合,可是也存在着动用人员浩大、时间与经济成本双高的弊端。因此,近年来国内一直有砍掉它的呼声,而且有的全国性运动会开幕式已经这样做了。

“大型团体操”是中国和朝鲜等国的特产,它的艺术效果是摇滚乐、抽象派和土著舞不能替代的。那么,在亚特兰大、悉尼、雅典等基本大同小异的开幕式与“大团”之外,如果还能找到新的、更好的表现形式,“大团”可以弃掉;但若找不到更好更满意的话,“大团”也许还有生命力。如用团体操则需慎加改造,写实写意相结合,完全的大写实已显然不符合节俭办奥运的要求。

2.4 改进入场式,充分体现对运动员、官员的人文关怀

2000年,时长5个多小时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创了历届最长的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也持续了4个半小时,闭幕式持续了2个半小时。在冗长的开幕式中,代表团入场过程基本需要2小时,先入场的运动员熬不住了就干脆或坐或躺在地上聊天休息,既影响了整个开幕式的连贯又有失庄严。在萨马兰奇的回忆录中,对其主持的5届夏奥会入场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在1992年7月25日开幕式当天的日记中写到“对我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缩短运动员入场式的时间……”[6],对1996年、2000年奥运会入场式用了“乏味”、“没完没了”、“厌烦”等词语。

历届奥运会中,多次出现过运动员和官员在等待入场完毕过程中体力不济而晕倒的事故。许多开幕式次日有比赛的运动员为了保持体力而做出了不参加开幕式的决定。在雅典奥运会1万多名参赛选手中,就有1千多人缺席了开幕式。由482人组成的澳大利亚代表团中有大约200名运动员选择了回避出席入场式。

对于大多数运动员和官员来说,参加一届奥运会也许是其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宝贵经历。而开幕式中的入场式、圣火点燃和宣誓仪式等神圣庄严的时刻又是最激动人心的瞬间,若是由于时间安排不人性化而导致失去这一生一次的机会,也就客观剥夺了作为奥运会竞技比赛主体的运动员的基本权利。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会,充分考虑人的需求的奥运会,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奥运会,必然应在改进代表团入场方式方面有所创新。可以从恰当的时间控制以保障参赛人员的最基本权利着手,显示出对各参赛群体最本质而深切的关怀。

2.5 为弱势群体提供参与开、闭幕式的机会,惠及亿万中国青少年

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弱势群体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共享奥运精神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劣势。如能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障儿童提供参与庆典表演的机会或是免费提供参观开、闭幕式的入场券,不仅通过高尚神圣的奥林匹克仪式净化其心灵,塑造身心协调发展的个人,更能缓和、协调社会不同阶层的冲突,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结论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中要充分展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和大众参与,以此突出“人文奥运”这一独创性理念,落实“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从而使北京奥运会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人、推动中国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共荣献上一份意义深远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法]顾拜旦著.詹汝琮等译.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C].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43

[3]乐泉,王军等编著.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33

[4]余秋雨等.第四座桥——跨世纪的文化对话[M].北京:世界出版社,1999:3

[5]雅典开闭幕式制作人渴望合作执导08年奥运.[2005-06-27].[EB|OL].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chinese/sbdt/sbyw/userobject1ai19070.html

篇9:奥运会开幕式集锦

第一届(1896/希腊雅典)最具历史意义的开幕式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293届古代奥运会的火种由顾拜旦重新点燃。

为筹集奥运会开幕式举办基金,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奥林匹克邮票。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观众达8万人,这个记录直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打破。

第二届(1900/法国巴黎)没有开幕式的奥运会

女性首次成为奥运赛场的参与者,而非只是看客。

本届没有主会场,也没有开幕式。有些运动员都不知道自己参加过奥运会。

第七届(1920/比利时安特卫普)最具仪式感的开幕式

第一次升奥林匹克旗、放和平鸽,第一次举行运动员宣誓仪式。

为了纪念协约国当中牺牲的将士,在开幕式上点燃了象征胜利的火焰。此后,点燃火焰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点燃奥运圣火的前奏。

第十五届(1952/芬兰赫尔辛基)最抚平伤痕的开幕式

于本届奥运会上亮相的胜利女神图像被选作奥运会奖牌正面图样,并沿用至今,成为奥运史上的一大经典。

第十六届(1956/澳大利亚墨尔本)最倡导团结的开幕式

南半球国家第一次承办奥运会。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联合参赛,在《欢乐颂》的伴奏下,使用有五环标志的黑、红、黄三色旗为团旗共同入场。体育超脱了政治的束缚,被还原为纯粹的体育竞技。

第十八届(1964/日本东京)最具反思意味的开幕式

圣火首次在亚洲点燃,这一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70周年。

点燃主火炬的是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那天的大学生坂井义则,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美国发射“辛科姆”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

第二十届(1972/德国慕尼黑)最悲伤的开幕式

“慕尼黑惨案”震惊世界,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叫瓦尔迪的德国猎犬。

第二十六届(1996/美国亚特兰大)最具梦幻色彩的开幕式

绝妙的光影、宏大的舞台、绚丽的色彩,亚特兰大成就了科技与梦幻的完美结合。

美国梦与南部风情、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奥林匹克精神的百年华诞,在阿里用颤抖的双手点燃火炬的那一刻得到升华。同时他因为病痛而不停抖动的双手及坚毅的面孔,被誉为奥运会史上最感人的镜头之一。

第二十九届(2008/中国北京)最唯美宏大的开幕式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中华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2008年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中国以51枚金牌居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称得上是最简约而不简单的开幕式

如果说一场好的开幕式预示着这届奥运会成功了一半,那么此前备受质疑、遭遇了无数吐槽的里约奥运会已经成功地扳回了一分。巴西人用自己独具特色的南美风情、随性自如的表演形式和无处不在的环保理念,给今后大型赛事的开幕式树起了“巴西样板”。

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可以说是一台节俭的开幕式。开幕式的预算,由最初的1.139亿美元,削减到5590万美元,减少了近一半。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用一种素面朝天的姿态,打造了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盛宴。它充分挖掘了巴西的文明,从生命的起源展示巴西的历史。热情似火的舞蹈和悦耳的音乐,成了开幕式最好的点缀。

“让我们寻找相同,庆祝不同”,巴西著名歌手若热·本·约林和雷吉纳·卡斯高唱着这句歌词,热情地倡议全场观众伴随《热带国度》的歌声共同起舞。1500名表演者身着各色服装、头戴不同颜色的蓬蓬头假发,跳起了独具特色的“魅力之舞”,马拉卡纳体育场顿时变成一个“广场舞”的海洋。

篇10:高中首届校运会闭幕式讲话稿

全体裁判员、运动员,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精彩纷呈的比赛,我校首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即将落下帷幕。通过本次运动会,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同学们的体育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了张扬。本次运动会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同时,为在本次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和班级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运动会,是我校的首届学生运动会,也一次全面检验学校办学水平和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运动会。我们常常被赛场上下的场景所感动:感动各位班主任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亲自到场上加油助威,到终点接扶学生;更感动于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也感动于同学们赛场下高亢嘹亮的加油声;还感动于所有的裁判员、工作人员和学生干部的尽心尽职。你们用激情和汗水装点了校园的美丽,你们用拼搏和毅力谱写了学校的精神。因此我还要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运动会,共进行10个大项的比赛,七、八、九年级分组进行比赛,经过三天的顽强比拼,共产生金牌60枚,获得金牌的同学们,你们的成绩将作为我校学生运动会的纪录,载入史册。未获得金牌的同学们,你们的精神也是学校的骄傲,下一届的运动会等你们来创造新的纪录。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育运动能力,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三天的时间很短,不足以让我们尽情挥洒激情,展示青春,但它记载了一种精神,传承了一种动力。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奖牌和奖状,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力量、一种品质、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把校运会所体现的永不服输、一往无前的精神发扬光大。

最后,我宣布,XX县第XX中学首届学生田径运动会闭幕!

上一篇: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实验教学反思下一篇:厦门理工学院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