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流源总结

2024-05-04

恒流源总结(精选9篇)

篇1:恒流源总结

流源乡农民学校2012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本农校共办班5期,培训300人次,参训的文半盲达100人次,更好地促进了我乡农村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在迎接验收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多次好评。现将农校本年度办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本年度农校仍在乡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健全了校务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朱葛同志担任校长,中心学校、教务主任担任副校长,扫盲专干任教导主任,继续选派了农技站、林业站、司法所、计生办、医院、兽医站、中小学等业务骨干担任农校教师。每期办班都做到 “组织、教师、学习、时间、地点”五落实和“质量、数量、任务”三保证。

二、以点带面,按需施教。

在办好农校的同时,每村均设立农技校教学点,我们以农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不断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力争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为我镇人才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本着“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的原则,结合我乡居地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校师资,到各村进行巡回教学,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为确保农校教学工作正常、高效进行,我们继续健全农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农校校的职能作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农技培训工作成为全乡“两基”工作的新亮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四、敬业爱岗,无私奉献。

教育系统为了给农技办班提供良好的环境,部分校长、教师主动、积极投入农技办班工作,主动到校筹办农校开班工作,及时积累办班资料,为我乡“两基”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典型引路,效益明显。

一大批扫盲对象,通过参加农技校的培训和学习后,学以致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很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如上坪村何艳明通过农技培训后,萌生了发展养殖业的念头,创办了“明峰养殖场”,每年均获得近万元的纯利。在他的带动下,周围有10多人加入到了该队伍。通过参加扫盲班、农技校的学习和培训后,村民们大力发展蔬菜、楠竹种植、果木、花木、养鸡等产业,人均增收几千元,走上了致富之路„„

总之,我乡部分农民通过接受各种形式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已培养出了一大批科学致富的带头人、技术能手。实践证明,兴办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强广大农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燎原计划”,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步骤。

我们将以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我乡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为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促进 “三个文明”建设而努力奋斗!

流源乡农民学校

2012年12月

篇2:恒流源总结

圣经翻译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便已开始,但要到公元七八世纪才有把圣经译成中文的文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即罗马;景教即基督教的聂斯脱略派。此派始于叙利亚,其始创人聂斯脱略因提倡“基督二位二性说”而于公元431年被教会第三次大公会议定为异端,然而,此派积极传教,公元635年(即唐太宗贞观九年)聂斯脱略派传入中国。公元781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讲述人类的堕落、弥施诃(即弥赛亚)的降生、救主在世的事迹等及介绍景教入华、盛衰的经过,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景教经典包括可能是将旧新约圣经翻译的部分,可惜这些经书的译本全都失传,有待考古学的新发现,方能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直至十三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来华,圣经中译才有新的发展。最早的相信是若望孟高维诺神父所译的蒙古文旧约诗篇和新约全书。其后有利玛窦神父的“祖传天主十诫”、巴设神父的白话文四福音、保罗书信及希伯来书、阳玛诺翻译四福音的《圣经直解》、贺清泰教士的《古新圣经》等。《巴设译本》更可能成为后人马殊曼和马礼逊译经时的蓝本。

十八世纪末,随著基督教来华,圣经的中译本可说是百花齐放了。继《马殊曼译本》后,有马礼逊的《神天圣书》及其修译本《新遗诏书》和《旧遗诏书》、郭实腊修订的《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太平天国删改的《旧遗诏圣书》及《新遗诏圣书》。

十九世纪中叶,第一部由不同差会宣教士联手翻译的《委办译本》面世。译员不但把圣经重译,更统一了经文中的名称和名词。这次译经工作是一项突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各代表在神学立场上出现分歧,“神”、“上帝”之间的抉择等,加深了差会对译经的了解,也作为日后译经工程的借镜。

裨治文中途退出委办会,与克陛存、文惠廉等出版了《裨治文译本》。后来最早退出委办会的浸信会邀请宣教士高德、罗尔和迪因按□宗派的立场修订《马殊曼译本》为《高德译本》。

自十九世纪初,由于语文的发展,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动摇,开启民智、培植国力的急务,一贯只有读书人、文人所认识的文言文渐渐应不上当时在文字方面的需要,较通俗的浅文理文便应时而起。圣经的翻译也为满足大众的需要,浅文理的译本纷纷出版,例如:《杨格非浅文理译本》、《包约翰、白汉理浅文理译本》、施约瑟的《二指版》等。《二指版》的得名就是译者施约瑟在翻译旧约官话译本后中暑瘫痪,只能用两只手指工作。他独力翻译十多年,出版了一本浅文理译文。

浅文理译本虽受欢迎,但只是一段很短的过渡译本。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当时朝廷和各地官员所用的语言(即官话,今天的国语),适用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地域,要更有效地把福音传给中国人,官话译本圣经就不能或缺了。宣教士也对此十分积极,不遗余力地翻译官话圣经,先后有麦都思和施敦力合作改写《委办译本》的《新约全书》、当代有名的汉学家:包约翰、艾约瑟、施约瑟、白汉理、丁韪良等以《麦都思、施敦力官话译本》为蓝本翻译的《北京官话新约全书》、施约瑟依照《北京官话新约全书》体裁翻译的《旧约译本》、英国圣公会将《北京官话新约全书》和施约瑟的《旧约译本》合印的《新旧约全书》、杨格非将其浅文理新约以白话文重写的《杨格非官话译本》、萧静山的《新经全集》等,还有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官话和合本》(后称《国语和合本》,现简称《和合本》)。《官话和合本》可说是中译圣经的一个重要里程,为圣经翻译掀开新的一页。在当时几十种圣经译本中,教会和信徒实在需要一本划一的标准圣经。其实这个“呼声”很早已经出现,可惜在神学观点上的分歧不是容易“划一”的,翻译《委办译本》的经验就是一个好例子了。

1890年,上海举行了宣教士大会,由各个差会派代表出席。大会通过进行翻译和合本的工作,为文言文、浅文理和官话译本划一标准;并成立三个委员会负责翻译这三种译本。

《浅文理和合新约圣经》最早完成。深文理则波折重重,工作十六年《深文理和合新约圣经》才出版。后来,浅文理与深文理两翻译小组合并,《文理译本全书》则于合并后十二年出版。至于《官话和合本》翻译小组由于推选译员的问题,工作十六年才完成新约,再工作十三年,旧约完成,并正式易名为《国语和合本》。

《和合本》圣经的译者是以“忠于原文”为目标,就是要“坚持文字上的准确”,但由于译经原则改变,这个目标就有新的理解:“重视意义上的准确”。在旧约翻译的十三年中,新约经过了多次的修订,使其译文更清楚、优美。《和合本》实在为教会提供了一部翻译比以前更准确、更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本,于是它就成了教会和信徒最受欢迎的圣经译本,渐渐建立起典范的权威,成为主流,也为教会和信徒的语言系统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基督教词汇。

然而,随著考古学家不断有新的发现,圣经学者对原文和圣经的历史背景的认识越来越多,修订译本或重新翻译更准确的圣经译本实在无可厚非。同时,语文随著时代而转变,在《和合本》出版后数十年间,中文现代化的过程并不曾停止,很多字词的意思已有别于当日了,语法文体的运用也改变了。教会实在需要一本翻译更理想和更适合当代人阅读的圣经译本。

近年,很多人也作出了努力,五十年代有徐汇修院的《新译福音》、狄守仁的《简易圣经读本》、萧静山按希腊文再修订的《新经全集》;六十年代有今天天主教教会仍然采用的《思高圣经译本》;七十年代有《吕振中译本》、《当代福音》、《新约全书新译本》、《当代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及至九十年代初的《圣经新译本》;也有于八十年代修订《和合本》的《新标点和合本圣经》;还有本会(国际圣经协会)尚在翻译的《新汉语译本》、及其他的翻译工作。

译经工作是不竭不止的。从历史中,我们看到此项工作未曾停止过,一直在进行著,也必须继续。

今天,我们或会对各个圣经译本的强弱处很有兴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读哪个译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中读到一些信息。没有一个译本是完美的,但是神总会藉著我们所看的译本对我们说话。我们读经,神就清楚明白地对我们说话。在云云的译本中,正如保罗所说的:“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纷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但“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腓一15,18)

【中文圣经译本流源附表】

年分(公元)——译本

781年——景教碑

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若望孟高维诺译本》:诗篇、新约全书(蒙古文)

十六世纪末——利玛窦译“祖传天主十诫”

1636年——阳玛诺的《圣经直解》

约1700年——《巴设译本》

十八世纪末——贺清泰《古新圣经》,未有印刷发行。

1822年——《马殊曼译本》

1823年——马礼逊《神天圣书》

1837年——麦都思、郭实腊、裨治文、马儒汉《新遗诏书》

1840年——麦都思、郭实腊、裨治文、马儒汉《旧遗诏书》;郭实腊修订的《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

十九世纪末——太平天国删印《旧遗诏书》为《旧遗诏圣书》,删改《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为《新遗诏圣书》(附注解)

1850年——《委办本四福音》

1852年——《委办译本新约全书》

1853年——高德修译的《新约全书》

1854年——《委办译本》

1857年——麦都思、施敦力改写《委办译本》的新约官话译本。

1859年——《裨治文译本》的新约。

1862年——《裨治文译本》

1866年——《北京官话新约全书》

1868年——高德、罗尔悌、迪因修译的《旧约全书》

1872年——《北京官话新约全书》(改订本)

1875年——施约瑟的《北京官话旧约全书》 王多默的《宗徒大事录》

1878年——《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

1885年——杨格非的《新约浅文理译本》

1889年——扬格非的《新约浅文理译本》(修订版)包约翰、白汉理合译的浅文理新约全书 《杨格非官话译本》

1892年——德雅的《四史圣经译注》

1897年——李问渔的《新约全书》

1902年——施约瑟的《二指版》

1905年——杨格非的《旧约浅文理译本》(至雅歌)

1904年——《浅文理和合新约圣经》

1906年——《深文理和合新约圣经》,《官话和合译本新约全书》

1919年——《文理和合本》,《国语和合译本》

1946年——吴经熊的《圣咏译义》

1949年——吴经熊的《新约全集》

1954年——徐汇修院的《新译福音》

1955年——狄守仁的《简易圣经读本》

1956年——萧静山的《新经全集》

1967年——萧铁笛的《新约全书》

1968年——《思高圣经译本》

1970年——《吕振中译本》

1974年——《当代福音》

1976年——《新约全书新译本》

1979年——《当代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1993年——《圣经新译本》

【注】参考书目: 赵维本(著)。1993年。《译经溯源──现代五大中文圣经翻译史》。香港:中神。

陈惠荣(著)。1986年。《中文圣经翻译小史》。香港:中文圣经新译会。

篇3:浅谈恒流源的应用

进入60年代,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设计和制造出了各种类型性能优越的晶体管恒流源, 并在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晶体管恒流源电路可封装在同一外壳内, 成为一个具有恒流功能的独立器件, 用它可构成直接调整型恒流源。

到了70年代, 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 使得恒流源的研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采用分立元件组装的各种恒流源, 现在可以集成在一块很小的硅片上而仅需外接少量元件。集成电路恒流源不仅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简化了设计和调试步骤, 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各种恒流源电路中, 集成电路恒流源的性能堪称最佳。

一、在计量领域中的应用

电流表的校验宜用恒流源。校验时, 将待校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串接于恒流源电路中, 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大小至被校表的满度值和零度值, 检查各电流表指示是否正确。在广泛应用的DDZ系列自动化仪表中, 为避免传输线阻抗对电压信号的影响, 其现场传输信号均以恒流给定器提供的0~10m A (适用于DDZ-II系列自动化仪表) 或4~20m A (适用于DDZ-III系列自动化仪表) 直流电流作为统一的标准信号], 便于对各种信号进行变换和运算, 并使电气、数模之间的转换均能统一规定, 有利于与气动仪表、数字仪表的配合使用。在某些精密测量领域中, 恒流源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给电桥供电、用电流电压法测电阻值等。各种辉光放电光源:如光谱仪中的氢灯、氖灯, 一旦被点燃, 管内稀薄气体讯速电离。由于离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并恒有增加的倾向, 放电管中的电流将随之上升。因此在灯管上加以恒定电压时, 它是不稳定的, 其电流值可能增大到使灯管损坏。为了稳定放电电流, 从而稳定灯管的工作状态, 最好采用恒流源供电。各种标准灯 (如光强度标准灯等) 的冷态电阻接近于零, 在使用时为防止电流冲击, 一般通过调压器或限流电阻逐步加大电流至额定值, 既不方便, 又不安全。特别是, 使用这些标准灯时, 必须控制通过灯丝的额定电流不变, 否则灯丝内阻的变化将影响灯的发光稳定性。因此, 采用恒流源供电更为合理。

二、在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半导体器件参数的测量常常用到恒流源。例如, 测量晶体管的反向击穿电压时, 若预先将流源调至测试条件要求的电流值, 则对不同击穿电压的晶体管无须调整就可由电表或图示仪直接读出击穿电压的数值。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 延长了仪表的使用寿命, 而且限制了反向电流, 不致损坏被测晶体管。半导体器件参数的测量也必须采用恒流源。

三、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目前, 在科技和生产部门广泛应用的各类物性型敏感器件, 如热敏、力敏、光敏、磁敏、湿敏等传感器, 常常采用恒流源供电。这不仅因为许多敏感器件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还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连接传感器的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等的影响。

四、现代大型仪器中稳定磁场的产生

在许多医疗诊断仪器中, 如CT断层扫描仪和超导磁源成像仪中的磁场均要求很稳定。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测量误差。如果采用稳压电源, 由于电磁铁线圈工作时发热等原因会使其阻值改变, 因而供电电流变化, 导致磁场不稳定。如果采用恒流源供电就能克服上述缺点。因此, 凡是要求磁场十分稳定的装置, 就必须采用恒流源供电。所以, 在核物理实验装置中, 如粒子加速器、质谱仪、β谱仪以及云雾室, 都必须采用恒流源供电。众所周知, 在电子显微镜中焦距越小, 放大倍数越大。为了提高放大倍数, 就必须使焦距缩短, 而焦距与磁场强度有关。如果磁场不稳定, 则磁场强度也不稳定, 从而使电子在焦点以外的磁场再次聚焦,

甚至多次聚焦, 而多次聚焦会使成像质量变坏。因此, 必须采用恒流源供电。

五、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在用普通的充电机充电时, 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 充电电流相应减小, 为保持正常充电, 必须随时提高充电机的输出电压。采用恒流源充电, 就可以不必调整, 即使从充电装置中加入或移去部分蓄电池也不影响正常充电, 从而使劳动强度降低, 生产效率提高。除此之外, 线性扫描锯齿波的获得, 有线通信远供电源, 电泳、电解、电镀等化学加工装置电源, 电子束加工机、离子注入机等电子光学设备中的供电电源也都必须应用恒流源。

摘要:目前电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本文对电源中的恒流源的发展过程及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恒流源,发展过程,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新民.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7

[2]周志敏.电力电子器件与现代电力技术.电气时空, 2004, 8

[3]刘选忠, 杨拴科.实用电源技术手册—模块式电源分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翁飞兵, 陈棣湘, 电子技术实践教程.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6

篇4:大电流恒流源放电回路及其分析

关键词:恒流源放电

0 引言

随着电池使用的迅速增长,对电池产业化生产及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信息时代,对移动电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对高容量、大电流工作的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特殊的大容量可高倍率放电的电池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因此电池厂也就需要大电流的电池检测设备。本文根据电池的特点,设计了放电电流可达50A的放电电路。此电路经济、实用,简单、安全、可靠。

1 恒流放电机理

此电路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可以稳定的恒流,放电电流范围: 1A~50A 分200mA级可设置。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其组成部分应该有控制回路和放电回路两部分构成。

1.1 控制回路 放电的方式为恒流放电,根据需要设置电流,根据需要送来的控制数据,对电池放电进行实时控制。电流值从1A到50A可调。要实现50A这么大的电流,考虑管子的选取以及散热的需求,一路放电回路很难实现,因此采用两路并联的放电回路实现,要控制这两路并联的回路,根据显示要求电流并不需要连续可调,可以采用数字电位器9312提供可控的电位给放电回路。

此电路实现的功能是可以稳定的恒流,放电电流范围:1A~50A分200mA级可设置。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其组成部分应该有控制回路和放电回路两部分构成。

如图所示,根据实际需要的设定,控制数字电位器9312向运放TL062提供需要的电位。实现放电电流分级设置,每级为200mA。

1.2 恒流放电回路 如果恒流放电时的电流不够稳定,对电池的测试有影响,因此恒流源电路采用负反馈恒流源电路,如图所示,由运算放大器、基准电压源和大电流MOS管负载组成,它的电流由基准电压决定,运放电路工作在负反馈放大状态[1]。MOS管工作在放大区。根据需要对电流值进行预制,采用合适的处理器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电位器的基准电压,压控恒流源输出相应的电流,压控恒流源时闭环负反馈系统,实现恒流,电流需要采样后经A/D转换反馈到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信号[2]。使用此种负反馈,实际测试时,放电电流测量准确度可达:±(0.5FS+0.3RD)%,实际电流表读数与显示测量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相同。

此压控恒流源电路采用双运放和两个独立控制的MOS管组成,电流大小由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决定,因电流较大故采用两组独立工作的电路。在多个电池同时放电时,采用循环采样的方式,采样电池两端的工作电压和两路放电电阻上的电压;电流采用计算的方法获得,采样放电电阻的电压,电流由电压和电阻计算得到,由于电阻的值不一定很一致,可以采用软件校准。采样完成后将数据送回主控制板后對电流进行实时控制。经实验验证,此电路稳定性很好,在50A电流放电时每路的电流都很稳定。

MOS管采用IRF3710,IRF3710参数:RDS(ON)=0.025ID=57A,V

GS:±20V[3]。只要采取足够的散热措施,IRF3710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要在短时间将电池能量释放出来,对散热设备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MOS管与散热器之间可以采用导热绝缘的钢片,因为此电路是大电流放电,会在短时间内将电池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因此在使用时还需要考虑采用风扇散热。

在进行采样设计时,要考虑到两路电路很难做到完全对称,电流采样采用两路分别采样,在10A以下,单路导通,10A以上,两路同时导通。由于电流很大,不能直接采样,需要接采样电阻R13和R28,放电回路的R1和R30的阻值很小,在62mΩ左右,采用鏮铜丝做成,由于此部分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计算的电流不准,这方面需要通过软件校准。通过软件校准后,工作情况良好,达到实际需要和精度要求。

2 结语

此回路采用两个数字电位器实现对放电电流的控制,采用压控恒流源负反馈电路实现大电流放电功能。使用并联回路,如果需要更大电流时,可以再并联恒流源回路。在控制过程中采用需要的处理器,合理设计接口电路和解决散热问题,就可以使用在各种大电流放电的电池检测设备中。

参考文献:

[1]崔玉文,艾学忠,杨潇.实用恒流源电路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2年第五期:25-26.

[2]李婷婷,李洪波.数控大功率精密恒流源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06年9月.第23卷第5期:35-37.

篇5:恒流源总结

一、活动目的:

1.缓解工作压力。

3.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4.激发团队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光荣感。

5.树立良好心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二、活动原则:

娱乐原则,做到以娱乐为主,重在参与,让员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大家团结一致共创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主题

团结、和谐、进取。

三、活动时间

2013年9月10日。

四、比赛地点、石人寨。

五、奖项设置;

分男、女两组,比赛分为一、二、三等奖。

篇6: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 现今社会, 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 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 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性能好的电子设备, 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电源, 电源稳定度越高, 设备和外围条件越优越, 那么设备的寿命更长。基于上述情况, 人们对数控恒定电流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今社会, 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 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才刚刚起步且有待发展, 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制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的数控直流恒流源。

1 方案简介

本设计分四个模块:单片机控制及显示模块、数模 (D/A) 转换模块、恒流源模块、输出显示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以单片机为核心将输入电流信号转换成数字量输出;恒流源模块将数模转换模块转换来的电压模拟量通过恒流源电路变成恒流;显示模块有两个:一个是由74HC164移位寄存器和数码管构成, 显示预值;另一个是在输出端以ADC0809为核心的A/D转换芯片, 显示实际测量值。此外, 本设计可实现电流0~2A且有±1mA和±10mA的两种步进, 同时用数码管显示输入的电流值。

采用以89C51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控制12位AD7521的数据的输入并将其转换成模拟量输出, 同时单片机把输入的预值电流送入数码管显示, 再根据输出的电压量来控制电流的变化, 此方案的优点是输入的预值电流信号稳定且避免了大量的数据存储。其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

2 模块电路设计及比较

2.1 电源模块

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

a、整流和滤波电路:整流作用是将交流电压U2变换成脉动电压U3。滤波电路一般由电容组成, 其作用是脉动电压U3中的大部分纹波加以滤除, 以得到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4。

b、稳压电路:由于得到的输出电压U4受负载、输入电压和温度的影响不稳定, 为了得到更为稳定电压添加了稳压电路, 从而得到稳定的电压U0。

2.2 数码管显示模块

74HC164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移位寄存器, 可以作为静态显示器接口, 接在8 9 C 5 1的串行口上用于数码管的段选, 74HC138译码器, 接在89C51的串行口上用于数码管的位选。

2.3 D/A转换模块

以DAC0809作为D/A转换器来实现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 所以D/A转换芯片所输出的值为 (-D*Vref) /255, 又因为初始值为2 0 0 M A, 所以根据等式 ( (-D*Vref) /255) *Y=0.2A。Y= (0.2*255) / (8*5) =3/4。所以得出DA输出值要放大4倍, 并且ad的输入值应为DA输出值的3/4。

2.4 恒流源模块

首先利用正向运算放大器把D A转换器输出的电流值转换成电压值, 然后将电压输入反向放大器, 放大负四倍从而得到正的所需电压值, 最后串联相应的电阻得到所需电流值。

2.5 AD转换模块

本次设计所选用的A/D转换器为ADC0809, 用于转换输出的模拟电压值为数字量, 并将数字量输入单片机, 通过单片机来控制数码管显示实际输出的电流值。

3 数据处理

下面列出部分电流值及其对应的理论和实际的数入量, 其中理论码值为输入电流对应数模转换所需要的码值, 实际码值为单片机根据输入电流值处理后送到数模转换器的码值。

误差测试表

通过测试发现, 结果的最大误差为当输入电流为32mA时, 误差为1mA.小于输出电流的0.1%

但是在本次设计中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的0.1%±1mA, 即1.032, 而本设计测量出来的误差值小于规定的误差值。

4 结论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而数控电源作为数控技术的一员, 它也必定会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不断发展。

摘要:数控直流恒流源系统可以输出稳定电流, 且不随负载和环境温度变化, 并具有很高的精度, 输出电流误差范围小, 因而可实际应用于需要高稳定度小功率直流恒流源的领域。

关键词:D/A转换,恒流源,键盘控制

参考文献

[1刘守义.单片机应用技术.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童诗白,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四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7:浅谈高精度可调恒流源的设计

一、系统设计

高精度可调恒流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流源主电路,二是控制电路。其中主控电路主要由两块场效应管产生输出所需的大电流,控制电路主要由PWM控制芯片SG3525及运放构成闭环负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恒流源主电路由整流滤波、MOS管驱动、电流输出等三部分电路模块组成。其中MOS管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开关管Q1、Q4是电压驱动全控型MOSFET,具有输入阻抗高、驱动电路简单、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及安全工作区大等优点。半桥式逆变电路一个桥臂由开关管Q1、Q4组成,另一个桥臂由电容C6、C9组成。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占空比,就能改变变压器二次侧整流输出平均电压Vo,经全波变换和电感去噪后,对外输出电流。

场效应管选择2SK2648型芯片,它的最大漏极电流9 A,最大功耗150W。由于流过场效应管的电流较大,场效应管的发热比较严重,为保证恒流源的可靠工作,可以给场效应管加装合适大小的散热片。

恒流源控制电路由信号采样、比较放大、PWM控制、推挽等电路模块组成,是稳定恒流输出、提高调节精度的关键所在,控制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电路的整体性能。如图3所示,本设计采用以SG3525芯片为核心的恒频脉宽调制控制方式。

SG3525芯片的脚5和脚7间串联一个电阻Rd,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死区时间。SG3525的振荡频率可表示为:

式中CT,RT分别是与脚5、脚6相连的振荡器的电容和电阻,Rd是与脚7相连的放电端电阻值。取值分别为2200p、10k、150,即频率为61khz。11和14脚输出采用图腾柱输出,本设计采用推挽驱动隔离电路,增强了驱动能力和电源的可靠性。推挽驱动隔离电路如图4所示。

二、误差分析

误差放大器的输入信号是电压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由采样电阻采样,并经小信号放大及电压比较、跟随电路得到。设采样电阻大小为R,二级运放放大电阻分别为R1、R2,外部输入调整电压为Vr,得:

在理想情况下R1,R2都是恒定不变的,可知输出电流与基准源电压成线性关系但在实际情况中电阻的温度系数和电压基准源的温度系数将影响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对公式进行全微分后可得:

由于R1与R2都是千欧级电阻值,而R是毫欧级电阻值,Vr是0~5V的电压值,由公式可知,经过倒数运算后,输出电流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由R与Vr产生。本设计中,R采用18毫欧的大功率高精度低温漂的精密金属壳散热电阻,而Vr取自系统外部由下位机经过12位D/A变换后得到的高精度可调电压信号,其精度达到0.001V,满足系统的要求。

三、实测结果

高精度可调恒流源产品实物图如图5所示:

图6是恒流源工作在1欧姆负载,输出电流调整为1A时,示波器的实测波形图。

由图可知,恒流源输出纹波系数为4.0%,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

四、结论

高精度可调恒流源是“线缆自动化检测设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测试系统提供了精度高、稳定性好、电流可调范围大、调整反应时间短、负载能力强的测试所需恒流,满足系统的各项指标要求。如果进一步采取选择精度更高、温度系数更好的电阻及运放器件、保证系统的输入基准电压精度等级更高、引入精密可调变阻器对系统的局部参数进行微调等措施,那么恒流源系统的输出纹波系数将会有更好的表现,适合于对精度要求更高的场合。

篇8:一种可调LED恒流源设计

1 系统概述

本系统的目的是设计一种LED闪光灯电源, 该电源的核心为直流- 直流稳流电源变换器, 它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恒流输出, 驱动高亮度白光LED发光。电源有连续输出和脉动输出两种模式, 并具有输出电压限压保护和报警功能。

系统输入为3.0-3.6V电压信号, 通过升压电路进行升压, 通过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实现恒流输出, 并利用单片机对系统输出进行测试与控制, 以实现限压, 报警与脉动模式等功能。系统包括:升压模块, 恒流模块, 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

2 各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 升压模块方案及电路设计

系统输入电压为3.0-3.6V, 输出恒流时, 电压限幅不超过10.5V, 因此需要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 系统的升压模块采用DC-DC变换芯片。升压模块以XL6007 为核心, 其原理图如图1 所示。

其中:U1 选用DC-DC升压控制芯片XL6007;C1, C3 选用1u F, 耐压25V瓷片电容;C2 选用47u F钽电容;C4 选用220u F钽电容;二极管选用PMEG3010 型肖特基二极管。电感选用低等效电阻的33u H屏蔽电感。

2.2 恒流模块方案及电路设计

恒流模块可选用的方案主要有: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数控稳压器、电流串联负反馈等。本系统采用恒流模块采用电流串联负反馈方案。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

其中采样电阻选用0.5 欧锰铜丝电阻;三极管采用MJE3055 型晶体管, 该晶体管最大输出电流可达到3A, 最大功率可达75W;运算放大器使用运算放大器芯片TL082, 该芯片具有高增益, 300u V的低输入失调电压, 1.5n A的低失调电流, 2.5u V/℃的低噪声电压;基准电压源采用LM399 型基准电压芯片来输出6.95V基准电压。

2.3 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以单片机为核心, 在恒流模块中的大功率晶体管通发射极插入MOS管开关控制电路, 通过单片机IO端口电平, 控制输出回路的通断;通过A/D采集器对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采集, 当超压时, 控制MOS关断, 并控制LED灯闪烁。同时在脉动模式下, 通过以一定的频率驱动MOS开启与关断, 从而发生脉动模式的电流。

这里采用的单片机为STC15W4K61S4, 该单片机是STC生产的单时钟/ 机器周期的单片机, 是宽电压, 高速, 高可靠, 低功耗, 超强抗干扰的新一代8051 单片机, 内部集成高精度时钟电路, 8 路10 位A/D转换器, 8 路10位PWM, 能够在2.5V-5.5V电压下工作。由单片机集成A/D转换器对恒流源模块输出电压由电位器进行衰减后进行采集, 当电压超过10.5V时, 通过单片机IO电平变高控制MOS管开关电路, 关断恒流模块输出。

3 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系统结果与分析表1 所示。

4 结语

通过测试表明, 当电压输入为3.0V-3.6V时, 系统输出100m A, 150m A, 200m A恒流, 及300m A, 450m A, 600m A脉动电流时, 输出电流误差均小于1%, 并实现了限压10.5V及报警功能。

摘要:系统以DC-DC变压器为核心, 通过升压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 利用由运放、参考电压源, 大功率三极管等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实现恒流输出, 并使用单片机对系统输出进行测试与控制, 以实现限压、报警与脉动模式等功能。

关键词:升压器,恒流源,变压器

参考文献

[1]邱华, 三种简单可靠的大电流恒流源电路[J].电子与自动化, 1996 (03) .

[2]卫永琴, 高建峰.一种恒流源电路的巧妙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 2006 (09) .

篇9:大功率精密恒流源系统设计

关键词:嵌入式控制器,过流保护,接口电路,键盘显示

1 概述

恒流亦可叫稳流, 意思相近, 一般可以不加区别。与恒压的概念相比, 恒流的概念就难于理解一些了, 因为日常生活中恒压源是多见的, 蓄电池、干电池是直流恒压电源, 而220V交流电, 则可认为是一种交流恒压电源, 因为它们的输出电压是基本不变的, 是不随输出电流的大小而大幅变化的。恒流源性能的主要参数如下:

1.1 稳流系数Si:

在负载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输出电流的变化量与输入电压的变化量之比称为恒流源的稳流系数, 并以Si表示。

输出电阻Ro:在输入电压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输出电流的变化量和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之比的倒数称为恒流源的输出电阻 (即等效内阻) 并用Ro表示。

1.2 电流温度系数I:

在输入电源电压和负载电阻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输出电流的变化量和环境温度的变化量之比值称为恒流源的电流温度系数, 并记以I表示。

1.3 电流稳定度Yi:

上述定义的三个参数外, 在使用中, 对恒流源质量最直接的评述标准应该是输出电流自身的相对变化 (当上述三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叫电流稳定度, 记作Y (i) 。

2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所设计的数控直流稳流电源由整流滤波, 调整电路, 输出电压电流取样电路, 电压比较放大电路, 控制器, 数字电位器等几部分组成, 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输入交流电经变压器降压, 整流滤波和三端稳压器稳压后产生12伏输出作为辅助电源, 提供给运放及后续电路使用, 当输入电压由于电源电压或负载电流变化引起变动时, 则变动的信号经稳压取样电路与基准电压相比较, 其所得误差经比较放大器放大后, 再经放大电路控制调整管使输出电压调整为给定值。因为比较放大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 增益很高, 因此输出端有微小的电压变动, 通过单片机控制D/A, 可以改变直流电流的输出, 再经过调整管的调整, 达到高稳定输出目的。

3 电流源的电路设计与实现

3.1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输入的220V, 50Hz交流市电, 经变压器降压后分别供给主回路整流器和辅助电源整流器。主回路整流器是通过变压器绕组选择电路 (即调整管功率损耗电路) 接到与输出电压相对应的变压器绕组上。整流滤波电路由V7~V10, C6所构成, 采用桥式整流, 大容量电容滤波, 因此输出的直流电压交流成分较少。如图2所示。

3.2 基准电压电路

基准电压电路是由辅助电源产生的+12V电压经过限流电阻及带有温度补偿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产生, 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地设置到从2.5伏到36伏范围内的任何值该器件的典型动态阻抗为0.2欧, 在很多应用中可以用它代替齐纳二极管。

3.3 稳压稳流取样及比较放大电路

输出电压取样、电压比较放大器是由电压比较器和有关电阻电容等组成。取样电压直接取自输出接线端子, 接到电压比较放大器的反相端。基准电压经由电阻, 电位器分压后接到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由于是二级稳压且带有温度补偿, 因此该基准电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4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有键盘显示部分和单片机控制部分, 具体的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5 结论

本设计充分使用了电子线路技术, 单片机技术等, 使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大大提高。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 输入交流200~240V, 50Hz;输出直流电压≤10V;输出电流范围:200mA~2000mA;可设置并显示输出电流给定值, 要求输出电流与给定值偏差的绝对值≤给定值的1%+10 mA;具有“+”、“-”步进调整功能, 步进≤10mA;改变负载电阻, 输出电压在10V以内变化时, 要求输出电流变化的绝对值≤输出电流值的1%+10 mA;纹波电流≤2mA。

参考文献

[1]古天祥, 王厚军, 习友宝.电子测量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马志刚.一种恒流源电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电子与自动化[J].1994年04期.

[3]沙占友等.新型特种集成电源及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4]刘选中, 杨栓科.实用电源技术手册:模块式电源分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上一篇:以钥匙为题的范文下一篇:商业计划工作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