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导游词

2024-04-24

束河导游词(通用9篇)

篇1:束河导游词

束河位于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2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束河,又名龙泉村。

进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

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 ”,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推荐 云南昆明石林导游词 ·云南导游词 ·昆明导游词 ·西双版纳导游词

篇2:束河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丽江束河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丽江束河导游词1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

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六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镇海拔2440米,核心区约5平方公里,近千户人家,约3000人。地理坐标:北纬26度55分,东经100度12分。年平均气温12.6度,最高气温(极端)32.3度,最低气温(极端)零下7.5度。7-9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气候特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丹凤含书之地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清泉之乡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皮革之乡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马鞍、皮衣、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滇藏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茶马遗迹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商品,抚今追昔,让你浮想了翩。农耕图腾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业林般的粮架耸立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束河八景

烟柳平桥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

长宽不过30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象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它们不怕人,每当喂食的时候,纷纷争指令性计划令物,溅起的水花泼到喂食者脸上,人与鱼如此亲昵相处并不多见,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鱼水亲人”。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束河西山的最南边就是松云村,后边有石莲山,山上有个山洞,象老虎张开的大嘴,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

丽江束河导游词2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农耕图腾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代表节日

达瓦纳西努

汉译为腊月,纳西人疯了,春节将临,纳西人忙于置办年货,准备过年,忙忙碌碌,近乎疯狂。除夕之夜,每家餐桌上都必须有腊猪头肉、相鸡、鱼等,表示吉庆有余。正月初一,忙碌一年的家庭主妇可以睡一次懒觉。早上吃素,白天祭祖坟。古时正月以祭天为主,元人李京有:“不事神佛,唯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徐霞客曰:“其俗新正重祭天之礼,自元旦至元宵后二十日,数举方止”。

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棒棒节。棒棒会实际上是为春耕作准备的一次农具交易的盛会。邻近各县的农民,乃至大理、保山、西藏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携带本地特产到集会上出售,然后购买所需物品。交流会上,不仅农具、果树苗木、花卉盆景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

三多节

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纳西族战神三多的生日,他是玉龙雪山的化身,是一位白盔甲骑白马的勇士,是民族的保护神。

火把节

农历6月26日前后共三天,白天斗牛,晚上点火把,举火游行,群萤乱飞,是仲夏夜的狂欢节。

骑马

马是人类的朋友,忠实的伙伴,无论是征战迁徙,还是马帮驿运,纳西族人都离不开马,所以纳西人不吃马肉,不剥马皮,不喝马奶,如今马的作用大不如前,但你可以骑马进古镇,体会纳西绅士的往日风采。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丽江束河导游词3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 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耕牛在古老的村寨内健步而行,丛林般的粮架耸在青龙河畔,构成纳西族农耕文化的图腾标志。

古老的石桥,光滑的石板路,高突的上马石,马锅头的豪宅,还有马鞍、马铃、马灯、皮口袋、酥油桶,以及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的各种旧货,抚今追昔,让你浮想联翩。

丽江束河导游词4

从丽江喧嚣华丽的舞台中卸妆,我终于来到了束河这座静静而小小的城。初见束河,阳光很热情和温暖,进入束河这座小小而安静的城,真的是有种静谧安详的气场可以让我沉迷其中。拱桥上的五花石阳光下斑驳的厉害,巷子里的石板路散发着清冷原始的光泽,路人很少,很悠闲,路口的小摊上能看见才从菜地果园才摘下的蔬菜和瓜果,清风过处,远远的都能感觉到那淡淡的泥土的芳香。

束河的闲适生活无处不在,这里无疑是狗狗猫猫的乐园,他们总是或欢快或慵懒,或闲散或发呆,树荫下,屋檐边,巷子角,拱桥上,处处都是他们生活的乐园,简简单单的生活。束河这座小小而静静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着巷子弯弯曲曲延伸的风雅,看玉龙雪水哗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阳光下人们自在鲜活的市井画面。一只小狗懒懒的躺在自家的门口,脑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门槛上,很疑惑的望着我,说:让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我在束河悠长的古街上不经意地闲逛着,当转过几个弯来弯去的小巷时,发现绿树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门牌,推门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闲的晒着太阳,空气静谧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登高望远,这家客栈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丛丛开着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树有很浓郁的绿色,穿过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静的画面。在客栈的屋顶天台上坐了很久,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时不时的来晾晒自己,目光及处,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墙,群巷千回百转,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门楼下流逝过多少岁月的故事,鸽子在天空时高时低的飞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欢快却又宁静。丽江客栈,想来是能让我们安安静静停下来整理自己心绪的,却不知道墙之外,我们依然遗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阳光下,二月的束河。

丽江束河导游词5

束河位于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2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就是束河,又名龙泉村。

进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

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丽江束河导游词6

束河古镇处于丽江所有景区的核心部位,是游览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长江第一湾和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枢纽点。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

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篇3:束河古镇体验民族风情

魅力名镇

从丽江古城往北, 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四公里, 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 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 曾走过此道, 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 西瞻中海, 柳暗波萦, 有大聚落临其上, 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 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 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 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 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 民居房舍错落有致, 西临田园阡陌;北瞰玉龙, 东南瞻象山。四时风光变幻, 尤其村头两处泉源, 其中一潭水, 称为“九鼎龙潭”, 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 翠柏指天, 泉水清澈, 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 远近汩汩有声, 滋润街头巷尾, 清冽甘爽, 涌流不绝, 使百姓受惠无穷。历史上以“束河八景”而著名, 它们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鱼水亲人、龙门望月、雪山倒映、石莲夜读”。九鼎龙潭边有清代建筑“三圣宫”, 绿树掩映、花木扶疏、飞檐翘角, 登临其上, 令人心旷神怡。青龙桥畔, 河水喧哗, 烟柳拂波, 更有古朴民居, 粉墙青瓦, 高低错落, 依山而筑, 临水而居, 一派“小桥流水”情调。

青龙桥和四方街

束河古建筑最著名的莫过于青龙桥和四方街。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 青龙桥的中轴25米, 宽4.5米, 高4米, 全部由石块垒砌, 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 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 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 站在这里, 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 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 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 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 如烟似纱, 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 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烟柳平桥”。

四方街长宽不过30几米, 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 水流环绕, 日中为市, 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 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 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 随心所欲走走停停, 看看稀奇, 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 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 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火把, 穿行在青龙河畔, 如夏夜流萤, 成了一道风景, 叫做“夜市萤火”, 列入束河八景之一。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 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 古老的木板门面, 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 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 以及闲坐的老人, 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 你细细观察体会, 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 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 再走向城市, 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

皮革之乡

束河又有皮革之乡的美誉。

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 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 至明朝, 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 定居束河, 此后, 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 出产皮鞋、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 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篇4:柔软的束河

午后的时光,原本便与悠闲相关,此时正好是南方最火爆最热烈的季节——8月,连阳光都显得很慵懒。

除了镇口有点迎宾的热闹感觉外,此时的束河,游人很少,风很轻,河边的矮柳是一副入定的姿态,小溪里的水流仿佛也是无声的,偶尔,你会听到有清脆的铃音穿破阳光而来,那是古镇里运送游客的马车。

在束河,越往深处行走,你越能触摸到那份古远的气息。

依山的那排房屋,多是酒吧客栈的休憩之所,房前,一条小溪流过,水很清,也很凉,常看到水中有一小筐一小筐的啤酒,水边就是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我想,这条老街,也许就是能引人产生千古之悠思的茶马古道了吧?

在一家小吧坐下来,喝着主人泡给你的普洱茶,此时的我却没有想发呆的感觉,而是把头转向窗外,看着外面悠然踱步的各色游人。茶后,起身沿着老街,顺着指路牌,走进了一个大晒场。

一根根碗口粗的木柱,排成几行,头部尖尖的,有直指青天的气势。木头老得发黑,在蓝天的映衬下,特别有古旧的味道。这木头,在过去的时光里,是用来晒庄稼的,而今天,却如雕塑一般矗立着,成了城里人声声惊叹的艺术作品。

在我的感觉里,束河应该是丽江最安静的地方了。

走出来,站在晒场门边,我被一种旋律吸引了。那是一种非常轻柔和纯洁的旋律,在午后,听得人如处世外。

声音是从旁边的一家小客栈传出来的,我站的位置看得到客栈的楼上,有一个披发的女孩子正坐在阳台上,面朝里,看不到她在做什么。

这时,客栈的老板出现在门前,见我专注地朝里望,便热情相邀,于是,我走了进去。一个不大的小院,进门的院墙刷成白色,上面写着一幅美术作品似的纳西族文字。院子中间,放着的竟是一叶小舟,削去了一边船舷,铺上毯子,放了几只靠垫,这就是小客栈的沙发了!

小客栈的老板是个中年女子,她说她是写字的,墙上的字就是她的手迹,几年前她来到丽江,来到束河,跟人合伙开了这个小客栈,她指给我看她的合伙人,原来就是倚着二楼栏杆的那个年轻秀气的女孩。

我问老板,可不可以坐在你的小船上拍照。老板说当然可以。我对她说,我喜欢你们这儿,这儿好安静,音乐也好听。还加了一句——我不喜欢丽江,那儿太闹了。

以悠闲的方式行走于古道,走走歇歇。回去时,原本因为怕多走路,想找个马车坐的我竟然也不觉得累了,于是又悠然地原路返回。

选择原路返回,是有缘由的。

刚进束河时,就看中了几块纳西特色的大桌布,买了一大袋子。拎个大布袋子,一路走一路发愁:这么沉,怎么就不知道回来后再买呢。嘴里嘀咕着,脚却鬼使神差般迈进了一家专营手工皮具的小店,老板娘一见到我就说:这么大一袋子拿着逛很累人的,要不你就放在我这儿,等回来时再拿走吧。

就这样,把一大袋累赘扔在了那个卖皮具的小店里,轻装前行,居然没多想一下,没凭

没据的一会那个老板娘不认账怎么办?两个小时后,回到了那家小店,老板娘一见我,马上笑着说:你回来啦!然后取出袋子还给我,还一定让我看看有没有少东西,我没看,因为我知道,不会少。

此时才似乎有些明白,喜欢束河,不只因为它的安静与古朴,还有这儿的暖暖的人情味儿。

时近傍晚,坐在“四方听音”广场边的长椅上,翻开刚买来的东巴字典,享受轻风习习吹过脸颊……

篇5:丽江束河导游词

鱼水亲人 西山红叶 石莲夜话 烟柳平桥

青龙桥

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

四方街

束河古城的四方街长宽不过30几米,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为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古时候,束河的四方街上设有夜市,人们像今天的都市人一样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想吃的东西参与一下喜欢的游戏,逛夜市的人手里举着手氢,穿行在青龙河畔,如夏夜流萤,成了一道风景,叫做“夜市萤火”,列入束河八景之一。

龙潭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成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潭边有一截断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束河八景之中的“断碑敲音”。不过,为了保护这一景观,大家还是不敲的好。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此景在束河八景中叫“龙门望月”。

“西山红叶”

束河西山上有很多漆树。每到秋天,树叶鲜红,秋光灿烂,令人赏心悦目。在束河八景中,这叫“西山红叶”,最为动人。

石莲夜读

篇6:云南束河古镇导游词

范将军1932年筹划出资在其故乡四川省大竹县清河场修建的故居“哈儿街”更是独具特色,举世闻名。此街全长385米,占地3.3万平方米。两旁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主显宾躬之态。整个建筑群均为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天架椽屋、前后乳伏牵用三柱建筑。一律采用外廊式穿榫结构,一楼一底两层楼房。街道两旁各有通廊和108根仿希腊式圆形廊柱,柱身均有人物、动物及花鸟等浅浮雕图案。整个街面,格局统一,风貌独特,排列齐整,典雅堂皇,颇为壮观,气宇非凡,是西南难寻的仿古建筑群,专家鉴定为:“国内少有,国外没有”独具特色的大型建群。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研究及使用价值。街内设有“哈儿将军陈列馆”,收藏有大量范将军及其亲友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和其它实物;并有“哈儿茶楼”、“哈儿餐饮”等。街旁东柳河流水潺潺,永平桥、双龙桥装点美景。

特色餐饮:羊肉蒸笼、羊骨汤、酸辣羊血等羊肉系列。

自驾游线路:达州南外经达渝高速至石河(约30分钟)出口,经石清路13公里至景区。

散客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搭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全程高速),经达渝高速至大竹县城,在县车站换乘大竹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也可在达州南外汽车站乘达州至大竹大巴车(半高速),在石河站下车后换乘石河至清河中巴车至景区。

清河镇是爱国将领范绍增的故乡,7月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位于大竹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该镇旅游发展规划在“特色”上做文章,以特色为生命力,坚持走特色兴旅之路,突出“0一线”,“0”即三个景点,就是“将军街”古建筑群、大竹第一峰“万里坪”、有“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峙中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之美称的中峰岛。“一线”即公路沿线,在去万里坪、中峰岛及主要的公路两旁,都种植一些如松、柏、槐、杨、竹等风景树。这些地方旅游潜力巨大,旅游价值极高。

“将军街”古建筑群。清河镇老街(将军街)建筑群,历史悠久,始建于秦汉,明末清初形成规模,民国九年(19),由开明士坤(范绍增之父)范先级等出资募资扩宽街道,修葺街面,民国二十年(1931)年,抗日名将、-起义将领范绍增(范哈儿)在上海借鉴希腊式建筑风格,制成图纸,在原建筑群的基础上,独自出资改造兴建中西式圆柱通廊,砖木结构,瓦顶悬山式六架椽屋,前后乳伏塔牵用三柱,前低后高建筑群,房屋西高东低,呈主宾之势至显宾躬之态,房屋低层与二层楼圆柱间隔处和顶部,均有人物、动物、花草、浅浮雕、花边等图案,街两边各108根圆柱,街南北各有一道栅子门,上有郭举人亲笔手书的“清场雅镇”和“河引义源”字匾,整条街道成“L”字形(困牛型),格调统一,风貌独特,典雅堂皇,规模宏伟,全长385.5米,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共150间,独具特色,是西南地区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中西合壁的古建筑群体。1990年9月、5月、12月被县、市、省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古建筑保护群体,2月申报为全省历史文化镇。

范绍增“范哈儿”将军。他豪爽大方,“劫富济贫、救援乡民”,在全国传为佳话。13岁参加“袍哥”,投入张作霖名下为徒,讨阀过袁世凯,曾任过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司令,也曾受过蒋介石器重,并广交朋友,是抗日名将,抗日打了胜仗,老百姓排队欢迎,也是0的朋友,曾与地下党王维舟有联系,并保护过王维舟,也曾向解放区送过大量药品。解放时弃暗投明,在三汇镇率部起义,任过解放军某部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通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电视剧的播出,名声大振,不少省外游客千里迢迢到清河观光“哈儿”故里,即将上影的“中将范哈儿”二十集连续剧,更给清河古镇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大竹县第一峰“万里坪”。离场镇8公里,是全县最高峰,海拔1196米,登高一望千山万壑尽在视野,山村点缀,炊烟袅袅,恰如一幅水墨丹青,山上有自然形成的神秘的“猪儿嘴”、“天星眼”、“灯盏窝”景点。万里坪顶峰可观看相邻的“红庵寺”遗址,传说“红庵寺”曾有108个和尚,因长老和尚想和一个上山烧香拜佛的杨秀英小姐成亲,把杨小姐关在庙后“鱼古洞内”,后被小姐在省上当“猴爷”的哥哥杨猴爷知晓后,扮成卖头绳梳篦的货郎,打听到了妹妹杨秀英的下落,带官兵攻打“红庵寺”,救出了杨小姐,并放火烧了“红庵寺”,

有“火烧红庵寺,照亮北京城”的传说。

中峰岛(海螺山)。也叫南轩中学,解放后为中峰中学,离场镇3公里,又名“中峰庵”、“可印庵”“小台湾”,岛上有近万平方米教学楼空房,岛顶有一古庙“海螺寺”至今保持完好。该岛孤峰屹立,绿树成荫,古柏参天,白鹤成群,寺宇幽静,东柳河水中分,环抱左右,四面环水,二桥相通,下流复合,潺潺流水,清彻透底,鱼蟹胜多,岛屿四面山峦重叠,松林成片,勘称风景如画。“县志”有诗曰:“海螺碧珍龙、蓬莱小岛寺中峰”,山顶古庙有对联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形象地描述了该岛的幽、静、美。 19世纪的清河古镇 踏水桥..我爱我的家乡

“双龙”踏水桥。该桥头有近3巨伞式黄角树,树根环抱“石土地”,石碑上刻有碑文——“有水也认清,无水也认青。去掉青也水,添争便读静。有水也是河,无水也是河,静静河水谁不爱,喜的是河水再高不淹街”。

篇7:精选云南束河古镇导游词

束河古镇古称“十合”,纳西语“绍坞”,旅游开发前称龙泉村,因为村里有几股清澈见底的清泉,也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古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也比丽江大研古城更悠久,古时候的束河是丽江土司从中原引进能工巧匠的聚集地,是丽江的手工业中心。今天的束河以“比丽江更小资更清静的古镇”著称。以“田园中的古镇,古镇中的田园”为主要名片。这里有丽江地区最大的石桥——青龙桥,最有意境的清泉——九鼎龙潭。

篇8:束河导游词

一、旅游开发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是最表面的,也是最容易察觉和发现的,而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使得当地的社会文化发生涵化与变迁,导致传统的生活秩序被打破,致使当地人传统观念转变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等这样一些影响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一)传统生活秩序的改变

纳西族世代以大家庭为主,一家几代、数口人居住于一个大院子中。三至四代,甚至五代人所组成的大家庭会受到大家的赞誉。近年来束河旅游业的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占据了原有的旧居;加之人们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传统的大家庭逐步分解成为一个个核心家庭。现在的束河古镇寸土寸金,家庭成员间从细小的日常纠纷到房屋产权发生矛盾,甚至闹到法庭的事例也开始出现,原本和谐的亲属关系也变得生疏了。

纳西人非常重视亲友间的联系,纳西文化人夫巴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丽江人一生中有十余种几十次的宴请宾客的“机会”,一个家庭就有成千上万次了。同事、同学、朋友,凡有建房乔迁、婚丧嫁娶等大小事务,都在必请之列。如此繁复庞杂的请客礼仪,使纳西人一年到头忙着请客、做客。因此,夫巴将丽江称为“请客之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现在请客不再像原先那样邀请很多人,只能是邀请一些直系的近亲或关系亲密的朋友到家里做客。这说明随着城镇的都市化,亲属关系也在逐渐的淡化。

(二)传统文化的改变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旅游接待地的当地居民缺乏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人们看到的是强大的外来文化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利益,加上对强势文化的崇尚心理和猎奇心理,相当一部分人在审美倾向上发生了错位。

1. 传统文化表层象征的弱化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旅游活动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外界接触交往的增多,纳西族建筑、服饰、语言等民族文化表层现象在加快失落。而束河作为丽江旅游开发的新兴景区,在整个丽江开发大背景的影响下,这种弱化的速度更快,变异的现象也就更多。

(1)建筑方面

鼎业集团建设的地产项目茶马驿站,也就是当地人习惯称呼的“束河新城”,虽然模仿了古镇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然而却只是将传统文化人为的复制和堆积。而且作为以房地产开发为目的的这一项目,有经济实力购买和租用的大多为外来投资者,他们取得房屋的目的也仅只作为商业用途,大多数的束河居民并没有占有一席之地,更不用说居住了。实际上,束河新城只是纳西文化的一个空壳,并没有真实的文化内涵。

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越来越多的纳西人搬离了世代居住的古镇,在丽江城区或其它地方另辟新居。而本地居民在建设新居的时候也使用砖混结构取代了古老的土木结构,并且很多人都不采用传统的建筑格局。房间的整体布置也跟现代城市家庭相当接近了。

(2)服饰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纳西族在日益被汉化。如今,为了方便,很少有人愿意穿着生活、工作都极不方便,而且“与别人不一样”的传统服饰。加上束河旅游核心地区(例如龙泉社区)的本地居民留在当地居住的已不到20%,便更难看到传统“披星戴月”的服饰了。只有在一些传统庆典或接待重要来宾时,在街道委员会的组织下,当地人才会穿上本民族的传统服饰集中到某些特定场所进行表演,身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已经变成了一个宣传手段,而非日常行为。可见,服饰的民族文化表层现象也失落了。

(3)语言方面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东巴文字现在只有一些老东巴会使用了,但纳西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却一直是全民族通用的语言。但不到20年的今天,纳西母语的处境已不容乐观。在束河,核心地区的外来人口则操着他们各地的方言招揽生意,就算本地从事运输工作的司机、马车夫在与外来游客交流时也都是说普通话了,所以,外来游客在束河当地能听到地道纳西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4)节日庆典方面

节日往往蕴涵着诸多的民俗文化事项,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意识有着极大的意义。旅游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恢复了一些与东巴教有关的传统节日,但也因为某些商业目的将原来的节日曲解,甚至将其他民族的节日强加给纳西族,变成了一种“伪节日”。例如,束河每年七夕的时候都会举办“中国情人节”,这本身并不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甚至根本没有这个节日,但开发商为了吸引游客,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将这一节日强加到束河。而东巴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三朵节”,笔者却从未在束河亲历。

2. 传统文化被舞台化、商品化

人类学家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旅游业只不过把一个民族的文化现实包装连同其它资源一起拿去出售,但我们知道,在任何地区,如果没有文化,当地人就无法生存,所以旅游业正对人类施加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多数旅游者并非象专家学者那样去真正关注旅游接待地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仅只是从对异文化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在旅游过程中去追求新鲜感,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接待地传统文化在旅游过程中被舞台艺术化、程序化与商品化。传统文化也仅仅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服务,而真正内涵却常常被人为地肢解、分割甚至伪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价值完全被商业价值所取代。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场合,并按传统的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各种仪式、礼俗,屡屡“应邀”打破“规矩”而频频登台“亮相”,但从实质上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仅仅只是一种舞台化、商业化的表演而已。就束河每天下午在四方听音广场表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上刀山,下火海”来说,这并不是纳西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而是生活在高黎贡山之麓的腾冲、龙陵两县傈僳族“刀杆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这完全是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和商业运作而进行的模仿表演。

而作为纳西族典型传统文化的东巴文化,已不是为了满足纳西人精神生活的需求,而是面向海内外的众多旅游者作为一种商品充斥于当地大街小巷的表面化的“文化繁荣”。利用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最大卖点,将临摹的几个象形文字或图案绘制、刻制在各种纸张、服饰、木盘、石头等不同材质的平面上,成排成行的挂放在束河的大小店铺里,等待着慕名东巴文化但又无法辨识真伪的游客们购买,直接导致东巴“伪文化”的泛滥。神圣的东巴文化由原来当地居民精神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变成了现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行业。

(三)传统价值观的转变带来的行为变化

外来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纳西族人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外来的文化的浸入打破了往日的生活秩序,也打破了该民族一直保存而无需积累的经验,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所固有的乡土生活。社会变迁常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惶恐、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

1. 经济意识成为主导意识

经济意识目前是影响当地人的一个主导意识,由于经济意识的变化也就带来的当地人传统观念的变化。如今,随着束河旅游开发脚步的加快,当地人的经济意识也急速增强,例如,目前束河当地民房的租金随着大量投资者的进入而水涨船高,一些原来较早将房屋出租给外来中小投资者经营的当地居民不满原来相对较低的租金,出现了单方面撕毁合同并动用当地亲戚朋友将承租人强行赶出束河的这样一些严重破坏当地投资环境的行为,与原本当地热情好客、朴实无华的传统民族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纳西人的传统观念中一直重文轻商,很多人家省吃俭用都要供子女上学,正是在这种以读书为荣的高尚观念的影响下,纳西族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拥有较多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及党政干部。现在,经济条件好转了,可当地的年轻人却不愿意读书了。旅游业给当地年轻人提供了很多不需要很高学历的工作机会,如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等,收入虽不高,但也不低,成为了当地年轻人工作的首选。现在很多束河当地人都觉得,只要旅游业一直发展下去,不需要知识也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2. 对当地道德行为的影响

现在束河的当地居民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趋于空虚,从外界传入的一些从前没有的不良习气和风气也腐蚀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道德行为。

近几年束河的社会治安状况逐年下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小偷小摸、抢劫的现象增多。目前束河古镇里几乎每家都养狗防盗,有些人家有两三只甚至更多的狗。过去,丽江人夜不闭户、出不锁门,现在这种景况只能留在记忆中了。不仅经常被小偷光顾,夜晚人们也不敢去一些没有路灯较为黑暗的地方。

另外发展旅游业同时还带来了色情业和赌博业发展的高峰。三星、四星的酒店也多有此类服务提供,而大多民居客栈的经营者手里也有这类信息。随着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从开始的搓麻将、打扑克等小型赌博活动到最终倾家荡产的事例不胜枚举,就连在旅游服务场所从事服务业的纳西族年轻一代,在工作闲暇时也会三五人聚在一起把工资收入作为赌资开展赌博活动。色情业和赌博业不但对于束河的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使束河当地居民的道德伦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二、旅游开发与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旅游接待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它也会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要想让旅游开发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协调发展,就必须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束河古镇的情况,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解决。

(一)政府应当利用政策杠杆控制投资者的过度开发。

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政府凭借着强大的行政资本,成为推动地方旅游的主导力量,政府在旅游开发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是没有任何组织可以替代的。政府应该发挥其行政力量,保证当地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今天的束河已经越来越商业化,很多过去易见的人文景观都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人造的堆积在一起的没有了底蕴的文化现象,政府如果再不进行控制,那么大研镇的今天就将是束河的明天。因此,丽江政府应当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为束河的旅游开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措施,适当限制外来投资的涌入,对于已经进入的外来投资加以规划和限制,避免过度开发。同时还应鼓励和扶持当地居民自己创业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这样既能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又能保持当地文化的原汁原味。

(二)处理好当地居民与外来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近两年束河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一些较早将房屋出租出去的居民在看到租金水涨船高的情况后,心里上严重失衡而导致出现一些双方的矛盾。针对这个问题,当地居民应当提高自身素质,按照法律合同办事,不能单方面撕毁合约,更不能利用强制手段强行将已来投资经营的承租人赶走,再将房屋租给第三方,这样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当地的投资环境,伤害外来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作为外来投资者一方,尊重当地居民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及村规民约,尽量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要打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当地纳西族灿烂丰富的社会文化也应是外来投资者必须担负起的一种责任。

(三)真正把“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方针落到实处。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主要包括三点,分别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社会可持续发展。无论是游客、当地居民、还是外来投资者都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起完备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强化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自觉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只有在保护中才能求得发展,而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篇9:束河的柔软时光

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古道上响着铃铛的马,还有背着柴禾的纳西妇女以及无所事事在客栈发呆的外乡人,都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惊喜。

安静得不敢大声说话

束河离丽江古城约4公里的路程,同样的四方街,同样的潺潺流水穿镇而过。其实束河和另一个古镇白沙一带是纳西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曾是木氏土司曾经的居住地。它们和丽江大研古镇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南面进入古镇,候鸟客栈那装饰得十分漂亮的门楣让人不由好奇地向里张望,院子里静悄悄没有人,穿过院子,走上楼梯,是一个大大的露天平台,坐在铺着条子布的咖啡桌旁,可以一览古镇全貌:大石桥下缓缓流淌的青龙河,层层铺展的黑瓦土墙,间隔着杨树的黄,柳树的绿。古镇背后,银白色的玉龙雪山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里闪闪发光。旁边遮阳伞下几个人正低声说着话。老板终于出现了,对着我做了个别出声的手势:“他们在开会。”

悄悄退出客栈,心里嫉妒得要命,想起我们那些绞尽脑汁的编前会,什么时候也可以搬到这里来开?

读书、聊天、发呆、做梦

白天的束河四方街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摊粑粑的,炸臭豆腐的,做鸡豆米粉的小摊一个接一个。无法抵御那诱人的香味,买一个粑粑,裹上菜肉馅,边吃边跟店铺台阶上坐着的老人聊天,一不小心,粑粑里流出的油水弄得满手都是。

九鼎龙潭和疏河龙潭源源不断的泉水让两条穿镇而过的河渠清澈无比,太阳照耀下,看得见水草在几米深的河底浮动,光线穿透水面,引起波光荡漾,鱼儿在水中穿来穿去,没有人去打扰它们。村民们依然在河里洗菜淘米,清晨,则来这里汲取每天喝的水。

沿街很多房子已经改成酒吧和客栈,不过因为游客不多,还是懒洋洋静悄悄的样子。古镇的居民并没有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河边的三眼井边纳西妇女聚在一起洗衣服,小巷里背着柴禾的老人,看到我拿着相机横冲直撞,侧身让在一旁,微笑着让我先走。一种久违的感动在心头升起。

暖融融的太阳照得人发懒,一个酒吧门口的招牌很诱人:读书、聊天、发呆、做梦。探头往院子里瞧,一个女孩正歪倒在躺椅上酣睡。

骑马寻踪马帮遗迹

走过有400多年历史的石拱青龙桥,就看到龙门客栈那破破烂烂的旗幡迎风招摇,让人想起武侠电影里那些离奇的江湖故事。虽然没见什么相貌奇特的人物,不过那古老的晒谷场上矗立着的数十根晒粮食的木柱,很旧的两层楼房和院子里停着的那辆打扮得很酷的越野车还是很刺激,也许真有大侠隐身里面吧。

沿着青龙桥往西走,是一条铺得相当好的五花石板路,据说这是束河镇一帮长年奔波于茶马古道上的藏客们在20世纪三十年代捐资铺砌的。九鼎河边,百年老宅张锅头旧居现在是一个客栈,院子里闲坐着几个游客,围着一壶玉龙雪山产的白茶消磨时光。锅头就是马帮店的老板,古镇上有规模的老宅不少是马锅头们的旧宅。

束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最完好的古驿站。从九鼎龙潭一直往西蜿蜒进入玉龙山,渡金沙江,翻越雪山,一百多天才能到达西藏,行程近六千里。想象当年在这条道上走过多少浪迹高山深峡的藏客,看看路边的上马石,最好租一匹马在马帮曾经走过的古道上慢慢逛一圈。秋日的太阳即将落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草场上那像图腾一样的晒粮柱上,给人一种苍凉的神秘感。难怪有人说:束河古镇就像一个庞大的布景,只为了成全一个传说而存在。

据说纳西人的传统是男人琴棋书画烟酒茶或者遛狗放鹰,妇女当然是披星戴月地从早忙到晚,所以街上常见老婆婆背着沉重的柴禾或背篓蹒跚而过,老大爷则手上停着鹰溜街闲逛。

上一篇:滁州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通知下一篇:溪晚凉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