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库县档案局

2024-04-19

泽库县档案局(精选4篇)

篇1:泽库县档案局

泽库县社会保险事业简报

第二期

泽库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编2010年6月10日

新农保办对泽曲镇新农保试点工作

进行前期调查培训

6月9日上午,按照《泽库县开展新型牧区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邀请黄南州社保局负责人及业务工作人员在泽曲镇对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指导员及泽曲镇各村村长和村级新农保协办人员共30名开展了新农保业务培训。培训采取汉藏双语的形式讲解政策和业务知识解答。在培训课上,州社保局李贯林副局长详细讲解了国家、省州对新农保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点及要求,同时,针对在具体工作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工作人员对相关方针、政策的疑难理解在培训过程中当场给予解释、指导。期间,泽曲镇镇长华太加同志用藏语进行了翻译解释。通过对新农保试点工作指导员和乡镇有关人员的培训,为按期完成新农保试点工作实施夯实了基础。

抄报:县人民政府桑林青付县长,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档(2)印5份

篇2:泽库县档案局

第十一期

泽库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编2011年11月25日

多禾茂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显著

泽库县多禾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年终各项工作繁杂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把新农保工作作为重点,乡党政领导带头领会新农保工作精神,抓紧抓实这项牵扯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每村每户的参保情况,乡主要领导分村包户,乡政府工作人员冒着凌厉的严寒走村串户,多次召集群众宣传讲解新农保工作的政策及长远利益之点。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参保缴费,县社保局抽调数名农保办业务员下乡入村,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经常早出晚归地收缴群众上交的养老金及入账工作,及时把参保人员信息录入农保管理系统,把缴费人员的基金和新参人员参保缴费程序做到了有条不紊,万无一失。

截止2011年11月25日,在乡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县社保局的大力配合下,多禾茂乡参保人数达到3978人,收缴养老金17.34万元,参保率达到90.16%,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

篇3:法库县牛产业蓬勃发展

1. 抓养殖小区建设, 促进养牛标准化

把建设养牛小区作为发展牛产业的突破口, 养殖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巡回培训, 进行技术指导, 在完善过去未达标小区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发展新的畜牧小区, 并为养牛户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购牛信息等。到2010年底, 全县开工建设标准化养牛小区292个, 其中辉山乳业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96个已经全部完工。

2. 抓龙头企业建设, 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不断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 全力引进新的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 引进了宏金龙肉牛屠宰加工企业, 屠宰主体设备已经安装完成, 附属设备正在安装, 11月份进行了试生产, 预计2010年加工3000头, 达产后年加工能力10万头。辉山乳业乳制品加工厂项目总投资83493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62294万元, 总建筑面积122925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工, 计划2010年末试生产, 达产后年生产高端牛初乳配方奶粉8万吨。

3. 抓品种改良, 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篇4:青海泽库石经奇迹

神秘的经书

石经,就是工匠们一凿一錾镌刻在石头上的经书、经文或佛像,这种石书石画形式,在我国的藏区多处存在。其目的无非是想让神圣的经书文字和佛像,保存得更坚固、更久远,也是为了便于在寺院内外、山口、湖边、桥畔等重要露天地堆献,让人们随时诵拜,祈得神佛的保佑。本来,在藏人们的眼里,高原上的任何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而一旦刻上经书文字和佛像,那就更是神灵之物了,无论放在哪里,都有无边的法力。

青藏高原有不少大石经胜迹,如德庆楚布寺石经墙、古格石经墙、嘉那经石城、和日石经墙等,其中世人公认青海的和日石经墙独具特色,无论从规模还是艺术水准来看,均属石书之最。

这座石经墙位于青海泽库县的和日寺后山上,距县城72千米。

和日寺是和日石经墙所在的地方,又叫曲葛寺。这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已有174年的历史,坐落在周围覆盖着白雪的群山中,显得格外肃穆神圣!寺院的僧人中涌出很多技艺非凡的刻石高手,如阿乃亥多、恰洛、瓦卜丹等,还有仍健在的老僧人宫保才旦。

和日石经墙由4处构成,主墙长165米、高3米、宽2.7米。主墙上的经石所刻为著名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两大部分之一《甘珠尔》,其中收录各种著述1008种,刻了两遍,约3966万多字。主墙的东面,是一处独立存在的经石方墩,高10米,边长9米,上面堆放的石经是《大藏经》的另一部分经典《丹珠尔》,收录各种著述4361种约3870多万字。此外,《丹珠尔》经墩东面40 米处和主体石经墙西面120米处,还各有一座规模较小的石经墙,前者所刻经文为佛教丛书《塔多经》,共刻了108遍;后者所刻经文有17种。除了这些文字刻石,和日石经墙这里还有近两千幅各种佛像、佛塔等绘画石刻作品。

据测算,相距不远的这4处石经墙总长约达300米,所刻经文总字数在2亿字以上,用片儿石料多达3万块。曾经大半生参与过石经墙刻建的和日寺老僧人、雕刻高手——宫保才旦告诉笔者,石经墙雕刻用工至少在八九十万以上。

和日石经墙的传说

关于和日石经墙的创建年代,没有可靠文字记载,据和日寺僧和当地藏民说法推算,大致创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前后历时150多年。

据《黄南州志》记载,首次发起并组织者,是和日寺第三世主持活佛德尔敦·久美桑俄合丹增。他最初的想法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决意用自己的一生为寺院刻制3部可以永世长存的石经,即《普化经》、《噶藏经》和《当僧经》。于是,他从果洛草原请来一位雕刻绘画兼通的叫阿乃亥多的高僧作为首刀人,并挑选了几十位寺僧和牧民当帮工,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凿刻,终于完成了3部石经的刻制,这是和日最早的石经。这些作品,小到一个巴掌大小,大到一人多高,精美而有特色,虽经历了150多年的风蚀雨淋,沧桑舛变,至今存者仍风貌依然。

接替德尔敦活佛大规模刻建石经墙的人,是德尔敦活佛的后任第四世主持洛加仓活佛。洛加仓是一位佛学造诣高深的宁玛派活佛,他所处的年代为社会比较动荡的清末民初,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为顺应祈佛保佑脱离苦难的民意,洛加仓又开始了大规模和系统的石经墙续建,他要让完整的《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等著名佛教经典,变成石书,与世长存,护佑广大藏族信众得福承祥,石经墙的扩建非常顺利,历经30多年就全部完成。

和日石经墙如此平整光洁的石材源自何处,以及它在刻制前的技术处理,也是大有讲究的。据调查,独一无二的和日石经石材,来自当地十几千米以外的一座山上,那座山形态奇特,据说有莲花八瓣瑞相,山沟深处一个地方蕴藏着一大片青绿色石山体,而且石壁呈层理状,非常规则,取下来便是几乎不用再雕琢的石板材,相当平整细润。这些石材因神圣化,非石经、寺院不能用,因此一直保护得很好。刻经石材当年都是信众一块块用肩膀背回来的,据说凡有幸能为石经墙背石料的人,都可以修积缘德,所以,当年背石成为一大盛事。石材在刻前要反复油浸火烤进行软化。上好的石材,加上工匠高超的技艺,成就了和日石刻经书艺术的美轮美奂。

和日石经墙原是按藏文经籍版式分部垒叠而成的,每函石经码得像一本本长条藏文经书,保持着纸经书的形状和风格。每函都有书名,外面用木板包装成书箱状,再用精美的图案石板隔开。石经墙两面隔一段有一座精致的佛龛,里面供有石刻佛像,这样,朝拜和转“廓拉”的信众,就可以随时与佛见面。

重新恢复后的石经墙

石经墙建成后,成为和日以至贵德、同德一带,甚至整个安多藏区佛教信众的心中圣地,来这里朝拜和转“廓拉”的人终年不断。照藏人的说法,在这里转一圈“廓拉”,就等于把这里所有的石经书诵念了一遍,福祥无量。有趣的是,据和日的藏民说,自石经墙建成后,和日一带真的极少发生天灾人祸。当地人认为,是经石墙的圣灵为他们带来了平安吉祥。从此,代代传续,人们不断往这里敬献各种经石。神秘的石经墙,成为藏地信众精神图腾的象征。

不幸的是,1958年大跃进和“文革”中,神圣的石经墙没有躲过政治风浪的侵袭,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两度遭到破坏,整齐有致的石经墙被拆,大部分的经石被运走,成为铺路、建桥、垒墙和做屋顶的建筑材料,至今都没有完全找回来。

随着社会政治局面的逐渐稳定和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日寺的主持、僧人和广大信众,自发地开始寻找失散的经石,重新恢复和重建石经墙。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和日石经墙遗迹,就是经过近30年的重建,努力保留下来的,墙体形状已不规则,不少地方呈坍塌状。由于一些经石至今没找回来,部经已不完整,而且没有了当初的目序排列。墙体两面的诸多佛龛、佛像也被破坏了,只是主墙东段墙侧尚存一些石刻佛像、佛塔和六字真言单幅石刻作品。

尽管如此,今天,无论我们拿起哪一块经石板,掸去上面的积雪和尘灰,都会发现那些阴刻的经字依然隽秀工整,清晰如初。而且,经字风格多样,笔力遒劲,横平竖直,相当精致。那些残存的石刻造像作品,也是构图比例紧凑得当,量度精准,技法简拙古朴,线条自然流畅,显示了历代工匠高超的藏传佛教绘画技艺和娴熟的石刻功力。

在夕阳的余辉里,伴着石经墙两边几座高架经幡在山风中“啪啪”作响,白雪映衬下的石经墙显得那样沧桑而神秘。

宝贵的文化遗产

由于和日石经墙的特殊地位和规模,以及它的文物、工艺和宗教象征价值,其进一步的保护和修缮,在近年引起了有识之士和僧俗信众们的强烈关注。和日寺以宗教的号召力,不断动员信徒们协助寻找尚失落在民间的经石,当地藏族群众自然也是非常敬重他们心中神圣的石经墙,到处打听寻觅,不断有人把一些找到的宝贵经石送回山上来。加上人们现在的自由敬献,这里的经石越来越多,仰拜、朝觐和前来转经祈福求祥的人也纷至沓来。

但要真正使经石墙得到很好的保护,还需要系统而正规的整理和修缮。花费当然是巨大的。当任和日寺主持都格吉卜活佛发起倡议,寺院和僧俗自发捐款、捐物、捐劳力,自筹到3万多元,加上桥梁基金会的8万元赞助,终于有了几年前的一次大规模修缮,主墙的东段加了基墙,上面的经石也进行了整齐的摆放和整理归序。

但据泽库县的才旦加和多杰才培两位和日籍主要参与组织施工者说:“和日石经墙不仅仅是和日的,也是全藏区、全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这种世界少有的石书胜迹,应当得到更好的保护,而现在却没有维修资金,政府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也不够。”他们说,和日石经墙的创建要比甘肃的拉卜楞寺早,可拉卜楞寺吸引了很多游人,这里却很少有人来。

和日石经墙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奇观,深藏诸多宗教文化奥秘,是珍贵的宗教文献和奇特的宗教艺术,也是藏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共有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像对待濒危自然物种那样,保护好这一濒危“文化物种”。

(据《科学之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泽库县档案局】相关文章:

法库县人民法院实习总结04-13

上一篇:议论文题型及答题技巧下一篇:7彩色的翅膀导学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