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巴赫

2024-05-17

第十四节 巴赫(共8篇)

篇1:第十四节 巴赫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XX号考生祖文韬,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巴赫》。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编排在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中的第十四节《巴赫》,这节课有巴洛克时期的介绍和人物介绍巴赫以及他三个创作阶段,巴赫的《马太难受曲》的第一1.72.78分曲,知识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以及十二平均律。二,说教学内容

巴洛克时期——巴赫 《马太难受曲》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十二平均律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巴赫的人物介绍以及他的《马太难受曲》,让学生了解巴赫,了解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2.通过介绍巴洛克时期,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下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3.通过学习,让学生们感受欧洲宗教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巴赫,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2.了解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

3.感受欧洲宗教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所以想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教法学法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上,我主要是通过:导入法,自主参与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法,拓展探究法等教学手段来完成我的教学。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欧洲音乐,了解它的风格特点,可是你们知道欧洲音乐的年轮吗?学生们回答 老师:欧洲音乐的年轮是从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后期—近代—现代。(展示图片)让学生做笔记。好了,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吧。请大家把书翻到102页,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几段话,大家思考下你们是怎么理解“巴洛克时期”的。(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同学们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老师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1600-1750年)这段时间被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就成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拉摩,亨德尔。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2.介绍巴赫以及他的作品

老师:想想你们对巴赫了解多少?音乐风格如何? 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大家回答的很好,下面老师来补充一下: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年),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大家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是所有著名作曲家中水平最高的艺术家。他谙熟他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的底部,他把前任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巴赫自己在艺术上的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管弦乐作品逻辑性强,变幻多样,主题贴切感人,旋律丰富多姿。巴赫的作品就数不胜数了,300首大合唱曲,100多首大提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等等。下面我们来欣赏下巴赫的《马太难受曲》。(让学生们初步的了解下巴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播放乐曲《马太难受去》

老师:把书翻到104页,一遍欣赏乐曲《马太难受曲》一般看看104到105也的这几段话,了解下巴赫的这部作品。谈谈你们对这部作品的看法,它为什么能被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作品中,巴赫运用了独唱,合唱,乐器,和声及节奏等一切音乐手段,来充分表现耶稣在受难时的情景和各种不同人的不同情感(包括耶稣,犹大,彼得等人)。尤其是由曲调交织起来的繁复和声运用,把人类用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完整的表达了出来,人们几乎是把受难曲和巴赫的名字连在了一起。这部作品也被称为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

老师:同学们,巴赫这么一位伟人,人们把他的创作中分为四个,你们知道这四个时期的名称以及其创作方向。

同学们分组讨论,看看课后的预习笔记,回答老师问题

老师总结补充:请大家拿笔记下,巴赫的创作分四个时期1685——1707年为青少年时期,1708——1717年为魏玛时期,1717——1723年为科藤时期,1723——1750年为莱比锡时期,魏玛时期也就是巴赫的创作成熟期,主要以管风琴作品为主。科藤时期是巴赫的创作高峰期,主要以器乐曲和管弦乐曲为主。莱比锡时期是巴赫创作的光辉时期,主要以宗教体裁为主,其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创造了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4.知识学习

老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6页,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主调音乐,什么是复调音乐,以及什么是十二平均律。同学们阅读思考,回答问题。老师补充:

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

和主调音乐相对的就是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旋律线都具有独立的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者相互补充。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整个环节,主要以分组讨论法为主,提高学生朗读,阅读,奖赏等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热爱。)七,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听这几首作品,思考“拓展与研究”的题目。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八,布置作业

预习新课 搜集资料 九,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这一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铺垫,让他们学的更加轻松愉快!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说课完毕!

篇2:第十四节 巴赫

课程《青蛙趴练习和横叉练习》

一 教学目标

锻炼幼儿大小胯软开度和柔韧度

二 教学重点

两腿直膝贴于地面,不要弯曲,腿往远伸

三 教学难点

胯打开的时候,双腿尽量打开,注意别过于拉伸过度

四 教学过程

(一)入场

幼儿换好舞蹈衣服进入舞蹈室

(二)把下练习

幼儿练习前压腿,老师喊口数。

(三)复习

复习舞蹈组合,老师放音乐,幼儿练习。

(四)青蛙趴练习老师示范

1-8拍 趴在地上,双腿张开90度,向左右两个方向打开。2-8拍 贴地,胯放松,直到胯根贴地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老师再次演示一遍幼儿练习老师喊口数指导。

(五)休息

(六)横叉练习老师示范

准备动作

1-8拍 俯卧地面,手臂支撑,双腿左右分手,脚跟着地 2-8拍 脚跟着地,脚尖往远伸,直膝贴于地面,不要弯曲。2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老师指导幼儿练习幼儿练习,教室巡回指导。

(七)教师小结

篇3:养猪二十四节气歌

惊蛰春分雨水升, 凉风带来东南飞。猪舍干燥要有棚, 免得雨淋猪得病。

清明谷雨春耕忙, 大种饲料好时光。扩边展沿争土地, 全部种上新品种。

立春过了望小满, 采集山药快上山。猪吃百草长得快, 青绿饲料有来源。

芒种过了夏至到, 青草打浆好味道。母猪吃了奶水旺, 肥猪吃了肥又壮。

小暑大暑三伏天, 猪舍得有洗澡湾。搭好凉棚勤放水, 多集粪肥抢时间。

立秋末暑秋风凉, 抓紧接仔护仔忙。选好种猪留后备, 科学管理头一桩。

白露秋分动镰刀, 青储饲料莫耽误。多种饲草收拾好, 霜降一定要储完。

寒露霜降地收净, 留茬增膘莫放松。早放晚归管理好, 驱除内外寄生虫。

立冬小满天变冷, 猪舍向阳要背风。防寒设备要备好, 保证安全越过冬。

大雪冬至三九天, 家家户户猪满圈。发家致富卖肥猪, 多为国家作贡献。

小寒大寒紧相连, 生产计划做周全。农村养猪大发展, 五业兴旺迎新年。

篇4:手绘二十四节气

小xiǎo朋pénɡ友you了liǎo解jiě二èr十shí四sì节jié气qì吗mɑ?近jìn日rì,有yǒu一yí位wèi名mínɡ叫jiào苞bāo苞bāo的de小xiǎo朋pénɡ友you的de爸bà爸bɑ妈mā妈mɑ为wèi了le让rànɡ苞bāo苞bāo了liǎo解jiě二èr十shí四sì节jié气qì,花huā了le一yì年nián的de时shí间jiān用yònɡ简jiǎn笔bǐ画huà画huà出chū了le二èr十shí四sì节jié气qì,比bǐ如rú小xiǎo暑shǔ时shí节jié吃chī西xī瓜ɡuɑ,雨yǔ水shuǐ时shí节jié飘piāo春chūn雨yǔ等děnɡ,还hái有yǒu许xǔ多duō中zhōnɡ国ɡuó传chuán统tǒnɡ节jié日rì,比bǐ如rú赛sài龙lónɡ舟zhōu的de端duān午wǔ、吃chī糖tánɡ瓜ɡuɑ的de小xiǎo年nián等děnɡ。看kàn了le这zhè些xiē画huà,你nǐ也yě能nénɡ明mínɡ白bɑi什shén么me是shì二èr十shí四sì节jié气qì了le吧bɑ?

nlc202309081236

篇5:第十四节 巴赫

翻译

孟子说:“爱民的言说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不如完善的教育能够得到人民的喜爱。完善的政治,人民畏惧;完善的`教育,人民喜爱。完善的政治能获得人民的财富,完善的教育则能够得到民心。”

读解

篇6:第十四节 巴赫

美文欣赏(Enjoy Reading)

General Sherman

You are looking at the biggest tree in the world. Its name is “General Sherman”. General Sherman is growing on the slopes of the Rocky Mountains in the United States. General Sherman is about 11 metres across and about 35 metres round. During playtime join hands with 25 of your friends and make a circle. This will give you an idea of General Sherman’s size. General Sherman is also very tall. It is over 80 metres high. It began as a tiny seed many years ago. Imagine! It has been growing since about 2000 B.C. It has been growing for almost 4000 years and it is still growing! General Sherman is as old as the Pyramids. It may live for another 2000 years.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in 4000 A.D.? General Sherman will know!

General Sherman是谁?读完本文后,你会发现:General Sherman原来是一棵树,一棵巨大无比、年代久远的树!

本文文笔清新,用词简洁;特别是时态的变换生动地描述了一棵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文中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又给这棵树赋予了生命的色彩。另外,还应注意学习描述物体的一些具体表达方法。

读至文末两句,不由感慨:世间千般事,谁堪评说?唯我树大将军!

推荐背诵文段

常用表达法

1.形状(Shape)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es it look like?

-It’s square/round/oval/triangular /rectangular…2.大小(Size)

-How big is it?

-What size is it?

-What’s it like?

–It’s 32 centimeters wide and 2 meters long.

–It’s 5 inches by 5 inches (by 5 inches).

–It’s 45 centimetres in diameter.

3.颜色(Colour)

-What colo(u)r is it ?

-It’s red/blue/green/gray//black/purple/pink/

yellow/orange/brown…(in colour).-It’s dark grey/light blue/bright green…4.材料(Material)

-What i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leather/cotton/nylon/denim;

-It’s made of metal/wood/plastic/glass;

-It’s made of brick/stone/bamboo…5.特点(Something Special)

-Can you describe it in detail ?

-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about it?

–It’s a long black leather coat with a belt.

–There is a zip at the front and a pocket beside.

–It’s an old brown Italian leather shoe with a hole in it.

–I like these old black Chinese wooden tables.

特注:多个形容词的排列顺序:

当两个以上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形容词该如何排列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opshacom这个词来帮助我们:

①op代表opinion,指表示人们观点的形容词,如beautiful, horrible, lovely, nice等;

②sh代表shape,指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如long, short, narrow, round等;

③a代表age,指表示年龄、时代的形容词,如old, new, young等;

④c代表color,指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red, black, orange等;

⑤o代表origin, 指表示国籍、地区等的形容词,如British, Canadian, German等;

⑥m代表material, 指表示材料的形容词,如plastic, metal, wooden等。

⑦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应放在最前面。

请看下面几例:

①a nice long new black British plastic pen

②She wears her beautiful brown leather jacket today.

(她今天穿着她那件漂亮的褐色夹克。)

③It was a lovely old French song.

(那是一首有趣的法国老歌。)

④I have seen this fantastic new British film.

(我已看过这部新的英国幻想片了。)

写作练习

习作点评

本文第二段衔接过渡自然,马上将文章引向了具体的描述对象。对两面旗子描述清晰,给人以比较生动的“图像”。值得一提的是:习作作者较为恰当地应用了所给词汇,这一点常常为部分学习者所忽略。

修改建议:

1.第三段最后一句,应改为:for every national flag has ,at least ,the colour of one of the five circles.

篇7: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 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 渐有春雷,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 不饮不食, 称为“蛰”, 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农谚“到了惊蛰节, 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 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代表寓意:天气回暖, 春雷始鸣

气候特点:雨水渐多, 乍寒乍暖所属季节春季

风俗活动:祭白虎、打小人

风俗食物:“炒虫”、生梨

农事活动:防病虫害

养生:应顺肝之性, 助益脾气

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属性:24节气之一, 干支历卯月的起始

★节气别称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 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 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 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 “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 “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 “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 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 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 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 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气候特点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 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 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 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 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 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 猪瘟来”, 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 气温回升较快,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 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 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民间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 开口噬人, 犯之则在这年之内, 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 阻挠你的前程发展, 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 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 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 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 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 需以肥猪血喂之, 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 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 使之充满油水, 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 无迹可寻, 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 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 明代洪武初年, 带着信、义两个儿子, 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 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 天长日久有了积蓄, 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 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 正是惊蛰之日, 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 先祖贩梨创业, 历经艰辛, 定居祁县, 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 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 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 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 多有“离家创业”之意, 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 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1.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 乍暖还寒, 除了注意防寒保暖, 还因气候比较干燥, 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 吃梨助益脾气, 令五脏和平, 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2.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 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 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 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3.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 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 据说, 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 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 长了翅膀的大神, 一手持锤, 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 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 天庭有雷神击天鼓, 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 孟春之中也, 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 所取象也;冒, 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 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 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 会平地一声雷, 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 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 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 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 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久而久之, 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 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 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 打到你有气冇定抖, 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 取石灰糁门限外, 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 在惊蛰这天, 洒在门槛外, 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这和闻雷抖衣一样, 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 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 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 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 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 宣泄内心的不满,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 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 冇小人搞搞震, 而被“打”的对象, 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 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农事谚语

惊蛰吹起土, 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 倒春寒, 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 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 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 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 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 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 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 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 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 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 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 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 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 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 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 鼠想逃命万不能。

朋友非常重农事, 不知师从那大师?

春雷一响, 惊动万物。

春雷响, 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 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 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 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 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 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 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 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 快种大麦。

大地化, 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 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 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 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 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 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 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 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 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 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 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 冷半年。

★物候特征

物候桃始华:桃, 果名, 花色红, 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 亦作鹒, 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 清也;庚, 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 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 齐人谓之“搏黍”, 又谓之“黄袍”, 僧家谓之“金衣公子”, 其色鵹黑而黄, 又名鵹黄, 谚曰:“黄栗留黄莺”, 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 蛰鸟也, 鹞鹯之属;鸠, 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 林木茂盛, 又喙尚柔, 不能捕鸟, 瞪目忍饥, 如痴而化, 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 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 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 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 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 鸠复化为鹰, 如田鼠化为鴽, 则鴽又化为田鼠;

篇8:二十四节气养生

立秋

时值公历8月7日前后,二十四节气进入立秋阶段。“秋”字意即禾谷成熟,“立秋”是禾谷开始成熟的意思。“立秋之日凉风至”,虽有“秋老虎,毒如虎”的炎热,但从此开始气温逐渐下降,秋高气爽,月明风清,逐渐进入凉爽的阶段。立秋日对农业尤为重要。“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是说立秋日如果打雷,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则无旱涝之忧,丰收无虞。

立秋时节的风俗

在我国古代,有迎秋之俗,每到立秋习,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饮烧酒等,都是流传已久的食俗。此节气中七月初七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据说该夜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少女们向其乞求巧智,故名。

早卧早起与鸡兴

立秋后应如《内经》所戒:“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即生活起居要像鸡一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收敛太过。立秋乃初秋之际,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秋季在五脏应肺,悲忧可伤肺,因此在情绪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合理饮食防秋泻

“苦夏”使人衣带渐宽,到了立秋则要“贴秋膘”以弥补。这一天,百姓家多吃炖肉,讲究点的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肉贴膘。此时是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尤其是小儿。可出现发烧,先吐后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等表现。本病是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转愈。症状较重者可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奶、米汤、粥等。可适当吃些炖苹果,它含有丰富的鞣酸蛋白,有吸附作用,可用于止泻。日常饮食要多加留意,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用流水洗净或削皮后再吃。

“四”字吐纳养生法

秋季坚持“四”字补肺功,有保肺健身之效。方法为: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冉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四”字,口型为两唇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道臧·玉轴经》称此为“秋季吐纳健身法”。

处暑

公历8月23日前后,进入处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故名曰“处暑”也。此时三伏接近尾声,暑气渐退,秋意渐浓,正是“争秋夺暑”的时候。气温早晚较凉,日较差增大,秋燥也越来越明显。“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处暑节气,南方两季稻开始收割。“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下连天雨,纵然结果也难留”,是指处暑时节最怕下雨,因为成熟的谷物雨打落地,会影响收割。

处暑时节的风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义称鬼节、祭祖节,与清明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冥三节”,是佛道两教共有的祭祀祖灵和亡魂的传统节日。除了道斋僧寺的祭祀活动,民间也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中元节期问,山西五台山一带,家家都捏“面人”宴客,并相互馈赠。云、贵、桂等地的壮、布依等族,则在此时操办“祭祖席”。南方有些地方以此日为“敬孤节”,争相给孤寡老人送钱送米,接他们到家中吃饭,表示敬意,积善行德。

秋燥时节养肺阴

秋季燥邪当令,秋分以后为凉燥,秋分以前因有暑热余气,故多见温燥。处暑时节要防止温燥,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量黏痰不宜咯出,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及舌尖红,苔薄黄而干,则说明感受了温燥之邪。燥易伤阴伤肺,此时节可适当吃些清润之品,如雪梨、蜂蜜、百合、莲藕等。例如可将生梨1只(去核)加冰糖10克蒸食,或将鲜藕适量隔水蒸食,亦可与粳米同煮粥。秋季饮水可少量频次,甜咸搭配。在饮水中加少量盐,可减少体内水分流失,而蜂蜜水则有润肺养阴的作用。“朝朝盐水,晚晚蜜糖”可谓秋季饮水之道。

省辛增酸宜葡萄

《素问·删气法时论》云:“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昧发散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山楂、葡萄以敛肺气。葡萄是秋季当令水果,具有补气血、茄肝肾、生津液、开胃健脾、止咳除烦、通利小便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其内含物质具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这么好的食品,不妨制成葡萄蜜膏慢慢享用,将鲜葡萄5()()克捣烂,绞取汁液,以小火煎熬浓稠,加等量蜂蜜煮沸,凉置后盛入容器放人冰箱备用。用时取1匙,用沸水冲化即可饮用。

古谮葳言

秋三月,此谓荣平。秋主刑杀,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沦》

注释:

荣平:容态平定。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风劲急,物色清明。

秋刑:秋季肃杀之气的刑罚。

无外其志:意志不要受外界干扰。

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天就要发生泄泻,是(因为秋季收养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不够的缘故。

秋宜冻足、冻脑,卧以头向两,有所利益。

上一篇:100个圣诞老人绘本下一篇:市质监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