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应用系统论文

2024-04-30

单片机应用系统论文(精选6篇)

篇1:单片机应用系统论文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学习心得(1)

姓名: 吴新阳

学号:10030224

五周紧张忙碌的单片机学习,简单的总结了以下五点: 一:两个软件(kell和proturs)从不熟到熟练操作。由于以前用的比较少,导致有很多的操作不熟悉,经常会出现忘记操作的情况,总结句话孰能生巧吧。

二:程序的简单盲打。以前的程序多是复制粘贴,什么unsigned,之类的词组都记不住,通过扫盲练习,多背,多练,这些词汇已经可以熟练打出来。

三:单片机和C语言知识的复习掌握。开始的五周以前的知识有很多,很多学过的都已经忘记了,没办法只好去复习,去背,还是以前没好好学的后果吧。复习、学习新的知识,什么左移、右移等等,记忆的更深刻。四:PPT的制作与答辩。第一次制作课题文件,想到要当着全班的面去讲演和回答问题,心里就很紧张,自已学的又不好,怕自己讲不好,怕错。

五:编写程序的细节。编程时老是出现忘记标点,括号等错误,总结来讲还是打的少的后果,现在我想不会出现这些低级的错误了。

篇2:单片机应用系统论文

中文名称: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

英文名称: Application system designing technique of the one-chip computer 开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各专业,电类、信息类专业

学时数:

授课 48 上机实验12 先行课程: 计算机技术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线路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与其它课程的分工与联系

1. 课程性质

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由于单片机控制功能强,体积小,功耗小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它在工业控制、智能仪表、节能技术改造、通讯系统、信号处理及家用电器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以往采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实现的电路系统,大部分功能单元都可以通过对单片机硬件功能的扩展及专用控制程序来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形成了称之为“微控制技术”的新的设计思想体系。微控制技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就是单片机。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是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也是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单片机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和接口扩展技术以及接口应用等。教学环节包括讲课、实验。

2.与其它课程的分工和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有计算机操作基础、计算机编程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电子器件及电子线路等。本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课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知识要求

(1)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有关概念(2)了解单片机的主要功能

(3)掌握微处理器的结构、功能

(4)了解定时器/计数器的重要特性,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工作方式 及使用(5)掌握并行口的特点、功能

(6)了解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中断的使用

(7)熟练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能应用进行程序设计(8)掌握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及I/O扩展(9)掌握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接口(10)了解键盘、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

2.素质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质量第一的思想;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要有进取精神;帮助学生确立严谨的工作特点和踏实的工作作风。3.能力要求

在硬件方面能够用单片机组成控制系统

在软件方面能够编写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 能够较熟练地应用开发系统进行程序调试

实训完成一个实际单片机控制设备的硬件装配和控制程序的设计、掌握实际应用单片机的技能。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功能

80C51系统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单片机的结构

微处理器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结构、特性

并行口、串行口的功能

中断

80C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寻址方式

数据传送指令及应用

算术逻辑运算指令及应用

程序转移指令及位操作及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综合应用举例

串行口综合应用举例

中断综合应用举例

80C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I/O扩展

80C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

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

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

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

四.实验

1.实验内容

(1)、数据传送试验(2)、数制转换运算(3)、并行口、串行口传输(4)、LED显示(5)、键盘实验(6)、模拟信号测量 2.实训

数据采集系统

用单片机实现从键盘上接受数据,然后在显示器上显示,最后通过D/A转换控制。

五.学时分配 理论学时(48学时)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学时

80C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3学时

80C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7学时

80C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 6学时

80C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及应用 10学时

实验学时 12学时

篇3: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低功耗设计

关键词:低功耗,单片机,CMOS,HMOS,最小功耗,软件设计,硬件设计

1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低功耗单片机应用系统是指以降低系统功耗为一个主要性能指标的单片机系统.这些系统由于应用于一系列特殊场合, 因而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采用低功耗电路的设计方法, 以降低系统的功耗.它除了选用各种低功耗的器件和芯片外, 还在满足速度等性能指标的前提下, 进行降低功耗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通常这些系统都应用在交流供电比较困难, 甚至无法用交流供电的场合, 因而各种电池 (瓶) 就成为其主要供电手段;采用LCD液晶显示器;采用RS232C串行通信接口;通常这些系统不配备打印机.如需打印, 可利用系统中的半导体存储器, 如RAM或E2PROM, 先将数据储存起来, 通过RS-232C串行接口, 将数据传给系统机打印出来;采用微功耗、高抗干扰的CMOS集成电路。

2 最小功耗的硬件设计

2.1 选用最低功耗的CMOS器件几乎每一种规格、型号的器件都可以直接用CMOS器件代替.CMOS器件比双极性器件功耗低得多.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全部采用CMOS电路, 可使整机功耗大大降低, 并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便携式仪表中单片机常采用80C31, 逻辑电路常采用74HC系列高速CMOS电路和4000、4500系列CMOS电路.ROM采用27C32、27C64等, 其他接口、扩展芯片也采用带C标的电路如81C55、82C55等, 其功耗的降低是明显的.例如, 一个单片机最小统 (8031、74LS373、2764) 全部换成CMOS电路 (80C31、74HC373、27C64) 后, 其5V电源的功耗从0.8W下降到0.275W, 约降了2/3。

2.2 RAM、ROM等芯片的低功耗使用单片机应用系统常用6264等芯片作外部RAM。这一类芯片为HMOS产品, 而没有CMOS产品, 在读写时功耗较大, 为了降低功耗, Intel公司为这些芯片设计了维持工作的方式, 如6264正常工作时功耗为0.025W, 6256正常工作时功耗为0.05W, 而它们的维持功耗仅几个μW。在硬件连接上, 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

片选端CE1不接地, 而接地址译码选通端, 将线选信号与读写信号复合后作为芯片的选通信号。RD、WR端没有信号时, 6264芯片不被选通处于维持方式, 只有进行读或写同时又线选6264时该芯片才被选通,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这样工作在功耗较大的时间缩短了, 从而降低了功耗。

对于ROM芯片的使用如27C64 (工作时功耗为0.02W, 维持功耗几个μW) 也采用类似于图1的硬件连接。它的片选脚CE不接地而和OE一起接单片机的PSEN。这样, 27C64平常就一直处于维持工作状态, 仅在读指令的短暂时间才处于大功耗状态, 从而也较大降低了功耗。

2.3 数据保存和打印

2.4 打印机功耗较大, 所以便携式智能仪表尽量不配备打印机。常用作外部RAM的6264等芯片有专门用于掉电保护的引脚, CE2正常工作时, 该脚需保持高电平, 当把该脚拉至小于或等于0.2V时, RAM进入保护状态, 这时Vcc引脚仍保持3~5V。在硬件电路上只要加一个如图2所示的双刀按钮电路, 在关闭整机电源前, 使外部RAM6264等进入掉电保持状态, 仅消耗几μA维持电流就可以保存大量数据。

当必须要配用打印机时, 可用计算器的转轮式打印机。其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该连接方式是模拟计算器按键动作来控制打印机的打印。计算器键盘理解为图3所示的矩阵开关, 图3中采用两片8路1芯CD4051作为矩阵开关的行线和列线的连接器。一片CD4051的8路I/O输入与矩阵开关的行线相连, 另一端CD4051的4路I/O输入端与列线相连, 2片CD4051的公共I/O输出端连在一起。2片CD4051的选通线和数据线与80C31的P1口或其他口相连。这样通过程序的执行, 80C31就能选择某行与某列连通, 模拟一次按键过程。从而控制计算器的转轮式打印机工作。

3 最小功耗的软件设计低

功耗的CMOS单片机芯片80C31除正常运行方式的设置外还有等待和掉电2种节电运行方式。其电源特性: (1) 正常运行:电源5V供电, 12MHz时钟下耗电16m A; (2) 等待方式:电源5V供电, 12MHz时钟下耗电3.7m A; (3) 掉电方式:电源2V供电, 时钟停振, 耗电50m A。

等待方式的工作特性是单片机CPU内部的RAM及部分特殊寄存器 (SFR) 的状态被冻结而内部时钟、定时/计时器、串并口和中断系统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入该工作方式可用软件操作时在程序中写ORLPcon.1, #01H语句, 单片机即处于等待方式, 退出时包括2种方法:一是中断系统, 只要有中断信号就使单片机立即退出这个冻结状态, 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另外就是用硬件复位的方式。

掉电方式的工作特性是片内振荡器停止工作, 单片机的所有运行状态都停止, 只有片内RAM和SFR中的数据保存下来。该工作方式也可以用软件进入, 在程序中写上ORL.Pcon1#02H语句即可。退出该状态, 可用硬件复位的方式。在最小功耗的软件设计中, 充分利用80C31的这2个节电方式, 尽量缩短CPU的工作时间, 实践证明以下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整机的总体设计中, 遵循硬件软件化的原则, 尽量压缩硬件, 用软件来代替以往用硬件来实现的功能, 如许多仪表中用到的对数放大电路、抗干扰电路等。选用较低的时钟频率, 如选用6MHz时钟, 耗电为12m A, 比选12MHz时钟降低功耗约25%。不用动态扫描显示方式, 而用静态显示方式。ICL004是一种用于静态显示的锁存、译码、驱动、显示的CMOS液晶组合器件, 它可以很方便的与单片机连接。不用CPU查询方式, 采用中断的方式工作, 减少CPU的工作时间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等待方式, 如键盘输入、A/D转换输入数据均采用信号中断方式。单片机定时/计数器进行定时和计数, 不采用软件循环计时方式, 这样可以利用单片机的等待方式。在程序设计中有许多人机对话和单片机工作间隙, 工作间隙时, 使单片机进入等待方式工作, 以降低功耗。有些需要打印和保存小批量数据的便携式仪表, 可现场不打印, 而利用单片机的掉电工作方式将数据保存在单片机的内部RAM中, 带回工作基地后, 接交流电源再打印, 避免了现场使用功耗大的打印机, 从而较大幅度的降低功耗。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软件和硬件的设计, 可以降低单片机仪表的功耗。根据具体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灵活运用这些设计原则, 制作便携式仪表, 可以给实际应用带来许多方便。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6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1-0027-02

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

1.1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1.1 可靠性要高

单片机应用系统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这是因为单片机系统完成的任务是系统前端信号的采集和控制输出,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必然造成整个过程的混乱和失控,从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可靠性的考虑应贯穿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

首先,在设计时对系统的应用环境要进行细致的了解,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故障隐患;其次,在总体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和处理功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定时地进行各个功能模块的自诊断,并对外界的异常情况做出快速处理。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切换后备装备或报警。

1.1.2 使用和维护要方便

在总体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使用和维修方便,尽量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要求,以便于系统的广泛使用。

系统控制开关不能太多,不能太复杂,操作顺序应简单明了,参数的输入/输出应采用十进制,功能符号要简明直观。

1.1.3 为了使系统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在提高系统功能指标的同时,还要优化系统设计,采用硬件软化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2 系统设计的步骤

1.2.1 确定任务

单片机应用系统可以分为智能仪器仪表和工业测控系统两大类。无论哪一类,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所以,在系统设计前,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该系统的市场应用概况,分析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系统的市场前景,确定系统开发设计的目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调研克服旧缺点,开发新功能。

在确定了大的方向基础上,就应该对系统的具体实现进行规划,包括应该采集的信号的种类、数量、范围、输出信号的匹配和转换,控制算法的选择,技术指标的确定等。

1.2.2 方案设计

(1)确定了研制任务后,就可以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①性能特点要适合所要完成的任务,避免过多的功能闲置;②性能价格比要高,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③结构原理要熟悉,以缩短开发周期;④货源要稳定,有利于批量的增加和系统的维护。

(2)硬件与软件的功能划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要作统一的规划。因为一种功能往往是既可以由硬件实现,又可以由软件实现。要根据系统的实时性和系统的性能价格比综合确定。

一般情况下,用硬件实现速度比较快,可以节省CPU的时间,但系统的硬件接线复杂、系统成本较高。用软件实现则较为经济,但要更多地占用CPU的时间,所以,在CPU时间不紧张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软件。如果系统回路多、实时性要求强,则要考虑用硬件完成。例如,在显示接口电路设计时,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采用软件译码的动态显示电路。但是,如果系统的采样路数多,数据处理量大时,则应该为硬件静态显示。

1.2.3 硬件设计

硬件的设计是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在选择完单片机机型的基础上,具体确定系统中所要使用的元件,并设计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经过必要的实验后完成工艺结构设计、电路板制作和样机的组装。主要硬件包括:

(1)单片机电路设计。主要完成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共电电路的设计。

(2)扩展电路和输入/输出通道设计。主要完成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I/O接口电路、传感器电路、放大电路、多路开关、A/D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开关量接口电路、驱动及执行机构的设计。

(3)控制面板设计。主要完成按键、开关、显示器、报警等电路的设计。

1.2.4 软件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中,软件设计占有重要的位置。应用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控制算法实现程序、人机联系程序和数据管理程序。软件设计通常采用模块程序设计、自上向下的程序设计方法,见图1。

系统设计人员应该对当前流行的单片机主流机型充分了解,从而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机型。

参考文献:

[1]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李权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pplication System Design Method

Zhang Lianhua

Abstract: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takes a microcomputer’s branch,its application system’s design method and the thought and the common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s design in many aspects is consistent.But because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pplication system usual achievement system most front end,th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pplication scene the project actual problem, enables system’s reliability to satisfy the actual request.

篇5:单片机在倒立摆控制系统的应用

摘要:通过对一阶旋转倒立摆系统原理的分析,选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直流电机作为执行器,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作为回馈环节,采用PID控制算法设计实现了一阶旋转倒立摆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稳定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验证了PID控制算法在一阶旋转倒立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 引言

倒立摆作为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具有非线性、自然不稳定等特性,常用来作为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是否合理的典型方案。一阶倒立摆系统能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其稳定控制,如PID、自我调整、状态回馈、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都能在倒立摆系统控制上得到实现。

1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图1为一阶旋转倒立摆结构示意图。直流电机作为唯一的动力装置,与旋臂保持刚性连接,带动旋臂在水平面内旋转,旋臂的一端通过转轴(本系统选用电位器角度传感器)与摆杆连接,摆杆可做垂直于旋臂的圆周运动。在自然状态下,摆杆为竖直下垂状态。倒立摆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运动状态,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

图1倒立摆结构示意图

系统工作原理如下:摆杆摆动时,角度传感器检测摆杆的角度,根据角度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其输出电压经A/D转换器转换成电压数字量,该数字量与期望的值进行比较产生偏差,通过单片机对该偏差进行处理,即PID控制运算,根据运算结果产生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和旋臂的转动,使摆杆的角度与期望的角度更接近。

倒立摆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单片机(51单片机)为控制器,直流电机为执行器,倒立摆为被控对象,倒立摆角度为被控量,角度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构成反馈回路。

图2倒立摆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1单片机最小系统

该系统中选用了STC90C51单片机,该型单片机

具有以下特点:①八位MCU核,与传统8051相容;②大容量存储空间,包括64kB程序空间,1280B

SRAM等;③具有4个八位并行I/O口,3个定时/计数器,2个外部中断源和1个全双工UART传输口;④5V供电时,最高支持80MHz振荡频率,具备高速浮点运算能力,适合倒立摆系统等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使用。51单片机最小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2.2摆杆角度检测

检测摆杆角度所用到的角度传感器种类非常多,常用的有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光电编码器、陀螺仪模块等。由于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原理简单,检测精度取决于所用A/D转换器的精度,成本相对较低,因此,综合多方面要求,本系统选用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

传感器返回的电压信号无法被单片机直接识别,所以需要通过A/D转换,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的形式,然后单片机才能计算出偏差,进而产生相应的输出。A/D转换器常用的有8位和12位输出,在本系统中选用8位A/D转换器即可满足控制要求,其型号选用ADC0809,相应电路原理图见图4。

图4 A/D转换电路

A/D转换器的时钟脉冲为单片机ALE引脚输出的脉冲经74LS74芯片分频之后得到,A/D转换器的8位数字信号通过单片机的P0口进行采集与处理。

2.3驱动电路

本系统选用的直流电机额定电压为24V,额定功率为30W,单片机的I/O口不足以提供如此大的驱动能力,故需采用驱动电路。常用的直流电机驱动芯片为L298N,可驱动两路直流电机,最大驱动电压为46V,最大电流2A~3A,满足设计要求。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

图5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图5中,L298N的ENA为使能端,可作为单片机PWM(脉宽调制)控制端,控制直流电机转速;IN1和IN2为信号输入端,OUT1和OUT2为输出端,输出

状态与输入状态对应,控制直流电机转向。输出端的二极管为续流二极管,起保护电动机线圈的作用。

3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3.1控制算法

本系统采用PID控制算法,PID算法适用于负荷变化大、容量滞后较大、控制质量要求高的控制系统。PID算法有3个可设定参数,即比例放大系数KP、积分时间常数TI、微分时间常数TD。比例调节的作用是使调节过程趋于稳定,但会产生稳态误差;积分作用可消除被调量的稳态误差,但由于积分饱和等原因可能会使系统振荡甚至使系统不稳定;微分作用能有效地减小动态偏差[4]。其传递函数为:

其中:u(k)为第k个采样时刻的输出;e(k)为第k个采样时刻的偏差值;T为采样周期;KP为比例放大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倒立摆系统中,积分作用常常使系统对偏差的调节变慢,使动态相应变慢。因此要尽量弱化或者消除积分作用,使用PD调节规律即可。在该系统中,输入变量为给定值与实际检测到角度的差值,输出变量控制所产生的PWM波形的占空比。由于旋臂、摆杆以及电动机的各项参数很难准确把握,且干扰较多,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采用试验法整定参数的数值,即根据系统表现出的状态,调节各参数的数值,直至系统达到稳定。

3.2程序流程图

倒立摆系统主程序流程图见图6。其中,U为PID运算的输出值,为输出PWM波形的占空比,由于所选单片机不具备专用PWM输出引脚,需要利用定时器T0模拟其波形输出,定时器T0中断子程序流程图见图7。在本系统中,采样周期选择为10ms,由定时器T1控制,定时器T1中断子程序流程图见图8。

4系统测试

本系统测试所用到的倒立摆模型为自制简易模型,测试过程如下:外力将摆杆拉起至接近倒立状态(与倒立状态相差20°左右);给系统上电,同时撤去外力,观察到摆杆迅速呈倒立状态,经过几次调整,即可长时间保持倒立状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的效果如图在摆杆保持倒立状态时,施加一扰动,即轻碰摆杆或旋臂,系统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之后,仍可以自动调节至稳定状态,说明该系统具备较强的鲁棒性。

5结论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一阶旋转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执行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PID运算)、控制直流电机运行状态等操作,成功使该系统稳定,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同时也体现了经典PID控制理论在一阶倒立摆系统中使用时良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飞舟.利用单片机实现智慧控制[J].电子技术应用,1998(9):27-29.

[2]江晨.旋转式倒立摆的控制算法研究及试验系统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01:1-2.

[3]张毅刚,彭喜源.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篇6:单片机应用学习总结

学习

系别:电子与信息$$程$$ 姓名:%%% 学号:0 8 $ 6 $ 1 3 0 8 $ $

一、期末学习认识

单片机入门应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例问题。边理论边实践学到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本学期所做实例:LED闪烁控制,调试LED闪烁控制,流水灯,简易密码锁,左右转向灯控制等。

学习好单片机,最主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在校学生的话,实践机会的确会比较少,但是有机会的话,可以毕业或暑假实习选择相关的课题,这样就可以接触到实际的项目。单片机开发应用需要软硬件结合,所以不能只满足于单片机基础、编程技巧,所以我们也要注意硬件知识的积累。

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流水灯

以单片机AT89C51为结构和应用,实现了流水灯循环闪烁。此次实验在软件、编写程序方面花费时间,首先于是我们对软件的陌生以及C语言知识基础差,很长时间才完成组合而后编程后却实现不了效果。实训使我了解自身条件的不足,使我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以及在C语言思路方面得到进步。

2.简易秒表

根据实验条件,找到适合的方案。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添加些额外程序来使系统更加的稳定。然后再进行程序调试和相应的修改,以达到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的目的。程序要尽量做到由各个子程序组成,在有些程序后面最好加注释,这样在程序出错的检查过程中可以更容易查找的到,也更简洁,更明白易懂。在设计控制开关时,注意2个中断的打开和关闭的先后顺序。

3.左右转向灯控制

电源和接地:找到工具栏中的里有POWER就是电源,GROUND就是接地,记得选择完之后要把按钮按回 ,不然就不能继续选择其他的元件。可以调整元件的方向以方便电路图的绘制。在画电路图、会出现不美观的斜线,影响对电路图的检查,在画线时如果想在某地拐弯就在那个地方单击一下。

4.跑马灯

跑马灯系统的8个限流电阻可以采用普通电阻也可以采用排阻,使用排阻比较有利于节省PCB布板的空间。通过跑马灯系统设计的学习与编程,能很快熟悉单片机的操作方式,了解单片机系统的开发流程,并通过第一个实例增强自己学习单片机系统设计的信心。

三、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思路以及方法:

1.学习中简单易懂且比较实际的实例,符合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在本学期所学到的比较经典的实例,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综合性的章节,所选用的实例应来自实际应用。

2.将高级程序设计思想贯穿全书,本课程的中心由原来的单片机设计制作转向了“C程序设计”,因此在所有实例讲解应用中,不断强化高级程序设计的思想,从理解单片机运行过程的角度去训练我们的面向过程和面向结构的逻辑思维。

3.关注单片机技术发展,我们所学内容符合实际应用,主要学习了AT89C51的结构和应用。

4.学习中重点突出,学习顺序、老师讲解也对我们学习面向对象思想的培养从内容上符合,“从个例到通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比较好地将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想通过逐格参透,开拓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四、学习成效及检测

1.由于学习中有充分的程序技能训练时间较,有效地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贯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不得不专注于编程。

2.因为学期开始就采用分组学习实训的方法,也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的学习目的,由于我们C语言的课程已学习过,所以对单片机的代码编写掌握良好。

3.本学期几乎每个课时都提供了一个小规模实训开发,将课本实际工程项目思想归纳,培养我们的项目开发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也能够体会软件工程思想。

4.我们的计算机模拟制作单片机LED,老师循环指导,巩固和拓展了我们的开发能力。从学习效果来看,小组制作实训也很好地指导了我们的实训学习,减少了我们不必要的错误、增强了同学之间互补学习以达到了课程的学习目标。

五、学习的不足之处

1.我们自主学习能力不够,C语音基础很差并且懒惰思想严重,致使平时学习氛围不好,持续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水平提高慢。小组同学之间依赖性太强,虽有收获,但没有达到最好的理想效果。老师师虽努力的督促,效果不是很好。

2.同学们学习态度很差,无心学习的同学常常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进程,眼高手低的态度也导致深入教学难以实施。整个班级同学理想浮躁,无法带动集体向上。

3.我们大专生的自身素质仍需提高,尤其在学习理想态度方面应应加强端正,并且要提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提高,用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去为未来辅路。

上一篇:大拇指定律下一篇:导论作业-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