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

2024-04-20

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共7篇)

篇1: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

广西南丹大厂矿区深部开采的安全对策探讨

河池南丹大厂矿区是广西乃至中国与世界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其矿山地下开采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就已有上千年历史.丰富的资源开发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安全与环保等问题.

作 者:战明国 作者单位:广西地矿局刊 名:安全生产与监督英文刊名:WORK SAFETY & SUPERVISION年,卷(期):2009“”(6)分类号:关键词:

篇2: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

国土资发﹝2010﹞30号

2010年3月15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发布《关于下达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问题控制指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通知表示,2011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

钨矿、锑矿、稀土矿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矿产资源,对这些矿实行问题控制管理,直接目的是防止过度开采、盲目竞争,促进对这些优势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

按照《通知》规定,今年全国钨精矿的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0000吨,其中主采指标66480吨,综合利用指标13520吨。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0000吨,其中下达各省(区)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9520吨;综合利用30480吨暂不下达各省(区)。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9200吨,其中轻稀土77000吨,中重稀土12200吨。《通知》还规定,除国务院批准的重点项目,以及使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的普查和必要的详查项目外,到2011年6月30日前,暂停受理新的钨、锑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

同时,按照省级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确定的整合矿区,因资源枯竭申请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以及国土部与相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的建设项目,不在上述限制之列。

按照《通知》要求,各地要在今年4月底前将指标分解和落实情况上报国土部。

篇3: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

现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人们加速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任何一个矿床从发现开始,通过各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其研究不断深入,香炉山钨矿床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伴随着研究的加深,还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相关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赣西北地质大队于20 世纪70 年代在普查中发现大型隐伏矿体,1988 年提交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初步探明C级WO3 储量21 万余吨(谢军等,1998)。陈耿炎(1990)曾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作过初步探讨,并认为矿床的形成与香炉山岩体的岩浆活动有关。香炉山钨矿床目前勘探已控制的矿体共50多个,其中产于接触带的5个,内接触带9个,外接触带36个。以编号为1W的产于接触带的矿体为主矿体,其WO3资源/储量达20多万吨,其次为外接触带的4W和内接触带的5W矿体,其储量均大于五千吨。周贤旭(2006)、刘勇(2010)等学者通过对香炉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认为香炉山特大型钨矿外围具备找大矿的条件, 并依据成矿控制主要因素在找矿远景区的具体体现, 提出了在徐家岭、张天罗、大岩下等多处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区。对张天罗、徐家岭及大岩下等较重要的找矿前景区进行详细分析。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前人文献,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香炉山钨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背景,详细介绍综合勘查技术(物探,化探,遥感)在香炉山钨矿床中的应用及所获得的找矿标志,分析该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并结合这些方法所提供的地质信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综合分析利用综合勘查技术所获得的特征,分析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规律,最后根据相似类比原则,以理论找矿为指导,提出具备生成香炉山钨矿的地质构造、含矿建造,同时为该矿床在进行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找矿工作时指明找矿方向。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香炉山钨矿处于九江坳陷与九岭隆起的交界地带,香炉山—观音堂背斜南西倾伏端。矿田地处九宫山隆起的西段(图1-1),属扬子古板块的江南地块东南缘组成部分。

图1-1

1.1 区域地层概述

区域出露地层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如图1-2)。主要岩性由含碳硅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条带状泥质灰岩组成,结构致密,条带—层纹状构造发育,岩石普遍角岩化,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区的东北部,并向南西沿背斜倾伏端缓倾下插,顶面呈波状起伏。

1.2 区域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表现为:基地褶皱主要以由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组成的、以近东西向紧密同斜褶皱与近南北向褶皱叠加干涉式为特征,盖层构造以近东西向复试褶皱和滑脱构造系统为主体构造型式。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主要有区域岩浆岩主要有晋宁早期“S”型花岗岩、燕山期“I”型和“S”型花岗岩。岩体在地表与震旦—寒武纪地层接触,接触带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受蚀变强烈,形成宽300~500m 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钨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倾伏端,沿中寒武统杨柳岗组含碳泥岩泥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带分布,共发现50 个矿体。

图1-2 江西省香炉山钨矿区地质图

Q-第四系;Є3-寒武系上统;Є2-寒武系中统;

-香炉山

细粒花岗岩;-细晶岩;辉绿岩;F2-构造;V2-钨矿脉

第二章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出露地层主要由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1 l)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南沱组(Z1n)冰碛砾岩与含屑砂质泥岩, 上统陡山沱组(Z2d)含炭含硅泥岩、灯影组(Z2dn)含炭含泥硅质岩夹硅泥质灰岩, 寒武系下统王音铺组(Є1g)含磷含钒炭质页岩、观音堂组(Є1g)含炭泥岩, 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Є2y)含钙泥岩夹泥质灰岩, 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Є3h)条纹条带灰岩等组成(图2-1)。

图2-1

2.2 岩浆岩

岩浆岩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伴生脉岩。岩体侵位于香炉山——太阳山背斜核部,与背斜形态基本一致, 伴生的脉岩有细晶岩、辉绿岩, 分布在香炉山——太阳山背斜的南北二翼, 北北东——北东向成群产出, 倾向南东为主, 倾角> 70度,长数百米, 宽2-25 m。

2.3 构造

构造表现以香炉山——太阳山为中心的宽缓型倾伏背斜构造, 呈北东向横贯矿田区, 向西倾伏, 倾伏角10-25度,两翼岩层倾角10-35度。南翼略陡, 核部产状近乎水平, 倾角小于10度。震旦系构成核部, 翼部由寒武系构成。由于花岗岩体侵占核部, 上述地层岩石均遭热变质, 转变为角岩或角岩化岩石, 控制着矿田和矿床地质形态。其次在北东向构造基础上叠加了一系列北北东--近南北向次级背斜、向斜构造, 主要有张天罗背斜、横山向斜、郑家背斜、坡塘背斜、大坳岭向斜、郑家源背斜等(周贤旭, 2006)。矿田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西、北东向两组及层间破碎带。相关研究表明, 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西, 局部反倾, 倾角45-88度,走向长30-90m, 宽0-20 m。构造面平直、弯曲并存, 局部见角砾岩, 属压扭性, 此组断裂常被后期脉岩(辉绿岩、细晶岩岩脉)充填, 有些细晶岩边缘尚见与之有成生联系的小钨矿体和铅锌银矿体;北北西向断裂倾向北东, 局部反倾, 倾角47-84度。走向长60-70m, 断裂带宽0-15 m, 断面缓波状, 常见压碎岩、透镜体, 属张扭性。

层间破碎带主要发育在接触带外侧, 且多被矿体取代。远离接触带矿体的层间破碎带保存较好,岩石破碎, 发育破劈理、透镜体,有较强的矽卡岩带,还叠加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萤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岩化。层间破碎带对矿床成生的贡献, 较上述两组断裂更大, 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前者蚀变强烈,与白钨矿关系密切。其余蚀变与硫化物矿化有关。云英岩化广泛发育于接触带上的细粒花岗岩中,其次在矿体中,以接触界面为中心, 向内、向外由强变弱, 成生了数至30余米厚的从英岩化带。云英岩化带在背斜核部岩体隆凸处最厚, 翼部渐薄, 面形展布。自钨矿与蚀变成生的白云母和石英紧密共生, 矿体最厚、矿石品位最高的地方,云英岩化最强烈、蚀变厚度最大。白钨矿伴随云英岩化晶出, 是矿掖与围岩反应的同阶段产物。

云英岩化参与了晚期成岩作用,使边缘相细粒花岗岩的斜长石降低,故定型于云英岩化阶段的白钨矿矿床,是紧随花岗岩成岩作用的岩浆期后产物,成生时序略晚于花岗岩体,同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

2.5 地质背景的成矿意义

背斜构造为花岗质岩浆侵入、定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对矿液活动起到了极好的屏蔽作用。花岗质岩浆侵入,提供了矿质,生成了接触带构造,强化了背斜构造虚脱空间,为矿液的析出、运移创造了有利环境。钙硅角岩层间和粒间空隙发育,促沉剂(钙质)丰裕,成为白钨矿载体。角岩化岩石及原岩结构致密,不利矿液扩散,起了屏蔽作用,矿床就是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2.6 矿床特征

矿床经详查属超大型规模。主矿体(1 号)呈似层状产于岩体倾伏前缘的顶部,长1250m ,沿倾斜延展576m,厚2.55~45.59m,倾角10~25度,埋深40~300m。矿石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辉钼矿、辉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符山石、石英、长石、方解石。白钨矿呈它形粒状,粒径多在0.05~0.15 mm 之间,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全区矿石平均含WO3 0.74 %,并伴生有铜、铅、锌、铋、金、银、镓等有益组分(江西矿床发现史编委会,1996)。(1)矿体特征 a.接触带矿体:

为矿床最主要的矿体。钨矿储量占矿区钨矿总储量的85%。产于以背斜核部为中心的接触带上(图2-2), 为一似层状矿体, 走向长1800余米, 倾斜长400~1000多m,厚1~45m。矿体呈北东向展布, 顺着接触带缓慢尖灭。沿横向,以背斜核部为“ 分水岭”, 分别倾向北西和南东, 核部最厚,平均28.53m,冀部渐薄,平均7.8m。含矿系数为0.99。

图2-2 16线地质剖面图

1-泥质灰岩;2-花岗岩;3-白钨矿矿体;4-角岩带

b.内接触带矿体:

产于矿区西北面背斜冀部、接触带矿体之下, 离接触界面70-150m的捕掳体中。主要有3个近似平行的似层状一扁豆状矿体, 倾向北西, 倾角11-65度。单个矿体走向长500-800m, 倾斜长65-295m,厚2-10.13m。含矿系数为1.此类矿体钨矿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10%。C.外接触带矿体:

产于离接触界面40-100m的围岩中,主要受层间剥离控制,多分布在产状较陡的背斜南东翼。有30多个矿体,多为小透镜体,单个矿体钨矿储量几十至千余吨。个别较大的矿体呈扁豆状产出。此类钨矿体储量仅为全矿区钨矿储量的5%。(2)矿石特征 a.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单一,几乎全为原生的钙硅角岩型白钨矿石;花岗岩型白钨矿石极少,矿石量不足全矿区矿石量的1%。b.矿石矿物组份及白钨矿特征

矿石矿物组份复杂,达58种。金属矿物主要为白钨矿,词为雌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少量黑钨矿、辉钼矿、辉铋矿、铋方铅矿、辉银矿等。主要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透闪石等;次为石榴石、绢(白)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白云石、萤石、硅灰石等。

白钨矿特征:灰白色,油脂光泽,无电磁性,他形粒状为主,半自形和自形次之,粒径0.04-3mm,一般0.1-0.6mm,单体填隙产出为主,部分与雌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连生,紫外灯下发天蓝色荧光,摩氏硬度为4.5,比重5.959-6.077。c.矿石结构构造

金属矿物主要呈粒状结构和交代溶蚀结构。前者以他形为主,次为半自形、自形,填隙产出,硫化矿物粒径0.02-1mm,交代溶蚀结构主要表现为白钨矿等金属矿物普遍交代溶蚀透辉石等脉石矿物,早晶出的金属矿物又被晚晶出的金属矿物溶蚀交代,可见白钨矿被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矿物交代,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被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交代。交代溶蚀程度不同,又表现为港湾状、残余状、筛状、环状等派生结构。此外硫化矿物间的共边结构也较常见, 有时也见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呈共边结构。

矿石构造单一,白钨矿和金属硫化矿物均呈浸染条带一层纹状构造。其由金属矿物选择性地充填、交代以透辉石为主要组份的角岩而成(图2-3)。

图2-3 白钨矿矿石构造素描图

N-长英角岩;Q-含白钨矿石英;1-透辉石角岩; 2-长英质透辉石角岩;3-细晶大理岩;4-磁黄铁矿;5-白钨矿

其中常夹不规则的白钨矿团块硫化矿物团块,但不能构成独立矿石类型。围岩切层裂隙不发育,角岩型矿石内,极难见到金属矿脉,而花岗岩型矿石中,则常见到白钨矿石英微脉充填于各方向的节理中,有意义的是可见到有的矿脉并人接触界面和矿体内的层理中,而且矿脉及其两侧伴随有较周围更强的云英岩化。(3)矿物共生组合

金属矿物有3种组合:a.白钨矿(石英-白云母)组合;b.白钨矿一磁黄铁矿组合;c.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组合。白钨矿-磁黄铁矿组合较少见,它是过渡性组合。矿物组合间,表现为后一组合矿物对前一组合矿物的交代溶蚀。不存在间歇性截割或穿插关系。同一共生组合矿物,既有交代又有共结现象。上述情况反映了含矿热液性质和成矿元素在温度、压力衰减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征。

(4)有益组份及其变化

钨呈白钨矿产出,黑钨矿极少。3类钨矿体WO3品位均在0.08-1.291%之间,矿化较均匀,接触带矿体82%、内外接触带矿体56-117%。接触带主矿体品位与厚度基本呈正相关。各类矿体除铜硫略高外, 其他元素均较低,且内接触带矿体的含量略高于接触带及外接触带矿体。

2.7 矿床成因类型

上述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特征分析表明,香炉山钨矿床属于典型的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根据二长花岗岩钨含量<10*10(-6),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钨含量>50*10(-6)的特征,可以推测成矿物质钨主要来自于花岗岩。矿床是在花岗岩浆侵入至碳酸盐围岩地层并与之反应、引起围岩地层发生热接触变质和岩浆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形成世代、交代次序特征表明,成矿作用阶段主要为矽卡岩阶段,其次为硫化物阶段。

(1)矽卡岩化成矿阶段:燕山期S型花岗岩浆沿断裂上侵到印支期形成的香炉山背斜中。接触带围岩地层受热而发生重结晶作用。由于温度和压力差的原因,岩浆期后的含矿热液大量聚积于接触带,与内外接触带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并伴随着矿质沉淀——成矿作用。钨可能主要呈碱性络合物K2WO4形式存在。该溶液与方解石和透辉石等含钙矿物反应,就形成白钨矿。由于热液丰富,钙质围岩广泛,因此形成了大型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

(2)硫化物成矿阶段:在白钨矿大量沉淀后,含矿热液演化为相对富硫且呈弱酸性。本阶段围岩蚀变表现为普遍的硅化、萤石化、绿帘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在温度和压力衰减的条件下,硫化物及少量白钨矿发生沉淀,叠加于早阶段形成的白钨矿之上,形成含硫化物的白钨矿体。在热液作用的末期,普遍形成方解石化蚀变,而未见有用金属矿化。

第三章 成矿地质与地质找矿标志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找矿模式的建立,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关系,研究成矿规律并利用各种标志进行找矿。

3.1 地层控矿及地层标志

香炉山白钨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级为地层岩性。

指呈致密条纹条带状的含碳、硅、泥质岩类的不纯灰岩, 主要包括了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寒武系王音铺组、观音堂组、杨柳岗组及震旦系陡山沱组、灯影组等地层。即地层岩性标志包括了上述5种地层岩性状态。一方面对成矿热液起到了屏蔽作用,促使成矿作用更加充分;另一方面,为白钨矿的形成提供钙质,不纯灰岩是白钨矿的有效沉淀剂。矿区工业矿体均产于花岗岩与不纯灰岩的接触带或者接触带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

于是不纯灰岩是岩浆和矿液的有利屏蔽层,也是白钨矿成矿的有效沉淀剂,可作为地层标志。

3.2 构造控矿及构造标志

矿田内构造较为发育, 香炉山--太阳山背斜及其伴生的层间滑脱构造,为岩浆侵入和矿液“运移”和“存储”提供通道和空间,导致岩体和矿体形态与背斜形态基本吻合。

但从一些前人的分析结果显示, 区内地表与钨矿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为褶皱、北东向断裂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三种, 因此预测研究仅提取该三类(组)构造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构造标志状态。

从构造分析的角度出发, 找矿信息量也反映地表构造对角岩型白钨矿床矿化的控制十分重要, 尤其是北东向断裂构造、香炉山背斜、层间滑脱构造及其次级褶皱的褶皱轴,它们是岩浆与矿液运移存储的有利空间,可作为构造标志找矿。

3.3 岩浆岩标志 矿田内岩浆岩较发育, 经过强烈分异的富含W的燕山晚期S型花岗岩侵入于本区构造空间,生成了接触带,同时生成了成矿能量、矿液及成矿元素。

但通过本区的成矿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体)的分布规律, 认为区内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与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因此预测时对岩体标志的提取可选择了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分布特征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岩体标志。

此外燕山晚期SJ型花岗岩石成矿母岩,是成矿能量、成矿物质和成矿介质的来源,可指示找矿。

3.4 围岩蚀变标志

矿化蚀变带在本区十分发育。区内发育热接触变质和热液蚀变两种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在岩体与碳酸盐岩、碎屑岩接触带发生矽卡岩化,形成似层状覆于岩体顶面宽50-200m的矽卡岩带,向外围和上方逐步减弱为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带并基本保留原岩特征。在外接触带中主要形成了透辉石、黑云母、长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等矽卡岩矿物,岩石具细粒变晶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内接触带中,热液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云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这些内外接触带的热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矽卡岩化和云英岩化是钨矿成矿阶段的主要蚀变,硅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蚀变作用是石英--硫化物阶段的产物。它们与成矿密贴相关,都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3.5 热变质作用标志

岩石地层均遭热变质作用, 使原岩转化为各种角岩及角岩化岩石, 并具面(体)形变质分带。其中以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的找矿标志尤为重要,次为透闪石--绢云母变质带,因此本次预测只考虑前者对成矿(找矿)指示作用,既只把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地质标志状态作为致矿地质异常的蚀变标志。

3.6 地质找矿方法

地质找矿方法是最原始、最直接的找矿方法,它包括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矿床模式法。

钨矿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较稳定,可利用其中的砾石找矿法和重砂找矿法来进行找矿。

砾石找矿法:矿体原生露头被剥蚀风化后,可产生大小不等矿砾,这些矿砾在重力、水流及冰川的搬运下,沿一定的地形运移,其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矿床的范围,利用这种原理,沿沟底山坡、水系或冰川活动地带追索矿砾,达到寻找矿床目的的方法。

重砂找矿方法: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追索寻找砂矿和原生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关于本区此两类方法的运用资料暂且未搜集到勘探记录,但方法适其使用。

第四章 地球物理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找矿也称地球物探矿(物探),是以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地质学的特点,进行研究某些特殊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和重力场),并进行区分矿和非矿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异常,进而达到找矿目的。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用以寻找盲矿体或隐伏矿体是发挥物探的特长。特别是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物探与地质结合对异常解译能力的提高,使用物探或物、化探配合,能有效地寻找隐伏矿体和盲矿体、追索矿体的延伸、圈出矿体空间位置。物探方法特点:

1、物探方法的实施首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测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一些推断性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结合前人资料,前人物探工作主要为重力、磁法,电法工作,现做简要概述。其中尤以磁法找矿作为重点讲述。

4.1 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物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地质勘探的方法。本区对于重力勘探方面暂时没有过多的勘探记录。

4.2 电法勘探

勘探电法是以岩、矿石的电学性质(如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电性差异有关的(天然或人工)电场获电磁场分布规律来查明地下构造及有用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

4.3 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物质基础的,由于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将引起正常地磁场的变化(即磁异常),通过观测和研究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本区在航磁方面有所应用:

矿田航磁磁异常分为三个区,即I区--紊乱磁场区、II区--规则异常区、III区--平稳磁场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交接部位对应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按照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可知上述磁场的交接处可以作为成矿预测的标志。据此,可以通过提取出平稳磁场区与紊乱磁场区之间的磁异常0值等值线,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

通过一些试验表明,成矿有利信息量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不同地质标志状态对角岩白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或者控矿作用大小,它们依次是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m缓冲区(0.5934)>透辉石--黑云母变质带(0.5383)>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0.4840)>构造(0.4053)>地层岩性(0.3558)。上述关系表明,若利用物探磁异常0等值线的75 m 缓冲区作为标志, 指示角岩型白钨矿化的富集或异常地段是有效的。

第五章 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找矿是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分析技术和电算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系统从各种天然物质(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植物、水和空气等)中系统采集样品,研究元素或其它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分析测试样品中某些地球化学特征数值(如指示元素的含量,元素比值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并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评价而进行的找矿方法。

5.1 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是通过测定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模式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前苏联和中国也称原生晕测量。以岩石为采样对象,通过研究岩石中化学元素分散、集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特征来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地球化学方法。

针对香炉山白钨矿床来说,矿床(矿体)在形成过程中,或多或少有部分成矿元素与挥发组分一起向围岩汇总扩散,尤其是在原生矿体的顶部,容易形成成矿元素晕圈。在有原生矿体存在的地段,其顶部围岩原生晕异常明显,无矿地段不显示原生晕异常。因此,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标志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标志。

5.2 土壤地球化学找矿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对土壤(主要是指残坡积物,但也包括塌积物,风成物,冰碛物等)中元素的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研究元素在土壤中分布、分配和变化的规律,以发现土壤中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以及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和其它问题。就是要在发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中,识别出与矿床有关的次生晕,进而达到寻找矿床的目的。

此矿田发育有19个形态各异、方向不一的Cu, Pb, Zn, Ag, As, B ,iW, Sn, Mo 等元素土壤地球化学组合异常, 预测时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Cu, Pb, Zn, Ag, As, Bi,W, Sn, M o元素异常(不同定量状态)的标志状态分析计算出其与钨矿化的关系密切程度。可以推断松散层覆盖下的岩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范围,追索各种地质体的界线,确定断裂构造的具体位置。

通过次生晕的研究,不仅可以确定矿床的具体位置,追索并圈定隐伏矿体的分布范围,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并可预测隐伏矿体的矿石类型和矿化的大致规模。

5.3 同位素年龄测定法

(1)采样位置

用于同位素定年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全岩和矿石样品,均采自香炉山钨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51.3″,北纬29°17′22.8″.其具体采样点标注于图2。岩石为灰白色、细粒块状结构,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以钛铁矿为主,次为锆石(具浑圆状和自形柱状多种形态)和磷灰石,前人初步认为其花岗岩类型属S型重熔花岗岩。在同一岩体的不同空间部位采集7个标本样品作为测年对象,矿石样品以矽卡岩—白钨矿组合为主,矿石矿物除白钨矿外,还有黑钨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透辉石、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绢(白)云母等。在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从矿石样品中分选出纯净的白钨矿物及其共生的石英矿物作为矿床定年的对象。样品采集时主要考虑的是岩体定年,因此,能挑选白钨矿单矿物的矿石样品偏少,但可作为参考。

(2)运用的分析方法:

a.Rs--Sr定年分析方法:

全岩和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测定方法采用李华芹等(1998)所报道的流程。Rb、Sr 含量及同位素比值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质谱直接测定。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Rb--Sr 全流程空白为0.3ng ;当样品中Rb、Sr 含量低于10-6 量级水平,均做了空白校正。上测定结果如下表1

b.Sm--Nd同位素分析方法

采用J.M.C(Nd2O3)标准物质监控仪器工作状态,用Sm--Nd 年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9)监控分析流程,全部化学操作均在净化实验室内进行。与样品同时测定的Sm、Nd 同位素分析的全流程空白为(5~8)×10-11 g ;143 Nd/ 144 Nd 同位素比值测定所产生的质量分馏效应用:46 Nd/ 144 Nd = 0.7219 进行校正。测定结果如下表2。

(3)对所测的全岩样品的值进行拟合得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得出如下的Rs--Sr、Sm--Nd等时线 图

1、图2:

图1

(4)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对于香炉山矿区同一矿石中共生的两种矿物,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在测定实验误差范围内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年龄结果,既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21±11Ma(95 %可信度),石英矿物Rb--Sr 等时线年龄为128±3Ma(95 %可信度)。147 Sm/ 144Nd-143Nd/ 144Nd 和87 Rb/ 86 Sr-87 Sr/ 86 Sr比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完全可满足构成等时线条件,其测定结果还是可信的。据此可以推测,香炉山白钨矿床形成的时间域应该在120Ma~130Ma,即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该矿床的白钨矿及其共生石英矿物的等时线年龄与区内花岗岩岩浆侵位所发生的时间(126.2 ±2.6Ma。95 %可信度)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表明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

上述结果也初步显示,赣北的钨矿与赣南的钨矿在成矿时代上有所区别。大量的资料表明,赣南主要钨矿的成矿时代不只是燕山晚期的白垩纪(如荡坪钨铍矿130.5Ma,李华芹等,1993),更多的是出现在燕山早期的侏罗纪(陈毓川等,1989;王登红等,2007;刘善宝等,2007),如大吉山(150.4Ma)、漂塘(150.2Ma)、淘锡坑(154.4Ma。陈郑辉等,2006)等。总体上,侏罗纪在赣南以钨矿为主,在赣北则以铜多金属为主, 包括德兴铜多金属矿床(157 ~170Ma)和永平铜矿(155Ma);白垩纪在赣南以多金属矿化为特色,如铜坑嶂钼矿(134Ma。许建祥等,2007)、岩背锡矿(128Ma,梅玉萍等,2007),在赣北则出现钨矿,除香炉山之外还有阳储岭(134Ma)和大湖塘(143.9Ma)等。

但是,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

第六章 综合信息找矿

综合信息模式找矿方法是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具体的自然景观,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质、物理、化学等矿产信息为主线,综合各种勘查技术的应用前提,合理的配合使用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各种找矿信息,提高找矿研究程度,已达到找矿目的。

6.1 综合信息找矿背景

赣北香炉山地区是赣北重要的钨多金属矿集区之一。20 世纪80 年代,赣西北大队在赣北香炉山地区找到了江西省最大的超大型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床,提交WO3金属量21.8万t,WO3品位达0.64%。之后矿区外围找矿工作从未停止,但收效甚微。2004 年,该队开展“江西省修水县香炉山钨矿外围钨多金属矿资源前景预测研究”工作,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内以往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和最新找矿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区内各类异常信息进行处理(刘勇、周贤旭,2010),重点解剖香炉山特大型白钨矿床,重新系统建立了矿集区构造控矿模式、蚀变分带模式、成岩成矿模式及综合找矿模型。突破矽卡岩白钨矿床钨矿体主要受岩体及寒武系不纯灰岩接触带控制的思路,认为矿体产出受接触带+ 层间破碎带的联合控制(图1),同时,控矿层位由原来单一的∈2y 地层扩展为∈2y,Z1 l,Z1n,Z2d,Z2dn 等多层位,圈定了香炉山—张天罗、上坳岭—横山、大岩下三个找矿靶区,预测可新增WO3资源量20 余万t。图1

刘勇、周贤旭等人针对对香炉山钨矿床做了此方面的研究,是以香炉山钨矿田的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信息图为基础, 以运用MapGIS 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6.2 综合信息找矿步骤及结果分析

1.进行数据的准备与建库:(1)数据准备

数据库的空间范围为X:323 900 0-324 600 0、Y: 385 320 00-385 440 00,建库比例尺为1:2.5万。地质底图为香炉山地区1:2.5万地质图;物探、化探资料数据来源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 年代末期区域物探、化探资料。各矿床、矿(化)点资料来源于相应矿区或工区的各类地质报告。另外部分资料来源于一定项目的野外调研和勘查成果。(2)建库内容。

将地质找矿模型用GIS空间数据库表达出来。建库的内容包括:基础地质图层:建立各地质要素的点线面图层并赋以相应的属性;物异常图层: 航磁异常图;化探异常图层:Cu,Au,Ag,Pb,Zn,Sn单元素异常图。

2.进行找矿信息量的计算和结果分析:(1)原理和方法

信息量计算法也属于BAYES统计分析方法。其实质是用综合找矿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标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如下:

式中I为A 标志j状态提供事件B(有矿)发生的信息量;P(B /A)为A标志j状态存在条件下事件B实现的概率;P(B)为事件B 发生的概率。

根据概率乘法定理, 上式可变为:

具体计算时, 总体概率用样本频率来估计:

式中N 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含矿单元数;N 为研究区中含矿单元总数;Sj 为具有标志值Aj 的单元数;S为研究区单元总数。

然后计算每个单元中各标志找矿信息量的总和, 其结果反映各单元找矿远景的大小。

(2)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已准备的地质、物探、化探数据, 在MapG IS空间分析平台上的矿化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研究区文件与地质标志状态区文件及单元格区文件前二种相交分析的结果区文件相交再相交分析, 得出在矿化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各研究区内各地质标志状态的区文件(易文萍, 2006), 然后应用MapGIS平台分别统计分析出矿化区内和研究区各标志分布的单元格数。计算统计时, 进行逻辑二态变量取值, 用“1”表示地质标志存在, 用“0”表示地质标志不存在。

最后计算出各地质因素、找矿标志所提供的找矿信息量如下表6.1

表6.1 香炉山地区钨矿综合找矿信息量计算表

上述综合找矿信息量所反映的结果, 与成矿地质异常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说明利用各种地质标志对本区角岩型白钨矿床的矿化异常的信息量, 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该区各种致矿地质异常对钨矿化富集的影响关系。所以, 可以利用成矿有利信息量定量研究有关角岩型白钨多金属元素的富集与成矿预测问题。

6.3 综合信息找矿意义

利用综合信息找矿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 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

其意义归纳如下:

(1)综合信息找矿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种惯用找矿方法,其内容与形式也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进步而丰富发展的,属于大比例尺成矿预测范畴,是运用众多地质专家总结出的一系列反映矿床空间组合的理论指导找矿的具体体现。(2)此方法简单易行, 其预测所圈定的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是在已知矿床外围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方式。

(3)其始终是发现新矿床,增加储量的主要途径,其方法简捷、经济而又科学。当现代成矿理论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它依然是地勘队伍找矿的重要法宝。随着日臻完善的各种找矿技术方法的应用,使其收到更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新发现的重要矿床,绝大部分是在已知成矿区(带)以及老矿山的深部和外围、或对老矿区(或矿点)重新再认识、再勘查的结果。

(4)综合利用各种找矿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研究分析,将有利于以尽量少的勘查投入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第七章 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

随着矿床的开采,揭露的地质现象越来越多,地质研究程度也不断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也认识的越来越深刻。由于相似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可以运用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以及求异理论、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指导本地区深入找矿和其他相似地区的找矿。

7.1 找矿前景分析

(1)成矿地质条件

矿田内地层出露齐全、岩性各异, 各级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频繁, 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地层出露有中元古界双桥山群, 上元古界震旦系,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等。其中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含W, Cu较高, 下震旦统岩组Pb, Zn较高, 下寒武统王音铺组炭质页岩中Cu,Sn,Mo,V较高, 为本地区主要的赋矿岩系。背斜构造及其次级北东向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地层的展布, 而且控制着岩浆的侵位, 是成矿热液运移的重要通道,为本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特别是对矿床的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等对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为本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尤其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最为显著。它不仅本身富含大量成矿热液, 而且其夹带的巨大热能常常使成矿元素活化运移、沉淀成矿。区内绝大多数矿床(矿体)形成于岩体中或在其周围产出。

(2)工作程度高、资料丰富

矿田工作程度高,资料广,找矿信息多。区内做过大量矿产勘查工作, 形成了大量地质资料, 汇集了大量找矿信息, 为本次预测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以往工作相对来说,主要是针对点上,矿床点地质工作和研究程度较深,而“面上工作”相对较弱;参与工作的系统和单位众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资料信息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够,因此,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3)矿化信息

矿田内大——中型矿床分布密度大,物化探异常发育,特别是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点多面广,强度高或浓集中心明显,热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和矿化普遍发育。

综上可见,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好, 找矿信息丰富, 找矿前景广阔, 只要通过新的找矿思路, 运用新的找矿理论, 充分收集以往各项资料, 进行资料二次开发, 采用有效的勘查手段, 在该区再找到一些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是有可能的。

7.2 找矿方向

通过对香炉山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系统总结了综合找矿信息和找矿前景的基础上,对香炉山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并取得了以下几点找矿方向:

(1)本区有良好的背斜构造,富含钨、铋等成矿元素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层纹构造发育并且具变质晕圈的泥质灰岩,云英岩化为特征的围岩蚀变,以及差异明显的航片影像异常,可指导找矿。在矿区西部1-3km范围内,仍属于背斜倾末区,矿区以东背斜延伸数公里,此背斜核部及其附近,有多处找矿标志,有些地段的深部已经发现白钨矿矿体,成矿条件很好。赣北及其邻区有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的正向构造区(带),亦是良好的找矿靶区。

(2)利用综合找矿信息量成矿预测方法, 并基于MapGIS平台进行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是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矿产等综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 apGIS处理的地、物、化、矿产信息为主线, 从已知到未知, 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运用特征分析数理统计方法, 划分出成矿可能地段、找矿可行地段及找矿有利地段, 并以成矿条件有利程度、找矿信息的强弱、预测依据可靠程度及各类信息的提取、关联、转换、合成, 按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 划分预测靶区。方法简单易行, 通过育才所圈定三个找矿可行地段及四个找矿有利地段, 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并根据找矿优度及找矿序率的大小, 排列出四个找矿有利地段的找矿潜力优劣程度, 其中与香炉山、张天罗、大岩下已有矿床相吻合, 说明该方法进行成矿预测是有效的。而在坡塘、上坳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 目前尚未实现找矿突破, 因此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可望在该区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以发现中--大型的钨多金属矿。

(3)对于赣北浮梁青术下钨矿、东乡枫林钨铜矿及皖南际下钨矿的成矿时代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层控型矿床,有的认为是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型(陈毓川等,1989),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无论如何,赣北香炉山(及阳储岭)等大型钨矿白垩纪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区域找矿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意味着燕山晚期在赣北--皖南的确存在钨的大规模成矿作用(虽然比不上赣南),但在全国也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就需要综合评价,不只是单独分析其铜(如德兴大型铜矿)、铅锌(如银山大型铅锌矿)、银(如冷水坑超大型银矿)、金(如金山大型金矿)、锡(如曾家垅大型锡矿)、锑(如宝山锑矿)的成矿潜力,还需要考虑钨的找矿前景,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有的矿床本身就是钨和铜等有色金属伴生或共生的矿床(如枫林钨—铜矿),显示赣北地区良好的找矿前景及方向。

当然,更多悬而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各种理论去回答并论证;更多未知的矿床等待我们综合利用各种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地球物理找矿方法、遥感找矿方法、工程技术找矿方法去进行预查、普查、祥查、勘探。

第八章 结束语

通过此次报告的编写,我真的受益良多。

选定香炉山钨矿床,也许只是偶然中被这个地方的名字吸引。然后我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即使真正与这个矿床相关的资料仅有5篇,但是相似类比理论告诉我们,矿床之间是具有相似性的,其他与之成因或者地质相关的同类矿床也对此矿床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查阅不少与之有关的资料并加以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对香炉山钨矿床有了很大的认识。

平时在课堂中,关于找矿的有些知识和理论、方法有点听不懂。首先是构造应力场分析在矿床预测的应用方面的一些概念模糊,其次最关键的是对于物探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面仍然不是很了解,在此次报告中,一方面由于所阅读文献欠缺,另一方面,自己本身在物探方面不甚了解,提及的较少。但是总体上,通过这次报告,我对综合勘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即使自己的能力有限,成果水平一般,我也获益匪浅。

通过报告的编写,我了解了各种勘查技术在香炉山钨矿床发现过程中的应用过程以及找矿工作的一般过程,即通过各种找矿技术方法,包括地质,物探,化探等,得到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进行成矿信息的提取,然后进行矿化信息分析,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然后进行成矿评价,指导下一步工作。并且,值得强调的是,在应用综合勘查技术中,要以地质为基础,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时候,要以地质理论为依据,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都应该用地质理论进行解释。

当今社会找矿现状呈现的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加速增大,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矿产品日益商品化,找矿难度的日益增大,找矿费用也在不断提高,但矿床的发现率不断降低,特别是大矿,富矿寻找难度更大。现今,我们找矿的工作重点,难点也在于已发现矿床的外围及深部,同时虽然我们找矿费用不断增大,但矿床的发现率却不断降低„„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改善,无疑,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地质勘查人员应具备更强的业务素质,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理论进行找矿勘查工作。所以,每时每刻,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并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与此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提取文献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当然,此次报告也为我将来的毕业论文或者其他论文的编写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我知道了很多关于论文的一些知识。

最后诚挚的感谢李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老师辛苦了!

参考文献

篇4:南丹县茶山矿极薄锑钨矿脉开采方法探讨

茶山贡焙歌

作者:李郢朝代:唐体裁:七古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

尽逐红旌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朝饥暮匐谁兴哀,

喧阗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吴民吴民莫憔悴,

篇5:煤矿开采方法

煤矿开采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阶段:在开采急倾斜煤层或倾斜煤层时,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预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一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

2.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3.走向长臂采煤法: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称为走向长臂采煤法。

4.倾斜长臂采煤法: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方向推进的采煤方法称为倾斜长臂采煤法。

5.最大控顶距:采煤工作面在放顶前工作面煤壁到采空区之间的垂直宽度。

6.最小控顶距:采煤工作面在放顶以后进行下次采煤之前工作面煤壁到采空区之间的垂直宽度。

7.正规循环作业:按照作业规程中循环作业图表安排的工作顺序和劳动定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循环作业的全部工作量,并保持周而复始进行采煤工作的一种作业方法。

8.循环方式:采煤工作面昼夜循环次数与循环进度的总和。

9.准备巷道:为一个采区或多个回采工作面服务的巷道,称为准备巷道。10.回采巷道:仅为采煤工作面生产服务的巷道叫做回采巷道。填空

1、采区采出率规定,中厚煤层不低于80%,2、移架操作结束后,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3、单体液压支柱有效支撑系数取KE=0.8;

4、悬臂支架根据柱梁配合关系不同分类,分为正悬臂和倒悬臂两种

5、采煤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追机作业;(2)、分段作业;(3)、分段接力追机作业;(4)、分段综合作业。

6、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1.单架依次顺序式移架;2.分组间隔交错式移架;3.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移架

7、悬臂较长一端伸向采空区的叫倒悬臂

8、更换胶管和阀组液压件时,只准在“无压”状态下进行,而且不准将高压出口对人。

9、液压支架支护方式:1.及时支护;2.滞后支护

10、以井田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资料为依据,经过可行性评价和按经济意义分类为:矿井资源/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四类。

11、悬臂较长一端伸向工作面煤壁侧的叫正悬臂

12、采区上(下)山之间的煤柱宽度(沿走向):薄及中厚煤层一般为20 m;

13、估算法求工作面的支护强度的公式为q=(4~8)hmγ

14、按巷道布置方式不同放顶煤开采方式分为:

1、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

2、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

3、预采中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

4、倾斜分层放顶煤开采

15、正规循环作业四项基本要素是:循环进度、工作质量、劳动定员和循环时间

16、采煤工作面采出率规定薄煤层不低于97%,17、采煤工作面停采线至上(下)山的煤柱宽度:薄及中厚煤层在20 m以上;

18、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有效支撑系数KE=0.8~0.95。

煤矿开采技术092

11、上、下顺槽巷道高度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 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6 m,12、液压支架工作面,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7°

13、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1.5倍采高,14、煤壁机道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 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中厚以上煤层不超过200 mm;

15、煤壁机道平直,与顶底板垂直。伞檐长度超过1 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薄煤层不超过150 mm,16、炮采工作面要及时挂梁,破碎顶板要掏窝挂梁,悬臂梁到位,端面距小于300 m;

17、综采要及时移架,端面距最大值应小于340 mm,前梁接顶严密

18、下山开采的基本适应条件有倾角小于16°的缓斜煤层;

19、在炮采工作面,炮眼深度小于0.6 m时,不得装药、爆破; 20、采煤机割煤后,支架依次或分组随机立即前移支护顶板。移架后推移刮板输送机的方式。称为及时支护

简答

1.采区上山布置方式?

①一煤一岩上山 ②两岩石上山 ③两煤层上山 ④两岩一煤上山 ⑤三条岩石上山 2.采煤工艺设计中应完善哪些生产系统?

①运输系统 ②通风系统 ③辅助运输系统 ④供电系统 ⑤供水系统 ⑥安全检测系统⑦瓦斯抽放系统。

3.煤壁易片帮的工作面管理中怎样正确选择支架?

正确选择支架,在选择支架时,应选择能够立即支护、端面距较小,有防片帮装置、支护强度较大的液压支架。

4.煤壁易片帮的工作面管理中怎样加强生产管理?

加强生产管理,加强工作面的生产技术管理,搞好正规循环作业,缩短循环周期,尽量减少煤壁的暴露时间。

5.采区设计方案比较确定的方法有哪些? 采区设计方案比较确定的方法,通常有方案比较法、统计分析法、标准定额法、数学分析法、经济——数学规划法(通常也叫采区优化设计),计算机模拟法多目标决策法统筹法等。6.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式及工艺过程,顶板支护设计,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与巷道支护,开采设备选型和采煤工作面的工程质量管理。7.采煤工作面五大生产工序?

采煤工作面五大生产工序是: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顶板(放顶)。8.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艺如何? 普采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过程为:采煤机进刀——割煤——挂梁——推移输送机——支柱——回柱放顶等项工序。9.采煤机进刀方式?

①推入式进刀方式(直接进机窝、预开机窝进刀)② 斜切式进刀方式(进刀部位不同分类:端部、中部。按处理三角煤的方式不同分类:留三角煤进刀、割三角煤进刀)③钻入式进刀方式

10.常用特种支架种类?

篇6:煤矿开采方法试题及答案

1.井田开拓方式主要分为 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2.环形井底车场布置形式主要方式有立式、斜式、卧式。

3.矿井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为分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4.衡量矿井采掘关系的“三量”是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5.采区上部车场基本形式主要分为平车场、(顺向、逆向)甩车场、转盘车场。

6.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组成一般包括存车线、调车线。

7.下山采区的硐室主要有 绞车房、变电所、水泵房。

8.矿井延深方案主要有直接延深、暗井延深、新打一个暗井、延深一个井筒、深部新开立井或斜井。

9.“三下”开采主要包括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

10.地下开采后地表移动和变形分为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水平变形、曲率变形

二、判断题(10分)

1.地表塌陷移动范围一般大于井下开采范围。(√)

2.矿井三量可采期可准确的判断矿井采掘关系。(×)

3.大型矿井采用综合开拓一般采用主立副斜开拓布置方式。(×)

4.煤层倾角小时,斜井可采用底板穿入煤层布置方式。(×)

5.井筒布置在井田浅部,其工业广场占地面积比较大。(×)

6.开采水平高度越小,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就越高。(×)

7.工作面长度超过300 m时,回采煤量可能大于准备煤量(×)

8.矿井配采是巷道掘进排队的依据。(√)

9.中部车场采用甩入石门布置,上山则布置在底板岩石中。(√)

10.轨道上山中部车场牵引角,一般小于二次回转角。(√)

三、名词解释(20分)

1.综合开拓

指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形式开拓的方式

2.分组大巷

指为一个煤组服务的运输大巷。

3.竖曲线

指平面线路与斜面线路相交处或两个斜面线相交处,设置竖直面上的曲线。

4.起坡点

指竖直曲线的上、下端点。

5.回采煤量

指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四、简答题(18分)

1.分析井筒位置对工业广场煤柱的影响情况。

井田范围一定时,井简位置在煤层倾斜的浅部,工业广场煤柱尺寸大;进筒位置布置在煤层浅部,工业广场煤柱尺寸比较小。

2.矿井各生产环节,接续时间的要求是如何规定的?

1)在现生产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结束10~ 15天完成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及设备安装工程

2)在现有开采水平内,每个采区减产前1——1.5月必须完成接替采区和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3.采区、工作面采出率是如何规定的;说明采区煤层厚度3.2m,工作面采高2.6m的采出率各是多少。

1)采区采出率:薄煤层不低于85%;厚煤层不低于75%

2)工作面采出率:薄煤层的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采区煤层厚度3.2米采出率不低于80%;工作面采高2.6m,采出率不低于95%

五、综合问答题(16分)

1.何谓综合下山开采,比较上下山开采主要优缺点,分析上下山开采主要适应条

件。

1)上山开采的优点是利于采区通风、运输、掘进等。但水平服务年限短,开采水平数目多,不利于合里集中生产等。

2)上下山同时开采的优点是水平服务年限长,矿井开采水平数目少;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新建矿井,可减少巷道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降低吨煤投资费用。但下山开采增加了采区排水设备,通风困难、对采区掘进、运输等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矿井开拓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任务?

1)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法律法规。适应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安生矿井创造条件。

2)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为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率创造条件。

3)井巷布置和开采顺序安排尽量减少煤柱损失,提高采出率,减少巷道维护量

4)尽可能减少开拓工程量,以降低矿井初期投资额,缩短建井工期

5)采用新技术和发展技术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创造条。

6)开拓布置应考虑不同煤质。不同煤种的煤层以取其他有益矿物分别进行开采。

六、画图题(16分)

1.画一单开平行线路联接分岔点。(标注主要参数)

篇7:《煤矿开采方法》项目教学总结

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业岗位对知识的要求趋于综合化、智能化,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要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在2007-08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六周的项目教学。通过资源开发系采矿教研室几位老师的通力合作,将《煤矿开采方法》课程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利用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讲授的知识紧密结合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由学生亲自进行条件设定,矿井设计,绘制图纸,编制说明书,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一.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

紧紧围绕《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将这门课程的内容划分成五个项目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井田开拓项目模块设计

1.1 设计条件:结合平顶山矿区平面图,分别以一矿、六矿、十一矿、八矿、五矿、十矿为基础,边界适当进行改变,作为各组设计的基本条件。

1.2 任务描述:结合给定的矿井开采范围,把勘探线、矿井边界画在图纸上,做出矿井主要勘探线的剖面图;根据开采条件概算出井田范围内煤炭储量,依据储量分类方法,计算确定矿井设计开采储量,然后确定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矿井开拓方式选择,确定井筒位置;进行开采水平划分,确定大巷布置方式和井底车场形式,并在图纸中画出所设计的巷道。

1.3 学习目标任务:①正确画出勘探线和矿井边界,能够做出勘探线剖面图;②了解储量分类方法,简单计算储量的方法,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③选择矿井开拓方式,确定井筒位置;④进行开采水平划分,布置大巷和井底车场。

1.4 任务主要成果:①绘制 1:5000或1:10000的矿井平面图;②画出矿井主要勘探线的剖面图;③编写矿井开拓设计的说明书; 2.采区巷道布置项目模块设计

2.1 设计条件:根据各学习小组井田开拓设计的中划分的采区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采区条件,进行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2.2 任务描述:根据设计矿井的开采水平划分与布置的基本情况,首先绘出采区开采范围的平面图,结合给定的钻孔资料,画等高线,形成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确定大巷的位置、把采区开采边界画在图纸上,做出采区上山部分的剖面图;根据开采条件和煤炭储量,确定开采工艺方式,和采区生产能力;进行采区上山布置方式选择,确定上山位置;进行区段划分,确定区段平巷布置方式;选择确定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形式,并在图纸中画出。2.3 学习目标任务:①正确画出采区开采范围和底板等高线图,做出上山的煤层剖面图;②结合开采条件,合理确定开采工艺方式;③选择上山布置方式,确定上山位置;④进行区段划分划分,正确布置区段平巷;⑤选择采区车场形式。

2.4 任务主要成果:①画出 1:2000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②画采区上山部位的剖面图;③、编写采区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 3.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项目模块设计

3.1 设计条件:在各学习小组采区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采煤工作面为基本条件。根据已确定的开采工艺方式,针对性的进行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工艺设计。

3.2 任务描述:结合采区巷道布置系统,首先按1:1000的比例画出采煤工作面的巷道布置;根据选择的开采工艺进行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和支护选型;选择采煤工作面的开采设备,进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做出采煤工作面设备布置平面图和采煤工作面的最大与最小控顶距断面图。

3.3 学习目标:①正确画出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图;②进行工作面支护设计,合理选择支护设备; ③选择工作面开采开采设备,进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④能够较好绘制采煤工作面设备、支护布置平面图。

3.4 任务主要成果:① 1:1000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②采煤工作面设备、支护布置平面图;③编写采煤工作面开采工艺设计说明书; 4.生产组织管理项目模块设计

4.1 设计条件:根据各学习小组设计的采煤工作面基本条件,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生产组织和作业规程编制练习。

4.2 任务描述:根据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中所设计采煤工作面的基本条件,首先进行劳动组织、作业方形式和循环方式设计;绘制工作面循环作业图和劳动组织图表。结合现场的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范本进行作业规程编写训练;根据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规定以及操作规程有关规定,编写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和不同工种的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4.3 学习目标任务:①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布置图中,正确画出采煤工作面的循环作业图和工作面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指标表,②结合工作面的开采条件,编制作业规程开采部分内容;③选择特定条件(初采、末采或过断层等),进行技术措施编制;④制定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的管理措施。

4.4 任务主要成果:①绘制的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方法图;②编写的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③制定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管理措施;④编制的特殊条件开采技术措施。5.轨道车场线路项目模块设计

5.1 设计条件:结合采区巷道布置模块中所设计采区车场基本形式,分组完成采区车场形式、采区车场线路设计及上、中、下车场的施工设计。各学习小组在设计中进行分工,分别结合一个具体的车场进行线路设计和施工设计。5.2 任务描述:根据采区巷道布置设计中所选择的车场形式进行采区车场布置设计。首先根据安排的任务,画出所设计车场布置草图,选择的轨型、道岔类别进行车场线路设计;绘制车场设计线路布置图和施工组织图。

5.3 学习目标任务:①煤矿使用的轨型、道岔类别及合理选择②车场线路设计的要求、步骤和基本知识;③进行车场线路设计计算;④绘制采区车场设计线路布置图和采区车场施工图。

5.4 任务主要成果:①采区上、中、下车场线路设计布置图和采区车场施工图;②采区车场线路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的过程); 通过对《煤矿开采方法》这门课程的解构与重构,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项目教学中的工作任务,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他们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煤矿开采方法》项目教学中采用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将06级采矿一、二、三班的学生划分为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各自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三、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1、项目教学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

教师要具有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职业工作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2、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

3、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四、项目教学存在不足与建议

1.同时开展项目教学班级和学生较多,组织管理难度较大,教师辅导不能保证及时到位,影响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进度和质量。2.学院采矿设计参考资料有限,学生借用不方便;数量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3.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工作。

上一篇:2023年华秦小学暑期家访活动总结下一篇:经济法合同法分则易错点归纳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