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2024-05-03

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精选6篇)

篇1: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弘扬宪法精神 坚决打击和抵制宗教极端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宪法是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新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宪法精神,才能化解社会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各类暴力恐怖事件,诸如: ①、2014年5月22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爆炸案,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初步掌握,5月22日7时50分许,暴徒驾驶2辆车冲破防护隔离铁栏,冲撞碾压人群,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1人死亡,94人受伤。

②、2014年5月1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爆炸,是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暴徒在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出站口接人处持刀砍杀群众,同时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

③、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恐事件致29人死亡130亲人受伤。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民众。

④、2014年2月4日:新疆乌什县发生袭警案件2名民7众和2名民警受伤警方击毙8人抓获1人。3名疑犯在犯罪时发生自爆死亡。

⑤、2014年1月2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一美容美发店和一菜市场发生爆炸,致1人死亡,2人受伤。公安机关迅速出警处置,抓获3名嫌疑人员。在围堵一可疑车辆时,该车发生自爆,车上2人死亡。

这仅是2014年1-5月发生的暴恐事件。为何会如此频繁的发生暴恐事件?究其缘由,幕后黑手竟是“宗教极端主义”。

宗教极端主义是打着宗教旗号出现的一种极端主义,实际上是属于政治范畴,其目的是要恢复神权统治国家和人民。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它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在特定地区和特定环境下,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相互勾结利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分裂势力,从事煽动破坏活动,危害社会政治稳定。新疆地区的宗教极端势力本质上是打着宗教旗号,采取各种极端手段,进行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领导、企图推翻现政权的反动政治势力。他们鼓吹“信仰安拉独一,不能相信共产党”,鼓动群众反对所谓“异教徒”,挑起民族矛盾,煽动开展“圣战”,妄图推翻现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新疆的发展是一个有利的契机,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实现新疆各民族发展的根本保障。宗教极端主义势力极力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的活动,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竭力制造不同信教群体之间的仇视和斗争,撕裂族群与社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同时也严重地毒化了宗教氛围,给宗教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深度的损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以“宗教兴则民族兴”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破坏民族团结,给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新疆地区的原教旨主义同泛伊斯兰主义密不可分。其主张是宣扬超越国家、超越民族的伊斯兰信仰。他们在“穆斯林皆兄弟”的口号下,企图将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统一到宗教的旗帜下,形成一

股力量。他们混淆视听,在“振兴伊斯兰”的口号下,把维吾尔等民族与伊斯兰宗教混为一谈,以宗教来区分民族,利用少数民族群众朴素的民族、宗教感情,煽动制造事端,制造民族矛盾。

宗教极端主义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普通民众包括宗教人士和宗教信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和渗透。

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针对这些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的势力。我们必须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坚决处置和打击其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方针,下好先手棋,出重拳严厉打击。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篇2: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明确指出:“暴力恐怖活动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近几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其分裂新疆的罪恶目的,千方百计利用一部分群众朴素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大肆宣扬“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唐谬论,严重地毒害、蒙骗、煽动信教群众,以自杀式袭击等极其残暴的方式进行所谓“圣战”,给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坚决揭露宗教极端势力的罪恶本质,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谎言,肃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流毒,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一、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一)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极端主义

伊斯兰教倡导和平,反对暴力,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教义称,凡枉“杀一人,如杀众生,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残害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大罪”,更不能主动发起战争;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凭私欲随意滥施暴力。伊斯兰教坚决反对这样不择手段的滥杀无辜、破坏人与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径。《古兰经》教义中明确指出,信教、行善、恪守教规的人将永居乐园。也就是说,热爱伊斯兰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帮助照顾孤寡老人、搞好邻里关系,为别人的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带领群众勤劳致富,驱逐一切罪恶、诱惑,纯洁心灵,远离各种罪恶,特别是嫉妒、猜忌、憎恨,从而得到真主的恩惠,这样的人才是虔诚的穆斯林,这样的人才能进入天堂。枉杀无辜的败类不是上天堂者,而是入火狱者。由于一般宗教信徒没有丰富的宗教知识,更缺乏对宗教典籍的研究,容易把被宗教极端分子歪曲和极端化解释的东西当作正确的宗教知识加以接受,从而受到毒害,宗教氛围也因此被毒化。在新疆,宗教极端主义及其势力鼓吹宗教极端思想,宣扬“圣战殉教进天堂”是他们最恶毒的招数。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恐怖组织大多都与极端宗教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有关。宗教极端主义的目的、动机、基本主张、组织形式、活动手法,完全暴露出它已经脱离了宗教的范畴,它是宗教蜕变的产物,本质上并不是宗教;它是打着宗教幌子、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活动为借口的宗教极端主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宗教极端主义与任何一个宗教等同起来或者是联系起来。宗教极端主义虽然与宗教有关联,但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它并不属于宗教范畴,而是政治范畴的问题。宗教极端主义散布大量反政府、反社会言论,与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敌,企图用一套邪恶的、反动的意识形态,冲击我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同现代科学、现代文明是根本对立的,必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揭穿和唾弃。

(二)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表现

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与宗教相关联的极端主义。它是打着宗教幌子、披着宗教外衣、以宗教活动为借口的极端主义。它用一些偏执、片面的、无限扩大化、绝对化的观点诠释某一宗教的信仰,煽动宗教狂热,煽动教派之间、不同信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挑拨教派关系、民族关系,针对所有民族的群众开展暴力恐怖活动。其反动本质是反社会、反政府、反科学、反人类。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人类社会已经迈入21世纪,鼓吹消灭所有异教徒的宗教极端思想早已为人们所不齿,鼓吹民族分裂的言论贻害无穷。宗教极端思想将无知与盲从的人们引入谬误,引入罪恶。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是人类社会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普通民众包括宗教人士和宗教信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宗教极端主义与传统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打着宗教旗帜从事反动政治活动或暴力恐怖和违法犯罪活动。在特定地区和特定环境下,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相互勾结利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分裂势力,即“三股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宗教极端主义为实现其政治目的,竭力制造不同信教群体之间、不同教派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视和斗争,撕裂族群与社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同时也严重地毒化了宗教氛围,给宗教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深度的损毁。

宗教极端主义同样不属于民族问题。虽然宗教极端势力打着为民族谋福利的旗号,颠倒黑白,造谣中伤中央对口援疆政策、新疆资源开发政策,破坏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双语教育政策等。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的群众,只要反对他们的民族分裂主张,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们就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就会对其大开杀戒,残酷迫害。我们通过以往发生的乌鲁木齐公共汽车爆炸案、1997年伊宁县“6〃26”系列暴力恐怖杀人案等,近期发生的“4〃23”巴楚县色力布亚镇的暴力恐怖案和“6〃26”鄯善县鲁克沁镇暴力恐怖案,再到云南昆明“3〃01” 暴力恐怖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教极端分子杀害的绝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社区干部、派出所干警和无辜的群众。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根本就不是什么民族问题,他们代表不了任何一个民族,是民族败类,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敌人。

(三)宗教极端主义的现实危害

1、宗教极端思想制造民族分裂。

伊斯兰极端主义把人按宗教信仰简单地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并欺骗和煽动穆斯林说:所有“异教徒”都是伊斯兰教的敌人,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是穆斯林的义务,是对伊斯兰教的贡献,死后可以进入“天园”。正是在“圣战”的欺骗宣传下,伊斯兰极端主义制造了难以计数的针对非穆斯林群众的屠杀。2009年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由境外“三股势力”指挥煽动、境内分裂分子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也是一起惨无人性的滥杀无辜群众的暴力恐怖事件。在伊斯兰教内部,伊斯兰极端主义采取了同样的手段,他们把不同派别或不赞同他们观点和做法的穆斯林扣上“叛徒”的帽子,无端指责他们“背叛”了伊斯兰教,从而“名正言顺”地对他们进行“圣战”。在伊拉克、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各伊斯兰国家,这种伊斯兰极端分子对穆斯林兄弟的“圣战”此起彼伏,爆炸声不绝于耳。

2、宗教极端思想影响了宗教领域的稳定。(1)利用办地下经文班点,培植骨干。通过地下讲经的形式向学经人员灌输他们的反动主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现已被处理的民族分裂主义组织成员中,有50%是地下经文班点培养出来的地下学经人员。近年来,我区发生的骚乱事件和爆炸暗杀等恐怖案件,为首分子和骨干分子基本上都是地下经文班点培养出来的地下学经人员干的。

(2)进行非法“台比力克”活动,宣扬“圣战”“迁徙”“伊扎布特”等思想。通过婚丧嫁娶、麦西来甫、家庭聚会、媒体介质等各种集会场所进行非法“台比力克”活动。打着“圣战”旗号,疯狂地鼓吹“圣战”。曲解《古兰经》“吉哈德”原意,在广大的穆斯林群众思想中制造混乱。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是歪曲教义,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现有社会政治秩序,或者通过暴力来支持信仰、生活方式、法律体系的观点、立场和行为。其借用宗教只是假象,核心是制造民族分裂和进行暴力恐怖活动。要将宗教极端主义从正常宗教中剥离出来,坚决予以遏制和打击。

(3)迫害爱国宗教人士,攻击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爱国宗教人士阻碍了他们罪恶目的的实现,对爱国宗教人士恨之入骨,丧心病狂地加紧了对爱国宗教人士的迫害,采取了暴力恐怖暗杀等卑鄙手段,直接向爱国宗教人士下毒手。恶意攻击和威胁基层党员干部,还威胁不信教的基层群众。

(4)导致了非法宗教出版物泛滥。一是通过宗教类非法出版物和反动音视频传播反动思想和主张。二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反动思想和主张。通过在互联网交流心得,为宗教极端思想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是通过手机多媒体卡、MP3、MP4等方式传播反动思想和主张。

(5)影响到了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除穿着吉里巴甫、留大胡须、着奇装异服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出现外。一些民族商店禁烟禁酒,有的农村甚至城市的居民操办婚宴没有了往日喧嚣和热闹,一律不喝酒、不跳舞唱歌,丧事不过乃孜尔,红白喜事宗教化,风俗习惯宗教化,这些现象从农村到了城市,从社会到了机关。将“阿拉力”、“哈拉木”的范围从食物扩展和衍生到了生活中的任何事物。

二、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和渗透

(一)“去极端化”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暴力恐怖活动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首先,要牢固树立祖国观、民族观,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我们要深深懂得,国家统一才有民族的发展;国家强盛才有民族的尊严。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稳定是福,**是祸。我们一定要自觉珍惜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自觉抵制歪曲新疆历史的言行,坚定不移地与“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其次,要强化法制意识,坚决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任何人践踏国家法律、破坏社会秩序、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要统一思想认识。宗教极端主义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不仅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全校师生包括宗教人士和宗教信徒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生的改善,有效地抵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渗透。

(二)“去极端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宗教极端势力十分猖獗。他们组织、策划、实施“伊扎布特”、“伊吉拉特”等宗教极端组织活动,鼓吹“圣战”,宣扬以《古兰经》为根本大法,以宗教为掩护抵制或干预国家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他们往往以伊斯兰教“改革派”的面目出现,一开始以简化宗教礼仪和婚丧嫁娶仪式、拒收彩礼等口号,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而把人从宗教信仰上简单地划分为穆斯林和“异教徒”,人为制造矛盾冲突,最后通过曲解《古兰经》中“吉哈德”,宣扬只有对“异教徒”进行“圣战”死后才能进“天堂”的荒唐谬论。他们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做礼拜、封斋、留大胡须、蒙面、穿戴宗教服饰,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学经、封斋,不准群众在办婚礼喜宴时唱歌跳舞,干预麦西来甫、踢足球、打篮球、歌舞表演等文体活动,不能给亡人过乃孜尔,不准在商店买卖烟酒,妄断“哈拉力”(清真)“哈拉木”(不清真)等,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信教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少数民族妇女戴面纱蒙面、穿着宗教服饰的现象有所增多,甚至波及到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这些都是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具体表现。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加剧,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思想发动和成员发展的活动基础。

(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建设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培育人才、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真理正义、提供智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职责。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牵动着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安定和幸福。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御和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

坚持底线思维。在教育系统,我们的底线就是“两个不得”(教职工不得信教、学生不得信教)和“五个严禁”(严禁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进校园)。在学校、在师生中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非法的。“学校师生不能信仰宗教、穿戴宗教服饰、参加宗教活动”,这既是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让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抵御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每个班级出发,从每一名学生出发,查找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中的问题,查找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查找问题的症结、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思想的问题要用思想的方式去解决,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处理;心理的问题要用心理的方式去解决,不能违背生理心理规律;文化的问题要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习俗的问题要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不能简单粗暴强制改变;违法违纪的问题要用法治的方式去解决,不能失之过软。

全力开展“去极端化”的工作。要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在各族师生中开展“一反两讲”和揭批“三股势力”罪恶本质的主题教育,让广大师生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认清宗教极端势力的真实面目和险恶用心。要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到人、管用、有效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教育,开展中国历史、中共党史和新疆“三史”教育,开展法制和公民意识教育。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认识宗教的本质,破除宗教的神秘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小学德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着力提高思想理论课和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正面的宣传教育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要充分发挥课后主阵地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教授、思想政治和德育课教师,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讲,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分析区内外的形势变化,深刻揭露“三股势力”的谎言谬论,从深层次解决师生的思想疑惑和模糊认识,着力解决“听谁的、相信谁、跟谁走”的问题。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要以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谐为目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越是在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和干预治疗的阵痛期,越是要强调各民族之间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更加牢固地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要搭建民汉师生交流交往和互相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交往、相互学习中建立友谊,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现代文化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文化总称,是推进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精神源泉,是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的有效武器。要加强师生的现代文化观念教育,努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弘扬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文化心态,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广泛学习现代文明成果和现代文化知识,努力成为现代思想观念、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

大力弘扬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在教育系统各族干部师生中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内化为群体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时代精神的领跑者。

三、弘扬国家保障正常宗教活动的宪法精神,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活动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这是首次增加了“遏制极端”这四个字,我们要充分认识新疆当前最大的危害是宗教极端主义,并坚定战胜宗教极端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一)以宪法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要遵纪守法,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不得妨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党和政府一贯倡导,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讲团结、讲和谐的风气,信教的和不信教的群众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睦共处。尤其是在不信教群众居多数的地方,要注意防止歧视和排斥信教的群众。党和政府还一再强调,任何人都不应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者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还是无神的辩论;任何宗教组织和宗教徒也不要到宗教活动场所之外去传教布道、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宣传品和非法出版物。这些主张和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和增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合作,避免在群众之间因信仰问题而造成隔阂甚至对立,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正确把握处理宗教问题基本原则

1、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这四个原则是我国几十年来在探索处理宗教与社会之间矛盾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我们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和根本目的,更是衡量矛盾双方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坚持四个“维护”,作为判别处理矛盾的依据和标准,积极消除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矛盾的重要原则。坚持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把非宗教问题当作宗教问题;坚持什么性质的问题就解决什么性质的问题,不混淆矛盾性质,不把民事、刑事、经济纠纷往宗教问题上拉;坚持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就地处理,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以上这些都是解决宗教方面矛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三)强化法治意识,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活动 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明确依法积极引导和规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与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以及跨越式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加强宗教事务治理的法治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与水平,依法保证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自觉抵制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抵制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抵制宗教极端势力干预世俗生活的种种行为。同时,还要团结各方面力量,共同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积极引导宗教通过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主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历史潮流。

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宗教事务管理中的矛盾问题,坚持综合治理,强化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道德与法律约束,严肃规范宗教行为,坚持依法保护合法,坚决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建立健全非法宗教活动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和预防控制体系,从根本上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滋生和蔓延,切实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水平。

高度重视“去极端化”的法治建设,深入研究并积极推进“去极端化”法治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重点是要从法规制度措施和体制机制上保证各方面对“去极端化”的工作都能够自觉做到“不松手”“不甩手”“敢出手”,这就要用制度措施明确“去极端化”的责任,“去极端化”的工作不力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不断提升新疆管控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和遏制宗教极端势力的滋生蔓延,依法制止和取缔非法宗教活动,严防严惩宗教极端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必须坚持依据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当事人;坚持严厉打击极少数首要骨干分子和顽固分子,教育和警示大多数,引导其确立正信、抵制极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健全法律和制度措施。

篇3: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在民族团结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努尔买买提·吐拉克,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铁饼亚军,新疆体育局体训一大队运动员。出生在喀什地区的他,从小就耳闻目睹身边各民族同胞像一家人般的和谐共处,“我从小上的就是汉校,学汉语长大,小时候院子有一家汉族人,他们经常把他们孩子穿小的衣服、水果、玩具拿到我们家里来。”努尔买买提回忆到,“也是这家汉族邻居把上体校的信息告诉我,我才知道可以进专门的培训学校学习体育,之后我上了体校,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由于体育成绩优异,努尔买买提1998年由喀什体育运动学校招调至自治区体育局体育训练一大队,从事田径投掷项目专业运动训练,从此16岁的他开始和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各族运动员一起生活训练,在这个来自全疆各地多民族的大家庭中,队友们互帮互助,从来没有发生过民族矛盾。

由于努尔买买提长期在国家队训练,无论走到哪个省区市,国家体育总局和当地体育局都非常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在住宿和场地、器材等方面也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使努尔买买提非常感动。由此,他暗下决心,立志要用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光,为新疆添彩,用更好的成绩报答帮助过他的人。

暴力恐怖打扰正常生活

但是近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生活打扰了努尔买买提正常的生活。昆明事件发生时,努尔买买提正在四川参加比赛,所有运动员看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新疆又暴乱了?你们新疆人太野蛮了。”等非常难听的字眼来形容新疆人。在比赛时,观众也会对他指指点点,当时他心里非常难受,有种有口难辩的感觉,但他只能解释说,“你们不要这样想,这都是由于三股势力做的坏事,新疆人是非常热情和善的。”

“从媒体上看到,搞恐怖暴力活动的人基本上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同龄人,我们运动员觉得非常不能理解,这么年轻做点什么不好,要干这个。”努尔买买提愤怒地说,发生暴恐事件时,他打电话给他退休的父亲,他的父亲也会非常愤慨,通常用畜生等字眼来形容这群人,“你看这些人把我们的美好生活搞得一团糟。”努尔买买提的父亲对努尔买买提说。

发声亮剑 全力维护祖国统一

跆拳道运动员依马木·吾布力是努尔买买提的喀什老乡,他对努尔买买提说,“哥,你看我们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我们在比赛的时候,别人总是会这样、那样说我们,恐怖分子怎么那么可气,败坏维吾尔族的名声。”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努尔买买提通过媒体看到,新疆各行各业都纷纷开展声讨活动,想到运动员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暴力恐怖分子的不满,便呼吁大家有所作为,努尔买买提通过微信告诉了其他维吾尔族运动员,2013年在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拳击运动员麦麦提图尔孙·琼,广汇篮球队的西热力江·木合塔尔等7人一拍即合,表示赞同。

之后,他们在每天繁重的训练外,纷纷写起倡议书,由于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比较有限,他们感觉写的还不够好,就跟体育局领导沟通,希望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体育局领导非常支持这种行为,表示同意在新疆体训一大队、二大队和体校搞签名活动。

篇4: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活动目的:

为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荒地民汉合校利用下午下班会课,要求各班班主任在各班开展以“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主题的班队会。各班班主任认真进行备课,向广大学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深刻揭露“三股势力”利用文化侵入、宗教渗透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关系、分裂国家的图谋。要求全体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日下午第三节课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活动成员:各班班主任和各班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班队会主题必须以“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为主题。各班班主任必须要认真备课,准备一份关于“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演讲稿,争取把这堂课讲好。

班队会课结束后,各班班主任把演讲稿交与高立艳老师。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全体学生会进一步提升对非法宗教活动危害性的认识,应将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当好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极端宗教思想法制宣传活动的宣传员,为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做出自已的贡献。

2013—2014上半学年荒地民汉合校“反对非法宗教活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活动主题班队会活动计划

篇5: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七年级八班的学生巴森,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有你,有我,也有他》。

你也许吟诵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丽诗篇,你也许阅读过丝绸之路驼铃声声的悠久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平和安宁。

可是,在全国人民满心欢喜、满怀期盼的奔向幸福大道上时,在我们新疆,有那么一股不和谐的声音和充满邪恶思想的势力:他们不但妄图破坏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还将邪恶的魔爪伸向了我们这些祖国纯洁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蛇蝎心肠意,欲将我们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的挑拨离间,破坏我们长久以来的和平和安宁;他们一次次的破坏,不但给我们的长辈带来深深的伤害,而且也永远玷污了我们纯洁的心。

但是在伤害事件发生后,我们没有被击倒,相反我们各族同胞,各族小朋友向受苦受难同胞们伸出的援助之手,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团结大爱的传奇。

当我们看到“烤羊肉阿卡(烤肉大叔维语)”阿里木叔叔用自己烤羊肉串的微薄收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建起了学校,招来了老师,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给了他们最好的教育时,我们热泪盈眶。当我们听到他回答记者采访时,那一句“遇上需要帮助的人就伸把手,这种日子让我特别享受。”我们幼小的心里深深的埋下了一颗“民族团结之花”的种子。是阿里木叔叔用他最纯朴,最简单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大爱无疆?什么叫做民族团结?什么叫做“同呼吸,共命运,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在学校里,老师们经常告诉我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家里,父母也常教育我们要团结各民族兄弟姐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民族团结无小事,民族团结有你,有我,也有他。我们要始终坚信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有我们不信谣,不传谣,拒绝参加任何宗教活动,从根本上抵御宗教渗透。做个知法,守法,遵规守纪的好公民,为民族团结树常青,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才能让任何妄图破坏我们民族团结的恶势力无任何可乘之机。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建设家园。让我们始终牢记:“民族团结无小事,民族团结有你,有我,也有他。”

七年级八班

篇6: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及两者的关联,对社会生活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

如何区分民族与宗教、正确看待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是能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动民族的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大问题、关键问题。

民族与宗教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完全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民族属于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宗教则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大要素构成。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民族可能始终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的纳西、羌、布依族等;有些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信仰不同的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历史上就先后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摩尼教、佛教、景教,之后伊斯兰教;有些民族历史上就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如汉族现在仍有一部分群众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管怎样变化,不管信仰一种还是多种宗教,其作为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的民族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以宗教作为唯一特征来划分民族,那么民族将不再是一个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的名称也将随着宗教信仰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将被依据宗教信仰划分为“基督教民族”“佛教民族”“伊斯兰教民族”等等。

风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乃至宗教信仰、巫卜禁忌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行为规范。习惯是长期相沿袭久而逐渐形成的惯例、社会生活方式、风尚习俗等。风俗常与习惯合称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袭久而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和形成,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是同一个民族的人们自发重复的行为,由某些指令所规定的行为在演变为人们自觉行动之前,虽已广泛流行社会,但仍不属于风俗习惯。

当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信仰它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一些由宗教演变而来的民族风俗习惯中,不可避免的会不同程度地带有一些宗教色彩,这些宗教色彩的一部分实际已经没有了宗教上的意义,如割礼、葬礼、婚礼中的尼卡等。由此可见,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习俗关系错综复杂,联系密切。究竟哪些属于民族风俗习惯,哪些属于宗教习俗,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宗教活动区分开来,同时还应当把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与利用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或以带有宗教色彩内容的民俗活动为掩护从事非法宗教活动严格区分开来。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具有特殊地理环境的地区,也是世界四大文明碰撞交融的地区。新疆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吸收人类文明及中华民族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的过程。如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不仅受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以及特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中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甚至东南亚、欧洲等的影响。但是,近几年来,和田的许多传统民族风俗活动正在发生悄然改变,逐步向宗教化演变。一些人把民族等同于宗教,认为民族与宗教是不可分的;一些人把民族风俗习惯等同于宗教习俗,往往以自己的宗教观点来衡量、评判民族风俗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试图将民族风俗习惯宗教化、宗教活动极端化。在这种歪理邪说的蛊惑煽动下,和田少数民族群众的婚丧嫁娶等良好的民俗活动和生活习俗以及服饰正在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民族的倒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遭殃的是我们这个民族。

另外,民族风俗习惯的功能作用大体分为三类,即:好的、有益的;中性的、一般的;不好的、有害的。我们要以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态度正确对待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逐渐淘汰那些消极落后的东西,不断发展继承、发扬光大进步的积极的风俗习惯,更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扬长避短,革旧立新,不断地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民族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奉献力量、增添光彩。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歪理邪说对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的危害,坚决防止民族风俗习惯宗教化、宗教极端化,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民族风俗习惯,进一步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实现和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

宗教的民族性与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与宗教问题及两者的关联,对我国社会生活有着特殊的重要影响。李维汉同志曾在1953年将宗教的特点概括为“五性”,即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宗教有民族性,反过来民族也有宗教性;世界上没有无宗教的民族,也没有不具有民族性的宗教,这是中外的历史和现实。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宗教一直在影响他们的生活,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之后,有些宗教现象甚至成为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就宗教的民族性来说,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就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一、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听到有人这样讲: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这种把民族和宗教混为一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尽管宗教有民族性,但是,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它属于历史范畴。而宗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属于思想范畴,同时也体现为一种社会存在。因此,不能把民族与宗教等同起来。

但是,民族与宗教虽然有区别,可又确实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自民族、宗教产生以来,几乎没有哪一个民族不与宗教相联系,只是联系的程度不同罢了。有的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仰一种宗教;有的民族是一部分人信仰这种宗教,一部分人信仰那种宗教;有的民族是多数人不信教,少数人信仰宗教。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20多个民族几乎(或基本上)全民族信仰某一宗教,如藏族、蒙古族、土族和裕固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以及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是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傣族的主体及德昂族、布朗族的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主要在汉族地区流行,但这些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较为普遍地流行。如汉族中的一些人信仰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而分布在西南地区的苗族、彝族、景颇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民族中有相当比例的群众也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此外,还有不少民间宗教、民间信仰以及某些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宗教也在不少地区流行。宗教对这些民族的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生活习惯、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等都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从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实际来看,在现实生活中,民族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宗教的民族性要求我们善于体察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的区别与联系,要求我们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考虑到民族的因素,在解决民族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宗教的因素,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和严格区分民族与宗教问题,二者决不能混淆。

二、正确理解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宗教的民族性问题,是基于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现实而提出的。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对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渗透到这些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到这些民族的心理素质。有些原来属于宗教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历史长期的发展,变成了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反映,是历史的产物,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下,随着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其中宗教信仰是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回、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禁食猪、狗、驴肉等,这种饮食禁忌与伊斯兰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按照伊斯兰教的主张,要吃大地上佳美、合法的食物,所谓“佳美”就是清洁、可口、富有营养;“合法”就是以合法的手段取得的食物。禁忌的食物有:酒、血、自死物、猪肉、非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回、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如“开斋节”、“宰牲节”等也均源自伊斯兰教。白族的“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最初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盛大的以物资交流为主的活动。纳西族的“三朵节”是源于祭拜纳西族人民千百年来笃信的保护神——“三朵”。汉族在春节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与原始鬼神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

南传佛教在传入云南傣族地区以后,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所信奉民族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对傣族等民族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标准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天文历法、历史地理、法律法规、建筑风格、语言文字、文化教育、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都与佛教紧密相连。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云南上座部佛教及其文化是构成傣族地区各民族文化和影响各民族心理的基本要素,已经成为这些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节庆活动的来源多与宗教有关,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之后,多数节庆活动已经形成以民族节日活动为主,少数的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形式。如拉萨的祈愿大法会(传大召)和酥油花供(燃灯节)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各民族的很多生活习俗,既与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的民族性来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是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宗教信仰还要广泛,”“如果不尊重,就很容易刺伤感情,比如我们对回族和新疆的各个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吃猪肉的风俗习惯就要尊重。”

三、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我们党在制定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中,采取紧密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例如,一方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要承认和保护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尊重就是承认民族平等,承认各民族在风俗习惯方面的自主权。建国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民族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良好的风俗习惯得到了保持和发扬,一些陈规陋习也由本民族逐步进行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一文指出: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中,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即使已经摆脱宗教信仰,但是如果拒绝参加任何含有某些宗教色彩的传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则势必会脱离群众,把自己孤立起来。因此,在这些民族中执行共产党员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时,也应当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以利于联系群众。这些民族中的许多传统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但是实质上已经成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同志,特别是生活在基层的共产党员,既要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又要在生活中适当尊重和随顺民族的风俗习惯。这当然不是说,对于那些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也不应当依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愿,进行适当的改革;但是不加分析地把民族风俗习惯同宗教活动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早在大革命时期,党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内,就专门设有回民饭桌;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时刘伯承同志按照彝族的风俗习惯,与彝族头人小叶丹共喝鸡血酒,结盟打日寇,被后人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不但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作出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而且还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商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城镇中禁猪少数民族的肉食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工作;少数民族的节日,应该受到尊重;回族等禁猪的少数民族职工较多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设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人数少的可以几个单位联合举办;为了方便群众,在城市和回族等禁猪民族来往较多的交通要道、饭店、旅馆、医院、列车等公共场所,应设清真食堂或清真伙食;回族群众实行土葬的习惯应当受到尊重,决不能强迫火葬;要做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如蒙古族吃的炒米、藏族吃的糌粑等。尤其是为了尊重信仰伊斯兰教各族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各级人民政府还规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在饮食习惯、丧葬习俗、宗教节日、民族教育等方面都给予了他们照顾,深受各族穆斯林的欢迎和拥护。

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疆巩固、建设成功的大问题”;“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北京是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从宗教领域看,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俱全;从民族成分上看,除汉族以外,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工作、生活在北京。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有58.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4.3%。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5个,其中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超过万人;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彝族、锡伯族、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在千人以上。全市共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北京市的民族、宗教工作任务艰巨、影响面大。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维护首都团结稳定的大局;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确保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以及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有关的单位,要懂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感情;要求宣传出版部门,提高对新时期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宣传报道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应严格把握政策界限等等。1998年11月15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使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坚决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相关文章:

坚决抵制奢靡之风07-05

抵制极端主义演讲稿08-08

抵制宗教渗透讲座05-09

抵制非法宗教演讲稿05-06

两个维护坚决不坚决08-19

坚决杜绝05-17

抵制校园暴力04-19

坚决维护党章范文05-28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07-05

坚决整治群众身边07-05

上一篇:读陶行知教育著作下一篇:财务专业实习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