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024-05-12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精选8篇)

篇1: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及考试时间以报考省份教师资格笔试公告、面试公告规定为准。

因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及考试时间未定 参考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1)2018上半年

报名时间:2018年1月16—19日;考试时间:3月17日 2)2017上半年

报名报名:2017年1月13—16日;考试时间:3月11日; 3)2016上半年

报名报名:2016年1月13—19日;考试时间:3月12日;

如上预计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为1月中旬,考试时间:为3月中旬

考试时间查询入口:http://fj.huatu.com/jiaoshi/

2018年上半年福建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及科目

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共10个学科。

3.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等18个学科。

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等17个学科。

5.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科目同高级中学,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科目根据考生的专业选报相应的科目。

(一)面试内容

面试遵循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面试考试大纲,主要考查应试者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二)面试方式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面试测评系统。

(三)面试程序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单(考生须在试题清单上签名)。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考生提交试题清单、备课教案(活动演示方案)后离场。

7.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你是否和我一样每当到考试时都忐忑不安,心惊胆跳,考试结束后心里又七上八下,坐立难安。你还在怪老师划分的重点面积太大?你还在因为害怕老师不敢和沟通?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别担心,福建华图来帮您,在我们面前您的这些问题通通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是专业的,在我们的强项里,你也能体验到成为“学霸”般的感觉!加入我们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不用怕不用愁。报名入口:http://bm.huatu.com/zhaosheng/fz/jszgms.html

篇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硬着头皮报名参加了2014年国家汉办考试,本以为考试地点会在北京,好去好回,但考前被电话通知考点选在了华东师范大学,一个头变两个大。磨磨蹭蹭、犹犹豫豫的最后时刻,我还是决定前往搀和一下,我不去怎么能凸显其他公派老师的水平呢?!权当为人民服务了!10分钟火速搞定火车票、酒店,然后就踏上了征沪之旅。

5月16日,抵达上海,三号线转四号线,金沙江路下。再走几步华东师范大学的校门就赫然跃入眼帘啦。

相比起综合类院校,师范院校总是低调内敛,一副师表派头。位于普陀区的华师大也不例外。我从偏门进入,一路宁静。树荫、绿草、湖水相伴,这画面本来就很文艺,又恰逢应景的小雨,与背着书包堆满稚气的上学郎擦肩而过,顿觉沾染上书香。

5月17日,笔试考试。1:30PM,进入考场,这一场只需要带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汉办的工作人员准备了写着考生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的小纸条发给各个考生。汉办发布的通知里强调一定要记住考生编号,这与考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定要记好。2:00PM,考试正式开始。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一共150个选择题,全部铅笔作答,时间非常的充裕。前140题为单项选择题,全部是资料阅读题,给一个跨文化交际、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案例,然后回答问题。题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考察中国文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比语言学,有些考题还涉及到教学设计相关知识。我记得还有一个题,问信度效度,以前学过,但是当时就云里雾里,这会儿也就是凭感觉找选项。后10个题为排序题,这个题我觉得很鸡肋很变态,问哪个选项更好,哪个选项次之,哪个选项再次,这种题选项必须有很明显的差距才能选出1、2、3、4。可在我眼里,很多选项差别不大,很难辨别。

笔试结束后是心理测试,考试时间为30分钟,第一个题画一棵树,回答几个问题,比如给这个树起个名字啊,这棵树生长在哪里,这棵树希望人类为她做些什么之类的;第二个题画雨中人。附带说明上提到除了不能画火柴棒人其他的都可以,我就画了一个男孩儿为一个女孩儿打伞,问题有这个人在做什么,这个人是你吗?等等。

笔试的感觉就是怎么样都不会觉得很糟糕,题目其实是很简单的,不复习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回答,因为复习涵盖的内容太多了,所以平时的积累确实很重要,我就记得有一个红楼梦节选的题,贾政问宝玉的仆人少爷最近书读的如何,延伸出的题目是让回答诗经里的“嗷嗷鹿鸣,食野之苹”,让少爷背古文,“古文”指的是什么,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什么。所以这些题目看的是一个学生的平时的积累,复习很难能够涉及。

5月17日晚,跟前一天考试的同事聊天,获得了非常重要的信息:考试的顺序可以变动。我面试本被安排在18日下午,但是为了赶上18号晚上的动车回济南,我咬着牙6点起床,7点20抵达考场,然后跟工作人员软磨硬泡,她们终于把我安插到了上午进行考试。面试时需要携带身份证、最高学历学位证明复印件、普通话水平复印件,经审查没有问题,你就不得不乖乖的“缴械”,把所有的复习材料都放到指定位置,然后静等排号。本应该8点开始考试,但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分配考场,一直忙到8点半才算开始考试。我被分到了第六组,考试的顺序为:外语-心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第一场外语,两个考试,一男一女,年龄都在50岁左右。我这一场都是男的在发问,女的在不断微笑。这个男老师的口语非常好,第一部分,让我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提问,比如你对你的工作满意么之类的,第二部分给我一个小短文让我retell,我抽到的是关于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复述完后考官说我是如何看待Go Dutch的。第三部分让我说一下我了解的申请国国家概况,我当时想说一下我申请的学校的概况,但是被考官拉回主题了,然后我就说了一下美国教育,考完后考官说你应该再去了解更多。第四部分,考官问我有关于中国是自行车王国,你怎么看,你平时骑自行车么,为什么。这部分我认为只要说的有条理就行。走出外语考场,马上进入心理测试考场。心理测试一共120份题,ABCDE代表你个人对答案的符合程度,问题为“你经常焦虑吗?”“你适应能力强么?”“你喜欢与人相处么?”之类的问题。心理测试是不计入总成绩的,但是它为一票否决制,一旦心理不通过,那么其他笔试面试再好也不能成为公派教师。

外语测试结束后是漫长的等待。因为综合测试的时间比较长,进度比较慢,我们都在等前面的人结束才能进行。这期间,我与几个老师一起交谈,发现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是高校的英语老师,有些作为访问学者在国外呆过很多年,所以感觉自己过去很鸡肋。有几个老师曾经作为公办教师或者志愿者曾经出去过,从他们身上我了解到了一些有关于汉办的信息,比如待遇啊,工作思路啊等。

大约等了1个小时,我们开始进行综合能力测试。先进入备考室准备20分钟,教室里有彩色笔、卡片、工具书、A4纸,之后你要针对教学对象,对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说课,之后进行试讲。进入考场,有三个老师坐镇,都挺年轻的,看上去40岁左右的样子,中间的是主考官,右手边的主要是提问一些语言知识点的,左手边的考试主要问一些跨文化交际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一进门,先要报出自己的姓名、考生编号、工作单位以及报考的学校。他们没有让我做自我介绍,而是直接问我,你就是学汉语国际教育的?为什么要报汉办教师?如果不能去美国执教把你调剂到别的国家可以么?如果被选拔上你的学校同意么?这中间大家聊得很愉快,听到我的回答后老师们之间还会有小讨论。之后是进行说课,讲课,我抽到的题目是:你去哪儿?我准备了卡片,画了卡片,说课还是比较开心的。我就像被按了快进键,老师不断的催促我说:“好我们知道了,下一段你要展示什么。”试讲结束后,老师会针对你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你发问,并问你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试讲结束,右手边的老师说,请你将“学校在工商银行的南边。”注上拼音。注释完毕,老师又说银是什么字。我回答是形声字,她又问,那么你如何跟学生讲解这个字。我说金字旁是形旁,表示钱,你们看金字像不像金元宝。右边的是声旁,发ing的音。然后老师又问我:一边唱着歌,一边跳舞。对不对。我想了想,说是对的。现在想想,老师不会问你一个对的句子,肯定是有问题才问的,只不过我不知道错误在哪儿。话语权转向左手边的老师,他问道,如果你的学生上课交头接耳你怎么办,我回答我会运用非语言交际的手段,让个别学生安静下来,老师又问,如果很多人都在说话呢?我答:让大家都站起来,听我唱首歌。老师说这个办法还可以。之后他又问你去过国外,能跟我们说说去国外的感受么?我回答的是寂寞,汉办教师志愿者去国外可能要体会那种寂寞的辛酸,很不容易。中间的老师问我,如果让你进行一个国外汉语推广的活动,邀请社区一起参加,你会怎么搞?需要准备什么。这个题我答不上来,胡乱说了说,老师跟隔壁的老师说他没出国做过推广,所以不太清楚啊。最后老师们又给我额外提出一个难题,因为我手上带着一串玉珠子,她说在国外学生问我这个珠子的来历,我应该怎么办,让我用英语对答。然后我就说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等等。

面试给我的感受是老师不会让你非常的难堪,会尽量引导你说你能够回答的问题。你感觉自己答得还不错,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能够顺利通过。也许分数在无形中就被减去了。

篇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认证是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我国以往教师资格制度中在认证方式、认证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弊端,格局混乱,自2011年起试行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诸多方面有所改进,有利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这对于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以往教师资格证考试相比,国家教师资格证的实施在考查内容多元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育能力全面化以及教学实践核心化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对于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占据主体部分,并对教师入职申请以及教师自我发展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对PCK理论本土化实践的成功案例。

二、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其对教师资格考试的影响

舒尔曼(1986)将学科教学知识(PCK)最初定义为“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教师知道使用类比、说明、举例、解释、示范等来呈现学科内容,知道学生理解的难易点”1。随后,舒尔曼本人以及格罗斯曼(Grossman)、科克伦(Cochran)、劳瑞(Lowery)、德伯格(Deberg)唐泽静、马云鹏等其他教育研究者均对其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拓展与深化,其研究重心在内涵、结构、测量与评价等多方面,且形成了PCKg、融合模式、转化模式等[1]众多理论与可参照案例。

目前试行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我国教师制度的重要举措,其组织形式与内容考查均代表了我国目前对于教师职业的高标准,高要求。不难看出,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诸多方面考查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申请入职者应具备入职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三个大类下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师教学、班主任的基本知识;所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以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可以认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已经在PCK理论的引导下发生了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将一直持续下去,源于这种变革是自上而下的,有国家执行力作为有效的保障。

将学科教学知识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考试内容的进行对比,可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不仅将教育通识类理论纳入其中,以保证教师基础素质,同时将学科教学知识中所包含的系列要素悉数加以考查,以在甄选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提升区分度与选拔效果。而更为重要的是,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形式出现对于教师综合能力的考查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教师制度的改革,这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教师教育实际情况与PCK理论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PCK理论的中国本土化,避免了过度模仿国外案例产生的不适应性等弊端。

三、PCK理论本土化实践的再思考

本土化是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环境而做的系列的过程,PCK理论的本土化实践即国外学科教学知识的有关理论与成果在结合我国具体教育背景与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与补充,以适应我国目前教师培养与教师教育体制并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过程。本土化的过程不是完全西化的过程,也不是完全照搬和移植的过程,而是从我国本土实际出发,强调我国教育特殊性与之相契合的过程,是PCK理论中取其适应我国国情的部分并推动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

在我国目前阶段,针对PCK理论本土化实践仍然停留在试验观察阶段,仍然在寻求教育现状得到改善的认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CK理论在我国进行大范围高效率本土化实践不仅仅是地方个别的示范或者小范围的组织,应该形成更加机构化、制度化的保障。第一是自上而下,制度保障。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试行是PCK理论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也同时是在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层面的保证下自上而下完成的。将PCK理论合理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对于PCK理论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保障。第二是由点及面,机构推进。国外有关PCK理论实践的先进经验要么有组织机构推行,要么有政府院校支持,得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效果,而我国相对而言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仅仅是局部地区的个体行为,并没有扩大影响,这有可能与PCK理论引入我国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篇4: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差异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  资源配置  民族  学科

2011年,我国开始试行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制度(以下简称“国考”),并先后在10个省市区试点。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1]。这些改革举措对于提升我国师资素质、落实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疑大有裨益,这也推动了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日趋完善。但是,我们在兴奋的同时,应该有一些冷思考:统一的背后是否忽略了一些多元差异的分析,如资源配置,民族和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师资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一、差异视角下国考制度对我国师资的影响

1.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加剧了城乡师资不均衡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影响着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在教师质量得到一定保障的前提下,基础教育中城乡师资质量的差异依然延续。由于历史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客观上存在着发展层次之分:985、211、一般重点、省属重点、地方一般二本和专科院校,各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学校层次和专业级别不同,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与层次相对应的育人质量。众所周知,我国的重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城市,在录取分数线上也普遍高于一般院校。在此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育人质量相当不均衡,存在鲜明的层次差异性,培养出的新师资质量也就有层次差异。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异和培养机构的师资、设备等资源差异,即使实施了全国的统一教师资格准入标准,但同证不同质仍然存在。所以,来自于不同院校的新师资的实际含金量仍不一样。这可以通过当前一些用人机构招聘教师时非“211”不招的现象窥见一斑。诚然,这种资源配置差异带来的育人质量差异是难以消除的,也完全没必要消除,它反映了不同生态位高校发展层次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但这些同证不同质的新师资的就业去向却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其次,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整体降低将影响我国的师资数量,加剧师资紧缺地区的师资荒。实施国考后,通过率显著降低,仅有27.5%。[2]这与以前70%以上的通过率形成较大反差,这也表明我国的教师供应将会在量和质上发生较大变化。但我国与教师资格证制度较完善的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国尽管教师数量整体较充足,但分布非常不均衡,城市师资较丰富,农村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数量都不能满足,何来提高质量?!

针对农村师资质量偏低的现实,国务院要求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要求其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至少2年。该政策一推出,这些免费的师范专业确实录取到了优质生源,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师资质量提高的希望。但一些学者调查研究却发现,“6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希望前往城市任教,36%的人希望前往城镇地区任教,而希望前往农村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很少”[3]。在当前的免费师范生双向就业选择中,出现了城乡岗位冷热不均现象,城区学校门庭若市,而乡村学校则门庭冷清。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思考:通过国考以期实现整个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能因为教师质量的提高而有所实现?

2.民族差异影响民族地区师资结构

我国是多元民族国家,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实施了倾斜政策。其中,就大学招生而言,对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高校招生制度中有相关的民族政策,如加分等。正是这一倾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问题,并且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行国考,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现实问题: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源有利吗?如果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难以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而导致教师比例太低,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吗?

许多研究表明,当教师和学生具有相似的民族(种族)背景时,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教职工数所占比例极小,仅在成人高中、职业初中、普通小学和成人小学(包括扫盲班)这三类学校中所占比例超过10%,均低于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相应学生总数比例。其中,高等教育的组成尤其不协调: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约32%,而少数民族中从事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占总专任教师比例约12%。如果按照试点省份的国考通过率(27.5%)来计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获得资格证的比例将会变得更少。原因有二:第一,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考生考上大学者比例偏低,研究生层次其占学生总数5.78%,普通本专科占学生总数的7.44%,皆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我国总人口比例8.49%。[4]先天的生源素质加上后天的地方一般二本院校的师资等条件所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3.学科差异会影响特殊学科师资数量

当前中小学的学科课程类教师数量充足,但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艺术类、体育类和书法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校。以四川为例,“体育专职教师缺上万人,美术和音乐教师一共也缺上万人”[5]。在国考后,这些特别紧缺的师资数量将会更紧缺,可以从下面两点来看待这类学科差异与资格获得的关系。

首先,在省考制度下,这类生源的教师资格证的获得同非艺术体育相比,其通过率仍较低。在这些不足的师资专业类别中,音体美和书法专业皆属艺术招生范畴。在现有高考制度下,我国的艺体等专业的招生政策是单独录取,即艺术科考试和文化考试分开进行。这些专业考生的文化考试分数往往比同等高校层次的录取分要低许多,甚至相差一、两百分。以四川为例,该省2013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艺体类文考成绩本科控制分数线如下:美术类总分355分,音乐类总分240-290分,体育类总分330分。而同年的一批次文科录取线是567分,理科是562分;三批次本科录取线文科是477分,理科是460分;“专一”的文科443分、理科413分。这个录取线的分数差距是较大的,能充分反映出艺体专业生源与普通专业录取生源在文化素质上的差异。

其次,国考后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教育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国考制度并没有针对这一特殊专业群体的生源单独进行文化科的笔试,或是降分通过。因此,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下这一群体肯定是弱势群体,可以想象这部分考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会影响其资格证的通过率,合格艺体类新师资的供给就会明显减少。这进一步加剧艺术类师资的缺编现象,不利于国家提出的“体育、艺术2+1项目”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学校中这类师资数量的严重不足,使本已很薄弱的农村艺体教育变得更薄弱,不利于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正视差异,完善国家教师资格证统一认证制度

1.建立国家统一标准和各省自定标准相结合的教师资格证管理模式

这反映了我国国情即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大的现实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的主旨是为了提高整个教师质量,它是针对我国当前各省各自为阵、标准较低,考试要求过于简单,不能选拔出优异新师资等问题而提出来的。但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差异较大,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都较落后。就教师的需求而言,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做到非211院校毕业生不要,但在许多落后的地区则可能是一师难求。因此,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完善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重视这种地区差异。如,美国要求所有公办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标准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根据本州的情况制定本州的教师任用标准,因此各州的教师资格标准差异较大。由于师资数量不足以及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迫使一些州不得不降低教师资格申请的标准。[6]在法国要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需参加由省级组织统考,中学教师则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

因此,结合国内实情和国外经验,笔者认为各个省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省的教师资格证获得标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主要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师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需要。各省的教师资格证仅限于在入职时使用。遇到下面这两种情况则要求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在晋升职称或职务时和跨省当教师时,即把国家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激励。但如果新师资获得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考试,则全国通用,无需参加本省的教师资格考试。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一般师范院校的本地生源的通过率,能解决一些贫困落后地方所急需的师资数量问题,同时也能激励这些师资在就业后必须努力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国家资格考试目标和内容要体现我国的多元文化需要

首先,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当前存在的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在统一教师入职资格标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体现“民族教育文化公平原则”,[7]应使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生源能有机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以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才是教育公平在教师教育中的真正落实。可以从三方面落实:第一,借鉴我国现有高考制度中的民族倾斜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优秀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在统一要求下适当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倾斜。第二,对于民族师范生较集中的地区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考试,或是双语形式的考试。第三,在国考内容上应体现出我国的多元民族特征。

其次,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能力的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迁移,不同的民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校中。因此,现代教育呼唤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但这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薄弱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时代要求,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技术领域提出了相关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偏向于以城市教师作为培养标准,忽略不同民族地区、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等的各种需求。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到实施与评价应该反映出这种多元发展的需要。这方面,美国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于1976年制定的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中,就将“多样性”纳入其中,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将重视文化多元、反对种族主义等内容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中,明确要求教师教育机构在申请认证时要显示出相关证据,表明其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8]。

3.应体现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当前的非统考实验省份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艺术体育类这些学科并没做特殊要求,笔试课程及要求没做区分。在现有高考招生制度下艺术体育类师范生源在国考的通过率上应该相对较低。在试点省份的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课程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差异仅体现在层次要求的差异上,而对一些特殊专业,如音乐、体育和美术类等艺体类专业的教师资格考试忽视了其特殊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广大农村学校有机会获得其本已非常缺乏的艺术类师资,笔者觉得应该把这类报考者的达标条件适当放宽,对于这些特殊专业予以适当照顾,如这类学生分数可以适当降低或单独出题统考。当然,随着国家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如果以后这类专业的文化课程考试录取分数与普通专业等同,则当与其他专业一视同仁。

————————

参考文献

[1][2]张东,张以瑾.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扩大试点.中国教育报,2013-09-04-第1版.

[3] 岳奎等,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冲突及其规避——基于一项关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OL]http://www.gov.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l.

[5] 曾乐等.艺体课程 为何校内冷清校外火.华西都市报,2012-08-17-第104版.

[6] 何逢春.试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7] 陈.巴特尔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公平的文化考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7).

[8] 王艳玲,苟顺明.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启示.教师教育研究,2012(5).

[作者:林群(1973-),女,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周春艳(1976-),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

篇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2015届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中国语言办公组上海中心了解到,国家职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2015届开设了,考生报名工作即日起启动。考试地点和考务信息详情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指导中心上海考点儒森汉语公告。

篇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4.()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心理发展 C.个体身心变化 D.个体心理变化

5.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6.()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7.课程的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8.下列德育方法选择合理的是()A.政治法纪教育主要以强制灌输方法进行 B.采取罚款的方式解决班级卫生问题 C.中学生德育可更多采用说理教育法

D.为了维护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将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赶出教室

9.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11.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课表、科目、模块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能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3.儿童在写作业遇到困难时,常说:“我要学习解放军叔叔”,从而有力量和信心把作业坚持写下去,直到成功。这体现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认同

14.成绩目标模式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②简单的任务

③极难的任务

④模糊不清的任务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雪地中难辨兔”是由()引起的。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新奇 C.刺激的对比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1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的因素。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不可控

17.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学生闻老师呵斥而畏惧,见试卷获满分而欣慰”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18.有的学生学习时必须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场所。这属于()A.努力管理策略 B.环境管理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元认知管理策略

19.动作结构方面,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阶段的表现。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20.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21.微格教学最典型的特点是()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快速准确

C.有老教师规范指导 D.对教学过程录像并分析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4.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2.一位专家到一所中学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属于广义的教育现象。2.C【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3.A【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5.B【解析】略。

6.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7.C【解析】针对目标模式过分强调预期行为结果即“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缺陷,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了“过程模式”。8.C【解析】略。

9.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题干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来讲授《春》的内容,运用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10.A【解析】略。11.B【解析】略。

12.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13.D【解析】认同是指无意识中取他人(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与适应的一种防御手段。

14.B【解析】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防御性策略,选择极易成功或很难成功的任务。15.C【解析】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16.A【解析】身心状况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同时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以也是不可控的。

17.A【解析】信号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18.B【解析】略。

19.C【解析】题干所述是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特点。

20.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21.A【解析】略。

二、辨析题

1.(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3.(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会受到双重抑制。

4.(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树立教师权威;(4)做好课堂监控;(5)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5)小组辅导。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②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都有什么强项?”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这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材料中专家问学生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当教师换了一种提问方式,问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时,同学们却能齐声回答出正确答案。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机械学习而非意义学习。学生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而没有以符号为代表将新观念与其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当学生在面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时,不能正确回答出。

(2)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篇7: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阐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以及营养级的概念。【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意识到保护生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阐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以及营养级的概念。【难点】

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课展开 1.食物链 自主学习:

(1)食物链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哪两者的关系? 大屏幕展示,同桌交流:

(1)食物链和营养级是什么对应关系?(2)食物链有什么特点?(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②生产者总是属于第一营养级;③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④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⑤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形容的是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

组织学生上黑板连线,画出食物网,小组讨论:

(1)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2)食物网有什么特点?(①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几个不同的营养级;②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和物质越少;③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④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相关生物数量的变化。)(3)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什么关系?(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思考为什么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四、板书设计

篇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1月正式对外公布并施行了2011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版大纲”);对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类)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理学部分(以下简称药理学部分)也作了重新修订。为了帮助广大应试者复习备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知识,提高考试通过率,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我们结合多年在药理学本科课程教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实践中的经验体会,谈谈应试者在备考药理学部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认真理解新版大纲的要求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是国家进行执业药师职业准入控制的基本标准,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水平和命题组卷的依据,是应试人员明确考试范围、把握复习重点、熟悉考试和答题规则的必备指南。新版大纲坚持了“以用定考”的原则,内容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药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分7个大单元、36个小单元、104个细目、约175个要点对知识点作了详细的要求[4],目的是考核应试者对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的分类及其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的识记程度和应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新版大纲对应试者复习备考有较好的指导性;应试者复习前首先应逐字逐句认真分析、理解新版大纲的层次、考点及要求,并始终依据新版大纲指导复习。

通过比对2007年版大纲,新版大纲药理学部分将原大纲中第三单元“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与第四单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并为一个单元,命名为“神经系统药物”;将原大纲中“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调整为“其他类药物”;部分细目名称有所变动,比如原“精神药物”变为“抗精神失常药”,原“心境稳定剂”变为“抗躁狂症药”,等等;对具体药物作了少量调整。应试者备考时不要忽视了新版大纲内容的变化,要重视新增内容的复习,以免丢分。

2. 明确药理学部分的知识结构特点及考试特点

从知识结构来划分,药理学部分包括总论(新版大纲第1项要求)和各论(新版大纲第2—4项要求)两大部分。总论是药理学部分的总纲,重点是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其次是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它们是整个药理学的理论核心和重点,将贯穿到各论每一具体药物的学习中,掌握好总论能为学习各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取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种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钥匙。因此必须狠下功夫,认真掌握好。

各论依据药物作用的系统、药理作用与结构的特点分为6大单元、33小单元;每一单元的概论概括了本类药物的共性特征,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就抓住了本类药物的普遍规律,可以对该类药物形成较完整的认识,对于掌握好本类具体药物的特点可以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效果。具体药物相关知识点占药理学部分篇幅最大,内容最为繁杂,每种具体药物项下论及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其中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是核心和重点,也是最重要的考点,一般占考试内容的比例较大;新版大纲按代表药物、常用药物、相关药物分三个层次对具体药物作了不同要求。

通过学习、分析新版大纲及历年考试真题,可以发现,与本科药理学学习要求不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对复杂高深的药理学理论及其推导过程要求不高,在“以用定考”的原则指导下,侧重于考核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方面的知识点;试题难度不高但覆盖的知识面较广,考核的难点在于应用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题来看,全部采用选择题,应试者只需按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不需解释和论述;共有最佳选择题(A型题)、配伍选择题(B型题)、多项选择题(X型题)三种题型,题量比约为2∶4∶1;分值比约为2∶2∶1。A型题重点考核应试者对药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精准度,B型题侧重考核应试者对各基本知识点相关性掌握的程度,X型题则二者兼之,是难度较大的题型;考试的特点是注重考核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应试者明确了药理学部分的知识结构特点及考试特点,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复习备考。

3. 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药理学部分占药学专业知识(一)试卷的60%,覆盖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各论收载药物数目繁多,而且每种药物项下的知识点较多,初学者常感到不知重点何在,不知如何掌握、巩固记忆。为了达到新版大纲要求顺利通过考试,应试者应该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1 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基于上述药理学知识结构特点及考试特点,应试者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这就要求复习中首先掌握重点和核心知识点,包括药效学和药动学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等,将其深入理解、学深学透,弄懂记牢,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大复习范围、以点带面,全面掌握。

药理学部分按知识结构划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表面看似分列的,分别自成体系,其实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总论的内容贯穿到各论每一具体药物的学习中;各论中具体药物相关知识常常以总论知识为基础。以药动学参数为例,学习总论得知,药动学参数是借助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描述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系列参数,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峰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等,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在各论中,描述具体药物体内过程及药动学特点时会用到上述参数,例如拟多巴胺类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描述体内过程的药动学参数有:生物利用度为(41±16)%,达峰时间为0.5—2h,半衰期1—3h,等等,如此将总论的概念性知识与各论具体药物特点描述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巩固了总论重要概念,又学习了各论具体药物的特征。

各论中,代表药与同类其他药物相关知识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应试者可以先吃透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等知识要点,同类其他药物可采用与代表药物比较的方法,找出并记住它们与代表药物的不同点,其他性质则可由代表药的性质推论。例如,学习阿片受体激动药,首先要掌握代表药物吗啡激动阿片受体后产生的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平滑肌和免疫系统的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禁忌证,并将其弄懂记牢;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的方法就容易熟悉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既可抓住重点,又可高效率地系统全面学习该类药物,如此可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3.2 归纳总结,纵横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按照上述方法我们既学习了总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学习了各论各类药物的共性和各种具体药物的特性。这时,分散的知识点多而繁杂,容易混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是难以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因此,学习完一个单元药物应采用比较方法及时纵向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还应随时注意不同单元知识点的横向联系。例如,复习解热镇痛抗炎药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时,将其镇痛作用与镇痛药的代表药物吗啡进行比较,将其解热作用与氯丙嗪进行比较,将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比较,就容易理解并牢记上述不同单元药物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既可加深对阿司匹林的理解,又可复习其他类型的相关药物。再如,复习具有缓解或治疗哮喘作用的药物,可将不同类别的吗啡、肾上腺素、氨茶碱联系在一起,通过比较它们的作用机制、适用于哮喘的类型、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既可加深对上述药物的理解,又可增强综合应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此外,药名相似类别不同的药物如氯丙嗪和异丙嗪等也可以联系起来比较。如此归纳总结、纵横联系,可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可谓一举多得;逐步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达到加深理解、透彻学习、融会贯通、避免混淆、促进记忆的效果,也为今后准确用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巩固记忆已理解的知识点,除了反复学习相关资料外,可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复习,但绝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好在完成一部分内容学习后,及时精选相关练习题,特别是规范的历年考试的真题加以练习;通过练习可以体会分析本考试考核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弱点,再针对性加强复习。在练习中多应用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采用直接选择法、排除选择法和猜测选择法等基本解题方法[5],加以灵活运用。

应试者以新版大纲为依据,理清大纲要求的层次和重点,明确药理学部分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规律,把握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分配时间,调整好竞技状态,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结合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进行复习备考,加以适当的记忆和练习,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摘要:药理学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 应试者学习、备考药理学部分时应认真理解新版大纲的要求, 明确药理学的知识结构特点及考试特点, 注重药理学学习方法,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知识, 提高考试通过率。

关键词:药理学,执业药师,备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S].1999.

[2]乔国芬, 娄建石.药理学 (第2版)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1.

[3]江君.如何提高医药职业院校药理学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0, (44) :205-206.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4, (第一版) .

上一篇:班主任节祝福语英语怎么说下一篇: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