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2024-05-13

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精选10篇)

篇1: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4月11日下午发生8.5级强震,地震监测机构发布海啸预警,此次强震发生后,震中又发生数次6级以上余震。多个国家相继发布海啸预警,一些国家还实施了紧急疏散措施。人们避难和政府组织救援也比较及时,目前尚无人员伤亡的报告。

近年地震事件愈发频繁,其破坏力也愈发触目惊心,灾难破坏文明,灾难也可以锻造文明,面对汹涌而来的众多灾难的挑战,视频会议应运而生。近年来,视频会议系统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承担了应急指挥系统的调度、指挥等功能,缩短灾害预警及工作部署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灾害护理视频会议系统、国际红十字会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深受灾害频发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和群众的喜爱。

1、应急系统使用视频会议的必要性:应急系统是用来处理突发重大事件的,突发事件来的急,要求能够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应急系统需要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优势,作为应急系统关键部分的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突发事件、做出应急指挥处理和布置下一步工作;

2、应急系统使用视频会议的特殊性:应急系统需要能够清晰的判断问题的所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急系统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不能错过每一个细节,高品质的音视频功能,为突发事件的准确判断提供了保障;

3、应急系统使用视频会议的稳定性:应急系统要求视频设备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保证关键时刻的关键应用;应急系统需要不同的单位之间协调工作,视频会议设备必须符合国际标准、兼容性要好。

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视维Super-V视频会议运用专业的通讯技术和丰富经验,为各级卫生、政府、企业等部门提供高效、迅捷、准确的会议平台,为各部门带来专业清晰的会议音视频效果的同时,第一时间协助各部门,通过网络远程协同、协调办公的模式,极大的缩短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时间。

视维团队祈祷印尼地震灾区的人们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篇2: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同志们:

这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大检验,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地震发生后,我们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开展抗震救灾工作。5月18日,市委召开了第三次抗震救灾工作紧急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张德江等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政府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刘伟平,省委、省军区政委刘巨魁,省政府副省长陆武成等省上领导对陇南抗震救灾工作的要求,紧急部署了全市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抽调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抗震救灾。今天,我们召开第四次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前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及时地把抗震救灾从前一阶段的抢险应急为主转移到安置群众生产生活、搞好灾后重建和抓好各项工作上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夺取全市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讨论的意见,我就全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分析和判断抗震救灾工作形势,进一步增强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5·12”地震,是我市百年不遇的特大灾害。截至5月26日,在地震灾害中,全市遇难人员330人;受伤7218人,其中重伤1056人;倒塌房屋956958间,损坏房屋1683943间;死亡大牲畜6642头(只);全市受灾最严重的乡镇63个,占乡镇总数的32.31%;受灾最严重的村494个,占总村数的15.2%,受灾人口177.06万人;许多山体发生滑坡坍塌,全市交通、通讯、通电、通水中断。震灾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各级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广大群众奋力抢险、顽强拼搏,社会各界踊跃捐助、大力支持,全市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回良玉亲自打电话询问受灾情况并对救灾工作作了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张德江等领导亲临陇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委陆书记、省政府徐省长等省上领导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三次深入我市指挥救灾,省政府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陆武成副省长作为前线总指挥长,从震灾发生到现在,他一直在一线协调指挥抗震救灾。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深入我市重灾区,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武警部队、消防官兵迅速作出反应,先后派出4000多名官兵、5架直升机、大批运输车辆等,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解决了我们无法解决的燃眉之急。兰州军区政委李长才中将、副司令员赵建中中将等部队首长深入陇南察看灾情,慰问官兵,视察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兰州军区副政委刘晓榕少将,省委、省军区政委刘巨魁少将,省武警总队总队长左宗国少将等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兄弟市州、工矿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全国人民无私奉献真诚的爱心,省内外大批人力、物力和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陇南大地上。陇南成为全省关怀关心的热点地区。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疲劳、昼夜奋战、救死扶伤,最大限度地解除了受伤人员的痛苦,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新闻界的朋友们更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大量翔实的采访报道,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与陇南人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使全市人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激发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科学调度,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立即启动了破坏性地震灾害紧急预案,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立了12个工作组,派出了由9名地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奔赴一线指导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收治地震受伤人员5756人,住院治疗1388人,其中全市设立的13个露地医疗点,收治住院治疗人员560人,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塌方被埋压火车已成功拖出并恢复通车,文县汉坪嘴电站等重点部位的重大险情得到有效监控,学生得到及时疏散和转移,重大险情迅速排除。全力抢修基础设施,全市公路主干线全部恢复通车,通讯、电力和供水基本恢复正常,基本实现了四通。灾区群众急需的帐篷、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品及时运到了灾区,短期内保障了部分受灾群众吃饭、穿衣、喝干净水、临时避震住所等生活问题,社会秩序良好,市场物价平稳,群众情绪稳定。

三是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广大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受灾群众的贴心人。市级领导干部在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深入一线指挥救灾,市委主要领导,政协邱正保、人大邓生来、政府杨全社等领导同志率先垂范,深入灾区,进村入户,徒步跋涉,吃方便面,住在帐篷,与群众同甘共苦,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郭玉虎、黄泽元、马相忠、杨秋红等外地学习挂职出差的领导闻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赵卫、蔡勤学、王大睿、锁永玺等领导从12日晚上深入基层,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到25日,帮助县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级干部在第一时间迅速行动,全面部署,深入乡村开展抗震救灾。西和县委书记佘东鹏同志父亲不幸病逝,但他仍然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直到灾情平稳后才赶回家中奔丧。康县党政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部署全县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及时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工作。抽调深入灾区的10054名干部不讲条件,任劳任怨,迅速到岗,艰辛工作,无私奉献,表现出了陇南干部可贵的精神品质。尤其是乡村一级党组织,在组织发动群众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把人员的伤亡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特别是我们尊敬的老师、校长、基层派出所民警在大灾大难面前,做到了临危不惧、奋勇抗灾,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充分说明,陇南的广大干部是一支过硬的队伍,是战胜困难的骨干力量。

四是市、县(区)直各部门、各单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搞好本单位抗震救灾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深入抗震救灾一线开展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全市抗震救灾顺利进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市政府秘书长赵文博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做了大量细致具体的协调工作。

五是市内企业和企业家心系灾区,在关键时刻慷慨解囊,无私奉献,5月20日在市政府组织的救灾捐款仪式上,半小时时间内,40户工商企业为抗震救灾捐资1349.15万元,捐助面粉5吨、矿泉水400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社会,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抗震救灾工作。

六是中央、省驻陇南各单位关爱陇南、支持陇南,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不仅在通讯、电力、供油等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而且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尽最大努力支持了全市抗震救灾工作。省电力公司组织全省电力系统十多个市州的干部职工迅速赶赴地震灾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电网,保障了全市的供电。市信用联社深入灾区,及时提供贷款援助,支持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总体上分析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陆书记、省政府徐省长的直接指挥下,全市抗震救灾工作指挥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灾后重建的艰巨性。灾区许多群众仍然露天居住,粮食被埋,饮水困难,群众生活的安置任务量大面宽;倒塌房屋重点在农村,绝大多数都在高半山区,群众建房的任务非常艰巨;城镇基础设施、居民住房、机关单位办公用房、城乡学校、医院等受损比较严重,重建面临的困难很多;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相当严重,公路、桥梁、水库大坝、水利工程等损毁严重,恢复重建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这些问题,对陇南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一点也不能马虎,一丝也不能懈怠。我们一定要站在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加搞好灾后重建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尽快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安置群众生活、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灾后重建上来,推动抗震救灾工作向纵深发展,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经受住组织和人民的考验,经受住这场特大地震灾害的考验。

二、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

陇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许多群众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如此大的地震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受灾群众特别是房屋倒塌的重灾户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无饭吃、无衣穿、无房住,过上正常的生活成了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和最迫切的要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大于一切,人民利益重于一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急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干群众之所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落实好党的各项抗震救灾优惠政策,迅速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受灾群众衣食无忧,基本过上正常生活。

一要认真负责地开展灾情详查工作。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的受灾情况,是分配救灾物资、向上争取资金的依据,是开展灾后重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基础。做好灾情详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市委、市政府在初步掌握全市受灾情况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全市地震灾情,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抽调开展拉网式灾情详查工作的10054名干部继续留在村社,进一步核实灾情,摸清受灾户的承受能力,摸清灾后重建中整村建设和分散建设的底数,特别是市级领导、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和乡镇主要负责人都要亲自去看、亲自去核,准确详细地掌握受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县(区)要加强统计工作力量,对新发生的灾情、需要提供的数据、申报的项目要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把各项决策建立在准确掌握灾情的基础上。灾情核查,必须实事求是,对说谎、夸大灾情,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要千方百计地安置好受灾群众生活。按照“四个百分之百”、“六个有”和“五个全覆盖”的要求,即把灾民救助工作做到百分之百,把灾民生活安置做到百分之百,把医疗救治做到百分之百,把巡回检查做到百分之百,不留死角和盲点;想尽千方百计,把面粉、食品、药品、帐篷、衣被、饮用水等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学上、有病能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覆盖、党的惠民政策全覆盖、卫生防疫全覆盖、次生灾害监测全覆盖、干部入村到户全覆盖,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保证大灾之后不发生重大疫情,确保每一户都能享受到党的温暖,每个人不发生生活困难,灾区群众不发生新的伤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再遭受新的损失。要继续抓紧救治受伤人员,保证其尽快康复出院。

三要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突出问题。在生产生活安排中,要按照不同的对象,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对于孤儿、孤老、孤残等“三孤”和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户等“三户”,一定要给予特别关爱,全面落实兑现国家每人每月补助300元钱、30斤口粮的政策。在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分配上,今后不能搞平均,要区别对待,困难多的多补,困难少的少补,无困难的不补,要突出重点人群,优先保障弱势群体,让自我救助能力差、生活无着落的群众得到应有的救助。特别要做好遇难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排,多做理顺情绪、安抚人心的工作,稳定社会大局。

四要加强救灾物资和资金的管理。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发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抗震救灾工作的全局,一定要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市、县(区)、乡、村各级分配的物资和资金都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或板报、公示栏等处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监督,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阳光。要加强抗震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审计,确保专款专用、专物专用。要积极做好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分配,随到随分,严防积压。对于贪污私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积压拖延,造成物资资金发放不公正,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定要严肃处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五要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组织精兵强将,克服各种困难,抓紧抢修因灾毁坏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电视、通宽带等“六通”目标,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灾后重建提供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医院要请专家进行评估,能加固的尽快维修后投入使用,不能维修的,通过租借、搭建帐篷、修建简易房屋等方式,尽快恢复上课,确保学生有学上,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学生要尽快复课,并组织好教学工作,力争高考取得好成绩;尽快开展医务工作,确保群众有病能医。党员干部要带头恢复正常的机关工作秩序,做好正面引导,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稳定社会大局。同时,我们要做好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严密关注震情,深入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对余震的防范,注重安全生产,避免造成新的损失。

六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灾区大局稳定。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要坚持发展和维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要高度负责,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上为省委、省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特别在当前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特别是要处理好上访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为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七要加强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监测预防。地震灾害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必然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隐患,这是陇南地震灾害的一大特点。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隐患进行了一次普查,已经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现在的关键是要做好监测和治理工作,严防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新的损失。要加强监测预防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网络,特别是对县城、乡镇、村社、水库等重点部位、危险较大的部位,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国土资源部门要尽快开展鉴定评估工作,向省上、国家申报治理项目,尽早启动地质灾害的防治,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障安全。

三、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和难点,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重中之重。目前,抗震救灾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了灾后重建上。在重建工作方面,康县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迅速安排部署,已经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决心,振奋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集中人力、汇聚物力、整合财力办大事,团结和带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以干克难,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地震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地震也是一位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我们必须更加清醒而理智地审视自己的工作,更加科学务实地谋划好灾后重建,把灾后重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因村施策,下山入川、建新还旧,群众自主、政府补助,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搞好灾后重建。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科学规划,精心选择重建地址。要充分认识到陇南是一个自然灾害特别严重的地区,不仅地震频繁,而且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滑坡、泥石流、洪水、干旱、冰雹等频繁发生。因此,必须要坚持科学规划,转变老百姓祖祖辈辈都住在半山腰的习惯,从山上搬到川坝,从坡地搬到平地。建房地址要按照“就地重建、村内异地选址重建、县区内搬迁和移民搬迁”四种模式进行选择。具体要求是:凡原居住区适宜重建的,一律就地重建;凡原居住区不适宜重建且村内有建设用地的,一律在本村内重新选址重建;凡村内没有建设用地的,应首先考虑县区内搬迁。同时,要严格执行“占补平衡”的土地政策,在建新房后,将旧房地址恢复为耕地,做到占一还一。

二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要坚持政府补助、社会捐助、个人自筹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我们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地争取国家的投资和社会的援助。一方面,我们要尽快拿出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下大力气研究论证一大批项目,建立起覆盖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机关办公、工农业生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宽领域的灾后重建项目库。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立足自身的工作职能和业务渠道,加紧向国家、省上汇报衔接争取,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一批灾后重建重大项目。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多方筹资,抓紧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援助陇南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机遇,与北京市政府加强联系,争取建设资金和物资。各县区、各单位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开展募捐活动,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整合,把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搬迁移民、农业综合开发、人饮安全、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防治、农村危房改造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有机地整合起来,集中财力搞灾后重建。这次地震受灾面大,损失惨重,仅靠国家补助难以完成重建任务,必须发动群众通过亲友相帮、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积极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向市县级政府提供应急贷款,用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灾后重建。对水泥、钢材、砖瓦、沙石等建筑材料,要实行价格干预,尽可能降低重建成本。有条件的乡镇要迅速行动,兴办砖瓦厂,达到既解决重建急需,又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要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在灾后重建中,人民群众是住房的主人,也是建房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开展灾后重建。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点上,把着眼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依靠而不依赖,大力弘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不等不靠、以干克难,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昌河坝精神,用我们自己的勤奋和智慧重建美好家园。同时,各县(区)要不失时机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沙、采石,储备必需的建筑材料,增强灾后重建工作的主动权。

四要确保重建质量。在灾后重建中,要进行统筹安排,确定好重点村和重点户。整村重建的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做到没有科学规划的不批准,没有达到防地震、防地质灾害、抗8级烈度地震的不审批,没有落实重建选址和土地的不审批,不是砖混或砖木结构的不审批。分散重建户的房屋,也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两防的标准修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规划设计、材料购买、物资分配等等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灾后重建工作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特别要切实为老百姓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确保建房的质量。灾后重建要高标准,但在建设中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以后逐步再建。但今年封冻前,必须要保证每户先建两到三间新房,确保群众早日入住。

五要靠实帮扶措施。要严格实行干部包抓重点村制度,市级领导做表率,联系一个县,依托一个乡,落实一个村,县级干部和市县级各部门都要包一个村,科级以上干部包户帮扶。灾民不入住新房,帮扶不脱钩。包村包户的部门和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视百姓为父母,把灾民当亲人,千方百计为灾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为灾区群众能早一天住上新居,早一天过上安定的生活做出不懈努力。

六要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政策。为了搞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高考录取优惠政策以及涉及社会事业的各项政策。在灾后重建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家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政策。用政策教育群众,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推进重建,把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转化为高质量、高效益的灾后重建成就,转化为灾区群众能够共享的建设成果。

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灾后重建的强大合力

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严峻而繁重的政治任务,需要团结的力量、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在困难面前,党和政府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统筹全局、科学调度,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灾区第一线,带领群众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县(区)党委、政府是抗震救灾的前线指挥部,也是灾后重建的决策者和落实者,要充分发挥好作用。灾后重建的方案由县(区)分别制定,各项重建资金由县(区)负责整合,灾后重建的各类补助标准由县(区)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确定,灾后重建的规划由县(区)职能部门直接审批,重建的各项任务要由县(区)直接抓落实。基层党的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昌河坝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以干克难,全力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各级政府要制订灾后重建方案,强化灾后重建工作责任,明确灾后重建目标任务,提出灾后重建时间要求,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灾后重建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把灾后重建的每一项工作措施、每一个工作细节以及各项责任目标要求,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人大、政协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对重建工作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投身灾后重建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社会捐助、志愿服务、扶贫济困、宣传教育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为灾后重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军队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军地合作,努力为参与我市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4000多名官兵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使他们在我市的灾后重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军分区、人武部、武警部队的工作,加强现役队伍、专武干部队伍和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一线指挥、率领队伍、骨干带头等作用,动员更多的力量支持重灾区和重点受灾村的灾后重建。

五、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基础

解决陇南的一切问题都离不开发展,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同样离不开发展。在严重的地震灾害和艰巨的重建任务面前,我们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真正做到抗震救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礼县县委、县政府在大灾面前统筹兼顾,既紧张有序地开展救灾工作,又狠抓了重建工作,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县(区)也要学习借鉴,推进全局工作的发展。

市二届三次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重大项目要抓紧实施,不能因为地震灾害受到延误,因灾损毁的基础设施要尽快抢修,保证运行,因灾停产的企业要尽快恢复生产,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抢时间、抓效益,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年初确定的财政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要圆满和超额完成,“两个高于、五个大幅度增长”的目标要确保如期实现。当前,特别要抓好以夏收为主的生产自救,组织群众抢收抢种,保证成熟的夏粮颗粒归仓,复种补种的作物按时下种,不误农时,以农业的好收成弥补灾害的损失,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自救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成果为灾后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危难关头,大灾之年,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严峻考验,也是对党组织战斗力、党员干部素质作风的直接检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责任特别重大。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人民的儿子,当人民的公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给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艰巨的任务既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各级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锻炼机会。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整体素质在关键时刻将得到充分展示。要坚持从实践中看干部的德才,既看平时的工作能力,又看重要时期、重点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应变能力。要把各级干部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考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今后干部使用和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特别要注意在抗震救灾工作第一线识别发现优秀干部,把那些能够发挥表率作用,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委关于抗震救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各级干部到村一律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自己解决食宿问题,不能给基层组织和群众添负担,做到只安民、只为民、不扰民。对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不服从组织安排、临危退缩、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党员干部,要严肃处理;对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党员干部,要及时查处;对抗震救灾不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及时果断进行调整。

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抗震救灾的危难之际,我们需要积极向上的力量去渡过难关,需要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去战胜灾害。要努力改善宣传新闻单位的硬件设施条件,提高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要加强新闻宣传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的舆论教育引导人,用典型的事迹感染鼓舞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的整体部署上来,把一切力量凝聚到灾后重建的主战场上来,为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要及时发现典型,广泛宣传典型,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这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全市涌现出了许多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市委已经通报表彰了两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他们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在关键时刻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在危难之际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在紧急关头冲锋在前、体现本色,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置受灾群众、维护特殊时期社会秩序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要继续深入挖掘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友爱互助、重建家园。

要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正确的导向,为灾后重建创造良好的氛围。新闻宣传战线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营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各级党政组织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人民军队冲锋在前、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感人场面,宣传各县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鲜活经验,充分反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互助精神,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报道震情灾情的权威信息,增强抗灾自救能力,鼓舞人们增强战胜灾害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要宣传教育群众,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弘扬正气,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强大的优势,针对大灾之后、重建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充分掌握舆情信息,采取正面宣传、鞭策后进、个别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对重灾区、遇难家属、受灾特困户、中小学生等进行重点宣传,开展心理疏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恐慌,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之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打赢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这场硬仗。

地震可以震垮房屋,但震不垮我们抗震救灾的决心;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攻坚战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张德江等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和省委书记、省人大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政府省长徐守盛,省委副书记刘伟平,省委、省军区政委刘巨魁,省政府副省长陆武成等省上领导的具体要求一件一件地落到实处,切实转化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共御天灾,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重建美好家园!

篇3: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杜肤生感谢省通信管理局和各运营商的大力支持, 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使得初稿顺利完成, 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编纂的下一步工作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争取今年完成编纂工作。具体实施方式是进一步的核实和确认, 补充和完善, 突出重点和亮点, 要通过调研反映地震真实情况, 全面、充分、最大限度的反映各集团公司的抗震救灾工作;多借鉴参考其它各省份的抗震救灾志。

根据初稿的完成状况, 会议上提出了需要补充的材料和查漏补缺的地方。需要核实灾情数据, 补充各个公司抗震救灾的具体覆盖面, 补充典型的案例 (主要选择极重或者是重灾区) 。图片资料, 大事件排序需要查漏补缺, 突出亮点。编志的时间表述上一定要明确, 不要模糊表示, 核实“第一、唯一、首”这些量词是否运用得当。

篇4:减灾救灾产业链上企业不可或缺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可以算是它们今年在灾害管理方面经历的两次大考。在应对这些巨灾的过程中,大量企业参与其中,为救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社会责任在救灾工作中得到升华。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整套的灾害管理机制,以致于灾难到来时,只有“束手无策”。

为了促进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提高中国的整体减灾救灾能力,两年前,民政部与亚洲基金会共同实施了“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中国企业联合会和美国商会也参与其中。而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专门撰写了《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手册》,为企业参与灾害管理、履行社会责任打开了一扇窗户。

灾难突袭多数企业管理缺位

“当大灾难突然降临,你怎么办?”

《经理人》杂志总编辑杨俊杰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召开的“中国灾害管理系列专家研讨会”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在杨俊杰看来,“灾害管理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没有引起大家的警惕,更谈不上建立企业的一整套灾害管理机制了,所以当面对着大灾害,多数企业只能采取临时性的危机管理来应对。”

持类似观点的并不只有杨俊杰一人。原麦当劳中国创始人、知名培训讲师钟彩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不少企业在灾难突袭时管理缺位。

5月12日下午,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湖南长沙很多写字楼、酒店出现晃动。当时,钟彩民恰在长沙出差。在他感觉到地震波及来的眩晕以及天花板的摇晃后,他迅速跑出酒店。在酒店前3到4米宽的马路上站定后,钟彩民看到,这条不宽的马路早已经挤满了人,大都是穿着正装、胸口还挂着公司门卡的白领和酒店工作人员,很多女员工都还穿着高跟鞋。大家似乎都很茫然,除了少数几个带了手机的人在焦躁地拨打电话向外界了解情况外,大多数人都站在马路上面面相觑。一些人不时警惕地抬头看着各个高耸入云的酒店和写字楼,生怕这些高楼再次发生晃动,却又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要往前走还是停留在马路上。

钟彩民发现,涌向马路的人们多是自发行为,而来自公司有组织的行动和信息在这一时刻普遍缺位。晃动发生一个小时后,人们又陆续地自发返回酒店和写字楼。而钟彩民也了解到,这些企业对后期的余震预测预警工作以及员工的心理疏导并没有提上公司的议事日程。

“每个企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要有一种灾害危机意识。每个企业都应该培训员工面对灾难逃生的能力,这比经营更重要,因为其代价是生命。” 钟彩民这样强调。

中国年均约有2亿人口受灾

“全球性的公司更懂得灾害危机防范管理意识,因为它们在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难以避免会经历火灾、地质灾害等等非人为灾难。它们会因此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其中包括全球性的监控与追踪系统。这有利于它们最快速地对危机作出反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马淑萍认为,与更加懂得如何应对处理危机的全球性公司相比,中国有任何危机管理计划或系统的企业几乎为零。在这方面,除了电力、电信、供水等国有大型企业保留有计划经济时期的预警计划,多数民营企业则是一片空白。而在日本超过400家的大企业都引进了员工安全确认系统。马淑萍指出,在中国,多数企业很乐意为盗窃或事故损害等风险做准备,却不愿为洪水或风暴、地震等大灾害做计划。

事实上,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整套的灾害管理机制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的现实却残酷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中国气候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洪涝、干旱、地震、雪灾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已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年均约有2亿人口受灾,数千人因灾死亡,每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到GDP的3%~4%。

“综合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根据近几年自然灾害情况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灾害损失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出具的一份《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灾害管理的重要资源和潜在参与者,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是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灾害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需要尽快纳入到我国灾害管理体系中来。

“中国的灾害管理和减灾体系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不断完善,但是社会团体(例如企业和新兴的非政府组织等)的参与仍然十分有限。”“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经理潘谊认为,在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方面,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需要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平台,在国家层面上明确相关机构负责企业与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调与联动,调动尽可能多的企业资源参与灾害管理。

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收益多少?

“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都考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企业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知名企业的行动都在社会大众的关注下,难免会引起人们的评论和比较,这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公共关系。在如今开放的社会中,企业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要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WTO经济导刊》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说。

“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是抗灾救灾工作的指挥主体,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中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出资救灾,将会造成各级财政负担过重。

“大量的社会财富存在企业之中,企业在取得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应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参与各项灾害管理活动,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自身风险,保证企业的发展,维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源的共享度,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由“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撰写的《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手册》不仅清楚地表明了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必要性,还明确指出了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所能取得的良好收益:

* 避免直接损失:自然灾害会扰乱经济和生计。无论是大公司、中小企业或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自然灾害会对最有价值的人类产生破坏。

* 保护资产:如果公司将其商业持续计划与社区突发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起来,公司自身也会受益。社区灾害预防保护着社区成员的安全。这些成员中既有公司的员工,也包括了公司顾客。

* 平衡“企业社会责任”:许多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企业社会责任”可成功用于实现灾害管理目标。

* 主动行动:挽救生命,降低风险、建立灾害抵御能力都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同时,可保障处于风险社区的安全和收入增长。

* 与社区沟通:灾害预防可为企业更好与所在社区沟通提供平台。由此,企业与包括政府、人道援助机构和市民社会在内的各相关利益方建立起更强的伙伴关系。

企业如何参与灾害管理?

在“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看来,企业参与灾害管理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灾害管理机制;其次必须积极参与属地的灾害管理工作(包括积极关注属地的灾害管理计划、与属地相关部门商讨灾害信息、积极与属地开展防灾演练与救援);另外,还必须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做好企业自身的业务恢复与帮助企业所在社区开展恢复重建等)。

在《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手册》中,特别提到的一点是企业巨灾援助。“在巨大的灾害面前,慈善捐赠、提供救灾紧缺物资、以人力设备技术参与救灾等都是企业参与灾害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方式。”“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认为,从发展的眼光看,巨大灾害的发生也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拥有大量专业人才、专业资源的各个企业而言,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资源,共同参与到中国的灾害防范与灾害重建体系当中去,更能发挥企业在抗灾之中的长远价值。”专家组认为,减灾救灾活动不仅是社会公益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产业活动。减灾救灾过程既是财力的消耗过程,同时又是财力的再创造过程。因此,减灾也是生产力。减灾救灾产业化将调动各行各业的优势,开发出最又实效的防灾、抗灾、救灾产品,以实现减灾救灾目标,“减灾救灾产业化不仅可以减轻灾害事故对企业的损害,也将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减灾救灾产业可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可以通过减灾救灾产品和服务成为产业链的一环。”

除此之外,“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专家组特别重视企业参与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在他们看来,加强减灾宣传,提高公共意识是做好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目前,“企业灾害公共合作项目”已在青岛和宁波建立了两个示范区。通过这两个示范区,使当地居民认识到灾害的危险性,掌握应对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居民的减灾意识,居安思危,学会与灾害共存,从而提高社区工作者灾害管理水平,增强社区居民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深度,赢得了普遍赞誉。中国企业的表现及其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促进了中国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的转型。”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在日前举办的“企业参与灾害管理研讨会”上如是说。

新闻链接

“灾害管理公共合作项目”的3个具体目标:

1、促进企业参与并推进灾害管理。项目组将积极与潜在的企业接触,并推进企业的相关可利用资源能够融入到灾害管理工作中去。为了实现此项目标,该项目将提高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意识并使其从中受益;展示灾害管理如何融入到“企业社会责任计划”中;为企业提供参与灾害管理活动的各种机会。

2、促进多方参与灾害管理。亚洲基金会将促成构建一个灾害管理的多方协作框架,该框架将政府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它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该项目将使参与各方能够自由交流、共享信息和资源,为更有效的灾害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篇5: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工作

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0日电(记者陈二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日下午赶到震中灾区,仔细察看灾情后,晚上在芦山县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研究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救灾工作。灾后的芦山,电力还没有恢复,会议只能打着手电召开。会上,四川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国家地震局、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分别汇报了最新灾情和各方面救灾的进展情况,李克强对各方抗震救灾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他提出了6点要求。

第一,当前四川省首要的工作是抗震救灾,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生命最宝贵。今晚要进村入户排查,确保无一遗漏,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要调集精干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重伤人员要及时向外转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第二,保持运输畅通。铁道、交通等有关方面要全力以赴,建立帐篷、棉被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尽快运抵灾区。灾区车辆要为搜救部队和医疗队让路,让“绿军装”“白大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确保救灾物资和资金供应。根据灾区的需求,再增加2万顶帐篷,调拨800套活动板房,铁路、交通等有关方面要抓紧调运。明确受灾群众过渡安置补助标准,保障救灾和安置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四,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大震后余震频率高,灾区危房多,很多已成为站立的“废墟”,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要组织专家抓紧鉴定房屋受损情况,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让群众避险。

第五,增派专业力量科学救援。要继续增派200名高水平的专业搜救队伍,今晚就要到达灾区,尽快进入搜救现场,科学施救,提高救灾的效率和效果。第六,建立统一高效的抗震救灾指挥机制。这次抗震救灾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必须形成统一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明纪律,科学调度和协调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等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确保救灾既及时迅速,又科学有序。

篇6:抗洪救灾会议发言稿

7月19日开始的洪灾,给金姚村2千多亩农田带来灭顶之灾,村民被困长达一周时间,全村损失惨重。目前,我村的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才刚刚起步,时间紧、任务重,在这里,我就金姚村的当前工作,向镇委镇政府作出如下表态:

一、绷紧卫生防疫的弦不放松。按照上级“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要求,水退之后,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消杀行动,特别对全村的养殖场和居民区进行了重点防疫,后期,我们将密切监控疫情,加大卫生知识宣传,确保大灾之后不发生疫情。

二、千方百计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物质。这此洪水来的突然,持续时间长,村民在被困期间就出现了断水断粮的情况。我们积极向镇委镇政府反映灾情,争取救灾物资,同时向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爱心人士发出救援信息。目前,我村陆续收到的几批急需的生活物质,我们严格按照被困人口平均分配,按批次分配,村干部只能少分,不能多拿,绝不允许优亲厚友。物资发放时村委会人手不够,邀请村里的热心群众义务帮忙,不付工资,不给村里增加负担。

三、积极宣传政策,稳定灾民情绪。洪水退后,村民发看到农田绝收,半年的劳作和收获付之东流,都情绪十分低落,同时由于一些谣言流传,部分受灾村民产生了不满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和安抚,可能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将和驻村工作组一起走入群众中间,宣讲政策,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全村的和谐稳定。

四、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尽最大的努力弥补洪灾带来的损失。农田绝收了,目前补种生长期短的农作物还来得及,不会耽误冬播。我们已经走村入户,上门登记了村民的生产需求,筹备了粟谷、甜玉米、荞麦等种子,将会在第一时间发放给群众。同时,联系蔬菜种植能手,对有意愿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引导他们种植特色作物,确保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篇7:抗震救灾,视频会议必不可少

话稿

今年入汛以来,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我省极端性天气也明显增多。在我们刚刚完成“6·23”盐城特大风雹灾害应急期救助、即将转入过渡期救助和恢复重建阶段之际,我省大部分地区又遭受了暴雨洪涝灾害的袭击,全省应急救灾工作始终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状态。6月28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至7月5日8时已造成13个设区市50个县(市、区)148个乡镇55.3万人受灾,5.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倒塌、严重损坏房屋1684间,一般损坏房屋6200间,直接经济损失20多亿元,灾情十分严峻。

近日,李强书记和石泰峰省长先后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强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从严、从细、从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灾各项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夺取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石泰峰省长要求高度戒备、严密防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赢防汛抗灾这一仗,确保今年安全度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李书记、石省长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抗灾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今天我们专门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今年入汛以来,我省汛情呈现出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河湖水位高、高水位持续时长的特点。6月18日入梅以来,省内出现两轮强降雨过程,淮河以南地区遭遇暴雨、大暴雨袭击,秦淮河、苏南运河、太湖等水位超警戒线。尤其是6月30日以来仍在持续的强降雨过程,是今年全省进入梅雨季节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来势猛、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另据气象部门预测,7日前全省范围仍有暴雨、大暴雨天气。一年中防汛抗灾救灾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已经来临。今天上午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当前抢险救灾情况汇报,石省长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清当前灾情的严峻性、复杂性以及救灾救助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紧急行动起来,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把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民政工作压倒一切的最紧迫的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全力以赴,科学应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救灾救助各项工作。

二、强化应急处置。要把此次降雨过程的影响程度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和办法考虑得周全一些,善于紧急应变,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做好紧急转移安置等工作,尤其要关注五保、低保、优抚、留守老年人等民政服务对象的安全。领导班子成员要到岗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人员手机要保持24小时开机,及时查收信息、接受指令,严阵以待做好上传下达等应急救灾工作。要明确专人负责灾情报送,严格按照统计规范做好灾情统计上报,确保不发生迟报、漏报、虚报、瞒报等现象。要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相应等级的灾害救助措施。

三、及时调拨款物。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应急救助、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等资金需求,尽快落实和下达灾害救助资金,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根据应急救灾工作需要,对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再次进行详细检查,对应急救灾必需的各类物资、装备、设备进行紧急采购补充,切实加强应急救灾物资的储备。要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的调运支援,细化救灾物资调运方案,物资储备不足的地区,要尽快与生产厂家联系,做好应急采购或预案,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运抵灾区。要加强对救灾款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适用范围,专款专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扎实做好防控。要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综合研判分析,及时预警预报,提高预报预警的超前性,为应急救灾赢得时间、赢得主动。要抓好防汛救灾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关口,特别要落实好旧危房、低洼地带、易发洪灾等区域连续强降雨情况下的人员安全转移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要充分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作用,组织涉灾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主动参与救灾工作,特别要注重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尤其要将城镇易涝地区、危旧房屋作为排查工作的重点,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地区群众。

五、强化责任落实。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各设区市、县(市、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检查督促应急救灾工作。要深入灾区一线,全面了解应急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守纪律、敢担当、勇作为,全面落实应急救灾工作责任制,落实分片、分段、分点包干责任,将应急救灾每项工作、每个环节全面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机制。灾情稳定后,要及时将工作重心由灾害应急向过渡期生活救助转变。对转移安置群众要加强服务和管理,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医治;对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要强化安全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盐城市以及阜宁县、射阳县民政局要坚决贯彻省委李强书记、石泰峰省长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灾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一手抓当前防汛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重建美好家园,真正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灾区群众满意。

篇8:视频会议为雅安救灾应急指挥

2013年4月20日, 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地震, 牵动着举国人民的心。灾情发生后, 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四川地震局、雅安市防震减灾局、雅安市人民政府等部门第一时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举行会议, 连线灾区现场, 根据现场小组传送的灾区情况, 对现场进行指挥、调度, 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省政府、国家台网中心进行救灾情况汇报。

在2013年4月22日召开的全国地震趋势紧急视频会上, 与会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的高清双流功能展示了大量地震数据统计、图片、分析结果推演动画, 对雅安地震做了深度分析和预测, 并汇总各方会商意见完成了全国地震趋势报告。

抗震救灾心系雅安, 正在全国各地民众, 企事业单位以不同方式为灾区同胞祈福时, Polycom作为全球领先的视频解决方案提供商, 借助其多年来应急指挥的经验, 从地震发生日起, 多名技术人员就坚守在工作岗位, 为提供稳定的视频会议保驾护航。截止目前, 在极低带宽条件下, 确保国家台网中心、四川省地震局指挥中心、雅安防震减灾局、现场工作小组间信息逐级、迅速、无缝传递, 保证了抗震救灾应急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

Polycom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钢先生表示:“Polycom在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 也积极履行着企业社会责任。

从SARS到H1N 1、汶川地震、H7N9、雅安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 我们的服务工程师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为应急指挥做保障, 确保视频会议系统协助灾情指挥中心迅速决策, 最大限度地挽救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篇9:视频电子商务“高”不可攀

受中国数亿网民消费需求吸引、数万亿市场份额刺激、国内外投资利益驱动,我国互联网市场经常涌现出新兴的概念和模式。虽然每种新兴模式的出现,都带来了开拓市场环境、创造市场奇迹、提升网民意识、吸引投资进入的希望等,但由于盲目效仿国外、对国内网民消费意识预计过高、把市场环境预估过于乐观,使得很多新兴的互联网模式根本不具备市场发展潜力,无法产生可持续盈利模式、无法形成商业市场规模。

硬件成本过高

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正常展示一个商品或一家企业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有1M-5M的空间足矣。而在视频电子商务网站上,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一个商品或一家企业,要保证画面质量的清晰、内容讲述的清楚,时长至少5分钟以上,文件大小至少50M以上。这还没有包括那些必须通过详细说明才能阐述市场优势的科技类、功能类商品或企业。

同样是宣传展示一个商品或企业,视频的文件大小至少是图文信息的10倍甚至50倍。这对服务器的超高要求不言而喻,一台普通的服务器价格在2-3万元。要满足视频浏览的服务器一台少至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视频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硬件成本,比正常的电商平台高出几十倍。在发展型和中小型电商云集的中国,有几家网站能真正承受得起呢?

拍摄成本过高

相当一部分网站和互联网人士,完全忽略了视频电商的拍摄成本。认为企业拍完视频之后,在网站轻松上传即可。然而,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种视频不是普通的娱乐自拍视频,完全代表着企业和商品的品牌形象。每个镜头、情节,都需要严格的策划、执行、剪辑、配音。粗制滥造的视频效果,明显还不如图文宣传来得直接。

且一些商品在线下或线上销售业绩已然良好,企业根本无暇画蛇添足地拍摄一段视频。特别是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宣传的重要性,仍然认为互联网是进行免费营销的天堂。所以每月应用于网络的宣传预算不超过1万元。要求这些企业拿出几万元对新品进行视频拍摄,还仅仅是用于网上展示销售,真算是“强人所难”了。

假设拍摄完全免费,网站愿意3年不盈利;再假設第一批只有4000个企业会员,他们还都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离得非常近。那么对4000个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拍摄服务,得需要多少个拍摄团队、策划团队、剪辑团队和多少部高质量的拍摄机器呢?需要多少时间能完成呢?这些团队的硬件和软件成本有多高呢?

更新成本过高

“更新成本”是针对视频电商的特有名词,因为普通电商上的商品是由编辑人员日常维护,几乎不存在更新成本。而视频电商的更新成本,却是高得惊人的。因为在电商网站上,化妆品、食品、饮料等商品中的大品牌,经常会同时推出几个甚至十几个新产品。服务型企业也不断会有新项目推出。如果每推出一个新商品或服务,都要重新拍摄一个高质量的视频。那么这笔费用细算下来,将超过一个新品牌或小企业全年的市场推广费用。显而易见,国内的中小企业很难如此“豪气”。

加上这段视频并不是放在“搜狐”或者“新浪”上作为广告展示,仅仅是在一个电商平台中展示。而且位置还不是网站首页,将是二级或者三级的子页面上。这种“莫虚有”的拍摄成本,不论是企业还是电商网站都不会愿意承担。

客服成本过高

这里的客服成本并不是简单的指客服人员的工资成本,而是由视频电商衍生出的众多隐性服务成本。由于商品或服务是以视频形式展示,消费者很难一目了然对几个商品视频全都浏览完毕。以挑选手机为例,一个手机商品的视频展示,最少也需要5分钟以上来讲述它的功能、外观、材质、特性、操作。网民很容易由于不耐烦,而放弃浏览。特别是当网民问到某段商品视频中的内容时,客服人员必然不能回答“不清楚”。而这就要求客服人员对网站几百甚至上千个商品的视频,全都烂熟于胸。利用上班时间显然是不可能,如果要求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全部熟悉视频内容才能上岗。又有多少人真会这样做呢?所以说,视频电商的隐性客服成本,是相当高的。

篇10:抗旱救灾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克难攻坚

全力做好20年防汛抗旱工作

同志们:

在防汛抗旱形势最为严峻、度汛准备和救灾任务最为艰巨、加快发展最为关键的时刻。在大家抗旱苦战190天,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工作实效,在全市大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之际,我们把各位领导和防汛办主任请来会,主要目的是再次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有关会议精神,落实省、市领导重要指示和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阶段全市抗旱工作经验教训;会商、研究、部署20年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克难攻坚,扎扎实实抓好抗大旱、防大汛、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把洪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奋力夺取抗旱救灾防汛安全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大旱之年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今天下午市防指吴锋云专职副指挥长将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具体安排。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20年抗旱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入秋以来,我市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及时启动了昭通市抗旱应急预案特别重大级(ⅰ级)应急响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打响了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坚战。

(一)加强领导,强势推进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专题办公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昭通市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领导组,进一步丰富“三联系两深入”和“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内涵,按照市级领导“三联系两深入”工作机制,落实市级领导负责联系县区抗旱救灾工作;按照“百千万帮扶工程”,落实中央、省属驻昭单位和市直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负责联系指导挂钩乡镇、村抗旱救灾工作,要求2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要积极参与所在乡镇、村抗旱救灾工作。三是发出紧急通知,明确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为各县区抗旱救灾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提出“不让一个群众因灾而流离失所,不让一块土地因灾而撂荒,不让旱灾引发大的次生灾害”的工作目标,举全市之力,打好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攻坚战,真正做到在民生问题上万无一失,在春耕备耕上有所作为,在次生灾害上严防死守。截至5月16日,全市成立抗旱救灾领导组980个、供水春耕服务小组4351个、“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抗旱队”1629支、“春耕生产技术指导组”979个、“抗旱先锋送水队”1893支、“水源勘查队”189支、“地下打井队”89支、“森林防火应急队”218支。共发动干部群众155.67万人次,其中,3986名领导干部、一线科技人员51396人次,赴全市个县区、143个乡镇、1213个村指导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工作。全市上下建立起市、县、乡、村、组纵向到底、各级各部门横向到边的抗旱救灾工作机制,形成了职责明确、任务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确保抗旱救灾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加大抗旱机械投入。截至5月14日,全市共投入抗旱设备4.15万台套,投入送水车辆3.1万辆,抗旱用电753万度,抗旱用油681吨,全市抗旱供水物资基本保障;二是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截止5月14日,全市投入冬春水利建设及支农抗旱资金约26.54亿元。其中,直接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89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5748亿元(上级投入0.8655亿元,市级投入0.1783万元,县级投入0.531万元),群众投入1.2152亿元;用于水利民生抗旱工程建设1.40亿元、春耕抗旱支农0.67亿元、林业抗旱保苗0.3亿元、民政抗旱救济0.78亿元。三是严格抗旱资金管理。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做到抗旱资金专款专用,严禁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抗旱最急需的地方,发挥最大效益。

(三)以人为本,全力做好抗大旱保民生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把确保城乡居民人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抗大旱保民生的首要任务,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对旱区县城、乡镇、村组逐一弄清水情,算清水账,细化供水方案,做到一库一案、一村一案,一组一案,优先保证人畜饮水安全;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农机装备参与拉水、运水、抽水和提水工作,动员和组织武警、消防、预备役部队和城建等部门为群众拉水、送水,尤其对鳏寡孤独、聋哑傻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高度关注。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全市共新增水源点1456个,采取库塘、浅井、水池水窖、溪流、机电提水等临时工程措施6428个,临时解决9316个自然村141.23万人的干旱缺水问题;通过组织发动群众生产自救,用3.06万辆车拉水、发动人力背水、服务队送水、牲畜拉水等,解决了约.23万人的临时用水困难。在长时间、大范围严重旱情的极端情况下,全市没有一个人因旱喝不上水,牲畜的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市水质、卫生、环保等部门加强水质检验监测,对饮用水进行

卫生消毒处理,确保群众安全饮水;截止目前,全市没有接到食物中毒和重大疫情报告。

(四)科学应对,确保春耕用水。市县防汛抗旱、水利部门领导干部建立促春耕用水分片包干责任制,大力开展水库、渠道、坝塘、水池维修加固和蓄水工作,共启动泵站2078处,修复水毁工程1632处,新增干支渠道326公里、田间渠道269公里、清淤1483公里,水池水窖46个、小型应急水源工程4219处、农村供水工程1962处。各水利工程覆盖区域已经供水1.085亿立方米,统筹调水约9600万立方米,基本能保障春耕生产用水。渔洞水库南北干渠管理所及时和两个灌区联系,于5月日完成昭阳、鲁甸的二次调水工作;弈良、盐津、大关小塘坝、小水池全部灌满;巧家县蒙姑、金塘、新华等灌区水池、水窖的调水补水全部完成,插秧用水基本保障;永善县蒿枝坝、云荞水库完成对黄华、务基、溪洛渡等灌区的调水入池入田工作;二是高位推动促春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抗旱救灾工作专题会议、电视电话会议、下发紧急通知进行部署。全省扶贫现场会议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抗大旱抓春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狠抓落实,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的个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工作督导组,围绕“三个不让”的目标,不定期深入全市各县区对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调研,全面掌握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督办。市水利局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制要求,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期组织开展了全市人畜饮水、春耕用水、水利工程安全等专项督查,通过开展实地督查、实地调研、实地指导,有力促进了各项水利工程供水安全措施的落实;各县区也成立了抗旱救灾工作督查组,对各乡镇、县(区)直各部门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对情况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有问题不报告或因领导不力、指挥不当、造成抗旱救灾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严格按照行政问责制度进行问责。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利(水务)局坚持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手抓,一手抓抗旱保民生,一手抓生产安全促发展。全市在长时间、大范围严重旱情的极端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因旱喝不上水,牲畜的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没有出现因旱缺水上访事件,没有出现大的水事纠纷;春耕备耕和农业生产供水全面展开,各水利工程覆盖区域已经供水1.085亿立方米,统筹调水约9600万立方米,基本能保障春耕生产用水。总体上看,我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全市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以大干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做好当前的抗旱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救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虽然前一阶段我市的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抗旱救灾的形势还十分严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我们绷紧的弦不能松,卯足的劲不能泄,激发的斗志不能减。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今年气候异常,主汛期6~8月降雨量大部正常偏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单点性的大雨、暴雨、冰雹、雷暴等强对流天气较多,局部洪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较常年偏重,部分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防汛抗洪救灾的任务十分繁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畜饮水解困越来越难。虽然,我市有了明显降雨,但是,由于旱情持续时间长,水源不足,水库、塘坝、水池水窖蓄水大幅度减少,供水严重不足,全市128个乡镇大部分地方人畜饮水困难,缺水困难群众仍然有0万以上,解决人民群众吃水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涉水工程度汛难度大。据三峡公司金沙江气象水文中心预测,今年金沙江流域降雨将较常年增加%。我市各县区抗旱工作任务重,旱损水利工程修复率不高;涉水工程调度计划、抢险应急预案尚待完善、修编,各涉水工程对于迎战汛期洪水考验困难较大,全市防洪度汛难度加大。二是由于持续的干旱,长时间的干涸缺水造成目前全市部分水库、坝塘干枯,损毁,出现了坝体开裂,坝土疏松。已经进入汛期,降雨将使干枯受损的水库和坝塘极易发生坝体渗透、坍塌等次生损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隐患。全市水库、坝塘旱损修复资金目前缺口仍有近800万,这给及时修复旱损水库、坝塘,确保安全度汛带来了较大困难。

三是农业生产形势严峻,春耕春播用水十分困难。长期干旱造成昭通大部分地方农田和旱地缺水、缺墒严重,农作物育秧育苗困难,优势特色作物种植及生长形势不容乐观,为确保移栽成活率,全市大春作物播种栽插普遍推迟了一个节令。如果干旱持续,我市抗旱保春耕困难重重。

(二)扎实做好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各项工作。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市委、政府的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思想上不懈怠,工作上不松劲,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劲,继续全力以赴、扎扎实实抓好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各项工作,奋力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利局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减少会议、减少应酬,深入抗旱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要坚决克服“两种思想”:一种是麻痹侥幸,一种是畏难厌战。积极做好“三种准备”:一种是雨季按预期的时间来,而且雨量充沛,这是最好的结果;第二种是雨季虽然来了,但雨量小,不能明显缓解旱情;第三种是雨量集中,由旱转涝。各级领导干部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对上述三种情况都要作出预案,既要有雨季推迟的供水预案,也要有防洪防涝的相应措施,积极应对,防止措手不及。

(三)切实加快水利基本建没步伐。这次旱灾充分暴露出我市蓄水骨干工程严重不足,抗旱水源工程严重缺乏,工程性缺水.矛盾十分突出等问题。我们要按照白恩培书记“大灾之年,反思灾害”的要求,针对我市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双百工程”(省政府决定今后3年再新开工建设0件骨干水源工程和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和国家、省编修“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战略机遇,抓紧建设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开工一批即建项目、努力争取一批储备项目,着手抓好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

一是抓紧实施在建水利工程。加大投入,采取措施,确保2012年前全面完成在建的7件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75座规划外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目前,双河水库、罗汉坪水库、铜锣坝水库等3个“润滇工程”项目和昭鲁大型灌区项目建设、2件新建小

(一)型水源工程建设进展稳步推进;19件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入扫尾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紧紧抓住省政府实施“双百工程”的机遇,做好做实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将35件骨干水源工程、16.4万件“五小水利”工程纳入省建设规划的盘子,积极争取省里加大对昭通市水利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实现新增蓄水库容4亿立方米以上,供水能力提高到亿立方米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万元gdp值取水量比现状下降25%以上。镇雄胡家山水库年内动工;巧家小海子和鲁甸月亮湾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省级审查;昭阳区黑石罗水库项目建设书6月底前完成,彝良松林、大关太华、镇雄坝口河等3件中型水库工程,彝良发达、威信桂香沟、永善大阪厂等一批小

(一)型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县为单元的16.4万件“五小水利工程”规划已通过专家初审,并上报省水利厅。

三是加强水利项目储备工作。紧紧抓住西南地区骨干水源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建设工作启动和长江委赤水河流域开发建设规划启动的机遇,积极编制《昭通市备用水源规划》上报省政府。目前,各县区汛前检查基本结束,全市百余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建设、各干旱受损水库、坝塘、引水渠度汛恢复建设工作开始实施。

三、强化领导,全面做好20年防汛抗旱工作

水旱灾害始终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损失,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防汛抗旱思路,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维护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主要应着力以下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做好三江四河防汛工作。牛栏江、白水江、横江、关河、洒渔河、洛泽河、赤水河属我市的主要江河,涉及我市九个县区,是全市防汛安全工作的重点区域。各级防汛部门要根据《昭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检查全市重要部门、重点行业安全度汛情况的通知》(昭市防汛指〔20〕3号文件),督促流域各重要行业部门、重点水库、水电站、城市和学校等重要防洪设施安全度汛准备情况进行防汛督促和检查,具体是:水利部门检查在建、已建水库防洪安全;发改部门检查在建电站及其围堰影响区防洪安全;经委部门检查已建成电站防洪安全;交通部门检查公路特别是在建公路防洪安全;教育部门检查有洪涝灾害隐患的学校,特别是位处滑坡体、低洼地带、洪泛区域学校防洪安全;国土部门检查地质灾害区域特别是洪泛区域地质灾害防洪安全;安监部门检查各类矿山特别是尾矿库防洪安全;建设部门检查城市、集镇、乡村建设重点部位的防洪安全。要求气象、水文、市防汛办和各县区防指要在加强气象水情监测预报,坚持督促完善各涉洪建设工程的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落实“拦、调、分、疏、滞、泄、守”各项措施,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确保防洪安全。当前,牛栏江、白水江、横江、关河、洒渔河、洛泽河、赤水河流域的主要城市、集镇、公路建设工程要落实防洪预警措施,必须备足防汛物资,落实抢险队伍,确保防洪安全。

第二,着力做好病险水库、坝塘安全度汛工作。当前,我市病险水库较多、旱损水库、坝塘多、水库、坝塘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前所未有,确保这些水库、坝塘的防洪安全,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县区要认真汲取近年来个别坝塘垮坝的灾难性教训,处理好水库、坝塘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严格执行调度运用方案,不得随意超汛限水位蓄水,特别是有险情隐患的水库、坝塘,要空库迎汛,千方百计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第三,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重,是近年来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各县区要进一步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大力督促基层完善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和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要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五,着力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近几年,区域性暴雨洪灾呈多发频发趋势,有的严重影响城市运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各县区要重视和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统筹考虑城市外洪内涝问题,科学确定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要依法指导城市防洪工作,督促健全城市洪水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灾害性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广泛开展城市防洪知识宣传教育,努力减少城市洪灾损失,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第六,着力做好抗旱和调水工作。各县区要以《云南省抗旱条例》宣贯为契机,加强抗旱规划和抗旱预案编制。要将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密切监视旱情发展,统筹各方用水需求,加强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大力推进节约用水。要千方百计增辟抗旱水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应急抗旱设施,抓好工程维修加固、清淤扩容,搞好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确保重点地区供水需求。

第七,着力做好水电站防洪调度工作。我市主要江河在建中小水电站71座,新建投产中小水电站有16座,设计库容达9000多万立方米。确保汛期安全是摆在我们每位同志目前的重大责任,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务必采取强硬手段、果断措施加强监督指导;要求水电站业主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落实防汛措施、层层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对没有度汛方案,不听防汛指挥,为了企业利益而置安全不顾,超蓄乱调水量的,必须依法予以重处。

八、着力做好防汛信息系统建设。根据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检查省防指办公室指示尽快建立全省防汛抗旱信息化指挥系统精神,自20年起,我们将逐步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重点,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我市防汛抗旱智能化、信息化指挥系统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联网到县区、到每一座水库、每一座水电站、每一个重点防洪工程、每个物资储备点。目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已经开始进行水库、水电站试点规划建设。我们将努力全面提升全市防汛抗旱及水利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完善科学调度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市委、市政府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上一篇: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下一篇:餐厅礼貌礼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