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散思维的题目有哪些

2024-04-16

关于发散思维的题目有哪些(精选14篇)

篇1:关于发散思维的题目有哪些

一、破除常规法

有一个年轻人给另一个年轻人出了一道趣味智力测验题:“昨天我父亲碰到一场雨,当时没戴帽子,也没有撑雨伞,他头上什么也没遮,结果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但是,他头上一根头发也没有湿。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道题很简单,如果按照常规解答就无法回答。因为头上有头发,怎么能够不湿呢?所以,必须破除常规:设想这个人头部没有头发,是个秃子,这样才能解答。事实上这个人真是个秃子。这就是破除常规思维训练法。

二、追根求源法

一天夜里,有一个姑娘正在街上行走,突然,从旁边窜出三个歹徒来,企图施暴,这时,姑娘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把枪,对准歹徒,叫他们迅速离开。歹徒认为姑娘拿出来的是玩具,一点不怕,猛扑上去。于是,枪声响了,两个歹徒闻声倒地,被打死了。另一个歹徒正拔腿要跑,被行人抓住了。这时,派出所民警也来了。大家一面指责歹徒为非作歹,一面又怪姑娘不该把人打死。正在议论纷纷,两个歹徒忽然活了过来,从地上爬了起来。试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回答此题,关键在于枪上。这支枪肯定不是真枪,因为真枪能把人打死,死人是不能复活的。此枪也不是玩具,因为玩具是打不死人的。那么,这是什么枪呢?这就要追根求源,一直要找到这是一支既能打昏人又能使人复活的枪。这究竟是什么枪呢?原来是一支麻醉枪,姑娘是动物园的驯兽员。这就是追根求源思维训练法。

三、谐音拼读法

有夫妇两人,都是音乐教师。一次,为了买一样东西,妻子到丈夫的办公室去,在办公桌上用纸写了四个字:“5632”。同事们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回头一看,立即就明白了,把需要的东西买了回来。请问“5632”是什么意思?

原来,“5632”是“速拿米来”的意思。“5632”是四个音符。这就是谐音拼读思维训练法。

四、数字去除法

大河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请问:这个聪明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通过这座大桥?

聪明人想的办法是: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即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见到他时就命令他往回走,这样就可以掉转头来过桥了。三分钟减两分半钟,就可通过,这就是数字去除思维训练法。

五、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节(北宋著名哲学家)和他12岁的小儿子邵伯温在院子里乘凉,突然院墙外边伸出一个人头,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缩了回去。邵康节问儿子:“你说这个人瞅啥?”伯温说:“八成是个贼,想偷东西,看见有人,又走啦。”“不”,邵康节说,“他是找牛的,不是贼。”儿子不信,跑出门去向那人问是不是找牛的。“是呀!”找牛的人说,“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试问,他爹怎么知道这个人是找牛的?

邵康节是这样解答的:伸出头的人若是个贼,见院子里有人,便会立即缩回去。他见院子里有人,还是瞅一圈,这说明是寻找东西,而且是寻找会动东西,只瞅一下而没仔细看,说明是个大东西,看他样子是农民,所以准是找牛的。

★ 口才训练的方法及技巧

★ 右脑开发训练有哪些方法

★ 训练开发孩子右脑的方法

★ 观后感写作有哪些方法技巧

★ 开发大脑潜能方法推荐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 肌肉训练技巧

★ 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 造价师学习技巧与方法有哪些

★ 宝宝左右大脑开发的方法

篇2:关于发散思维的题目有哪些

请在10个十字上加最多三笔构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请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笔划写出尽可能多的字来(每种至少3个)。

发散思维练习2:观念的流畅

尽可能多地说出领带的用途

尽可能多地说出旧牙膏皮的用途

什么“狗”不是狗,什么“虎”不是虎

什么“虫”不是虫,什么“书”不是书

什么“井”不是井,什么“池”不是池

发散思维练习3:雨伞存在的问题:

1、容易刺伤人;

2、拿伞的那只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车时伞会弄湿乘客的衣物;

4、伞骨容易折断;

5、伞布透水;

6、开伞收伞不够方便;

7、样式单调、花色太少;

8、晴雨两用伞在使用时不能兼顾;

9、伞具携带收藏不够方便;等等。

解决方案:

1、增加折叠伞品种;

2、伞布进行特殊处理;

3、伞顶加装集水器,倒过来后雨水不会弄湿地面;

4、增加透明伞、照明伞、椭圆形的情侣伞、拆卸式伞布等;

篇3:关于发散思维的题目有哪些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乐思的能力。与初中物理相比, 高中物理的内容多、难度大、灵活性更强, 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笔者发现:很多同学往往因缺乏发散性思维而不会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 把握不了问题实质;不会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 尤其是对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另外,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旧只是简单、机械地讲解每一道题, 不曾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解。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像受力分析、复合场等问题, 情境抽象, 难度较大。如果没有及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就会觉得物理非常难学。因此,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以开放型题目为载体, 培养发散思维的必要性

随着物理开放型试题走进高考试卷, 它引起了广大物理教师的重视。以封闭型练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逐渐向开放型练习靠拢。开放型题型没有完备的条件, 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固定的思维方式, 问题的条件可以因人而异, 自己自由补充完整或增添假设;条件的多样化, 答案也就不唯一而丰富多彩;思维方式、解题途径也因题而异, 呈现灵活多样性。开放型习题重视思维的全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及对物理问题的重新构建, 凸显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开放型题目为载体,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策略

(一) 依据不同的开放型题目和生活实际, 引发学生善思

1.条件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用气筒打气, 而气筒的筒壁温度会升高, 请你给出两到三个条件, 并思考这两三个条件中, 哪个是主要的原因, 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答案, 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分析。

显然, 这个问题的设计, 条件是开放的, 因为题目只给出用气筒打气, 气筒的筒壁温度会升高, 条件几乎没有, 要学生给出假设的条件和原因, 设计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 再去对假设进行验证, 反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 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2.结论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论开放型习题就是指答案不唯一的习题, 这和传统的封闭型习题截然不同, 封闭型习题有固定的条件、固定的答案, 甚至思维方式也是固定的,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而结论开放型习题留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 留出更多的空白给学生, 让其思维充分得到发挥和放飞。

如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 请根据图片 (略) , 提出两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这个题显然没有充分的已知条件, 要学生从情境中和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构建物理问题, 展开想象的空间, 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答案不唯一。这样的练习不仅考查了知识的运用, 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 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解题过程开放型习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学习光学一章节时, 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光束穿过一个圆孔, 你会在光屏上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习题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条件是开放的, 因为只知道光穿过圆孔, 带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伸缩性。要回答这个问题, 显然也有不同的方法和方式, 因为圆孔的大小决定着光屏上的“成像”的现象;解答这个习题, 可以让学生用实验法验证, 当圆孔小、较小和较大时, 观察光屏上出现的不同现象, 显然, 结果也是开放的, 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个习题凸显了条件开放、解题过程开放和结果也开放的综合开放型习题, 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二) 比较异同点, 引导学生会思

物理教学中, 有很多相似、相近又不同的概念、公式, 在习题中这些不同点也是开放性题型常常问津的发散点, 找准问题的发散点, 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设计发散型习题时, 这些异同点往往是考查的对象。那么,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 “求异法”是发散思维的焦点。

如:一条细绳拴住一个小球构成一个单摆, 在悬挂点下方摆长处有一个钉子, 将单摆拉开一个小角度, 再释放, 且初速度为零, 释放后的运动, 正确的是:

A.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

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高度一样

这道题显然带有比较的特点, 根据题目, 从A、B中比较、判断哪个正确, 哪个错误。解题思路是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和能量守恒定律, 容易判断B是正确的, 但在分析弧度或者偏转角时应该用数学几何作图的方法, 再进行比较, 在两侧的最大弧长不可能相等, 因此A是错误的。

再如请解释“苹果落到地面”思考题, 这个题更见其开放性特点。解释的角度可以有多个:速度的变化情况;时间和位移的关系;苹果下落的运动性质是匀加速、匀减速、匀变速运动, 当然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自然现象而解释。开放型物理习题, 思维方式多样化、结果多样化, 真正凸显发散思维的特点。

篇4:作文中要有发散思维

一、联想和想象

社会生活本来就是纷繁复杂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可以看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面对落花,有人赞美“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感叹“流水落花春去矣,天上人间”,有人在唱“碧云天,黄花地”。所以,提倡发散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是让我们想象的翅膀飞到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从多个层面去综合,找出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血肉丰满。

同样是一个话题,“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有的考生想到了现代淳朴的农村妇女与古代满腹经纶的县官对瘟疫的不同认知,写出了高考满分作文《石碑上的历史》,唤起了情感社会与理性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历史使命的凝重感。有的同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恰似飞燕倚新妆”写了《李白的眼泪》,进而想到屈原、比干,深刻地反映出李白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

2006年安徽高考的高分作文《读懂母亲》的作者就善于用发散思维,联想到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母爱的解读:“孟郊读懂了母爱,写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名篇。郭沫若读懂了母爱,认为‘生命中有一种爱是最深的,最浓的,它就是母爱。’肖复兴读懂了母爱,认为‘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作者还想到了安金鹏读懂了母爱,他说‘如果说贫穷是一所大学,那我就说,我的农妇妈妈,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老舍读懂了母爱……史铁生更是读懂了母亲……”文章因联想而内容丰富,既有说服力又有文化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怎样的题目,只要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就能突破限制,得到新巧而富有创意的立意。请听一个古代的故事。一次,画院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要求画一副花香图,但不许出现花朵。这确实有些困难,试想“花香”既无色又无形,怎么画?但聪明的学生经过思索后便自信的画了出来:一个满面春风的骑者正从春天的原野踏青归来,背景是桃红柳绿,近景是马蹄高抬,两只美丽的蝴蝶正围着那马蹄翩翩起舞!天!连马蹄都成了香的!于是恍然大悟:原来“限制”并不能捆住人的手脚,只要你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就能展翅飞翔!

再如200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作者就展开飞翔的翅膀,想到了诗人霍尔顿的“我愿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想到了明代梅鼎祚的“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想到羅丹·莫提格里昂对着妩媚的美女模特;想到梵高笔下的星空,庄严、深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作者把对乡村的感受,化为笔端的情感清泉,汩汩地流淌于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一种夏日的清凉。

二、变换角度

如果观点是他人的,话也是别人说过千百遍的,这样的文章如同嚼蜡,滋味全无。更何况照搬现有的思路必然是船头之路——越走越窄。倘若变换角度,则一定会海阔天空。比如文章《生活感悟》中的一个片段是这样写的:“一天,一位朋友突然问我:‘夏天是走路凉快还是坐着凉快?’我脱口而出:‘当然是走路凉快,因为有风。’朋友又问:‘是单衣挡得住阳光,还是厚棉衣挡得住阳光?当然是棉衣。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问?’朋友连声说道:‘别忙!别忙!照你的逻辑,夏天穿棉衣走路的人就应该是世界上顶顶聪明的人了?’我愕然!是啊,人们往往把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看得简单,却不去思考其中的奥妙”文章虽不长却含义隽永,这恐怕就是作者深挖一层所致吧!“朋友”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只要深入地思考下去就会发现并不只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了,简单中蕴含着复杂,小问题中折射出大道理。

又如2008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很多考生针对“小龟与老鹰”的材料,都从规律、放弃角度来构思作文,而吉林一考生却变换角度,从善意的反面构思,写出《不要让善意插错了枝头》一文,在开篇极力渲染善意的各种好处后,一个急转,论述“不是所有的善意都有好的结果,善意,有时候也会插错了枝头。”进而告诫我们:做事应该有个“度”,应该“三思而后行”。这样的作文不仅立意新,而且还高人一筹。

有一个事例可以更现实的告诉我们变换角度的好处:有一家人(夫妻俩和一个5岁的孩子)去找出租房。他们看到一则出租广告,就赶紧跑去。房子很好,然而房东却说:“我的公寓不租给有孩子的住户。”夫妻俩听了,大失所望的走开了。5岁的孩子把一切看在眼里,他又返回去敲开房东的门,对房东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最后把房子租给了他们。试想,如果孩子的父母依照惯性思维,装出一副可怜相,苦苦地哀求,述说自己多么需要这个房子,甚至出高价,也不能解决房子问题,而5岁的孩子却变个角度,从父母带孩子转向孩子带父母,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妙处。

俗语说:“水随器而圆,人随水而变通”。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多观察、勤动脑,用发散思维深入一层去思考,变换角度写出的文章就一定会满意十分。

篇5:发散思维训练方法有哪些

(2)每天早晨有许多职工乘汽车上班,交通非常紧张,有哪些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呢?

(3)你对电话机的铃声可以做哪些改变?

(4)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哪些方式可以运用?

发散思维练习5:结构扩散

用8根火柴作2个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火柴不能弯曲和折断)。

篇6:生活中发散思维例子有哪些

日本有一厂家生产瓶装味精,质量好,瓶子内盖上有4个孔,顾客使用时只需甩几下,很方便。可是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全体职工费尽心机,销售量还是不能大增。后来一位家庭主妇提了一条小建议。厂方采纳后,不费吹灰之力便使销售量提高了近四分之一。那位主妇的小建议是: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钻一个孔。由于一般顾客放味精时只是大致甩个二三下,四个孔时是这样甩,五个孔时也是这样甩,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多用了近25%。

篇7:关于幼儿发散思维训练题目

2、让孩子去想想,他希望如何改良某个东西。

3、列出一物的更多用途,可以是不那么现实的。这是几乎每个创造力测试中的必考题。想得快,说明思维的流畅性好。想得多,说明有变通性、独创性。

4、利用思维导图做联想练习。比如写下“快乐”一词,然后由此辐射开来,写下其他联想到的相关词汇,再就每个联想到的词继续联想。思维导图的训练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具体可以参考东尼· 博赞(也译为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

5、对于一个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一个问题,想出一个办法之后,不要结束,继续想,看看还有多少种方案,包括不那么现实可行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拍照,选的第一个取景角度是普通摄影者的角度,不用它,继续寻找;选的第二个取景角度可能是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角度,仍然继续寻找;再选到的新的视角,可能就是艺术家的取景角度。这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

篇8:逻辑思维题目有哪些

有一人有240公斤水,他想运往干旱地区赚钱。他每次最多携带60公斤,并且每前进一公里须耗水1公斤(均匀耗水)。假设水的价格在出发地为0,以后,与运输路程成正比,(即在10公里处为10元/公斤,在20公里处为20元/公斤......),又假设他必须安全返回,请问,他最多可赚多少钱?

逻辑思维题目答案:f(x)=(602x)*x,当x=15时,有最大值450。

450×4

篇9:逻辑思维题目有哪些

现在共有100匹马跟100块石头,马分3种,大型马;中型马跟小型马。其中一匹大马一次可以驮3块石头,中型马可以驮2块,而小型马2头可以驮一块石头。问需要多少匹大马,中型马跟小型马?(问题的关键是刚好必须是用完100匹马)

逻辑思维题目答案:没算,列方程求整数解即可

篇10:发散思维的面试题目

1、给你一张纸你会画下什么。

2、一个小老鼠掉进一个米缸里,有半缸米,小老鼠很高兴,就一直吃,结果后来米吃完了,由于缸太高,小老鼠出不去了,最后饿死在里面。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解读】解答这样的问题,思维一定要多元,展现出全面的思维能力。

篇11:关于逻辑思维推荐的书籍有哪些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

《脆弱的崛起》徐弃郁

《一战秘史》(美)梅尔

《八月炮火》(美)巴巴拉·W·塔奇曼

《神似祖先》郑也夫

《进化!进化?达尔文背后的战争》史钧

《生命的壮阔》(美)古尔德

《顾准文集》顾准

《趣味生活简史》(英)比尔·布莱森

《哥伦布大交换》(美)克罗斯比

《新华字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

《后望书》朱幼棣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

《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

《打造美国》(美)詹姆斯·西蒙

篇12:关于逻辑思维锻炼题有哪些

借助排水法测体积后计算半径

【7】五个大小相同的一元人民币硬币。要求两两相接触,应该怎么摆?

要两人才能做到, 先在平面上摆放一枚,再在这枚硬币的正面立着放两枚(这两枚是侧面接触的),这样,这三枚硬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隙。剩下的两枚在空隙处交叉就行了,注意这两枚同样是平躺着,但可能需要翘起一定的角度。

【8】猜牌问题

S先生、P先生、Q先生他们知道桌子的抽屉里有16张扑克牌:红桃A、Q、4 黑桃J、8、4、2、7、3 草花K、Q、5、4、6 方块A、5。约翰教授从这16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 P先生,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Q先生。这时,约翰教授问P先生和Q 先生:你们能从已知的点数或花色中推知这张牌是什么牌吗? 于是,S先生听到如下的对话:P先生:我不知道这张牌。

Q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

P先生: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

Q先生:我也知道了。

听罢以上的对话,S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确地推出这张牌是什么牌。

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 方块5

【9】一个教授逻辑学的教授,有三个学生,而且三个学生均非常聪明!

一天教授给他们出了一个题,教授在每个人脑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并告诉他们,每个人的纸条上都写了一个正整数,且某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每个人可以看见另两个数,但看不见自己的)

教授问第一个学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数吗?回答:不能,问第二个,不能,第三个,不能,再问第一个,不能,第二个,不能,第三个:我猜出来了,是144!教授很满意的笑了。请问您能猜出另外两个人的数吗? 经过第一轮,说明任何两个数都是不同的。第二轮,前两个人没有猜出,说明任何一个数都不是其它数的两倍。现在有了以下几个条件:1.每个数大于02.两两不等3.任意一个数不是其他数的两倍。每个数字可能是另两个之和或之差,第三个人能猜出144,必然根据前面三个条件排除了其中的一种可能。假设:是两个数之差,即x-y=144。这时1(x,y>0)和2(x!=y)都满足,所以要否定x+y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解得x=y,不成立(不然第一轮就可猜出),所以不是两数之差。因此是两数之和,即x+y=144。同理,这时1,2都满足,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两方程联立,可得x=108,y=36。

这两轮猜的顺序其实分别为这样:第一轮(一号,二号),第二轮(三号,一号,二号)。这样分大家在每轮结束时获得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前面的三个条件)。

那么就假设我们是C,来看看C是怎么做出来的:C看到的是A的36和B的108,因为条件,两个数的和是第三个,那么自己要么是72要么是144(猜到这个是因为72的话,108就是36和72的和,144的话就是108和36的和。这样子这句话看不懂的举手):

假设自己(C)是72的话,那么B在第二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72,B的思路:这种情况下,B看到的就是A的36和C的72,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108(猜到这个是因为36的话,36加36等于72,108的话就是36和108的和):

如果假设自己(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B是36,C的思路:这种情况下,C看到的就是A的36和B的36,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72或者是0(这个不再解释了): 如果假设自己(C)头上是0,那么,A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0,A的思路:这种情况下,A看到的就是B的36和C的0,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36(这个不再解释了),那他可以一口报出自己头上的36。(然后是逆推逆推逆推),现在A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C(在B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0,如果其他和B的想法一样(指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72。现在C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B(在C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36,如果其他和C的想法一样(指C头上是72),那么B在第二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108。现在B在第二回合没报出自己的108,C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72,那么C头上的唯一可能就是144了。

【10】某城市发生了一起汽车撞人逃跑事件 该城市只有两种颜色的车,蓝色15% 绿色85%

篇13:关于发散思维的作文

我有一个仕途上的朋友,因为受贿被判了刑,在狱中感到无聊就看书写文章,后来竟写上了瘾,不断有佳作发表,出狱后竟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借此东山再起,他却看淡名利,卖了城里的房子,到偏僻的乡下定居,种点小菜,养点小鸡小鸭,然后专心写作。面对人们的疑惑,他说,他爱上了孤独。

他说在监狱里他感受到了失去自由的痛苦,但同时获得了一份心灵的宁静。

法国的萨米耶·德梅斯特写过一本书——《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他在写这本书时还是一位年轻的贵族军官,因为年少气盛去私斗,被判禁足42天。军令、屋墙虽然可以禁锢身体的移动,却无法禁止心灵的旅行。他把这段日子看作一次美妙的旅行,在为期42天的禁足生活里,他写下了42篇随感。这次小小的旅行,让他原本麻木的思想变得敏锐,让原本狂妄自大的他变得谦卑自抑,让原本郁闷不堪的禁足,脱胎成了一场轻松而富有哲理的心灵探索。

由此可见,人都有一个更好的“自我”,那个“自我”要在独处时才能被自己窥见,才能被自己寻找回来。对于有时机发现“自我”的人,在孤独中行走,在孤独中思索将是人生中非常美妙的一种体验。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被禁足这样的郁闷事,十有八九都会感到烦躁不安,一心想逃离出去。其实倘若能换种心情去对待,像那个监狱里的朋友和萨米耶·德梅斯特一样,能渐渐习惯孤独,安心读书、思考、写作或者借用别的有意义的事情来驱赶寂寞烦闷,可能最后也会像他们一样在孤独中品出一份诗意和禅意来。其实细细想来,有时孤独寂寞不一定是坏事,极有可能是创造另一种全新生活的契机,会让你静下心去思考更多深层次的问题。

近日闲读《丰子恺文集》,文集里收集了他大量的日记书信,有一段文字读后久久萦绕心间:“上午有课,下午无事。与三儿到圩买冬笋煮之,复加以蛋,甚美。饮三花酒二杯,吃饭三碗。”

私下猜想,那日丰子恺先生心情一定甚好,只冬笋,加些蛋,便成美食。有美食,添酒小酌,酒后,饭三碗。虽已无法追寻当年他因何事而欣喜,但能料想彼时的他心境纯美,超然万物,兴许那日并无闲事挂心头,亦无病痛缠于身吧!

日记书信里有诸多细碎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等记录,从中可窥见丰子恺那几年的生活并不轻松。那几年刚好遇战事频发,工作忙碌,加之足病牙病、感冒肺病屡屡光顾于他,妻子儿女又多病多灾,再加经济窘迫,需时常向友人借钱聊以度日……

在那样的烽火年代,尽管物质匮乏、身体欠佳,可丰子恺先生终日能达观面对,几乎日日不忘记录生活点滴,工作之余还坚持看书、画画、写散文,想来,已是相当不易。他在《病中作》一诗中记道:“岁晚命运恶,病肺又病足。日夜卧病榻,食面或食粥。切勿诉苦闷,寂寞便是福。”在他眼里,寂寞是上天赐予人的清福,若是一个人能守得住寂寞,寂寞便会开花,这是寂寞予人最大的回报。

篇14:关于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1、思维指向相反

收敛思维是由四面八方指向问题的中心,发散思维是由问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

2、两者的作用不同

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要集中各种想法的精华,达到对问题的系统全面的考察,为寻求一种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而把多种想法理顺、筛选、综合、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为在广泛的范围内搜索,要尽可能地放开,把各种不同的可能性都设想到。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一种辨证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没有发散思维的广泛收集,多方搜索,收敛思维就没有了加工对象,就无从进行;反过来,没有收敛思维的认真整理,精心加工,发散思维的结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创新结果,也就成了废料。只有两者协同动作,交替运用,一个创新过程才能圆满完成。

发散思维的品质说

发散、创新思维是一种品质。

1、发散、创新思维需要有积极进取、不断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消极颓废、安于现状的人很难实现发散、创新思维;

2、发散、创新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情感、饱满的激情和广泛的兴趣,大脑要始终处于亢奋状态。那种冷漠、麻木、心中没有他人、孤陋寡闻、爱好单一、怕动脑筋的人不可能实现发散、创新思维;

3、发散、创新思维需要有概括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是提炼神的需要,而是提高效率的需要,三是完成飞跃的需要);

4、发散、创新思维不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必须要有正确的苦乐观;

5、发散、创新思维需要一种胆识。不迷信、不屈从,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一篇:新改变品牌游戏规则下一篇:伤病关系鉴定申请书